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音乐的表现特征及其鉴赏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音乐的表现特征及其鉴赏

中国传统音乐的表现特征及其鉴赏

中国传统音乐的表现特征及其鉴赏中国传统音乐的表现特征及其鉴赏[面潜伏》、《月儿高》、《霸王缷甲》、《海青拿天鹅》等表现浓厚的传统乐曲。

时至今天,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按演奏办法及音响效果可划分为: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等四类。

先秦时期,音乐艺术进展富强,乐器演奏与歌舞音乐在社会各阶层普遍流行。

在这一时期,五声和七声音阶已产生,后经考古发觉,在乐器方面的进展已相当流行和普遍。

起源比较久远的吹管乐器,相传夏禹时期,就有一种乐器,名叫籥,后来,《诗经》中曾用到过箫、管、籥、埙、箎、笙等乐器,以至于后来的雅乐都常用这些吹管乐器,琴类的弹拔乐器更是代表了这一时期的富强的高度音乐文化。

在这样的一种历史条件下,就产生了《高山流水》(后杨荫浏等人记谱)、《楚商》、《诗经》中的“风、雅、颂”等数首音乐作品。

这些乐器除大部分打击乐器和少数低音乐器之外,都是良好的独奏乐器。

如笛子、笙、唢呐、琵琶、柳琴、筝、三弦、二胡、板胡等都具有独特演奏技巧和丰盛的表现力。

但是在我国几千年来的音乐进展过程中,琴和琵琶所留传下来的曲目较为丰盛而多样,固然还有同样代表着中国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韵和根基的,像戏剧、曲艺等那样典型的“中国歌剧”传统音乐。

1.礼乐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诗经》、《乐记》、曾侯乙墓编钟、鼓乐队的浮现,标志这一时期中国音乐艺术进展的程度。

代表本时期音乐艺术形式是“钟鼓”乐队,这是礼乐思想的体现,也是本时期音乐审美的特征的一个主要方面。

先秦时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搜集了“风、雅、颂”三类,其中雅乐向来统领着我国传统音乐的进展,雅乐同时也是封建社会礼乐思想在音乐方面的代言者。

封建统治者利用礼乐思想长久禁锢人民的思想,以巩固其统治地位。

这其中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学艺术的进展也必定与之脱离不了干系,正是如此,让众多的文人艺人长久为统治阶层服务,从而冷落了我国民间音乐的充分进展。

先秦时期相传古琴也曾深得孔子的爱慕。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特征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特征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特征分析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其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旋律、节奏和声音特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各种音乐元素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以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一、旋律特征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旋律特征十分独特,包括了古老而富有韵味的旋律形式,如古乐、雅乐、丝竹乐等。

其中古乐是指汉代以前的乐曲,其特点是旋律简洁、朴素、自然,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崇拜自然的意味。

雅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宫廷音乐,其曲调优美、和谐,表现出古代社会宗法等级制度的特点。

丝竹乐则是中国传统器乐音乐的代表,其旋律清新婉转,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魅力。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旋律特征还表现在其使用的音阶和音律上。

中国音乐使用的音阶主要是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这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的基础。

在音律上,中国古代音乐追求的是“和谐、平和、婉转”,强调音乐的气韵和情感表达,因此在旋律上常常表现出平和、婉转、抒情的特征。

二、节奏特征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节奏特征十分丰富多样,不仅包含了各种基本的节奏形式,还有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独特节奏特点。

在中国古代音乐中,常用的节奏形式有固定节拍、自由节拍和变奏节拍。

固定节拍是指音乐中的节奏有着明显的规律和规定,如古罗马音乐《广陵散》中的“一拍一拍”、“两拍一拍”等固定的节奏形式。

自由节拍则是指音乐中的节奏没有固定的规律,而是根据作曲者的要求进行变化,如黄龙谣中的自由节奏形式。

变奏节拍则是指根据音乐的表达需要,对原定的节奏进行适当的改变,增加音乐的表现力,如《走马观花》中的变奏节奏。

这些不同的节奏形式为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表现形式提供了丰富的变化。

三、声音特色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声音特色主要表现在器乐、歌唱和声腔等方面。

在器乐方面,中国传统音乐使用的乐器种类繁多,其中包括了民族乐器和宫廷乐器两大类。

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及其艺术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及其艺术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及其艺术分析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结构特点。

这种音乐常常被用作陪伴戏曲、舞蹈和宗教仪式等各种文艺表演。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进行艺术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重视旋律。

中国传统音乐强调旋律的美感,常常以简洁、优美的旋律为主导。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旋律清晰、特点鲜明,往往在一个乐曲中固定,但会通过变奏、加工等手法进行发挥,产生丰富的变化和情感表达。

中国古乐中的《广陵散》和《阳关三叠》等,都以其独特而美丽的旋律而闻名。

其次是注重音色的协调。

中国传统音乐有着丰富的乐器,每种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特点。

在演奏中,音乐家会根据乐曲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乐器进行演奏,力求达到音色的协调和谐。

古琴的音色清幽悠扬,与古筝的悠长明亮形成了独特的和谐。

再次是强调节奏的变化。

中国传统音乐的节奏变化多样,常常在同一首乐曲中交替出现快慢、缓急、强弱等各种节奏,以体现情感的变化和曲调的起伏。

农民音乐中的《大太原》和宫廷音乐中的《夜行船》等,都以其节奏明快、活泼的特点而著名。

最后是注重音乐的氛围营造。

中国传统音乐通常注重通过音乐的组合、配器等手法,创造出特定的音乐氛围,以表达特定的情感或描绘具体的画面。

宫廷音乐中的《平湖秋月》和戏曲音乐中的《霸王别姬》等,都通过音乐的组合、演奏技巧等,使人们产生视听上的享受和情感上的共鸣。

通过以上的艺术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独特而卓越。

它重视旋律,注重音色的协调,强调节奏的变化,注重音乐的氛围营造等。

这些特点使其成为一种独具魅力、富有个性的音乐形式,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观众和音乐家的关注和研究。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特征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特征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特征分析
1. 器乐和声乐并重: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类别繁多,既有以器乐为主的曲目,如琴曲、箫曲等,也有以声乐为主的曲目,如戏曲、民歌等。

而且很多作品中器乐和声乐并存,彼
此相辅相成。

2. 注重音乐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强调以音乐表达情感和意境。

一些琴曲常以婉约细腻的旋律表达情感,如《广陵散》;而一些戏曲则通过声腔和表演来
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境遇,如《红楼梦》中的李纨唱段。

3. 强调五音音阶和音律: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中常使用五音音阶,即宫、商、角、徵、羽五个音。

中国音乐还有独特的音律制度,如十二律等,这些都为中国音乐作品赋予了独
特的音乐色彩和风格。

4. 多样的节奏和韵律变化: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中的节奏和韵律变化多样。

有些曲目
以悠扬的节奏和独特的韵律给人以轻盈、愉悦的感觉,如《二泉映月》;而有些曲目则以
雄壮有力的节奏和紧凑的韵律给人以豪情壮丽的感受,如军乐《威风堂堂》。

5. 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很多作
品中融入了中国古代文学、哲学和传统戏剧等元素,如《白蛇传》中的舞蛇情景。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具有器乐和声乐并重、注重意境和情感表达、强调五音音阶和音律、多样的节奏和韵律变化以及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等特征。

这些特征使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具
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指南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指南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指南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无论是古琴、古筝、二胡还是京剧、豫剧等各种音乐形式,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探索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了解如何欣赏和理解这些古老而优美的音乐。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旋律风格而闻名于世。

它注重表达情感和意境,强调内涵和意象的传达。

与西方音乐相比,中国传统音乐更注重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而非追求技巧和华丽的音乐效果。

中国传统音乐的旋律通常是简洁而优美的,以五声音阶为基础,强调音乐的律动和韵律感。

它们常常采用中国独特的音律模式,如宫、商、角、徵、羽等,这些音律模式给音乐带来了独特的韵味和情感表达。

二、古琴音乐的韵味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被誉为“乐中之王”。

古琴音乐以其深沉、内敛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古琴曲通常以古人的诗词作为曲目名称,如《阳关三叠》、《广陵散》等。

在欣赏古琴音乐时,我们应该注重琴音的起伏和变化,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古琴音乐强调的是音乐的意境和情感表达,而非技巧和速度的展示。

因此,我们应该用心去体会其中的内涵和情感,而不仅仅是琴音的美妙。

三、古筝音乐的婉转古筝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弹拨乐器之一,被誉为“乐器之后”。

古筝音乐以其婉转、柔美的特点而受到广泛喜爱。

古筝曲通常以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为题材,如《阳春白雪》、《平湖秋月》等。

在欣赏古筝音乐时,我们应该注重音色的变化和演奏者的技巧。

古筝音乐注重的是音色的变化和音符的连贯,演奏者需要通过手指的轻柔触碰和变化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意境。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演奏者的手指动作和音符的起伏来理解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四、二胡音乐的激情二胡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拉弦乐器之一,被誉为“拉弦之王”。

二胡音乐以其激情、豪放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二胡曲通常以战争、爱情等激情主题为题材,如《二泉映月》、《马头琴》等。

在欣赏二胡音乐时,我们应该注重音色的变化和演奏者的技巧。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鉴赏与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鉴赏与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鉴赏与文化内涵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美学鉴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以其独特的音色、旋律和节奏,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情感与智慧,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本文将从音乐的审美特点、文化融合以及艺术表达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鉴赏与文化内涵。

一、音乐的审美特点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审美特点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首先,中国传统音乐注重表达情感。

它以音乐的形式表达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如忧愁、喜悦、思乡等。

其次,中国传统音乐注重音色的变化。

它运用不同的乐器和演奏技巧,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色,使音乐更具层次感和表现力。

再次,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旋律的变化。

它以其独特的旋律构建方式,形成了独特的旋律风格,如南音、北音等。

最后,中国传统音乐注重节奏的变化。

它通过不同的节奏变化,展现了音乐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二、文化融合的美学鉴赏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首先,中国传统音乐融合了民族音乐的特点。

不同民族的音乐元素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得以融合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风格,如蒙古族的马头琴、藏族的唐卡等。

其次,中国传统音乐融合了古代文学的精华。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词和散文被融入到音乐中,形成了音乐作品的文学性,使音乐更具诗意和意境。

再次,中国传统音乐融合了哲学思想的智慧。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等,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使音乐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最后,中国传统音乐融合了民间艺术的元素。

民间艺术中的歌曲、舞蹈等元素被融入到音乐中,使音乐更加生动活泼,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

三、艺术表达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音乐通过艺术表达,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中国传统音乐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敬和热爱体现在音乐中,如山水画的意境被融入到音乐中,使音乐具有了自然的韵律和美感。

其次,中国传统音乐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中国的传统音乐之美

中国的传统音乐之美

中国的传统音乐之美一、引言中国历史悠久,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音乐。

这些音乐作品以其独特的旋律、丰富的表达方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之美。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所在,并介绍几个代表性的传统音乐形式。

二、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1. 古老而独特的旋律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这些古老的音乐旋律具有其独特的魅力,表达了中国古代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无论是悠扬的古琴曲,还是慷慨激昂的军乐,都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多样性和魅力。

2. 抒发情感的方式中国传统音乐是一种纯粹的情感表达方式。

通过音乐,人们可以借助声音和旋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无需言语,音乐可以穿越时空,触动人心。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特定的情感,通过音乐的演奏和传唱,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这些情感。

3. 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首传统音乐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这些音乐作品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通过音乐的表达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递给后人。

三、中国传统音乐形式1. 古琴音乐中国古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

古琴音乐以其悠扬的旋律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而闻名。

古琴的琴音深沉而富有韵味,演奏时以指法和音色变化表达情感,给人一种独特的音乐享受。

2. 京剧曲艺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形式。

京剧曲艺融合了音乐、舞蹈、唱腔和表演等多种元素,通过旋律、节奏和唱腔的变化,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之美。

京剧曲艺以其高亢激昂的唱腔和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而闻名于世。

3. 象棋曲象棋曲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以象棋游戏中的棋子和棋盘为背景,通过音乐来表达象棋的对局和情感。

象棋曲既有音乐的美感,又展现了象棋的策略和智慧。

四、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特征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特征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特征分析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音乐创作出了许多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音乐上具有独特的特色,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特征进行分析,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所在。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特征一:古老而神秘的音乐风格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特征之一就是其独特的音乐风格。

中国传统音乐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音乐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充满了古老而神秘的韵味。

其音乐风格在演奏技法、乐曲结构、调式音律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往往融入了许多传统的文化元素,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诗词、典故、民间传说等,这些元素赋予了音乐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

通过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深刻的艺术表达力,同时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特征三:丰富多彩的曲调和乐器组合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不仅在音乐内涵上具有独特的特色,在曲调和乐器组合方面也表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特点。

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曲调和优美的旋律著称,这些曲调大多来源于古代诗词和民歌,具有独特的旋律特点。

在乐器组合方面,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也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不仅有弦乐器、管乐器等传统乐器,还有古琴、古筝等具有独特音色的乐器,这些乐器组合为音乐作品增添了更多的魅力和韵味。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特征四:充满人文关怀的主题内容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主题内容往往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情感。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在词曲创作中常常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社会等方面的关怀和思考,这些主题内容反映了音乐创作者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

通过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音乐创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这些主题内容为音乐作品赋予了更多的情感和情感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音乐的表现特征及其鉴赏[摘要]:本文结合中国传统音乐的鉴赏,对我国传统音乐的表现特征从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进行举例和论说,表明了我国传统音乐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过社会和历史的磨练,铸就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音乐文化,同时对我国的传统音乐进行鉴赏阐述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传统音乐、表现特征、音乐鉴赏古今中外的文人哲人,都对音乐及其作用有所论述和研究,而且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在对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审美水平方面的教育作用,也早就为很多思想家、教育家所研究和重视。

我国的古代思想家荀况曾说过:“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

”但他并不认为音乐就是一种娱乐,所以他说又说:“声乐之人也深,其比人也速。

”○1这就深刻地点出了音乐的作用。

于是,任何一种音乐,不管是传统的还是当今的,民族的还是流行的,它都对人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

文学巨匠欧阳修在论及音乐时说:“乐之道深矣。

故工之善者,必得于心应于手,而不可述之言也;听之善,亦必得于心而会于意,不可得于言也。

”○1。

正因如此,古人才希望通过音乐的特殊感染力去启迪人们的思想,提高人们的素质,于是就产生了“乐以道和”的良好愿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要求必然由较低的层次向较高的层次逐步转移。

那些民族性、战斗性强的传世佳作自然会继续在人民中间流传,比较深奥的音乐也将会吸引更多的爱好者。

一、我国传统音乐的表现特征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我们的祖先给我们造就了这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上至原始社会,下至今天,都无时无刻产生着与其同步发展的灿烂文化,而传统音乐也就是我国历史上绽放光茫的传世作品。

自周代起,我国的乐器就有了“八音”之分,器乐独奏与合奏的形式也相继出现,琴也就当然成为了这一时期的闪光乐器,表现水平较高,出现了诸多动人的琴曲,如表现“高山”“流水”志趣的琴曲。

尽管在历代王朝中,曾产生过许多乐器和著名乐曲,如“鼓吹、横吹、骑吹”用的笛和箫、南北朝时期传入的琵琶、隋唐时的多部伎、元时的三弦以及火不思等,但直到明代,古琴和七弦琴都始终贯穿于整个历史的发展中,产生过《高山流水》、《汉宫秋月》、《梅花三弄》、《广陵散》、《夕阳箫鼓》等在历史上熠熠放光的传统音乐,这也算是可以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历史见证罢了。

到了明清时期,琵琶乐器的出现同琴并列成为我国当时的音乐发展的两大潮流,刊印了大量的琵琶谱。

流传至今同时也让人耳目能详的有《十面埋伏》、《月儿高》、《霸王缷甲》、《海青拿天鹅》等表现深厚的传统乐曲。

时至今日,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按演奏方法及音响效果可划分为: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等四类。

先秦时期,音乐艺术发展繁荣,乐器演奏与歌舞音乐在社会各阶层普遍流行。

在这一时期,五声和七声音阶已产生,后经考古发现,在乐器方面的发展已相当流行和普遍。

起源比较久远的吹管乐器,相传夏禹时期,就有一种乐器,名叫籥,后来,《诗经》中曾用到过箫、管、籥、埙、箎、笙等乐器,以至于后来的雅乐都常用这些吹管乐器,琴类的弹拔乐器更是代表了这一时期的繁荣的高度音乐文化。

在这样的一种历史条件下,就产生了《高山流水》(后杨荫浏等人记谱)、《楚商》、《诗经》中的“风、雅、颂”等数首音乐作品。

这些乐器除大部分打击乐器和少数低音乐器之外,都是良好的独奏乐器。

如笛子、笙、唢呐、琵琶、柳琴、筝、三弦、二胡、板胡等都具有独特演奏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

但是在我国几千年来的音乐发展过程中,琴和琵琶所留传下来的曲目较为丰富而多样,当然还有同样代表着中国几千年深厚的文化底韵和根基的,像戏剧、曲艺等那样典型的“中国歌剧”传统音乐。

1.礼乐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诗经》、《乐记》、曾侯乙墓编钟、鼓乐队的出现,标志这一时期中国音乐艺术发展的程度。

代表本时期音乐艺术形式是“钟鼓”乐队,这是礼乐思想的体现,也是本时期音乐审美的特征的一个主要方面。

先秦时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搜集了“风、雅、颂”三类,其中雅乐一直统领着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雅乐同时也是封建社会礼乐思想在音乐方面的代言者。

封建统治者利用礼乐思想长期禁锢人民的思想,以巩固其统治地位。

这其中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学艺术的发展也必然与之脱离不了干系,正是如此,让众多的文人艺人长期为统治阶层服务,从而冷落了我国民间音乐的充分发展。

先秦时期相传古琴也曾深得孔子的喜爱。

古琴艺术的发展也深深浸润着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孔子以音乐内在思想感情的“思无邪”和外在表现形式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为审美准则,崇雅贬俗,带有强烈的政治目的。

以致发展成禁情、禁欲、禁音、禁变的“四禁”理论○2。

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古琴艺术失去了自由发展的生命活力。

春秋战国时期强调音乐是唯有“圣人”才能享受真正的“乐”,而且圣人是被看作和神一样通过音乐享受快乐的人。

从早期强调快乐的圣人逐渐儒家化开始,快乐的因素逐渐丧失,人们只强调“乐”的道德因素和政治功利了。

先秦时期,由于在音乐艺术的发展与繁荣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就产生了《高山流水》(后杨荫浏等人记谱)、《楚商》、《诗经》中的“风、雅、颂”数首音乐作品。

例如《楚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先秦时期,楚作为一个基底深厚的大国,一方面与中原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又在特殊的历史、地理条件下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其中《楚商》就是楚国的一种特殊调式结构。

这首曲子的风格体现的是“以和为美”的审美情趣。

乐曲结束时,余音缭绕,四味无穷,给人以一种“大乐与天地同和”的感受○3,这也正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各地区所倡导的礼乐思想的结果和淋漓尽致的体现。

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

当时秦始皇采取一系列巩固统一的制度和大一统的思想,推行“焚书坑儒”残暴统治。

尽管如此,还是没能抹杀儒家思想的漫延。

到了汉代,武帝采取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家思想,从而音乐的发展也就从此打上了儒家礼乐思想的烙印。

音乐历史发展到了唐代,由于统治者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音乐也获得空前的发展,音乐理论增多,设立了教坊和梨园这样一些传承和繁荣音乐的机构。

表现礼乐思想的音乐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维护,从宋元时期的戏剧开始,一直到了民国时期的各地方剧种,虽然经过众多的文人艺术的改进和加工,但始终没有脱离礼乐思想的束缚。

2.文学特征音乐的文学特征主要是表现在与文学的联系上,文学诗歌是抒发人们思想感情的载体,而音乐的出现则又是更形象化地帮助诗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上至远古时期,下至今天,同样如此。

例如《诗经》中的《关睢》、《静女》、《汉广》等都是很好的体现。

从这些流传下来的经过整理而成的文学作品来看,这些文学作品可以让人了解到那时候音乐的结构特征和段落结构也是非常的完整和匀称。

就以《关睢》为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在这首文学作品中,音乐的出现帮助诗词本身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在河之洲”的那位念人的无限思念。

结构特征可知,其音乐结构和段落都是非常的明显。

到了两汉魏晋时期,就表现的更加明显,不管是陶渊明的文学作品,还是嵇康和阮籍等人的作品中,我们都不难发现,文学与音乐的联系是何等的密切。

这些文学作品本身在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方面就已艰很到位,再加上音乐的表现作用便使之让人感泣凄怜。

汉代较为流行的《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这些长篇叙事诗中,据其可知,音乐的段落结构虽然是叙事性的,但这些叙事性的故事情节使音乐的发展此起彼伏,表现手段也十分丰富。

此后的唐诗宋词更是如此,从白居易以及柳永等人的词曲作品中都不难发现,在宋时白石道人的歌曲集中至今保留下来的《扬州漫》、《杏花天影》等是比较清晰的见证。

北宋的统一,结束了五代的割据局面。

伴随着农业的恢复和社会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蒙芽。

由于大量文人流落民间,使得古典音乐文化走进市民阶层,使得本时期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在南北民族文化的交融上发展起来的强烈的人民化和大众化。

宋词在晩唐、五代曲子基础上发展起来,鼓子词、唱赚、诸宫调、杂剧、南戏得到较好的发展。

诸宫调形成了宋元时期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北杂剧和南宋时期发展起来的南戏,都是在当时文学艺术高度发展下产生的文学特征极其浓厚的音乐作品。

自元代起,由于统治阶级的原因,大量的文人艺人流落民间,使得元曲得以较好的发展很多词牌曲牌发展充分。

使得音乐更好地帮助当时的文学作品淋漓尽致的抒发了社会底层老百姓的思想感情。

明清时期,音乐的文学特征主要表现在元曲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四大传奇”、《桃花扇》、“临川四梦”等都是音乐的文学特征最好的见证,同时随着历史的发展,音乐的文学特征表现得越来越多样化,两者之间的界线也显得越来越模糊。

3.人文特征音乐的人文特征表现多种多样,正因为任何一种艺术都是人为的,因此难免会有作者个人的思想及其社会环境的因素渗透其中。

音乐的人文特征主要由作曲家的社会环境、出生年代、创作思想等而产生的对统治阶层黑暗统治的深恶痛疾,对统治阶级的无能而忧虑的,对国家的前途充满希望及其繁荣昌盛的满怀得志的等等。

下面就对这几种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1)表现对统治阶层黑暗统治的深恶痛疾的充满这一类思想情感的文人艺人不在少数,但他们在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下都有其各有不同的思虑,有其不同的创作追求和个性的展示。

像陶渊明、屈原、嵇康、姜白石这一类人,我们都知道,他们为生活所困,为政治所困。

所以他们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也是流露出了对生活、对社会的不满。

在嵇康的《广陵散》中,经音乐家们研究整理发现,《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该曲最早见于《神奇秘谱》中,相传著名琴家嵇康就是以善弹此曲著称○4。

《广陵散》所描绘的内容,是战国时期韩国人聂政之父被韩王误杀后,为替父报仇,聂政上泰山刻苦学琴,10年漆身吞炭,改变音容,返回韩国,在离宫不远的地方弹琴,高超的琴艺让行人止步,六马仰秼。

后韩王得息后召集进宫演奏,而聂政趁韩王不备时便用匕首刺死了韩王。

相传嵇康求得此曲,在临刑前弹奏此曲,从而使这首古琴曲久负盛名。

现存《广陵散》,全曲曲调深沉、粗狂,气魄宏大,是一首十分杰出且又长大的琴曲,为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珍贵遗产。

这首作品深刻地体现了我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政治发展的现状,揭露了当时社会政治阴暗的一面,也表现出作者带有隐仕山林而痛恨政治的“竹林七贤”似的思想倾向。

和嵇康的《广陵散》有着相同表现思想内涵的还有阮籍的作品《洒狂》,《洒狂》一曲相传为竹林七贤的阮籍辈所作,载于明代朱权的《神奇秘谱》中○3。

这是一首由一百多个小节组成的短小精练的古琴曲。

全曲主部主题将主音和属音作为每拍首尾的支点,中间采用大跳音程,造成一种重心不稳、醉意朦胧的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