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写作技巧:材料作文如何立意(最新)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7种小方法「收藏」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7种小方法「收藏」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7种小方法「收藏」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高考审题立意的7种小方法【收藏】,欢迎阅读。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7种小方法】一、主旨领悟法这是材料作文最常用、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一定既切题又有深度。
例:《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
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
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二、关键把握法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三、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四、寓意揭示法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例: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
这件事使它很高兴。
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必将招致失败。
2023高考满分作文写作技巧(精选3篇)

2023高考满分作文写作技巧(精选3篇)高考满分作文写作技巧篇1一、引用典故故事,紧扣材料主题,抓住材料的主要思想,内容正面积极富有正能量,用材料引出主题,抛出思想。
二、多用名人名言,尤其是当代领导讲话,贴近时事,贴近生活,思想作风高度向社会政策大方向看齐,将自己的想法与现实的论点结合起来阐述,从实际出发,有真情实感,不要假大空。
三、逻辑通顺,内容张弛有度,形式收放自如,*立意有高度、有深度、有格局、有眼光,这些都是高分作文的基础,而高分作文不但要求有深厚的文字功底,也要求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技巧。
高考满分作文写作技巧篇2高考作文是一种特殊的作文,既不同于文学创作,也不同于平常的作文训练,带有较大的规定性,具有突出的技巧性。
高考满分作文就是具有这些特性的范本,可以从多个方面给我们提供写好应试作文的经验和技巧,还有套路。
一、学习满分作文的文体样式许多满分作文在结构上都有其优点。
尤其是那些眉目清楚、层次清晰、样式清爽的作文,更是应该作为我们学习的重点。
例如,高考满分作文《真正的自我》,就是先总说,然后以小标题的形式分述,最后则在结尾处呼应开篇,使整篇*思路清晰而严谨。
再如,山东卷高考满分作文《记忆之树常青》,首段运用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切入话题,主体部分的内容充实而有深度,结尾部分又在议论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照应了开头,点明了题旨。
其中,主体部分为第二、第三两段,而且是递进关系:第二段谈记忆不会随时间而逝时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是外国当代的,可以说既全面又典型;第三段谈记忆会随时间推移而变得更加深刻时,重点举了邓稼先的例子,之后又用排比举例法列举了孔子、鲁迅、谭嗣同等人的例子,不仅论据很充实,而且还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一句话,这篇*确实做到了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即“开头精彩亮丽,中间充实丰富,结尾响亮有力”。
二、借鉴满分作文的写作素材*的写作素材可以显示学生的阅读量、知识面和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高考新材料作文的立意方向

高考新材料作文的立意方向高考新材料作文的立意方向高考新材料作文,作为高考语文考试的重要一环,其题目的选取和立意方向是考生在备考中必须重点关注的内容。
一篇好的作文,不仅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更需要考生有独特的思考和深刻的见解。
本文将探讨高考新材料作文的立意方向,希望能为广大考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关注时事热点高考新材料作文的题目,往往与时事热点息息相关。
考生可以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如新冠肺炎疫情、环境污染、网络安全等,或关注国家政策,如“双减”政策、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
在阅读新材料时,考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对热点事件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得出独特的立意方向。
二、重视人生体验高考新材料作文的题目,往往涉及到人生体验。
考生可以从自身的经历和感悟入手,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例如,考生可以谈谈自己在学习、工作、社交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或者从亲情、友情、爱情等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悟和领悟。
通过分享自己的人生体验,考生可以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和思想深度,从而得到高分。
三、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高考新材料作文的题目,往往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
考生可以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从全球化、多元文化、和平发展等角度展开思考。
例如,考生可以谈谈自己对于文化交流的理解和感悟,或者从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的角度思考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
通过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考生可以展现出自己的公民意识和国际视野。
四、关注文学作品高考新材料作文的题目,往往涉及到文学作品。
考生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深刻体验作品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思考和写作。
例如,考生可以从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入手,分析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并从中汲取写作的灵感和启示。
通过关注文学作品,考生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五、关注科技创新高考新材料作文的题目,往往涉及到科技创新。
考生可以关注最新的科技进展和应用,从中发掘写作的素材和立意方向。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高考新材料作文的立意关键在于分析材料,提取内涵,联系现实,确定立意,表达观点,一、提炼中心法:(围绕中心,透过现象,挖掘深意)这是写材料作文最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抓住中心才能准确审题。
(先由材料提炼出中心意思再由中心意思提炼出自己想要的观点,作为中心论点)。
即:分析材料——提炼中心意思——自己观点——中心论点。
二、抓关键词句法:(提取关键词,深入剖析,展开立意)关键句常常有暗示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中的关键性词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材料作文为突出中心,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词句(重要的词语、开头句、对话句、结语句等),抓住这些词句,就能把住材料主旨,准确把握材料,正确立意。
(先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再由关键词句引申、联想出自己想要的观点,择优作为中心论点即:关键词句1——引申、联想——观点1关键词句2——引申、联想——观点2关键词句3——引申、联想——观点3三、多角度分析法:(多角度综合考虑材料各方面的内容,准确把握命题指向)对材料中人或事,从不同角度分析(多角度,正、反角度,变换角度)从中找到最佳立意点。
(先将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再由不同角度引申(得出、说明)出不同的观点(结论),从中择优作为中心论点)即:角度1——引申——观点1角度2——引申——观点2角度3——引申——观点3四、因果分析:(透过事物本质特征,挖掘造成结果深层次原因)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
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的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点。
(先找出材料中因果关系,再由因或者果推理出结论(观点),选择感受最佳的一点作为中心论点。
即:结果1——原因1——推理——观点1结果2——原因2——推理——观点2五、联系实际法:(透过表层,看材料隐喻义或象征义,对其发散思维,演绎出多重意义。
高考作文怎样审题立意有哪些方法

高考作文怎样审题立意有哪些方法高考作文审题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高考作文在审题过程中也可以引入热点素材增加分数。
审题立意是高考作文首先必须完成,且必须完成好的一个环节。
1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一、高考作文审题1.高考作文记叙性材料作文审题记叙性材料一般是指故事、生活中的事件或寓言。
命题形式一般是:故事材料+故事提示语(或评论语)+作文要求。
2.高考作文引语式材料作文审题引语式材料主要指名言警句、新闻调查、诗歌等,这些材料主题或显或隐,要仔细分辨。
3.高考作文漫画式材料作文审题二、高考作文立意高考作文对立意的要求有四点:一是立意要正确。
所谓“正确”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思想内容正确,其次是文章的立意要符合题意的要求,即切题。
二是立意要新颖,就是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发现。
三是立意要深刻。
“深刻”就是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的意思来。
四是立意要集中。
一篇文章立意必须单一明确,多中心就等于没有中心了,思想可以丰富,主题必须集中,即只能有一个主题。
2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方法1、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人格提炼法适合以人物为核心的作文材料。
立意可分三步走:第一步,大体阅读材料,找出主要人物;第二步,仔细阅读材料,圈点出与主要人物相关的语言、行为或与之相关的事件;第三步,根据圈点出的内容,思考人物的性质归属——正面的,看其是否存在诚实、善良、宽厚等高尚品质;反面的,看其是否存在虚假、自私、嫉妒等人格缺陷。
这种针对人格精神的本质或意义立意的方法,要比就事论事来得深刻。
2、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原因剖析法就是以敏锐的目光,借助材料所提供的事物现象、结果或发展变化的脉络,探寻其发生的原因或可能带来的意义(也可以是危害)。
以人物为核心的材料,要注意探究人物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可从主客观角度进行分析;以事件为核心的材料,要抓住事件的结果,联系事件的人物、家庭及社会背景,分析事件的根源,指出对社会生活的意义或危害。
最新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通用

最新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通用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篇一审题就是对题目要求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准确领会其含意,把握写作方向和要求,切忌片面理解,顾此失彼,舍本逐末。
一篇文章在审题上站稳了,这篇文章的大方向就把握住了,写起来一般不会出太大问题。
一、审题的关键是准确审题首先要逐字逐句地把作文题全面、细致地读清楚,同时注意关键字词,把这些关键字词反复咀嚼并仔细揣摩,还要细读命题中的“要求”或“注意”,并把它们全都体现在文章当中。
考场上,怎样才能做到准确审题呢?审题的过程与构思作文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
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体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2.审清要求,确定文章范围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
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
3.审清“题眼”,确定写作重心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而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眼”,比如关键词、重点句、暗示语等。
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
4.审清因素,确定文章内容有些作文命题所给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
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联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
用“戴着镣铐跳舞”来形容考场作文可谓形象而熨帖。
这个比喻已经形象地告诉大家,考场作文是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它有自己的规则,不可能让你信马由缰、天马行空,因此,拿到题目后,务必三思而后行,切忌草草了事。
另一方面,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审题,使作文题意明确和观点鲜明,完全是能够做到的。
审题年年有,年年有跑题。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有时是因为考生的态度不够端正,缺少了一点耐心和细心。
高考材料作文如何立意(一篇)

高考材料作文如何立意(一篇)高考材料作文如何立意 1一、如果是给了多则材料,或者一则材料中有几个“形象”,它们反映的道理的共同点就是最“准”角度的立意;换言之,覆盖整则材料的、或者说从整则材料概括提炼出来的,亦即针对材料主旨的立意才是中心角度的立意。
而各个材料分别表现的道理或者各个角色分别体现出来的精神就只能算重要角度的立意。
例如这则材料:为了在沙漠干旱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仙人掌把叶片蜷缩成针刺,以减少水分蒸发。
沙漠大黄则向四面伸展肥硕碧绿的叶片,通过叶片上许多凸凹不平的纹理,将落到叶子上的每一滴水都导流到根部,开出娇艳的花朵。
从仙人掌和沙漠大黄二者的共同点思考:1.要根据自身特点和环境特点,选择生存方式,以适应恶劣的环境。
2.智慧的生命能在困境中活得坦然从容、舒展灿烂。
这两个立意,因为涵盖了整则材料,提炼出了两个对象的共同精神,所以为选准了中心角度的立意。
3.从仙人掌的角度提炼出“内敛以适应环境”。
4.从沙漠大黄的角度提炼出“困境中也要活得灿烂”。
这两种立意各只从一个形象提炼出一种应对环境的精神,也都是“选准角度”的立意,虽非瞄准“靶心”,但也属“重要角度”。
5.用求异思维批评仙人掌的“委屈__”。
6.从沙漠大黄的角度反向立意“生命承受不起张扬”。
这两种立意前者没有顾及环境的特点,后者否定了沙漠大黄的生存智慧,最多只能算“次要角度”或“沾边角度”。
二、材料如果论述了一组或几组看似对立的概念、对立的关系,那么从本质上揭示他们之间辩证关系的立意就是最准角度、最深刻的立意。
请看下则材料:我是零我是空虚;我是饱满我是静止;我是发展我可以有减无增;我可以有增无减我有时小得不可捉摸;我有时大得难以计算我能成为锁链;我能变成花环我是完整的自己;我是我的对立面材料中“我”的各要素间的关系有多种,考生在一篇文章中不可能兼顾到各种关系,但要看到材料中“我”的各要素本质上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据此立意并鲜明地表达出取舍,当属中心角度的立意。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10种技巧及专家解析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10种技巧及专家解析、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
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
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
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一一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 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写作技巧:材料作文如何立意近年来,材料作文已成为高考作文题的主流题型,如何不脱离材料的含意,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好作文尤为重要。
今天我们就几类材料作文帮你剖析,举例几类材料作文题进行立意,找到最佳的作文主旨,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
一、叙事类材料:把握所记叙的人、事所表现出的主旨例1:阅读下面文字时下浮躁的娱乐行业流行一种所谓的“炒作”,方法无奇不有,花样迭出,这种情况让人想起了挪威著名小提琴家欧雷·布尔的故事。
年轻的他在欧洲巡回演出时好评如潮,但米兰著名评论家在报纸上写到:“他是一位未经正式训练的音乐家。
如果他是一颗钻石的话,他还处于粗糙、未经雕琢的状态。
”面对这种情况,年轻的欧雷至少有两种选择:一是置之不理,因为说他好的声音太多了;一是用时下流行的“炒作”,打官司。
但是欧雷却选择了听取评论家的建议,并根据评论家的意见,苦心钻研技艺,面壁十年,终于在26岁时成为世界级著名小提琴家。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材料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角度分析立意:1、从小提琴家的角度看:(1)人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2)要苦练自己的基本功,切实提高自身素质2、从评论家的角度看:人要敢于说真话,不管有多少人与自己的意见不同只要认为自己的是正确的,就要敢于坚持。
3、从背景介绍看:背景介绍中提到“炒作”,这是作文内容与当前生活联系的表现,行文时可以用对比的方式,从当前有些人的浮躁心理入手,谈论人应该怎样——正确看待自己,认真对待别人的意见。
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
父亲却老泪纵横。
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材料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角度分析立意:1、从年轻人的角度立意:(1)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沉香”的经历,但往往不能发现并珍惜它,反而对别人的“木炭”羡慕不已,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利令智昏、本末倒置,让蝇头小利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
(2)做事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墨守成规,思想僵化,要像材料中的年轻人那样,改变想法,舍得放弃,才能达到“一抢而空”的效果。
2、从沉香的角度立意:现实生活中,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十分严重,往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如果你是一个人才,你就不能被动的去等别人来发现你,而应该主动去实现你的价值,让自己闪闪发光。
二、寓言故事类材料:把握其寓意,紧紧围绕寓意来立意。
如果材料中有议论性的语句,要特别注意,它往往对寓意的理解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有时甚至可以根据议论句立意。
例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这样一个传说,说的是有这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美妙动听。
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
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
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
这是一曲无比美妙的歌,曲终而命绝。
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
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疼痛的巨创来换取。
它的歌声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歌唱,是世间最凄美的绝唱。
这不仅仅是一种生的态度,更是一种感天动地的爱的方式。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概括主旨:赞美荆棘鸟以顽强的精神唱出最美的生命之歌。
从材料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角度分析立意:1、从鸟这方面立意:(1)超脱自身的痛苦,生命之花才美丽(2)有顽强的意志,才敢挑战生活中的荆棘(3)生命需要勇敢和顽强2、从材料的议论部分立意(1)最美好的东西需要用最疼痛的的巨创来换取(2)以生命为代价,开出美丽的生命之花,也是对生命的一种热爱例4、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
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
”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材料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角度分析立意:1、从螃蟹的角度思考螃蟹之所以找不到去河边的路,是因为它对青蛙的意见生搬硬套,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盲从(2)接受别人好的意见(思想)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2、从青蛙的角度思考青蛙之所以好心没办成好事,是因为它给别人提建议没有站在螃蟹的角度替它着想,忘记了它天生是横着爬这一特点,结果好心办坏事。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帮助别人(给别人提建议)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3、从全面地把握材料来思考,可以提炼以下观点:误会源于错误的沟通三、议论性材料:要找出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例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一只蜜蜂与一只雄鹰相比,虽不起眼,可他能传播花粉从而使大自然五彩斑斓;一粒沙子与一块碧玉相比,虽然普通,但它可以垫基铺路以成就万丈高楼和平坦大道。
当别人对工作漫不经心的时候,你却能守住自己的工作岗位一丝不苟,丁是丁,卯是卯,恪尽职守,而不随大流,这就是一种美德;当别人跟着感觉走,追求所谓的潇洒,你却能守住寂寞,认认真真做点事,这就是一种明智;当别人对整个世界愤愤不平,满腹牢骚喋喋不休时,你却能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干一番事业,这又是一种高尚的情操。
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而当你一旦对自己有了信心,你的人生也许就会揭开新的一页。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具体方法:审题,搜寻中心句,去掉原因、现象、事件等具体的内容,反复研究中心句的内涵。
思考角度:找出关键句——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命题意在引导学生认真审视自己,摆正自己在学习、班级及家庭中的位置,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去掉自卑、培养自尊自信,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
四、多则“材料”:找出几则材料人、事、物的共同点这类材料作文给我们提供了多则“材料”,在审题立意时要通过比照找出几则材料人、事、物的共同点作为中心,切不可只抓其一,不顾其二、其三……否则就会偏题跑题。
例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美国校园枪声 1998年某天,美国阿肯色洲某中学突然枪声大作,年仅11岁的戈尔登和13岁的约翰逊在校园开枪扫射,打死了1名学生和1名教师,此外还大伤了11名师生。
美国前总统谈校园暴力自去年10月以来,美国校园发生的枪杀案导致14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作案人都是11岁至18岁的青少年。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我们必须正视这样的事实:这些学校枪杀案件并非偶然,它们是我们的儿童采取暴力行动的正在演变的文化的反映。
”我国少年暴力现状据报道,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查获不满18岁的刑事作案成员约15万人,其中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占一半以上,不满14岁的作案成员1万人左右。
十一二岁的孩子杀人、伤害和恶性抢劫等暴力案件,也时有所闻。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文体、标题,不要脱离材料或含义作文。
思考角度:材料的中心话题是是什么?围绕这一问题你会想到哪些东西?1、教育的问题:家庭、学校、社会2、文化的问题:凶杀、色情等垃圾文化的影响3、经济的问题:为钱而不顾一切甚至是不顾下一代和国家的前途;有钱而又失控4、管理的问题:口头上、形式上的严格管理,而事实上各方面都没有真正落实5、政治理念问题:我们成人到底该干什么?我们的社会走向、教育走向、民族走向——下一代的培养走向等问题例7、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三位年轻的海军新闻工作者在北京进行了一次特别采访,题目是:中国人,你还记得“甲午”吗?一位来自佳木斯的三十多岁的东北汉子愣愣地问:“‘甲午’是个啥?”给他解释后,他说:“现在都兴公历了,连俺屯子里的庄稼人都不看皇历了,谁还弄得清什么‘甲午’!”。
从上海来京旅游的林小姐说:“甲午战争我是晓得的。
好像是在初中学过的吧。
林则徐这个海军司令没当好,让日本人打沉了好多条船,不过他禁烟还是有功的。
”一位在颐和园北窗门外卖各种纪念章的中年人说:“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知道了也没用。
打仗是当兵的事,做生意就是多赚点少赔点。
”审题思考:三个人各谈了什么内容?然后归纳三个人谈话的共同点。
这三个人或不知道甲午战争,或印象模糊,反应冷淡。
对此你有哪些想法?作为一个中国人该不该忘记甲午战争?该不该忘记邓世昌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民族气节?该不该进行中国近代革命史的教育……。
从反面发问:对甲午战争一无所知的青年人,能有历史的责任感、使命感吗?5、“诗歌类”材料:品味诗歌的寓意,准确把握诗歌材料的主旨例8、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审题角度:1.同一事物在不同环境下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特点,(以此引申,可由物及人,由事及理。
)《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人生》2. 环境(外物)对人(事……)的影响3. 适应、顺应环境,与环境和谐相处《活出不同的精彩》4. 凭借……、依靠…… ,(“露珠”在“枫叶”上“红红的闪烁”“露珠”在“荷花”上就“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风云变幻不忘“借”》《只因有你》5. 在不同的位置,可以展示不同的美(露珠选择枫叶就“红红的闪烁”,这是一种阳光的美,选择了荷花就“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这是一种伤感美。
)6. 选择合适的位置(露珠选择枫叶就可以快乐地“红红的闪烁”,选择了荷花就只能“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的伤感)7.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8. 本质与现象,现象会或多或少的显现本质9. 需要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审题立意:这是一首典型的意象派小诗,题目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