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考前指导:材料作文立意法

合集下载

2015届高三作文讲稿子1——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地方法

2015届高三作文讲稿子1——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地方法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三步立意法在议论文作文教学中,配合概念导图的应用,笔者逐步总结出“三步立意法”以指导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与布局谋篇。

所谓三步立意法,是指:第一步:“分角色”,即从所提供材料的主要角色出发,有几个主要角色就在原材料圈旁画几个角色圈开始构建概念导图。

第二步:“循正反”,即要求在每个角色圈的上下方分别构建“肯定”“否定”圈,以方便我们从每个角色言行的正反两个方面立意。

第三步:“多角度”,即从材料提炼出多个观点后,我们再针对每一个观点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三个角度进行作文布局。

三.“巧用导图,三步立意”教学示例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观摩如何做到“巧用导图,三步立意”。

材料为一首寓言诗。

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也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下面我们开始分步实战演练。

(一)第一步:“分角色”构图(如图1-1所示)由于枫叶、荷花在诗中的作用一致,所以我们将它们合并为同一角色。

(二)第二步:“循正反”构图绘制好角色圈后,我们再从“正”(肯定)和“反”(否定)两方面分别构图(如图2-1所示)。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角色都能从正反两个角度立意,但作为一种思维导向训练,笔者认为我们还是要养成从赞弹两方面构图的习惯。

继续构图了。

(如图1肯定角度:根据露珠之所以有“红红的闪烁”“苍白的透明”的不同表现,是因为身处不同的位置、环境,由此得出“找准实现自我的位置”“借助环境展示自己”“借助他人,成就人生”等观点。

否定角度:露珠何故有喜有悲?是因为没有自我,完全信赖他人(枫叶荷花)。

由此得出“坚守本色,坚持自我”“人不能丧失自我”等观点。

2、从枫叶、荷花角色立意肯定角度:相对于露珠,枫叶荷花担当着环境衬托重任。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环境能改变人生”“不同的环境体现不同的价值”等观点。

否定角度:否定枫叶、荷花就是否定环境的作用,这一点难以立意,所以我们不准备从这个角度立论。

2015年高考作文备考:高考命题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2015年高考作文备考:高考命题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2015年高考作文备考:高考命题作文的审题与立意高考命题作文的审题与立意【目标略语】命题作文,就是命制作文的题目让学生根据所出示的题目进行作文。

包括全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两种形式。

审题立意,就是对给定的文题进行审视、理解和揣摩,从而弄清出题者的意图,界定可以写作的内容,确定自己写作的方向,为下一步构思和拟定提纲作好基础。

【佳作悟法】真题回放(2013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

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

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满分样卷思而知之天津一考生我思故我在。

说这话的是笛卡尔,既是数学家,也是哲学家。

曾经怀疑过,难道人不思就不存在吗?人在睡觉的时候没思考(做梦算不上思),不也清清楚楚在床上撂着呢,并没有消失啊?后来明白了,床上撂着的是躯体,是生物学意义的存在,笛卡尔所说的存在是精神层面的。

人只有通过思考,弄明白生命的本质,看明白生活的真谛,悟清楚世界的过去未来,才能成为哲学意义上大写的人,否则就只能称之为行尸走肉。

不过,人如果因思而知之甚多,也就是活得太明白了,太透彻了,有时可能并不是什么好事。

帕斯卡说过:人是思想的芦苇。

此句我理解为,会思、善思的人,生命就如芦苇一样脆弱,这当然是歪解。

但看看古今中外的那些思想家,有几个活得滋润、过得潇洒的(世俗意义上的),孔子,庄子,苏格拉底,哥白尼……这些人或者想挑战现有的社会秩序,或者想挑战暂时成为真理的伪科学,结果呢?累累若丧家之犬是他们生活的常态,被流放或被杀死是其中大多数人的归宿。

统治者是不希望老百姓动脑子的,但他们也需要几个能思考的人为自己呐喊站台,但这样的人极少极少,且一旦他们被收买招安,便再也不能称为思想者了。

2015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2015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山东2015年高考作文题: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

”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藤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开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挑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他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要求:1、选准角度,确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问题特征鲜明。

1、整体理解材料材料有三个段落,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段,叙述了一条谚语。

所谓谚语,即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往往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无疑,这里的谚语内容代表的是老一辈的生活经验,是历史进程中的传统,是什会上的既成规则。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段,叙述了小孩和父亲对待谚语内容的不同的态度和行为。

小孩在质疑,父亲在传承;小孩在挑战,父亲在守护。

两人的行为都是自觉的行为。

2、把握材料含义这则材料是叙事性材料,事件的主体是小孩和父亲,我们由此可以联想到哪些问题呢?两代人对待事情的观念、解决问题的方式,显然是不同的,找到存异求同的途径才是解决两代人分歧的关键。

小孩代表着正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凡事敢于质疑,敢于挑战,父亲代表着成熟的长辈,他们富有经验,但也容易思想保守。

作为长辈应该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并引领他们正确地成长呢?通观整个材料,‚分辨‛是个关键词,是不是解决所有问题之前都要分辨个清清楚楚呢?3、引申立意角度角度一:孩子①探求事物和探求真理,追求创新。

②质疑权威,挑战前辈。

③追求新鲜事物和创新事物的过程比获得结果更重要或者并重,由此引申出反对功利化对待事物,主张理想化角度二:父亲①抓住本质,分清主次,抓大放小,明确目标②顺从自然规律、顺从客观规律,反对破坏,让其自由生长,引出社会规律、历史规律③结果(比行为、方式、手段更重要)角度三:从材料整体出发①寻求孩子、父亲都能满足的做法②长辈应该如何引导教育孩子,让其更好成长(谈父子关系)③乡谚,分辨(值不值得分辨、如何分辨、在社会上哪些事分哪些事不分)有用和无用、价值、求同存异、相伴生长、人生的借力。

2015全国二卷高考作文立意

2015全国二卷高考作文立意

2015全国二卷高考作文立意这篇文章为大家整理,全国二卷的作文给出一段材料,几个关键词,让你确定立意写篇作文,这篇作文,主要由创新,务实,奉献三个关键词组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谁最有风采怎么写
2015全国二卷高考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

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位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谁最有风采怎么写
立意:
这篇材料讲了三个不同特色的人,一个锐意创新,一个爱岗敬业,踏实肯干,一个为了梦想努力把美丽都带给别人
题目简洁明了,与社会现实结合。

细心的朋友发现,创新,务实,奉献正是我们当今社会的主题和核心价值观,我们当今社会也正是最缺少这三个核心的价值取向。

2015年6月7日:广东2015年高考作文立意指导

2015年6月7日:广东2015年高考作文立意指导

2015年6月7日:广东2015年高考作文立意指导2015年6月7日:广东2015年高考作文立意指导豫北闲人2015年高考,语文考试已经结束了,所有人都将关注的焦点投向了作文。

本文不打算进行宏观意义上的点评,而想就作文的审题立意进行一些具体的分析,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如有雷同,如有偏差,贻笑大方之余,亦可不吝赐教,展开争鸣。

原题如下: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缺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略。

总体而言,今年的作文题很有文艺范儿,不仅高端大气上档次,所谓自然,所谓网络,而且低调奢华有内涵,所谓云卷云舒,所谓花鸟树木。

这是第一感觉,很棒,很不错,很有新意!仔细分析,发现这则材料并没有审题方面的难度,这说明出题者并没有在审题方面故意设置障碍。

这是第二感觉。

再深入思考,发现这样的文章好写,但不容易写好,偏离题意较难,深入开掘也较难,它不仅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能考查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文字表达功底。

这是第三感觉。

对于新材料作文,我们首先要教会学生判断材料类型,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则议论类的材料,和去年的材料类型有相似之处,这也体现了今年高考作文的延续性的特征。

对于议论类的材料,我教给学生的方法就是提取关键词,按照命题作文的思路去写。

这则材料的关键词是感知自然,核心内容是感知自然的方式,围绕这个话题去写,就应该算是符合题意的文章。

不过仔细对比,发现今年的作文和去年还是有一些不同之处。

去年的老照片,其实包含着两个相反的观点:黑白胶片和数码技术在数量、记录内容、留存状况、保存记忆等方面的对比,两者各有长处,又各有不足。

数码技术适应了当今信息时代,所以取代了黑白胶片。

也就是说,去年材料的话题是两个:黑白胶片与数码技术。

2015年材料作文写作方法指引

2015年材料作文写作方法指引

材料作文写作方法指引2015年材料作文写作方法指引面对材料,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

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方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以下方法谨供参考。

一、主旨领悟法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

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

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二、关键把握法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示例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

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2015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2015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六、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
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 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 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 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 。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 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 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 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 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请小朋友们 听名师点评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 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 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 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 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 (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 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 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 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 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办企业 、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 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 ,才能生财有道。
2014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指 导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
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 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 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 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 :“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 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 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 笑着说。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2015年高考作文审题与立意技法

2015年高考作文审题与立意技法

A.顺便 举手之劳 B.感恩 感恩的心
2、由 果 溯 因 法
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 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 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 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 钱。漆工说:“工钱已 给过了”船主说“这是 感谢补漏洞的钱。”漆 工说:“那是顺便补 的。”船主说:“当得 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 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 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 所以我感谢你!”
新材料作文审 题立意方法
2015.11
1.抓关键词(句)法 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关键词语往往是 “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 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 突破口。 关键句,一般是些评价议论性的总结观 点的句子,其多在材料的末尾。
【例1】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
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 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 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 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 “下一个!”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老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 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 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 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 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 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 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 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 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抓关键词句法 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 涂好船后,顺便将漏洞补好 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 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 “工钱已给过了”船主说 “这是感谢补漏洞的钱。” 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 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 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 回不来了。现在他们却平安 归来,所以我感谢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前指导6]
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

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方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一、主旨领悟法
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
《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

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

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二、关键把握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示例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

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
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

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

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

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胶水粘后能“岿然不动”的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寻常的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事实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

相比之下,后者更富有时代气息。

四、寓意揭示法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示例
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

这件事使它很高兴。

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必将招致失败。

写作时要透过驴子驮盐和海绵的表象,把握并取其寓意作为文章的论点。

五、细节切入法
示例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

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从局部细节来看,大致有以下思路:
郑板桥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启示人们要“善于借鉴”,学会融合;“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提示我们要注重个体与总体、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和谐,即“和谐就是美”;而“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则揭示出任何事物唯有“彰显个性”,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方能体现其价值、立于不败之地的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