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文学常识
古代文学常识——元曲ppt 人教版优选精品PPT

小令(一宫调一曲子)
散曲 元
《天净沙·秋思》 唱
《山坡羊·潼关怀古》
曲
套曲(一宫调数曲子)
《高祖还乡》
杂剧 (散曲+“科”+
“唱白+”)演
散曲:金元时代兴起,由
词演化而来的一种歌曲,体式和 词相近,可以字数之外加衬字, 较多的使用口语。包括小令和套 曲。
散曲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 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 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 的【正宫】【端正好】,表示 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 均属【正宫】。
角色分为: 末(男子)、外末(老年男子) 旦(女角色)、正旦(女主角) 净(花脸)、卜儿(老妇人) 丑(小花脸)
杂剧的舞台演出由 “唱”、“白”、“科” 三部分组成。
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除楔 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 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 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 “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 本”。
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 是按照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法、 平仄、韵脚填写的,也可以在曲 牌的规定之外,适当加入衬字或 增句。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 不能换韵。
中国四大名剧: 王实甫《西厢记》 汤显祖《牡丹亭》 孔尚任《桃花扇》 洪 昇《长生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即宾白,是剧中人 的说白,因“唱为主,白为 宾,故曰宾白”。有散白、 韵白,又分对白、独白、旁 白、带白等。
剧本规定了主要动作、 表情和舞台效果,叫作“科 范”,简称“科”,如“再 跪科”、“鼓三通、锣三下 科”。
元代杂剧
小令(一宫调一曲子)
散曲 《天净沙·秋思》 唱
元
《山坡羊·潼关怀古》
三、成长的寓言: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 果树 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
元明清文学常识

元明清文学常识元明清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以下是一些元明清文学常识:1. 元曲: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种形式。
元曲在内容上广泛反映了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2. 杂剧:杂剧是一种戏曲形式,通常由四折组成,有时还会加上一个楔子。
元杂剧的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等,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等。
3. 散曲:散曲是一种诗歌形式,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
散曲的内容较为广泛,有抒情、写景、叙事等多种题材。
元散曲的代表作家有马致远、张养浩等。
4. 明清小说:明清时期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
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有《三言二拍》《聊斋志异》等。
5. 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是中国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分章叙事,每章都有一个标题,通常是两句相对的句子。
章回小说在明清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6. 谴责小说:谴责小说是明清小说的一种类型,主要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黑暗面。
代表作有《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等。
7. 四大名著:四大名著是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它们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8. 戏曲:明清时期的戏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戏曲作品。
代表作品有《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
9. 诗:明清时期的诗歌也有一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有影响的诗人和诗作。
如明代的杨慎、清代的钱谦益等。
10. 散文:明清时期的散文也有一定的成就,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散文家。
如明代的归有光、清代的桐城派等。
唐宋元明清,各大历史朝代代表文学常识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唐宋元明清,各大历史朝代代表文学常识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文学常识是每个同学都应该熟练掌握的。
在背诵文常的时候,我们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背诵,这样一是不容易出错,二是有了一定的条理之后,可以按照当前的顺序往下细分,方便大家记忆了解。
先秦时期诗经四书五经风骚屈原【诗经】最早的诗歌总集被称为“诗三百”共305篇,分为“风”-歌谣;“雅”-正声雅乐;“颂”-祭祀歌舞。
代表作品《关雎》《蒹葭》。
知识延伸:六艺指:《国风》《大雅》《小雅》《颂》;六艺《风》《雅》《颂》《赋》《比》《兴》【四书五经】五经:《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文献总集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诗经》《周易》《礼记》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屈原】“风骚”代指《楚辞》与《离骚》知识延伸:《离骚》是我国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秦汉时期《史记》汉赋汉乐府乐府双壁前四史二十四史【司马迁与《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赋】形成于汉代,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特征:以铺陈夸张为主要特征,以状物为主要功能代表作品:《七发》《大人赋》《鹏鸟赋》【汉乐府-乐府双壁】形成于秦代,兴盛于汉代,负责制作、采集、整理乐曲和歌词。
其中《孔雀东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南飞》是我国最早、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它与南北朝《木兰辞》合称为“乐府双壁”【前四史】班固《汉书》、司马迁《史记》、范晔《后汉书》、陈寿《三国志》Part 3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曹建安七子与建安风骨竹林七贤世说新语木兰诗元嘉三大家【三曹】曹操《短歌行》、曹丕《七步诗》、曹植《洛神赋》【建安七子与建安风骨】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知识延伸:建安风骨特指“三曹”和“七子”的诗歌创作所变现出来的精神、风格、风骨。
【竹林七贤】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元嘉三大家】南朝时期,谢灵运、严廷之、鲍照作品风格:辞藻华丽、对仗工整【世说新语】时期:魏晋南北朝内容:纪录魏晋南北名士的轶闻趣事和玄虚清谈,同时又是这一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古代文学文体常识

古代文学、文体常识文学常识(一)诗歌一条线索:诗经——楚辞——汉赋——乐府——六朝五言诗——唐诗——宋词——元曲两大传统:以诗经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以楚辞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传统。
诗经..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诗”。
按体例编为风雅颂三部分,多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人们把风雅颂赋比兴称为诗经“六义”。
诗经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复唱的形式,是我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源头。
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国风。
代表作《关雎》《伐檀》《硕鼠》。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我国又一部诗歌总集。
西汉刘向编辑,共收入屈原及后人仿制的作品25篇。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也是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诗体,被称为楚辞。
这种诗体以六言为主,多用“兮”字,便于抒情。
他的代表作是《离骚》,这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政治抒情诗。
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
后人“风骚并称”,用以代指诗经楚辞,甚至代指文学方面的事情。
我们学过的《涉江》,是他的作品《九章》中的一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名句。
汉赋..汉代以赋闻世。
赋是一种介乎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文体,它讲究字句的整齐,韵律的和谐,语言上多用四六句,多用对偶、排比等手法,辞采华丽,富于音乐美;但往往过于追求形式,缺乏实际内容。
代表作家、作品:贾谊:《鵩鸟赋》《吊屈原赋》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长扬赋》《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高中学过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置的一个官署的名字,掌管音乐,负责从民间搜集民歌,供宫廷演唱。
这些民歌的歌词保留下来,被称为乐府诗。
后世诗人仿照乐府古题所写的诗歌也叫乐府。
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出现了不少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人民性的好作品。
[元曲四大家代表作]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代表作]元曲四大家](https://img.taocdn.com/s3/m/896a661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7c.png)
[元曲四大家代表作]元曲四大家(1) [元曲四大家]关于元曲的简介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支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以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格式要求。
但虽有定格,又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
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曲牌”中,哪一首字数最少的为标准定格)。
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元曲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揉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对词体的创新与发展带来极为重要的影响。
元曲以支曲为单位,不像词有两叠、三叠或四叠。
但是,它不仅有带过曲、重头、集曲等小令的变体和复杂多变的套曲,还有除正常格调以外的多种俳体。
其体式的多样,更增强了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元曲散佚不少,现在流传下来的散曲,据隋树森《全元散曲的辑录》,有名姓可考的作者200余人,小令有3800多首,套曲400多套。
这与唐诗、宋词的数量实在相差甚远,但其题材和内容并不逊于唐诗,比之宋词则更加广泛深刻。
元曲的兴起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
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
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
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
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山坡羊·骊山怀古》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原卷版)

《山坡羊·骊山怀古》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元曲——《山坡羊·骊山怀古》。
二、目标1、了解元曲的一般常识和作者张养浩的相关文学常识。
2、能够把握的《山坡羊·骊山怀古》内容,赏析其语言。
3、对比《山坡羊·潼关怀古》,探究作者的内心世界。
三、原文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四、注释《山坡羊·骊山怀古》:选自《全元散曲》。
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
阿房:阿房宫,秦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阿房村。
一炬:一把火。
相传公元前206年,项羽攻入咸阳,放火焚毁阿房宫。
萦纡:回环曲折。
列国:各国,即周、齐、秦、汉、楚。
五、曲意站在骊山上我四处张望,(雄伟瑰丽的)阿房宫已被付之一炬,当年奢侈的场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只见衰草萧疏,水波旋绕。
到现在那些遗恨已消失在烟雾弥漫的树林中了。
(想想)自周、齐、秦、汉、楚等国至今。
那些战胜了的国家,都化作为了土;(那些)战败了的国家,(也)都化作为了土。
六、赏析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赏析:回顾骊山的历史,曾是秦朝宫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烧之后,当时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都已不复存在,诗人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赏析: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的流淌。
草的萧索,水的萦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赏析:到如今,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
而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强直到汉楚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元朝统治者在夺得政权之后更奢侈挥霍无度,全然不顾国库空虚、社会经济急待调整。
元曲文学常识整理

元曲文学常识整理
1. 嘿,你知道吗,元曲其实分成杂剧和散曲哟!就像我们生活中有主食和零食一样。
关汉卿的《窦娥冤》就是杂剧的经典例子呀,那情节,真让人揪心!
2. 哇塞,元曲的宫调可重要啦!这就好比一首歌有不同的调调,能表达出各种不一样的情绪呢。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用的就是越调呀,那种凄凉感扑面而来。
3. 元曲里的曲牌名可有意思咯!就好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
像“山坡羊”,好多元曲都用它呢,比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4. 嘿呀,元曲作家们那可都是才华横溢的呀!他们就像是璀璨的星星在文学天空中闪耀。
白朴不就是其中的一位嘛,他的作品超棒的哟!
5. 元曲中的对仗也很绝呢!就如同工整的对联,让曲子读起来朗朗上口。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不就是绝好的例子嘛。
6. 元曲的语言那叫一个生动形象啊!好像一个个鲜活的画面展现在眼前。
“古道西风瘦马”,哇,这画面感,太强了吧!
7. 元曲里还有好多故事呢!像一个个小电影,吸引着我们。
王实甫的《西厢记》不就是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吗。
8. 元曲对后来的文学影响可大啦!就如同火种,点燃了更多的文学之光。
这么重要,你能不了解一下?
9. 总之,元曲真的特别精彩,充满魅力!值得我们好好去欣赏、去品味呀!。
文学常识(三)元杂剧

一、元杂剧的起源
概念:元杂剧是我国最早在全国 范围内流行并产生了众多作家和大量 文学剧本的戏剧样式。当时也有人称 它为“传奇”,或者把它和散曲一起 称为“北曲”。
后世为了区别于自唐就已出现 的泛称各类说唱表演艺术为“杂剧” 概念,也是为了区别于宋、金杂剧的 体制,通常就称它为元杂剧、元曲或 北杂剧。
除这四类外,还有一类指剧中需要的音响 效果,如《汉宫秋》第四折连续出现五次“雁 叫科”,《荐福碑》第三折写雷轰石碑,有 “内做雷声科”,即后台作打雷的音响效果。
元杂剧剧本已包含戏曲演出的全部要素 “唱”“念”“做”“打”。
三、元杂剧的繁荣
主要原因:
一、戏剧演出的社会化(广泛性)和商业 化
二、众多的知识分子从事或参与 三、大批著名演员的出现
色对话,还有的是台上脚色和后台人员对话。 如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佛印和尚要行
者置备酒肉款待苏东坡,行者向着后台说: “山下俗道人家,有一百八十多斤的猪,宰一 口儿”,于是出现“内云”:“忒大没有”, 后又有“内云”:“忒小没有”。这“内云” 代表不出场的“俗道人家”说话。
科(介)
通常指唱、白以外的动作。 《南词叙录》:“相见、作揖、进拜、舞 蹈、坐跪之类,身之所行,皆谓之科”,又 说:“以科字作介字,非科介有异也”。
一日承宣入上阳,十年未得见君王。 良宵寂寂谁来伴,唯有琵琶引兴长。 第四折汉元帝下场诗: 叶落深宫雁叫时,梦回孤枕夜相思。 虽然青塚人何在,还为蛾眉斩画师。
散白:
带云:是脚色在歌唱时插入说白,起串联解释
唱词的作用。
背云:即现代戏剧中的“旁白”,又叫“内心
白”,把“暗想”交代给观众。
内云:是脚色在未上场之前在后台和台上的脚
四、元杂剧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曲包括和,杂剧是,散曲属。
散曲包括和两种形式。
从语言风格上看,曲的语言以为本色
" ",是乐调调式的统称。
乐音有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七声。
以"宫"声为主的乐调调式称为"宫",以其他六声为主的调式称为"调",统称"宫调"。
“”,曲调的名称,有一定的调子和唱法。
按曲调填的曲词,字数、句法、用韵和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
每一个曲牌部分属一定的宫调。
是作者根据所写的内容或创作曲词的目的动机自己加的。
有的曲词有题目,有的则没有。
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有“”之称。
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
有《东篱乐府》。
“元曲四大家”:
“元杂剧四大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