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省级课程建设项目

合集下载

长江大学“双一流”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文件精选

长江大学“双一流”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文件精选

长江大学“双一流”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推进学校国内一流大学建设,规范长江大学一流大学(学科)建设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合理统筹学校“双一流”建设资金,促进我校国内一流大学(学科)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资源配置效率,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一流大学和”双一流”建设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16〕75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推进一流大学和”双一流”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鄂政办发〔2018〕2号)、《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北省高等教育综合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鄂财教发〔2018〕11号)、《湖北省属高校一流大学(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长江大学国内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和有关法律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专项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湖北省属高校一流大学(学科)建设专项资金、湖北省高等教育综合奖补资金、捐赠收入财政配比奖励资金、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工程、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高校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楚天学者计划、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专项等中央和湖北省财政专项资金及其他渠道资金,其他渠道资金主要为地方、行业或社会支持资金和自筹资金等。

第三条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坚持“扶优扶需扶特扶新”,按照公平竞争、注重绩效、动态调整的原则,实行投入与绩效挂钩机制和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机制。

第四条专项资金实行项目化管理。

对项目实施有力、成效明显的学科和部门,加大建设支持力度;对项目实施不力、缺乏实效的学科和部门,提出警示并减小支持力度。

第二章管理权限与职责第五条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对学校“双一流”建设战略领导和过程控制。

领导形成系统化、标准化的“双一流”建设管理体制机制。

审定“双一流”建设的重大问题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审定专项资金投入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预算总量,审定专项资金的动态调整方案。

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建设规划及管理办法2013年12月18日课程建设是学院最基本的教学建设之一,是实现教学计划、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为了加强我院的课程建设工作,推进教学改革,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课程建设的目标以教育思想的转变为先导,根据学分制教育管理制度的要求,通过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改革,调整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学院每年开展一次院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工作,首先将受益面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部建成院级精品课程,进而将更多的专业课程建成院级精品课程,力争在此基础上,建设若干门校级和省级精品课程。

第二条精品课程立项建设的申报与审定1.精品课程的立项建设每年申报一次,申报条件:达到合格标准的全院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有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主讲教师业务水平高、教学效果良好,获得过院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效果良好;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教材与教学辅助材料,如教学指导书、实验指导书、习题集等齐备;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完备;具备符合课程要求和特点,能客观反映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考核方法和手段。

2.审定程序:课程负责人提供申报课程的自评报告及附件,院教学委员会评审通过,报分管教学的院长批准后予以立项。

校级、省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参照校级精品课程的审定程序,报分管教学的院长批准后予以推荐。

第三条课程建设的组织领导课程建设工作在分管教学的院长领导下,由教学委员会组织进行。

学校教学委员会负责课程建设的评审、立项申报、检查、验收及校级、省级精品课程的推荐等组织工作。

各系(部)负责对本单位的课程进行规划建设。

第四条课程建设的管理1.学院对课程建设的管理,按项目管理方式,实行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

2.课程建设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课程建设负责人应为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具有奉献精神,作风严谨,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多年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良好,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较好的合作精神。

长江大学教育科学系

长江大学教育科学系
部 队心 理 培训 等方面 逐步 形成 自己的研 究特 色。
教 育 学 专业 学 生2 0 年 以来 连续 3 08 年一 年 级 英语 四级通 过 率 1 0 0 %。2 0 级 学 生作 品获 第十 05

届 “ 战杯 ” 全 国大 学 生课 外 学 术科 技 作 品竞 赛 三 等奖 。 2 0 级 学 生科 研 论 文 获2 0 年湖 北 挑 06 09
长 江 大 学 教 育 科 学 系
教育 科学 系现 设 有心理 学 教研 室 、教育 学教 研 室 、心 理学 实验 室 、心 理健 康教 育 中心 、图书 资料 室 ,是 湖北 省 教育 厅指 定 的 中小学 教 师学 科课 程培 训基地 ,荆 州市 二 类预 备役 军 官专 业培 训
基地 。
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 0 年以来 ,毕业生考研录取率保持在2 %以上 ,毕业生就业 09 0
率保持 在9 %以上 。 0
2 0 级 甘 雄 同学 获 第 十 一 届 “ 战 杯 ” 全 国 大 学 生 课 外 05 挑 学 术 科 技 作 品 三 等 奖
教 育
2 0 年 以来 ,广 大 教 师共 承 担科 研 项 目3 项 , 中 国家社 科 基金 项 目1 , 国 教 育科 学 规划 04 0 其 项全 项 目2 ,省 级项 目1 项 ,公 开发表 论 文 10 。在 学校 教育心 理 、心 理辅 导 与心 理 咨询 、预 备役 项 8 4篇
现 有 专任 教  ̄2 人 ,其 中教 授 3 ,副 教授 1 人 ;专 任 教 师 中 具 有博 士 、硕 士学 位 教 师 占 J 6 i f J 人 1 7 %;2 获 曾宪 梓教 育基 金 奖 ,2 获 省级 优 秀教 师称 号 , 9 次获 长江 大 学优 质 教学 奖 。现 设 3 人 人 人 置应 用心 理 学 、教 育学 两个 全 日制本 科 专业 。在 教 育心理 学 、高 校心 理 咨询 方 向招 收硕 士学 位研 究生 ,发展 与教 育心 理学 、教育 学原 理专 业 为湖北 省 立项 建设 硕 士学 位授 权 点 。在校 全 日制 本科 生 3 7 ,硕 士研 究 生 3 人 。心 理 学 实 验 室 初 步 建成 ,面 积 2 4 ,仪 器 设 备 2 7 套 , 总值 9人 8 7 M2 2台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案研究项目项目编号学校名称课题名称主持人姓名课题主要完成人武汉大学中外大学学分互认、学位互授的相关问题研究曾德军漆玲玲;马杰;赵菊珊;柯黎武汉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查先进严亚兰;寇继虹;安璐;张晋朝武汉大学“水文模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陈华吴云芳;熊立华;张翔;高仕春武汉大学大学体育教案内容与方法的创新(实证)研究陈慧孔军、王永志、秦子来、关倩武汉大学广告学专业实验教案项目创新与实验教案平台建设研究程明张金海;姚曦;周茂君;李小曼武汉大学古代文学“经典研读”系列课程的教案改革与研究程芸曹建国;谭新红;鲁小俊;钟书林武汉大学科学研究元素融入药理学教案实践丁虹李艳琴;项瑾;童静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拟态实践实习平台的构建与实践研究洪杰文刘丽群;周茂君;刘建明;叶晓华武汉大学《数字地形测量学》课程建设的创新与实践花向红邹进贵;向东;张涛;汪志明武汉大学临床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黄从新林青;唐艳红;陈静;邹莉萍武汉大学媒介融合背景下出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黄先蓉王晓光;姚永春;郝婷;刘章蓉武汉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案改革焦利民胡石元;张金亭;刘洋;唐旭武汉大学《高电压综合实验与实践》课程建设蓝磊陶劲松;田翠华;袁佳歆;关伟民武汉大学骨科临床教案资源库的建设雷军蔡林;王欣;王建平;罗涛武汉大学包装印刷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体系的构建黎厚斌马桃林;王玉龙;钱俊;柯贤文武汉大学基于模式的遥感实践教案改革研究李刚潘励;黄玉春;李振涛;孙朝辉武汉大学师生同创青春版——传统人文学科教改理念及实践李建中高文强;李松;刘春阳;李立- 1 - / 29项目编号学校名称课题名称主持人姓名课题主要完成人武汉大学基于数字图学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生态建筑教案体系研究李鹍冯霞;谢波;相凤明武汉大学网络导学与个人化学习平台的建设研究李莉刘浩文;沈志东;范昊;桂浩武汉大学《病原生物学》教案方法改革刘东灜朱帆;明珍平;刘斌波;汤纪路武汉大学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与法律课程双语教案的实证研究以国家双语教案示范课程《国际知识产权法》的教案实践为例聂建强梁雯雯;冯洁菡;王予民武汉大学信息安全专业立体实践教案与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牛晓光王丽娜;杜瑞颖;彭国军;余琍武汉大学《金融经济学》课程教案方案与教案内容优化研究潘敏胡昌生;罗琦;熊和平;马理武汉大学电力系统综合实验课程建设彭晓涛贺文涛;王耘;张艳杰;江波武汉大学虚拟仿真实验教案在《诊断学》课程教案和考试中的应用唐其柱沈涤非;卞洲艳;邓伟;周恒武汉大学“角色扮演”教案法在结构化学讨论课程中的应用王宝山侯华;胡慧;崔克新武汉大学工程地质野外实习立体化研究型教案模式研究王涛杨连生;李宏明;李杨;周炜波武汉大学基于网络和移动互联环境的《地磁学》课程教案系统的建设王正涛任翔;金涛勇;刘洋武汉大学能源动力工程与装备实验室的教案体系建设巫世晶石端伟;廖冬梅;李正刚;宋凤莲武汉大学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的平台建设和保障制度:以武汉大学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为例吴传清文建东;孙智君;肖利平武汉大学突出专业特色、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传感器技术》课程体系建设吴琼水马志敏;胡耀垓;王宝龙;张铮武汉大学中外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的比较与对策研究周叶中夏义堃;张莉;丁念;王鹏武汉大学语言文字类选修课程的设置与改革萧红肖圣中;张延成;王统尚- 2 - / 29项目编号学校名称课题名称主持人姓名课题主要完成人武汉大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综合实验课程体系设计杨军龚庆武;吕艳萍;刘栋;丁涛武汉大学国家司法考试与法学本科教案对接研究——以民商法课程为视角杨巍温世扬;李承亮;彭小坤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方法探讨叶燕青;陈小奇;雷红;范静怡武汉大学大学英语教育的人文性研究游长松汪火焰;桂敏武汉大学英语全球化背景下的英语语音教案改革与实践张妍岩邓鹂鸣;卢晓仙;刘庆荣武汉大学构建医学院系青年教师分层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赵怡芳姚玲亚;杨学文;何佳;孟柳燕武汉大学关于建立服务教育教案平台——“大学生体育信息研究中心”的研究郑策孔军;王晓娟;朱卫雄华中科技大学光电专业卓越工程师班工程设计能力强化教案曹丹华吴裕斌;武树斌;王英;李经平华中科技大学文科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陈小丽闫俊懂;李军均;夏增民;黄讷敏华中科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程邦雄骆琳;黄仁瑄;肖万萍华中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互动教案研究杜志章黄长义;张德鹏;陈梅;尹倩华中科技大学管理综合技能测试方法研究与方案设计冯占春乐虹;张兰;张治国;李小莲华中科技大学物联网识别技术原理与应用课程教案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研究甘早斌曹计昌;鲁宏伟;李开;赵贻竹华中科技大学中美新闻评论比较课程的建设与研究顾建明赵振宇;周婷婷;黄勤;张武德华中科技大学中德医学实验班药理学国际化课程建设与实践模式探讨郭莲军徐旭林;吕青;晏汉娇华中科技大学大学英语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郭燕刘泽华;徐锦芬;张焱;汤小川华中科技大学大数据系列课程的研究与实践黄晓涛康玲;王芬;秦磊华;吴驰华中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人才跨学科知识建构及创新能力培养研究黄亚平任绍斌;彭翀;郭亮;赵守琼- 3 - / 29项目编号学校名称课题名称主持人姓名课题主要完成人华中科技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数学基础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黄永忠韩志斌;雷冬霞;刘艳红;尹慧华中科技大学伦理学系列课程案例教案研究与实践雷瑞鹏韩东屏;程新宇;王珏;邵华华中科技大学“篮球运动教案与训练”课程教案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李承维井玲;沈趺进;万来红;王永俊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课程与教案资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李和孙军;王芳;尹丙姣;周新文华中科技大学斯特林引擎创新制作与实践李华飞李智勇;宋皎皎;唐东;张剑华中科技大学大学英语高级阶段口译课程建设研究李菁岳军;张易凡;刘琼;杨清华中科技大学结构力学教案团队建设与探索李黎龙晓鸿;江宜城;樊剑;戴萍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建设与设想刘劲松徐明生;任学梅;吴丰顺;谌玲华中科技大学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探索刘晓军陈良洲;赵斌;卢文龙;杨曙年华中科技大学微处理器与接口技术课程群的建设与研究罗杰左冬红;杨明;王红;姚晓东华中科技大学医学整合课程教案模式效果评价与优化研究吕家高谭飞;陈琢;舒涛;刘文励华中科技大学将转化医学引入八年制普通外科教案中的方法研究欧阳晨曦王剑;郑启昌;李毅清;杨超华中科技大学以软件工程技术见长的复合型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邱德红肖来元;方少红;薛志东;武剑洁华中科技大学虚拟样机技术在电机学教案中的应用研究孙剑波叶才勇;熊永前;杨凯;于克训华中科技大学科研与教案互动的开放式实验教案模式探究唐朝晖吴元喜;周爱文;刘静宇;刘木根华中科技大学以案例为基础的《环境卫生学》参与式教案的研究与实践王爱国杨克敌;吴志刚;陈军;夏涛华中科技大学全面提升岗位胜任能力——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模式探索及实践王朝晖彭雯;李云桥;戚本玲;黄芸华中科技大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生药学实验教案新体系构建王小刚高磊;陈家春;方进波;周群- 4 - / 29项目编号学校名称课题名称主持人姓名课题主要完成人华中科技大学基于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建设王新云樊自田;廖敦明;罗云华;金俊松华中科技大学专题和案例研讨教案法在专业课程双语及全英语教案中的应用研究卫迎春许小平;刘海云;李昭华;孙焱林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熊蕊叶贤基;吴波;杨晓非;余龙江华中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国家理科基地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杨广笑谢青;陈明洁;蒋涛;何光源华中科技大学光电中法班国际合作“”培养模式研究杨克成姜嘉乐;陈敏;夏珉;李微华中科技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传热学”课程教案方法研究与实践杨昆王嘉冰;许国良;王晓墨;方海生华中科技大学《内科学》教案平台的优化研究张惠兰史雯静;徐永健;汪道文;赵建平华中科技大学基于“参与式教案”的税务专业课程教案方法改革与创新张睿张克中;陈卫华;郑红霞;罗光华中科技大学知识产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培养卓越法律人才为目标郑友德焦洪涛;李薇薇;范长军;伍春艳华中科技大学基于指导探索式学习的“国际企业管理学”教案方法改革与实践钟熙维卫平;韩民春;陈亚萍;杜萍华中科技大学行动学习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应用:基于能力本位理论周二华龙立荣;柯琼;青国霞;郑凤华中师范大学基于网络的小组协作学习模式探究龚少英刘思耘;李晔;熊俊梅华中师范大学我国高校与国际接轨、开放型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以中美比较为基础江满情刘伟;邢来顺;孙泽学;许小青华中师范大学高校混合式学习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蒋玲杨九民;黄磊;杨琳;李文昊华中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特殊教育专业能力的培养研究雷江华孙玉梅;朱楠;彭兴蓬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研究李志明董俊敏;张舜;张军;郭邦俊华中师范大学基于试点学院建设目标的物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刘守印吴少平;唐一文;黄致新;黄光明- 5 - / 29项目编号学校名称课题名称主持人姓名课题主要完成人华中师范大学思政专业基础课和非思政专业公共政治课中的生态文明教育研究龙静云李宏伟;张风华;梅萍;杨丽珍华中师范大学基于胜任力的研究生分层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马红宇唐汉瑛;王忠军;刘亚;谢员华中师范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研究宁国勤左明章;杨九民;陈迪;黄勃华中师范大学数学师范生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彭双阶何穗;朱长江;徐章韬;刘敏思华中师范大学创新型预科汉语教案模式的实证性研究及新教材编写万莹李汛;肖任飞;李孝娴;周毕吉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大学生水域安全教育模式的构建与检验王斌夏文;罗小兵;鲁长芬;罗时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大学生体质健康信息管理及教改研究王长生曹东平;王敬华;于新;王一民华中师范大学高校文科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翻转课堂”在文艺学课程中的运用徐敏胡亚敏;韩军;魏天无;万娜华中师范大学网络环境下的化学教师教育创新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张文华万坚;王后雄;王继新;郭能华中师范大学基于移动学习的研究生微课程教案模式研究郑世珏陈怡;杨青;赵尔敦;倪敏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背景下研究型教案模式的拓展与深化曹阳朱长江;郑伦楚;胡中波;程凯武汉理工大学体育课程改革融入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陈莉刘忆湘;胡启林;张伟;郭敏刚武汉理工大学基于协同创新和科教融合的自动化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陈伟苏义鑫;陈跃鹏;刘芙蓉;黄亮武汉理工大学人因工程课程“递进式立体化”双语教案的探索与实践丁国平王晓光;郑钧宜;张峰;龚文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试点学院”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董丽杰卢少平;李瑶;周红;张乐媛武汉理工大学多层次多模态大学英语教案质量评估体系研究杜玲莉王达金;彭桂芝;杨继唐;于艳玲- 6 - / 29项目编号学校名称课题名称主持人姓名课题主要完成人武汉理工大学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数学建模课程群建设何朗楚扬杰;刘扬;陈建业;方玺武汉理工大学基于协同创新和科教融合的轮机工程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贺玉海杨建国;钱作勤;陈劲松;余永华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科企业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胡华夏洪荭;王怡;白玉;闵剑武汉理工大学基于学分制和大类培养的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华林秦训鹏;杨波;张国方;颜伏伍武汉理工大学协同创新背景下多学科融合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黄解军崔巍;尹章才;张晓盼;詹云军武汉理工大学信管专业课程体系国内外比较研究和改革探索江长斌王虎;戴福祥;张浩;王斌武汉理工大学基于教材网站建设深化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人才培养的“热工设备”课程创新型教改研究姜洪舟朱明;文进;李娟娟;吴正刚武汉理工大学卓越工程人才国际化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康灿华王爱民;苏葵;戴福祥;苏芳武汉理工大学基于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研究雷五明李静蓉;邵献平;何放勋;张利荣武汉理工大学基于工程管理专业工程造价核心课程的改革研究与实践李英攀方俊;蔡黔芬;柴光文武汉理工大学基于学分制和大类培养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管理机制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刘岚刘泉;吕锋;刘可文;张家明武汉理工大学以能力素质为核心的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刘平峰聂规划;陈冬林;傅魁;戚欣武汉理工大学微观经济学课程体系重构研究与实践刘树林周军;余谦;滕玉梅;唐艳艳武汉理工大学基于平台的船舶工程专业虚拟实习系统开发茅云生向祖权;袁萍;周永清;郭荣武汉理工大学基于“轮机工程”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钱作勤向阳;高岚;张本;毛小兵武汉理工大学财会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的综合改革和实践研究石友蓉兰飞;洪荭;方明;沈俊- 7 - / 29项目编号学校名称课题名称主持人姓名课题主要完成人武汉理工大学面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实践教案体系的重构研究与实践苏杨刘泉;陈永泰;吴巍;曾刚武汉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标准与质量监控体系研究田燕王晓;陈铭;郭建;彭恺武汉理工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王卫华刘勇波;张凌云;张淼;高晓声武汉理工大学机自专业卓越工程师实践教案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吴超群王三武;张和平;徐汉斌武汉理工大学生命哲学视野下普通高校体育健康课程体系构建熊娜邱芬;王林;阳艺武;张君梅武汉理工大学高校教案质量保障体系的优化路径与改革方略研究徐爱萍赵路;郭焕银;柴光文;丁小丽武汉理工大学基于自主学习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徐华中夏定元;郭永琪;周新民;刘荣英武汉理工大学高校思政课教案对网络舆情的引入与引导研究阎高程张光华;沈革武;潘晔;李莉武汉理工大学日语专业十年教案改革研究与实践杨俭瑞刘珍;万宏阳;谢伟平;朴英姬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科方法类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实践研究喻平王仁祥;石丹;刘华;郭沛然武汉理工大学基于虚拟现实和知识可视化的情景式教案模式研究及实践袁小玲吴业福;陈先桥;陈定方;程艳芬武汉理工大学学分制改革及大类培养背景下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建设与实践袁艳斌张晓盼;崔巍;詹云军;尹章才武汉理工大学学分制实施背景下教、学、管三者协同共进的对策研究张丽琴李明;汪炜;何平;龚晓川武汉理工大学面向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教案体系及教案方法改革研究——以物流工程专业为例张庆英辜勇;张莹;王正国;陈焰武汉理工大学国家工程实践中心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赵章焰吴青;于蒙;钱尚溢;苗红武汉理工大学信息技术与经济数学合理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朱华平韩华;黄明芳;宗志雄;吕小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工程(地质环境调查方向)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柴波文章;谢杨;曾斌;李远耀- 8 - / 29项目编号学校名称课题名称主持人姓名课题主要完成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优化改革研究与实践陈丹陈云亮;樊俊青;邓泽;陈小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教育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贾洪彪吴立;马淑芝;王耀峰;潘娣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管理专业教案实习改革研究柯小玲王开明;付晓灵;孙涵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生自适应创新创业研究与实践李波蔡建平;殷蔚明;赵娟;张伟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基于模块化理论的环境设计实践教案体系研究与实践廖启鹏曾征;池漪;彭静;程璜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信息技术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刘刚张冬梅;吴冲龙;戴光明;张夏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基于身体素质提升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案内容配比研究刘良辉熊和平;黄江华;皮崴;郭珊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面向能力培养的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刘修国张唯;周琪;肖启芝;高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岩石学》实验教案体系的国际比较与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案的优化马昌前佘振兵;张宁;陈能松;李益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省高校户外运动实践教案基地群创新体系研究牛小洪王莉;董范;常虹;刘华荣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潘雄胡友健;吴北平;陈刚;黄海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精品教材建设机制的探索与实践庞岚龚伍军;殷坤龙;余桂红;黎荣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软件研发类本科生创新实践团队培养模式研究尚建嘎武彦斌;周顺平;张剑波;郑贵洲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发挥地学类高端人才在地学专业本科教育教案作用的机制研究王华周刚;龙涛;殷坤龙;赵宗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勘查地球化学》实践研究型教案模式探索谢淑云李方林;凌文黎;向武;闭向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勘查与开发类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实践姚光庆张晓军;谢丛姣;夏庆霖;周锋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全能型广播电视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喻继军张梅珍;王大员;孟霞- 9 - / 29项目编号学校名称课题名称主持人姓名课题主要完成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信息安全专业教案改革方法研究—以美国大学,英国大学本科教案培养模式为参照章丽平唐善玉;马钊;康晓军;武进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宪法学实验课程教案方法研究陈新胡弘弘;江登琴;陈军;杨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及管理策略研究:以某大学为例范丽萍袁文娜;廖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基于政产学研“四位互动”的商务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黄漫宇郭守亭;张伟年;彭虎锋;张传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基于立体化的研究型实验教案模式研究——以财经类专业为例金荣学金荣学;王金秀;潘常刚;周春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化背景下拔尖创新审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李璐张龙平;康洪艳;陈波;彭小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探究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适应与二语习得梁小华李响林;蒋昌盛;彭兆霞;李锦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多元视角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刘昊周晓东;马蕲;贾海如;鄢正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英语专业学生“三位一体式”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基于行动研究理论刘萍陈立华;阮全友;曹竞;关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硕士案例教案研究宋伟良曹亮;陈勇兵;田毕飞;徐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省高校优质教案资源共享机制构建与运行研究——以会计学本科为例王昌锐龚翔;胡曲应;胡伟;杨海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基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本科论文信息化指导平台建设王华吴德军;郑玲;吴龙庭;陈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治安学课程仿真实验体系建设研究——以软件为基础平台王均平方玉珍;章昌志;疏义红;焦俊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项目融入课堂的双主体互动教案法研究杨帆王征;詹雷;贺欣;彭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跨学科协同创新的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基于武汉高校的实证周红云陈芳;熊卫;冯瑞香;鲁萌华中农业大学农林高校校史校情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陈贵华黄运丽;梁伟军;吴春梅;王娟华中农业大学昆虫学科前沿性理论融入实践教案的探索与研究陈利珍雷朝亮;王满囷;华红霞;王小平- 10 - / 29。

长江大学2004年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共8项)

长江大学2004年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共8项)
易法令
杜友福张光明包世界陈琳
20060251
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和实验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金波
时爱民佘新平高玉良杜勇
20060252
应用化学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于兵川
吴洪特王松胡三清罗春芝
长江大学2006年校级教学研究项目(44项)
立项编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单位
主要参与者
JY06001
012-长江大学
赵红梅
金升藻
杨严欧
苏加义
龚大春
20040204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012-长江大学
谈宏慧
刘洪泉
李祖民
张文勋
李燕
20040205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012-长江大学
王金琼
沈光明
董武
邓凡
郭家驹
长江大学2004年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共16项)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主持单位
JY06008
对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研究
路国华
资武强罗艳张元武
JY06009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龙厚雄
文学院
沈光明孙正国欧阳光磊吴薇刘润润
JY06010
《写作》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罗勋章
刘午子何世龙
JY06011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
陈胜
外语学院
曾亚军王爱国
JY06012
012-长江大学
周中林
黎东升
舒先林
朱瑞海
田振花
20040199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校级精品课程“机械设计”的实践教学改革——以长江大学为例

校级精品课程“机械设计”的实践教学改革——以长江大学为例
件 建设 和管理 体制改革结 合起 来 同步 进行,以先进 制造 技术 进行系列实践训练,训练 项目包括 : 机构 模型制作、机 器虚 拟 为基 础 ,以制 造信息技 术为 纽带,建 设学 院 的专业基 础课 实 装配模拟、小论文 的撰 写与创新机构的讨论 等。创新设计小组 验 室。 的同学 从单个机构 的动画模型制作人手,然后是 多个相 关机 构
CE E中国 电力教育 P
面磊 丽丽
DI O 编码 : 03 6 / . s . 0 — 0 9 2 1 .60 3 1 .9 9 j sn 1 7 0 7 .0 03 .6 i 0
校级精品课程 “ 机械 小兵
周传喜
摘要 : 本文围绕精品课程建设话题 展开讨论,介绍了 长江大学校级精品课 程 “ 机械设计”课 程建设过程中关于实践教 学改革方面
师队伍、一流教学 内容、一流教学 方法、一流实训 室、一流教 方面的有关实验 ,培 养学生综合设 计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动 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同时,通过示范性的精品课 程建 手能力 而专门研 制的一种新型组合实验装置 。此 组合模型是基 设,合理规 划,以精品课程为龙头,带动其它课程建设 ,从而 于机构组成原理 ,即杆组 迭加原理 而设 计的。利用该组合模 型 提升 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为素质 教育的实现创造条件。总之, 可拼接成结 构不 同、性能各异 的平面机 构。学生通过实验可进 精品课程的建设将对其他课程建设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 程 ,目前正在积极 申报湖北省省级精 品课程 。在该课程 多年的
的情况 ,提 出了 些具体 的改革措 施 ,也 阐述 了 得 的初 步成 效,通 过 系列 实践环 节的教 学改革 同时也 提 高 了 程教 学质量 。 一 取 课
关键 词 : 精品课程 ; 机械设计 ; 实践教学

省级精品课程《生产测井原理》教学改革研究

省级精品课程《生产测井原理》教学改革研究

产 材 内容 全 面 并 紧密 结 合油 田现场 生 产 实 际 , 井 解 释 平 台 下 研 发 了 “ …剖 面 生 产测 井 对 现 场 生 产 测 井 具 有 很 强 的 指 导 作 用 , 使 解 释 ” 和 “ 水剖 面 生 产测 井 解 释” 软 件 , 注 学 生 明 白所学 知 识 的 重要 性 和 实 用 性 。 供 学生实践练 爿。 第 四 ,重 视 为 期 3 周的 生 产 实 环 节 , J 实 习大 纲 要 求每 个学 生 必 须 围绕 生 产 现 场 2 教 学 方 法 改革 在 不 断 的 建 设 探 索 中 ,《 产 测 井 原 存 在 的 问题 , 用 自己 的语 言进 行分 析并 独 生 理 形成 了以课 堂讲 授为 主 ,以实 验课 、实 立完 成 实 习报 告 。 培 养学 生 利 用所 学 知识 践 教学 、生 产实 习等 实践 教 学 环 节 为 辅 的 分 析 问 题和 解决 问题 的能 力 , 同时 增 强 工 程 意 识 ,巩 固深 化 所 学 专 、 知 识 。 【 k 教 改特 色 。 第五 ,设 立第 二 课堂 ,实 行导 师 制 ,提 ( 1)课 堂 教 学 由于 《 产测 井原 理 实 践性 很 强 ,在 供 一 定 的 大 学 生 科 研 基 金 ,结 合 具 体 课 题 生 课 堂 教 学 中 特 别 强调 理 论 与 灾践 相 结 合 , 促 进 学 生 积 极 思 考 ,倡 导 学 生 参 加 大学 科 学 科综 合性 强 、 跨学 科 范 围广 , 基 本概 念 技 报 告 会 , 对 优 胜 者 给 予 奖 励 。 与现代新技 术相结合 。 把 传 统 教 学 手 段 和 多 媒 体 教 学 有 机 结 合起 来 ,采用 “ 多媒 体 + 黑 板演 绎 + 实 例 探 究 ” 的 三 合 一 教学 法 。 多 媒 体 课 件提 供 的 信 息 量 大 ,形 象 生 动地 展 现 抽 象 的知 识 点 ,便 于 学 生 接 受 ;黑 板 演绎 的 方 式能 使 学 生 的 注 意 力 始 终 跟 着 老 师 的 逻 辑 思 维 走 ,有 利 于 学 生 对 重 点 难 点 内 容 的 深 入 掌 握 ;实 例 探 究 可 从 理 论 联 系 实 际 的 角 度 解 释 清 楚 知 ' 的 内涵 及 应 用 ,把 经 典 原 理 L 只点 与 现 代 测 井 新 技 术 结 合 起 来 ,有 利 于 培 养 学 生 举 一 反 三 的 能 力 。 同时 ,选 择 部 分 课 程 内 容 开 展 双 语 教 学 , 激 发 学 生 们 的 兴 趣 。“ 合一 ” 的讲 课方 式 便 于开 展 启 发式 三 和 互动 式 教学 ,避免 了 “ 照本 宣科 ”或 “ 照 幻灯片 宣 科” 的现 象发生 ,加 之形 成 了 “ 丰 教材 + 配 套 教学 参考 书 + 电 子课 件 ” 的立 体 化 教材 供 学生 课 后 阅读 ,从 而 能 有 效 地 调 动 学 生 的 学 习 积 极 性 ,保 证 教 学 质 量 。 ( 2)实践 教 学 该 课 程 的 另 一 难 点 是 实 践 性 强 , 为 此 ,学 校 通 过 与 国 内 外石 油 公 司合 作 , 充 分 利 用 校 外 资 源 ,学 生 既 能到 油 田现 场 参 与 实 际 测 井 课 程 实 习 , 又 能 在 实验 室 内运 用 最 新 的 测 井 处 理软 件 系统 进 行生 产 测 井 资 料解 释1・ 。 为 了提 高 教 学 质量 , 养 创 ] 培 新 型 人 才 ,我 们 在 生 产测 井 实践 教学 改 革 方面主要做 _ 下五个方面的工 作。 r以 第一 ,精 心安 排校 内 实验 课 内容 ( 括 包 自主完 成 的综 合 型 、设 计 型 实验 ) ,培 养 学 生 的 动 手 能 力 ,通 过 实 验 报告 加 深 对 基 本 原 理 和 基 本 知 识 的 理 解 ,提 高 学 习效 果 。 第 二 ,编 写 了 生 产 测 井 思 考 题 与 习 题 集》 和 生产 测 井大 作 业 》 ,帮 助学 生 能 在 课 前 课 后 积 极 思 考 专 业 技 术 问题 ,加 强 学 习 的 主 动 性 , 培 养 自学 能 力 和 动 手 能 力 ,扩 大 知 识 面 。 第三 ,课程 建设 小组 在 FORW ARD 测

课程名称 中医学

课程名称 中医学
四、建设的主要内容...........................................................................4
(一)师资队伍建设...........................................................................4
4、教学研究
(1)教学研究论文
①现状:2005年课程组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篇(中医临床带教内容与方法刍议.时珍国医国药, 2005-11;浅析中医学养生法则.时珍国医国药, 2005-12),教师年人均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0.22篇。
②建设目标与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及时总结学术成果、撰写教学研究论文,使教师年人均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达0.4篇以上。
(十)教学效果.................................................................................13
五、课程建设进度安排........................................................................14
四、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师资队伍建设
1、队伍结构
(1)队伍结构现状
担任本课程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教师共有9名。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张德新 男 1963.03 副教授 中医呼吸病学 授课,课件制作,统编教材 李玉和 男 1953.04 教授 中医消化病学 授课,教材编委 曾庆利 男 1963.10 主任医师 针灸学 授课,课件制作 李祥华 男 1953.03 教授 中药学 授课,指导学生科研 张恒文 男 1967.11 副主任医师 中医骨伤学 授课 潘丰满 男 1974.06 讲师 中医诊断学 实验课,课件制作,教学秘书 李孝林 男 1976.04 助教 推拿学 实验课 鲍运平 男 1976.12 助教 中医骨伤学 实验课 黄江荣 男 1977.12 助教 中医临床基础 实验课,课件制作,科研秘书 ①学历结构: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5人,占55.5%。另有1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1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大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报表所属院(系):医学院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所属一级学科名称:基础医学所属二级学科名称:免疫学课程负责人:丁建中申报日期:2010年3月1日长江大学病原生物学部二O—O年三月省级精品课程申报简况表1. 温燥致病机制的实验研究.中医杂志,20048(11):1024-10262. 外燥对小鼠气管上皮纤毛运动与呼吸道液分泌的影响科学研究(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5项)近5年主 持或参加 的教学研 究项目近5年以 第一作者 公幵发表 的教研论 文近5年以 来科研成 果获奖情 况近5年以 1. 护理学本科专业技能规范的研究与实践•湖北省教育厅,NO:2. “三点一线”法教学模式强化护理学生职业素质 的研究与实践湖北省教育厅,N0:2009y0423. 《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长江大学 2006- No: JY06035(含题目、刊物名称与时间)(不超过5项)1. 试论《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社会责任感 医学与社会,2007,20( 2): 63-642. 对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项目设计与内涵的思考 .医学 育探索•2008,7(2): 120-1293.免疫学实验的主要与将要教学目标的思考 .山西医科学学报.2008, 11 (1): 55-564. 对免疫学理论模块教学目标的思考.医学教育索.2009,8(7): 757-7595. 医学高校人文学科教育之社会性内涵的思考 .医学与会.2006, 19(12):39-40(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 过项)1. 外燥致病机制的实验研究获湖北省优秀省级博士学位 文(湖省教育厅,第九批,2007,鄂学位[2007]17号2. 医学生素质调查分析与素质教育探讨.长江大学科技步奖一等奖,2008J-23-cd-1-R04(含题目、刊物名称与时间)(不超过5项)来第一作 者公幵发 表的学术所在院(系、部)审查、推荐意见:《医学免疫学》是2007年长江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经过多年的课程建设,目前已经拥有一批高学历、高职称的稳定的教师队伍,近5年承担或参与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教学研究课题6项,科学研究课题18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6篇,科研论文52篇,其中SCI收录5篇,并获得5项教学成果奖励,4项科研成果奖励,出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教材3部,网络教学资源丰富,同意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签字:年月日注:①填写“所属一、二级学科门类”请参见。

②本页不够,可加附页。

1.课程负责人情况姓名丁建中性另S 男出生年月1955-01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教授电话1-1学位博士职务副院长传真基本信息所在院系长江大学医学院E-mail研究方向免疫与疾病机制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幵发行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课程负责人高校教龄30年。

近5年来担任:一.理论教学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学生总人数1.医学免疫学专业基础65届1600 人2.医学微生物学专业基础61届168人3.免疫学及检验专业课41届41人1-2 4.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专业课41届教学41人情况 5.护理研究选修课25届400人二•实践性教学1.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本科)45届430人2.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本科)45届430人三.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与论文课题2. 丁建中.“三点一线”法教学模式强化护理学生职业素质的研究与实践,湖北省教育厅,2009y042论文1. 丁建中.试论《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医学与社会,2007,20(2)2. 丁建中.对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项目设计与内涵的思考.医学教育探索.2008 , 7 (2)3. 丁建中.免疫学实验的主要与将要教学目标的思考.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 , 11 (1)4. 丁建中.对免疫学理论模块教学目标的思考.医学教育探索.2009,8 ( 7)5. 丁建中.医学高校人文学科教育之社会性内涵的思考.医学与社会.2006,19(12)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幵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含 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 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 研究课题1. 丁建中(第2).外燥致病机制的实验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4-2005 ( No:2004ABA185) 实验项目设计,理论总结2. 丁建中(第1).外燥伤肺的免疫及相关机制研究,长江大学发展基金,2006-2009,课题设计,理论总结3. 丁建中(第2).外燥伤肺的分子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7-2009 ( No:03067252).实验项目设计,理论总结4. 丁建中(第1).外燥小鼠动物模型的稳定性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No:2009CDB289 .实验项目设计,理论总结二. 学术论文与著作(第1作者)1.诚纳学科互融渗促进中医现代化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5, 10 (7): 968-9692. 外燥与气象医学研究探析.时珍国医国药杂志.2006,17( 2):284-2853. 外燥致病特点与辨证论治综议.时珍国医国药杂志.2006,17(3): 24-254. 免疫学实验的主要与将要教学目标的思考.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1): 55-565. 对免疫学理论模块教学目标的思考 .医学教育探索.2009 ,8(7): 757-三. 获奖1. 外燥致病机制的实验研究获湖北省优秀省级博士学位论文,湖省教育厅,第九批,2007,鄂学位[2007]17 号2. 医学生素质教育调查与探讨.长江大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8J-23-cd-1-R043. 护理学本科实践技能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序1).长江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NO:20080544. “7省市14所三级甲等医院护理队伍的需求调查与相应对策”获全国教育科学成果奖三等奖(序2,教育部,2006年)1-3学术 研究2.教学队伍情况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得相同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人员排序 及所起的作用);在国内外公幵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 刊物名称、人员署名次序与时间);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 项名称、授予单位、人员署名次序、时间)一、学术研究课题1. 丁建中(第2).外燥致病机制的实验研究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4-2005( No:2004ABA185) 实验项目设计,理论总结2. 丁建中(第1).外燥伤肺的免疫及相关机制研究 .长江大学发展基金,2006-2009,课题设计,理论总结3. 丁建中(第2).外燥伤肺的分子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7-2009 (No:03067252).实 验项目设计,理论总结4. 丁建中(第1).外燥小鼠动物模型的稳定性研究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 No:2009CDB2895.边藏丽(第1).植物剂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研究.荆州市科技局2005-课题设计12. 龚权(第1) .HMGB1在胰岛细胞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荆州市科技局2007-课题设计 13. 龚权(第1) .HMGB1在急性肝衰竭中的作用.荆州市科技局2008-课题设计,理论总结 14. 张海元(第1).肺癌患者中RUNX3基因的甲基化研究.长江大学发展基金.2005-课题设计 15. 张海元(第1).骨肉瘤中Twist2基因的去甲基化状态及过表达抑制 Runx2基因的调节作用. 长江大学发展基金.2007-2008.课题设计,理论总结16. 王昌富(第1).免疫血小板计数在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阈值中的应用 .湖北省卫生厅.2008-课题 设计,理论总结17. 王昌富(第1 ).炎性因子选择素基因型及表达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湖北省卫生 厅.2004-2009.课题设计,理论总结 18.王昌富(第1) .FISH 技术用于乳腺癌患者 Her2检测的临床应用.卫生部科研基金.2007-子课 题设计,理论总结1、学术论文(第1作者1. 丁建中.诚纳学科互融渗 促进中医现代化.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5,102. 丁建中(副主编).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1版.高等教育岀版社,20053. 丁建中.外燥之理论研究探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 (10)4. 丁建中.外燥与气象医学研究探析.时珍国医国药杂志.2006,17 (2)5. 丁建中.外燥致病特点与辨证论治综议.时珍国医国药杂志.2006,17 (3)6. 丁建中.外燥对小鼠血清与呼吸道液抗体的影响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5,77. 丁建中.杏苏散对凉燥小鼠肺与肠道功能的影响.中药药理与临床,20068. 丁建中.桑杏汤对外燥小鼠气管纤毛运动与呼吸道液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69. 丁建中.外燥对小鼠气管上皮纤毛运动与呼吸道液分泌的影响.中医杂志.2006,47(8)2-5学术 研究6.边藏丽(第1).“大蒜液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研究” (No:2006AA402C51 .课题设计,理论总结7. 边藏丽(第1).'、生姜液"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研究 2006-2008 (No:XF06D17 ).课题设计,理论总结8. 龚权(第 9. 龚权(第10.龚权(第 11 •龚权(第 .湖北省科技厅攻关类课题 2006-.血防科研指导性项目,1)1)1.湖北省卫生厅.2005-课题设计 .丹参注射液对实验性骨关节炎细胞凋亡的影响.HMGB1在胰岛细胞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湖北省教育厅.2008-课题设计 .天花粉蛋白治疗鼻咽癌的实验研究 .荆州市科技局2005-课题设计,理论总结.条件复制型腺病毒携带内皮抑素治疗肺癌的实验研究 .长江大学发展基金.2005-课题设计,理论总结10. 丁建中.温燥致病机制的实验研究.中医杂志.2007, 48(11)11. 丁建中.外燥对小鼠气道黏液-纤毛毯御邪屏障功能的影响.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212. 边藏丽.628例普通人群HCV感染状况分析中国感染控制杂.2005,4 (4)13. 边藏丽.健康人群HBV 感染血清标志模式及免疫状况分析 .长江大学学报.2005 ,1214. 边藏丽.3种植物剂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实验研究 .现代预防医学.2009,36( 7) 15. 边藏丽.生姜油预防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实验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09,20( 2)16. 边藏丽.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意外事件及其防范措施 .健康大视野.2009,9 17. 边藏丽.大蒜籽浸液预防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实验研究.长江大学学报.2009,6( 3)18. 边藏丽.医学免疫学课程开展 PBL 教学的探讨.长江大学学报.2009,4( 16) 19. 王昌富.血液中微粒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0620. 王昌富.血细胞自动化分析后血涂片复审标准制定的原则的步骤.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8.0721. 王昌富.湖北省汉族人群 MICA 基因外显子2-4的多态性分析.临床检验杂志.2008.01 22. 王昌富.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染色体分析及 bcr/abl 融合基因转录本定量临床意义.临床检验杂志.2006.0323. 梅冰.基因型为 MICA*008/A5.1的个体不易发生 HCMV 感染.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8.0124. 梅冰.Correlation between MICA*A5.1 allele and Chlamydia trachomatis infection. Selected Works from Journal of Microbes and Infection(China). 2008.10 25. 龚权.肌松胶囊对兔膝骨关节炎关节液中NO 水平的影响.长江大学学报2005,1226. 龚权.Hemeoxygenase-1 upregulation significantly inhibits TNF-a and Hmgb1releasing and attenuates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acute lung injury in mice. Int Immunopharmacol 2008,8(6):762-79827. 龚权.Trichosanthin, an Extract of Trichosanthes Kirilowii, Effectively Prevents Acute Rejection of MHC-mismatched Mouse Skin Allografts. Transplantation proceedings 2008,40(10):3714-8 28. 龚权.Protective Effect of Antagonist of High-mobility Group Box 1 on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Acute Lung Injury in Mice.Scandinavian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09,69 (1):29-35.29. 龚权.CpG ODN pretreatment attenuates concanavalin A-induced hepatitis in mice. Int Immunopharmacol. 2010 Jan;10(1):79-85.(共第一作者)30. 杨飞.金银花五个品系的 RAPD 分析及DNA 旨纹图谱的建立.武汉植物学研究.2007,25 31. 杨飞(第 2 作者).45S rDNA regions are chromosome fragile sites expressed as gaps in vitro on metaphase chromosomes of root-Tip meristematic cells inLolium spp. PLoS ONE.2008.332. 张海元.The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 MS-275 induces p21 expression in human Hep3B杂志.2008,24 (5)43. 王超.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愈合率及 学学报.2008.1244. 王超.截短型鸭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志.2009,25 (8)hepatoma cells. Drug development research 68:61-7033. 34. 35. 36. 37. 张海元.SeMNPV 组织蛋白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对病毒杀虫的影响 .中国病毒学.2005,20 张海元.SeNPV 两个分离株的生物活性比较及病毒杀虫剂的应用.中国病毒学.2005,20张海元.肝细胞癌中Runx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9, (38)张海元.血浆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诊断早期肝细胞癌的临床价值 .山东医药.2009, (49)张海元.Runx3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甲基化状态分析及临床意义 .临床荟萃.2009, ( 24)38. 39. 40. 41. 42. 张海元.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3 张海元.肝癌细胞系中Runx3基因表达及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分析.长江大学学报.2009,1张海元.5-Aza-CdR 激活肝癌细胞Runx3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长江大学学报.2008,4 张海元.胃肠道恶性肿瘤中 Runx3基因甲基化研究.长江大学学报.2008,3 王超.截短型鸭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HP 根除率比较.长江大.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45. 王超.鸭乙型肝炎病毒C区结构模型的研究进展.长江大学学报.2009,3课程描述果的有效分析),为学习临床课程奠定重要“桥梁基础”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医学免疫学课程的重点、难点主要是: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相互作用机理,免疫应答过程的主要表现形式、超敏反应的主要机制与临床表现及意义、免疫学防治的主要原则与措施,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建立用所学免疫学知识,学会初步解释常见/重大免疫性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与防治原则与主要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