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介入治疗的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介入治疗糖尿病保肢率达90%

介入治疗糖尿病保肢率达90%
肢 率可达 8 % 以上 ,而且 具有 创 内的生存 率有 7%, 内生存率 病范 围。 0 0 5年
伤小 , 复快等优点 。 康
有 2%。 目前 , 国某些 大医 院的 5 我

目前 , 许多 医院都有一定程度 治疗水 平及效果处 于世界 前列 。 对
涉及介入手 术的操作 , 这一治疗 中 晚期 癌 症 患 者 但
程度 的周 围血 管疾病 , 而糖 尿病发 出现一 些难 以预料 的并 发 症 。 因 治疗 手段 的联 合 应用 已为广 大肝 建议 展到 一定 程度 所致 的下肢 缺 血坏 此 , 患者要去安全 有保证 的大 癌患 者 的治疗 开辟 了一 条光 明之
死等病 变 ( 尿病 足 ) 糖 就是 一 种严 医 院进行 就诊 、 治疗 。 据悉 , 目前卫 路 。 重的周 围血管疾病 。 生部 医政 司 已经 加快 介 入 治疗 的 此外 ,子宫 肌瘤 的介 入治疗 有 3 %的糖 尿 病 患者最 终 会 准入规范 的意见征集 与推 出 , 时 是 一项有效 的微 创治疗技术 。 0 届 与传 发展 为糖尿病足 , 需要 进行截 肢手 将更加规 范地指导介入 治疗 。
康的一大 问题 。 介入治疗 能够打通 延长寿命 , 改善生活质量。肝癌早 的一种治疗方法 。与传统手术相
糖尿病足病人闭塞的血管、 改善供 期的治疗适合采取肝移植等外科 比, 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 并发症
血 ,明显降低糖尿病 的截肢 比率 、 手术 ,但到 了 中晚期 ,0 8%的治疗 少 、 苦少 的优 势 心血 管疾 病 痛 , 从 降低 截肢平面 , 人手术治 疗保 都需通过介入治疗。 经介 介入治疗 3 年 到各种肿 瘤疾病 乎涵盖各 种疾 几
8%肝癌 中晚期 0 推荐使用 介入 治疗

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的效果评价

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的效果评价

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评价下肢血管介入对糖尿病严重下肢血管病变合并糖尿病足的预后情况。

方法:38例2型糖尿病伴严重下肢血管病变并有不同程度糖尿病足的患者,分为治疗前组及治疗后组,做自身对比。

观察38患者治疗前后的足部皮肤温度、皮肤颜色、足部溃疡愈合情况及经皮氧分压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组临床症状、下肢动脉血管内径、溃疡愈合情况、溃疡愈合时间、经皮氧分压均明显改善。

结论:糖尿病足患者行下肢血管介入手术治疗与防护结合,可以降低患者病残率达到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足下肢血管介入经皮氧分压【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012-01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足是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严重者需截肢,甚至死亡。

[1]糖尿病足患者多数血糖控制不理想,糖化血红蛋白处于高水平,且合并有糖尿病肾病及眼底视网膜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因此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高,下肢截肢率较正常人高5~10倍[2]。

传统给予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血液循环、局部换药等对症支持治疗,但溃疡愈合慢,疗效不理想。

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我科对38例糖尿病严重下肢血管病变合并糖尿病足的患者进行了下肢血管介入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8例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37-82岁,(平均59.5岁)糖尿病病史4-20年。

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节段性狭窄。

闭塞及足部病变,确诊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合并糖尿病足。

其中足部溃疡前期6例,湿性坏疽22例,干性坏疽10例。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组方法。

38例患者介入治疗前、后作自身对比。

1.2.2 治疗方法:38例行下肢血管造影的患者,12例行球囊扩张术,10例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

10例血管狭窄程度小于50%,未予球囊扩张。

6例因血管狭窄程度严重或堵塞长度过长,球囊无法通过,未能行扩张术及支架植入。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患者服药疾病相关知识及运动现状调查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患者服药疾病相关知识及运动现状调查
患 者进 行 调 查 。 结 果 患 者 出院 后 坚持 服 药率 9 2 . 9 ; 坚 持 门诊 定 期 复 查 率 仅 3 3 . 3 ; 糖尿病知识水平 ( 1 1 . 3 ±2 . 1 ) 分, 其 中糖 尿 病 知 识 掌握 差 者 占 7 4 . 7 ; 患 者每 周 运 动 时 间 ( 2 O . 2 ±2 4 . 5 ) mi n / d , 出 院后 复 查 率 3 3 . 3 。 结 论 糖尿 病 足 患 者服 药 依 从 性 较 好 , 糖 尿 病 知 识 掌 握 较 差 。为 了保 证 糖 尿 病 足 介 入 治疗 效 果 维持 和肢 体 康 复 , 应加 强 糖 尿 病 下 肢 动 脉 闭 塞 介 入 治 疗 患 者 出院 前 针 对 性 的 健 康 指 导 及 出 院后 随访 管理 工作 , 以 提 高 患者 生活 质 量 。 关键词 : 糖 尿 病足 ; 介入治疗 ; 出院 患 者 ; 服 药; 运动 ; 依 从 性 中图分类号 : R 4 7 3 . 6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1 — 4 1 5 2 ( 2 0 1 3 ) 2 4— 0 0 3 6 —0 3 D O I : 1 0 . 3 8 7 0 / h l x z z . 2 0 1 3 . 2 4 . 0 3 6
1 . 1 对象 2 0 1 1 年 1月 至 2 0 1 2年 1 2月 , 我 科 接 受 糖尿病 足 下肢血 管介 入治 疗 的住 院 患者 5 1 2例 , 通 过 面谈及 电话 方式 对 2 1 2 例 进行 调 查 , 同意参 与 调查 的 患者 共 9 9例 。患 者 一 般 资 料 : 男 5 5例 、 女 4 4例 , 年
1 . 2 . 1 调查 工 具 ① 一般 资 料 问卷 : 自设 一 般 资 料

糖尿病足溃疡治疗现状论文

糖尿病足溃疡治疗现状论文

糖尿病足溃疡治疗现状[摘要]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足溃疡加重糖尿病患者个人,家庭,社会经济负担,糖尿病足需要及时正确的诊治。

本文就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图分类号] r58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134-01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缺血、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

该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及小动脉硬化,导致脉管腔狭窄阻塞,致使所支配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而造成坏疽或溃疡经久不愈[1]。

其主要表现为足部溃疡与坏疽,这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2]。

糖尿病足的治疗和护理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有研究表明[3]糖尿病足患者每年平均住院26d,住院总费用为14906元。

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需要从血糖的控制,局部减压,感染的控制,清创和改善局部血液供应等多方面综合治疗[4]。

笔者现将糖尿病足溃疡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血糖的控制合理饮食,应用胰岛素有效控制血糖,改善全身情况。

控制血糖在合适的范围内,是治疗糖尿病足的先决条件。

不同的年龄阶段,血糖的控制标准不同。

小于50岁餐后血糖控制在8.5mmol/l,50-70岁餐后应控制在9.0mmol/l,大于70岁餐后应控制在10.0mmol/l [5]。

2 局部减压减缓足部压力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重要治疗措施,完全接触支具tcc(total contact cast)在治疗神经性溃疡合并中度缺血或感染上具有显著疗效[5]。

tcc完全按足部形态塑型,能有效帮助减轻足部溃疡处压力以及水肿,被称为是足部减压的“金标准”[6-7]。

tcc的使用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密切随访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常采用减少行走及站立、使用轮椅、拐杖和局部气圈等减轻局部压力。

3 控制感染感染是糖尿病足病情加重及难治愈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伴有血管病变的糖尿病足溃疡感染者,极易发展成骨髓炎、蜂窝织炎和坏疽。

糖尿病足诊治研究

糖尿病足诊治研究

糖尿病足诊治研究随着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增多,及人口老龄化,中国已成为糖尿病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糖尿病患者中有5%~20%在其病程中发生足溃疡或坏疽,成为糖尿病治疗的难题。

本文概述当前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治疗方法。

标签:糖尿病足;诊断;治疗根据中国糖尿病协会最新调查发现,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7%。

而糖尿病患者中有5%~20%在其病程中发生足溃疡或坏疽,是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

1 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1.1糖尿病足的定义1999年WHO对糖尿病足病定义是: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

应当具备如下要素:糖尿病患者;应当有足部组织营养障碍(溃疡或坏疽);伴有下肢神经或(和)血管病变;三者缺一不可。

1.2发病机制糖尿病足的病变基础是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机体持续处于高血糖与蛋白质的非酶糖化状态,脂代谢紊乱,血液的高粘稠高凝状态,以及下肢循环等因素,使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容易发生血管病变、管壁增厚或管腔狭窄。

同时,微血管和微循环也有不同程度的障碍,下肢供血减少。

1.3流行病学现状1.3.1国外流行病学根据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糖尿病足专业委员会2013年发布的《糖尿病足诊治指南》中表明:①在所有的非外伤性低位截肢手术中,糖尿病患者占40%~60%;②在糖尿病相关的低位远端截肢中,有85%发生在足部溃疡后;③在糖尿病患者中,5个溃疡中有4个是因为外伤而诱发或恶化;④糖尿病患者中足部溃疡的患病率为4%~10%。

1.3.2国内流行病学我国多中心资料为50岁以上糖尿病人群下肢动脉病变的比例为19.47%。

根据王玉珍发表的《中国南方与北方地区糖尿病足病危险因素分析》表明,60岁以上糖尿病人群下肢动脉病变的比例为35.36%。

解放军总医院潘长玉教授组织的对北京5家大医院的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的研究发现:北京地区多中心研究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高达90.8%.其中重度以上者占43.3%。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疗效分析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疗效分析
改 善 。本组 患者 患肢 均 有 不 同程 度 的冷 、 感 , 凉 其 中 1级 0条 , 2级 4条 , 3级 1 0条 , 4级 6条 。( ) 3
2 结 果
患者 均 被 随访 1~Leabharlann 个 月 , 均 3个 月 。在 有 平
间歇 性跛 行 : 按正 常速 度 6 7 m/ n行走 , : 0~ 0 mi 0级
冷感 ; 3级 : 累肢 体 有 明显 凉 、 感 , 采 用 局部 受 冷 需
鞘 管 , 鞘 管 置 入 5 C ba导 管 至胭 动 脉 , 导 管 经 F or 经 将 干细胞 悬 液灌 注 至 动 脉 内 , 毕 退 出导 管 , 除 术 拔
鞘 管 , 刺 点加压 包 扎 。 穿
保 温措 施 , 状才 能 得到 一 定缓 解 ; : 累 肢体 症 4级 受 有 明显 凉 、 感 , 用局 部 保 温 措 施 症 状 亦 无 明显 冷 采
行走 I5 0 无 疼 痛 ; > 0 m, 1级 : 走 4 0~ 9 m, 疼 行 0 49 有
作者单位 :2 70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介入放射科 ( 250 陆文彬
刘 霆 傅聿 明 )
静息 痛 8条下 肢 中 , 部疼 痛 消失 3条 , 足 明显 改 善 2条 , 善 3条 , 改 缓解 率 为 10 。 同时伴有 肢 体麻 0%
新 生侧 支 血 管 ;+1级 : 许 新 生 侧 支 血 管 ;+2 少
展 了 自体外 周血 干 细胞 ( B C 移植 治疗 糖尿 病下 PS) 肢 血管病 变 的 临床 研究 , 将 l 患 者 临床 研 究 现 0例
资料报 告如 下 。
1 临床 资 料
1 1 一 般资 料 . 1 0例均 为 内分 泌 科 住 院患 者 , 男

介入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疗效观察

介入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疗效观察
s c u u r p i sd lt t nt e a y o i b t o t a c l sp o ru i ai h r p n d a ei f o .M e h d T tl 2 p t n swi ib t o t r ii e n o2 g o p .On a o c to s oa ai t t d a ei fo ed vd d i t r u s 7 e h c we e f t m e ev d it r e t a n y tmai te t n ,t e o n . h l o l c s , o e r c ie n e v nin la d s mpo t r a me t h t e r u n y h d s mp o t r ame t T e bo d su o e h o c c
果甚微 , D 致 F的发展 加剧 , 容 易 出现 坏疽 ; 大 很 澳 利亚 的足病 调查 报告显 示 ,0 的 D 3% F患 者会 因下 肢 缺血坏 死截肢 ,5 的坏 疽患者 6个月 内将 面 临 2% 死亡 J 。为 了早 预 防 、 治疗 , 探 讨 更 有 效 的治 早 并 疗方 法 , 本科 20 0 5年起 开 展 了 D F的介 入 治疗 , 取 12 治疗 方 法 两组 患 者 均予 以糖 尿 病 治 疗 知 .
【 yw rs Ieetntr y i ecotD ) A k — r h mi e(B) Ke od 】 nr no e p Da t o F tv i h a b if ( nl ba i dxA I e cu n 糖 尿病 足 ( F 是 糖 尿 病 一种 危 害 性 大 、 残 D ) 致

24 ・ 2
浙江临床 医学 2 0 0 9年 3月第 1 卷第 3期 1

患上糖尿病足,做介入手术有用吗

患上糖尿病足,做介入手术有用吗

什么是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它是由长期高血糖导致的神经病变和血管损伤而引起的,通常表现为足部溃疡、感染甚至坏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受高血糖的影响和刺激,容易出现神经病变,导致足部感觉功能减退或丧失,进而无法感知到足部的疼痛或受伤,而且高血糖还会损害血管,导致足部血液循环不畅,难以形成足部溃疡愈合的条件。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容易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

患有糖尿病足的患者早期症状包括足部麻木、刺痛、感觉异常,以及足部皮肤干裂、变硬等。

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可能会出现足部溃疡、肿胀、发热,甚至坏疽等严重症状。

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就需要及时就医并进行治疗。

介入手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介入手术作为治疗糖尿病足的一种手段,近年来备受关注,介入手术通过使用导管和影像学技术,对血管进行疏通、支架植入或者血管修复,从而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减轻足部症状,加速足部溃疡的愈合。

这种治疗方法被认为可以有效地减少截肢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介入手术通常包括以下患上糖尿病足,做介入手术有用吗几种具体的手术方法。

血管成形术糖尿病足患者往往伴随着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情况,导致足部供血不足,血管成形术通过在血管内放置支架或使用球囊扩张血管,恢复足部的血液供应,有助于减轻疼痛和促进溃疡愈合。

血管旁路手术对于血管病变严重的糖尿病足患者,血管旁路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手术通过植入人工血管或移植健康血管,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环,从根本上解决血管供血不足的问题。

激光治疗激光治疗是一种利用激光技术促进伤口愈合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清除坏死组织、杀灭细菌并刺激组织再生,加速足部溃疡的愈合过程。

神经减压术糖尿病足患者常常伴随着神经病变,导致足部感觉丧失或异常,神经减压术可以通过手术方式减轻神经受压的情况,缓解疼痛并改善足部的感觉。

介入手术的有效性和局限性介入手术对于部分糖尿病足患者来说是一种有文|梁晓聪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也给医生的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的研究现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疗是近年来糖尿病足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

虽然有关方法的研究很多,有的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有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本文就糖尿病足介入治疗的方法及存在问题进行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足;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成形术;腔内支架植入术;导管溶栓术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综合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的总称。

糖尿病足溃疡与坏疽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

DF的常规治疗有内科保守治疗、外科治疗,包括血糖的控制、局部清创等治疗[1]。

下肢血管狭窄主要治疗方法为保守治疗、外科手术动脉转流术和血管腔内成形术[2-3]。

DF患者下肢远端血管易受累,而直接影响足部血供,导致缺血坏疽的发生[4]。

DF 治疗重点应放在下肢血流的重建,辅以内科药物治疗,从根本上解决其因缺血引起的问题,有效改善下肢循环。

近年来由于介入技术的发展,DF的血管腔内成形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就DF的介入疗法综述如下。

1 血管腔内成形术1.1 球囊扩张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balloon dilatation,PTA) PTA是经导管等器械扩张再通血管的狭窄或闭塞性病变,主要采用球囊导管进行治疗,其中几种新技术,主要是激光血管成形术(laserangioplasty)、粥样斑切除术(atherectomy)、血管内支撑器(endovascularstent)。

PTA原来主要用于肢体血管,后扩展至内动脉,如肾动脉、冠状动脉并且由动脉发展至静脉,治疗人造血管、移植血管的狭窄或闭塞。

可以有效地扩张狭窄闭塞的微血管。

常用全身肝素化后,将导丝通过导管缓慢旋转的向前推进,通过病变段血管,到达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置入成功后随即导入微球囊,球囊覆盖病变后,使用压力泵逐渐加压扩张,若狭窄解除不满意,可再次扩张,术中及术后采用普通肝素抗凝。

Carnevale等[5]报道PTA术后并发症中,局部血栓形成占3%,远段肢体栓塞占1%,球囊扩张引起血管破裂占3%。

因而PTA有必要进行改善。

最新研究的小直径(1.5~4mm)、长球囊(4O~120mm)、长支架(40~120mm)对血管内皮损伤较小,避免了血管内膜的大范围撕脱。

李景庆等[6]采用小直径加长柔顺型微球囊(DEEP,INVATEC),对较长节段的病变可一次性扩张成形,避免了短球囊多阶段扩张造成衔接部位夹层的挫伤和切割,可在弯曲的血管内充盈球囊且不改变血管的走形路径。

王海波等[7]采用低压延时扩张,成功解决夹层等并发症的夹层贴壁问题。

球囊扩张时要选择接近或者稍微超过正常动脉直径的球囊,这样在最小的血管撕裂和最小的残存狭窄下将产生最佳的血管造影结果。

但小动脉和微循环病变无法用导管、导丝解决,必须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经导管或应用扩血管药物,抗凝药改善微循环[8]。

1.2 腔内支架植入术支架通畅性、位置及其形态变化是支架植入术后的必要观察指标[9]。

腔内支架植入术技术常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

近年来,针对ISR的各种发生机制已经研制出了多种药物涂层支架。

药物涂层支架,即在血管内支架外涂一层药物膜进行药物持久的释放来达到治疗和预防目的。

DF根据不同的病症状选不同的支架有抗炎症作用的地塞米松(DEX)涂层,抗增殖作用的涂层支架,抗血栓作用的肝素涂层支架[10]。

传统的支架植入术是预先用球囊扩张病变部位,然后再植入支架。

近年来临床上开始进行直接支架植入术,不用球囊预扩张,直接支架植入术可减少血管内膜撕裂、血管痉挛或血管闭塞等急性并发症。

直接支架植入术没有预先扩张病变血管,血管损伤轻,因此可减少术后再狭窄的机会。

直接支架植入术最主要的缺点是当支架不能1次通过狭窄病变时,须将支架退出,进行再次手术。

但随着球囊预装支架设计的改进,以及支架植入技术的提高,目前成功率已明显的提高。

支架植入时间、X线照射时间较短、造影剂用量较少,另外,由于节省了球囊导管,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11]。

1.3 PTA联合支架植入术DF病变的血管钙化及纤维化重的病变将导致支架不容易通过,不宜用直接行支架植入术。

球囊膨胀支架(Strecker stent)只有在对狭窄区实行PTA后方可植入,没有进行相应扩张而送入支架导管,可能会导致支架脱落错位。

由于扩张后的支架都稍有回缩,故球囊直径较支架直径大1mm。

一旦支架植入成功,禁止再通过支架进行任何介入性操作,以免引起支架错位。

全部操作要在肝素化下进行。

经皮穿刺血管腔内PTA是治疗梗阻疾患的重要措施,可以较好的治疗DF的血管栓塞。

但是,由于病变的特点或PTA 出现某些并发症,使PTA失败。

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的开展,可以成功地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欧、美各国报告取得良好效果。

采用Strecker支架扩张二次,造影证实植入成功。

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支架植入对于治疗PTA术后由于血管内膜撕裂或夹层引起的急性血管闭塞,血管壁弹性回缩或PTA术后再狭窄等有着重要价值。

常用的血管内支架主要有三种类型:钛一镍合金形态记忆金属支架、自动膨胀不锈钢支架及球囊膨胀支架。

后者在临床应用的主要有两种,Palmaz 支架,由不锈钢管制成;Strecker支架,由不锈钢丝编织制成,其柔软、顺应性好,因此应用较为广泛。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一般同于PTA。

2 血管腔内溶栓术2.1 导管溶栓术导管溶栓术是将导管置入静脉血栓或同侧动脉内灌注溶栓药物。

导管直接溶栓术是经健侧股静脉、颈内静脉或同侧腘静脉途径,直接将溶栓导管置入新鲜血栓中进行溶栓。

经腘静脉顺行置管途径较为常用。

对于累及远端深静脉以及胫腓静脉丛的血栓,导管无法进入远端静脉内,可将导管置于同侧动脉内灌注溶栓药物,并用压脉带阻断浅静脉。

经导管溶栓术提高了血栓局部溶栓药物的浓度和药物血栓接触时间,提高了溶栓效果,同时减少溶栓药物剂量,降低出血并发症的可能性。

溶栓导管比普通的端孔导管增加了血栓接触面积,疗效更好;每隔12~24h应在透视下造影观察血栓情况,向近端回撤导管;溶栓时结合机械性碎栓,能提高溶栓效率;提倡低剂量尿激酶使用,一般50~100万U/d,维持3~5d;溶栓过程中,应监测血常规和凝血功能[12]。

尿激酶是临床上最常应用的溶栓药物之一[13]。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CSII)用于持续股动脉输注尿激酶治疗糖尿病足的围手术期,可以安全快速控制血糖,缩短术前准备和住院时间[14]。

2.2 介入性溶栓治疗介入性溶栓治疗可以采用大流率,大压力,造影剂总剂量加大的方法,操作导管插入血栓内部或尽可能接近血栓,可进行溶栓药物灌注,首次应采用冲击量,溶栓导管应边溶边进,逐渐深入。

当造影证实血栓已完全溶解或大部分溶栓后,应留置导管,后维持尿激酶灌注24小时。

介入溶栓治疗可有效保护胰岛B 细胞、内皮细胞等免受自由基的攻击,从多种环节改善糖尿病足氧化应激损伤,加速血糖达标,改善下肢供血,促进溃疡愈合[15]。

因血管病变具有弥漫性,多节段性和常累及中小动脉的特点,故支架植入术或血管搭桥术均存在操作困难、疗效不佳等问题[16],介入溶栓治疗中的α-硫辛酸治疗可有效保护胰岛B细胞、内皮细胞等免受自由基的攻击,从多种环节改善糖尿病足氧化应激损伤,加速血糖达标,改善下肢供血,促进溃疡愈合[15]。

3 问题与展望介入治疗是DF血管病变的一种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作为微创治疗,避免了心脑血管疾病较高的风险,住院周期短且易于重复进行,具有很大的优势。

但目前仍存在术后再狭窄的问题,且因为糖尿病本身的原因,其术后再狭窄的概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

对于如何预防和治疗术后血管再狭窄也是当今的一大热点,如应用下肢专用超长球囊、药物洗脱支架、血管内照射等方法,还有在冠状动脉狭窄方面研究较多的药物及基因治疗。

糖尿病所致DF病变常累及小动脉,影响微循环。

小动脉和微循环病变无法用导管、导丝解决,必须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经导管或应用扩血管药物,抗凝药改善微循环。

故而抗凝药物的使用非常重要。

相信随着对介入术后再狭窄预防和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种方法结合的介入治疗在糖尿病足中的应用将有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1] Tepe G. The diabetic foot syndrome: 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J]. Dtsch Med Wochenschr. 2009, (134)19: 1006-1010.[2] Dick F,Diehm N,Galimanis A,et a1.Surgical or endovascular revascular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eritical limb ischemia:influence of diabetes mellitus on clinical outcome[J]. J VascSurg,2007,45(2):751-761.[3] Cho SK,Do YS,Shin SW ,et a1.Subintimalangi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lower limb ischemia[J]. Korean J Radiol,2006,7(3):131-138.[4] Gao YS, Li JQ, Yang YG, et al. Application of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 in treatment of infragenual artery occlusive diseases for diabetes patients[J]. Chin J Interv Imaging Ther, 2008,5(5):389-391.[5] Carnevale FC, De Blas M, Merino S, et al. Percutaneous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chronic iliac artery occlusion[J].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 2004,27(5):447-452.[6] 李景庆,高印生,杨迎国.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部急性缺血性病变1例[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8,5(1):74.[7] 王海波,赵堂海,于永山,等.微球囊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症[J].实用医药杂志,2009,26(4):23-24.[8] 王艳红,王俊华,张开,等.糖尿病足下肢血管介入治疗31例[J].武警医学,2008,19(11):1024-1026.[9] 宋云龙,王东,张挽时,等. 主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后的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7,4(2):106-109.[10]赵苏苏,张东生,卢勤.血管内药物涂层支架制备及应用的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26(5): 378-381.[11]刘群锋,雷达,周万兴,等.直接支架植入术与传统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对比研究[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6,12(2):105-107.[12]周大勇,沈利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J].苏州医学,2009,32(1):25-27.[13]Razavi MK, Lee DS, Hofmann LV, et al.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Limb Ischemia: Current Status and Controver-sies[J].J Vasc IntervRadio.2003,111(14): 1491-1496.[14]Hoogma RP,Hammond PJ,Gomis R,et 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 and NPH based multiple daily insulin injections(MDI) on glycaemic control and quality of life:results ofthe5-nationstrial[J].Diabet Med,2006,23(2):141-147.[15]乐岭,向光大,赵林双,等.α-硫辛酸对糖尿病足介入治疗的影响[J].中国药师,2009,12(5):631-633.[16]廖二元,超楚生.内分泌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5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