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旅游景区容量管理
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期末复习.5.25讲课讲稿

复习:第一章概述一、旅游景区的概念和类型二、旅游景区的特征三、旅游景区的重要地位四、我国旅游景区发展历程和管理现状重点概念旅游景区旅游目的地旅游景区管理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旅游景区及其与旅游目的地的区别和联系?2.理解、叙述格尔德纳等人的关于旅游景区的五分法。
3.景区管理的特征是什么?4.怎样正确看待我国旅游景区在旅游业的地位,结合景区及管理特征谈谈对现实出现的旅游问题(如门票涨价)的看法?5. 分析我国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现状,并分析讨论我国旅游景区治理的探索性思路。
6.简述景区产品自身的特殊性。
第二章旅游景区产品的特点与构成一、旅游景区产品的界定和类型二、旅游景区产品的特点三、旅游景区产品的构成四、旅游景区产品的开发目标五、旅游景区产品的生命周期重要概念旅游产品(Tourism Product)旅游景区产品(Product of Tourism Attraction )旅游产品体系(the System of T ourism Product )复习思考题1.景区产品的概念如何理解?2.试阐述景区产品的特点?3.为什么说景区产品是一种准公共产品?结合景区经营权和管理权等问题加以阐述。
4.整体产品有哪3个层次构成?景区产品的构成如何?5.试以博物馆为例说明景区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
6.景区产品创新的方法有哪几种?结合案例说明。
案例萨达姆留给美国人的最后财富--萨达姆藏身之洞案例思考:1.以此案例为基础,理解旅游景区产品的特殊性。
2.从旅游景区产品构成的角度讨论搬迁“蜘蛛洞”的利弊。
第三章旅游景区服务管理一、旅游景区接待服务管理二、旅游景区解说服务管理三、旅游景区商业服务管理四、改善我国旅游景区服务管理的对策重要概念景区解说系统(the System of Site Interpretation )向导式解说服务(Personal or Attended Service)自导式服务(Non-personal or Unattended Service)复习思考题1.旅游景区主要的服务内容包括哪些?2.请简述检票工作的流程。
第4讲 旅游景区容量管理

问题:为什么要研究旅游容量和承载力?
1.有计划地分散旅游客流 明确旅游超载原因,有计划地从时间和空间两 方面分散客流。提高供给能力外,最普遍的做 法是利用价格杠杆来平抑旅游淡旺季的差距, 2.旅游客源的多方位化 不同的客源出游时机不同,旅游目的地也不同 ,因而根据旅游客源的多元化特点,设计不同 的旅游线路有效地防止旅游超载与饱和现象。 大道从宏观上分流。 3.正确把握旅游推销的时机和力度 旅游推销和宣传应该建立在一定的旅游资源开 发基础上,应该考虑推销和宣传的成本和后果 把握好时机和力度。
三其它相关概念旅游环境承载力某一旅游区域范围内在不破坏生态环境满足游客最低游览要求心理感应气氛的情况下该旅游区域所能容纳的游客量生态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是指针对一个特定的旅游经济水平需求在生态资源子系统能承受力范围内不致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生态复合系统所能承载的最大当量游客数
景区管理学
Zhejiang A & F University
第一讲 《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概况与旅游景区概述
第一节 旅游容量的概念和研究进展
第二节 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 第三节 旅游环境容量的应用 第四节 旅游容量在实践中的应用
2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第一节 旅游容量的概念和研究进展
一、基本容量和非基本容量 基本容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具体和外延,导出一 系列其他的容量的概念,是旅游规划的可用工具。 非基本容量分类方式指以时间、空间、作用方式、 作用程度等; 非基本容量为依据的分类时间上可以分为现状承 载力和规划承载力,既有承载力又有期望承载力;
浅议旅游景区游客容量管理

回顾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 ,高速公 路的拥堵与各大旅游景点 的 “ 人 山人海 ” ,令 “ 黄金粥”诸多 的 “ 哀” 与 “ 稠 ”迫人深思 :无论是九寨 沟 的大规模游客滞 留事件 ,还是北京故宫、杭 州西湖 的超载奇观 ,无不 令人对各旅游景 区的管理能力发出质疑 ,集中的、不 合理的游客容量 已
浅 议 旅游 景 区游 客 容 量 管 理
牛海燕
摘 要 :2 0 1 3国庆黄金周刚刚过去 ,期 间各 失热 点旅 游景 区人 山人 海,令 “ 黄金 粥” 诸 多的 “ 哀” 与 “ 稠” 迫人深 思,不合理容 量 引发 了一些列的问题 ,本 文就景 区游客不合理容量产生的诸多消极 影响进行 分析 ,在倡 导旅 游者错峰 出游的 同时 ,从景 区管理的 角度 尝试 探 索出合理可行的游客容量低 满 意度
成 为各大 景区迫在眉睫 的管理 问题 。本文就景区游客不合理容量产 生的 些列 问题进行分析 ,在倡导旅游者错峰出游的同时 ,从景区管理 的角 度尝试 探索出合 理可行 的游客容量管理措施 。
一
一
、
旅 游 景 区 容 量 的定 义
一
兰 、旅 游 景 区 容 量 管 理 措 施
限 、可 承 受 、可 控 制 的 。 二 、旅 游 景 区 不 合 理 窖 ■ 产 生 的 消 极 影 响
旅游景 区不合理容量 ,即旅游景区容 量饱 和或超载 可以分为长期 的 和短期 的。景 区在发展过程 中,旅游容量无论长期还是 短期的处于饱 和 与超载状态 , 对景 区的发展都将会产生各种消极影 响。 旅游景 区长期 的不合理容量是指连续性的饱 和与超载 ,它对景 区环 境 和设施产生 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破 坏景 区 生 态 环 境 ,造 成 环 境 污染 景区游 客容量 长期处 于饱和或超载状态时 ,会对 自然景观造成 践踏 破坏 ,破坏生态环境。尤其是在旅游高峰期时 ,旅游者为 了避 开拥挤 的 人群或走捷 径而越出游道 ,踩死植物 ,踏实土壤 ,造成 土壤板 结 ,影响 野生动植物的正常繁衍生息。而且 由于大量游客 同时进入景 区 ,这就会 在短期 内产生大量生活垃圾 ,而景区又无法快速彻底清 洁 , 致 使 白色 污 染严重 ,其 中生活污水对以水为特色的旅游景 区破坏 最甚。此外 ,游客 乘坐 的汽车等交通工具 ,会排放出大量尾气造成 大气 污染 ,同时游客 过 量时产生 的噪声会吓走野生动物 ,破坏生态平衡。 2 . 加 速 文物 古迹 的损 蚀 ,造 成 资 源 毁 灭 对那些 以文物古迹资源为主 的景区 ,长期的游客不合理容 量 ,会加 速文物古迹 景观的损蚀 过程 ,造 成这类不 可再 生旅游 资 源的 毁灭 和消 失。 3 . 缩 短 设 施 使 用 寿命 , 产 生安 全 隐 患
旅游景区容量管理

二
三
旅游景区容量的量测
一、基本空间标准
定 义
又称单位规模指标,是指单位利用者(人或人使 用的载体)所需占用的空间规模或设施量。
获 通过对旅游者对于同一利用场所的拥挤与否和 得 满意程度的多次调查获得。 途 径 主要方法 问卷法 统计法 航空摄影法 影响基本空间标准的因素
旅游活动的性质和类型
1、旅游生态容量的量测模型 2、扩展性旅游生态容量的量测模型
1、旅游生态容量的量测模型
F0
S T
1天产生的第i种污染物量
自然生态环境净化吸收第i种污染物的数量
i i
P
i 1
i
Si
Ti
各种污染物的自然净化时间
生态容量的测定,最重要的是确定每位游客1天所产生的 各种污染物量和自然环境净化吸收各种污染物量两个参数。 这两个参数会随旅游活动的性质、旅游地所处的区域自然 环境而不同。
(五)旅游地综合容量
旅游地综合容量由该地的旅游空间容量、生态容量、设施 容量、经济容量中的某一两个因素所决定。一般取其指标 中的低限。
T
D R
i i 1 i 1
m
P
i
C
Di
S
i 1
n
i
T Si C
旅游地容量 第i个旅游景点容量 非活动区接纳游人量
Di Ri
第i个旅游景区容量 第i个景区内道路容量
旅游心理容量的计算方法与旅游空间容量相同, 只是所取基本空间标准不一样。
(四)旅游生态容量
定 义 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地容纳旅游活动量的限定值
旅游活动直接导致的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可以通过严格 管理而予以控制、限制或者基本杜绝。因此,旅游地生态 容量的测定因子主要考虑自然生态环境净化与吸收旅游污 染物的能力,以及一定时间内每个游客所产出的污物总量
旅游景区管理

所谓旅游景区(Visitor Attractions),是指具有吸引国内外游客前往游览的明确的区域场所,能够满足游客游览观光、消遣娱乐、康体健身、求知等旅游需求,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并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的地域空间。
旅游景区与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景区的“素材”,景区是旅游资源要素和其他要素有机组合后形成的地域空间旅游景区与旅游吸引物:与旅游资源相近,景区更强调区域特定性和要素组成的多元性。
旅游景区与景区旅游资源:资源是构成景区环境的基本要素,是旅游景区产生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不可少。
旅游景区与旅游目的地:目的地在内容和范围一般大于景区,组合性质和构成特征与景区有根本性区别。
旅游景区与旅游景点:景区包含景点。
旅游景区与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就是旅游景区,旅游景区不一定是风景名胜区。
旅游景区与旅游度假区:度假区是属于旅游景区的一个亚类,是旅游景区发展中的一种新模式。
旅游景区与风景旅游区:风景旅游区属于旅游景区的亚类。
旅游景区与旅游景区管理:景区管理是旅游景区持续发展的保证,也决定旅游景区的未来走势。
分类:按景区资源属性分类;按景区的功能分类;从旅游需求的角度分类;按所有权类型划分旅游景区的基本特征:特征的第一层面(沃尔什•赫伦)(条件):吸引旅游者和当地居民来访,并为达到此目的而经营;提供愉快经历和消遣方式;尽量发挥景区潜力;按景区特点管理,使顾客满足;提供相应水准的设施和服务;收取或不收取门票费。
特征的第二层面(定义):具有开展旅游活动的特定内容;具有明确的地域空间范围;具有满足游客需求的综合性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具有专门的经营管理机构。
特征的第三层面(全面视角):综合统一性;多层利益平衡性;目标多重性;特有时效性。
旅游景区管理的特征:关联性;动态性;科学性;文化性;创新性。
旅游景区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旅游系统中定位旅游景区(旅游系统发挥产业统筹功能,旅游景区子系统是其重要依托。
浅析我国旅游景区容量管理的发展现状及举措

第 4期
漯河职业技术 学院 学报
J o u na r l o f L u o h e Vo c a t i o n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Co l l e g e
V0 1 . 1 3 No . 4
J u l y 2 01 4
现在很 多旅游 者缺 乏现代 旅游 意识 , 对旅 游 的本 质认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0 3—0 9
作者简介 : 赵 鑫( 1 9 7 8 一) , 女, 河南漯河人 , 硕 士, 中州大学管理 学院讲师 , 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和旅 游管理 。
第4期
赵
鑫: 浅析我 国旅 游景 区容量 管理的发展 现状及举措
游 景 区发 展报 告》 显示 , 2 0 1 1 年仅 5 A和 4 A级旅游 景 区接 待游 客数 量就 达到 1 7 . 4 1 亿人 次 , 占当年 A级旅游 景 区游 客接 待 总量 的 6 8 . 3 5 %, 平 均 每家景 区接待 游客 分别 达 到 3 9 2 . 2 0万人 次和 8 4 . 9 2万人 次。究其 原 因 , 主要有 以下几
区的拥挤 压力 。
当前与 景 区容量 管理相 关 的法律 法 规有 1 9 8 5 年 6月 7日国务 院发 布的 《 风景 名胜 区管 理 暂行 条例 》 , 在第 6条 第5 款 提到 “ 确 定游览 接待 容量 和游览 活 动 的组 织管 理 措 施” 。在第 1 1 条里也提到“ 按 照规 划 确 定 的游 览 接 待 容 量, 有 计划 地组 织游 览 活 动 , 不 得 无 限 制 地超 量 接 纳 游览
快 速发展 , 旅 游景 区 容量 管 理并 没 有 得 到充 分 的应用 , 超 载 问题逐 渐 凸现 。据 国家 旅 游局 发 布 的( 2 0 1 1年 中 国旅
旅游景区容量管理概述

旅游景区容量管理概述引言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景区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和旅行度假的热门目的地。
然而,过度的旅游人流量对于景区的环境和服务质量造成了巨大压力。
为了保护景区环境、提高游客的体验,景区容量管理成为了必要的手段。
本文将介绍旅游景区容量管理的概念、目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用的管理方法。
概念定义旅游景区容量管理指的是在旅游景区内控制游客流量以达到最佳的环境质量和游客体验,并确保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景区容量管理要考虑到景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游客需求和环境承载力等因素,合理规划和定量管理游客数量。
目的和重要性景区容量管理的目的是保护景区的环境和资源,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
具体目标包括: 1. 保护景区环境:合理限制游客数量,减少环境污染和磨损,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
2. 提高游客体验:控制游客数量可以避免过度拥挤和队伍排长,提升游客的游览质量和舒适度。
3. 维持景区可持续发展:合理分配资源和管理游客容量,确保景区长期可持续发展。
景区容量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如果没有合理的容量管理,景区可能面临以下问题: - 环境破坏:过多的游客可能对景区环境造成破坏,破坏了珍稀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破坏了自然景观的原始美。
- 游客体验下降:过度拥挤和排队等待时间过长会降低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
- 人员安全隐患:过度拥挤可能引发人员踩踏等安全事故。
- 无法满足需求:没有合理的容量管理,景区可能无法满足高峰期的游客需求,导致游客流失。
管理方法为了实现有效的景区容量管理,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管理方法:1. 预约制度预约制度是一种常用的景区容量管理方法。
通过提前预订门票或游览时间段,可以合理控制游客数量。
这样可以平衡游客数量,避免过度拥挤。
2. 定量配额景区可以设定每天或每小时的游客配额,控制游客入园数量。
这可以通过发放有限数量的门票或使用电子门票系统来实现。
3. 定时限流定时限流是一种常见的容量管理方法,特别适用于热门景点。
景区管理第四章容量管理

景区管理第四章容量管理1. 现状分析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景区内游客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景区管理部门需要制定有效的容量管理措施,来保证游客的安全和游玩体验。
目前,不同景区采取的容量管理方式存在差异。
有些景区通过设置门票限制游客数量,有些景区通过预约和排队方式调控游客流量。
但是,在实施容量管理措施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场地的大小、景观设施的数量和运营成本等因素。
另外,近年来,许多景区在容量管理方面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例如,不法商贩在景区外非法售卖门票,导致景区游客量超出安全范围;部分景区容量管理措施过于严格,导致游客无法得到良好的游玩体验。
因此,景区管理部门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容量管理措施。
2. 容量管理的重要性合理的容量管理对景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容量管理的重要性:2.1 保证游客的安全景区游客量过大时,容易造成人员拥挤和安全隐患。
例如,游客密度过高、救援和应急处置等问题都会变得更加棘手。
因此,采取一系列的容量管理措施来控制游客数量,有助于确保游客的安全。
2.2 提升游客体验对于参观景区的游客来说,游览的舒适度和体验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过多的游客会影响游客体验,包括长时间的排队、无法拍照、无法享受景区的美景等问题。
2.3 保护景区生态过度开发和拥挤的旅游活动可能导致景区环境的恶化。
因此,合理的容量管理措施可以帮助景区管理保护生态环境,确保景区可持续发展。
2.4 减轻景区管理成本人员空间的限制和游客数量的管理都需要大量的人员投入和资金成本。
合理的容量管理措施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同时也能提高景区的利润。
3. 容量管理的方法针对不同的景区特点和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多种容量管理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管理方法。
3.1 门票限制门票限制是景区最常见的控制游客数量的方法之一。
景区设定能接待的游客数量上限,根据有限的门票数量将进入景区的游客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3.2 预约团队模式一些景区采用预约团队模式来控制游客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上可以分为景点承载力、景区承载力、旅游地承 载力和区域旅游承载力;
❖ 通过住宿承载力研究,可以限制某一层次住宿人 数,引导另一层次的住宿人数,至于限制与引导 的方法,可以用价格调节!人数调节、时间调节等 手段,使不同层次的旅游活动,不同景区的游览 活动,不同时间的游览活动与旅游环境充分协调 ,使各种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 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可以为旅游环境保护和旅 游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旅游资源生态容量:在保持旅游资源自然生态不至退化的前 提下,旅游场所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
3.旅游经济发展容量:区域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所能接纳的旅 游活动量。
4.旅游地域社会容量:旅游接待地的人口构成、宗教信仰、风 俗民情生活方式和社会开放程度所决定的当地居民可以承受的 旅游者数量。
四个基本容量的关系
❖ 三、其它相关概念
▪ 旅游环境承载力某一旅游区域范围内,在不破 坏生态环境、满足游客最低游览要求心理感应 气氛的情况下,该旅游区域所能容纳的游客量 。
▪ 生态环境承载力
生态环境承载力是指针对一个特定的旅游经济水平 需求,在生态资源子系统能承受力范围内,不致破 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生态复合系统所能承载的最大 当量游客数。
▪ 通过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可以详细了解旅游环 境中的薄弱环节与发展缺口。
▪ 一方面,可以了解哪些景点和旅游设施已处于 极限边缘甚至极限之上,从而采取有效措施, 加以保护与补救;
▪ 另一方面,可以了解旅游环境的限制因子,通 过兴建新的设施加以调节和替代。
❖ 通过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深入研究,可以促进旅 游科学与环境科学的交叉融合。
管理承载力指的是景区内为游客游览服务的和监督、规范游客 行为的设施和人员能够接待的游客数量。
服务承载力指的是景区外的为游客旅游活动提供服务的设施和 人员能够接待的游客数量。
基础设施承载力指的是当地的供水部门、供电部门、交通部门 提供产品能够满足的游客数量。
问题:为什么要研究旅游容量和承载力?
❖ 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பைடு நூலகம்
❖ 空间环境承载力
▪ 空间环境承载力研究主要是针对旅游区域与游 览活动有关的游客人数多寡对该景区空间环境 的影响。
▪ 一是景区本身物理空间承载力,即景区自然态 意义上的承载力,旅游活动必须限制在自然环境 不遭破坏,对旅游景点污染极小的范围之内;
▪ 二是从游客主观感应气氛感受的角度衡量,即 游客的数量应限制在不破坏游客游兴的主观空 间环境承载力。此处所指主观承载力是通常意 义上景区心理承载力的一个方面。
景区管理学
Zhejiang A & F University
第一讲 《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概况与旅游景区概述
第一节 旅游容量的概念和研究进展 第二节 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 第三节 旅游环境容量的应用 第四节 旅游容量在实践中的应用
2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第一节 旅游容量的概念和研究进展
▪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问题,客观上牵扯到多学科 的内容,如果单单从某一学科的角度去审视它 ,就容易出现片面性。如旅游学者偏重旅游资 源空间承载力研究,经济学者偏重经济承载力 研究,而环境学者可能对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关 注更多一些。因此,通过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 全面研究能够促进多学科的交融。
❖ 服务管理环境承载力
▪ 指景区与旅游活动相关的服务管理设施和服务管理人 员所决定的游客容纳量。分为主观服务承载力和主观 管理承载力两个方面。
▪ 主观服务管理承载力是指通过游客对服务、管理水平 的主观的评价而得出的最佳游客数量。
▪ 客观服务管理承载力是指为旅游活动提供服务和管理 的设施和人员能够接待的游客的数量。分为三个部分 管理承载力、服务承载力和基础设施承载力。
作用方式上包括直接承载力和间接承载力; 作用程度上包括适宜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
旅游景区容量的概念体系
旅游容量体系
基本容量体系
非基本容量体系
旅游资源容量
环境学角度
旅游生态容量 旅游环境承载力
基本空间标准
旅游学角度
旅游感知容量 旅游经济发展容量
旅游最大容量 旅游最佳容量
旅游社会地域容量
既有旅游容量
期望旅游容量
❖ 研究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有利于促进旅游与环境 的协调发展
▪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可以为旅游资源的开 发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对旅游环境系统及其 构成的各个要素的承载力的研究,以了解旅游 环境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那些闲 置的旅游资源和尚未充分利用的旅游资源作更 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 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可以为调整旅游结构提供科 学依据。如通过景点承载力研究,可以限制过热 景点,开发新景点,引导冷景点等;
❖ 二、旅游容量
▪ 又称旅游承载力或特定范围内合理旅游规模。指某一 旅游空间内在某一时间段所能容纳的合理旅游数量。 是一个概念体系。在旅游容量研究中有四种基本容量, 他们又可以分为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
1.旅游心理容量:旅游者在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旅游效 果的条件下,景区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的最大量。
▪ 旅客过分集中在著名旅游区和主要景点,人满 为患既是假日旅游的主要问题,也是诱发其他 一系列问题的重要因素“交通紧张。
▪ 节假日突然猛增的游客大军给交通运输带来巨 大压力,大量旅客滞留,以至延误行程,耽误 节后上班。
▪ 食宿困难。旅社宾馆暴满,吃饭排长队,等候 时间长。一些饭店、小贩粗制滥造,量少质差 。
❖ 旅游的经济发展容量与旅游的社会容量之间有较 明显的关联。经济发展容量越大,地域社会容量 ,就大反过来也成立。
❖ 旅游感知容量同共给方面的容量都有一定程度的 正相关关系,但供给方面容量反过来却不收感知 容量的影响。
❖ 对于自然观赏地域,旅游资源容量越大,旅游生 态容量也越大。
❖ 一个旅游地域能够接待的旅游流量,决定于基本 容量中的最小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