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习俗

合集下载

四饮茶习俗

四饮茶习俗

• 注重午后饮茶,其源始于18世纪中期。因英国 人重视早餐,轻视午餐,直到晚上8时以后才 进晚餐。由于早晚两餐之间时间长,使人有疲 惫饥饿之感。为此,英国公爵斐德福夫人安娜, 就在下午5时左右请大家品茗用点以提神充饥, 深得赞许。久面久之,午后茶逐渐成为一种风 习,一直延续至今。如今在英国的饮食场所, 公共娱乐场所等都有供应午后茶的。在英国的 火车上,还备有茶篮,内放茶、面包、饼干、 红糖、牛奶、柠檬等,供旅客饮午后茶用。午 后茶实质上是一餐简化了的茶点,一般只供应 一杯茶和一碟糕点,只有招待贵宾时,内容才 会丰富。
冲泡,属纯茶原汁味饮法,认为清饮能保持茶 的“纯粹”,体现茶的“本色”。而最有汉族 饮茶代表性的,则要数品龙井、啜乌龙、吃盖 碗茶、泡九道茶和喝大碗茶了。
2
品龙井茶
• 茶美,境融,水净,器精,艺巧 • 1:50-60,80 • 少量高冲湿润茶叶(浸润泡)10-15S 七分满,
三分空(七分茶,三分情) • 赏叶观色闻香品味 • “龙井真茶者,甘香如兰,幽而不洌,啜之淡
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 溺沦乎赤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真味也。”
3
茶与婚礼
• 茶与婚礼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在婚礼中应 用、吸收茶叶或茶叶文化作为礼仪的一部分。
• 茶性纯洁,茶树多籽 • 古代认为茶只能直播,移载不能成活(江南婚
俗: “三茶礼”——爱情不移) • 湖南浏阳“喝茶定终身” • 湖南元江“鸡蛋茶” • 浙江湖州:“吃茶”、“受茶”、“献茶”、
中国各民族饮茶习俗分类
• 1、清茶品饮,香真味实
• 2、大碗急饮,生津止渴
• 3、以茶点缀,意在示礼
• 4、借茶喻世,追求哲理
• 5、名茶名点,相辅相成

沿袭至今的饮茶习俗

沿袭至今的饮茶习俗

沿袭至今的饮茶习俗悠悠数千年的岁月,浩瀚无际的长江、黄河孕育出中华博大精深,瑰丽多姿的民风民俗,而中华茶俗即是浩瀚的中华民族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社会经济都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饮茶习俗。

本文为大家介绍一些我国各地区仍在传播的茶俗:一、凉拌茶与煮茶基诺族,自称是“基诺”或“雅诺”,过去称为“攸乐”,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地,主事农业,善于种茶。

基诺山是西双版纳的“六大茶山”之一,以盛产“攸乐茶”而闻名。

清代攸乐茶被列为贡茶。

基诺族饮茶常见的有两种,即凉拌茶和煮茶。

凉拌茶。

原始食法,通常先将从茶树上采下的鲜嫩新梢,双手稍用力搓揉,把嫩梢揉碎,放入清洁碗内,再将黄果叶揉碎,切碎辣椒,投入适量盐于碗中,其作料多少以人爱好而定。

最后,加上少许泉水,用筷子搅匀,待15分钟左右,即可食用。

此种凉拌茶,用糯米饭佐餐,清香甘甜,余味悠长,满口甘醇,使人饭量倍增,浑身有劲,夏食消毒,冬食驱寒。

煮茶:先用茶壶将水煮沸,随即取出适量的成品茶叶,投入到正在沸腾的茶壶内,经3分钟左右,当茶叶的汁水已经溶解于水时,即将壶中的茶汤注入竹筒,供人饮用。

竹筒,是基诺族的盛具,也是饮具,劳动时可盛茶带到田间饮用。

二、柚茶在台湾地区,习惯泡饮一种用柚子和茶叶加工的独特“午时茶”(也叫柚茶)。

柚子是选用当地特产的大颗粒“文旦蜜柚”,先用水果刀环绕柚子1/4处切开一个盖,然后压进乌龙茶约100克,再用比较粗的针线缝合好,像挂灯笼似的一个个挂在雨淋不到的屋檐下通风处,让其自然风干,便成柚茶。

待到来年端午节中午取柚冲泡,具有健胃、消食、解油腻、祛荤腥等作用。

三、土家罐罐茶生活在山区的土家人,火炕里昼夜有火,三脚架挂着黑乎乎的煨茶土罐,其罐上部有带嘴的圆口,底部圆形,中间为罗汉肚形,有提耳。

制作罐罐茶,先是净罐体,拭干水汽,放到火上烘烤,初闻茗香,因罐久作其茶,而自然发出之味;第二步是“炕茶”(土家方言,是用器皿盛装后在火上烘烤的意思),即放足茶叶,边炕边摇,茶香顿时弥散满屋。

民族风情:各民族的饮茶习俗、地方特殊茶俗

民族风情:各民族的饮茶习俗、地方特殊茶俗

民族风情:各民族的饮茶习俗、地方特殊茶俗中华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民俗也多姿多彩。

而饮茶是中华各族的共同爱好,无论哪个民族(除赫哲族人历史上很少吃茶外),都有各具特色的饮茶习俗。

汉族人饮茶以纯饮为主,多饮绿茶、红茶、花茶等。

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01)藏族:酥油茶、甜茶、奶茶、油茶羹。

(02)维吾尔族:奶茶、奶皮茶、清茶、香茶、甜茶、炒面条、茯砖茶。

(03)蒙古族:奶茶、砖茶、盐巴茶、黑茶、咸茶。

(04)回族:三香碗子茶、糌粑茶、三炮台茶、茯砖茶。

(05)哈萨克族:酥油茶、奶茶、清真茶、米砖茶。

(06)壮族:打油茶、槟榔代茶。

(07)彝族:烤茶、陈茶。

(08)满族:红茶、盖碗茶。

(09)侗族:豆茶、青茶、打油茶。

(10)黎族:黎茶、芎茶。

(11)白族:三道茶、烤茶、雷响茶。

(12)傣族:竹筒香茶、煨茶、烧茶。

(13)瑶族:打油茶、滚郎茶。

(14)朝鲜族:人参茶、三珍茶。

(15)布依族:青茶、打油茶。

(16)土家族:擂茶、油茶汤、打油茶。

(17)哈尼族:煨酽茶、煎茶、土锅茶、竹筒茶。

(18)苗族:米虫茶、青茶、油茶、茶粥。

(19)景颇族:竹筒茶、腌茶。

(20)土族:年茶。

(21)纳西族:酥油茶、盐巴茶、龙虎斗、糖茶。

(22)傈僳族:油盐茶、雷响茶、龙虎斗。

(23)佤族:苦茶、煨茶、擂茶、铁板烧茶。

(24)畲族:三碗茶、烘青茶。

(25)高山族:酸茶、柑茶。

(26)仫佬族:打油茶。

(27)东乡族:三台茶、三香碗子茶。

(28)拉祜族:竹筒香茶、糟茶、烤茶。

(29)水族:罐罐茶、打油茶。

(30)柯尔克孜族:茯茶、奶茶。

(31)达斡尔族:奶茶、荞麦粥茶。

(32)羌族:酥油茶、罐罐茶。

(33)撒拉族:麦茶、茯茶、奶茶、三香碗子茶。

(34)锡伯族:奶茶、茯砖茶。

(35)仡佬族:甜茶、煨茶、打油茶。

(36)毛难族:青茶、煨茶、打油茶。

(37)布朗族:青竹茶、酸茶。

(38)塔吉克族:奶茶、清真茶。

饮茶习俗详解

饮茶习俗详解

饮茶习俗详解1. 中国大陆的饮茶习俗我国各族人民,大多都喜欢饮茶,但在饮茶的风俗上却有着千差万别的习惯。

各有其特点。

就茶的品种而论,各地方喜好也不同。

浙江、安徽等地,喜饮绿茶,如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屯绿等品种。

而广东一带人则喜饮红茶类,像六堡茶、祁红茶等等。

福建和广东的潮汕人,却喜饮乌龙茶。

我国北方大多数地区,大多数人则喜饮花茶,特别是茉莉花茶。

内蒙古和藏族人民大多则喜饮砖茶。

下面介绍一下我国各地不同的饮茶习俗。

(1)早茶早茶是广州人和杨州人所喜饮的一种饮茶习惯。

当早晨四五点钟的时候,很多人都赶到茶楼,茶馆,既饮茶又同时吃点心,有熟悉的人也有不熟悉的人,但都共坐一桌.很快就成了茶友,边饮边吃边聊,气氛真是很融洽。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早茶的习俗也逐渐在全国各地兴起,很多饭店也设了早茶部,但大多都是些亲朋好友共进早茶。

(2)晚茶晚茶是上海和杭州人所喜欢的一种饮茶习惯。

一般晚饭后,泡上一杯茶,或围坐共饮,或边下棋边饮,或独自饮,似乎很有乐趣。

其实这种习惯在夏季的北方,也不时的见到。

(3)四川的茶馆要说茶馆,那要属四川了,四川的人爱进茶馆,从早到晚,川流不息,茶馆里总是有很多人,他们边饮茶边读书看报,也有“摆龙门阵”,很多人的假日便是在茶馆里度过的。

(4) ·婚嫁与“下茶”我国古代,有些地区的婚嫁是离不开茶的,男女定婚时,男方多向女方馈送茶叶及其他礼品,所以定婚又叫“下茶”。

至今,我国产茶区的不少地方仍沿用这一称呼,保持着类似的礼仪。

旧时举行婚礼,女方陪嫁中,一般都要有锡制的茶瓶,茶瓶为八角形,大小齐全,这是专保盛茶和点心用的。

新郎新娘拜见长辈时,要敬献香茗,婚后三天,要向街坊四邻及亲友敬茶。

茶在婚礼中何以有如此重要的地位?究其原因,是因为它气味芬芳,味道醇郁,预示着新婚夫妇生活美满,情致高雅。

古人还认为茶不能移栽,“下茶”也意味着用情专一、至死不变。

另外,茶树要开花结果,送茶则有预祝婚后生儿育女之意。

世界各国饮茶习俗以及茶文化

世界各国饮茶习俗以及茶文化

世界各国饮茶习俗以及茶文化世界各国饮茶习俗以及茶文化世界各国饮茶习俗当今世界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亿人饮茶,人均年茶叶消费量为500多克。

有22个国家及地区在此平均线之上,尔兰、英国、科威特一直稳居前三位。

接着依次为:土耳其、卡塔尔、巴林、叙利亚、伊朗、斯里兰卡、摩洛哥、突尼斯、埃及、日本、智利、澳大利亚、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印度、前苏联、荷兰。

一般的茶叶饮用大致可分成两种方式,即热饮与冷饮。

热饮又分清饮与加料调味饮用。

热饮清饮法源于中国,在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所谓“华夏文化圈地区”如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亚洲国家较盛行。

日本人在中喜爱清饮蒸青绿茶,几乎是三餐不离。

韩国受华夏文化及日本文化的双重影响,提倡饮茶与品格修行相结合的“茶礼”,泡茶也多以清饮为主。

热饮加料调饮是在泡茶时添加佐料,调和后饮用。

佐料多为调味品、奶类、粮食(如炒米粉)、水果等。

红茶加调料以英国最具代表性,并因其殖民地扩张史而影响广泛。

失恋时,中国人说“有缘无份”,英国人则说“他(她)不是我的那杯茶”,茶与生活之密切可想而知。

英国人的一天是从“睁眼茶”开始的:早上初醒,不待洗漱先来一杯红茶、几片小饼干。

起床后享用丰盛早餐,当然少不了一两杯香浓奶茶。

上午工作告一段落,无论上班与否,都为自己安排“午前茶”,选比较浓烈的红茶,松弛身心且提神。

下午茶时间,人们会放下工作,轻松享用一杯好茶,配以清淡的小点心。

有闲阶级更是要举行社交意味的下午茶会,绅士、淑女饮茶笑谈,乐此不疲。

傍晚18时左右有一顿茶,称为“hightea”,喝茶时配以肉类、火腿及煎蛋、沙拉等食物。

临睡前,全家人会在客厅喝“睡前茶”,男士喝淡酒,女士与儿童喝奶茶、果味茶,围着火炉或闲聊或看书,茶尽人欢互道晚安。

“下午茶”是英国茶文化的精华所在。

20世纪初丘吉尔出任自由党商务大臣,“准许职工享有工间饮茶的权利”是其社会改革内容之一。

全民享有上午和下午各15分钟的法定喝茶时间。

世界各地饮茶习俗

世界各地饮茶习俗

122追根溯源,其实世界各国的茶叶都来源于中国。

海外饮茶历史最早的是日本,其次是伊朗和印度。

欧洲的饮茶从十六世纪开始,由到中国和日本的传教士引入。

1606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从爪哇来到澳门,首次购买了一批茶叶运销欧洲,这是我国茶叶出口的最早记录。

1635年起,茶叶成为荷兰宫廷的时髦饮料。

英国宫廷的饮茶则是从1661年查理二世娶葡萄牙卡特琳公主开始的。

美洲饮茶是由荷兰传入的。

1640年,荷属新爱姆斯丹(即今纽约)的荷兰侨居贵族首先饮茶,该地居民竞相仿效,大约在十七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饮茶风习传到美洲各地。

由于各国地域、气候及文化背景不同,茶叶传入之后,饮茶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形成各不相同的特殊风貌,与中华饮茶诸法世界各地饮习俗可相映成趣。

接下来,我们就谈谈世界各地独具特色的饮茶习俗,以飨读者。

讲究的日本茶道日本的饮茶风俗一直可以追溯到1200多年前的奈良时代,由中国唐代的鉴真和尚(688-763年)及日本的留学僧最澄法师(767-822年)带入日本,很快流行于日本上层社会。

宋代荣西禅师留学归日时又弘扬茶法,于是饮茶在日本普及。

饮茶盛行时,贵族之间经常举行茶会夸富斗豪,有点像宋代的“斗茶”,称之“茶数寄”。

平民百姓联谊娱乐也举行茶会,又叫“茶寄合”。

十五世纪初,名僧村田珠光(1423-1502年)采用“茶寄合”的大文作家由于各国地域、气候及文化背景不同,茶叶自我国传入其他国家之后,饮茶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形成各不相同的特殊风貌,与中华饮茶诸法可相映成趣。

123众化形式,吸收“茶数寄”的品茶论质和鉴赏茶具的内容,结合佛教庄严肃穆的仪式,创立了茶道艺术,提倡茶禅合一,旨在清心,至后由禅门逐渐普及民间,形成二十多个流派,如薮内流、乐流、久田流、织部流、南坊流、松尾流等。

十六世纪后期,丰臣秀吉时代的茶道高僧千利休(1521-1591年)集茶道之大成,创立了最大众化的“一派茶道”,又称“千家茶道”。

中华各民族的饮茶习俗

中华各民族的饮茶习俗

中华各民族的饮茶习俗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不同的民族其喝茶的方法习俗也是不一样的,各民族饮茶习俗各有特色,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中华各民族的饮茶习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一、中华各民族的饮茶习俗“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兄弟民族,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不同,以及生活风俗的各异,使每个民族的饮茶风俗也各不相同。

在生活中,即使是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域,饮茶习俗也各有千秋。

不过把饮茶看作是健身的饮料、纯洁的化身、友谊的桥梁、团结的纽带,在这一点上又是共同的。

下面,将一些兄弟民族中有代表性的饮茶习俗,介绍如下。

1,昆明九道茶九道茶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一以云南昆明一带最为时尚。

泡九道茶一般以普洱茶最为常见,多用于家庭接待宾客,所以,又称迎客茶,温文尔雅是饮九道茶的基本方式。

因饮茶有九道程序,故名“九道茶”。

一是赏茶:将珍品普洱茶置于小盘,请宾客观形、察色、闻香,并简述普洱茶的文化特点,激发宾客的饮茶情趣。

二是洁具:迎客茶以选用紫砂茶具为上,通常茶壶、茶杯、茶盘一色配套。

多用开水冲洗,这样既可提高茶具温度,以利茶汁浸出;又可清洁茶具。

三是置茶:一般视壶大小,按1克茶泡50-60毫升开水比例将普洱茶投入壶中待泡。

四是泡茶:用刚沸的开水迅速冲入壶内,至3-4分满。

五是浸茶:冲泡后,立即加盖,稍加摇动,再静置5分钟左右,使茶中可溶物溶解于水。

六是匀茶:启盖后,再向壶内冲入开水,待茶汤浓淡相宜为止。

七是斟茶:将壶中茶汤,分别斟入半圆形排列的茶杯中,从左到右,来回斟,使各杯茶汤浓淡一致,至八分满为止。

八是敬茶:由主人手捧茶盘,按长幼辈份,依次敬茶示礼。

九是品茶:一般是先闻茶香清心,继而将茶汤徐徐送入口中,细细品味,以享饮茶之乐。

2、藏族酥油茶藏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在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等省的部分地区也在居住。

这里地势高亢,有“世界屋脊”之称,空气稀薄,气候高寒干早,他们以放牧或种早地作物为生,当地蔬菜瓜果很少,常年以奶肉、糌耙为主食。

饮茶的习俗

饮茶的习俗

饮茶的习俗
饮茶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习俗,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饮茶习俗。

青岛茗朕茶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饮茶习俗。

1.中国茶道: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茶文化。

中国茶道强调的是“清、静、雅、
和”的意境,通过饮茶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2.英国下午茶:英国下午茶源于19世纪,是一种社交活动。

传统的英式下午茶包括一
壶红茶、一份蛋糕和甜点,以及精美的瓷器茶具。

3.日本的茶道:日本的茶道是一种艺术表演,注重茶具和布置,追求禅意和美学。


本的茶道通常会搭配和菓子一起品尝。

4.土耳其的咖啡煮法:土耳其人喜欢喝浓咖啡,他们会将咖啡豆磨成粉末状,加入水
中煮沸后饮用。

5.斯里兰卡的锡兰红茶:斯里兰卡盛产红茶,锡兰红茶是该国的特色之一。

斯里兰卡
人喜欢将红茶加入柠檬、糖和牛奶中,制成柠檬味的奶茶。

6.印度的拉茶:印度有一种独特的拉茶,将茶叶和水加入特制的铜壶中,通过特殊的
拉制技巧将茶叶和水混合在一起。

除了上述饮茶习俗外,还有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饮茶习俗,例如非洲的奶茶、阿拉伯国家的薄荷茶、俄罗斯的浓茶等等。

这些不同的饮茶习俗反映了不同地域和文化的特点,也展现了人们对茶的热爱和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各国饮茶习俗
• 饮茶习俗各个国家也存在着很大差异,这才 使茶有更多口味、更多风格。 • 埃及——甜茶 印度——奶茶 • 德国——花茶 斯里兰卡——浓茶 • 蒙古——砖茶 马来西亚——拉茶 • 日本——麦茶 泰国——冰茶 • 摩洛哥——薄荷茶 俄罗斯——红茶 • 英国——下午茶
泰国——冰茶
泰国人饮茶的习惯很奇特, 他们常常在一杯热茶中加入一些 小冰块,这样茶很快就冰凉了。 在气候炎热的泰国,饮用此茶使 人倍感凉快、舒适。
上海阿婆茶
• 俗话说:“未吃阿婆茶,不算到周庄。”在周庄,喝过“阿婆茶”的人才能品 出水乡古镇的韵味来。周庄人喝“阿婆茶”源远流长,如今深宅大院里珍藏着 的青花瓷盖茶碗、玲珑精巧的茶盅、古朴典雅的茶壶以及釉色光亮的茶盘,都 足以证明“阿婆茶”的悠久历史。“阿婆茶”虽是民间习俗,但喝茶方式颇为 讲究。东道主定于某日请喝“阿婆茶”,数天前就四出邀请,筹备茶点。是日, 洗涤茶具,摆设桌椅。宾客从四面八方而来,宾主相互招呼,依次就座,喝茶 时,主人先在桌上放上几碟腌菜、酱瓜、酥豆什么的,作为佐茶菜,所以周庄 人喝茶不叫“喝茶”而称之为“吃茶”!冲茶时必先点茶酿,后冲满杯子,表 示真诚待客。客人喝“阿婆茶”至少要喝“三开”(即冲3次开水)方可离席, 以示礼貌。“阿婆茶”的流行,使许多农村中老妇女加入行列,她们围着八仙 桌,嗑嗑瓜子,喝喝茶,一边做针线,一边聊家常,其乐也融融!好一派大家 庭似的温馨!当然,大家会轮流作东,以表示亲密无隙的姐妹情、街坊谊。 这些年,“阿婆茶”重在周庄盛行。张厅、三毛茶楼等都有“阿婆茶”。 尤其是在中市街上的三毛茶楼,因台湾女作家三毛曾来过周庄,留下她许多书 信笔墨和动人故事,因而三毛茶楼的茶客源源不断,而茶楼主人又是位乡土作 家,曾与三毛有过书信往来,因而在三毛茶楼喝“阿婆茶”,真是有滋有味, 别有一番情趣在茶中。
摩洛哥——薄荷茶
北非的摩洛哥人不喝酒, 特别喜欢喝茶。小锡壶里放 一把茶叶、一大块白糖、一 撮薄荷叶,注入沸水,再煮 几分钟就能喝了。摩洛哥薄 荷茶清香、极浓、极甜,入 口暑气全消,极能提神。
俄罗斯——红茶
从饮茶形式上来看,俄国人喝茶,常伴以大盘小碟的蛋糕、烤饼、馅饼、甜面包、 饼干、糖块、果酱、蜂蜜等等“茶点”。他们喝茶常常为三餐外的垫补或往往就替代了 三餐中之一餐。从饮茶的品种来看,俄国人更喜欢喝甜茶,喝红茶时习惯于加糖、柠檬 片,有时也加牛奶。因而,在俄罗斯的茶文化中糖和茶密不可分, 冲制俄罗斯红茶的方法

中国各民族饮茶习俗
• 中华民族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的饮茶习俗就像他们 绚丽的服饰一样多姿多彩,变化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 蒙古族——咸奶茶 维吾尔族——奶茶、香茶 • 苗族、侗族——油茶 土家族——擂茶 • 佤族——铁板烧茶 彝族、景颇族、拉祜族——烤茶 • 傈僳族——雷响茶 布朗族——酸茶、青竹茶 • 崩龙族——水茶 纳西族——盐巴茶、龙虎斗 • 裕固族——摆头茶 藏族——酥油茶 • 傣族——竹筒香茶 白族——三道茶 • 回族——罐罐茶、三炮台盖碗茶
白族三道茶
• 白族三道茶,白族称它为“绍道兆”。这是一种宾主抒发感情,祝愿美好,并富于戏剧 色彩的饮茶方式。喝三道茶,当初只是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 对晚辈的一种祝愿。如今,应用范围已日益扩大,成了白族人民喜庆迎宾时的饮茶习俗。 白族三道茶,以前,一般由家中或族中长辈亲自司茶。现今,也有小辈向长辈敬茶的。 制作三道茶时,每道茶的制作方法和所用原料都是不一样的。
2.沏茶去沫。用沸水冲满装茶的小陶罐,随即泼去上部浮沫,再注满沸 水,煮沸3~5分钟待饮。然后倒出少许,根据浓淡,决定是否另加开水。 3.倾茶敬客。就是将在罐内烤好的茶水倾入茶碗,奉茶敬客。 4.喝茶啜沫。拉祜族兄弟认为,烤茶香气足,味道浓,能振精神,才是 上等好茶。因此,拉祜族喝烤茶,总喜欢喝热茶。
第一节
汉族饮茶习俗
• 汉族人喜欢单纯饮茶,觉得只有这样才能 品出茶的原汁原味。所以,一般不往茶汤 中放入其他东西。 • 尽管如此,由于我国地域广大,汉民族还 是有着丰富多彩的饮茶习俗,如:江南的 黑豆茶、菊花豆茶;北方的醋盐茶;台湾 的香槟乌龙茶;还有元宝茶、六合茶、清 茶、面茶等。
北方大碗茶
喝大碗茶的风尚,在汉民族居住地区,随处可见, 特别是在大道两旁、车船码头、半路凉亭,直至车间工 地、田间劳作,都屡见不鲜。这种饮茶习俗在我国北方 最为流行,尤其早年北京的大碗茶,更是名闻迩遐,如 今中外闻名的北京大碗茶商场,就是由此沿习命名的。 大碗茶多用大壶冲泡,或大桶装茶,大碗畅饮,热 气腾腾,提神解渴,好生自然。这种清茶较粗犷,颇有" 野味",但它随意,不用楼、堂、馆、所,摆设也很简便, 一张桌子,几张条木凳,若干只粗瓷大碗便可,因此, 它常以茶摊或茶亭的形式出现,主要为过往客人解渴小 憩。 大碗茶由于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自然 受到人们的称道。即便是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的今天,大碗茶仍然不失为一种重要的饮茶方式。
藏族酥油茶
• 在西藏,在每个藏胞家庭,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酥油。酥油是每个藏族人每日不可缺少 的食品。 酥油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以前,牧民提炼酥油的方法比较特殊.先将奶计加热, 然后倒入一种叫做“雪董”的大木桶里(高4尺、直径l尺左右),用力上下抽打,来回数 百次,搅得油水分离,上面浮起一层湖黄色的脂肪质,把它舀起来,灌进皮口袋,冷却 了便成酥油。现在,许多地方逐渐使用奶油分离机提炼酥油。一般来说,一头母牛每天 可产四五斤奶,每百斤奶可提取五六斤酥油。 酥油有多种吃法,主要是打酥油茶喝,也可放在糌粑里调和着吃。逢年过节炸果子,也 用酥油。 藏族群众平日喜欢喝酥油条。制作酥油茶时。先将茶叶或砖茶用水久熬成浓什,再把茶 水倒入“董莫”(酥油茶桶),再放入酥油和食盐,用力将“甲洛”上下来回抽几十下, 搅得油茶交融,然后倒进锅里加热,便成了喷香可口的酥油茶了。
四川盖碗茶
• 在汉民族居住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喝盖碗茶的习俗,而以我国的西 南地区的一些大、中城市,尤其是成都最为流行。盖碗茶盛于清代, 如今,在四川成都、云南昆明等地,已成为当地茶楼、茶馆等饮茶场 所的一种传统饮茶方法,一般家庭待客,也常用此法饮茶。 饮盖碗茶一般说来,有五道程序: 一是净具:用温水将茶碗、碗盖、碗托清洗干净。 二是置茶:用盖碗茶饮茶,摄取的都是珍品茶,常见的有花茶、沱茶, 以及上等红、绿茶等,用量通常为3-5克。 三是沏茶:一般用初沸开水冲茶冲水至茶碗口沿时,盖好碗盖,以待品 饮。 四是闻香:待冲泡5分钟左右,茶汁浸润茶汤时,则用右手提起茶托, 左手掀盖,随即闻香舒腑。 五是品饮:用左手握住碗托,右手提碗抵盖,倾碗将茶汤徐徐送入口中, 品味润喉,提神消烦,真喝下午茶,其实,这个习惯才100多年时间。 • 话说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女 士,每到下午时刻 就意兴阑珊、百无聊赖,心想此时距离穿着正式、礼节繁复的晚餐 Party还有段时间,又感觉肚子有点饿了,就请女仆准备几片烤面包、 奶油以及茶。 • 后来安娜女士邀请几位知心好友共同享受这些点心,没想到这个习 惯迅速在贵族社交圈中流传,直到今天,已俨然形成一种优雅自在的 下午茶文化,也成为正统的“英国红茶文化”,这也是所谓的“维多 利亚下午茶”的由来。 • 在维多利亚式下午茶传统里,以家中最好的房间(如Solon)、及 最好的瓷器接待来宾是绝对必要的,而上等的茶品与精致的点心则是 下午茶的主角。 • 维多利亚下午茶还折射出英国在维多利亚女皇时代的强盛:文化艺 术蓬勃发展,人们醉心于追求艺术和文化及精致的生活品位。
第一道茶,称之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业,先要吃苦”。
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 煮茶,与此同时,还得在茶盅内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待煮好的茶汤倾入八分 满为止。 第三道茶,称之不“回味茶”。其煮茶方法虽然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 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饮第三道茶时, 一般是一边晃动茶盅,使茶汤和佐料均匀混合;一边口中“呼呼”作响,趁热饮下。这 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它告诫人们,凡事要多“回味”, 切记“先苦后甜”的哲理。
闽南功夫茶
• 在闽南及广东的潮州、汕头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钟 情于用小杯细啜乌龙。乌龙茶既是茶类的品名,又是茶树的种名。啜茶 用的小杯,称之若琛瓯,只有半个乒乓球大。用如此小杯啜茶,实是汉 民族品茶艺术的展现。啜乌龙茶很有讲究,与之配套的茶具,诸如风炉、 烧水壶、茶壶、茶杯,谓之"烹茶四宝"。泡茶用水应选择甘冽的山泉水, 而且必须做到沸水现冲。经温壶、置茶、冲泡、斟茶入杯,便可品饮, 啜茶的方式更为奇特,先要举杯将茶汤送入鼻端闻香,只觉浓香透鼻。 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举杯倾茶汤入口,含汤在 口中迥旋品味,顿觉口有余甘。一旦茶汤入肚,口中"啧!啧"回味,又 觉鼻口生香,咽喉生津,"两腋生风",回味无穷。这种饮茶方式,其目 的并不在于解渴,主要是在于鉴赏乌龙茶的香气和滋味,重在物质和精 神的享受。所以,凡"有朋自远方来",对啜乌龙茶,都"不亦乐乎"!
拉祜族烤茶
• 拉祜族同胞,建国前被历代统治阶级视为“野人”。困居于原始森林之中,因 此,在生活中保留着不少较为原始的风习。饮烤茶就是拉祜族古老而传统的一 种饮茶方式。 拉祜族烤茶,在拉祜语中称“腊所夺”。饮烤茶,通常分四道程序进行。
1.装茶抖烤。先用一只小陶罐,放在火塘上用炆火烤热,然后放上适量 茶叶抖烤,使茶受热均匀,待茶叶叶色转黄,并发出焦糖香为止。
(3)取茶:待茶叶烘烤完毕,用刀剖开竹筒,取出圆柱形的竹筒茶,以待冲泡。 2.竹筒茶的泡饮:泡茶时,大家围坐在小圆竹桌四周。一般可分两步进行。 (1) 泡茶。先掰下少许竹筒茶,放在茶碗中,冲入沸水至七八分满,大约3~5分钟 后,就可开始饮茶。
(2)饮茶。竹筒茶饮起来,既有茶的醇厚滋味,又有竹的浓郁清香,非常可口,所 以,饮起来有耳目一新之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