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育概况(一)剖析

合集下载

幼儿发展状况分析

幼儿发展状况分析

幼儿发展状况分析引言概述:幼儿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对于幼儿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匡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成长情况,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关爱。

本文将从幼儿的身体发育、认知发展、情感社交、语言发展和运动能力五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身体发育1.1 身高体重比例:幼儿的身高体重比例是评估其身体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正常的身高体重比例可以反映出幼儿的生长状况是否良好。

1.2 运动能力:幼儿的运动能力也是身体发育的重要方面,通过观察幼儿的动作是否灵便、协调,可以初步判断其身体发育是否健康。

1.3 营养摄入:幼儿的营养摄入对于身体发育至关重要,合理的膳食结构可以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

二、认知发展2.1 记忆力:幼儿的记忆力是认知发展的重要指标,通过观察幼儿对事物的记忆能力可以初步了解其认知水平。

2.2 观察力:幼儿的观察力也是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通过观察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观察情况可以了解其认知水平。

2.3 逻辑思维: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重要指标,通过观察幼儿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可以初步判断其认知水平。

三、情感社交3.1 情感表达: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是情感社交发展的重要方面,通过观察幼儿对情感的表达方式可以了解其情感社交水平。

3.2 合作能力:幼儿的合作能力也是情感社交发展的重要指标,通过观察幼儿在团体活动中的表现可以初步判断其合作能力。

3.3 情绪管理: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对于情感社交发展至关重要,通过观察幼儿对情绪的处理方式可以了解其情感社交水平。

四、语言发展4.1 语言表达: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指标,通过观察幼儿对事物的描述和表达方式可以了解其语言水平。

4.2 听力理解:幼儿的听力理解能力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方面,通过观察幼儿对他人讲话的理解程度可以初步判断其语言水平。

4.3 词汇量:幼儿的词汇量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指标,通过观察幼儿掌握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的丰富程度可以了解其语言水平。

小儿生长发育及评价课件

小儿生长发育及评价课件

小儿生长发育及评价课件小儿生长发育是指儿童从出生到成年期的身体和心理发育过程。

这一阶段对于儿童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他们今后的健康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儿生长发育及评价,我们制作了专门的课件,以便提供给有需要的人。

一、小儿生长发育概述小儿生长发育是从胎儿期开始的,经历了婴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等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身高、体重、头围、牙齿的生长发育是重要的指标。

1. 身高生长发育身高是一个人最直观的生长发育指标之一。

它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整体生长情况。

生长发育的最快时期是出生后的第一个年龄段,即0-3岁,此后速度逐渐减缓。

2. 体重生长发育体重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婴儿期的体重增长速度最快,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增长的速度会逐渐减缓,直至成年。

3. 头围生长发育头围生长发育是衡量大脑生长和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

头围的变化可以反映大脑的正常发育情况。

4. 牙齿生长发育牙齿的生长发育也是小儿生长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牙齿的生长和替换过程直接影响到儿童的营养摄入和消化。

二、小儿生长发育评价方法为了准确评估小儿的生长发育情况,我们需要使用一些有效的评价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评价方法:1. CDC生长曲线CDC生长曲线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一种生长发育评价方法。

它基于大量儿童的生长信息收集,能够提供相对准确的生长发育参考。

2. 儿童身高体重百分位数儿童身高体重百分位数是根据同年龄、同性别的儿童的身高、体重数据统计得出的。

根据孩子的身高体重百分位数,可以了解到他们与同龄儿童相比的生长发育情况。

3. 骨龄评估骨龄评估是通过对孩子的骨骼发育情况进行评估来判断其生长发育的方法。

通过X光检查手腕骨的骨龄,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

4. 生理指标评估此外,还有一些生理指标可以用来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例如牙齿生长情况、听力、视力等。

这些指标能够为评估提供更多的信息。

三、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小儿生长发育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和营养等。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小儿生长发育是指从出生到成年期间,身体、器官和智力等方面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过程。

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遗传、环境和遗传与环境互作的因素影响,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

本文将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分别介绍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

小儿生理发育的规律和特点:1.快速增长期:从出生到2岁是小儿生长最为迅速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小儿身高、体重、头围等身体尺寸指标增长迅速,体质也逐渐增强。

2.身高和体重的增长曲线:小儿身高和体重的增长呈现出“S”型曲线。

出生后的前几个月,身高和体重增长缓慢;然后在第4个月开始急剧增长;到了1岁时,生长速度会略微放缓;再到了青春期,又会再次加速。

3.生殖器官发育:在青春期前,生殖器官的发育一直处于较小的状态,不明显。

而在青春期,生殖器官开始发育成熟,出现初潮、生殖细胞的产生等现象。

4.心脏和肺的发育:小儿出生的时候,心脏和肺功能相对较弱,但随着生长的进行,心脏和肺的发育逐渐完善,功能也会日益增强。

5.神经系统发育:小儿出生时,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完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的发育逐渐成熟,小儿的神经反射、感知能力等都会逐渐增强。

小儿心理发育的规律和特点:1.感知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小儿从婴儿期开始,通过感官的发展,开始认识和感知外界的事物。

然后,他们的认知能力逐渐提高,开始学会模仿、记忆、思考等。

2.语言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小儿的语言能力从最初的哭声、啼哭逐渐转变为懂得简单的单词、短语和句子。

同时,他们开始与他人互动,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和分享。

3.情感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小儿的情绪逐渐多样化,从最初的满足需求和不满情绪,逐渐发展为复杂的情感体验,如喜怒哀乐等。

同时,小儿也开始学会符合社会习俗和规则的行为。

4.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的建立: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开始建立自我意识,懂得区分自己和他人,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认同。

小儿生长发育既受到遗传的影响,也受到环境的影响,其中遗传因素约占总体影响的50%,而环境因素约占50%。

第一章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及其生长发育

第一章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及其生长发育

第一章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及其生长发育婴幼儿期是指从出生到2岁之间的阶段,这个阶段是人体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婴幼儿的头部相对较大。

在胚胎期,头部是最早发育的部位,因此婴幼儿的头部相对较大。

此时,婴幼儿的大脑也在迅速发育,头部的比例会逐渐减小,与身体逐渐达到平衡。

其次,婴幼儿的颅骨较为柔软。

婴幼儿的头骨骨板还没有完全骨化,在头骨的各个骨板之间还存在软骨缝隙。

这样的特点使得头骨相对柔软,便于适应生长发育过程中头颅大小的变化,也方便胎儿在产道中顺利通过。

再次,婴幼儿的内脏器官比例较大。

由于内脏器官是人体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婴幼儿期,各个内脏器官相对于整个身体的比例较大。

例如,婴幼儿的心脏相对较大,占据胸腔的较大空间。

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内脏器官的比例会逐渐减小,与整个身体的比例逐渐协调。

此外,婴幼儿的骨骼系统还未完全发育成熟。

婴幼儿期的骨骼还存在软骨,没有完全骨化,骨密度相对较低。

这使得婴幼儿的骨骼相对较柔软,易于弯曲,但同时也容易受到外部冲击导致骨折。

因此,婴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保护骨骼,避免发生意外损伤。

最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是非常迅速的。

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婴幼儿体重会迅速增加,身长也会明显的增长。

一岁以前,婴幼儿的体重一般能够增长两到三倍,身长也会增长很多。

此外,婴幼儿还会经历头部、四肢、躯干和内脏器官等不同方面的发育,整个身体都处于迅速发育的状态。

综上所述,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及其生长发育具有头部相对较大、颅骨较为柔软、内脏器官比例较大、骨骼系统未完全发育成熟和生长发育迅速等特点。

了解和掌握这些特点,能够帮助父母和医护人员更好地照顾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同样也需要提醒父母和相关人员在照顾婴幼儿的过程中注重保护和防护,避免因不当行为对婴幼儿的身体造成伤害。

小儿生理解剖特点

小儿生理解剖特点

(6)在5岁前,大脑皮层兴奋大于抑制.7~14岁抑制功 能为那个才能达到充分的发育巩固.所以5岁前小儿 动大于静.
(7)代谢旺盛需要充分氧气与营养才能保证正常活 动.对缺氧,低血糖,低血压很敏感,可造成不可逆的 损伤.
(8)大脑左右半球功能具有差异.左脑逻辑思维,理解 语言,文字数字.右脑形成思维,空间概念,创造能力, 音乐,绘画.
(3)药物与微量元素的治疗
(4)推拿,捏脊
四.运动系统 (一)解剖生理特点
1.骨骼
(1)幼儿骨骼由骨和软骨组成,软骨不断骨化钙 盐沉着,故骨头不断伸长.小儿的骨骼成分与成 人不同,有机盐含量多,无机盐含量少.所以小儿 骨骼富有弹性,硬度小,容易变形.胆小而骨骼骨 膜含血量多,骨组织新生旺盛.所以小儿骨折容 易愈合
2.膀胱:膀胱肌层薄,弹性组织发育不好.贮尿 机能差.加上神经系统对排尿调节作用差.所 以小儿不易主动控制排尿,而且排尿次数多. 1岁左右15~16次/天 学龄前6~7次/天 3.尿道:女孩尿道短约1cm左右,又靠近肛门. 所以易污染而造成上行感染,而导致尿路污染.
(二)泌尿系统卫生保健 1.每日应给小儿一定量的水分,有利于体内废 物排泄.除进食吃点心时喝水,平时应安排喝 水专项内容. 2.养成排尿良好习惯.
3.纵隔,肺门
小儿纵隔相对比成人大,而且肺门淋巴结发育 早,发育较好.所以肺部炎症很易引起肺门淋 巴结肿大.
4.呼吸系统免疫功能差,分泌型IgA水平低.12 岁才接近成人水平.这是小儿为什么容易呼吸 道感染的原因之一.
(二)呼吸系统卫生保健 1.培养良好呼吸卫生习惯
2.加强体格锻炼,促进胸廓发育,增加肺活量 3.室内空气要保持一定湿度.
4.防止小儿异物吸入.
三.消化系统 (一)生理解剖特点

婴儿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

婴儿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

5.胰腺: 胰腺分泌胰岛素及胰液,出生后3-4个月胰腺发育 较快,胰液量分泌逐渐增多。酶出现的顺序是胰 蛋白酶最先,接着是糜蛋白酶,羧基肽酶,脂肪 酶,最后是淀粉酶。其分泌易受炎热天气和各种 疾病影响而被抑制,易发生消化不良
11/9/2018
6.肝、脾: 年龄越小,肝脏越大,肝细胞再生能力越强,不 易发生肝硬变,但肝细胞容易发生肿胀,变性, 坏死,纤维 增生而肿大,影响消化功能。婴儿时 期胆汁分泌少,故对脂肪消化吸收功能差。
11/9/2018
婴儿动作发展顺序图
11/9/2018
7、神经系统—人体指挥中心
• 特点: 1、脑发育迅速:大脑发育迅速,脑重量增长很快, 出生时350克,1岁950克,6岁接近成人水平,达1200克,成人1400-1500克 • 0—3岁是大脑发展的黄金时期 出生6个月脑体积 2岁时脑体积 相当于成人的80% 相当于成人的50%
2、心血管系统—人体运输管道
1. 婴儿心血管系统解剖特点: • 心脏:原始心脏于胚胎第二周开始形成后于第 四周开始有循环作用,至第八周房室间隔完全 形成,即为四腔心脏。 • 婴儿时期心脏体积相对较成人稍大,但其与身 体的比例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 • 新生儿心脏重20~25克 占体重的0.8% • 1~2岁达60克,占体重的0.5% • 大血管:新生儿大血管弹力纤维少,故弹力不 足,以后随血管壁渐厚弹力纤维增多,12岁是 大血管的发育成熟度开始与成人相同。
6.植物神经发育不全:表现在内脏器官功能不稳定。
11/9/2018
8、感觉系统—人体与外界沟通的途径
• 皮肤的特点: 1、皮肤保护功能差:皮肤细嫩,角质层薄;真皮层 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少,细菌容易入侵,易感 染。 2、代谢活跃:皮肤新陈代谢快,分泌物多,需要经 常清洗。 3、体温调节能力差:皮肤的散热和保温能力都不及 成人,容易受凉或中暑。 4、皮肤渗透性强:皮肤薄嫩,渗透性强,一些有害 物质容易通过皮肤被机体吸收,引起中毒。

婴儿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

婴儿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

婴儿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在婴儿的成长过程中,解剖和生理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婴儿的身体结构和器官发育状况对其生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婴儿解剖和生理发育的特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婴儿期的生命阶段。

一、婴儿的解剖特点1. 骨骼系统婴儿的骨骼系统尚未充分发育,在初生时主要由软骨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骨化。

婴幼儿的骨骼比成年人更柔软,骨骼松散的特点使得骨折的风险较高。

因此,在照顾婴儿时,应尽量避免过度的压力和折断动作,以保护他们脆弱的骨骼系统。

2. 器官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婴儿的内脏器官逐渐成熟和发育。

例如,婴儿的消化系统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母乳或配方奶的消化吸收。

此外,婴儿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也在生后不断发育,逐渐适应自主呼吸和循环。

3. 积极活动能力尽管婴儿的肌肉力量尚未完全发展,但他们的四肢关节灵活,可以自由活动。

婴儿的运动能力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改善,他们从最初的扭动和滚动,逐渐发展到爬行、坐立和行走等能力。

这些积极的运动能力对于促进婴儿的身体发育和协调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婴儿的生理发育特点1. 呼吸系统婴儿的呼吸系统在出生后需要适应新的环境。

由于喉部和气管比成人较小,婴儿容易出现呼吸道阻塞的情况。

此外,婴儿的肺泡表面积相对较小,对气体交换的效率有一定限制。

随着生长和发育,婴儿的呼吸功能逐渐完善,呼吸频率和肺活量也会增加。

2. 消化系统婴儿的消化系统在出生后需要适应新的饮食方式。

初生婴儿的胃容量较小,胃酸分泌较少,这导致他们每次进食的量有限。

此外,婴儿的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还不够强。

随着婴儿的生长,消化系统逐渐成熟,进食量会增加,消化功能也会提高。

3. 神经发育婴儿的神经系统在出生后快速发育。

从运动神经到感觉神经,婴儿对于外界刺激的感知与运动反应能力也在持续发展。

这种神经发育的进展使得婴儿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具备了坐立、爬行、咿呀学语等基本的生活能力。

总结起来,婴儿的解剖和生理发育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生长和发展。

岁婴幼儿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

岁婴幼儿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

岁婴幼儿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婴幼儿是指出生后到3岁之间的儿童。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十分显著。

本文将从身体结构、脑部发育、认知能力和运动发育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婴幼儿的身体结构特点是非常明显的。

新生儿的头部相对身体较大,称之为“大头娃娃”。

婴儿的骨骼系统还未完全成熟,骨骼发育较为脆弱,缺乏骨密度。

此外,婴幼儿的脊柱还未完全直立,呈现C形曲线。

肌肉也相对较弱,动作较为笨拙。

内脏器官也尚未完全发育,例如婴儿的胃容量较小,不能大量进食。

接下来,婴幼儿的脑部发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婴儿出生后的前几个月,脑部会快速增大。

在此期间,神经元的数量和连接会急剧增加。

这个阶段被称为“脑窗期”,意即婴儿大脑发育最敏感的时期。

婴幼儿期的大脑皮层较薄,大部分皮层功能尚未完全形成。

因此,婴幼儿的认知能力较差,对周围环境的事物缺乏深入理解。

此外,从认知能力的角度来看,婴幼儿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感知与认知方面。

感知是通过感觉器官来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

婴幼儿的感知能力较弱,对声音、光线等刺激的适应能力较差。

随着婴儿的生长,感知逐渐变得更加敏锐。

在认知方面,婴幼儿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非常有限的记忆和思考能力。

婴儿在出生后几个月内,主要通过运动来发现和认识周围环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逐渐学会用手抓取物体,通过触摸和咬来认知物体的质地和形状。

婴幼儿的认知能力逐渐提高,可以通过观察周围事物来获取新的知识。

最后,婴幼儿的运动发育也是儿童发育的重要部分。

婴幼儿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发育运动技能上。

婴幼儿刚出生时,肌肉力量较弱,不能自主控制自己的身体。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幼儿的运动能力逐渐提高。

从头抬起、翻身到坐立、爬行和行走,婴幼儿逐渐掌握了不同的运动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新生儿应在出生后8小时内测出体重; • 未满6个月,每月测一次;6-12个月,每2个月测1 次。 • 1-2岁,每3个月测1次; • 2岁以上每半年测1次。 • 3、头围 头围的大小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程度。 WHO提供的胎儿出生是头围的参考值为34.8cm。 • 1岁时头围增加约12cm; • 第二年头围只增加2cm; • 2-14岁仅再增加6-7cm.
• (二)生理指标 • (三)心理指标 • 二、评价标准 • 生长发育指标是用以评价个体或集体儿童生长发育 状况的统一尺度。 • 一般是在某一段时间内,在一定的地区范围,选择 有代表性的儿童,就某几项发育指标进行大数量的测 量,并将测量数据做统计学处理所得的资料即为该地 区个体和集体儿童的评价标准。
(四)生理的发育与心理的发展密切相关
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在儿童身上是统一的,生理的发育 是心理发展的基础,而心理的发展也同样直接影响生 理机能,两者相辅相成。 生理缺陷会引起心理活动的不正常; 心理状态也会影响生理的发育
• (五)生长发育具有个体差异性 • 由于先天遗传以及后天环境条件的不 同,每个儿童的体型,生理功能和心理特点 是各不相同的 。
• 4、胸围 • 胸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身体形态和呼吸功能的发育, 并能反映体育锻炼的效果。 • 婴和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一般在1岁时赶上 头围。 • 5、坐高 • 是从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它与身高相比较能反映 躯干和下肢的比例关系。 • 新生儿出生是平均坐高为33cm,占身长的66%。 • 2岁时为61.1%,4岁时为60%,6-7岁为56.4%。
精神因素
专家认为,得不到抚爱的幼儿,由于体内分泌的生长激素 较少,所以他们的平均身高可能低于同龄幼儿。 从地区看,热带儿童发育较早,寒带儿童生长迅速。 据1975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组织的全国九省市 儿童体格发育测量资料表明,我国城乡儿童生长发育状 况明显高于解放前或解放初期儿童生长发育的水平。
7、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幼儿健康,引发各种疾病,而且明 显阻抑其 正常发育进程。如铅、汞等污染物可影响幼儿智力的 发育,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尘粒等可引起上呼吸道 疾病。
• 8、家庭因素 • 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父母素质、早期 智力开发、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正确的教 育方式及家庭结构的完整性等,都会影响 幼儿的生长发育。
对正在发育中的儿童来说,铅中毒会引起贫血, 影响生长发育,损害神经系统,影响认知功能进 而降低幼儿智商,且这种影响难以逆转,必须高 度重视。 据介绍,儿童铅中毒的主要症状有:注意力难以 集中、多动、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头痛;免 疫力差、反复感冒、不明原因发烧;腹痛、腹泻; 存在咬铅笔、指甲、橡皮等异食行为,吐字不清、 口吃,存在语言障碍;学习能力差;发育迟缓, 补钙、锌、铁不见成效;食欲不振、偏食或厌食; 任性、易怒、爱发脾气;贫血、面容苍白;四肢 乏力。
现状标准:一般儿童的发育水平 理想标准: • 生长在最适宜的环境下,生长潜能得到充分发 展,体格发育状况较理想,而高于一般儿童水 平的标准。 • 生长发育标准是相对的、暂时的 。 • 每5-10年就应重新修订一次 。
• 指数评价法 • 利用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借助数学公式编成指 数,用以评价发育水平的方法身高体重指数: • 1、身高体重指数:即体重(g)/身高(cm)随年 龄增长而增长 • 2、身高胸围指数:胸围(cm)/身高(cm)×100 出生3个月后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 3、身高坐高指数:坐高(cm)/身高(cm)×100 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 • 4、Kaup指数 :体重(g)/身高(c㎡)× 104 • 正常值为15-19(如>22为肥胖,13-15为消瘦,1310为营养不良)
• (五)幼儿期或学龄前期(3—6岁) • 1、特点:
• (1)体格发育减慢 • (2)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逐渐完善,语言和行为的发展出现 了飞跃。 • (3)模仿性强,能用语言和简单的文字进行交往和学习,与 外界的接触越来越多 。
三、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
(一)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不仅表现为身高体重的增加,还表现为 器官的逐 渐分化,功能的逐渐成熟。
• (三)婴儿期或乳儿期(1个月至1岁)
• 1、特点: • (1)是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阶段。 • (2)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对多种传染病易感染。
• (四)幼儿前期(1—3岁) • 1、特点: • (1)身长、体重的增加 明显地缓慢下来 • (2)动作发展迅速,活 动范围渐广,接触周围世 界的机会增多 • (3)好奇、识别危险的 能力较差,易发生危险 • (4)第二信号系统迅速 发育,语言、思维、行为 能力显著增强。 • (5)断奶后营养供应不 足,会造成营养不良
四、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 (一)内在因素
• 1、遗传 • 幼儿生长发育的特征、潜力、趋向、限度等都 • 受父母双方遗传因素的影响。
一个人的身高是由先天因素和 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与遗传 的关系比较大,占70%~75% 左右。 子女达到成人时的身高可用下 式来计算: 男孩成人时身高(cm)=(父 身高+母身高) × 1.08 /2 女孩成人时身高(cm)=(父 身高× 0.923 +母身高)/2
4、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是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和增强 体质的有效手段。 5、疾病 幼儿生长发育可受各种疾病的直接影响。疾病 可以干扰正常的能量代谢;有些疾病会严重影 响器官的正常功能。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季节与气候 • 一般说来,春季身高增长最快,秋季体重增 长最快。在炎热的夏季有些幼儿还有体重减 轻的可能。
• 北方的幼儿各项指标优于南方,其中北京市 最好。 • 上海市的身高最高,但体重轻,呈瘦高个儿, 豆芽型(高、轻、胸围小)。 贵州人较矮。
1-4周
5-8周
9-12周
13-16周
17-20周
20-24周
25-28周
29-32周
即将出生的胎儿
胎儿手型发育图片 注意事项: 生活要有节律、情绪要稳定、营养要充足
(二)新生儿期(出生至1个月) 1、特点:离开母体独立生活,面临着内外环境的巨变。 各系统发育不够健全,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而发生各 种疾病。 表现: (1)自主呼吸 (2)血液循环发生改变(3)自己吃奶 (4)自己消化、排泄(5)自己去适应环境
9、社会因素
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的差异、城乡差异、战争、工业化 等 都会对幼儿生长发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二节
• • • • • • • • • • •
幼儿健康检查
一、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 (一)形态指标 是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以测出的各种量度。 1、体重:指人体各器官、组织及体液的总重量 反映体格生长与营养状况 4-10岁体重(kg)=年龄×2+8(或7) 2、身高:指从头顶至足底的垂直长度 表示全身生长的水平和速度 2-7岁身高=年龄×5+80(cm) 3、头围:指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 表示颅骨及脑的大小与发育程度
• 三项指标综合评价法 • 是WHO近年来推荐的一种国际通用的评价标准。 它是用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和身高别体重 三项指标全面评价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
• 举例:一个3岁的小姑娘,身高88厘米,体重16公斤。请综合 评价法对其发育状况作出评价。 • 查“年龄别身高”表,3岁女童身高的正常范围是86.5—101.4 厘米。小姑娘是88,属正常 • 查“年龄别体重”表,3岁女童体重的正常范围是11.2—17.9 公斤,小姑娘的体重是16公斤,属正常。 • 查“身高别体重”表,女童身高88厘米时,体重的正常范围应 是10.3—14.1公斤。小姑娘身高88厘米,体重16公斤,超出正 常范围 • 由此可见,这位小姑娘体型偏胖,目前营养过剩
小儿的发育概况及健康评价
内容提要
一、生长、发育的概念
二、幼儿生长发育的阶段、特点 三、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四、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第一节 幼儿的生长发育
一、生长、发育的概念
• 1、生长 • 是指身体各个器官以及全身的大小、长短和重 量的增加与变化,是机体在量的方面的变化 。 • 2、发育 • 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功能的成熟与 完善,是机体在质的方面的变化 。 • 3、成熟 • 是指机体的生长发育达到一种完备的状态。
2、营养 营养是保证幼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足够的能量 ◆优质蛋白质 ◆钙、铁、各种维生素 ◆ DHA
幼儿营养调查资料证实,营养丰富且平衡的膳食能促进生 长发育; 反之,营养缺乏或不合理的膳食不仅影响发育,还会导致 各种疾病 。
3、生活制度 合理的生活制度,可以促进幼儿的生长发 育,可以保证幼儿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 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保证幼儿的生活有 规律。 沈阳一所幼儿园办保健班经验证明,将虚 弱儿童的生活制度另行妥善安排,并加强 了营养后,儿童在1年之内身体强壮了,身 高体重有了明显的增加,这说明合理的生 活制度起着重要的作用。
乱动 一把抓 拿 (正侧发展规律)
• (三)生长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身体各部 分的生长速度不均衡。
生 长 突 增 高 峰 第一个突增阶段:婴儿期,表现为头尾发展规律。 以身高、体重为例: (1)身高是出生时(50cm)的1.5倍 (2)体重是出生时(3kg)的3倍 第二个突增阶段:青春发育期,表现为向心发 展规律
• 4、胸围:沿乳头下缘绕胸1周的长度. • 表示胸廓的容积以及胸部骨骼、胸肌、背肌和脂肪层的 发育情况 • 5、坐高: 是从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 • 表示躯干的生长情况。可说明下肢与躯干的比例关系 • (二)生理指标 • 是指身体各系统各器官在生理功能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 • 1、心率和脉搏、血压 反映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指标 • 2、肺活量、呼吸频率 反映呼吸系统机能的指标 • 3、握力、拉力、背肌力 反映骨骼肌肉系统机能的指标 • 4、最大耗氧量 心血管和呼吸机能的综合指标
研究表明,同卵双生子身高 的差别很小,头围也很接近, 这说明 骨骼系统的发育受遗 传因素的影响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