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五味
【看见平凡汪曾祺读后感】汪曾祺五味读后感

【看见平凡汪曾祺读后感】汪曾祺五味读后感【看见平凡汪曾祺读后感】汪曾祺五味读后感五味里酸甜苦辣咸臭,挨个讲了一遍,特色代表食物信手拈来,可见汪曾祺实在是个地道吃货。
《五味》中,只听得汪老把中华美食,各地小吃小菜娓娓道来,不仅讲它们的做法,还讲它们的来历。
我惊讶于他的博学,好像一本活字典,不需要百度。
或者说,他的脑子里有无数的线。
线头往外一扯,就扯出很多很多相关的知识。
关于美食,奇闻趣事,古今中外,出来很多严肃的论证。
在对待食物历史的考证上,汪老是一副老学究的摸样,严肃的很。
一转身,你又会看到这样的句子:我曾经夸口,说我什么都吃,为此挨了两次捉弄,一次在家乡,我原来不吃芫荽(香菜),以为有臭虫味。
……铺中管事弄了一大碗凉拌芫荽,说:‘你不是什么都吃吗?’我一咬牙吃了。
从此,我就吃芫荽了。
这一段让人大有惺惺相惜之感。
因为我也不喜欢吃香菜,原因也是有股臭虫味。
一个可爱的逞强的老头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我也惊讶于他的阅历,四方食事,娓娓道来,他吃过这么多菜!他真敢尝!汪老的故乡在江苏高邮,讲起故乡的食物,他又是那么深情款款含情脉脉。
他有多爱家乡啊。
故乡的炒米和焦屑、端午的咸鸭蛋、咸菜茨菰汤、虎头鲨、昂嗤鱼、砗螯、螺蛳和蚬子、野鸭、鹌鹑、斑鸠、鵽、蒌蒿、枸杞、荠菜、马齿苋,都留在他的记忆里,留在他的笔下。
《故乡的野菜》中细说了荠菜、蒌蒿、马齿苋、莼菜,还提及了一个故乡在明朝时的散曲作家王磐,重点介绍了王西楼的《野菜谱》,有图有配诗,多写人民疾苦。
江荠青青江水绿,江边挑菜女儿哭。
爷娘新死兄趁熟。
止存我与妹看屋——江荠,抱娘蒿,结根牢,解不散,如漆胶。
君不见昨朝卖客船上,儿抱娘哭不肯放——抱娘蒿。
汪老说,这些诗的感情都很真挚,读之令人酸鼻。
的确,汪老告诉我们他的家乡有一位用野菜记录百姓疾苦的散曲家,他把他的感动带给了读者,也把他对故乡这片土地的爱带给了读者。
靠近民间的作品,总有人间烟火的味道,说尽世间人情冷暖,说尽百姓疾苦。
五味__汪曾祺

示例:酸
菜名 酸菜
产地 雁北
酸菜白肉火锅
辽宁
羊肉酸菜汤下杂面 北京
味道 酸
酸笋 酸饭
福建、广西 延庆
细品六味
作者在叙写全国各地特
思
有的味道时,也为我们呈现
了一幕幕栩栩如生的民俗画
考
卷。哪些画卷给了你最深的
印象?请读一读,并用自己
的语言进行叙述。
细品六味
民俗画卷
山西人下饭店, 还没有点菜,先喝 三调羹醋。
1.文章明明写了“酸甜苦辣咸臭”六种味道, 可作者为什么取名为“五味”?说说你的理解。
“五”是“多、杂”的意思(类似成语“三番 五次” )。
“五味”,泛指各种味道。
2.在写“酸甜苦辣咸臭”六味时,作者有没 有平均用力?他是如何注意详略处理的?
详写“酸”、 “辣”、 “臭” ,
略写了“甜”、“苦”、“咸”。
细品六味
民俗画卷
有个同学,是 台州人,到铺子里 吃包子,掰开包子 就往里倒酱油。
细品六味
民俗画卷
一个同志为爱人从南京带臭 豆腐干回家,在火车上引起一 车厢的人强烈抗议。
生活百态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
西
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 义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精华
⑤“牛肉极嫩,汤极鲜,辣椒极辣,一碗汤粉,放三四丝辣椒就 辣得不行。”连用“极”字,生动地呈现了牛肉粉的美味至极。
⑥“苋菜长老了,主茎可粗如拇指,高三四尺,截成二寸许小段, 入臭坛,臭熟后,外皮是硬的,里面的芯成果冻状。噙住一头, 一吸,芯肉即入口中。”从做法和吃法两方面,描摹细腻精当, 语言干净利落。
南
免遭毁灭,华北及沿海许多大城市的高等学校纷
汪曾祺五味读后感

汪曾祺五味读后感1人间有五味——酸、甜、苦、辣、咸。
在这个五一假期,我跟随汪曾祺爷爷的笔尖,“尝”遍天下美食,“品”遍人间美味。
《五味》这本书讲遍中国天南地北的美食:杨花儿萝卜、端午鸭蛋、金钱片腿、焖葱呛虾……有的是各地名菜,如臭鳜鱼;有的是民间美食,如豆腐脑儿;有的是街头小吃,如豆汁儿、锅盔……看着《五味》,一道道美食仿佛就在我的眼前,仿佛我已尝到嘴里一般,让人哈喇子直流。
汪曾祺爷爷曾写到“谈吃,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对文化的态度。
那么,谈谈何妨?”看到这段话,我倒乐了,这的确是一种生活态度。
寒假期间,我看了央视主持人康辉老师写的一本《平均分》,里面有一个片段我记忆犹新:康辉老师听说有一家卤肉特别好吃,于是花了好几十块钱坐出租车去买了一二十块钱的卤肉。
初读之时,我很是不解,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打车钱和买卤肉钱不成比例呀!在读了《五味》后,我再一想,或许这也是康辉老师对生活的一种积极心态吧。
有话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我呢,诗就算了,我只想带着美食去远方。
宋代词人苏东坡在当官的时候,经常自制美食。
比如红烧肉烧糊了,撒些葱花——焖,出锅,哎呀,真香!又如中药太苦了,和糖、面粉、黑芝麻一煎——东坡药饼出炉了,Yum!更是为了美食,我也曾奋不顾身,乐过也苦过。
小区楼下有卖鸡蛋灌饼,又嫩又香,一层秘制酱加一层辣子油,再夹上火腿,鸡柳和生菜,香!为了不用排长队就能买到鸡蛋灌饼,我时常早上六点左右就赶紧起床,早早去买上一个鸡蛋灌饼,找个背风之处,先闻足了香气,再大口大口咬下去,味道美极了!还记得有一年暑假,小区门口一奶茶店开业,冰激凌特价一个仅需两元,我和朋友迫不及待地去排队买,有牛奶味和抹茶味两种冰激凌特价,我先是买了个牛奶味的,看着朋友正享受着他的抹茶味,我急忙狼吞虎咽吃完牛奶味,又赶紧把两种口味各买了一份,仍旧是狼吞虎咽地吃完,贪吃的结果——拉肚子拉了两天。
回想起一件件关于“吃”的往事,再看《五味》,原来书中的种种美食都是作者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对生活的一种追求。
《五味》课件

2、山西人爱吃酸菜
酸菜种类多 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
• 3、辽宁人爱吃酸菜白肉火锅 • 4、北京人爱吃羊肉酸菜汤下杂面 • 5、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笋 • 6、傣族人,酸笋炖鸡 • 7、延庆山里夏天爱吃酸饭
• 中国人还特别喜欢用“酸”这个味觉词 来形容一种难以言说的苦楚。
细品六味
甜
科学证明,吃甜食能让我们感到快乐,所以全世 界几乎都用甜来表示喜悦,“甜滋滋”“甜甜 的”“sweetheart”…….
• 1、绍兴人爱吃咸菜和咸鱼 2、中国人对盐的讲究
细品六味 臭 1、上海、南京、汉口、长沙臭豆腐
2、北京的臭豆腐乳
施松卿
初识六味
浏览课文: 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哪六味?
初识六味
酸
甜
苦
辣
咸
臭
细品六味
酸
有一种神奇的味道,不仅舌头能感觉到,而且,我们的 鼻子对它也十分敏感。它可以增进我们的食欲,促进消 化,这种味觉就是酸味。
1、山西人能吃醋
• 点菜之前喝醋 • 过年时,油盐店贴出条子:“供应老陈
醋,每户一斤。”
不管是甜蜜还是苦涩能够调和着一切的就是咸咸的味觉来自盐它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维持着体内水量的恒定也激发和平衡着每道菜里的各种味道
五味
汪曾祺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
• 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讲究吃的一个国 家,食材的多样性,料理手法的繁琐性, 都让全世界为之惊叹。
• 说说你家乡的小吃
作者简介
汪曾祺 (1920—1997), 江苏高邮人,当代作 家。其小说多写童年、 故乡,写记忆里的人 和事,在浑朴自然、 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 的意趣。
主要作品:
文集:《汪曾祺自选集》(1987年); 《汪曾祺文集》(共四卷,《小说卷》 《散文卷》《文论卷》《戏曲剧本卷》 1993年,江苏文艺出版社社);《汪曾 祺全集》(共八卷,《小说卷》《散文卷》 《戏剧卷》《其他卷》1998年,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汪曾祺》(共五卷, 《说戏》《五味》《谈师友》《文与画》 《人间草木》,山东画报出版社)。
汪曾祺:五味2篇

汪曾祺:五味汪曾祺:五味精选2篇(一)汪曾祺是20世纪中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真实生活为题材,以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打动读者。
其中,《五味》是他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味道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偏远的村庄里,主人公是一个年轻的男孩子,他和家人一起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中。
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他们经常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
然而,尽管生活贫困,他们却有一种对味道的特殊感受能力。
这个男孩有一个特别热爱吃东西的妹妹,常常会发现一些特别美味的食物,带给家人们无尽的惊喜。
男孩和妹妹发现,他们能够通过品尝食物的味道来感受到各种不同的情感和味道的变化。
故事中讲述了五种不同的味道:咸、甜、酸、苦、辣。
这五种味道对应着人们生活中的各种不同情感和经历。
例如,咸代表着辛酸和苦涩,甜象征着人情味,酸则代表着困难和挫折,苦意味着人生的苦难,而辣则具有勇气和激情之意。
故事通过五种味道的描述,揭示了人生无常和各种情感的多样性。
通过家庭中的贫穷和困境,人物们通过品尝食物的味道,感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
同时,故事也传达了人们在困境中坚持不懈、勇敢面对的精神。
《五味》这篇小说以质朴的笔调和细腻的描写,表现了汪曾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通过味道的描述,他将现实中的琐碎和无常融入到故事中,使读者能够通过味觉的感受,感知到生活的丰富和多样性。
汪曾祺:五味精选2篇(二)《故乡的鸟》是中国作家汪曾祺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远离故乡的人在城市生活中对故乡鸟的怀念和追寻。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远离故乡的人,他来到城市谋生,过着繁忙而孤独的生活。
在城市的喧嚣中,他时常想起故乡的景象,特别是那些自由自在的鸟儿。
他对这些鸟儿产生了浓厚的怀念和追寻。
主人公在城市的房间里安放了一个鸟笼,希望能够将一些小鸟养在里面,以此弥补自己内心的缺失。
然而,这些被困在鸟笼中的鸟儿失去了往日自由飞翔的欢快,变得憔悴而无精打采。
主人公观察到这一点后,感到自己并没有实现对故乡鸟的追寻,反而将它们限制在了另一个小小的牢笼之中。
《五味》课件

当代散文的空洞、浮夸、虚假、病态,让真与美、让日常生
活、让恬淡与雍容回归散文,让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 一腔”,功不可没。
师从于沈从文
小时候受过正规的传统教育的汪曾祺,
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
从文等名师。1940年开始写小说,受到当
时为中文系教授的沈从文的指导。
初识六味
浏览课文:
汪曾祺散文的特色:
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
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在《夏天的昆虫》中,他
向读者介绍了蝈蝈、蝉、蜻蜓、螳螂的品种、习性和孩童捕 捉昆虫的情形。
艺术上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
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 纠偏了那种集体的“宏大叙事”;以平实委婉而又有弹性的 语言,反拨了笼罩一切的“毛话语”的僵硬;以平淡、含蓄 节制的叙述,暴露了滥情的、夸饰的文风之矫情,让人重温 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风散文的魅力,从而折射出中国
辣
除了“酸”,还有一种可以提振食欲、并且在中餐菜谱上 经常和“酸”字合并使用的味道,那就是“辣”,辣也可
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开朗、坚韧、果断。
1、上海有专门卖辣椒的铺子 2、云南爱吃辣 3、四川出名的爱吃辣,而且是麻辣
咸
不管是甜蜜,还是苦涩,能够调和着一切的就是咸,咸的味觉来
自盐,它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维持着体内水量的恒定,也激
中 国 最 后 一 个 士 大 夫
主要作品:
文集:《汪曾祺自选集》(1987年);《汪
曾祺文集》(共四卷,《小说卷》《散文卷》《
文论卷》《戏曲剧本卷》1993年,江苏文艺出 版社社);《汪曾祺全集》(共八卷,《小说卷
五味汪曾祺读后感

五味汪曾祺读后感五味是一种可以引发人们美味感受的感觉。
读完汪曾祺先生的《五味》,我仿佛品尝到了五味的美味,感受到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咸。
整本书以五味为主线,以食物为载体,通过对食物的描写,展示了五味的味道与人的情感之间的关系。
书中以干柿、木瓜、枇杷、风腊肉、油爆河蚌这五种食物为切入点,以幼年时期的记忆和如今的回忆,贯穿起了整个故事。
每一个味道都能勾起作者的共鸣,引发他对美味的渴望与追求。
这种以食物为媒介,揭示人性之美的方式,令我深感触动。
作者通过精细细腻的描写,将食物的味道恰到好处地展现出来。
例如,作者提到了橘子的香甜:“要不是吃第十个橘子的感觉,人活在地上干什么?”这种简洁却实在的描述,让我仿佛嗅到了橘子的清香。
又如,作者描述了风腊肉的味道:“既有浑厚悠长的咸味,又有丝丝入扣的香味。
”这种咸中带香的味道,给人带来了极大的口感享受。
通过这些描绘,作者将五味的美妙与人们的感受紧密结合在一起,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五味》不仅仅是描述食物味道的一部作品,更重要的是,它让读者看到了美食背后的人文情怀。
作者以五味的味道为线索,展示了他对家乡、亲情、友情、爱情的思念与留恋之情。
例如,作者对干柿的追忆:“小时候,每当新鲜柿子成熟,我总是最自觉地去摘柿子。
”这种柿子的酸甜味,除了是一种味觉上的享受,更代表着童年的美好回忆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再比如,作者挚友送他的木瓜:“有的人为我思索,而不知道我口感相对平庸的爱时,正是我的朋友”。
这种木瓜的甜美,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更是友情的呈现。
这本书不仅仅关注了食物的味道和人情的情感,也让我看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与智慧。
汪曾祺先生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诙谐幽默的笔调,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他让我明白了人生的五味皆美,无论是苦尽甘来的喜悦,还是咸淡适中的平凡,都值得我们去品味和珍惜。
通过《五味》,我对食物的味道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我明白了食物不仅是满足生理需求的工具,更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与内心情感交融的艺术。
五味汪曾祺读后感

五味汪曾祺读后感《五味》是著名作家汪曾祺的一部散文集,书中以五味为线索,探讨了生活中的甘苦酸辣咸五种滋味,以及这些滋味所代表的人生哲理。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深刻思考,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书中的“甘”让我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甜美和幸福。
作者以甜味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恩和对美好的追求,让我明白了幸福并不是奢华的享受,而是来自于内心的满足和对生活的热爱。
无论是一杯甜甜的奶茶,还是一次与家人朋友的聚会,都能让人感受到甜蜜的滋味。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这些小小的幸福,而《五味》则提醒了我,要珍惜每一次甜蜜的滋味,让生活充满了温馨和幸福。
其次,书中的“苦”让我思考了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
作者以苦味来表达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让我明白了苦并不是生活的终结,而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但正是这些苦涩的滋味,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在读完《五味》后,我明白了要学会接受生活中的苦涩,用坚强和勇气去面对,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自信。
再次,书中的“酸”让我感受到了生活中的酸楚和无奈。
作者以酸味来表达对生活中的无奈和遗憾,让我明白了生活并不总是如人意,总会有一些事情让人感到心酸和无奈。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让人痛心的事情,但正是这些酸楚的滋味,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和快乐。
在读完《五味》后,我明白了要学会接受生活中的酸楚,用乐观和坚强去面对,才能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此外,书中的“辣”让我思考了生活中的挑战和冒险。
作者以辣味来表达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冒险,让我明白了生活并不总是平坦和安逸,而是充满了挑战和冒险。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但正是这些辣味的滋味,让我们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强。
在读完《五味》后,我明白了要学会接受生活中的挑战和冒险,用勇气和决心去面对,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自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汪曾祺:五味
汪曾祺:五味
山西人真能吃醋!几个山西人在北京下饭馆,坐定之后,还没有点菜,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了三调羹醋。
邻坐的客人直瞪眼。
有一年我到太原去,快过春节了。
别处过春节,都供应一点好酒,太原的油盐店却都贴出一个条子:"供应老陈醋,每户一斤。
"这在山西人是大事。
山西人还爱吃酸菜,雁北尤甚。
什么都拿来酸,除了萝卜白菜,还包括杨树叶子,榆树钱儿。
有人来给姑娘说亲,当妈的先问,那家有几口酸菜缸。
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
辽宁人爱吃酸菜白肉火锅。
北京人吃羊肉酸菜汤下杂面。
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笋。
我和贾平凹在南宁,不爱吃招待所的饭,到外面瞎吃。
平凹一进门,就叫:"老友面!""老友面"者,酸笋肉丝汆汤下面也,不知道为什么叫做"老友"。
傣族人也爱吃酸。
酸笋炖鸡是名菜。
延庆山里夏天爱吃酸饭。
把好好的饭焐酸了,用井拔凉水一和,呼呼地就下去了三碗。
都说苏州菜甜,其实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
无锡炒鳝
糊放那么多糖!包子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
四川夹沙肉用大片肥猪肉夹了洗沙蒸,广西芋头扣肉用大片肥猪肉夹芋泥蒸,都极甜,很好吃,但我最多只能吃两片。
广东人爱吃甜食。
昆明金碧路有一家广东人开的甜品店,卖芝麻糊、绿豆沙,广东同学趋之若鹜。
"番薯糖水"即用白薯切块熬的汤,这有什么好喝的呢?广东同学曰:"好嘢!"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
我家曾有老保姆,正定乡下人,六十多岁了。
她还有个婆婆,八十几了。
她有一次要回乡探亲,临行称了二斤白糖,说她的婆婆就爱喝个白糖水。
北京人很保守,过去不知苦瓜为何物,近年有人学会吃了。
菜农也有种的了。
农贸市场上有很好的苦瓜卖,属于"细菜",价颇昂。
北京人过去不吃蕹菜,不吃木耳菜,近年也有人爱吃了。
北京人在口味上开放了!
北京人过去就知道吃大白菜。
由此可见,大白菜主义是可以被打倒的。
北方人初春吃苣荬菜。
苣荬菜分甜荬、苦荬,苦荬相当的苦。
有一个贵州的年轻女演员上我们剧团学戏,她的妈妈远迢迢给她寄来一包东西,是"者耳根",或名"则尔根",即鱼腥草。
她让我尝了几根。
这是什么东西?苦,倒不要紧,它有一股强烈的生鱼腥味,实在招架不了!
剧团有一干部,是写字幕的,有时也管杂务。
此人是个吃辣的专
家。
他每天中午饭不吃菜,吃辣椒下饭。
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的,各种辣椒,他都千方百计地弄来吃。
剧团到上海演出,他帮助搞伙食,这下好,不会缺辣椒吃。
原以为上海辣椒不好买,他下车第二天就找到一家专卖各种辣椒的铺子。
上海人有一些是能吃辣的。
我的吃辣是在昆明练出来的,曾跟几个贵州同学在一起用青辣椒在火上烧烧,蘸盐水下酒。
平生所吃辣椒之多矣,什么朝天椒、野山椒,都不在话下。
我吃过最辣的辣椒是在越南。
一九四七年,由越南转道往上海,在海防街头吃牛肉粉。
牛肉极嫩,汤极鲜,辣椒极辣,一碗汤粉,放三四丝辣椒就辣得不行。
这种辣椒的颜色是橘黄色的。
在川北,听说有一种辣椒本身不能吃,用一根线吊在灶上,汤做得了,把辣椒在汤里涮涮,就辣得不得了。
云南佧佤族有一种辣椒,叫"涮涮辣",与川北吊在灶上的辣椒大概不相上下。
四川不能说是最能吃辣的省份,川菜的特点是辣而且麻,;;搁很多花椒。
四川的小面馆的墙壁上黑漆大书三个字:麻辣烫。
麻婆豆腐、干煸牛肉丝、棒棒鸡;不放花椒不行。
花椒得是川椒,捣碎,菜做好了,最后再放。
周作人说他的家乡整年吃咸极了的咸菜和咸极了的咸鱼。
浙东人确是吃得很咸。
有个同学,是台州人,到铺子里吃包子,掰开包子就往里倒酱油。
口味的咸淡和地域是有关系的。
北京人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大体不错。
河北、东北人口重,福建菜多很淡。
但这与个人的性格习惯也有关。
湖北菜并不咸,但闻一多先生却嫌云南蒙自的菜太淡。
中国人过去对吃盐很讲究,如桃花盐、水晶盐,"吴盐胜雪",现在则全国都吃再制精盐。
只有四川人腌咸菜还坚持用自贡产的井盐。
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什么国家的人爱吃臭。
过去上海、南京、汉口都卖油炸臭豆腐干。
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因为一个大人物年轻时常吃而出了名。
这位大人物后来还去吃过,说了一句话:"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
"文化大革命中火宫殿的影壁上就出现了两行大字:
最高指示:
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
我们一个同志到()南京出差,他的爱人是南京人,嘱咐他带一点臭豆腐干回来。
他千方百计,居然办到了。
带到火车上,引起一车厢的人强烈抗议。
除豆腐干外,面筋、百叶(千张)皆可臭。
蔬菜里的莴苣、冬瓜、豇豆皆可臭。
冬笋的老根咬不动,切下来随手就扔进臭坛子里。
;;我们那里很多人家都有个臭坛子,一坛子"臭卤"。
腌芥菜挤下的汁放几天即成"臭卤"。
臭物中最特殊的是臭苋菜杆。
苋菜长老了,主茎可粗如拇指,高三四尺,截成二寸许小段,入臭坛。
臭熟后,外皮是硬的,里面的芯成果冻状。
噙住一头,一吸,芯肉即入口中。
这是佐粥的无上妙品。
我们那里叫做"苋菜秸子",湖南人谓之"苋菜咕",因为吸起来"咕"的一声。
北京人说的臭豆腐指臭豆腐乳。
过去是小贩沿街叫卖的:"臭豆腐,酱豆腐,王致和的臭豆腐。
"臭豆腐就贴饼子,熬一锅虾米皮白菜汤,好饭!现在王致和的臭豆腐用很大的玻璃方瓶装,很不方便,一瓶一百块,得很长时间才能吃完,而且卖得很贵,成了奢侈品。
我很希望这种包装能改进,一器装五块足矣。
我在美国吃过最臭的"气死"(干酪),洋人多闻之掩鼻,对我说起来实在没有什么,比臭豆腐差远了。
甚矣,中国人口味之杂也,敢说堪为世界之冠。
汪曾祺作品_汪曾祺散文集汪曾祺:冬天汪曾祺:草木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