初高中数学衔接第一课绝对值
数学初高中衔接知识教案1 (相反数绝对值)

第一课时 相反数与绝对值教学目的:1.理解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定义及基本运算 2.能解相反数与绝对值有关的问题教学过程:一、知识点回顾:1.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3)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2.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0,||0,0,,0.a a a a a a >⎧⎪==⎨⎪-<⎩3.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4.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b a -表示在数轴上,数a 和数b 之间的距离5.取绝对值得几种方法:(1)平方法;(2)讨论法二、应用拓展:典型例题:1、(教材变型题)若4x -=,则x =__________;若30x -=,则x =__________;若31x -=,则x =__________.2、(易错题)化简(4)--+的结果为___________3、(教材变型题)如果22a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a >B 、0a ≥C 、0a ≤D 、0a <4、(创新题)代数式23x -+的最小值是 ( )A 、0B 、2C 、3D 、55、(章节内知识点综合题)已知a b 、为有理数,且0a <,0b >,a b >,则 ( )A 、a b b a <-<<-B 、b a b a -<<<-C 、a b b a -<<-<D 、b b a a -<<-<三、课后作业高一课后作业一(相反数)一、选择题1.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是( )A.正数B.整数C.正数或零D.自然数2.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有( )A.0个B.1个C.2个D.无数个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一定是负数 B 只有两个数相等时它们的绝对值才相等C.若|a|=|b|,则a 与b 互为相反数D.若一个数小于它的绝对值,则这个数为负数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数的绝对值的相反数一定不是负数B.一个数的绝对值的相反数是负数C.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D.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非负数5.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 一定是正数 B.—c 一定是负数 C.—a 一定是正数 D.—a 一定是非正数6.如果a +b =0,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是( )A.a=b=0B.a 与b 不相等C.a 与b 互为相反数D.a.b 异号7.下列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A .│-32│和-32 B.│-23│和-32 C .│-32│和23 D.│-32│和32 8.下列几组数中是互为相反数的是 ( )A ―17和0.7 B 13和―0.333 C ―(―6)和6 D ―14和0.25 9.一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向左移6个单位后,得到它的相反数的点,则这个数是( )A 3B - 3C 6D -610.一个数是7,另一个数比它的相反数大3.则这两个数的和是 ( )A -3B 3C -10D 11二、填空1.如果a 的相反数是最大的负整数,b 的相反数是最小的正整数,则a+b= .2.a -2的相反数是3,那么, a= .3.一个数的相反数大于它本身,那么,这个数是 .一个数的相反数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一个数的相反数小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4. .a - b 的相反数是 .5.若果 a 和 b是符号相反的两个数,在数轴上a所对应的数和 b所对应的点相距6个单位长度,如果a=-2,则b的值为 .6、-(-3)的相反数是___。
初中升高中数学.第一章 数与式 1.3 绝对值

1.3绝对值
衔接归纳
绝对值是中学阶段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的代数意义是:正数和0的绝对值是它本身,夫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在数轴上,一个数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这是它的几何意义.含绝对值的问题常包括:含一个或多个绝对值的方程、函数、不等式等.处理绝对值问题的关键是去掉(或添加)绝对值,有时也利用它的几何意义加以解决。
基础知识
1.绝对值的概念
(1)绝对值的定义:
(2)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表示这个数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根据这样的几何意义,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设a是正数,则
,
2.含绝对值的方程、函数、不等式的处理方法
(1)解含绝对值问题的基本思想:
含绝对值的方程、函数、不等式不含绝对值的方程、函数、不等式
(2)脱去绝对值符号的方法有:
①化归法:|x|=a(a>0)化为x=±a;|a+b|=c(c>0)化为ax+b=±c;
②零点分段法:找绝对值为零的点,分段讨论;
③数形结合法;
④平方法:化为不含绝对值的方程或不等式
(3)解绝对值不等式常用以下等价变形: 1. 设a是正数,则
2.
3.
例题精讲
例1如果
求
例2
例3
变式训练1
例4
变式训练2
A. a>1
B.a<1
C.
D.。
2019年初升高数学衔接之数与式的运算

01数与式的运算高中必备知识点1:绝对值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0,||0,0,,0.a a a a a a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b a -表示在数轴上,数a 和数b 之间的距离. 典型考题【典型例题】阅读下列材料:我们知道x 的几何意义是在数轴上数x 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即x =0x -,也就是说,x 表示在数轴上数x 与数0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这个结论可以推广为21x x -表示在数轴上数1x 与数2x 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例1解方程|x |=2.因为在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为2的点对应的数为2±,所以方程|x |=2的解为2±=x .例2解不等式|x -1|>2.在数轴上找出|x -1|=2的解(如图),因为在数轴上到1对应的点的距离等于2的点对应的数为-1或3,所以方程|x -1|=2的解为x =-1或x =3,因此不等式|x -1|>2的解集为x <-1或x >3.例3解方程|x -1|+|x +2|=5.由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知,该方程就是求在数轴上到1和-2对应的点的距离之和等于5的点对应的x 的值.因为在数轴上1和-2对应的点的距离为3(如图),满足方程的x 对应的点在1的右边或-2的左边.若x 对应的点在1的右边,可得x =2;若x 对应的点在-2的左边,可得x =-3,因此方程|x -1|+|x +2|=5的解是x =2或x =-3.参考阅读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方程|x +2|=3的解为 ;(2)解不等式:|x -2|<6;(3)解不等式:|x -3|+|x +4|≥9;(4)解方程: |x -2|+|x +2|+|x -5|=15.【变式训练】实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 .【能力提升】已知方程组的解的值的符号相同.(1)求的取值范围;(2)化简:. 高中必备知识点2:乘法公式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2)完全平方公式222()2a b a ab b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立方和公式2233()()a b a ab b a b +-+=+;(2)立方差公式2233()()a b a ab b a b -++=-;(3)三数和平方公式2222()2()a b c a b c ab bc ac ++=+++++;(4)两数和立方公式33223()33a b a a b ab b +=+++;(5)两数差立方公式33223()33a b a a b ab b -=-+-.典型考题【典型例题】(1)计算:203212016(2)(2)2-⎛⎫-++-÷- ⎪⎝⎭(2)化简:2(2)(2)(2)a b a b a b +--- 【变式训练】计算:(1)0221( 3.14)(4)()3π--+--(2)2(3)(2)(2)x x x --+- 【能力提升】已知10x =a ,5x =b ,求:(1)50x 的值;(2)2x 的值;(3)20x 的值.(结果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高中必备知识点3:二次根式0)a ≥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根号下含有字母、且不能够开得尽方的式子称为无理式.例如32a b ,等是无理式,而212x ++,22x y ++ 1.分母(子)有理化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为了进行分母(子)有理化,需要引入有理化因式的概念.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我们就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例如,等等.一般地,b 与b 互为有理化因式.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在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过程中,二次根式的乘法可参照多项式乘法进行,运算0,0)a b =≥≥;而对于二次根式的除法,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通过分母有理化进行运算;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与多项式的加减法类似,应在化简的基础上去括号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2a ==,0,,0.a a a a ≥⎧⎨-<⎩典型考题【典型例题】计算下面各题.(1)2163)1526(-⨯-;(2-【变式训练】时,想起分配律,于是她按分配律完成了下列计算:+==她的解法正确吗?若不正确,请给出正确的解答过程.【能力提升】先化简,再求值:(2a ba b-+-ba b-)÷a2ba b-+,其中高中必备知识点4:分式1.分式的意义形如AB的式子,若B中含有字母,且0B≠,则称AB为分式.当M≠0时,分式AB具有下列性质:A A MB B M⨯=⨯;A A MB B M÷=÷.上述性质被称为分式的基本性质.2.繁分式像abc d+,2m n pmn p+++这样,分子或分母中又含有分式的分式叫做繁分式.典型考题【典型例题】先化简,再求值22122()121x x x xx x x x+++-÷--+,其中x满足x2+x﹣1=0.【变式训练】化简:22442x xy yx y-+-÷(4x2-y2)【能力提升】已知:112a b-=,则abbababa7222+---的值等于多少?专题验收测试题1.下列计算结果为a2的是()A.a8÷a4(a≠0)B.a2•aC.﹣3a2+(﹣2a)2D.a4﹣a22.如图,将图1中阴影部分拼成图2,根据两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关系,可以验证下列哪个计算公式()A.(a+b)(a﹣b)=a2﹣b2B.(a﹣b)2=a2﹣2ab+b2C.(a+b)2=a2+2ab+b2D.(a+b)2=(a﹣b)2+4ab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x2+x3=x5B.x2•x3=x5C.(﹣x2)3=x8D.x6÷x2=x3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a3+a4=a7B.a4•a5=a9C.4m•5m=9m D.a3+a3=2a65.下列几道题目是小明同学在黑板上完成的作业,他做错的题目有()①a 3÷a ﹣1=a 2②(2a 3)2=4a 5③(12ab 2)3=16a 3b 6④2﹣5=132⑤(a +b )2=a 2+b 2 A .2道 B .3道C .4道D .5道 6.如图是一个圆,一只电子跳蚤在标有数字的五个点上跳跃.若它停在奇数点上时,则一次沿顺时针方向跳两个点;若停在偶数点上时,则下一次沿逆时针方向跳一个点.若这只跳蚤从1这点开始跳,则经过2019次跳后它所停在的点对应的数为( )A .1B .2C .4D .57.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A .24±=B .a a ≥C .236·a a a =D .211-=8.下列从左到右的恒等变形中,变形依据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 .11111818183636⎛⎫⨯-=⨯-⨯ ⎪⎝⎭B .2(x ﹣y )=2x ﹣2yC .0.11010.33x x --= D .a (b ﹣1)=ab ﹣a9.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a 5﹣a 3=a 2B .6x 3y 2÷(﹣3x )2=2xy 2C .2212a 2a -= D .(﹣2a )3=﹣8a 3 10.下列运算:其中结果正确的个数为( )①a 2•a 3=a 6 ②(a 3)2=a 6 ③(ab )3=a 3b 3 ④a 5÷a 5=aA .1B .2C .3D .411.当a ,b 互为相反数,则代数式a 2+ab ﹣2的值为_____.12.已知a 2+2a=-2,则22(21)(4)a a a +++的值为________.13.计算:(﹣2)2019×0.52018=_______.14.已知23x y =⎧⎨=-⎩是方程组23ax by bx ay +=⎧⎨+=⎩的解,则a 2﹣b 2=_____. 15.已知关于x 、y 的方程组31223x y a x y a +=-⎧⎨-=-⎩,则代数式32x •9y =___. 16.计算:(x ﹣y )2•(y ﹣x )3+(y ﹣x )4•(x ﹣y )=_____.17.张老师在黑板上布置了一道题:化简:2(x +1)2-(4x -5),并分别求出当x =和x =-时代数式的值.小亮和小新展开了下面的讨论,你认为他们两人谁说得对?并说明理由.18.先化简,再求值:(x +2)(x ﹣2)+(2x ﹣1)2﹣4x (x ﹣1),其中x =319.已知a+1a=3(a >1),求242241111()()()()a a a a a a a a -⨯+⨯+⨯-的值. 20.请你将下式化简,再求值:(x +2)(x ﹣2)+(x ﹣2)2+(x ﹣4)(x ﹣1),其中x 2﹣3x =1. 21.已知一组有规律的等式,它的前三项依次为:22334422,33,4112233⨯=+⨯=+⨯=+4,…, (1)写出第5个等式;(2)写出第n 个等式,并证明该等式成立.22.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算式:32-1=8×1,92-52=8×7,132-72=8×15。
最新[课件]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绝对值
![最新[课件]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绝对值](https://img.taocdn.com/s3/m/82efeca8a216147916112889.png)
绝对值
初中知识回顾
1. 绝对值的代数意义:
a , a 0, | a | 0 , a 0,
a , a 0.
2.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 点到原点的距离.如 a 1 a 1
高中知识衔接
a b 表示数轴上a,b两点间的距离.
x a x b 表示数轴上x到a的距离与x到b的距 离之和.
分析:
由绝对值的意义可知,已知 x 3, y 4 ,
可求得 x 3, y 4 , 从而进一步求出 x y 的值.
解:因为 x 3, y 4 ,所以 x 3, y 4 . 当 x 3, y 4 时, x y 3 4 7 ; 当 x 3, y 4 时, x y 3 (4) 1; 当 x 3, y 4 时, x y (3) 4 1; 当 x 3, y 4 时, x y (3) (4) 7.
变式训练1:解不等式: x 3 1.
解不等式 x 1 x 3 4
找零点,分范围
为了利用绝对值的定义去绝对值符号, 要判断两个绝对值符号内数值的正负,可以 找出它们的临界点(零点),按零点将数轴 分段,再在各段内进行分类讨论.
巩固训练:| 2x 1| | x 2 | 4
例3. 已知: x 3, y 4 ,求 x y 的值.
分析:
当 a 为正数时,a a 1;当 a 为负数时,a a 1.
aa
a a
b 、 c 的情况类似.本题应根据 a 、b 、 c 所有可能出现 的符号情况进行讨论.
Hale Waihona Puke 本讲内容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18
小结
在解答某些数学问题时,有时会遇到 多种情况,这时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 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得解,这就是分类 讨论.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
数学 初高中衔接 学案 第一讲 绝对值

第一讲 绝对值【学习目标】1.借助数轴,理解绝对值的概念.2. 理解绝对值的代数意义,能根据条件化简绝对值.3. 通过图形的探索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重点难点】绝对值的代数意义与几何意义应用,解含有绝对值的方程和不等式.【自主学习过程】知识提炼:1. 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 ,负数的绝对值是 ,0的绝对值是 . 即⎪⎩⎪⎨⎧=a2.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 的距离.3.绝对值的性质:1. 有理数的绝对值是 ,即|x|≥0,绝对值最小的数是 .2. 任何数都有唯一的绝对值,并且任何数都不大于它的绝对值,即x |x|.3. 若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则这两个数 .【典例分析】例1 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式子|a|+|b|+|a+b|+|b-c|化简结果为( )A .2a+3b-cB .3b-cC .b+cD .c-b变式训练1 已知a <-2<0<b <2,去掉下列各式的绝对值符号: .1)3(,)2(,2)1(++-a bb a a例2 解不等式:|1|4x ->变式训练2 解不等式:(1) |5|5x +<(2) |3|20x -+>例3 解方程:|1||3|4x x -+-=变式训练3(1.) 如果||||5a b +=,且1a =-,则b = ;若|1|2,c -=则c = . (2.)解方程|2||4|8x x -++=.【课堂达标评价】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B. 数轴上的两个有理数,绝对值大的离原点远C. 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不是负数D. 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2. 若a 为任意实数,则下列式子中一定成立的是( ).A .|a|>0B .|a|>a C. a a 1> D. 01>+a3. 已知数轴上的三点A,B ,C 分别表示有理数a ,1,-1,那么1+a 表示( ).A. A,B 两点的距离B. A,C 两点的距离C. A,B 两点到原点的距离之和D. A,C 两点到原点的距离之和4. 如果有理数y x ,满足012)1(2=+-+-y x x ,则=+22y x .5. 解下列方程或者不等式:(1)512=+x ; (2)021=+--x x ; (3)32≥-x .第一讲 绝对值 课后作业1. 已知a 为有理数,下列式子一定正确的是( ).A .︱a ︱=aB .︱a ︱≥aC .︱a ︱=-aD . 2a >02. 下列不等式变形正确的是( ).A.由a<b ,得a-2>b-2B.由a<b ,得-2a>-2bC.由a<b ,得∣a ∣<∣b ∣D.由a<b ,得a 2<b 2 3. x =y ,那么x 和y 的关系 .4. 已知=+-=-==b a a b b a b a 那么且,,3,5 .5. 解下列方程或者不等式:(1)713=-x ; (2)135≤+x ; (3)238=+--x x .6. 化简:(1)|x+1|+|x-2|; (2)|1-3x|+|1+2x|.。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总汇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总汇(总6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章 数与式的运算1、1 绝对值知识清单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0)0(0)(0)a a a a a a >⎧⎪==⎨⎪-<⎩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b a -表示在数轴上,数a 和数b 之间的距离。
4.两个重要绝对值不等式:a x a x a a x a x >或<)>(>,<<)>(<-⇔-⇔0a x 0a a问题导入:问题1:化简:(1):12-x (2) : 31-+-x x问题2:解含有绝对值的方程(1)642=-x ; (2): 5223=--x问题3:至少用两种方法解不等式 41>-x知识讲解例1:化简下列函数,并分别画出它们的图象:(1)x y =; (2)32+-=x y .例2:解不等式:431>-+-x x巩固拓展:1.(1)若等式a a -= , 则成立的条件是----------(2)数轴上表示实数 x 1,x 2 的两点A,B 之间的距离为--------2.已知数轴上的三点A,B,C 分别表示有理数a ,1,-1,那么1+a表示( )A 、 A,B 两点间的距离 B 、 A,C 两点间的距离C 、 A,B 两点到原点的距离之和D 、 A,C 两点到原点的距离之和3.如果有理数x ,y 满足()01212=+-+-y x x ,则=+22y x ______ 4.化简:(1)3223+=-x x ; (2)31--x5.已知 x= -2是方程612-=--m x 的解,求m 的值。
6.已知a ,b ,c 均为整数,且 1=-+-a c b a ,求: c b b a a c -+-+-的值方法指导学习本节知识,要充分领会绝对值的代数意义,从数和形两方面去研究,体会分类讨论与数形结合的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初高衔接课程1 绝对值、二次根式、分式运算

(一)绝对值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0,||0,0,,0.a a a a a a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b a -表示在数轴上,数a 和数b 之间的距离.例1、 解不等式:|x |1≥ 例2、 解不等式:|1|2x -≤ 你自己能总结出一般性的结论吗?例3、解不等式:13x x -+->4.解法一:由01=-x ,得1=x ;由30x -=,得3x =; ①若1<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 即24x -+>4,解得x <0, 又x <1, ∴x <0; ②若12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 即1>4, ∴不存在满足条件的x ; ③若3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 即24x ->4, 解得x >4. 又x ≥3, ∴x >4.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为 x <0,或x >4.解法二:如图1.1-1,1-x 表示x 轴上坐标为x 的点P 到坐标为1的点A 之间的距离|P A |,即|P A |=|x -1|;|x -3|表示x 轴上点P 到坐标为2的点B 之间的距离|PB |,即|PB |=|x -3|.所以,不等式13x x -+->4的几何意义即为|P A |+|PB |>4. 由|AB |=2,可知点P 在点C (坐标为0)的左侧、或点P 在点D (坐标为4)的右侧.x <0,或x >4.1A 0 C |x -1||x -3|图1.1-1练习1.填空题:(1)若5=x ,则x =_________;若4-=x ,则x =_________.(2)如果5=+b a ,且1-=a ,则b =________;若21=-c ,则c =________ 2.选择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a b =,则a b = (B )若a b >,则a b > (C )若a b <,则a b < (D )若a b =,则a b =± 3.化简:|x -5|-|2x -13|(x >5).4.解下列不等式: (1)3233x x ++-≥(2)134x x +-->-(二)二次根式(1)0)a ≥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根号下含有字母、且不能够开得尽方的式子称为无理式. 例如 32a b212x ++,22x y + 1.分母(子)有理化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为了进行分母(子)有理化,需要引入有理化因式的概念.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我们就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等等. 一般地,b 与b 互为有理化因式.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在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过程中,二次根式的乘法可参照多项式乘法进行,0,0)a b =≥≥;而对于二次根式的除法,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通过分母有理化进行运算;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与多项式的加减法类似,应在化简的基础上去括号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2的意义a ==,0,,0.a a a a ≥⎧⎨-<⎩例1 将下列式子化为最简二次根式:(1 (20)a ≥; (30)x <.解: (1=(20)a ==≥;(3220)x x x ==-<.例2 (3.解法一: (3)解法二:(3)=12.例3试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2.解:(11===,1110=,>(2)∵1===又4>22,∴6+4>6+22,.练习:1.将下列式子化为最简二次根式:(1(22.3.(三)二次根式(2)例4 化简:20042005⋅.解:20042005⋅=20042004⋅⋅=2004⎡⎤⋅-⋅⎣⎦=20041⋅-例 5 化简:(1 (21)x <<.解:(1)原式===2=2=.(2)原式1x x =-,∵01x <<, ∴11x x>>, 所以,原式=1x x-.例 6 已知x y ==22353x xy y -+的值 .解: ∵2210x y +==+=,1xy ==, ∴22223533()1131011289x xy y x y xy -+=+-=⨯-=.练习1.填空题:(1=__ ___;(2(x =-x 的取值范围是_ _ ___;(3)__ ___;(4)若x ==______ __.(5)=成立的条件是 。
初高中数学衔接课程教案3.1绝对值⑴

§3.1 绝对值⑴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绝对值第1课.我们在初中学过绝对值的定义,大家还记得吗?绝对值定义:正数的绝对值是正数,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 |a|=⎩⎨⎧a ,a ≥0-a ,a<0,如|3.2|=3.2,|-2.9|=2.9,|0|=0. 注意:这里是将a 分成两种情况,a ≥0或a<0,各得到一个结果.不能理解为|a|有两个结果,一定不要写成|a|=±a.我们还学过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求解绝对值问题的常用方法:⑴运用绝对值定义分类讨论;⑵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或函数的图象,利用数形结合解题;⑶利用平方去绝对值.例1 解方程:⑴|x -2|=3 ⑵|x+1|=|2x -3|解法1(分类讨论):⑴|x -2|=3⇔x -2=3或x -2=-3,∴x 1=5, x 2=-1.⑵|x+1|=|2x -3|⇔x+1=2x -3或x+1=-(2x -3),∴x 1=4, x 2=-23. 解法2(平方法):⑴|x -2|=3⇔(x -2)2=32,整理得x 2-4x -5=0,解此一元二次方程得x 1=5, x 2=-1.⑵|x+1|=|2x -3|⇔(x+1)2=(2x -3)2,整理得3x 2-14x+8=0,解此一元二次方程得x 1=4, x 2=-23. 注:1.绝对值方程解法:⑴|x|=a(a>0)⇔x=a 或x=-a;⑵|f(x)|=a(a>0)⇔f(x)=a 或f(x)=-a;⑶|f(x)|=|g(x)|⇔[f(x)]2=[g(x)]2.这里f(x),g(x)表示含x 的代数式.例2 解不等式:⑴|x|<2⑵|x|≥3解法1(分类讨论): ⑴若x ≥0,则x<2,取0≤x<2;若x<0,则-x<2,即x>-2,取-2<x<0.∴原不等式的解-2<x<2.⑵若x ≥0,则x ≥3;若x<0,则-x ≥3,即x ≤-3,∴原不等式的解x ≤-3或x ≥3. 解法2(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解题)⑴|x|<2,就是数轴上表示x 的点到原点距离小于2,∴原不等式的解-2<x<2.⑵|x|≥3,就是数轴上表示x 的点到原点距离大于或等于3,∴原不等式的解x ≤-3,或x ≥3.例3 解不等式:⑴|x -1|>3 ⑵|x+1|<|2x -3|⑴解: |x -1|>3⇔x -1<-3或x -1>3,∴原不等式的解x<-2或x>4.⑵分析:因为此题含有两个绝对值,要对绝对值内“整体”的正负进行分类讨论,去掉绝对值.解法1:由x+1=0得,x=-1,由2x -3=0得x=32. 若x<-1,则x+1<0,2x -3<0,原不等式化为-(x+1)<-(2x -3),解得x<4,取x<-1.若-1≤x<32,则x+1≥0,2x -3<0,原不等式化为x+1<-(2x -3),解得x<23,取-1≤x<23. 若x ≥32,则x+1>0,2x -3≥0,原不等式化为x+1<2x -3,解得x>4,取x>4. ∴原不等式的解x<23,或x>4. 分析:此题已知两个绝对值的大小,也可以两边平方,去掉绝对值.解法2: |x+1|<|2x -3|⇔(x+1)2<(2x -3)2,整理得3x 2-14x+8>0,此不等式称为一元二次不等式,我们将在后面专门学习此类不等式的解法.注:2.绝对值不等式解法:⑴|x|<a(a>0)⇔-a<x<a; |x|>a(a>0)⇔x<-a或x>a⑵|f(x)|<a(a>0)⇔-a<f(x)<a; |f(x)|>a(a>0)⇔f(x)<-a或f(x)>a;⑶|f(x)|<|g(x)|⇔[f(x)]2<[g(x)]2; |f(x)|>|g(x)|⇔[f(x)]2>[g(x)]2.小结:本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绝对值的定义、绝对值的几何意义,重点是含绝对值的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1.利用绝对值定义分类讨论:⑴|x|=a(a>0)⇔x=a或x=-a;⑵|f(x)|=a(a>0)⇔f(x)=a或f(x)=-a;2.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数形结合求解:⑶|x|<a(a>0)⇔-a<x<a; |x|>a(a>0)⇔x<-a或x>a⑷|f(x)|<a(a>0)⇔-a<f(x)<a; |f(x)|>a(a>0)⇔f(x)<-a或f(x)>a;3.利用平方法,去绝对值:⑸|f(x)|=|g(x)|⇔[f(x)]2=[g(x)]2.⑹|f(x)|<|g(x)|⇔[f(x)]2<[g(x)]2; |f(x)|>|g(x)|⇔[f(x)]2>[g(x)]2.一定要注意,式子两边要“同正”,才能平方.如|x|=-2,此题无解,但如果两边平方,得x2=4,此式有解,矛盾.错误原因是原式两边异号,是不相等的,平方后,两边同正,反而相等了,导致错解.下面给大家留一份课后练习,请大家及时完成,下节课我们先讲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