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哈代
哈代

《徳伯家的苔丝》现实意义
《苔丝》同以前的小说相比主题上更为广泛和深刻,人道主义色 彩更加浓郁。 哈代在总结苔丝历史时写道“ ‘死刑’执行了,用埃斯库洛斯 的话说,那个众神之王对苔丝的戏弄也就结束了。”在制造古希 腊式命运悲剧时,对资产阶级法律的不公道、非正义给予了讽刺 和谴责。 哈代生活的时代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向农村扩张的时期,广大 农民在贫困中挣扎求生。这一切都为他创作《苔丝》提供了素材, 他集中注意力在这些破产农民的生活上,思考他们未来的命运、 探索他们生活的前途,描写他们不幸的生活遭遇。 他以其现实主义的敏锐观察和对社会发展趋势的正确把握,描写 了破产的威塞克斯农民的新的追求、斗争和悲剧。哈代清楚的看 出了威塞克斯破产农民向工人阶级转化的必然趋势,同时也看到 了新的社会条件下出现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新的矛盾和斗争。
3、注重在矛盾冲突中刻画心绪流程,表 现人物复杂的心态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近几年来,苔丝的生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快乐过,也可 能再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快乐了。在新的环境里,她在身心两 个方面都感到很融洽。她像一棵幼树,在原先栽种的地方, 已经把根扎进了有毒的土层里,而现在已经被移植到深厚的 土壤里了。另外,她和克莱也还处在好感和爱恋之间的不稳 固的土壤上;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也没有什么难以解决 的思虑和让人烦恼的问题,“这股新的爱潮要把我带到哪里 去?它对我未来的前途意味着什么?它对我的过去又是怎样 的?”
2)中期:《还乡》《林地居民》《卡斯特桥市长》 《还乡》的出版标志着哈代的小说创作在主题、题材和艺 术风格方面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 从《还乡》到《林地居民》问世,哈代基本形成了自己 的现实主义理论、悲剧观念和美学思想。 《卡斯特桥市长》使他的悲剧小说在主题上达到了高潮。 3)晚期:《徳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
哈代诗歌赏析

哈代诗歌赏析
哈代的诗歌分析
托马斯·哈代,一位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家和诗人,他的作品不仅在文
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哈代的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独特的风格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而著称。
他的诗歌常常以生活小事为题材,深入探索人类的情感世界,展现出他对人类和世间一切生物的深深关爱。
哈代的诗歌中,情感的表达是核心。
无论是哀怨、喜悦、低沉还是高歌,他都能以独特的笔触将之描绘得淋漓尽致。
他并不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而是更注重情感的真实与深沉。
他的诗明白易懂,亲切感人,朴素自然,在淡雅中蕴含着深沉的韵味和诗意。
这种风格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哈代的诗歌中经常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这是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的体现。
这种乡土情感与他的诗歌主题紧密相连,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与此同时,他的诗歌也经常探讨命运、社会等深层次的问题,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普遍意义。
除了抒情诗,哈代还写过一篇以拿破仑战争为题材的宏大的史诗《群王》。
这首诗以其宏大的主题、丰富的情感和精湛的技艺而备受赞誉。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哈代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他对人类命运的深深关注。
总的来说,托马斯·哈代的诗歌是英国文学的一块瑰宝。
他的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独特的风格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而著称。
无论是探讨人类情感、乡土情怀还是历史事件,他的作品都展现出他对人类和世间一切生物的深深关爱。
这种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风格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英国作家哈代个人及作品简介1_thomas_hardy__

教育经历
出生地与家庭背景
文学起步
01
哈代在伦敦期间开始尝试诗歌创作,并在一些杂志上发表作品。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融入了多塞特郡的乡村风情和人物的悲剧色彩。
小说创作
02
哈代的小说作品最为人所熟知,其中包括《远离尘嚣》、《无名的裘德》等。这些作品通常描写了乡村人物的命运与挣扎,反映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对乡村社会的影响。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继承与颠覆
他的作品深深扎根于英国乡村,展现了丰富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情怀,与英国文学中的乡村主题紧密相连。
乡土情怀
现实主义风格
哈代的作品以其现实主义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而著称,对后来的作家如D.H.劳伦斯和格雷厄姆·格林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悲剧色彩
他的作品中弥漫的悲剧色彩和宿命论观念,也影响了许多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作家。
戏剧成就
03
除了诗歌和小说,哈代还涉足戏剧领域,创作了一些舞台剧作品。这些作品同样展现了他对乡村生活和人物命运的关注。
晚年生活
哈代在晚年时期依然坚持创作,但他的作品在当时并未受到足够重视。他的个人生活也经历了一些不幸,包括亲人的离世和健康问题。
文学影响
尽管哈代的作品在他去世后才逐渐受到重视,但他的创作对20世纪英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既具有浓郁的乡村风情,又深刻反映了社会变革对普通人的影响。
细致入微的描绘
他运用客观的叙述方法,让角色和事件自然展现,不加过多主观色彩,使得作品具有更高的真实感。
客观的叙述方式
命运的无情
哈代的作品中常常体现出命运对人的无情摆布,人物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逃脱命运的束缚,展现出一种深深的悲观主义色彩。
哈代

托马斯·哈代( 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 托马斯 哈代(1840-1928)是19世纪末 世纪初英国 哈代 ) 世纪末 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多塞特郡 宿命论、宇宙意志 宿命论、 诗歌—小说 诗歌 诗歌 小说—诗歌 小说 小说多以家乡多塞特郡质朴宁静的自然环境为主要 背景。 背景。 性格和环境小说、罗曼和幻想小说、 性格和环境小说、罗曼和幻想卡斯特桥市长》 1886) 《卡斯特桥市长》(1886):再次强调命运对 人无情地嘲弄 《无名的裘德》(1896):哈代最后一部长篇 无名的裘德》 1896)
农民亨察尔卖妻、悔过、经商失败、孤独死去的故事。 农民亨察尔卖妻、悔过、经商失败、孤独死去的故事。 2. 5. 小说
小说描写了裘德一生壮志不遂以及与淑的爱情悲剧, 小说描写了裘德一生壮志不遂以及与淑的爱情悲剧 , 揭 露批判了资本主义教育、婚姻、 露批判了资本主义教育 、 婚姻 、 道德和宗教教规的不 合理。 合理。
2.
《远离尘嚣》(1874): 远离尘嚣》 1874)
以远离尘嚣的穷乡僻壤为背景, 以远离尘嚣的穷乡僻壤为背景 , 青年军官特洛伊代表的是 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和利己主义的原则, 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和利己主义的原则 , 他骗取了聪明美丽 的女农场主芭斯谢芭的婚姻,诱奸而后遗弃农村姑娘芳丽, 的女农场主芭斯谢芭的婚姻 , 诱奸而后遗弃农村姑娘芳丽 , 最终被深爱芭斯谢芭的青年博尔伍德杀死, 最终被深爱芭斯谢芭的青年博尔伍德杀死 , 而博尔伍德也 因此神经失常。芭斯谢芭最终和始终深爱她的农民盖伯瑞 因此神经失常 。 尔结婚。 尔结婚。 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 : 反映资本主义侵入农村后对宗法制农村生活的 破坏,即使是远离尘嚣的穷乡僻壤也难逃种种社会罪恶。 破坏,即使是远离尘嚣的穷乡僻壤也难逃种种社会罪恶。 特点:悲剧气氛加强,哈代创作中的悲剧主题开始萌发。 特点:悲剧气氛加强,哈代创作中的悲剧主题开始萌发。 哈代自此后开始专门从事文学创作。 哈代自此后开始专门从事文学创作。
哈代

4.著名诗人
哈代创作的前期和后期,均以写 诗著称,只因他小说的光辉遮蔽了 诗歌的华彩,他洋洋大观的8部诗作 才鲜为人知。 哈代的诗达到了“诗与真理”合 一,理性与直觉无二,自然与情感 交融的“大诗”境界,比他的小说 更为精致耐读。
8部诗集
《威塞克斯诗集》 《时光的笑柄》 《幻觉的瞬间》 《人生小景》 《今昔之歌》 《即事讽刺诗》 《中晚期抒情诗》 《晚岁之歌》
二、生平与创作
1840年6月2日,托马斯·哈代出生 在英国西南荒原多塞特郡多切斯特县博 克汉普顿村。 1862-1867年,哈代在伦敦求学,此 外一生基本都在家乡“隐居”。 1928年1月11日,哈代去世,骨灰葬 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诗人之角”。 按照他的遗愿,心脏被安葬在故乡斯廷 斯福德教堂墓地。
4.抒情色彩
诗人哈代所有的作品都具有浓郁 的抒情特色,比如小说情景交融的环 境,诗意氤氲的人物性格,凄婉动人 的心理描写,悲怆离奇的命运,朴素 从容、散文化的叙事风格„„都具有 一种强烈的情绪感染力。
四、“威塞克斯”小说 (Wessex Novels )
1912年哈代在编纂自己的作品全 集时,把他的小说分成三类:罗曼 史和幻想小说、机敏和经验小说、 性格和环境小说,命名为 “威塞克 斯系列”。 主要包括14部长篇小说和5部中 短篇小说集。
1.长篇小说
(1)罗曼史和幻想小说
• 《一双蓝眼睛》 • 《号兵长》 • 《塔里的两个人》 • 《心爱的人》
(2)机敏和经验小说
• 《计出无奈》 • 《爱塞尔伯特的婚姻》 • 《冷漠的人》
(3)性格和环境小说
• 这类小说成就最大,包括: • 《绿荫下》 《远离尘嚣》 • 《还乡》 《卡斯特桥市长》 • 《林地居民》《德伯家的苔丝》 • 《无名的裘德》
托马斯哈代介绍课件

呈现了性别、阶级、家庭 关系等社会问题
揭示了工业化、城市化对 传统社会的影响
哈代作品中的人性启示
01 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02 展现了人在困境中的选择和挣扎 03 探讨了爱、欲望、信仰等人性主题
哈代作品中的自由意志思考
对命运和选择的探讨
1
对个体自由和责任的认识
哈代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过于偏执和极端, 01 这使得读者难以理解和接受这些人物的行为和思
想。
哈代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缺乏一些人性化的 02 元素,这使得他们显得不够真实和可信。
哈代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缺乏一些变化和发 03 展,这使得他们显得过于单调和乏味。
哈代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和启
06
示
哈代作品中的社会现实意义
托马斯哈代介绍
目录
• 托马斯哈代的生平 • 哈代的作品风格 • 哈代作品中的主题 • 哈代的影响和贡献 • 哈代的局限性和缺陷 • 哈代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和启示
01
托马斯哈代的生平
哈代的早期生活
出身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托马斯哈代,1840年出生于英国多塞特郡的一个小村 庄。他的家庭背景并不显赫,他的父亲是一个贫穷的农 民,而他的母亲则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
童年时期对读书的热爱
尽管家境贫寒,但哈代的父母都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他 们鼓励哈代从小就热爱读书。哈代的童年时期主要在阅 读和自学中度过,这为他日后的创作生涯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
哈代的创作生涯
开始写作生涯
在19世纪60年代,哈代开始尝试写作。他的第一部小说《绿荫下》于1867年出版,并获得了成 功。这部小说以他的家乡为背景,描绘了当地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
托马斯·哈代

(二)诗歌 世上的事物, 世上的事物,倒像一个浑浑噩噩的主宰 用手指不熟练地、漫不经心地、 用手指不熟练地、漫不经心地、玩耍似地在 编织, 编织, 自有生命以来, 自有生命以来,内在意志就心不在焉地编织 万物,今后亦将如此。 万物,今后亦将如此。 ——《列王》 《列王》
三、哈代悲剧小说中的现代性 (一)主题内容的现代性 表现了工业文明与宗法制农村的冲突。 1、表现了工业文明与宗法制农村的冲突。 对世界荒诞、人生痛苦的体悟。 2、对世界荒诞、人生痛苦的体悟。 情节设置突破传统。 3、情节设置突破传统。 艺术方面的现代性: (二)艺术方面的现代性: 隐喻象征手法
(四)苔丝——诗化的形象 苔丝 诗化的形象 善良纯朴,感情真挚,是美的化身。 1、善良纯朴,感情真挚,是美的化身。 2、坚韧顽强,嫉恶如仇。 坚韧顽强,嫉恶如仇。 性格软弱,逆来顺受, 3、性格软弱,逆来顺受,的苔丝》
(一)对社会传统道德的否定 “可怜你这受了伤的名 我的胸膛就是一张床, 字!我的胸膛就是一张床, 要给你息养! 要给你息养!”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二)人性与文明的冲突
(三)命运观 “天神掌握着我们的命运,正像顽童捉到 天神掌握着我们的命运, 飞虫一样,为了戏弄而把我们杀死。 飞虫一样,为了戏弄而把我们杀死。” 典刑明正了, “典刑明正了,埃斯库罗斯所说的那个众 神的主宰对于苔丝的戏弄完结了。 神的主宰对于苔丝的戏弄完结了。”
爱敦荒原 : 传达作者对自然与人关系的哲理思 从而展开悲剧性主题。 考,从而展开悲剧性主题。
卡斯特桥市长》 《卡斯特桥市长》 (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1886) 小说的重心从人与自然 转向了人与性格的关 系,进一步揭示作者 的命运观念。 的命运观念。
托马斯哈代的简介

托马斯哈代的简介托马斯·哈代出生在英国西南部的多塞特郡中,他的父亲是一名爱好音乐的石匠,非常重视对托马斯·哈代的文化教育。
在托马斯·哈代17岁的时候,便离开了学校。
他先是当建筑师学徒,后来成为了建筑师助理,负责教堂的修建工作。
他曾写了一篇建筑论文,并获得了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奖。
托马斯·哈代具有音乐、回答和预言的天赋,在哲学、文学和自然科学方面拥有广泛的知识。
1862年,托马斯·哈代作为建筑制图员来到伦敦。
同时,他还在伦敦大学学习英语,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
起初,托马斯·哈代写诗,但这些诗都没有出版的机会,所以他开始写小说。
1874年,托马斯·哈代的《远离城嚣》成就了他。
这是他的第四部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
之后,他便放弃了建筑职业,开始专注于小说的创作。
他的小说《穷人与贵妇》、《计出无奈》、《绿林荫下》、《一双湛蓝的眼睛》、《还乡》、《卡斯特桥》、《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等相继出世,除了《穷人与贵妇》没有出版之外,之后的小说都相继出版。
在他的一生中,他出版了近20部小说和918首诗歌。
托马斯·哈代的早中期作品以小说为主,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晚年,他以出色的诗歌发展了20世纪的英国文学。
托马斯·哈代的作品有很多,诸如《计出无奈》、《绿林荫下》、《一双湛蓝的眼睛》、《还乡》、《卡斯特桥》、《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等都出自与托马斯·哈代。
在托马斯·哈代的早期和中期,托马斯·哈代的作品主要是小说。
他的小说以英格兰西南部的多塞特县为背景,他小时候住在那里,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他的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人物与环境小说、浪漫与幻想小说和结构优秀的小说,其中人物与环境小说最为重要。
《绿树荫下》、《远离喧嚣》、《回家》、《卡斯特桥》、《森林居民》、《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都属于人物与环境小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幸福不过是痛苦戏剧中的偶然插曲。最好的悲剧—— 幸福不过是痛苦戏剧中的偶然插曲。最好的悲剧—— 简而言之,最高的悲剧——是应该由必然性所决定的悲剧。 简而言之,最高的悲剧——是应该由必然性所决定的悲剧。 不道德和无价值的悲剧,不是最好的悲剧。 ——托马斯· ——托马斯·哈代 他的小说中最感人之处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处地方—— 他的小说中最感人之处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处地方—— 埃格登荒原,它是永恒、古老的,而且从来不注意在这古 老的土地上转瞬即逝的人生。 ——《剑桥英国文学史》 ——《剑桥英国文学史》
小姐,他拒绝了,他宁愿娶没有地位的苔丝。苔丝也深爱 着克莱,把克莱看得如同天神一般。但宗教的意识使苔丝 认为过去她的那次“结合” 认为过去她的那次“结合”,含有道德的效力,因此克莱 的多次求婚,都被她所拒绝。苔丝也曾想把自己的往事全 部告诉克莱,以求得克菜的谅解,但每次话到嘴边都没有 说出口来。困难在于让一个女人讲出自己悲痛的历史,对 于她是一个沉重的十字架,面对于别人也许不过是一场笑 话。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苔丝生活在极度矛盾之中:深厚 的爱力常使她把往事忘却,沉浸在缱绻的柔情里;清醒的 理智又叫她把往事记起,备受着内心的煎熬。她深怕自己 答应克莱的求婚,她又渴望自己答应克莱的求婚。随着时 间的推移,苔丝对克莱的爱情越来越强烈,最后终于战胜 了对往事的悔恨,他们俩结婚了。 新婚之夜,苔丝下了最后的决心,要把自己的“罪过” 新婚之夜,苔丝下了最后的决心,要把自己的“罪过” 统统告诉克莱。不料克莱首先开口,说苔丝把他看得太高 了,他要把他过去的罪恶向苔丝供一供,请求苔丝的饶恕。
克莱告诉苔丝,他从前在伦敦的时候,曾经跟一个素不相 识的女人放荡地生活过四十八小时。在克莱刚说他有罪恶 要向苔丝供认时,苔丝就立刻原谅了他。及至听了克莱的 供述,苔丝几乎顿觉轻松和喜悦。她觉得自己的“罪过” 供述,苔丝几乎顿觉轻松和喜悦。她觉得自己的“罪过” 并不比克莱的大;她增加了勇气和信心,相信克莱一定会 像她原谅克莱一样原谅她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当苔丝原 原本本讲了她和亚雷那件事的前因后果后,“思想开通” 原本本讲了她和亚雷那件事的前因后果后,“思想开通” 的克莱不仅没有原谅她,反而立刻翻脸无情,遗弃了她, 独自一人远涉重洋到巴西去了。 被遗弃的苔丝更被人们认为是个“坏女人” 被遗弃的苔丝更被人们认为是个“坏女人”,她重又 陷入抑郁、孤独的处境。离开塔布篱后,苔丝再没有找到 雇长工的地方,只得到处给人打短工、作零活。为了尽量 躲避着社会,她又经常在户外干活,有时还要干连男工也 觉繁重的体力活。生活越来越艰难,境况越来越窘迫。但 苔丝还是默默忍受着这一切苦难,等待着克莱的信息,总 希望有重修旧好的一天。
《心爱的人》《无名的裘德》 心爱的人》《无名的裘德》 后20几年,以诗歌著称于世。1901年,英国皇家文学会授 20几年,以诗歌著称于世。1901年,英国皇家文学会授 予他金质奖章;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分别授予荣誉学位; 被选为第三任英国作家全会主席。 1912年,其妻子去世,此时哈代72岁。1914年和儿童文学 1912年,其妻子去世,此时哈代72岁。1914年和儿童文学 作家佛罗伦斯· 作家佛罗伦斯·达格德尔结婚。 1928年,与世长辞。遗体葬在威斯特敏斯特教堂的诗人墓 1928年,与世长辞。遗体葬在威斯特敏斯特教堂的诗人墓 地,心脏葬在他故乡的教堂墓地。 4.创作概况 4.创作概况 “威塞克斯小说” 一、浪漫故事和幻想故事:《一双蓝眼睛》《号兵长》 一、浪漫故事和幻想故事:《一双蓝眼睛》《号兵长》 《塔上的两个人》《一群贵妇人》《心爱的人》; 塔上的两个人》《一群贵妇人》《心爱的人》 二、机巧小说:《铤而走险》《艾色伯塔的婚姻》《冷漠 二、机巧小说:《铤而走险》《艾色伯塔的婚姻》《冷漠 的女人》 的女人》和一个中短篇小说集
(三)戏剧技巧的运用 平凡和不平凡 “巧合” 巧合”
《德伯家的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1891) 德伯家的苔丝》 D’Urbervilles,1891 1891) 小说的副题是“一个纯洁的女人” 1921年哈代曾在 小说的副题是“一个纯洁的女人”,1921年哈代曾在 该书的再版序言中写道:“ 该书的再版序言中写道:“那个副题是我看完小说校样后 加上去的,这是一个心地坦白的人对女主人公品格的评价。 起初,我以为这样的评价大概不会有什么人反对,想不到 这句话招致的责难比全书任何部分都多!” 这句话招致的责难比全书任何部分都多!”确实,当时思 想保守的批评界猛烈攻击这部小说,称女主人公是“ 想保守的批评界猛烈攻击这部小说,称女主人公是“一个 淫乱的杀人犯”,而哈代竟然把她说成是“ 淫乱的杀人犯”,而哈代竟然把她说成是“一个纯洁的女 人”,实在是大逆不道! 不过,这种责难到了20世纪便消声匿迹了。人们对这 不过,这种责难到了20世纪便消声匿迹了。人们对这 部小说作出了公正的评价,认为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杰作。 在这部小说中,哈代塑造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悲剧形象—— 在这部小说中,哈代塑造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悲剧形象—— 苔丝。苔丝的悲剧,既是性格悲剧,也是命运悲剧,又是 社会悲剧;通过苔丝的悲剧,哈代揭示出人心的脆弱、命 运的不测和社会的不义。在艺术上,这部小说可说是哈代 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景物描写极为出色,而且是和小说 主题及人物命运相映衬的;心理刻划极其真实而细腻,充 分显示出人物的复杂心态;小说结构工整严谨,又不乏起 伏,既环环相扣,又层层舒展,堪称小说史上的精品。下 面是小说的故事梗概,从中至少可以看到女主人公不寻常 的、然而却具普遍意义的“特殊遭遇” 的、然而却具普遍意义的“特殊遭遇”:
三、性格与环境小说:《绿树荫下》《远离尘嚣》《还乡》 三、性格与环境小说:《绿树荫下》《远离尘嚣》《还乡》 《卡斯特桥市长》《无名的裘德》《德伯家的苔丝》 卡斯特桥市长》《无名的裘德》《德伯家的苔丝》 《无名的裘德》 无名的裘德》
第二节 思想与创作特色
1.悲观主义思想 1.悲观主义思想 人所面临的困难不仅仅是由人造成的,人的神秘命运也 不是人自己所能掌握的——人不过是命运手中的玩偶而已。 不是人自己所能掌握的——人不过是命运手中的玩偶而已。 所以他笔下的主人公一个个都是失败者,不安心于自身的 命运。 2.进化向善论 2.进化向善论 人类社会的进化然为人类准备好的,必须要通过人类 的努力才能继续。首先要对现实报悲观态度,承认现实的 丑恶,这是改变现实的出发点。其次要承认大自然对人类 的疾苦和幸福是无动于衷的,所以必须放弃现在的信仰。 最后承认理性的局限性,形成一种以直觉和本能为基础的 新的信仰,并从新信仰中不断得到启示和力量。
小说《铤而走险》 小说《铤而走险》,第二年哈代自费出版。 在写作的同时,遇到了后来的妻子爱玛·杰弗明,4 在写作的同时,遇到了后来的妻子爱玛·杰弗明,4年后结婚。 1872年,出版《绿树荫下》 1872年,出版《绿树荫下》 1873年 一双蓝眼睛》 1873年《一双蓝眼睛》出版,专事文学创作 1874年 远离尘嚣》 1874年《远离尘嚣》出版,引起文学界的注意 1878年 还乡》 1878年《还乡》问世 1880年历史小说《号兵长》 1880年历史小说《号兵长》出版 1881年 一个冷漠的女人》 1881年《一个冷漠的女人》 3.移居多切斯特时期 3.移居多切斯特时期 1883年,移居多切斯特,住在麦克斯格特,一住45年, 1883年,移居多切斯特,住在麦克斯格特,一住45年, 直至去世。 这段时间的前15年,6部长篇和几十部中篇,《 这段时间的前15年,6部长篇和几十部中篇,《塔里的两 个人》《卡斯特桥市长》《林地居民》《德伯家的苔丝》 个人》《卡斯特桥市长》《林地居民》《德伯家的苔丝》
苔丝是个纯朴的姑娘,她不愿意为了保持体面而将自 己的受辱当作机会,要亚雷娶她。她以鄙视、厌恶的心情 离开了这个冒牌本家,回到父母那里。但是,社会舆论却 认为苔丝的受辱是她本人的“罪过” 认为苔丝的受辱是她本人的“罪过”。苔丝回到了本乡本 土,就像生活在异乡外国,在她面前是一条长而崎岖的路, 得自己单个儿跋涉,没人同情,更没人帮助。在这种抑郁、 孤独的环境里,苔丝忍受着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度过了两、 三个春秋。当婴儿死去后,为了改换环境,她离开马勒村, 到塔布篱牛奶厂当了挤奶工。 在牛奶厂,苔丝认识了一个“特别的工人”——安 在牛奶厂,苔丝认识了一个“特别的工人”——安 玑·克莱。克莱是爱姆寺一个低教派牧师的儿子,由于他 不愿像父亲和哥哥那样“为上帝服务”——作牧师,被剥 不愿像父亲和哥哥那样“为上帝服务”——作牧师,被剥 夺了上剑桥大学学习的机会。在荒废了好些宝贵的光阴以 后,他最终决定要在本士或殖民地务农,因此先于苔丝来 到塔布篱学习养牛的经验。在日常劳动和生活的接触、交 到塔布篱学习养牛的经验。在日常劳动和生活的接触、交 往中,他们两人逐渐由相互喜好进入了热烈的爱恋。克莱 对苔丝事事温存,处处体贴。他的父母原本要他娶一个门 当户对的
五月的一个傍晚,考古学家崇干牧师告诉布蕾谷马勒 村的小贩约翰·德伯一个“没用的消息” 村的小贩约翰·德伯一个“没用的消息”:他查考出约 翰·德伯原是当地古老的武士世家德伯氏的嫡派子孙。然 而,这个“没用的消息” 而,这个“没用的消息”却使贫苦的约翰夫妇十分振奋, 他们要女儿苔丝到纯瑞脊附近一个有钱的德伯老太太那里 去认本家。十七岁的苔丝单纯美丽,丝毫没有人生经验。 她为了帮助父母从经济困境中摆脱出来,就去认了本家, 还给“本家” 还给“本家”去养鸡。 其实,德伯老太太这一家同古老的武士世家并无任何 关系。已经去世的德伯老先生本是英国北方的商人,发财 以后,一心想在英国南部安家立业,当今乡绅,就来到纯 瑞脊附近定居,并从博物馆里挑了“德伯” 瑞脊附近定居,并从博物馆里挑了“德伯”这个世族的姓 加在自己身上。他去世以后,留下瞎眼、怪癣的寡妻和一 个20 多岁的独生子亚雷。亚雷是个轻浮的纨绔子弟,一 个“不择手段、毫无心肝的调情者”。他一见到美丽的苔 不择手段、毫无心肝的调情者” 丝就心存不良,要苔丝来养鸡就是他设下的圈套。苔丝到 纯瑞脊养鸡才两、三个月,一个周末的晚上,亚雷把苔丝 骗到树林里奸污了她,使她怀了孕。
第一节 生平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