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刀代笔说课稿

合集下载

精品学习九年级美术上册 第8课《以刀代笔》教案2 浙美版

精品学习九年级美术上册 第8课《以刀代笔》教案2 浙美版

以刀代笔1教学目标1、欣赏优秀的版画作品,启发思维,在评论作品中提高视觉感受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了解玻璃版画的制作方法,提高造型能力,体验造形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和耐心细致的学习品质。

2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将美术学习分成四个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而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这一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

本课是根据浙美版16册教材以刀代笔的内容,结合实际改编而成。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版画的艺术特点,体验版画创作、制版、印刷的过程和手段,了解其在版画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版画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版画的艺术特色,体验版画创作的基本方法,进行有目的地构图、制版、印刷活动。

教学难点:玻璃版画的艺术语言以及制作技法。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展台同学们老师有一张未完成的绘画作品,完成的这一半我已经在一块木版上刻了一位老人的相,但是还没有完成,我想请一位同学和我一起完成这幅作品。

完成后提问这是什么画种?(同时讲解木刻版画的工具以及木刻版画讲究刀味的特点)与平常的绘画有什么区别?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版画的概念(版画是以版材为媒介,以制版、印刷为表现手段来复制原作的绘画形式。

版画创作包括绘画、制版、印刷缺一不可)版画种类(同学所了解的版画有那些?金属版画、木刻版画、丝网印版画石版画这些版画主要区别在于制版的材料和手段不同)版画的欣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了解其中的一些版画类型)A、《西湖四季图》陆放水印木刻版画表现了西湖的四个不同季节(提问用什么材料制版?)(木版,用宣纸和水彩印刷)B、《犀牛》德国丢勒(这幅细腻逼真的作品又是属于什么版画那?铜版画。

提问用什么材料制版?这是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德国的伟大艺术家丢勒的作品,(播放铜版画制作图)金属版画是用金属材料制版,用镂刻和用化学溶液如:硝酸等腐蚀的手法使版面产生凹陷的线条,然后再涂油墨,用专门的金属版画印刷机把油墨压到纸上完成的。

8.以刀代笔-浙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8.以刀代笔-浙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以刀代笔-浙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水墨画艺术形式和特点;2.掌握用刀代笔的技法;3.进一步提高九年级学生的美术创作水平;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刀法的掌握,例如:刀的使用方法、力度掌握、刃口的利用等;2.如何将刀法形式化、艺术化;3.分析题材,提炼出其要素,进行深化表现。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课前准备1.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准备讲义和板书;3.搜集水墨画作品,展示给学生。

2. 正式教学2.1 导入引入根据教学大纲,分析学生的前置知识,从中找到与“以刀代笔”紧密联系的知识进行引入。

例如:请学生欣赏九世珍藏的《清明上河图》,通过观察,思考,与学生进行交流,由此引出当时的绘画工具和手法。

2.2 授课及操作1.首先,简单介绍“以刀代笔”的技法,展示艺术家所用的刀具,让学生感知手感、体验刀法。

2.然后,将文学融入美术创作中,让学生选取一首古诗或词作为表现题材,分析其中的意境、情感,帮助学生挖掘出表现要素。

3.根据选择的古诗或词,进行互动式教学,分析水墨画作品如何提炼主要要素的方法。

4.针对不同难度的所选古诗或词,制定不同难度的绘画任务。

5.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组织地进行作画,逐渐掌握刀法的技巧,并在练习中提高创作能力。

3. 课后复习与练习1.学生通过继续练习巩固刀法技能,熟悉不同古诗或词的绘画表现方法。

2.教师选取一部分学生的练习作品,进行集体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估通过对学生的作品分析,以及课堂中的交流与互动,来评估学生的创作能力、创作表现和创作思维。

并对学生进行梳理和总结,提供相应的教学反馈和帮助。

五、教学资源1.九世珍藏的《清明上河图》;2.各类水墨画作品;3.刀和刀架等绘画工具。

六、教学心得1.体验式教学是创新课堂的有效方式,学生更能体验到教学的乐趣;2.运用文学素材,可以让学生在创作中有更深层次的情感投入;3.在创作中教学,不单单是技法的传授,还涵盖了审美、思维的培养。

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2课 以刀代笔3-苏少版

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2课 以刀代笔3-苏少版

课题:以刀代笔——手工橡皮章
教学设计:
本课是苏少版九年级下册《以刀代笔》第二课时,在第一课中,学生初步学习和了解了木版画的制作方法和步骤,但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有很多顾虑,比如制作材料和工具繁多、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等等,再三考虑之下,最终我选择了橡皮章作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之所以选择橡皮章作为教学内容,是因为相比较刻章和版画,橡皮章更适合于初中教学,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所用材料——同学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普通橡皮,远比石料、木板更唾手可得,更方便雕刻,更加安全,在实际操作中也更得心应手。

【教学目标】
1、通过橡皮篆刻的学习与实践,感受篆刻艺术与一般绘画的不同。

2、了解橡皮章的制作过程,掌握篆刻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学习中感受美、发现美并创造美。

3、让学生体验篆刻作品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探究橡皮章的篆刻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印稿,篆刻过程
【教学流程】
1、导入
通过两种不同篆刻方法印制的教师自画像名片进行导入,引导学生讨论探究篆刻方法。

2、小试牛刀
鼓励学生用小块橡皮,先来做一个阴刻、阳刻技法的简单尝试,通过学生尝试和
教师示范的对比,在讨论和探究中总结两种篆刻技法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大显身手
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协作,选择感兴趣的素材,运用阴刻或者阳刻的方法,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枚橡皮印章,教师巡回指导。

4、分享展示
展示各自的创作作品,分享创作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5、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探究橡皮章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鼓励学生将所学技能运用到生活中去。

第2课 以刀代笔-苏少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2课 以刀代笔-苏少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2课以刀代笔-苏少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刻章艺术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2.理解木刻和橡皮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

3.掌握木刻和橡皮刻的制作方法和操作流程。

4.运用学习到的刻章技能,创作出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1.木刻和橡皮刻的制作方法和技术要点。

2.如何通过刻章表达文化和情感。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引入本节课主题,介绍刻章文化的背景,并展示一些刻章作品,通过图片或实物进行讲解。

2.了解学生对刻章的认识与了解程度,调动学生的兴趣。

知识讲解1.介绍刻章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刻章文化的作品和风格。

2.分别讲解木刻和橡皮刻的制作方法和技术,带领学生掌握基本技法和特点。

3.通过示范,让学生亲手进行操作,了解切割的深浅、角度、厚度等对成品的影响和处理方法。

4.总结刻章的制作要点、材料使用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刻章的技术和方法。

实践应用1.让学生进行刻刀动作练习,熟悉刻刀在不同状态下对速度、深度和角度的影响。

2.提供刻章设计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刻章创作,包括刻章设计、素材选用、图案构图、印刷效果等。

3.学生把刻好的章印在作品上,进行创意性的装饰设计。

4.学生在完成创作后进行讲解和展示,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1.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学习到了刻刀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了解到刻章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挑选合适刻章题材能够在中考中作为得分点,更好地推动学生学习刻章的积极性和动力。

3.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

作业要求1.学生自行选择一种刻章方式进行实践,并选择适合的题材、图案和文字。

2.制作完成后进行刻章效果展示,并分享制作过程和体会。

以刀代笔教学文档

以刀代笔教学文档

以刀代笔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木版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

通过绘、刻、印的一系列制作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步熟悉版画的制作步骤,理解版画的艺术特色,体验以刀代笔的造型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根据版画的特点,运用一定的构图知识有创意地构思并印制版画作品。

3.通过欣赏版画作品,使学生对版画艺术的表现语言有初步的认识,体悟版画的独特艺术美,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重、难点:木刻版画的分类、木刻步骤和技法。

过程设计:课时一:导入课题,小组讨论;认识版画的概念以及版画的分类1.“刀”(课题导入)出示篆刻作品、剪纸作品各一副,让学生观看并思考:这两类作品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答:都是用刀刻出来的。

用刀可以做出篆刻和剪纸作品,说明刀这种工具在我们美术创作中起到了非常广泛而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另外一类用刀刻出来的作品:(引出本课课题:以刀代笔)2.作品赏析、了解概念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若干版画作品,并讨论几个问题:版画是什么?版画有什么特点?它跟其他美术作品有什么不同?版画都有哪些分类?(1)初步了解版画知识。

教师出示木刻版画图片,提问:你知道这种作品是如何制作的?是一幅一幅画上去的吗?(学生回答:是印刷出来的。

)这是中国传统的木刻版画,是通过画稿、刻版、印制完成的图画。

(2)版画的概念:版画是以板材为媒介,以制版、印刷为表现手段来复制原作的绘画形式。

它不同于一般的绘画,一般的绘画是用笔或其他工具在纸、布等材料上通过勾、画、点、涂直接绘制而成的。

版画与之相比,有着较多的工艺制作过程,在设计好画稿后,还要用某一种平面材料制成印版,然后再用印版在纸上或某种平面上印成画面。

人们从事版画创作,画画、制版、印刷三者缺一不可。

比较其他绘画而言,版画通常被人们称为“间接的艺术”。

(3)观看作品,说一说版画与其他画种的区别。

3.版画的分类:根据板材的不同,版画可以分为木版画、铜版画、石版画、纸版画、丝网版画等。

九年级美术上册 第8课《以刀代笔》教案2 浙美版

九年级美术上册 第8课《以刀代笔》教案2 浙美版

以刀代笔1教学目标1、欣赏优秀的版画作品,启发思维,在评论作品中提高视觉感受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了解玻璃版画的制作方法,提高造型能力,体验造形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和耐心细致的学习品质。

2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将美术学习分成四个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而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这一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

本课是根据浙美版16册教材以刀代笔的内容,结合实际改编而成。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版画的艺术特点,体验版画创作、制版、印刷的过程和手段,了解其在版画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版画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版画的艺术特色,体验版画创作的基本方法,进行有目的地构图、制版、印刷活动。

教学难点:玻璃版画的艺术语言以及制作技法。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展台同学们老师有一张未完成的绘画作品,完成的这一半我已经在一块木版上刻了一位老人的相,但是还没有完成,我想请一位同学和我一起完成这幅作品。

完成后提问这是什么画种?(同时讲解木刻版画的工具以及木刻版画讲究刀味的特点)与平常的绘画有什么区别?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版画的概念(版画是以版材为媒介,以制版、印刷为表现手段来复制原作的绘画形式。

版画创作包括绘画、制版、印刷缺一不可)版画种类(同学所了解的版画有那些?金属版画、木刻版画、丝网印版画石版画这些版画主要区别在于制版的材料和手段不同)版画的欣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了解其中的一些版画类型)A、《西湖四季图》陆放水印木刻版画表现了西湖的四个不同季节(提问用什么材料制版?)(木版,用宣纸和水彩印刷)B、《犀牛》德国丢勒(这幅细腻逼真的作品又是属于什么版画那?铜版画。

提问用什么材料制版?这是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德国的伟大艺术家丢勒的作品,(播放铜版画制作图)金属版画是用金属材料制版,用镂刻和用化学溶液如:硝酸等腐蚀的手法使版面产生凹陷的线条,然后再涂油墨,用专门的金属版画印刷机把油墨压到纸上完成的。

九年级美术上册 第8课《以刀代笔》教案1 浙美版

九年级美术上册 第8课《以刀代笔》教案1 浙美版

第2课以刀代笔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版画在工具和材料上与一般的绘画形式有着天壤之别。

由此,版画也形成了自己最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其中作品可以重复印制的特点是别的画种所不能具备的。

由于工具材料以及工艺的不同,版画也细分为:黑白木刻、水印木刻、石版画、铜版画以及现代丝网版画等。

一、教学路径观察——赏析木刻版画作品,仔细品味木刻版画作品中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与其他画种进行对比,揭示木刻版画作品艺术语言的独特之处。

理解——体验木刻版画的基本技巧和制作过程。

尝试刻刀的表现语言,通过对刀法语言和制作过程的了解,体会木刻版画作品中强烈对比、高度概括、刀笔纵情的独特艺术性。

观察体悟不同木刻版画作品中作者对刀笔的使用和不同的艺术语言的表现方式。

体验——尝试使用不同的刀法,刻、铲、刮、压、摇、切等表现客观物象中不同的视觉感受。

体验如何以简练、概括的方式表现所见,尝试不同情绪下刀法的应用和艺术语言的表现。

创造——依据版画的制作原理,采用不同的材料,如吹塑纸、卡纸、布块、树叶等,以撕、剪、刻、贴等方式制作版画,有效地利用材料原有的质感、肌理进行创作,并讨论此类版画的艺术审美性。

二、课时建议本课课时建议为2课时。

第1课时:以木刻版画作品欣赏为主,辅以木刻刀法的体验;第2课时:以藏书票为主题,以点带面地引出木刻的制作过程并创作一枚藏书票。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版画的艺术特点和丰富的艺术表现语言,了解木刻版画的制作技法和形式特点。

技能目标:学习和应用木刻版画的技能、技法和制作过程,体验木刻版画作品中独特的艺术语言。

情感目标:体会版画的艺术语言,感受版画这一艺术形式下作品的表现力和形式美。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木刻版画的艺术特点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验版画作品中独特的表现语言和形式美感。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欣赏用的版画图片或多媒体课件、木板、木刻刀、油墨和颜料、滚筒、木蘑菇、印纸。

学生准备:木板、三棱刀和圆口刀、颜料、印纸。

“以刀代笔”5页word文档

“以刀代笔”5页word文档

“以刀代笔”篆刻创作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做事的计划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与喜爱。

篆刻艺术创作教学正好能体现这一点。

篆刻以刀代笔创造性思维自开设篆刻实践课以来,老师会有这样的体会:篆刻实践课并非依样画葫芦这样简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我校自编教材篆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即是指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这种思维具有新颖性、独创性、发散性。

在篆刻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去考虑。

一、给学生提供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情景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1.在临摹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实践操作性强是篆刻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操作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操作。

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曾经看到过的历来一些著名的篆刻作品在小朋友头脑中的积累,以及他们亲手描画过临刻过的、熟悉的古代印章,多感才能多知。

如在篆刻班中指导学生临摹古代名印的阶段。

有一次,让学生来临摹清末著名篆刻家黄牧甫的一方朱文印章时,我拿出经过放大的范本让学生进行画印临摹,如能完全真实照搬的临摹下来,那是很不容易的,对于一个小朋友来说印面文字的安排、线条的粗细变化肯定很难处理,因此,在临摹中注重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认真比较,抓住整方印的特征,也可以补充一些自己的感受,使印章更具童趣,加强艺术感染力,这样的效果是,兴趣班的十几位学生的作业,共性中有个性,一人一个模样。

临摹提供了创作的源泉,经过小朋友的艺术性的再创作,临摹出的作品,尽管与名家作品不可同日而语,但也自具天真烂漫,稚拙无邪的童趣。

2.在动脑动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篆刻班中,我还安排了借鉴创作这样的一个内容,要求学生用古代印章中现有的篆字来设计出并镌刻出不同风格的印章体式,这并不难,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体会一下当篆刻家的滋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刀代笔》说课稿
老师同学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以刀代笔》
一说教材:本课是苏少版八年级下学期“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的内容,集绘画、雕刻、木版、印刷为一体。

学生构思绘制画稿,用木刻刀在木板上刻制,借助油墨或颜料,拓印出效果不一的作品,展现强烈的黑白或彩色效果。

由于木版画制作的三个步骤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艺术的发挥和才能的施展,所以学生在体验版画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提高了艺术的创造能力、概括能力,培养了做事的预见性和计划性。

二说学情:本课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追求有趣味的课堂形式,向往和乐于尝试各种能表达自己情感的表现手法,但对版画知识了解较少,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理解版画与用笔绘画的不同之处时,让他们亲身制作简单可行的造型,在印刷技巧方面进一步学习和提高,锻炼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认识版画的表现语言,感受版画与一般绘画的异同。

2技能目标学生在木版画创作实践中掌握黑白木版画的制作过程,学习版画的表现语言。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木版画作品,感悟版画的独特艺术美,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木刻版画的艺术特点与表现语言。

教学难点:黑白木刻版画的制作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木版、刻刀、颜料(油墨)、滚筒、印纸、版画图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木版、刻刀、颜料(油墨)、滚筒、印纸。

五说教法学法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主要采用“示范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学法采用作品猜谜、欣赏、比较、小组讨论探究及亲身实践等方式,导学生根据木刻版画的特点,有创意地制作黑白木刻作品
六说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猜一猜:中国传统风俗习惯新年贴在门上,手持器物的图画是什么?
(年画“门神”)
2、师问:这种批量生产的古代年画是如何制作的?是一幅一幅画上去的吗?
生答:是印刷出来的。

师归纳:这是中国传统的木刻版画,是通过画稿、刻板、印制完成的图画。

版画是间接性艺术,通过“版”做媒介再转印于纸上,这不同于直接性表现的其
他绘画。

版画有固定的印版,可以重复印制而产生多幅原作,因此版画又称为复数性的艺术。

(二)讨论分析、掌握方法
1、比一比:《明暗素描头像》和《正面的自画像》,观察木刻刀的用法;
(刀在木板上留下的痕迹与笔在纸上的痕迹有着不同的艺术感觉,果断直率的刀法很有感染力。


2、试一试:在废旧小木板上试一试三角刀和圆刀,刻出的线条有何不同?(三角刀主要用于刻细线,圆刀主要用于刻柔和的线和大块的面。


3、木刻版画是“以刀代笔”的艺术。

(三)欣赏评述、感受设计
1、说一说《我在海上一辈子》和《晚归》,你觉得这两幅版画的风格有何区别?
生答:利用不同的刀法语言,可以表现出细腻、粗犷、质朴等不同的艺术感受。

2、看一看:“实景图例”和“黑白稿”,分小组讨论,构思版画底稿时要注意些什么?
归纳:(1)设计时要夸张主体,省略不必要的细节与层次。

(2)制版时在形色上追求简洁性、单纯性、平面性、抽象性。

3、黑白木刻可以表现什么样的内容呢?
(可以从自然界生活想像中摄取题材,画面不宜太复杂,主题明确。

)(四)亲身实践、创意无限
黑白木刻的设计与制作(知识的渗透):起稿——刻制——上墨——磨印——完成
1、起稿:
A、把你想要表现的内容画成简要的线条稿或黑白稿。

B、可以在用墨涂黑的棉布上直接用铅笔转画画稿,也可以画在复写纸上再拷贝在版上。

C、注意印刷出的画面与版面是方向相反的,要因画面内容而考虑版向的问题。

2、刻制:
A、由于版上涂了墨色,每刻一刀都能清楚地显示刻画效果。

B、刻画时先以三角刀刻出木版画面上的轮廓边缘线,再交替结合使用圆刀,逐步刻出亮面。

C、注意安全,用刀时左手勿置于刀前。

3、上墨:
A、把用松节油调好的油墨,用笔刷在油滚上,滚一滚,使油墨均匀地黏于油滚上,以便在版上均匀滚墨。

B、注意要使版上的所有凸起部位都沾上油墨。

4、磨印:
A、把纸对准版面(为使纸与版固定位置,可使用夹子等)。

B、用木蘑菇或瓶盖磨擦拓印。

5、完成:
A、磨印完毕后,局部地打开看一看,如没有印实,可以局部补上油墨,继续磨压,直到满意为止。

B、注意在局部滚油墨时要十分小心,不能移动纸张。

(五)展示作品、师生互评(评价阶段)
自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做出合适的评价。

鼓励学生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版画作品,介绍制作技巧和设计经验。

互评:引导学生合理地评价他人的作品。

评出最喜欢的版画作品,说说自己的感受。

总评: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能力,对学生作品以及设计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

七板书设计:
在黑板的中间偏上部分是本节课的题目,然后分为两部分,左边是本课版画制作步骤,右边我将悬挂一些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总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