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饮茶习俗
四饮茶习俗

• 注重午后饮茶,其源始于18世纪中期。因英国 人重视早餐,轻视午餐,直到晚上8时以后才 进晚餐。由于早晚两餐之间时间长,使人有疲 惫饥饿之感。为此,英国公爵斐德福夫人安娜, 就在下午5时左右请大家品茗用点以提神充饥, 深得赞许。久面久之,午后茶逐渐成为一种风 习,一直延续至今。如今在英国的饮食场所, 公共娱乐场所等都有供应午后茶的。在英国的 火车上,还备有茶篮,内放茶、面包、饼干、 红糖、牛奶、柠檬等,供旅客饮午后茶用。午 后茶实质上是一餐简化了的茶点,一般只供应 一杯茶和一碟糕点,只有招待贵宾时,内容才 会丰富。
冲泡,属纯茶原汁味饮法,认为清饮能保持茶 的“纯粹”,体现茶的“本色”。而最有汉族 饮茶代表性的,则要数品龙井、啜乌龙、吃盖 碗茶、泡九道茶和喝大碗茶了。
2
品龙井茶
• 茶美,境融,水净,器精,艺巧 • 1:50-60,80 • 少量高冲湿润茶叶(浸润泡)10-15S 七分满,
三分空(七分茶,三分情) • 赏叶观色闻香品味 • “龙井真茶者,甘香如兰,幽而不洌,啜之淡
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 溺沦乎赤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真味也。”
3
茶与婚礼
• 茶与婚礼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在婚礼中应 用、吸收茶叶或茶叶文化作为礼仪的一部分。
• 茶性纯洁,茶树多籽 • 古代认为茶只能直播,移载不能成活(江南婚
俗: “三茶礼”——爱情不移) • 湖南浏阳“喝茶定终身” • 湖南元江“鸡蛋茶” • 浙江湖州:“吃茶”、“受茶”、“献茶”、
中国各民族饮茶习俗分类
• 1、清茶品饮,香真味实
• 2、大碗急饮,生津止渴
• 3、以茶点缀,意在示礼
• 4、借茶喻世,追求哲理
• 5、名茶名点,相辅相成
沿袭至今的饮茶习俗

沿袭至今的饮茶习俗悠悠数千年的岁月,浩瀚无际的长江、黄河孕育出中华博大精深,瑰丽多姿的民风民俗,而中华茶俗即是浩瀚的中华民族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社会经济都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饮茶习俗。
本文为大家介绍一些我国各地区仍在传播的茶俗:一、凉拌茶与煮茶基诺族,自称是“基诺”或“雅诺”,过去称为“攸乐”,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地,主事农业,善于种茶。
基诺山是西双版纳的“六大茶山”之一,以盛产“攸乐茶”而闻名。
清代攸乐茶被列为贡茶。
基诺族饮茶常见的有两种,即凉拌茶和煮茶。
凉拌茶。
原始食法,通常先将从茶树上采下的鲜嫩新梢,双手稍用力搓揉,把嫩梢揉碎,放入清洁碗内,再将黄果叶揉碎,切碎辣椒,投入适量盐于碗中,其作料多少以人爱好而定。
最后,加上少许泉水,用筷子搅匀,待15分钟左右,即可食用。
此种凉拌茶,用糯米饭佐餐,清香甘甜,余味悠长,满口甘醇,使人饭量倍增,浑身有劲,夏食消毒,冬食驱寒。
煮茶:先用茶壶将水煮沸,随即取出适量的成品茶叶,投入到正在沸腾的茶壶内,经3分钟左右,当茶叶的汁水已经溶解于水时,即将壶中的茶汤注入竹筒,供人饮用。
竹筒,是基诺族的盛具,也是饮具,劳动时可盛茶带到田间饮用。
二、柚茶在台湾地区,习惯泡饮一种用柚子和茶叶加工的独特“午时茶”(也叫柚茶)。
柚子是选用当地特产的大颗粒“文旦蜜柚”,先用水果刀环绕柚子1/4处切开一个盖,然后压进乌龙茶约100克,再用比较粗的针线缝合好,像挂灯笼似的一个个挂在雨淋不到的屋檐下通风处,让其自然风干,便成柚茶。
待到来年端午节中午取柚冲泡,具有健胃、消食、解油腻、祛荤腥等作用。
三、土家罐罐茶生活在山区的土家人,火炕里昼夜有火,三脚架挂着黑乎乎的煨茶土罐,其罐上部有带嘴的圆口,底部圆形,中间为罗汉肚形,有提耳。
制作罐罐茶,先是净罐体,拭干水汽,放到火上烘烤,初闻茗香,因罐久作其茶,而自然发出之味;第二步是“炕茶”(土家方言,是用器皿盛装后在火上烘烤的意思),即放足茶叶,边炕边摇,茶香顿时弥散满屋。
神州茶俗各不同

于 我 国地 域广阔 , 各 民族 习 俗不 同 ,茶
叶品种繁多,这便形成 了各民族多姿多
彩 的饮 茶 习 俗 ,说 来颇具 情趣 。
湖 南 嚼 茶 。 湖 南 有 些 地 方 的 人 喜 ,
欢饮用带有烟味的绿茶 ,并有连 同茶叶
一 起 咀 嚼 的癖好 。 如 果 客 来敬 茶 ,只 是
浓 郁 清 , 亮 似 茗 , 故 名 “ 虫 茶 ” 。
布依 族 打油茶 。 贵州布依族群众喜
欢 “ 打油 茶” 。 其制作是 先将黄豆 、 玉 米
花等放油以大火炒 熟 ,然后 分别撮入 茶
碗 ,再 把 茶 叶用油 炒香 ,配 以清水 及 葱 、
姜 、 盐 等煮 沸去 渣 ,最 后 混合 饮用 。
荼尖 倒 人 锅 中炒 熟 ,然后 将 茶 叶放 入 竹
筒 内烘 烤 ,直 到 竹 筒 皮烤 焦 ,再 用 刀 剖
开 竹筒取 茶饮 用 。
回 族 八 宝 茶 。 回 族是 个好客 的 民
族 贵 ; 宾 临 门 , 即 以 “ 八 宝 荼 ” 招 待 。 这 种
茶掺 有桂 圆 、 荔技 、 葡 萄干 、 杏干 等 ,喝
一 些 茶叶放入 能装 2 公 斤水 的铜 壶 里
煮 后 滤渣 ,渗入 牛奶 、 盐 ,再 煮 沸就 成 待
客佳品奶茶 了。
藏 族 酥 油 茶 。 藏族人 把酥油 荼 当作
生 活 的 必 需 品 ,他们 将牦 牛 乳 、 藏 庄 茶 、
盐 或糖 , 加 上 研 细 的花 生 米 ,核 桃仁 、 芝
麻 放 , 入 高 约 一 米 、 直 径 五 、 六 寸 的 特 制
就 壶斟汤 ,就会被视 为不懂礼节。
少数民族饮食习俗:少数民族特有的饮食文化习惯与实践

少数民族饮食习俗:少数民族特有的饮食文化习惯与实践引言中国以其丰富多样的文化而闻名于世,其中不可忽视的是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
中国境内共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饮食习俗和传统饮食文化,这些习俗和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
本文将介绍一些著名的少数民族饮食习俗,以及他们实践这些习俗的方式。
壮族——榨茶文化H3 壮族的饮茶习俗壮族的榨茶文化是壮族人民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榨茶是壮族人民对来客表达喜欢之情的一种传统方式,象征着对客人的尊重和热情款待。
壮族榨茶时会使用特殊的茶具,将绿茶叶或茉莉花瓣装入木质茶桶中,然后倒入沸水,用长木杓搅拌,使茶汤澄清。
榨茶时,壮家姑娘们会穿着传统的壮族服装,手持扁担,金项圈,以表达出对客人的敬意和友好。
H3 榨茶的历史和传承榨茶在壮族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
据说在过去的岁月里,壮族人们常常把榨茶作为一种节日喜庆或迎新送旧的重要方式。
每年的正月十五,壮族人们都会聚集在一起榨茶,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庆祝。
榨茶的传承也是壮族文化的传承之一,许多家族将制作榨茶的技术一代代传承下来,以保留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哈萨克族——奶茶文化H3 哈萨克族的奶茶习俗哈萨克族是中国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奶茶文化是哈萨克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哈萨克族的奶茶有着独特的做法和味道,被誉为哈萨克族的“国饮”。
哈萨克族人民认为奶茶是社交和款待的象征,因此它在社交场合和节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哈萨克族人民制作奶茶时会使用马奶、奶粉、茶叶和盐,将这些原料混合并经过煮沸后,奶茶就制作完成了。
H3 哈萨克族奶茶的文化意义哈萨克族的奶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它还代表着哈萨克族人民的精神和情感。
哈萨克族人民通常把奶茶看作是亲情、友情和爱情的象征,因此在重要的社交场合和庆典中,他们会以奶茶作为对客人的款待方式。
此外,哈萨克族奶茶还被认为是增强体力和提供营养的一种方式,因此在哈萨克族的牧民中尤其受欢迎。
藏族——酥油茶文化H3 藏族酥油茶的特点藏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饮食文化以酥油茶为代表。
【文化】56个民族,56种美女,56道茶!(珍藏版)

【文化】56个民族,56种美女,56道茶!(珍藏版)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民风民俗也多姿多采。
而喝茶是华夏传统文化,是各民族的共同爱好,不论哪个民族,在其漫长的日常生活中,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茶习俗。
下面给大家带来56个民族、56种美女、56道茶,赏心悦目!1、藏族特色茶种:酥油茶、甜茶、奶茶、油茶羹。
在这里只要有人烟的地方,你都可以闻到飘来的酥油茶的香味。
藏族人民最嗜爱酥油茶。
而奶茶,是将牛奶或羊奶掺入用红茶或粗茶加热成的清茶而饮,它既有奶的甜味,又有茶的清香。
甜茶是将红茶、牛奶、白糖加在一起煮制而成的,在西藏茶史上,虽没有酥油茶那么久远,但也是藏族人民喜爱的传统饮料。
藏族美女2、维吾尔族特色茶种:奶茶、奶皮茶、清茶、香茶、甜茶、炒面条、茯砖茶。
茶是维吾尔族不可或缺的饮料,可以说是“不行一日无茶”。
若至维吾尔族员家作客,通常由女主人用托盘向客人敬榜首碗茶。
第二碗开端,则由男主人敬。
斟茶时要慢慢倒入茶碗内,茶不能满碗。
客人如不想再喝,可用手将碗口捂一下,便是向主人暗示:已喝好。
维吾尔族美女3、蒙古族特色茶种:奶茶、砖茶、盐巴茶、黑茶、咸茶。
蒙古族人酷爱喝茶,重饮(茶)轻吃(食)往往到了“一日三次茶”、“一日一顿饭”的地步。
清晨,主妇们会煮上供全家整天喝的咸奶茶。
蒙古族人民喜欢喝热茶,早上一边喝茶,一边吃炒米。
早茶后,将其余的咸奶茶放在微火上暖着,以便随需随取。
蒙古族美女4、回族特色茶种:三香碗子茶、糌粑茶、三炮台茶、茯砖茶。
回族喝茶的一大特征是都喝盖碗茶,盖碗茶由茶碗、茶盖、茶托组成。
有的茶盖上还绘有蓝色的斑纹或赤色的小花朵,有的还绘有绿色或黑色的阿拉伯文“清真”字样,精巧漂亮,便利经用。
回族美女5、哈萨克族特色茶种:酥油茶、奶茶、清真茶、米砖茶。
哈萨克族朋友习惯于一日早、中、晚三次喝奶茶,中老年还得上午和下午各增加一次。
有客从远方来,主人就会迎客入帐,席地围坐。
这时,好客的女主人会献上烤羊肉、馕、奶油、蜂蜜等,再端上一碗奶茶。
各族人民饮茶风俗大扫描

各族人民饮茶风俗大扫描徐艳文(凌海市工商局121200) 我国饮茶历史悠久,茶叶品种繁多。
56个民族由于地理环境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形成了各具千秋的饮茶风俗。
笔者将一些有代表性的民族饮茶方式,分别简述如下。
汉族的清饮茶汉族的饮茶方式分品和喝两种,大多推崇清饮,方法是将茶直接用开水冲泡,品的是味,喝的是纯。
最具代表性的饮法是:品龙井、啜乌龙、盖碗茶、九道茶、早市茶、喝大碗茶。
品饮龙井茶,首先要选择一个幽雅的环境,其次,要学会龙井茶的品饮技艺。
品饮时,应慢慢提起清澈明亮的杯子,细看杯中翠叶碧水。
看罢、闻罢、然后缓缓品味,清香、甘醇、鲜爽应运而生。
啜乌龙茶很有讲究,配套的茶具是必不可少的,经温壶、置茶、冲泡、斟茶入杯,便可品饮。
啜茶的方式更为奇特,先要举杯将茶汤送入鼻端闻香,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举杯倾茶汤入口,迥旋品味。
这种饮茶方式,目的不在于解渴,主要在于鉴赏乌龙茶的香气和滋味,重在物质和精神的享受。
饮盖碗茶,有净具、置茶、沏茶、闻香、品饮四道程序。
倾碗将茶汤徐徐送入口中,品味润喉,提神消烦,别有一番风情。
九道茶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以云南昆明一带最为时尚。
泡九道茶一般以普洱茶最为常见,多用于家庭接待宾客,所以,又称迎客茶,温文尔雅是饮九道茶的基本方式。
因饮茶有九道程序,故名九道茶。
早市茶,又称早茶,多见于中国大中城市,其中历史最久,影响最深的是羊城广州,那里的人们们无论在早晨上工前,还是在工余后,抑或是朋友聚议,总爱去茶楼,泡上一壶茶,要上两件点心,如此品茶尝点,润喉充饥,风味横生。
大碗茶多用大壶冲泡,或大桶装茶,大碗畅饮,热气腾腾,提神解渴,好生自然。
这种清茶较粗犷,颇有野味,但它随意,不用楼、堂、馆、所,摆设也很简便,一张桌子,几条木凳,若干只粗瓷大碗便可,因此,它常以茶摊或茶亭的形式出现,主要为过往客人解渴小憩。
藏族的酥油茶酥油茶用的是紧压茶中的普洱茶或金尖,在茶汤中加入酥油等佐料经特殊方法加工而成的茶汤。
饮茶习俗详解

饮茶习俗详解1. 中国大陆的饮茶习俗我国各族人民,大多都喜欢饮茶,但在饮茶的风俗上却有着千差万别的习惯。
各有其特点。
就茶的品种而论,各地方喜好也不同。
浙江、安徽等地,喜饮绿茶,如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屯绿等品种。
而广东一带人则喜饮红茶类,像六堡茶、祁红茶等等。
福建和广东的潮汕人,却喜饮乌龙茶。
我国北方大多数地区,大多数人则喜饮花茶,特别是茉莉花茶。
内蒙古和藏族人民大多则喜饮砖茶。
下面介绍一下我国各地不同的饮茶习俗。
(1)早茶早茶是广州人和杨州人所喜饮的一种饮茶习惯。
当早晨四五点钟的时候,很多人都赶到茶楼,茶馆,既饮茶又同时吃点心,有熟悉的人也有不熟悉的人,但都共坐一桌.很快就成了茶友,边饮边吃边聊,气氛真是很融洽。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早茶的习俗也逐渐在全国各地兴起,很多饭店也设了早茶部,但大多都是些亲朋好友共进早茶。
(2)晚茶晚茶是上海和杭州人所喜欢的一种饮茶习惯。
一般晚饭后,泡上一杯茶,或围坐共饮,或边下棋边饮,或独自饮,似乎很有乐趣。
其实这种习惯在夏季的北方,也不时的见到。
(3)四川的茶馆要说茶馆,那要属四川了,四川的人爱进茶馆,从早到晚,川流不息,茶馆里总是有很多人,他们边饮茶边读书看报,也有“摆龙门阵”,很多人的假日便是在茶馆里度过的。
(4) ·婚嫁与“下茶”我国古代,有些地区的婚嫁是离不开茶的,男女定婚时,男方多向女方馈送茶叶及其他礼品,所以定婚又叫“下茶”。
至今,我国产茶区的不少地方仍沿用这一称呼,保持着类似的礼仪。
旧时举行婚礼,女方陪嫁中,一般都要有锡制的茶瓶,茶瓶为八角形,大小齐全,这是专保盛茶和点心用的。
新郎新娘拜见长辈时,要敬献香茗,婚后三天,要向街坊四邻及亲友敬茶。
茶在婚礼中何以有如此重要的地位?究其原因,是因为它气味芬芳,味道醇郁,预示着新婚夫妇生活美满,情致高雅。
古人还认为茶不能移栽,“下茶”也意味着用情专一、至死不变。
另外,茶树要开花结果,送茶则有预祝婚后生儿育女之意。
四、少数民族茶艺专题

四、少数民族茶艺专题1、布朗族的青竹茶、酸茶青竹茶:首先砍一节碗口粗、30厘米多长的鲜竹筒,一端削尖,插入地下,再向筒内加上泉水,当作煮茶器具。
然后找些干枝落叶,当作烧料点燃于竹筒四周。
当筒内水煮沸时,随即加上适当新鲜茶叶,继续煮沸,经3分钟左右,即可将煮好的茶汤倾入事先已削好的新竹罐内,便可饮用。
青竹茶将泉水的甘甜、青竹的清香、茶叶的浓醇融为一体,所以,喝起来别有风味,久久难忘。
酸茶:一般在高温高湿的5-6月间进行。
先将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幼嫩的鲜叶,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煮熟,再把煮熟的茶叶趁热装在土罐里,置于阴暗处10-15天,使其发霉。
再将发霉的茶叶装入竹筒内压紧,埋入土中。
经过一个多月的发酵,取出晒干即可。
2、白族的三道茶白族三道茶,白族称它为“绍道兆”。
这是一种宾主抒发感情,祝愿美好,并富于戏剧色彩的饮茶方式。
喝三道茶,当初只是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愿。
应用范围已日益扩大,成了白族人民喜庆迎宾时的饮茶习俗。
“三道茶”第一道为“苦茶”,制作时,先将水烧开,由司茶者将一只小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
待罐烤热后,即取适量茶叶放入罐内,并不停地转动砂罐,使茶叶受热均匀,待罐内茶叶转黄,茶香喷鼻,即注入已经烧沸的开水。
少顷,主人将沸腾的茶水倾入茶盅,再用双手举盅献给客人。
因此茶经烘烤、煮沸而成,看上去色如琥珀,闻起来焦香扑鼻,喝下去滋味苦涩,通常只有半杯,一饮而尽。
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
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并在茶盅里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这样沏成的茶,香甜可口。
第三道茶是“回味茶”,其煮茶方法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
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
“三道茶”寓意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现已成为白族民间婚庆、节日、待客的茶礼。
“三道茶”歌舞表演也成了大理旅游的保留节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油茶用的原料
中华各民族的饮茶习俗
土家族的擂茶
在川、黔、湘、鄂四省交界的武陵山区一带,古木参天,绿 树成荫,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之誉,历史上一直是我国优 质茶和许多名茶的重要产地。喝擂茶已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走东家,串西家,喝擂茶,打哈哈, 来来往往结亲家” 。喝擂茶有“三碗不出源,六碗不下席”的规 矩,每人至少要喝三碗,喝三碗为尊重主人,喝四碗为四季顺心, 喝五碗为五谷丰登,喝六碗为风调雨顺,喝八碗为大吉大利。
侗族、瑶族的打油茶
居住在云南、贵州、湖南、广西毗邻地区的侗族、 瑶族和这一地区的其他兄弟民族,他们世代相处,十分 好客,相互之间虽习俗有别,但却都喜欢喝油茶。因此, 凡在喜庆佳节,或亲朋贵客进门,总喜欢用做法讲究, 佐料精选的油茶款待客人。
做油茶,当地称之为打油茶。
步骤:
一、选茶
二、选料:
花生米、玉米花、 黄豆、芝麻、糯粑、笋 干等
2. 7 美国
冰茶
将泡好的红茶汁倒入已放入冰块的玻璃杯中,再 加入适量的蜂蜜和1-2片新鲜的柠檬。
混合冰茶
将冰茶和各种酒混合而成。 饮茶时间:中餐或午后。
2. 8 摩洛哥及其它非州国家
薄荷甜茶
薄荷甜茶味香清凉,入口暑气顿消,又能提神, 深受摩洛哥居民喜爱。其制作方法如下:
冲泡法:先往已放入绿茶的茶壶中冲入少量沸水并 立即倒掉,然后冲入开水,加入白糖和鲜薄荷叶, 泡几分钟后再倒入杯中饮后,可多次冲泡。
中华各民族的饮茶习俗
苗族的八宝油茶汤
居住在鄂西、湘西、黔东北一带的苗族,以及 部分土家族人们,有喝油茶汤的习惯。他们说:“一日 不喝油茶汤,满桌酒菜都不香”。倘有宾客进门,他 们更会用香脆可口,滋味无穷的八宝油茶汤款待。八 宝油茶汤的制作比较复杂,先得将玉米(煮后晾干)、 黄豆、花生米、团散(一种米面薄饼)、豆腐干丁、 粉条等分别用茶油炸好,分装入碗待用。接着是炸茶, 特别要把握好火候,这是制作的关键技术。
饮盖碗茶
旗 下 才 韵 荡 五 岳
海
上
长
风
腾
天中大月吐流云
浪
紫
北京大碗茶
喝大碗茶的风尚,在 汉民族居住地区,随处可 见,特别是在大道两旁、 车船码头、半路凉亭,直 至车间工地、田间劳作, 都屡见不鲜。这种饮茶习 俗在我国北方最为流行, 尤其早年北京的大碗茶, 更是名闻遐迩,如今中外 闻名的北京大碗茶商场, 就是由此沿习命名的。
2. 5 法国
下午茶 奶茶
与英国相似
清饮绿茶
与中国相似
调饮绿茶
在绿茶茶汤中加入方糖或新鲜薄荷叶
2. 6 德国
饮用茶叶多样化:主要是红碎茶,其次为绿茶的调饮 茶。如奶糖茶、香料茶、茉莉花茶、柠檬茶、甜茶、 葡萄茶、橙子茶、苹果茶、樱桃茶和各式各样的香 精茶。
饮茶时间:一般为晚餐后。 禁忌:忌吃核桃,忌讳玫瑰花。 不要向德国宾客推荐玫瑰类 花茶,茶点不要摆核桃。
原料及器具
制作过程中
基诺族吃凉拌茶
基诺族主要分 布在我国云南西双 版纳地区,尤以景 洪为最多。 此法 以现采的茶树鲜嫩 新梢为主料,再配 以黄果叶、辣椒、 食盐等佐料而成, 一般可根据各人的 爱好而定。
基诺族一家用 餐时吃凉拌茶
凉拌茶原料
中华各民族的饮茶习俗
傣族饮竹筒茶
傣族世代生活在 我国云南的南部和西 南部地区,以西双版 纳最为集中,这是一 个能歌善舞而又热情 好客的民族。竹筒香 茶是傣族人们别具风 味的一种茶饮料。
藏族主要分布在 我国西藏,在云南、 四川、青海、甘肃等 省的部分地区也有居 住。这里地势高亢, 有“世界屋脊”之称, 空气稀薄,气候高寒 干旱,常年以奶肉、 糌粑为主食。
“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 不解”。茶成了当地人们补充营养的主要来源, 喝酥油茶便成了如同吃饭一样重要。
准备打酥油茶
茶叶:铁观音、白毛猴等 中药材:丁香、八角、熟地、党 参、百合、淮山、当归、川芎、 枸杞、果友、罗汉果、甘蔗、蒜 头、胡椒粒等。这些都是营养丰 富、补气补血的良药。
2. 11 马来西亚
拉茶
用料与奶茶相似,调制拉茶的师傅在配制好料以 后,即用两个杯子,像玩魔术一般,将奶茶倒来倒 去。由于两个杯子的距离较远,看上去像白色的奶 茶被拉长了似的,成了一条白色的粗线,十分有趣。
肉骨茶
与新加坡的肉骨茶同出一门。
2. 12 韩国 绿茶
煮茶法:把茶叶放入锅里煮,然后舀到碗里喝。 点茶法:把茶叶磨成粉末,投入茶碗,倒入开水,用 茶筅搅拌形成乳花后饮用。 泡茶法:
韩国茶礼
定义:韩国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节日和 祖先生日,在白天举行的祭礼,都称为“茶 礼”。其茶礼实际包括了有关茶俗、宗庙、佛 教、官府以及儒家的茶礼。这些茶礼中,不一 定喝茶,甚至不一定有茶,而是一种庄重、尊 敬的仪式。即贡人、贡神、贡佛的礼仪。
刮碗子茶用的多为普通炒青绿茶,冲泡茶时, 除茶碗中放茶外,还放有冰糖与多种干果,诸如 苹果干、葡萄干、柿饼、桃干、红枣、桂圆干、 枸杞子等,有的还要加上白菊花、芝麻之类,通 常多达八种,故也有人美名其曰:“八宝茶”。
原料
八宝盖碗茶:绿茶(陕青茶或红茶)、白糖或红糖、花生仁、 芝麻和多种果干,如红枣、桃仁、柿饼、杏干、葡萄干、 枸杞、桂圆等,通常多达8种。
每人都奉出三杯品质相同的茶,接到三杯不同品 质的茶,欣赏与比较同步,包容与奉献并行 。
可以折叠,便于携带的坐垫 装开水的旅行用热水瓶 泡茶的茶壶或盖碗,茶杯
奉茶盘;茶巾;茶叶;放茶叶的品茗袋;包 装茶壶、茶杯以防破损的杯套、壶套等
二、国外饮茶习俗
1、印度、巴基斯坦的奶茶 2、荷兰、英国的下午茶 3、法国、德国、美国茶俗 4、摩洛哥及其它非州国家 5、俄罗斯饮茶茶俗 6、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肉骨茶 7、韩国、日本饮茶习俗
煮渍法:先将大锡壶中的水烧开,然后将茶叶、糖 和薄荷叶加入小锡壶中,并冲入大锡壶中的沸水, 放到火炉上烹煮,水滚两遍后,即可饮用。
2. 9 俄罗斯
调饮法: 奶茶 (蒙古式,茶叶多为青砖)
清饮法: 习俗:
“客来敬茶”
沙码瓦特茶炊
俄罗斯 茶具
2. 10 新加坡
肉骨茶
用茶叶、猪排骨肉配以中药材、盐、胡椒和味精, 并在锅中煮煲而成的饮品。
茶礼种类
宗庙茶礼:皇家每年在指定的节日到庙里举行祭礼, 祭品包括糕饼、饭食、水果和茶叶等; 佛教茶礼:华严宗信徒于每年三月三、九月九向文 珠菩萨和弥勒佛供奉茶汤的仪式 官府茶礼:是高丽时期朝庭所举行的茶礼。 百姓茶礼:模仿中国朱熹家礼举行的冠婚丧祭茶礼
2. 13 日本
蒸青绿茶
遮荫茶 玉露:针形茶 碾茶:是一种精细切碎的茶叶, 抹茶:将碾茶粉碎后加工成的一种粉末茶。 全日光茶 煎茶 :日常用茶,机械采摘及加工 番茶:低级的煎茶。
打酥油茶的原料 一家人喝酥油茶
中华各民族的饮茶习俗
回族的刮碗子茶
回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大西北, 以宁夏、青海、甘肃三省(区)最为 集中。回族居住处多在高原沙漠, 气候干旱寒冷,蔬菜缺乏,以食牛 羊肉、奶制品为主。而茶叶中存在 的大量维生素和多酚类物质,不但 可以补充蔬菜的不足,而且还有助 于去油除腻,帮助消化。
中华各民族的饮茶习俗
蒙古族的咸奶茶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及其边缘的一些省、 区,喝咸奶茶是蒙古族人们的传统饮茶习俗。在牧 区,他们习惯于“一日三餐茶”,却往往是“一日 一顿饭”。每日清晨,主妇第一件事就是先煮一锅 咸奶茶,供全家整天享用。蒙古族喜欢喝热茶,早 上,他们一边喝茶,一边吃炒米。将剩余的茶放在 微火上暖着,供随时取饮。通常一家人只在晚上放 牧回家才正式用餐一次,但早、中、晚三次喝咸奶 茶一般是不可缺少的。
无我茶会
所谓“无我”,即在“无我茶会”中,无尊卑之 分、无报偿之心、无好恶之心、求精进之心;遵守公 共约定、培养默契,体现团体律动之美、无地域流派 之分。
无我茶会的基本形式是:围成一圈,人人泡茶, 人人奉茶、人人喝茶;抽签决定座位;依同一方向奉 茶;自备茶具、茶叶及开水;事先约定泡茶杯数、次 数、奉茶方法,并排定会程;席间不语。
第二章 茶叶基本知识
第一节 茶叶产品的种类介绍 第二节 茶叶的选购与贮藏 第三节 茶叶的保健作用 第四节 不同民族的饮茶习俗
第四节 不同民族的饮茶习俗
一、中华各民族的饮茶习俗 二、国外饮茶习俗
一、中华各民族的饮茶习俗
1. 成都盖碗茶 2. 北京大碗茶 3. 潮汕啜乌龙 4. 藏族酥油茶 5. 回族的刮碗子茶 6. 蒙古族的咸奶茶 7. 侗族、瑶族的打油茶
进口其它茶类:青茶、红茶、普洱茶
日本茶室环境
白族的三道茶
白族散居在我国西南地区, 主要分布在风光秀丽的云南大 理,这是一个好客的民族,大 凡在逢年过节、生辰寿诞、男 婚女嫁、拜师学艺等喜庆日子 里,或是在亲朋宾客来访之际, 都会以"一苦、二甜、三回味" 的三道茶款待。
制作三道茶的原料
一道:
清苦之茶
二道:
加入红塘
三道:适量蜂蜜、少 许炒 来自花、若干 粒花椒、一小撮核 桃仁
柠檬红茶
红茶茶汤中加入柠檬片制成。
2. 3 荷兰 午后茶
红茶中加入糖、奶油
2. 4 英国 下午茶
奶茶 什锦茶
泡奶茶时先往杯中倒入牛奶,然后再倒 茶,顺序不能颠倒,如果要加糖则最后 放糖。
将几种不同的茶叶混合 冲泡,喜欢的还可加入 橘子、玫瑰等辅料。
禁忌:忌讳百合花,在品茗环 境的布置和茶具选择上应注 意
中华各民族的饮茶习俗
纳西族的“龙虎斗”
云南西北部深山老林里的纳西族,喜欢用 开水把茶叶在瓦罐里熬的浓浓的,而后把茶 水冲放到事先装有酒的杯子里与酒调和,有 时还加上一个辣子,当地人称它为“龙虎斗 茶”。喝一杯龙虎斗茶以后,全身便会热乎 乎的,睡前喝一杯,醒来会精神抖擞,浑身 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