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讨论结果

合集下载

狼疮病疑难病例主持人总结讨论结果

狼疮病疑难病例主持人总结讨论结果

狼疮病疑难病例主持人总结讨论结果
在本次狼疮病疑难病例讨论中,我们的主持人总结了一些重要的讨论结果。

狼疮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可以影响人体的多个器官和系统,包括皮肤、关节、肾脏、心脏和神经系统等。

首先,我们讨论了病例的临床表现。

狼疮病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多样,不同患者的症状可能会有很大差异。

一些常见的症状包括面部皮疹、关节疼痛和肿胀、疲劳、发热以及肾脏问题等。

然而,该病的临床表现也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似,导致诊断困难。

其次,我们讨论了狼疮病的诊断标准。

主持人指出,狼疮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组织活检等信息。

目前,美国风湿病学会提出了一套诊断标准,称为“狼疮病分类标准”,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

我们还讨论了狼疮病的治疗方法。

主持人强调,治疗狼疮病需要个体化,并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和器官受累程度制定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药物治疗常使用免疫抑制剂、类固醇和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

另外,非药物治疗也很重要,如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阳光暴晒等。

最后,我们还讨论了狼疮病的预后和患者管理。

狼疮病的预后因个体
差异而异,有些患者可能会经历缓解和复发的过程。

患者的治疗和管理需要一个多学科的团队,包括风湿科医生、皮肤科医生、肾脏科医生等。

定期随访和监测是管理狼疮病的关键。

总的来说,这次狼疮病疑难病例讨论为我们提供了对狼疮病诊断和治疗的深入了解。

通过共同讨论和交流,我们在狼疮病的管理中取得了更好的进展,并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影像学工作者病例讨论报告

影像学工作者病例讨论报告

影像学工作者病例讨论报告一、病例信息本次病例为一名男性患者,年龄为60岁。

患者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胸痛,并伴有发热。

既往病史中无重大疾病。

二、病史采集1. 既往病史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史。

根据患者自述,他曾有过短暂的吸烟史,但已于10年前戒烟。

2. 现病史患者于一周前开始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和胸痛症状,同时伴有发热。

患者称呼吸困难逐渐加重,咳嗽频繁,并在前胸感到压迫性疼痛。

三、体格检查1. 体温:38.5℃2. 心率:90次/分钟3. 呼吸频率:22次/分钟4. 血压:130/80 mmHg5. 一般情况:患者意识清醒,面色稍显苍白,但未见明显全身淋巴结肿大。

6. 呼吸系统:听诊两肺可闻及少许湿罗音,呼吸音稍粗糙,活动度受限。

7. 心脏听诊:未闻及明显异常心音。

四、辅助检查结果1.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12.2 x 10^9/L- 中性粒细胞比率:78%- C-反应蛋白:20 mg/L2. 胸部 X 光片:左侧肺下叶可见不规则模糊阴影。

五、初步诊断和讨论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左侧肺下叶感染性疾病。

下一步可以进行以下进一步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1. 胸部 CT 扫描:进一步探查肺部异常阴影的范围和性质。

2. 痰液培养和药敏实验:以确定病原微生物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3. 血液培养:排除细菌血症的可能性。

4. 心电图:评估心脏功能是否受累。

六、治疗方案根据初步诊断,建议患者进行以下治疗:1. 抗生素治疗:根据痰液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 支持疗法:卧床休息、充分饮水等。

3. 对症治疗:如需要,可给予止咳药物、退热药物等。

七、预后评估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治疗反应,预计其病情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和缓解。

然而,具体的预后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评估。

结论本报告对一名男性患者的影像学病例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分析,初步诊断为左侧肺下叶感染性疾病。

未来可以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内科病例讨论情况汇报

内科病例讨论情况汇报

内科病例讨论情况汇报近期我们科室收治了一位患有急性肾衰竭的患者,现将其病例情况进行讨论汇报。

患者,男性,65岁,主因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入院。

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皮肤粘膜无黄染,全身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及。

查体提示,贫血、低蛋白血症、高钾血症、高尿酸血症、高磷血症。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计数3.2×10^12/L,血红蛋白80g/L,白细胞计数3.5×10^9/L,血小板计数120×10^9/L。

生化检查,血肌酐540μmol/L,尿素氮28mmol/L,血尿酸800μmol/L,血钾6.5mmol/L,血磷2.5mmol/L,总蛋白55g/L,白蛋白25g/L。

尿常规,蛋白++,管型+++,尿蛋白定性+。

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示,肾脏大小正常,形态不规则,皮质回声增强,CDFI示,双肾血流信号不对称。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我们初步诊断为急性肾衰竭。

在治疗上,我们采取了血液透析治疗,同时给予补液、降钾、降磷等对症治疗措施。

患者在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肌酐、尿素氮等指标也有所下降。

在病例讨论中,我们对该患者的病情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

首先,我们注意到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贫血、低蛋白血症、高钾血症等,提示肾功能受损。

其次,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肌酐、尿素氮、尿蛋白定性等指标异常,进一步支持了急性肾衰竭的诊断。

此外,影像学检查提示双肾血流信号不对称,也为我们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针对该病例,我们认为及时的血液透析治疗对于患者的救治至关重要。

同时,对于高钾血症、高磷血症等并发症的处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期取得更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该病例为一例急性肾衰竭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症状得到了缓解,肾功能指标也有所好转。

但在今后的治疗过程中,我们仍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争取更好的治疗效果。

疑难病例讨论小结及总结

疑难病例讨论小结及总结

疑难病例讨论小结及总结1. 各位医生同仁们,今天咱们又碰上了一个让人抓耳挠腮的疑难杂症!这个病例简直就像是一个医学界的"十万个为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破解这个谜团吧!2. 病人小王,男,35岁,来我们医院的时候可是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

他说自己最近总觉得浑身无力,吃啥吐啥,还经常头晕目眩,走路都像喝醉了似的。

咱们年轻的张医生一看这情况,立马来了精神:"这不就是我最拿手的胃肠道疾病吗?"可谁知道,这次他可是踢到了铁板。

3. 张医生信心满满地开始了常规检查,结果却发现病人的各项指标都正常得不能再正常了。

这下可把他给难住了,脸上的表情比吃了苦瓜还难看。

他挠着头对我说:"主任,这病人的症状跟检查结果完全对不上号啊!"我拍拍他的肩膀,心想:年轻人,医学的世界可远比你想象的复杂多了。

4. 于是,我们召集了医院里的各路神仙,不,是各科专家,开始了一场头脑风暴。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那场面简直比菜市场还热闹。

有人说是神经系统出了问题,有人猜测可能是内分泌失调,还有人提出可能是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5. 就在这时,平时不怎么说话的李医生突然开口了:"各位,我觉得我们是不是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大家都愣住了,纷纷看向他。

李医生继续说道:"病人最近有没有出过远门?或者接触过什么特殊的东西?"这一问不要紧,可把病人给问懵了。

6. 原来,小王前段时间刚从非洲出差回来。

这下可好,我们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

我立马让人去做了一系列热带病的检查。

果不其然,检查结果显示病人感染了一种罕见的寄生虫病。

这下可把我们高兴坏了,就像破案的侦探终于抓到了凶手一样!7. 确定了病因,接下来就是制定治疗方案了。

我们几个主治医生围在一起,讨论得热火朝天。

王医生说:"这种病在国内很少见啊,咱们得好好研究研究。

"我点点头,心想这可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疑难病例讨论分析总结

疑难病例讨论分析总结

完善检查手段
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 术,提高疾病的检出率和 诊断准确性。
强化医生培训
组织专题讲座、研讨会等 ,提高医生对疑难病例的 认识和处理能力。
针对医疗体系改进的建议和思考
加强医疗资源整合
优化医疗资源分布,促进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减少 地区间的诊疗水平差距。
健全转诊制度
建立有效的转诊机制,确 保患者能够在不同医疗机 构间顺畅转诊,得到及时 、准确的治疗。
持续交流
鼓励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保持持续的交流和合作,共同 分享经验和知识,为提升医疗行业的整体水平贡献力量。
THANKS
感谢观看
治疗方案争议
疑难病例的治疗方案往往缺乏统一意见。不同专家可能根据各自经验和理解, 提出不同的治疗方案。这使得患者和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面临诸多困惑。
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与挑战
多学科联合研究
针对疑难病例,未来研究需要多学科联合攻关,包括遗传学 、免疫学、药理学等领域。通过跨学科合作,有望揭示疾病 的本质,并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致谢贡献
感谢各位在讨论过程中的精彩发言和专业分享, 您们的贡献对于疑难病例的解决具有不可替代的 价值。
激发继续深入研究与学习的热情和目标
深入研究
本次讨论分析的疑难病例,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 究的医学问题,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深入研究,为医学科学 做出更大贡献。
学习目标
通过本次讨论,希望大家能够设定更高的学习目标,不断 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更好地解决疑难病例 做好准备。
生物标志物研究
针对疑难病例,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寻找疾病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有 助于实现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方案。
针对该病例的学术讨论与争议

疑难病例讨论总结范文

疑难病例讨论总结范文

疑难病例讨论总结范文一、病例回顾。

咱们这次讨论的这个病例啊,那可真是个“硬骨头”。

患者[姓名],[年龄]岁,是因为[主要症状]来咱们这儿的。

刚一来的时候,那症状就像一团乱麻,又有[症状1],又有[症状2],还夹杂着[症状3],就像好几个调皮的小鬼同时在身体里捣乱。

之前的检查呢,也是像雾里看花,做了[检查项目1],结果有点模棱两可,[检查项目2]也没给咱们一个特别明确的指向。

二、各抒己见环节。

在讨论的时候啊,那场面可热闹了。

就像一场武林大会,各个科室的“大侠”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

首先内科的[医生姓名1]就发言了,他摸着下巴,一脸深思地说:“我觉得这个患者可能是[内科疾病名称]。

你们看啊,[详细阐述内科角度的依据],就像在解一道复杂的数学题,这些线索似乎都指向这个方向。

”外科的[医生姓名2]可就不同意了,他一拍桌子,声音洪亮地说:“我看啊,说不定是外科的问题。

从[外科相关症状或检查结果]来看,很有可能是[外科疾病名称]在作祟。

这就好比房子的墙裂了缝,得从外面找原因。

”接着呢,检验科的[医生姓名3]也不示弱,拿着一沓检验报告,像拿着武林秘籍一样,说道:“我从这些检验数据来看,这里面有些指标很可疑啊。

[具体指出检验指标的异常情况],我感觉这可能是一种比较罕见的[检验相关疾病名称],就像隐藏在黑暗中的小怪兽,不容易被发现。

”三、讨论的碰撞与启发。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就像一场激烈的辩论赛。

内科的医生反驳外科医生说:“你说的外科情况,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有点像,但是从患者整体的病程发展和身体的其他反应来看,外科问题很难解释[阐述反驳的依据]。

这就好比你说树上的鸟是啄木鸟,但是它的嘴又不像啄木鸟那么长,羽毛颜色也不对。

”外科医生也不甘示弱,回怼道:“你内科的想法是不错,但是你忽略了[提出内科分析的漏洞]。

就像你只看到了树上的果子,没看到果子下面有个洞,可能是虫子从外面钻进去的。

”就在大家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一旁的影像科的[医生姓名4]说话了:“大家先别吵,我看我们得再仔细看看片子。

疑难病例讨论小结

疑难病例讨论小结

疑难病例讨论小结疑难病例,是指医学领域中一些难以确诊或难以治愈的疾病案例。

这些病例常常具有复杂的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需要医生经过深入思考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以下是对一些疑难病例的讨论和小结。

病例一:患者年龄为50岁,主要症状是体重下降,食欲不振,腹泻和腹痛。

经过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相关检验,发现患者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血液中的某些指标异常,但没有明显的肿块或肿瘤。

经过多次会诊和深入分析,最后确诊为白血病。

病例二:一名50岁的女性患者,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胸痛和咳嗽。

胸部X 光片显示右侧肺部有阴影,经过进一步的CT和组织活检,最终确诊为肺癌。

但是由于病变较为复杂,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病例三:一名30岁的男性患者,主要症状是头痛,恶心和呕吐。

医生检查发现患者颅内有一处异常生长的肿瘤,但是由于肿瘤的部位较为特殊,手术难度较大。

经过多次讨论和会诊,医生最终决定采用微创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病例四:一名60岁的男性患者,主要症状是胸痛,心悸和气短。

经过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医生发现患者存在严重的冠心病病变。

由于患者年龄较大,手术风险较高,医生决定采用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的方式进行治疗。

病例五:一名40岁的女性患者,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和肌肉无力。

经过全面的体格检查和血液检测,医生发现患者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

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医生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病例六:一名20岁的男性患者,主要症状是疲劳、肌肉无力和体重下降。

经过全面的体检和血液检查,医生发现患者存在一种罕见的代谢性疾病。

由于这种疾病非常少见,医生需要与其他专家进行讨论和交流,以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疑难病例的讨论和分析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学习和研究内容。

通过对疑难病例的深入研究,医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同时,疑难病例的讨论也促进了医学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为解决其他类似病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病例讨论的实验报告(3篇)

病例讨论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病例讨论,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2. 学习并掌握病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二、实验背景本次病例讨论以某患者为例,患者为男性,45岁,主诉:乏力、头晕、恶心、呕吐1周。

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头晕、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前来我院就诊。

三、病例资料1. 病史: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头晕、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无头痛、视物模糊,无吞咽困难、言语不清,无肢体活动障碍。

2. 既往史:患者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

3. 家族史:患者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4. 体格检查:患者神志清楚,精神状态可,血压130/80mmHg,心率85次/分,呼吸20次/分,体温36.5℃。

全身皮肤无黄染、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颈软,心肺腹未见异常。

神经系统查体: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深浅感觉正常,共济运动正常,病理征未引出。

5.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4.5×10^9/L,红细胞计数4.8×10^12/L,血红蛋白145g/L,血小板计数150×10^9/L。

- 尿常规:未见异常。

- 肝功能:ALT 45U/L,AST 35U/L,TBIL 16μmol/L,DBIL 8μmol/L。

- 肾功能:Scr 78μmol/L,BUN 4.8mmol/L。

- 血糖:5.6mmol/L。

- 心电图:未见异常。

- 头颅CT:未见异常。

四、病例讨论1. 病例特点本病例特点为:中年男性,乏力、头晕、恶心、呕吐1周,无特殊病史及家族史。

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2. 可能的诊断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患者可能存在以下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脑炎等。

- 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

- 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肠炎等。

- 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讨论结果
(一)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初步诊断:支气管哮喘
上呼吸道感染
过敏性鼻炎
诊断依据:支气管哮喘
1.中青年男性,急性病程。

2.患者咳嗽、喘息,喘息以夜间为著,对刺激性气体或冷空气敏感。

2周前咽痛,咳嗽,发热。

3.既往“过敏性鼻炎”5年。

4.查体示双肺可闻及哮鸣音。

5.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

(二)鉴别诊断
1.急性支气管炎:可有发热、咳嗽,偶可出现喘息。

常常由病毒感染引起,病情常常呈自限性。

但一般无明显的昼轻夜重,无明显过敏原接触史及过敏性疾病史。

血嗜酸粒细胞一般不高。

2.COPD:可表现为咳嗽、喘息。

但多见于中老年人,常有长期大量吸烟史。

以慢性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胸片可有肺气肿表现。

患者青年男性,无吸烟史,无慢性咳嗽,咳痰病史,考虑可能性小。

3.急性左心衰竭:可有呼吸困难、喘息,肺部哮鸣音等表现。

但患者多有基础心脏病。

体检常见心脏扩大、奔马律等体征。

X线胸片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等表现。

4.嗜酸性粒细胞肺浸润症:病人可有发热,喘息,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但多有明确接触史,病情较轻,胸片可见多发淡薄斑片影,患者缺乏接触史,胸片亦不符,考虑可能性小,必要时肺活检以进一步除外。

(三)进一步检查
1.肺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

2.血气分析。

3.ECG。

4.IgE。

5.过敏原皮试。

(四)治疗原则
1.联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β2受体激动剂,茶碱,抗胆碱药物)。

2.吸入糖皮质激素。

3.抗感染治疗。

4.病情监测和健康教育。

支气管哮喘概念
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过敏反应性炎症性疾病,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

这种气道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和广泛、易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胸闷和咳嗽症状。

临床表现
(1)典型支气管哮喘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大多数有季节性,日轻夜重(下半夜和凌晨多发),常与吸入外源性变应原有关;急性发作时,两肺闻及弥漫性哮鸣音,以呼气期为主;可自行缓解或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后缓解,缓解期病人可无任何哮喘症状。

(2)非典型支气管哮喘表现为发作性胸闷或顽固性咳嗽。

(后者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
(3)运动诱发的哮喘可以通过运动前热身,运动后缓慢停止来预防。

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
临床特点轻度中度重度危重气短步行、上楼时稍事活动休息时
体位可平卧喜坐位端坐呼吸
讲话方式连续成句单词单字不能讲话
精神状态可有焦虑,尚安静时有焦虑或烦燥常有焦虑、烦躁嗜睡或意识模糊出汗无有大汗淋漓
呼吸频率轻度增加增加,常
(1)血常规: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如并发感染可有白细胞增高,中性粒为主)
(2)痰液检查:涂片染色后镜检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也可见尖棱结晶,粘液栓和透明的哮喘珠。

(3)呼吸功能检查:(哮喘发作时有关呼气流速的全部指标均显著下降)FEV1、FEV1%、PEF(峰值呼气流速)均减少。

(4)实验室检查:血清IgE有助于诊断。

(5)胸部X线检查:发作时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缓解期多无明显异常。

(6)动脉血气分析:轻度哮喘发作,PO2和PCO2正常或轻度下降;中度哮喘发作,PO2下降而PCO2正常;重度哮喘发作,PO2明显下降而PCO2超过正常,出现呼吸性酸中毒和(或)代谢性酸中毒。

诊断依据:
典型哮喘的诊断:具有反复发作性喘息,与季节相关,日轻夜重,多与接触变应原有关。

发作时两肺满布哮鸣音,呼气相为主,伴呼气相延长。

可自行缓解或应用支气管扩张剂缓解。

缓解期无任何症状。

除外其他引起喘息、胸闷、咳嗽的疾病即可诊断。

不典型哮喘的诊断:咳嗽应用各种镇咳药物和抗炎药疗效往往不佳。

咳嗽可有日轻夜重和季节性加重的特点;常有其他过敏反应性疾病或有过敏反应性疾病家族史。

下列肺功能试验至少一项阳性,并除外其他引起喘息、胸闷、咳嗽的疾病方可诊断:
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
主要用于判断气道反应性。

②支气管舒张试验
给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15%,且FEV1增加值>200ml。

③峰值呼气流速(PEF)
昼夜波动率≥20%。

鉴别诊断:
1.心源性哮喘:常见于急性左心衰竭,多有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等基础心脏病史,表现为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可闻及广泛的哮鸣音及水泡音,左心扩大,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及奔马律。

胸片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征。

如一时难以鉴别,可注射氨茶碱缓解症状后作进一步检查,忌用肾上腺素和吗啡,以免发生危险。

2.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常有长期大量吸烟史。

以慢性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合并喘息,并有间断加重,可有肺气肿体征和湿啰音。

可合并哮喘。

3.支气管肺癌:中央型肺癌阻塞大气道可出现呼吸困难和喘鸣,但症状进行性加重,常无诱因,可有血痰,痰中可找到癌细胞。

X线胸片、CT、支气管镜等可明确诊断。

4.嗜酸性粒细胞肺浸润症:致病原为寄生虫、原虫、花粉、化学药品等,大多有接触史,症状较轻,病人常有发热,胸部X线检查可见多发性,此起彼伏的淡薄斑片状浸润影,可自行消失或再发。

肺组织活检有助于鉴别诊断。

进一步检查:
1.肺功能检查
2.血气分析
3.皮肤过敏原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 检查 治疗原则
1.慢性持续期的治疗:脱离过敏原,根据临床症状和严重程度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或)吸入皮质激素,对疾病进行连续监测。

2.急性发作期治疗:氧疗与辅助通气;β受体激动剂;氨茶碱;抗胆碱药;糖皮质激素(中度哮喘可口服,重度哮喘发作时应足量,短程,静脉应用);重度哮喘发作时应注意补液,纠正酸中毒,纠正电解质紊乱,抗生素治疗,及时处理并发症。

根据哮喘病情控制分级制定治疗方案


升级
低剂量的ICS 加缓释茶碱
缓释茶碱
低剂量的ICS 加白三烯调节剂抗IgE 治疗
白三烯调节剂中高剂量的ICS 白三烯调节剂
口服最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中高剂量的ICS 加LABA 低剂量的ICS 加LABA
低剂量的ICS
加用1种或2种加用1种或以上选用1一种选用1种控制性药物
按需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按需使用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哮喘教育、环境控制
第5级
第4级第3级
第2级第1级治疗级别
对以往未经规范治疗的初诊哮喘患者可选择第2级治疗方案,哮喘患者症状明显,应直接选择第3级治疗方案。

从第2级到第5级的治疗方案中都有不同的哮喘控制药物可供选择。

而在每一级中都应按需使用缓解药物,以迅速缓解哮喘症状。

如果使用含有福莫特罗和布地奈德单一吸入装置进行联合治疗时,可作为控制和缓解药物应用。

如果使用该分级治疗方案不能够使哮喘得到控制,治疗方案应该升级直至达到哮喘控制为止。

当哮喘控制并维持至少3个月后,治疗方案可考虑降级。

建议减量方案:1)单独吸入中至高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将吸入糖皮质激素剂量减少50%;2)单独吸入低剂量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可改为每日1次用药;3) 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患者,将吸入糖皮质激素剂量减少约50%,仍继续使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治疗。

当达到低剂量联合治疗时,可选择改为每日1次联合用药或停用长效β2若患者使用最低剂量控制药物达到哮喘控制1年,并且哮喘症状不再发作,可考虑停用药物治疗。

上述减量方案尚待进一步验证。

通常情况下,患者在初诊后2~4周回访,以后每1~3个月随访1次。

出现哮喘发作时应及时就诊,哮喘发作后2周~至1个月内进行回访。

常用药物简介
治疗哮喘的药物可以分为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

控制药物:是指需要长期每天使用的药物。

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抗炎作用使哮喘维持临床控制,其中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ICS )、全身用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须与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缓释茶碱、色苷酸钠、抗IgE 抗体及其他有助于
减少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剂量的药物等;
缓解药物:是指按需使用的药物。

这些药物通过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其中包括速效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短效茶碱及短效口服β2受体激动剂等。

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流程:
要点:1、首先明确诊断,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客观评价。

2、给予相应的程序化、规范化治疗。

3、急性发作的治疗包括快速缓解气流受限、纠正低氧血症、防止并发症、建立哮喘长期管理方案。

4、反复吸入β2激动剂作为第一线基础治疗,中度以上发作联合应用其他支气管扩张剂和及时足量使用全身性激素、氧疗。

5、抗菌药物仅用于有呼吸道感染征象或危及生命发作的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