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预测应用实例

合集下载

灰色预测GM(1,1)模型在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灰色预测GM(1,1)模型在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123智能环保NO.10 2020智能城市 INTELLIGENT CITY 灰色预测GM(1,1) 模型在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预测中的应用许发明1 李优良2 (1.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2.湖南泸溪县环境监测站,湖南 泸溪 416100)摘 要: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以泸溪县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为样本,构建GM(1,1)预测模型,分析预测该县“十四五”期间的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

预测结果显示,该县未来5年环境空气质量将持续好转。

关键词:灰色模型;环境空气质量;趋势预测空气清新评估指标作为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的五类指标之一,包含细颗粒物(PM2.5)浓度、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3 个指标。

因此聚焦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开展细颗粒物浓度、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变化趋势预测,对于科学确定泸溪县“十四五”期间这两项控制目标值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泸溪县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2013年建站,2016年具备六参数全自动24 h监测能力,从当前有限数据,要开展该县“十四五”大气环境质量趋势预测,必须选择适当的预测方法,通过构建数理统计模型开展预测。

灰色系统理论是研究解决灰色系统分析、建模、预测、决策和控制的理论[1]。

灰色预测是对灰色系统所做的预测,灰色预测模型所需建模信息少,运算方便,建模精度高,在各种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处理小样本预测问题的有效工具[2]。

因此,尝试采用灰色系统理论来开展环境质量趋势预测工作[3]。

1 影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的因子识别为筛分出影响泸溪县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我们对2016~2019年空气质量监测中的首要污染物,最大单项污染物和最大单项指数污染因子进行了分析与判别。

(1) 环境空气中首要污染物占比统计分析。

通过数据统计,发现各年中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臭氧(O3)3个因子为我县的首要污染物,它们所引起的污染天数共149 d,其中细颗粒物作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为112 d,占总天数的75.17%;臭氧作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居第2位,为23 d,占总天数的15.44%;可吸入颗粒物作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为14 d,占总天数的9.39%。

指数平滑法与灰色预测的定量预测方法的应用

指数平滑法与灰色预测的定量预测方法的应用

《交通与物流规划》大作业题目:定量预测方法的应用查询江西省过去10年公路货运量及周转量,应用二次指数平滑法、灰色预测方法对18年、19年和20年江西省公路货运量及周转量进行预测,并对预测误差进行检验。

比较两种方法预测结果的差异,作出分析和结论性说明。

一、原始数据采集表1 原始数据数据来源:江西交通信息网(/jxjt/slysl/list.shtml )江西省统计局“统计年鉴”(/id_tjnj201803120104397238/column.shtml )(特别说明,由于2015年交通运输部开展全国公路、水路运输小样本抽样调查,对公路、水路运输统计口径进行了调整,与往年数据不可比,但在本次预测分析中为达到作业要求不考虑此影响因素,直接采用对应数据,可能在后期预测分析出现异常。

)江西省2008—2017年全社会公路货运量及周转量统计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货运量 /亿吨 77.58.89.811.4 12.1 13.811.512.3 13.8周转量 /亿吨公里1494.2 1536.5 1850.2 2066.8 2559.8 2829 3073.3 3022.7 3147.5 3432二、二次指数平滑法预测1、指数平滑法指数平滑法是在移动平均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它是通过计算指数平滑值,配合一定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现象的未来进行预测。

其原理是任一期的指数平滑值都是本期实际观察值与前一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

(1)一次指数平滑法一次指数平滑法计算公式为:(式1)为为时刻的预测值;为t时刻的平滑值;为t时刻的预测值;为平滑系数,又称加权因子,其取值范围为。

(2)二次指数平滑法在一次平滑的基础上,在进行一次平滑,分别得到一次、二次平滑计算公式为:(式2)式中,为t时刻的实际值;为t时刻的一次指数平滑值;为t时刻的二次指数平滑值。

数学建模-灰色预测模型(讲解

数学建模-灰色预测模型(讲解
(5)系统预测. 通过对系统行为特征指标建立一组相互关联的灰 色预测模型,预测系统中众多变量间的相互协调关系的变化。
2 灰色系统的模型
在灰色系统理论中,把一切随机变量都看作灰色数,
即使在指定范围内变化的所有白色数的全体,对灰数处理 主要是利用数据处理的方法去寻求数据间的内在规律,通 过对已知数据列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而产生新的数据列,以 此来研究寻求数据的规律性,这种方法称为数据的生成。
得到原始数据序列
7.3 销售额预测
注意到一阶常微分方程是导出GM(1,1)模型的桥梁,在我 们应用GM(1,1)模型于实际问题预测时,不必求解一阶常 微分方程。
7.2 灰色系统的模型
4.GM(1,1)的建模步骤 综上所述,GM(1,1)的建模步骤如下:
销售额预测
7.3 销售额预测
随着生产的发展、消费的扩大,市场需求通常总是 增加的,一个商店、一个地区的销售额常常呈增长趋 势. 因此,这些数据符合建立灰色预测模型的要求。
或称相减生成,它是指后前两个数据之差,如上例中
7.2 灰色系统的模型
x(1) (5) x(1) (5) x(1) (4) 34 27 7, x(1) (4) x(1) (4) x(1) (3) 27 17 10, x(1) (3) x(1) (3) x(1) (2) 17 9 8, x(1) (2) x(1) (2) x(1) (1) 9 6 3, x(1) (1) x(1) (1) x(1) (0) 6 0 6. 归纳上面的式子得到如下结果:一次后减
1 灰色系统的定义和特点 2 灰色系统的模型 3 Sars 疫情 4 销售额预测 5 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次数的灰色预测 6 城市火灾发生次数的灰色预测 7灾变与异常值预测

灰色系统在瑞丽江下游长期水文预报中的应用

灰色系统在瑞丽江下游长期水文预报中的应用

灰色系统在瑞丽江下游长期水文预报中的应用摘 要:根据瑞丽江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等工作的实际需要,选取流域内有代表性的戛中、等戛水文站为实例,采用灰序列关联分析技术对年径流量和年最大洪峰流量两要素进行预测,并与自回归模型AR (P )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证明灰序列关联分析法预测精度优于自回归模型AR (p )。

关键词:灰序列关联分析;长期水文预报;瑞丽江下游;径流量;洪峰流量1 引言瑞丽江有丰富水利资源,流域内已建、在建、规划的水库、水电站星罗棋布。

人类活动对流域环境过度和无序的干扰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的加强,使洪涝灾害的孕灾环境,从未像今天这样严峻,有足够预见期和精度的水文预测、预报和预警系统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保障。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探索适用于本地区长期预测的方法,提高预测精度,引入灰序列关联分析方法,开展径流量和洪峰流量的长期预报。

2 灰色系统简介灰色系统是指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或非确知的系统。

灰色理论于1982年由我国邓聚龙教授首先提出。

它的特点是从近代系统论、运筹学和广义不确定性研究出发,通过灰集合、灰元素、灰参数、灰结构、灰模型、灰关系以及灰拓朴空间等描述和分析不完全的系统信息的概念和方法,来研究信息不充分条件下的系统建模、预测、决策、评估和控制等问题。

水文现象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水文资料信息不足,使得水文系统经常具有灰色系统的特征和禀性。

灰色系统为探讨水文系统的信息不完全提供了新的途径,在研究灰系统建模、预测、决策和控制等问题时,关联惦分析是最基本的内容,它主要是系统因素间作用与关联程度的序化、量化分析。

2.1 灰序列关联分析原理水文序列n t t x 1)}({=从时间轴看是一维的,但从按滑动生成的相空间看,如从t t x )}({,t t x )}1({+,…,t l t x )}({+看,则是多维信源,后者的信息要比前者丰富得多。

如果把扩维的多个序列视为一个个“模式”,则“过去”与“现在”、“现在”与“将来”的相似规律判别,可归为模式相似程度判别。

数学建模 -的范例

数学建模 -的范例

针对问题三,本文首先对主要风险因子进行了灰色预测,计算出未来几年水资源总量、降水量、平均气温、生活用水量、工业用水量。

然后采用问题二中的BP神经网络预测每年的缺水量。

最后通过整合往年的数据,运用问题二中的熵值取权的模糊评价模型预测出未来几年内水资源短缺的风险等级。

由于考虑到降水量和地下储水相关系数高,我们依据历年的降水量估测出平水年,偏枯年,枯水年三种不同年份的水资源总量,并应用问题二的风险评价模型进行评估,得到三种不同年份水资源短缺风险等级依次为高,较高,较低。

最后我们分析了南水北调工程对北京市未来两年水资源短缺的风险等级影响,风险等级依次变为低,偏低,无。

针对问题四,我们从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及分析、北京市严重缺水的原因探究、北京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三个层面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建议报告,以求帮助其合理规避水资源短缺风险。

关键字:水资源短缺风险、灰色关联度分析、主成分分析,模糊综合评价、BP 神经网络、熵值取权一、问题重述1.1 问题背景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是地球上最普遍、最常见同时也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水是人类一切生产活动的基础,有水的地方欣欣向荣,水资源枯竭的地方则文明消失。

长期以来,我们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却忽略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注重水资源开发利用,却没有同等重视节约和保护。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1.2 问题重述水资源短缺危险泛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由于来水和用水的不确定性,室区域水资源系统发生供水短缺的可能性以及有此产生的损失。

近年来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日趋严重,以北京市为例,北京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大都市之一,属严重缺水地区。

虽然政府采取了一些列措施,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建立污水处理厂,产业结构调整等。

但是,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水资源短缺风险始终存在。

如何对水资源风险的主要因子进行识别,对风险造成的危害等级进行划分,对不同风险因子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规避风险或减少其造成的危害,这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灰色预测模型GM(1_1)及其应用

灰色预测模型GM(1_1)及其应用

灰色预测模型GM(1,1)的应用一、问题背景:蠕变是材料在高温下的一个重要性能。

处于高温状态下的材料长期受到载荷作用时,即使其载荷较低,并且在短时间的高温拉伸试验中材料不发生变形,但在此情况下仍会有微小的蠕变,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使材料发生破坏。

高温材料多应用于各种车辆的发动机及冶金厂中各种设备上,如果因蠕变引起破坏,可能造成很大的事故。

为了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在某一使用温度下,预先知道该材料对不同载荷应力下断裂的时间是很重要的。

过去,人们都是通过蠕变试验测量断裂时间。

而做蠕变试验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结果,即使通过试验得出的数据,也只是对某几个具体试样而言,存在很大的偶然性,不能代表普遍的规律。

如果将实测的数据用灰色系统理论来处理,可以预测在某一温度下的任何载荷应力的断裂时间。

二、低合金钢铸件蠕变性能的灰色预测下面是对Cr-mo-0.25V 低合金钢铸件高温蠕变情况利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研究。

在500℃的高温下,已测得此铸件在载荷分别为37,36,35,34,33(kg/mm 2)情况下的蠕变断裂时间见下表。

数 列 序 数 K1 2 3 4 5载荷应力(kg/mm 2) 37 36 35 34 33 断裂时间()(100)0(K X ⨯小时)2.38 2.80 4.25 6.85 11.30 一次累加数列)()1(K X 2.38 5.18 9.43 16.28 27.581、建立GM (1,1)模型(1)数据处理:将同一数据列的前k 项元素累加后生成新数据列的第k 项元素。

即根据断裂时间数列)()0(k X 由∑==kn n X k X 1)0()1()()(得到 )()1(k X 。

(2)建立矩阵B,y:根据⎪⎪⎪⎪⎪⎭⎫ ⎝⎛+--+-+-=1)]()1([5.01)]3()2([5.01)]2()1([5.0)1()1()1()1()1()1(N X N X X X X X B 得到 ⎪⎪⎪⎪⎪⎭⎫ ⎝⎛----=19.2118.12130.7178.3B根据 T N N X X X Y )](,),3(),2([)0()0()0( =,得到 T N Y ]3.11,85.6,25.4,80.2[=(3)求出逆矩阵1()T BB - (4)作最小二乘估计,求参数u a ,N T T Y B B B u a 1)(ˆ-=⎪⎪⎭⎫⎝⎛=α 可得,⎪⎪⎭⎫ ⎝⎛-=97.05.0ˆα a = -0.5, u=0.97(5)建立时间响应函数,计算拟合值把a 和u 分别代入au e a u X t X at +-=+-))1(()1(ˆ)0()1(可得到解为2.24.4)1(ˆ5.0)1(-=+t e t X, 取t 为应力序数k 时,即得到时间响应方程为:2.24.4)1(ˆ5.0)1(-=+k e k X即可得到生成累加数列),2,1()1(ˆ)1( =+k k X 。

灰色预测原理及实例

灰色预测原理及实例

灰色预测原理及实例
一、灰色预测原理
灰色预测,是指根据动态系统的过去试验数据和实测数据,利用灰色规律进行预测的一种数学方法。

灰色预测的基本思想是:由内在原理和系统的实际运行数据,建立有关系的关于未来时间的数学模型,即所谓的灰色系统模型,从而建立未来状态的预测模型。

二、灰色预测实例
1、灰色模型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汽车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其市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汽车行业预测中,灰色模型能够很好地发挥其优势。

首先,根据汽车市场的详细统计数据,如汽车生产量、销售量,可以采集过去一定时间段内(如一年、两年)汽车的生产量及销售量等数据,将这些数据经过一定的模型处理,形成一个灰色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预测汽车行业的今后发展趋势。

2、灰色模型在电力行业的应用。

灰色预测GM(1,1)模型分析

灰色预测GM(1,1)模型分析

SPSS分析SPSS教程SPSSAU 灰色预测模型GM11 灰色模型灰色预测GM(1,1)模型分析Contents1背景 (2)2理论 (2)3操作 (3)4 SPSSAU输出结果 (3)5文字分析 (4)6剖析 (5)灰色预测模型可针对数量非常少(比如仅4个),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较低的数据序列进行有效预测,其利用微分方程来充分挖掘数据的本质,建模所需信息少,精度较高,运算简便,易于检验,也不用考虑分布规律或变化趋势等。

但灰色预测模型一般只适用于短期预测,只适合指数增长的预测,比如人口数量,航班数量,用水量预测,工业产值预测等。

灰色预测模型有很多,GM(1,1)模型使用最为广泛,第1个数字表示进行一阶微分,第2个数字1表示只包含1个数据序列。

特别提示:GM(1,1)模型仅适用于中短期预测,不建议进行长期预测;GM(1,1)模型适用于数量少(比如20个以内)时使用,大量数据时不适合。

灰色预测模型案例Contents1背景 (2)2理论 (2)3操作 (3)4 SPSSAU输出结果 (3)5文字分析 (4)6剖析 (5)1背景当前某城市1986~1992共7年的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声级数据,现希望预测出往后一期器械声平均声级数据。

数据如下:年份城市交通噪声/dB(A)198671.10198772.40198872.40198972.10199071.40199172.00199271.602理论灰色预测GM(1,1)模型一般针对数据量少,有一定指数增长趋势的数据。

在进行模型构建时,通常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级比值检验;此步骤目的在于数据序列是否有着适合的规律性,是否可得到满意的模型等,该步骤仅为初步检验,意义相对较小。

级比值=当期值/上一期值。

一般情况下级比值介于[0.982,1.0098]之间则说明很可能会得到满意的模型,但并不绝对。

第二步:后验差比检验;在进行模型构建后,会得到后验差比C值,该值为残差方差/ 数据方差;其用于衡量模型的拟合精度情况,C值越小越好,一般小于0.65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河南师范大学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孔燕姿
2. 刘姣
3. 王丽娟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 裴永刚
日期: 2011 年 07 月 15 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摘要
本文是一个灾变预测问题,针对该问题,根据旱灾界限找出原始数列中的异常值,生成对应的灾变日期序列。

在级比检验不满足可容覆盖的情况下,取常数c=25,经过平移变换,新数列可以建立GM (1,1)模型.
通过最小二乘法求取参数向量ˆα=a b ⎡⎤⎢⎥⎣⎦=-0.075 31.996⎡⎤⎢⎥⎣
⎦,得到GM(1,1)模型的时间相应函数模型:(1)0.075ˆ(1)452.613426.613k T
k e +=-.通过相对残差检验和级比偏差检验,确信所建模型达到较高的要求,可以用来做预测.再通过累减生成序列,
去掉常数c,即可得到下一次旱灾发生的预测时间为:从最近一次旱灾发生的时间算起,4年之后很可能发生旱灾。

关键词: 灰色模型 最小二乘法
一 问题的提出
某地区平均降水量(单位:毫米)的原始数据为:
()()(){}
1,2,...,24X x x x =
={386.6, 514.6, 434.1, 484.1, 647.0, 399.7, 498.7, 701.6, 254.5, 463.0, 745.0, 398.3, 554.5, 471.1, 384.5, 242.5, 671.7, 374.7, 458.9, 511.3, 530.8, 586.0, 387.1, 454.4},
规定年降水量≤ξ390(毫米)为旱灾年,试作旱灾预测。

二 模型的分析与假设
2.1数据的分析与检验
首先,按照()x t ≤390(毫米)为异常值,则生成灾变数列
{}(1),(9),(15),(16),(18),(23)X x x x x x x ξ=由此转化为灾变日期序列 (0)(0)(0)(0)((1),(2),...,())x x x x n =进行预测。

其次,为了保证建模方法的可行性,需要对已知数据列作必要的检验处理,已知参考数列(0)(0)(0)(0)((1),(2),...,())x x x x n =,计算数列的级比
(0)(0)
(1)()(2,3,...,)()
x k k k n x k λ-==
得到可容覆盖221
1
(,)n n X e
e
-++=为(0.751477 1.330712)
,,判断数据的级比()k λ是否均落在了可容覆盖内.若是,则数列(0)x 可以作为模型GM(1,1)和进行灰色预测。

若不是,则需要找到适当的常数c,使得数列(0)x +c 均落在了可容覆盖内。

2.2 模型的假设
1、假设统计数据都是可靠准确的;
2、假设降水情况保持持续稳定; 2.3 符号的说明
X ξ——原始数列中的异常值所构成的数列; (0)()x k ——灾变时间数列的第k 个值;
(0)()T k ——灾变时间数列经过平移变化后的数列的第k 个值; (1)()T k ——一次累加数列的第k 个值;
(1)()z k ——均值生成数列的第k 个值; (0)
()T
k ∧——模型预测数列的第k 个值;
a ——发展系数;
b ——灰作用量;
()k λ——级比数列的第k 个值; (0)()k ∆——相对残差的第k 个值;
()k ρ——级比偏差数列的第k 个值;
三 模型的建立
对已知参考数列
(0)(0)(0)(0)((1),(2),...,())T x c x c x n c =+++(0)(0)(0)((1),(2),...,())T T T n =,做1次累加(AGO )生成数列
(1)(1)(1)(1)(0)(0)(0)(0)(0)
((1),(2),...,())
((1),(1)(2),...,(1)())T T T T n T T T T n T n ==+-+
其中(1)
(0)1()()k
i T k T k ==∑
(1,2,3,...,)k n =,求均值数列即:
(1)(1)(1)()0.5()0.5(1)z k T k T k =+-(2,3,...,)k n =
即(1)(1)(1)(1)((2),(3),...,())z z z z n =。

于是建立灰微分方程为:
(0)(1)()()(2,3,...,)T k az k b k n +==
相应的白化微分方程为(1)
(1)()dT aT t b dt
+=, 记(0)(0)(0)1(,),((2),(3),...,())T T a b Y T T T n μ==,(1)(1)(2)1()1z B z n ⎛⎫-

= ⎪ ⎪-⎝

,则由最小二乘法,求得11()()()T
J Y B Y B μμμ∧
∧∧
=-⋅-⋅达到最小值的
1
1(,)
(
)T
T T
a b B B B Y μ∧∧

-==.于是求解方程得到预测值
(1)
(0)(1)((1))(1,2,3,...,1)ak b b T k T e k n a a
∧-+=-+
=-
而且(0)(1)(1)
(1)(1)()T k T k T k ∧∧∧+=+-(1,2,3,...,1)k n =-
四 模型的求解
第1步:按照()x t ≤390(毫米)为异常值,有
{}(1),(9),(15),(16),(18),(23)X x x x x x x ξ= {}386.6,254.5,384.5,242.5,374.7,387.1=
由此转化为灾变日期序列,
(0)(0)(0)(0)((1),(2),...,())x x x x n ={
}23,18,16,15,9,1=
第2步:检验级比是否均落在了可容覆盖内
经检验,原始数据的级比大部分不在可容覆盖内,取常数c=25,形成新的数列()
0T =()0x +c ={26 34 40 41 43 48}
经验证可知新数列的级比均落在可容覆盖内,故可用新数列构造GM(1,1)模型。

第3步:构造累加生成序列
(1)
()T k ∧={ 26 60 100 141 184 232}
第4步 构造数据矩阵B 和数据向量n Y
(1)(1)
(1)(1)(1)(1)
(1)
(1)
(1)(1)
1(1)(2)121-43 1(2)(3)12-80 11
-120.5 1(3)(4)12
-162.5 11(4)(5)1-208 121(5)(6)12T T T T B T T T T T T ⎡⎤
⎡⎤-+⎣⎦⎢⎥⎢

⎢⎥⎡⎡⎤
-+⎣
⎦⎢⎥⎢⎢⎥⎢⎢⎥==⎡⎤-+⎣⎦⎢⎥⎢⎥⎡⎤-+⎢⎥⎣⎦⎣
⎢⎥⎢⎥⎡⎤-+⎢⎥⎣⎦⎣⎦
3440414348n Y ⎤⎡⎤⎥⎢⎥⎥⎢⎥⎢⎥⎢⎥=⎢⎥
⎢⎥⎢⎥⎢⎥⎢⎥
⎢⎥⎦⎣⎦
第5步 计算ˆα
=a b ⎡⎤
⎢⎥⎣⎦
=n T T Y B B B 1)(- 1-0.075ˆ() 31.996T T n B B B Y α-⎡⎤
==⎢⎥
⎣⎦
第6步 得出新数列的预测响应式为(0)(1)(1)
(1)(1)()T k T k T k ∧∧∧+=+-.其中
(1)0.075ˆ(1)452.613426.613k T
k e +=-
第7步 残差的检验
根据预测公式,计算(1)
()T k ∧,再累减生成(0)
()T
k ∧序列为:
(0)
()T
k ∧={ 26.00 35.25 37.99 40.95 44.14 47.57 51.27}
(k=1,2 …7)
原始序列:(0)()T k ={26 34 40 41 43 48} (k=1,2 …6) (1)计算绝对残差.
令残差为()k ∆,计算(0)(0)(0)ˆ()[()()]/()k T k T k T k ∆=- (k=1,2, (6)
相对残差序列:()k ∆={0 0.0367 -0.0502 -0.0012 0.0264 -0.0089}
()0.1k ∆<,说明预测模型达到较高的要求。

(2) 利用发展系数a 求出相应的级比偏差。

()k ρ=[0.1757 0.0838 -0.0516 0.0277 0.0344]可见,()0.1k ρ<,再次说明模型达到较高要求。

第8步 下次旱灾发生的预测式为:(0)(1)(1)ˆˆˆ(1)(1)()25Q k T k T k +=+-- 可算出下次旱灾发生的时间是第26.275(年份),即,从最近一次旱
灾发生的时间算起,4年之后很可能发生旱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