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曹操献刀详解
《曹操献刀》说课课件

《曹操献刀》说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第六章《三国演义》节选《曹操献刀》。
详细内容包括:曹操为救父亲曹嵩,向董卓献刀的故事。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理解曹操献刀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了解曹操、董卓等人物形象,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曹操献刀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人物,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曹操献刀的意义及对曹操性格的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分析曹操、董卓等人物形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三国演义》原著、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三国演义》电视剧片段,引发学生对三国时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曹操献刀》的故事情节,分析曹操、董卓等人物形象。
3. 例题讲解:分析曹操献刀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绘制曹操、董卓等人物形象,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曹操献刀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曹操献刀》2. 内容:故事情节:曹操为救父亲曹嵩,向董卓献刀。
人物形象:曹操、董卓。
重点:曹操献刀的意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曹操、董卓等人物形象。
分析曹操献刀的原因及影响。
2. 答案:人物形象:曹操英勇果断,董卓暴虐无道。
原因:曹操为救父亲曹嵩。
影响:曹操献刀使董卓对其产生信任,为曹操日后崛起奠定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三国演义》原著,深入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组织学生参观三国遗址,感受历史氛围。
《三国演义》曹操献刀

3.丰富视野 (1)《三国演义》内容评介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宦官当权。导致黄巾军 农民大起义爆发,各地豪强纷纷建立地方武装,形 成割据势力。天下大乱。 不久,汉灵帝死去,少帝刘辨继位,外戚何进 掌权,被挤出权力中枢的宦官不甘失败,设法杀死 何进,袁绍起兵诛杀了宦官,又被董卓赶走,董卓 废刘辨而立献帝刘协。 其时,司徒王允巧使“连环计”,用美女貂婵 离间董卓与其义子吕布的关系,然后与各路豪强联 络,设计杀死董卓。董卓部将又杀死王允及其同僚。 随之,以袁绍为首的十七镇诸侯以讨伐董卓为名, 先后割据混战。
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中,曹操正在进退两难之际,适 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敦入帐, 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曰:鸡肋!鸡肋! 敦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 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敦。敦大惊,遂 请杨修至帐中问曰:“公何收拾行装?” 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
在罗贯中写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期间,施耐 庵从苏州迁移到兴化,并在洪武三年逝世。为了纪 念他的师友施耐庵,罗贯中在完成《三国志通俗演 义》之后,决定加工、增补施氏的《水浒传》。成 书于洪武四年至十年之间。 在加工、增补《水浒传》的同时,罗贯中继续 创作历史演义系列作品。创作完了这些作品以后, 他已是六十几岁的老人了。大约在公元1400年前后, 罗贯中逝世,享年约七十岁。
历史演义小说叙述多有来历,大都本自正(规)史 传,以描写历史演变朝代兴废为重点,约略为“七实三 虚” 。鉴于此,首先要了解作品写作、发表的社会背景 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并在此基 础上领会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其次要认真分析人物 形象,理解典型环境中人物的个性特点,从而深入领会 小说的思想和艺术;最后还要分析小说的情节、线索、 结构等是怎样为塑造形象、表达主题服务的。
三国演义中曹操献刀的过程的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中曹操献刀的过程的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中曹操献刀的过程主要内容如下:
曹操为了除掉祸国殃民的董卓,与王允定下了刺董之计。
他从王允处借来了七星刀,来到董卓的相府刺杀董卓。
然而,当曹操持刀来到董卓的小阁时,董卓正躺在床上,他的义子吕布在一旁侍立。
曹操见机会尚未成熟,便等待时机。
后来董卓因身体肥胖,不能久坐,便侧身而卧。
曹操见状,觉得机会来了,便急忙抽出宝刀,想要行刺。
不料,董卓从铜镜中看到了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回身问道:“曹操你要干什么?”此时,吕布已经牵马来到阁外。
曹操心中发慌,但他随机应变,表情镇静地双手举刀跪下说:“今有宝刀一口,献给恩相。
”董卓接过刀一看,果然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刀,便将刀递给吕布收起,曹操也将刀鞘解下交给吕布。
随后,曹操匆匆逃出董相府,因此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以上仅是简要概述,如需更详细的内容,建议阅读《三国演义》原著。
《曹操献刀》详解

一千多年来,曹操在历史 和文艺作品中是一个被严 重歪曲和丑化了的人物, 许多史书把曹操写成一个 奸臣或暴君。戏曲舞台上 的曹操也是个大粉白脸, 连三岁小孩都知道曹操是 坏蛋。总之,小说和舞台 上的曹操是个十足的奸雄 形象。
小说中还有其他 表现曹操性格的经典 章节吗?
第一回 宴桃园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识大义 勇敢果断 随机应变
——性格的双面性
评 曹 操 :
那么,历史上的曹操到底是个什么 样的人呢?
(曹操)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矣。
——陈寿
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
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
他。
——鲁迅
曹操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 的人。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 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 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 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其三,不变性(稳定性)。土山约三事情节的设计,让关公的义经
受各种艰难的考验。这种义不是任何力量可以改变的。
3、傲气
听不进意见,导致了败走麦城而丢失荆州。 与马超比武,要马超出丑 因为黄忠,不受五虎将封号。 因此,关公的悲剧是性格悲剧。这是作者对关公死的解释。
四、“智绝”---- 诸葛亮
形象:面如冠玉,眉清目朗, 羽扇纶巾,鹤氅皂绦。
8.你能说出与《三国演义》相关的哪些熟语?
空城计 三顾茅庐 赔了夫人又折兵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 周瑜打黄盖——一家愿打,一家 愿挨 大意失荆州 扶不起的阿斗 乐不思蜀
9.你学过哪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课文(诗、 词、文各举一例)?
课件5:第1课 《三国演义》——曹操献刀

王允的语言脱离了平俗的表达,整散结合,跌宕起 伏,层层推进,饶有趣味;而曹操的语言则接近白话,简 洁明快,击中要害。
赏技巧 本文是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的? [明确] ①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如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暴露出曹操自私、狠 毒的本性。②将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来加以塑造,通 过人物的活动来诠释人物性格。如曹操献刀,董卓倒身卧, 面向内,操急掣宝刀在手,恰待要刺被发现时,其急持刀跪 下献刀,表现其善度势情、临危不乱、随机应变的性格特 征。③用对比和衬托手法表现人物性格。作品中的人物有主 次之分,次要衬托主要,是本文描写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法。
结构图解
揣摩领悟
赏情节 1.试概括本篇小说的故事梗概。 [明确] ①曹操借刀;②曹操献刀;③路遇陈宫;④错 杀伯奢。 2.众臣在王允家中聚会时,文中写到了王允和众官的 哭,有什么作用? [明确] 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对社会动荡尤其 是董卓弄权、社稷不保而表现出的一种悲愤;二是面对这 样的局势众人却无计可施,从而衬托出曹操的与众不同、 谋略过人;三是设置悬念,为下文曹操的出场做铺垫,从 而更好地吸引读者。
书中把蜀国的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 政治道德观念的化身,仁君、贤相、良将的典范,而将魏国 的曹操作为奸邪狡诈、推行暴政的代表,至于孙吴方面只是 陪衬而已,因而具有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
本文通过“借刀”“献刀”“遇陈宫”“杀伯奢”等 一系列情节,刻画出了曹操的奸雄形象,尤其是“献 刀”“杀伯奢”两节,更是将曹操的诡谲多变、多疑嗜血 的本性活化出来,使一个随机应变、自私自利、心狠手辣 的曹操立在了读者面前。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 1330-约 1400),名本,字 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 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 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 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 妆楼》,与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等,代表作《三国演义》。
《曹操献刀》分析精品PPT课件

巷中小儿薄劣, 其家所厌苦,辄 与钱,令聚坐听 说古话。至说三 国事,闻刘玄德 败,颦蹙有出涕 者;闻曹操败, 即喜唱快。
——苏轼《志林》
《三国演义》的作者显然 是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同时 也糅合了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心 理,在全书中体现出“尊刘抑 曹”的思想倾向:把刘备集团 作为善的代表,渗透了作者的 理想和抱负;把曹操集团作为 恶的象征,寄予了作者对丑恶 的批判。
那么,历史上的曹操到底是
个什么样的人呢?
•
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满,沛国谯郡(今安徽亳
县)人。出生于大官僚地主家庭,其父曹嵩是中常侍
曹腾之养子,故改姓曹。也因为这种关系,曹操自幼
便有机会接触官宦子弟。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
自幼放任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
历史为英雄搭建了表演的舞台,
而小说则为豪杰做了诗意的诠释……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 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 如今,都已沉沉睡去 但,每当我们翻开《三国演义》时 眼前,却依然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教人禁不住共其悲欢,久久难忘……
课前考一考
• 1曹操的字,小名是什么,本姓什么? • 孟德 阿瞒 本姓夏侯 • 2曹操的父亲是谁? • 曹嵩 曹腾的养子 • 3曹操的谥号? • 魏武 • 4许劭(约150年—约195年),字子将。汝
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那么,历史上的曹操到底是个 什么样的人呢?
(曹操)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
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 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 非常佩服他。
——鲁迅
曹操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 的人。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 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 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 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曹操献刀》课件

多疑 狡诈 自私 残忍
胆略过人 敢做敢为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许劭
故事中陈宫对曹操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发 生这样的变化? 变化:考验——佩服——责怪——憎恶 原因: 审究时,为曹操的除害报国之雄心壮志所动; 误杀伯奢家人后,为曹操之多疑莽撞而懊恼; 曹操杀害伯奢后,为其自私残忍而震撼、憎恶。
+ 《三国志》 无记载
+ 《魏书》“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 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 《世语》“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 杀八人而去。”
+ 孙盛《杂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 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 《三国演义》“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 我。”
明确:历史上的曹操 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用人唯才,抑制豪强。 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 精兵法,善诗歌。
鲁迅: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至少是一个英雄。“
深度探究——主旨探讨
罗贯中为什么要这样来写曹操呢?
《三国演义》的作者显然是以 儒家的 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百年 来广大民众的心理,表现了对导致天下大 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于创造清平世界 的明君贤臣的渴慕。 正确区分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 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
二、事败潜逃{ 遇陈宫 杀伯奢
+ 自问自答:
+ 1、曹操多疑,但行事果断,为什 么要行刺又不及早下手?
+ 2、曹操拔刀欲行刺董卓,被发现 后以“献刀”为借口脱身,表现了 曹操怎样的性格特点?
+ 自问自答:
+ 3、曹操杀了吕伯奢家人后,遇到 吕伯奢后没有直接杀掉他,而是 “不顾,策马便行”,但“行不数 步,忽拔剑复回”,“挥剑砍伯奢 于驴下”,他为什么不直接杀死伯 奢?
曹操献刀ppt详解6

“操暗忖曰……惧卓力大,未敢轻动。”
④心理、动作、语言描写:
“操又思曰……曹操背后拔刀……操惶遽, 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
勇敢果断 善度势情 随机应变 临危不乱 ——是一个全 身成事的英雄, 而不是一个舍 生取义的莽汉
①语言描写:
“我是客商,覆姓皇甫。”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汝既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
• 张飞是一个非常搞笑的人物。关羽一路过关斩将,得知张飞下落, 特来寻他。结果一见面张飞就要砍,也就是关羽武艺好反应快, 要不被秒杀了岂不冤死。刘备和吕布的关系很复杂,主客互易。 吕布称玄德为贤弟,张飞听了,嗔目大叱曰:“我哥哥是金枝玉 叶,你是何等人,敢称我哥哥为贤弟!你来,我和你斗三百合!” 布默然无语。张飞打了吕布丈人,引得布一怒夺了徐州;这厮不 说反省自己贪杯误事,却又诈称山贼偷了吕布的马,弄得刘备连 小沛都呆不下去了。
荆州的丢失正是蜀国衰落的转折点。
• 第五名:马超
战斗指数:7500 武器:龙骑尖(枪) 性情:神 威果敢 马超,字孟起。扶风茂陵人(陕西)。 根正苗红,三国9虎将里出身最好的。父马腾为 征西将军驻守西凉。操欲借马腾之手灭东吴,召 其入京。马腾打算乘机杀曹操“为天下除害”, 不料败露,命丧操手。马超为报父仇,兴兵雪恨。 潼关一战,大败曹洪、于禁、张颌,枪挑李通, 杀得曹操弃袍断须,威震天下。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楮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楮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 要 人 物 介 绍ຫໍສະໝຸດ 刘备(161-223)即蜀汉昭
烈帝,字玄德,汉族,涿郡涿县 (今河北涿州)人,汉中山靖王 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 皇帝,政治家,公元221-223年 在位。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 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是涿郡 的一介平民。公元184年,黄巾起 义,刘焉大量征兵。刘备见军书, 念为汉室后裔,却无力挽救汉室, 只得哀叹。这时遇到张飞,二人 情投意合,到酒馆交谈,遇到关 羽,三人在桃园结义,共讨黄巾。 220年,曹丕篡夺汉室,建立魏国, 刘备随即建立蜀国,同年为报弟 仇东征孙权,被陆逊打败,223年 在白帝城病死。
• 《《三国志》位列中国古代二十四史记载时间顺序第四位,与《史记》 (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 前四史。
• 《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陈寿在尊重史 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 图,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可读性极高。
• 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 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 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 本书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对其进行删改后,成为今 日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三国演义》。
小说简介
•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 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 大部分。
关羽(162-220) 字云长,河东解良
(今山西运城)人,有“美髯公”之称以忠、 义、勇、智、信著称。东汉末年著名将领, 自刘备于乡里聚众起兵开始追随刘备,是刘 备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在关羽去世后,其 形象逐渐被后人神化,一直是历来民间祭祀 的对象,被尊称为“关公”,又经历代朝廷 褒封,清代时被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 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 在广阔的背景下,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 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五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 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 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 响。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 兵法韬略。
战争描写
• 《三国演义》中描写的战争,手法多样,读者往往感到一 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 战争的描写被认为是波澜起伏、跌宕跳跃,使人读来惊心 动魄,将史书上所没有的情节描写得十分细致。不过,前 33回写了从桃园结义到曹操统一北方的24年,71回半写 了刘备三顾茅庐到诸葛亮死于五丈原的27年,而以后的 46年只用了15回半就草草收场。
《临江仙》 —杨慎(明)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三国志》简介
• 《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 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 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人推崇。
孙权(182-252),字
仲谋,汉族,吴郡富春 (今
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 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 252年在位。孙权是中国兵 法家孙武的第22世后裔,长 沙太守孙坚次子。孙权幼年 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 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 为江东之主。201年,孙权 攻下建安城,统一扬州。 208年,孙权与刘备组成孙 刘联军,在赤壁共同抗曹, 周瑜用火计击败曹操,这是 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公 元230年,孙权派大臣卫温 东渡夷洲,开发今日的台湾
诸葛亮(也称诸葛孔明)
(181年-234年),字孔明, 诸葛亮,号卧龙(也作伏龙),
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 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 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 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 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 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 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 出师表》、《诫子书》等。发 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诸葛 亮在后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 都有武侯祠,大诗人杜甫也有 赞扬诸葛亮的《蜀相》名篇传 世。
人物创设
• 书中刻画了近五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 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 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 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 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则被塑造成一位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既有雄才 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关羽 “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主要以个人恩怨为前提。 刘备则被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 典型。
• 《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被称为 “三绝” 的分别是:“奸绝”—— 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作品特色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 年的历史,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社会 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在对三国态度上,尊刘反曹鄙吴是民 间的主要倾向,而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 团作为描写的中心,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和皇室 正统思想,尽管这些旧有观点已不容于今日。清人毛氏父 子批改《三国演义》时,把明代流传下来的版本中不实讥 望、怪力乱神之处删除勘正。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 迁》称:“因为三国的事情,不像五代那样纷乱;又不像 楚汉那样简单;恰是不简不繁,适于作小说。而且三国时 代的英雄,智术武勇,非常动人,所以人都喜欢取来做小 说底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