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史》作业讲评(1) (1)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及参考答案(重庆电大版)

《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一次平时作业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总计18分;每小题只有唯一正确答案,多选不得分;请将正确答案写在题干括号里)。
1.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与古希腊和古罗马不同,直接实行( B )。
A.共和制度B.君主专制C.城邦制度D.联邦制度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政体属于( B )。
A.贵族君主制B.贵族君主制向专制君主专制的过渡C.君主丞相制D.君主宰辅制3.我国文武分职,即文官有相,武官有将制度确立的时期是在( C )。
A.商朝B.西周C.战国D.春秋4.为中国近代工商业奠定了一定基础的是历经30余年的( B )。
A.太平天国革命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5.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王朝不惜牺牲国家的利益与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D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中国彻底废除科举制是在( B )。
A.洋务运动时期B.清末的1905年C.戊戌变法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后7.晚清时期中国的国体是( C )。
A.领主封建制B. 地主封建制C.半殖民地半封建制D.封建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性质8.标志着现代政治制度的确立是( D )。
A.戊戌变法B.清末君主立宪C.晚清政治制度的变革D.中华民国的建立9.夏启通过暴力夺取政权,启之后经过“太康失国”、“少康中兴”,确立了( C )。
A.君主立宪制B.共和制C.世袭君主制D.民主共和制10.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最高统治者的专称一直是( C )。
A.皇帝B.君主C.王D.总统11.我国开始推行“封建”是下列那个朝代( C )。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12.中国历史上王位传子制度的“家天下”开始于( A )。
A.夏朝B.商朝C.西周朝D.秦朝13.秦以后各朝代政治结构的共同点是( D ) 。
A.君主立宪制B.世袭制C.共和制D.皇权专制14.结束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是由于( B )。
中国政治制度史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答案中国政治制度史答案【篇一:中国政治制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君主政体标志着统一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
( √ )2. 中国传统社会在政治上是神权从属于皇权;思想上,宗教【佛教和道教】与儒学同处于官3.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汉族文化为主体,具有强大内聚力、扩散性和凝固力的外放型社会。
6.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借左丞相胡惟庸谋反案,罢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一职,并以诏书形式宣布。
至此,推行一千余年的宰相制度被最后废除。
( √ ) 7.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制逐渐向三省制过渡,三省制初步形成。
( √ )8. 唐代后期的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政权力机构,简称枢府,掌军国机要务、军籍、武官系统10. 明朝州有二种类型,一种称直隶州,另一种称府属州。
( √ )11. 唐玄宗开元年间编篡的《唐六典》是我国最早的行政法典。
( √ )12. 《大清律案集解附例》是一部以《大明律》为基础编订的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部完备14. 《法经》,这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的成文法。
( √ )二、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法律集中体现维护王权制度和父权家长制的基本精神。
( c )是实际的最高立法人。
a.宰相b.御史c.天子2. 秦汉时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典客)。
3.启是从暴力夺取政权的,将传统的首领选举制改为( c )。
a.君主立宪制b.共和制c.世袭君主制d.民主共和制4.国内外第一部最大部头的现代方法的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性著作是( c )。
a.《中国古代社会研究》b.《中国考试制度史》c.《中国政治制度通史》d.《中国政治制度史》5.中国的奴隶制时代,通常指迄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立国,而止于( c )时代的公元前476年的这一长时段的历史。
a.商朝b.周朝c.春秋d.战国6.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c )。
a.人治与法治的矛盾b.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的矛盾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7.北魏宋宇文政权以( d )为本,建立六官制度。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答案《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一次平时作业一、单选题DBCCCBDBBACAC CCDBAAD1.秦以后各朝代政治结构的共同点是( D )的统治。
A.君主专制B.世袭制C.共和制D.皇权专制2.中国古代社会直接实行( B )的统治。
P59A.共和制度B.君主专制C.城邦制度D.联邦制度3.启是从暴力夺取政权的,将传统的首领选举制改为( C )。
A.君主立宪制B.共和制C.世袭君主制D.民主共和制4.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 C )一直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P88 A.皇帝B.君主C.王D.总统5.我国文武分职,文官有相,武官有将,从( C )后期确立起来的。
P68A.商B.西周C.战国D.春秋6.三公九卿形成于( B )。
P229A.春秋B.战国C.秦D.汉7.北魏宋宇文政权以( D )为本,建立六官制度。
A.《礼》B.《礼仪》C.《礼记》D.《周礼》8.把省作为固定行政区的是( B )代。
P270A.宋B.元C.明D.清9.明清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 B )。
P326A.兵部B.刑部C.都察院D.大理寺10.我国东汉至元代的监察机构是(A )。
A.御史台B.刑部C.都察院D.大理寺11.明朝张居正主持的赋税制度的改革是( C )。
A.租庸调制B.两税法C.一条鞭法D.摊丁入亩12.古代官吏致仕的年龄是( A )岁。
A.70 B.65 C.60 D.5513.我国推行“封建”是从( C )开始的。
P138A.夏B.商C.西周D.秦14.明朝是以( C )为主体的行政管理体制。
A.三省六部B.三省C.六部D.一省15、秦汉时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C )。
A、太仆B、廷尉C、典客D、奉常16、南京政府考试院,行使公务员的考选和( D )权。
A.审批B.任命C.登记D.铨叙17、明朝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 B )。
A.兵部B.刑部C.都察院D.大理寺18、“秀才”是指通过(A )的称谓。
《中国政治制度史》 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试卷代码:7665
《中国政治制度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共30分)
1.政治制度:指统治阶级(统治集团)通过对政权的控制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
2.中央集权制:指的是国家权力机构的联系与运作方式。
即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隶属关系上,地方绝对听命于中央,中央执掌立法、司法、人事、军政、财政等方面的大权,地方受制于中央并接受中央的监督。
3.通判:通判是一很特殊的官职,既非副知州,也不是知州的下属,有权和知州共同处理一州事务,各州公文只有经过知州和通判共同签署后才有效。
通判还有权监察知州以下各官,西北又称之为“监州”。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皇(王)权、族权和神权关系的比较。
答题要点:皇(王)权、族权和神权三位一体,联系密切。
族权和神权依附皇权,为皇权服务;皇权高于族权和教权,居绝对支配地位。
2.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题要点:中国封建社会,它既有传统社会的一般性特征,也有历史、文化、经济、政治条件差异下的国情不同而具备的独自特征,主要表现在:
(1)自然经济主导的农耕社会;(2)血缘同构的宗法(家庭)制社会;(3)儒学主导的文化专制社会;(4)礼教为本的伦理型社会;(5)君主专制的社会;(6)汉文化为主导的内敛型社会。
3.简述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意义
答题要点:
(1)以史资治,为我国现实政治和政治体制改革服务。
(2)为自身成才和志向的完成奠定基础。
(3)为在中国政治制度只领域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奠定基础。
中国政治制度史.精讲

中国政治制度史.精讲一、什么是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内容有哪几方面?政治制度:在特定的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目的的政治方法与原则的总和。
研究内容:一是国家体制;二是对国家行为发生持续或重大影响的国家体制之外的制度现象;三是前国家时期的制度形态1、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的政治体制、社会生活背景、政治理论依据、政权结构、政治运作及其产生的各种制度。
2、中国古代出现的国家机关的组织机构、形式、机关官员责、权、利的划分及其运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制度。
3、中国古代出现的制度对历史及现代的影响(分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4、中国古代历史上产生的政治思想学说。
5、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的法律制度、经济制度、监察制度等具体制度。
6、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世界文化、世界文明的影响。
二、简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特点?1、君主专治、个人集权、宗法血缘关系、婚姻裙带关系贯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
2、政权与神权相结合,以神权作为论证政权合理性与合法性的依据,政权和神权是制定制度的标准。
3、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体现为儒家学派。
4、贵族特权与官僚政治始终伴随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始终。
5、在高度君主集权的制度上,行政权利包含一切,体现“人治”而非“法治”。
6、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公开承认等级差别,公开承认不平等原则,对不同阶层的人的制度不同。
7、中国古代的统治阶级无论汉族或是少数名族都对不同民族采取不同制度,“因俗而治”。
三、结合实例,谈谈你对历史上道路的选择,决定制约今天道路选择的理解?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我国的影响——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积极作用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第一次作业讲评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第一次作业讲评一、作业的基本知识点第一次作业各种题型涵盖四章的主要内容:导言主要考察学生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政治制度的概念及其特征、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色、中国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初步发展;第一章宪法制度主要让学生理解:宪法的分类、宪法的概念与特征、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宪法的创制、实施与监督制度、宪法规定的国家的基本制度、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第二章中国的执政党和参政党考核: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机构及其权限、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四种主要方式及其内涵、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以及由此决定的党的基本路线和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的具体体现等第三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考核: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程序、罢免程序以及代表的职权的有关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主要职权、民族自治地方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主要职权。
二、作业的层次要求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等的了解与掌握程度,考核要求分为了解、掌握、重点领会三个层次,每一层次都有具体的考核要求“了解”要求学生对所给的问题有全面和一般的认识;“掌握”指在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有完整的理解;“重点领会”指在“掌握”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能够准确记忆,并针对考题做到灵活运用。
(第二部分详细列出每一章的考核内容)三、本课程的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通过网上进行考核。
网上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60% ,终结性考核占课程综合成绩的40% ,两项总分合成为课程综合成绩。
形成性考核成绩与终结性考核成绩都必须及格方为本课程考试及格。
2、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由五次网上考核构成,考核采取开卷答题方式进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每次形成性考核成绩以百分计,各占形成性考核总成绩的20%。
形成性考核的重点是学生对所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兼及运用所学知识对我国现行各项政治制度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
中国政治制度史作业(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10 分,每题1 分)ACBCCDCADC二、多项选择题(10 分,每题2 分)1、BCDE2、DE3、BCD4、BCD5、BCDE三、辨析题(35 分,每题 5 分,说明:先回答对或错,再从正确内容的角度简单说明判断的理由)1、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只要有人类,就有政治制度。
答:错。
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者为组织和维护政权而实施的统治原则和方式的总和,它包括一个国家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2、最早的法律是由原始习惯法转变而来,产生于国家之前。
答:对。
在国家与法的起源上,是法律先于国家,由“习惯”而来,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国家反倒是为了维护法律而产生的3、涂山之会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标志。
答:对。
禹大会诸侯于涂山,在更广阔的地域内树立起了无与匹敌的权威,得到了当时几乎全部诸侯的认同,涂山之会无异于夏朝的“开国大典” 。
所以,一般认为,涂山之会是禹在更大地域内确立和宣示王权的标志,也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标志。
4、王权是周代的政治制度的主体答:错。
周代的政治制度是神权、宗法权和王权紧密结合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其主体。
5、周公“制礼作乐” ,本质上是对殷商“先鬼而后礼”的反动。
答:对。
商代的神权政治,鬼神至上,民众至下,其最终结果不恤民众、惟天惟命,导致灭亡。
周公以“礼”为尚,倡导的是“敬天保民” ,其中固然仍有鬼神的地位,但已有所下降。
6、地主封建的政治制度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是按宗法分封而获得土地的贵族组织的以氏族为单位的集体生产。
答:错。
地主封建的政治制度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不是按宗法分封而获得土地的贵族组织的以氏族为单位的集体生产,而主要是由国家授予土地的农民的小农经济,以及从国家取得土地而从事农业的地主经济。
7、小农经济的个体家庭出现于战国时期。
答:错。
大约在春秋中后期,在一些大国,已出现了小农经济的个体家庭,国家已经对其进行直接的管理,将他们纳入类似战国时期的户籍管理制度之下。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讲评

答:原因:中国军民的坚决抵抗。(2分)
表现: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台湾民众 反割台斗争、义和团反帝运动(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正如梁启超所云:“任凭你像尧舜那样 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 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这无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一个质的飞跃。 ——左玉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明的角度 分析辛亥革命取得的成果。(6分)
作用: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 (2分) 局限: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 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2分)
材料三 贞观六年,中书舍人高季辅上言:“外官卑 品,犹未得禄,饥寒切身,难保清白,今仓廪浸实, 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严设科禁……上许 之。”贞观十八年,太宗本人对当朝重臣做了精当 评价,其中,杨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愈违”,岑 文本“性质敦厚” ……戴宵性贞正,死时“宣宇弊 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 (高宗永徽三年)政府颁布《唐律疏议》规定:(官 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 五匹绞。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 十匹加役流。无禄者,各减一等。 ——摘编自王春瑜《中国反贪史》
答:特点: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 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在其他行政 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6分)
材料二 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 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 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 ——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 与局限。(4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程作业讲评(1)
重庆电大远程教育导学中心文法导学部庞国栋
三、名词解释
解题思路提示:这类题首先需要弄清该名词所在章节,了解该章节相关知识。
解释名词应该准确、完整、简明、扼要,因此必须认真学习教材有关内容,有的在教材上并不是现成的一段话,需要归纳、概括——这也可提升抽象归纳能力。
以下对有关名词作简要提示。
1.嫡子继承制
解题思路提示:嫡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王权制度一大特色,请看教材第二章“王权和皇权制度”中的第一节“王权制度”。
以下是具体归纳。
嫡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宗法社会王权制度的体现形式,宗法制的特点在于区分嫡庶长幼,嫡长子继承制在商代后期已经确立,古代王位继承就是根据嫡子继承制度,一般情况下择立太子的标准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即以嫡后所生的长子为王位首位继承人;如果没有生子,则在庶子选择。
这种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使政治上一人独尊的专制制度更加巩固。
请参看教材49页末段。
3.官僚政治
所谓官僚政治,是指一种与专制统治相结合的政治形态,是指但是官吏普遍以出任官职作为固定职业,只对君主和上级负责而不问社会效益和民生疾苦,只知墨守成规,按例办事而不管实际情况的变化,遇事模棱两可,行动迟缓,推诿责任,甚至贪污受贿,营私舞弊,苟且偷安。
4.票拟
所谓票拟,也叫票旨、条旨,对于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在呈递皇帝批示以前,先由内阁学士“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实际上就是“票拟批答”,代拟好“御批”的稿本供皇帝采纳。
5.三公九卿
三公九卿制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汉时期。
所谓三公即:丞相,“掌呈天子,助理万机”,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总领全国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并帮助丞相处理政务。
所谓九卿,是泛指政府各部门的主要官员,也称之为诸卿或列卿。
九卿的设置主要有太常、宗正、卫尉等。
6.外戚政治
6. 所谓外戚政治,就是皇帝的母族或妻族利用掖廷之亲,以皇后父亲或舅父的名义,在朝廷总揽枢机之政,居兵戎之重,父兄亲族并居显要。
其极端的形式便是所谓“外戚专权”。
四、简答题
1.晚清政治变革给人们留下哪些启示?
解题思路提示:这道简答题是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带有一定综合性,教材概括扼要、清晰,要注意把握问题的要点,并注意逻辑性,回答要完整,根据要点加以阐述就可以了,请参看教材32-34页。
第一,官方的政治制度变革是在世界形式的推动下进行的,原本就是带有被动的性质。
第二,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改革需要中央政府集中权力,以便于有效统筹规划,合理地分配社会资源,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干预,需要有强大的财政支持。
第三,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在传统政治体制弊端日益显露的情况下,需要政治体制改革,而改革必然需要新的社会力量支持。
在传统的政治体制下进行近代化政治体制改革,新与旧的矛盾不可避免,能否处理好新与旧的矛盾是改革的关键。
清政府没有把握好机遇和妥善解决矛盾,也就决定它的政治体制改革不可能成功。
2.皇帝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解题思路提示:这道简答题是第二章第三节的知识,具体内容在新教材79-81页,教材有较多阐述,但只需要回答要点即可。
第一,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借助神的威灵,突出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第二,皇帝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绝对的权力。
第三,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庞大的国家机构都是君主的办事的机构。
五、论述题
请叙述中央政务体制的发展概况,并结合现实谈谈对今天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何借鉴?
解题思路提示:此题是教材第五章的内容,此题一共有两问,一是“中央政务体制的发展概况”;二是“结合现实谈谈对今天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借鉴”。
在回答时可以将两者分开,即先回答“整个历史发展的概况”,可以扼要回答要点;在回答“对今天的借鉴”时,可在回答完每一阶段的“概况”之后紧接着回答“借鉴”,当然也可以分开回答,回答后一问需要关心时事,结合“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知识回答。
总之,这两问不能只回答其中一问,一定要回答清楚。
第一,早期国家中央行政体制的初建;
第二,两寮六大到文武分职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第三,三公九卿与中朝官尚书行政管理制;
第四,公省监台卿卫行政管理体制;
第五,从《周礼》为本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六,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七,诸使差遣负责制的行政管理结构;
第八,“因俗而治”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九,以一省制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十,以六部为主体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十一,晚清的中央政务管理体制。
结合党的十七大报告谈借鉴。
(自由发挥)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因素和重要环节。
以下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有关论述,供参考。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第一,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完善公共服务与社会政策体系;同时,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
第二,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
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要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第三,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
第四,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形成科学合理的政府职能结构,在政府和部门间合理配置政府的政治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
第五,健全行政运行机制,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依法规定各类行政决策主体的决策权限,严格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健全行政决策责任制度,优化行政决策信息系统,健全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制度、重大事项的集体决策制度、重大决策事项的听证和公示制度、专家咨询和评估制度,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与法制化。
第六,健全政府职责体系,推行行政问责制。
在科学界定政府职能的基础上,合理划分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责任范围,做到有权必有责、权责相统一。
建立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完善行政问责程序,规范行政问责行为。
第七,提高政府效能,完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
优化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运作方式和工作流程,全面建立高效政务服务体系。
逐步形成政府绩效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八,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要研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措施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相配套,科学确定行政体制改革总体目标、中长期目标与近期目标,明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与工作重点,以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以上内容仅做参考,可根据其主要内容加以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