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官窑青花胎釉、纹饰、造型、款识特征
浅析明代宣德青花瓷的美学风格与特征

陶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国人喜爱。
而雅致清新的青花瓷更被视为陶瓷品系中的翘楚。
它的烧制成功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青花工艺的两大要素(使用钴料和釉下彩绘)在唐代就已具备。
元代奠定了青花瓷的主流地位,彩绘一统天下的局面就此形成。
明宣德时期是青花瓷的黄金时期,以色泽浓艳、器形丰富、纹饰优美而著称。
正如清人朱琰的《陶说》里所云:“故论青花,以宣窑为最。
”宣德青花瓷的辉煌为清代康熙时期的“青花五彩”做好了铺垫。
宣德青花瓷具有典型的中原文化特色,通过对它的研究,可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
一、宣德青花瓷的造型之美宣德青花瓷造型丰富,大小皆备,从精巧的鸟食罐到落地的大缸,均有烧制。
其造型特点是简约实用、规整雅致,充满自然韵味。
几何式形体极为少见,当与明成祖的喜好、社会风气关系密切——重简朴而不重奢华。
1.仿生意蕴美仿生设计是人类以自然界万物的形、色、音、功能、结构等为研究对象,有选择地在设计过程中应用这些特征原理进行设计,是在对自然生物体,包括动物、植物、人类等所具有的典型外部形态的认知基础上,寻求对产品形态的突破与创新。
从远古时期的人面纹到种类繁多的动物纹,从新石器时代的鱼形纹到唐宋时期的植物纹,都说明仿生设计已深深影响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创作者往往采用仿生的造型手法,从自然界中选取最生动、优美的形体,使之与陶瓷器型融合,突破仿生手法整体写实的局限,通过高度的概括提炼,将形象性与抽象性结合,从而达到神似的艺术境界。
中国古代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崇尚“物我合一”的审美观,人们总喜欢模仿身边的动植物,即“象形取意”。
如,宣德时期以鲑鱼形态作为青花瓷造型的青花瓷凤纹鲑鱼,并进行了抽象化处理,传达出人们对大自然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
2.造型典雅美宣德时期青花烧制不仅数量巨大,而且造型品类丰富,有盘、碗、罐、碟、瓶、盆等。
该时期的青花瓷器普遍具有匀称秀美、轻盈俏丽、端庄规整的特点。
大明宣德青花瓷的特点有什么

大明宣德青花瓷的特点有什么首先,大明宣德青花瓷的瓷胎坚实。
它采用高温烧制而成,具有坚硬、致密、均匀的质地,使得瓷器具有很高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这使得宣德青花瓷的保存状况较好,许多作品至今仍可见到完整而完美的瓷器。
其次,宣德青花瓷的釉色优美。
它的青花釉色具有独特的韵味,蓝色浓郁而含蓄,晶莹剔透,给人以高雅、清新的美感。
釉色均匀平滑,色彩层次自然流畅,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
它的青花瓷器与唐宋时期的瓷器相比,更加鲜艳明亮,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第三,宣德青花瓷的纹饰独特。
它的纹饰主题丰富多样,从花卉、花鸟、山水、人物等各种图案中汲取灵感。
它的纹饰创意独特,线条流畅而动感十足,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
纹饰的处理细腻精巧,富有层次感,能够给观者带来艺术的享受。
第四,宣德青花瓷的绘画技艺出色。
它的绘画技法精湛,通过运用透视、明暗、渐变等技巧,使图案色彩更加鲜明和富有立体感。
它采用了大胆而自由的笔触,呈现出丰富的变化和层次,使人不禁为其精湛的技艺而赞叹。
第五,宣德青花瓷的器型独特。
它的器型多样,包括瓶、碗、盘、壶等。
它的器型造型独特,追求自然、流畅的曲线,注重整体的流线感和比例的协调。
器型的设计独特而富有美感,使得宣德青花瓷在艺术价值上更加突出。
最后,宣德青花瓷的制作工艺精细。
它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需要多次搞制,从原料的选择、瓷胎的制作、层层上釉、釉下绘画等等,都需要非常繁琐的工艺来完成。
这种精细的工艺使得宣德青花瓷成为中国传统瓷器制作的顶峰之作。
总的来说,大明宣德青花瓷以其独特的特点和出色的技术艺术价值,成为了中国传统瓷器制作的巅峰之作。
它的坚实的瓷胎、优美的釉色、独特的纹饰、出色的绘画技艺、独特的器型以及精细的制作工艺,使得宣德青花瓷在世界瓷器史上独树一帜,被誉为瓷器中的经典杰作。
青花常识

清
雍正青花
雍正青花双凤纹笔筒
青花山水纹大盘
青花太白斗酒诗文尊
清
乾隆时期 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不如雍正优美,前期好,后期呆 滞。 胎制:胎体细润,后期渐趋粗糙。 釉面:釉色繁多,釉面有桔皮纹,这是突出特点。
窑变红釉,开始出现,由红兰相织,兰色多于红色。 炉钧釉,也开始出现,由高梁红和松石绿两色交错一起。
青花常识
元
元青花
造型:古朴、自然、构图圆弧,大件器物为主; 胎制:粗松,带生烧味,含沙粒,最重,在圈足上可见 枇杷红(窑红),胎底有窑红斑直清朝才消失; 底釉:影青,卵白或曰枢府(浑浊); 纹饰:粗矿,自然。大笔写意花卉、人物; 青料:国产土青,进口青料; 烧制工艺:砂底有窑红、铁锈斑块 、粘砂。琢器有多接 口,二节或多节 款识:无
明
万历青花
万历青花瓷罐
万历景德镇窑青花开光高士图大罐
清
清青花
造型:轻巧、灵秀。线条挺直生硬,构图以直线为主。 大件较多。 胎制:胎硬密,瓷化度好,胎质细腻,较白,薄。少见 枇杷红。 底釉:白略泛青,光亮。(康乾最白,浆糊白)。釉质 细而薄,玻璃化程度好,色泽耀眼,不含蓄。 纹饰:用笔纤细,严谨。构图图案化,刻板。 青料:国产青料:石子青、明珠料、洋蓝。 烧制工艺:少见窑红,缩釉。琢器不见接口,器足根圆 浑如灯草根。不见涩圈,多为釉底。少见跳刀,粘砂痕。 款识:多样。
明
青花
永乐 缠枝花卉纹梅瓶
宣德 青花麒麟纹梅瓶
明正德 青花缠枝莲纹梅瓶
明
洪武时期 造型:瓷器底足中心乳钉突起,斜削足,是元代器足遗传; 胎制:砂底、露胎处可见星点或大片火石斑; 釉面:青白色,色泽清雅、柔和悦目。 底釉:早期:白中泛青,釉质肥润,似古玉。 纹饰:简练娴熟,豪放生动;官窑器纹饰精细秀丽,有元代遗 风,但以程式化为主,龙纹出现五爪,五爪尖连为圆形,一般 以三爪、四爪居多;常见扁菊纹,缠枝菊。 青料:含铁量低且淘炼欠精的国产青料,呈灰蓝色。无结晶点 烧制工艺:常见窑红。釉底有缩釉、密釉。罐类多见接口,器 足根尖如鲫鱼背。多为釉底,少见砂底。底少有粘砂、跳刀痕。 初有圈,砂底细腻光滑,琢器有多接口。 款识:。
瓷器考试整理的问答题及时记忆

瓷器考试整理的问答题及时记忆1.简述明代永宣时期青花瓷器在器形、胎釉、纹饰、色泽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答:永乐:器形:永乐朝如大型天球瓶,单面扁壶,双系扁壶(抱月瓶),扁瓢形瓶,花浇,等等,其中有些形式显然受到中东伊斯兰文化的影响。
胎釉:永乐青花器釉基本上白中泛青色,少数器有开片,永乐青花除大盘,扁瓶等少数大件器外,多数器底部均已施釉。
如盘类,其糙底一般都色白而细,抚摸时有糯米粉的感觉,有的细砂底已出现小块铁斑。
器底一般都是底足平削,永乐釉底器,有的底釉也呈波浪纹。
莹润光净,无桔皮纹。
纹饰:永乐青花画绘画笔法,主要特征是其图案花纹多为双勾填色,但其填色方法并非用大笔一笔涂抹,而是用小笔填绘,往往出现深浅的笔触。
线条纤细,层次清晰。
色泽:色泽浓艳,郑和带回“苏麻离”青钴土矿,这类进口青料含铁量高,含锰量低。
由于含锰量低,减少青中的紫,红色调,在适当的火候下,能呈现宝石蓝的色泽,但也由于含铁量高,往往青花部分出现黑铁斑,青花釉晕散现象,永乐宣德直至成化前期的青花都有黑铁斑,但永乐器则较多,晕散现象。
宣德器虽也发现,但较永乐器为少。
宣德:器形:永乐的器形在宣德大部分继续烧造,如折方瓶,方流执壶,厚胎钵,八角烛台,豆,鸟食罐,花浇,蟋蟀罐等再永乐器中极少见。
青花碗种类繁多。
胎釉:宣德青花器除极少数釉色莹白外,绝大多数釉色白中泛青,某些瓶,罐类的口缘及足边聚釉处呈水绿色。
大部分底部施釉,有小部分并不施釉,凡底部露胎的部位,或属白胎色而有火石红,或一层浅红色涂抹料,但均无旋痕。
清代后仿宣德大盘之类器物,器底露胎部分往往有旋纹痕。
器物以矮底足为多,削足处理有很多种方法,尤其是大盘底部处理方法,凡真宣德青花大盘,圈足断面,往往成倒梯形,墙内敛,里墙外斜,因此无法用手抓起。
宣德大件器,如扁壶等均系分段接合而成,在器身可看到或摸到接痕纹饰:宣德青花的图案花纹以缠枝莲,折枝花,尤以缠枝莲和宝相花为多见。
宣德官窑器中使用龙纹较普遍,有竖发,披发,及前披发,显得较凶猛,爪的五爪爪尖成带状圆圈的现象多见,也有三爪,四爪。
大明宣德瓷器特征及鉴别要点

大明宣德瓷器特征及鉴别要点大明宣德瓷器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珍品,它以其独特的特征和精湛的工艺而备受赞誉。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明宣德瓷器的特征,并提供鉴别要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鉴别这一珍贵的古代艺术品。
一、大明宣德瓷器的特征大明宣德瓷器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色彩丰富:大明宣德瓷器釉色丰富多样,主要以天蓝色、窑变五彩和酱红色为主。
其中,天蓝色釉料晶莹剔透,呈现出蓝中透红的效果;窑变五彩则是宣德瓷器独有的特色,通过窑变技法形成多种色彩的渐变效果;酱红色则给人以浓郁的古朴之感。
2. 胎质精良:大明宣德瓷器的胎质非常坚硬而细腻,采用高岭土作为主要原料,经过反复研磨和精细制作而成。
它的胎体质地坚实,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不易破损。
3. 器型多样:宣德瓷器的器型非常丰富,包括瓶、罐、盆、盘、碗、杯等多种形状。
其中,宣德瓷器的瓶型以高颈为主,形态端庄秀丽;盘、碗、杯等器型则注重比例和曲线的优美。
4. 构图瑰丽:大明宣德瓷器的构图瑰丽精美,通常以莲花、云龙、瑞兽等纹饰为主题,形象生动而富有装饰效果。
同时,浮雕、刻线和填彩等工艺手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宣德瓷器的装饰之中。
二、大明宣德瓷器的鉴别要点要准确鉴别大明宣德瓷器的真伪,以下几个要点是非常关键的:1. 釉面质地:真正的大明宣德瓷器釉面质地细腻光滑,具有一定的厚度,没有明显的烧结和流淌痕迹。
同时,它还具有一种微微的乳光感,釉面触感柔和。
2. 胎体质地:纯正的大明宣德瓷器的胎体质地紧密坚硬,无气孔和夹杂物。
用手轻敲瓷器,应有清脆的金属音响,不会发出沉闷或低沉的声音。
3. 色彩变化:宣德瓷器的窑变五彩效果非常明显,色彩呈现出从浅到深的渐变效果。
在鉴别过程中,需仔细观察瓷器表面的色彩变化是否自然、渐进。
4. 纹饰特点:大明宣德瓷器的纹饰具有独特的风格,常以天人合一、风神云动、浑然一体为特点。
在鉴别时,可以通过对纹饰造型、线条流畅性、比例协调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
5. 器型特征:不同的宣德瓷器有各自独特的器型特征,需结合具体器型和年代进行综合鉴别。
大明宣德炉的落款特点

大明宣德炉的落款特征大明宣德炉孤品横空出世,揭开了近六百年古今收藏家对它悬而未解的神秘面纱,而今现身于春拍的现场,可谓是当今收藏界的一大幸事,此炉何为精中之极,极中之孤呢?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下:1,从器型大小而言,现存世宣德炉尺寸8到12厘米的居多,15厘米的少有,大于20厘米的实属罕见.2,从宣德炉的色泽而论史籍中有明确记载,佛经纸色为最佳。
如有通体满鎏金并镶嵌金片者更是凤毛麟角。
此炉将三个经典集于一身。
3,宣德炉的底款几百年来最为标准的应当是单框楷书六字方款“大明宣德炉”为皇家御用款识。
流传至今标准的鉴别方法如下:大字撇硬直到腰,明字日月横同高,德字心上没有横,宣字日圆年肥腰,制衣横不越刀。
此炉底款如上所示,无一差迟,实属难得。
孤品惊现,增值无限。
大明宣德炉编辑本段收藏大明宣德炉的学问宣德炉,为明朝宣德年间创制的焚香之炉,通常用于陵墓、寺庙及权势之家烧香,拜佛、祭祖神。
清・冲天耳宣德炉明朝300年间,制作了不可胜数的器物,可称上乘之作。
宣德炉作为其中的一种,可谓前无所师法,后无能为继,不愧为天地间一精美绝伦的古董,是我国古代工匠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宣德皇帝在位时,传说宫内的佛殿失火,金银、铜像都混成液体。
又传说是佛典起火,金银珠宝与铜都烧结在一起,于是宣德皇帝命令将其铸成铜炉。
宣德皇帝询问铸工说,铜炼几次才能精纯?铸工回答说用六火炼铜,就会现出珠宝的光彩。
于是宣德皇帝命令炼十二火,把铜做成条。
再用赤火熔化铜条,置于钢铁制成的筛格上,把先滴下的最精纯的选取出来制成炉,把仍存于筛格上的取出来制成其他的器物。
宣德炉在宣德中期模仿宋代的烧斑,掩盖了炉的本质,就用一种外国产的卤液浸润、擦拭、薰洗,把色彩变为蜡茶。
到了宣德末期,则更加显示它自然色泽,着色更淡。
后人评论说,宣德炉有五等色:栗壳、茄皮、棠梨、褐色,而以佛经纸的色泽为第一。
鎏金的炉腹下铸成祥云涌起的样子,鎏金的炉口下部为祥云翻覆的样子。
图说明代宣德青花瓷器的一些特征

图说明代宣德青花瓷器的一些特征宣德皇帝朱瞻基在位10年(公元1426-1435年),烧造的青花瓷器,以造型古朴、典雅,釉色晶莹艳丽,纹饰多姿多彩而闻名于世,宣德青花瓷器的烧造技术是明代青花瓷器烧造技术的高峰,被誉为“开一代未有之奇”的时代。
宣德官窑青花琢器皆接胎,由上部、中部和底部粘接成器。
宣德时期官窑青花瓷器一般都有款识,初期的款识为四字“宣德年制”在青花纹饰部位见缝插针。
早期款识六字“大明宣德年制“同样也是在纹饰部位见缝插针。
中期的宣德青花在器底空白处书写横款和竖款。
如:宣德青花蟋蟀罐的盖底、罐底分别书写横款和竖款。
宣德中期青花瓷器一般在底部空白处书写横款或竖款:后期在底部中央书写双圈内两竖“大明宣德年制”规整款识。
宣德官窑青花瓷器的款识不管题写在纹饰处或空白地,不管在上下何方,都遵照一个原则,就是一定要题写在左右的居中位置。
宣德官窑青花瓷器的青花的主要成分是苏料,还有其它配料。
瓷器的青花原料中只要有苏料就必然会产生晕散现象,宣德官窑青花瓷器也不例外。
所以在宣德官窑青花瓷器的青花处同样也有明显、或含蓄的晕散现象。
下面小编用近距拍照的实物照片图说宣德官窑青花瓷器的晕散现象。
宣德官窑青花瓷器旧器如新、比新出窑的青花瓷器看起来还要新,难怪被誉为“开一代未有之奇”。
这些宣德官窑青花瓷器高超的烧造技术所形成今天的瓷器脱玻化程度尤佳,致使某些以专家自居的门外汉自以为到代的宣德官窑青花瓷器看起来太新、太温润如玉便认为是现代烧造的,大呼“新”字,大出洋相。
古代艺术品经过不断变异的历史环境适应,其间也许会有一些物理、化学情况发生,总会留下岁月赋予的记忆痕迹。
在古陶瓷中,肉眼看到的旧器如新是在较好的环境下幸存的少数。
就是这些旧器如新的古陶瓷用现在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就会发现相应类别瓷器的相应特征。
历史无法重演、历史环境也无法重新设置,古陶瓷的岁月记忆痕迹特征是无法复制的。
这里面牵涉到烧造的各种古陶瓷的胎、釉和纹饰的材料和经历的相应历史环境。
明代青花胎足特征

明代青花胎足特征
明代青花瓷器的胎足特征随着不同的时期有所变化,但通常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以下是一些关键时期的具体特征:
1. 宣德时期:宣德青花的胎体比永乐朝厚重,胎质精密细腻、洁白坚硬。
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多白中泛青,俗称“亮青釉”。
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橘皮釉”,极少数有开片。
2. 成化时期:成化青花瓷胎质洁白、细密、胎体秀美而轻薄。
施釉洁白肥腴,呈半透明状,迎光透视隐约可见淡淡的肉红色,这种釉色是成化青花瓷器的一个重要特征。
3. 万历时期:万历青花瓷胎也是明青花一个划时代的分水岭。
底足处理草率,有跳刀、粘砂等特征。
接头明显,露胎处火石红明显,手感沉重。
器物多有夹扁、翅棱、塌底,底心下凹等特征。
4. 崇祯时期:崇祯青花瓷,一般胎质淘炼不精,胎体厚重,修胎粗糙,白砂底足,常有明显的重刮削痕和放射状跳刀痕。
足修齐整圆滑,胎体裸露,多有粘砂、个别前足留有明初期器底小乳头。
综上所述,明代青花瓷器的胎足特征反映了当时的制瓷技术和审美趋势。
在鉴定和欣赏明代青花瓷器时,这些特征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礼在空旷的街教中进行的如火如茶,证书,奖状在空中纷飞着,台上那些放在高中
宣德官窑青花烧造数量上也是空前的,据 《大明会典》记载,宣德八年(1433 年),朝廷一 次就下达了要景德镇烧造龙凤瓷器四十四万三 千五百件的任务。其中青花占大多数,由此可见 其烧造规模、数量之大。产品不仅供宫廷日常生 活之需,而且也作为商品大量行销海外,以及对 国外入贡者的答赠,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瓶有梅瓶、玉壶春瓶、胆瓶、贯耳瓶、四方 倭角瓶、折方瓶、天球瓶、宝月瓶、扁腹绶带葫 芦瓶等。
壶有执壶、葫芦口执壶、玉壶春执壶、方流 执壶、军持、扁壶、背壶、梨形壶、僧帽壶等。
典礼在空旷的街教中进行的如火如茶,证书,奖状在空中纷飞着,台上那些放在高中
罐有壮罐、蟋蟀罐、盖罐、直口罐、出戟盖 罐、鸟食罐、荷,证书,奖状在空中纷飞着,台上那些放在高中
气泡擦大气泡。宣德朝无论什么品种的瓷器,几 乎都是这种釉面。
民窑器胎体使用瓷石加高岭土制成,白净, 瓷化程度好,与永乐民窑器相比胎体减薄。有色 多为淡卵青色,釉质肥润光亮,釉面有气泡和橘 皮棕眼。
明宣德青花瓷造型
宣德青花造型丰富,形体多种多样,十分富 于变化。从几厘米的鸟食罐到几十厘米的大罐、 大缸应有尽有。
典礼在空旷的街教中进行的如火如茶,证书,奖状在空中纷飞着,台上那些放在高中
张应文《清秘藏》论窑器中描述“我朝宣庙窑器, 质料细厚,隐隐橘皮纹起,冰裂鳝血纹者,几与 官、汝窑敌。即暗花者、红花者、青花者、皆发 古未有,为一代绝品”。清乾隆年间朱琰《陶说》 谈宣德窑“按此明宣窑极盛时也,选料、制样、 画器、题款无一不精”。
明宣德青花瓷胎釉
宣德青花胎体比永乐朝厚重,胎质精密细 腻、洁白坚硬。梅瓶、大盘、大罐多是无釉白色 细砂底,用手抚摸十分光滑,足边有火石红斑点。 中小件器物是釉底。
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多白中泛 青,俗称“亮青釉”。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 俗称“橘皮釉”,极少数有开片。若在高倍放大 镜下观察,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甚至小
宣德官窑青花,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占有十 分重要的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 会、经济、文化、艺术以致思想观念。
故宫藏明宣德青花缠枝莲纹瓶 故宫藏明宣德青花海水白龙纹扁壶 故宫藏明宣德青花三果纹执壶 明宣德青花瓷概述
明代宣德(公元 1426—1435 年,明宣宗朱瞻 基年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器,在 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其古 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 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 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 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 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 贵。”
2
相关
上传相关 0
0c27f6ca 易博亚洲
典礼在空旷的街教中进行的如火如茶,证书,奖状在空中纷飞着,台上那些放在高中
宣德官窑青花,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占有十 分重要的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
会、经济、文化、艺术以致思想观念。作为宫廷 用瓷和精美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 与当时制度的完备与技术的成熟有很大关系,作 品一直被后人推崇,为青花工艺的典范。自明代 成化朝开始到晚清民国均大量烧制,最为成功的 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清宫旧藏的宣 德青花为蓝本,去精心烧造,造型、尺寸、纹饰 都十分酷似原作,具有宣德青花的韵味,如康熙 朝仿宣德青花仕女纹碗、缠枝花纹钵缸,折枝花
民窑青花大都比较简洁概括,实力与质量上
略逊于官窑,釉面欠滋润,画法奔放自如,用笔 较草率,画面构图很讲究意境,充满了民间生活 气息,活泼而有趣味。
成书于清代的《南窑笔记》宣窑中讲宣德青 花“宣窑一种,极其精雅古朴,用料有浓淡,墨 势浑然而庄重,青花有渗青,铁皮锈者”。明王 世性《广志绎》中载“: 本朝,以宣(宣德)、成(成 化)二窑为佳,宣窑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明
典礼在空旷的街教中进行的如火如茶,证书,奖状在空中纷飞着,台上那些放在高中
果纹花口碗,缠枝花纹鱼篓尊,海水异兽纹高足 杯;雍正朝仿宣德青花竹石蕉叶纹玉壶春瓶、花 果纹梅瓶、花卉纹书纹灯、团龙纹葵式洗、海水 龙纹天球瓶、绶带耳葫芦瓶、牵牛花四方委角瓶; 乾隆朝仿宣德青花锦纹盖罐、凤穿花纹罐、松竹 梅人物纹盘、把莲盘、花果纹执壶等,都达到了 相当高的水平。
碗有撇口碗、花口碗、墩式碗、菊瓣形碗、 鸡心碗、合碗、卧足碗、高足碗、十棱高足碗等。
盘有敞口盘、撇口盘、折沿盘、菱花口盘等。
盆有海棠式花口盆、八棱花盆、四方花盆、 水仙盆,折沿盆等。
洗有花口洗、卧足洗、菱花式洗等。
另外还有砚滴、笔管、油灯、八角烛台、香 薰、渣斗、水盂、盏托、花浇、盘座、高足杯、 钵、盒、豆、匜、爵、石榴尊、长方炉、三足筒 炉、鱼缸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