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第一讲导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03 中国通史 精美PPT图解

03 中国通史 精美PPT图解

尚书禹贡 尚书 禹贡 冀州 兖州 青州 徐州 扬州 荆州 豫州 梁州 雍州 吕氏春秋 冀州 兖州 青州 徐州 扬州 荆州 豫州 幽州 雍州
周礼职方 冀州 兖州 青州 并州 扬州 荆州 豫州 幽州 雍州 尔雅释地 冀州 兖州 营州 徐州 扬州 荆州 豫州 幽州 雍州
二 各国变法运动
各国变法概况 商鞅变法 官僚制的建立
子产曰: 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子产曰:"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左传 昭公十八年》 昭公十八年》 《左传昭公十八年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 未能事人,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 敢问死. 未知生, 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 知死? ——《论语 先进》 先进》 知死?" 《论语先进 子贡曰: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 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论语 公冶长》 公冶长》 《论语公冶长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 论而不议. ——《庄子 齐物论》 齐物论》 论而不议. 《庄子齐物论 君子……其于天地万物也,不务说其所以然, 君子 其于天地万物也,不务说其所以然, 其于天地万物也 而致善用其材. ——《荀子 君道》 君道》 而致善用其材. 《荀子君道 唯圣人为不求知天. 错人而思天, 唯圣人为不求知天.……错人而思天,则失 错人而思天 万物之情. ——《荀子 天论》 天论》 万物之情. 《荀子天论
三 士阶他文化成果
中国古代"道"的另一特征,我想称它为"人 中国古代" 的另一特征,我想称它为" 间性" 间性".……印度和以色列的宗教传统虽然也 印度和以色列的宗教传统虽然也 离不开世间的问题, 离不开世间的问题,但是世间问题在这种传统 中毕竟是以超世间的形态出现的.换句话说, 中毕竟是以超世间的形态出现的.换句话说, 便是"把世间的问题变成神学的问题" 便是"把世间的问题变成神学的问题".…… 希腊的哲学传统是从对自然界的好奇与探索开 始的, 始的,这一向自然界追求永恒规律的训练不可 避免地影响到思想家对人生问题的处理方式. 避免地影响到思想家对人生问题的处理方式. 当他们的目光转移到人生问题时, 当他们的目光转移到人生问题时,他们同样要 在人的内在宇宙中寻找不易之则. 在人的内在宇宙中寻找不易之则.这就不免将 人生界客观化而与自然界同成为科学研究的对 相形之下, 象了. 象了.……相形之下,中国古代之"道"比较 相形之下 中国古代之" 能够摆脱宗教和宇宙论的纠缠. 能够摆脱宗教和宇宙论的纠缠.中国没有古希 腊那种追究宇宙起源的思辩传统. 腊那种追究宇宙起源的思辩传统.……中国 中国 的人间性更有一个特点, "道"的人间性更有一个特点,即强调人间秩 序的安排. 先秦诸子, 序的安排.……先秦诸子,包括讲"坚白异同" 先秦诸子 包括讲"坚白异同" 的名家在内,最后都归结到治国, 的名家在内,最后都归结到治国,平天下之道 上去. 上去. 余英时《古代知识阶层的兴起与发展》 余英时《古代知识阶层的兴起与发展》

09(2) 中国通史 精美PPT图解

09(2) 中国通史 精美PPT图解

秦…除井田,民得买卖,…或耕豪 民之田,见税什五.……汉兴,循 佃 而未改. (汉书食货志)
农 宁成…贳贷买陂田千余顷,假贫民,
役使数千家.数年,…致产数千金. (史记酷吏列传)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 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 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 雇 耕,何富贵也?" (史记陈涉 世家) 梁鸿……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 农 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 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 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 敬之如此,非凡人也." (后汉书逸民列传)
——《南史王僧达传》
自宋氏失御,礼教凋衰,衣 冠之族日失其序,姻娅沦杂, 罔计厮庶.……风闻东海王 源,嫁女于富阳满氏(璋 之).源虽人品庸陋,胄实 参华.……而托姻结,唯利 是求,玷辱流辈,莫此为 甚.……窃寻璋之姓族,士 庶莫辨,…王,满联姻,实 骇物听.……臣等参议,请 以见事免源所居官,禁锢终 身. ——沈约《奏弹王源》

魏晋之玄学…已不复拘拘于宇宙运行之外用, 魏晋之玄学 已不复拘拘于宇宙运行之外用,进而论天地万 已不复拘拘于宇宙运行之外用 物之本体. 以寡御众 而归于玄极;忘象得意, 以寡御众, 物之本体.…以寡御众,而归于玄极;忘象得意,而游于物 汉代偏重天地运行之物理, 外.……汉代偏重天地运行之物理,魏晋贵谈有无之玄致.… 汉代偏重天地运行之物理 魏晋贵谈有无之玄致. 前者常不免依物象数理之消息盈虚,言天道,合人事; 前者常不免依物象数理之消息盈虚,言天道,合人事;后者建 言大道之玄远无朕,而不执着于实物. 言大道之玄远无朕,而不执着于实物.凡阴阳五行以及象数之 遂均废置不用,因乃进于纯玄学之讨论. 谈,遂均废置不用,因乃进于纯玄学之讨论.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PPT课件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PPT课件
18
南通大学旅游管理教研室 阚耀平
3、周朝
公元前11世纪中叶~公元前221年 分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
和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两个 时期 发源与渭水流域
19
南通大学旅游管理教研室 阚耀平
西周
定都:镐京 分封制,包括同姓国和异姓国,有1000多个 有宗法制度 祖先崇拜,制定礼(维护贵族内部的等级制度)刑 井田制度 手工业出现“百工” 国人与野人 周、召共和 公元前771年,犬戎破镐京,纪年开始 周平王迁都洛阳,东周开始。
28
南通大学旅游管理教研室 阚耀平
二、秦汉—— 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 统一中国,废分封, 立郡县,集皇权,统 一了货币,文字,度 量衡和车轨。
旧石器、用火。
➢ 直立猿人:
▪ 陕西蓝田人,80万年
▪ 北京猿人,40~50万年,具备人体结构的基本特征, 制造石器、木器、骨器,有语言产生。
➢ 现代人代表:北京山顶洞人,1.8万年,骨针,人工
取火,有原始宗教观念。
3
南通大学旅游管理教研室 阚耀平
母系氏族社会
六七千年以前,进入母系氏族社会,集体劳 动、生产资料共有,,细石器时代,磨制石 器,陶器。典型的代表为河南仰韶文化和浙 江余姚的河姆渡氏族。
司母戊大方鼎,
重875公斤。
酿酒、饮酒
采用十进位,
用一、二……
百、千、万记数
定都:殷
15
南通大学旅游管理教研室 阚耀平
商朝疆域图
16
南通大学旅游管理教研室 阚耀平
商在公元前1600 年灭夏
出现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
17
南通大学旅游管理教研室 阚耀平

12(2) 中国通史 精美PPT图解

12(2) 中国通史 精美PPT图解

正官自行台中书舍人,再为户部侍郎,转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再 为门下侍郎,刑部吏部尚书,右仆射,三为司空,两在中书,一守 本官,又授司徒,兼侍中,赐私门十六戟,又授太尉,兼侍中,又 授戎太傅,又授汉太师. 爵自开国男至开国公,鲁国公,再封秦国公,梁国公,燕国公,齐 国公.食邑自三百户至一万一千户,食实封自一百户至一千八百户. 勋自柱国至上柱国.功臣名自经邦致理翊赞功臣至守正崇德保邦致 理功臣,安时处顺守义崇静功臣,崇仁保德宁邦翊圣功臣.… 静思本末,庆及存亡,盖自国恩,尽从家法,承训诲之旨,关教化 之源,在孝于家,在忠于国,口无不道之言,门无不义之货.所愿 者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以三不欺为素.贱如是, 贵如是,长如是,老如是,事亲,事君,事长,临人之道,旷蒙天 恕,累经难而获多福,曾陷蕃而归中华,非人之谋,是天之佑.… 为子,为弟,为人臣,为师长,为夫,为父,有子,有犹子,有孙, 奉身即有余矣.为时乃不足,不足者何?不能为大君致一统,定八 方,诚有愧于历职历官,何以答乾坤之施,时开一卷,时饮一杯, 食味别声被色,老安于当代耶!老而自乐,何乐如之!
燕云十六州
谋国而贻天 燕 宣化 云 下之大患, 延庆 密云 十 斯为天下之 顺义 大同 六 罪人,而有 . 北京 蓟州 蔚 州 差等焉.… 蔚州 应县 朔州 涿州 祸及万世, 则万世之罪 人,自生民 河间 以来,唯桑 维翰当之.刘知远决策以劝石敬瑭之反,…其计定矣, 而维翰急请屈节以事契丹.敬瑭智劣胆虚,遽从其策, 称臣割地.授予夺之权于夷狄,知远争之而不胜.於 是而生民之肝脑,五帝三王之衣冠礼乐,驱以入於狂 流.契丹弱而女直乘之,女直弱而蒙古乘之,贻祸无 穷,人胥为夷.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九
族子(杜)环随镇西节度使高仙芝西征, 天宝十年至西海.(代宗)宝应初,因 贾商船舶自广州而回,著《经行记》. 《通典》卷191《边防典七》

第1讲 第一篇: 中华文明的起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课件(统编版选必融合)

第1讲 第一篇: 中华文明的起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课件(统编版选必融合)

B.旧石器时代晚期 D.新石器时代晚期
D
2.(2024·黑吉辽高考·1)1921年,有学者在奉天(今辽宁)沙锅屯发掘了一
处穴居遗址,认为“此一奉天穴居之留遗,与彼一河南遗址,不特时代上大致同
期,且正属于同一的民族与文化的部类,即吾所谓仰韶文化者也”。这一判断的
主要依据应是该遗址出土了( A.骨制凿刀 B.燧石石器
B.南北地区间贸易往来较为频繁C.史
前文明存在远距离交流
D.凤凰咀遗存与大汶口文化同期
4.(2024·甘肃高考·1)新石器时代中期,大多数聚落出现结构复杂的“大房
子”,与众多中小型居址形成明显对比。“大房子”是部落公共活动中心,或
部落首领住宅兼公共事务场所。“大房子”的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 )
A.社会矛盾逐渐加剧 C.劳动分工更加明确
写作基本规范;熟悉高考题 术常识;进一步训练答题技
的特点和规律;
巧;建立考场应对策略;
复习方式:回归考点、由学 变考,仿真模拟,以及时政、 热点、周年等主题训练,学 生总结经验,查漏补缺,调 适状态 复习目标:达到高考应考的 最佳水平
如何备考
(二)认清现状:知晓隐患,提前避坑
一听就懂 一看就会 一做就错
一轮复习 备考重点:主干知识、构建网络
【高考复习六大模块】 上编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约170万年前~前2070~ 1840)★★★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 下编 世界史 世界古代史(约三四百万年前~前 3500~15世纪)★ 世界近代史(15世纪~20世纪初)★★ 世界现代史(20世纪初~至今)★
中原中心、共性特 征 、交流交融
1.(2024·全国高考新课标卷·24)考古学者在某史前遗址发掘出1300余座墓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ppt课件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ppt课件
会经济的发展。
秦朝时期,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万 里长城、秦始皇陵等著名工程,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
汉朝:扩张与盛世
汉朝继承并发展了秦朝的制度,实现了对周边地区的扩张,扩大了中国的疆域。
汉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汉武帝时期,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 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佛教的传播与影响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传播对中国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 了广泛的影响,例如佛教寺庙、石窟艺术等。
佛教的传入也促进了中国与印度等国的文化交流 和互动。
古代科技与发明
1
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 位和影响。
2
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涵盖了农业、纺织、冶金、 造纸、印刷等领域,例如四大发明:造纸术、印 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现代史时期,国 家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变革。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共和政体。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政治上,经历了多次战争和政治运动,如北伐战争、中原 大战等。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明朝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继续取得进展,如明代航海技术、火器制造等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
清朝:最后的封建王朝
01
清朝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最后 一个封建王朝阶段,经济发展逐 渐下滑,但文化和思想领域却出 现了活跃的局面。
02
清朝时期,中国历史上的文字狱 等思想控制政策严重限制了文化 和学术的发展。

中国通史课件

中国通史课件

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谋 , 当 今 争 于 气 力 。 上 古 竞 于 道 德 , 中 世 逐 韩 非 于 子 智
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 春秋时犹尊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 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
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
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 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 邦无定交,士无定主,…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 文、武之道尽矣!
赵武灵王推行的军事改革,推 动了整个中原骑射的发展,标 志着我国由车战时代进入骑战 时代,这在中国军事史上有着 划时代的意义。随着骑射的发 展,马逐渐用于骑乘,大大加 强了各地区间的交往与联系, 促进了各地区,尤其是中原汉 族与边地各少数民族间的经济、 赵武灵王,三家分晋后赵国 文化交流。由此我们可以说, 的第6代国君,前325年至前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导致了中原 299年在位。战国时期雄才大 华夏族与北方游牧族的文化融 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推行 的“胡服骑射”政策,对于 合,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起 当时和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 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二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周室自文武始兴崇道德隆礼义

第四节 春秋战国
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二、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 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中国通史课件

中国通史课件

唐朝盛世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 宗之后唐玄宗的一场 政变,结束了武周逼 迫唐高宗内禅的政治 。
科举制度: 唐朝是中国古代科 举制度建立的时期, 对后世的科举制度产 生了深远影响。
丝绸之路: 唐朝时期将中国与 中亚、欧洲联系在一 起,产生了丝绸之路 对外贸易。
宋代政治经济繁荣
宋朝靖康之耻: 靖康之耻是中国历史上金国攻占汴京的事 件。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政 治变革。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具有 深远影响的爱国民主运动。
03
中国通史的展望
中国通史的展望
中国的未来: 中国的发展和未来展望。
中国的未来
改革开放: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以 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梦: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呼声,对 世界产生着深远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之一,对 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 。
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是中国古代 思想文化传统的一支 ,为中华文明做出了 重大贡献。
佛家文化: 佛家文化的兴起与传 播,对中国文化及思 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02
中世纪的中国
中世纪的中国
唐朝盛世: 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特色。 宋代政治经济繁荣: 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元代统一中国: 元朝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明清时期的政治变革: 明朝和清朝政治经济的变革和特点。 近现代的中国
科技发展: 宋朝时期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文化艺术繁 荣。
南宋终结与元朝建立: 元朝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事件。
元代统一中 国
蒙古征服: 蒙古人统一中国,结束了南宋政权。
蒙元文化: 元代的文化生活充满变革,明朝的舍利珠顶葬 形式,分别是由宋朝经禅宗渗入汉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帝国时代(公元前221年~公元1911年或公元1840年) 1.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1) 3.隋唐五代时期(581——960) 4.宋辽金元时期(960——1368) 5.明清时期(1368——1911或1840)
帝国时代的基本特征: A.大一统与中央集权 C.官僚制
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 教学课时:3学时/周; • 开课学期: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3
一、课程简介
• 中国通史课程是高校历史学专业的基础课和主干课程,由中国 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三门课组成。学习中国通史, 对于揭示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培育民族精神,指导我国的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8
一、中国历史(古代)的分期
中国古代历史的上下限:远古~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传统分期法:进一步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性质
含义
相对的概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古代的 政治名词 “封建”
现代的 经济及社会 “封建” 形态名词
分封土地, 建立国家
前资本主义 社会的名称
郡县(制)
奴隶(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周公……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 进入21世纪来,随着人文素质教育、学科交叉整合力度的加大, 应对经济全球化对民族国家文化价值观的挑战,中国通史课已 成为高校通识教育的重要课程,是许多高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的 首选对象之一。
• 中国通史上自史前时期,下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涵盖 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几大历史阶段,内容包括政治、 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等等方面。
盖三代以前,诸侯分有土地,天子不得而私,故以封建为公;秦汉 之后,土地属之天子,一封建便多私心,故以郡县为公……
——(清)雍正
9
一、中国历史(古代)的分期
10
一、中国历史(古代)的分期
11
一、中国历史(古代)的分期
简单的分期法:前帝国时代 + 帝国时代
前帝国时代(公元前221年以前): 史前时期 + 夏 + 商 + 周
● 林甘泉等《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1999 * √ ● 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文物出版社,1985* ● 晁福林《天玄地黄——中国上古文化溯源》,巴蜀书社,1990* ● 顾颉刚《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中华书局,1988** ● 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
• 通过对中国通史的学习,可以系统地掌握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 和基本知识,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 析历史问题,学会批判地继承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理论和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牢 固基础。
4
二、课程要求
1.上课要做笔记; 2.适当地布置作业; 3.多提教学意见和建议。 4.考核方式:
——《易传》 “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孔子写成《春 秋〉,犯上作乱的人就害怕了。)
——《孟子》
13
二、中国的史学传统与史料
• “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 春秋时代,诸侯挟持天子,大夫放逐诸侯,家臣反叛大夫,所
有的人都在疯狂地追逐着权力,又都在追逐权力的过程中丧失
了权力。“《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
中国通史
任课教师:彭 旺 林 电 话: 邮 箱: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中国通史
• 开课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 选用教材:杨希义 陈峰主编《中国通史教学
现出来的褒善贬恶的政治理性,成为了后世所流传的“春秋大
义”。希望借此提供“历史经验”,警戒后人。这个东西后来
人们称之为“春秋笔法”。《春秋》面世之后,世间有无数
“微言大义”的论者,更有众多“成仁取义”的志士,让历代
“乱臣贼子”为之却步。 概括一下,是“春秋大义”震慑了乱
(共10册),人民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断代史”系列丛书
▲ 陈苏镇、张帆编《大学历史学论文读本·中国古代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其余推荐书目,见课本后参考书目。
6
第一讲 中国历史的 童年(史前史)
一、中国历史(古代)的分期 二、中国的史学传统与史料 三、中国历史的童年(史前史)
7
“第一讲”推荐书目(星号代表难度,√表示特别推荐)
B.君主专制 D.王朝更迭
12
二、中国的史学传统与史料
中国史学源远流长,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这主要 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明道的传统,也就是追求 真理的传统,探索历史规律的传统;二是求真的传统; 三是经世的传统。
“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一个有知识,有教 养的人应该多了解,多领会前贤先哲的言论和行事,以培养和 提高自己的道德学问.)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考勤、作业、 提问、讨论等)×30﹪+期末考试成绩 × 70﹪。
5
三、主要参考书目
▲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增订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 钱穆《国史大纲》
商务印书馆,1996
一般参考书:
▲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共12卷、22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 范文澜、蔡美彪主编《中国通史》
● 葛剑雄等《历史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 ● 李隆国《史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 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上海三联书店,2007**
● 杨伯峻主编《经书浅谈》,中华书局,1984* √ ● 柴德赓《史籍举要》,北京出版社,1982* √ ● 陈高华、陈智超等《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北京出版社,1983** ● 李宗邺《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象征着“周文”的等级森严的
礼乐制度此时已经幻为美好的回忆,取而代之的是霍布士所说
的“人与人争”的可怕的自然状态。那是一个“文明”退位、
“伪文明”得道的时代,人心中原始的动物本能获得了解放,
披着“文明”外衣不动声色地将人类召回文明创辟之前的黑暗
世界。 沧海横流之时,孔子编定春秋,寓说理于叙事之中,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