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原因及体系
金融监管原因及体系共23页文档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个的法。— —西塞 罗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以及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构成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以及我们国家金融监管体制的构成一、金融监管的必要性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与金融管理的复合称谓。
金融监督是指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实施全面的、常常性的检查和督促,并以此促使金融机构依法稳健地经营、平安牢靠和健康的进展。
金融管理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行领导、组织、协调和掌握等一系列的活动。
进一步而言,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管机构依据金融法律、法规,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市场的活动进行法律规范、限制、管理与监督的总称。
金融监管是伴随着近代银行的产生而开头的。
央行制度建立之前,金融监管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上。
央行制度建立后,金融监管成为其重要职责之一,在肯定意义上说,正是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促进了央行制度的诞生。
随着各国经济和金融的进展,尤其是在实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后,金融的作用和风险日益突出,金融监管也越来越有必要,详细缘由主要有:1、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具有特别的公共性和全局性,金融体系是全社会货币的供应者和货币运行及信用活动的中心,金融稳定对社会经济的运行和进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金融业是一个存在诸多风险的特别行业,关系千家万户和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
3、金融业的信息不对称,存款者与银行、银行与贷款者、银行与监管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信息不对称,产生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不仅降低了金融效率,而且增加了金融风险。
4、金融监管有利于维护金融秩序,爱护公正竞争,提高金融效率,金融监管是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调控的保障。
二、我们国家金融监管体制的构成从上世纪80年月中期到90年月初期,我们国家对金融业的监管统一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这就是最初的混业管理。
随着金融机构种类的多样化和金融业务品种的快速进展,在分业经营格局基本形成之后,1998年我们国家对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将证券机构和保险公司的监管权由中国人民银行移交给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简称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保监会),形成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分别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进行监管的“多头”监管模式。
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一、实行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一)什么是金融监管体系所谓的金融监管体系就是一国的政府或其代理机构对金融机构实施的各种监督和管制,包括对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业务范围、市场退出等方面的限制性规定,对金融机构内部组织机构、风险管理和控制等方面的合规性、达标性要求,以及一系列相关的立法和执法体系与过程。
(二)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在于金融市场它的不完善性,金融市场的失灵促使政府有必要对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进行外部监管。
其失灵表现在:金融市场可能存在不完全竞争,如垄断、不正当竞争,寡头市场等;金融市场的负外部效应严重;信息不对称导致金融市场的低效率。
(三)导致金融监管的现实原因因为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所以面临的风险极多。
如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和国家风险等。
并且,风险之间具有连锁效应,某一风险的发生极易引起风险的传导、扩散。
因此,实行严格的金融监管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一)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由于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蕴藏在市场中的风险被加剧。
主要表现在:针对银行安全稳健经营的金融风险监管几乎是一片空白。
中央银行的主要监管部门把相当大的一部分精力放在机构审批上, 而对其日常营运活动的监管则非常不够。
银行稽核或检查主要是一种中央银行政策落实性检查, 而非现代意义上的银行风险监管。
银行的稽核或检查, 对违规、违章、违纪的金融机构的处罚等等, 都没有一套明确和规范化的标准,使得金融监管在实际操作中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所以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二)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所存在的问题(二)监管内容过于狭窄,不能实现完全有效地监管金融监管的内容应该涵盖所有从业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从市场准入到市场退出的所有业务经营活动。
我国目前的监管内容主要是市场准入监管中还存着重审批、轻管理、重传统的存贷业务。
金融监管金融监管体制

government
What also Triggered the Changes in 2003
External pressure
Rising competition anticipated after WTO accession
Increasing scrutiny by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Growing need to contribute to 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ule-setting in regulation
What Were the Alternatives
Merging all regulatory functions into one
create a separate bank regulator
Why Separate Bank Regulator
Banking was by far the dominant sector Securities and insurance regulation had just
弊 端: 第一、监管当局不能形成对某一个金融机构 的整体评估(因各管一部分) 第二、易造成各监管当局对新业务监管的 “争权夺利”。
第三、某一金融机构面临多头监管。
问 题: 1、当金融机构严格分业经营时,机构型监
管和功能型监管有区别吗 2、功能监管能以统一监管的形式实现吗?
3.目标型监管
所谓目标型体制,是根据监管的目标来设立监 管机构,构建监管架构的一种监管体制类型。
理论上有几个目标,就设立相应的几个监管机 构,但事实上倾向于“双峰”或“三峰”体制。 WHY?
浅析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及完善

浅析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及完善浅析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及完善一、金融监管体制概述金融监管是指一国政府监管机构实行的监督和业务管制。
金融监管体制是政府金融监管活动和市场金融创新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政府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寻求安全与效率的最佳平衡点的过程中形成的制度。
金融监管体制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金融主管机构内部纵向的权利配置另一种是指金融业监管机构对金融业监管的横向权力配置。
这里我们所指的金融监管体制是后一种即对与金融服务行业之间的管理和规制形成的体制。
我国传统金融监管的职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来行使的。
1948年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之后又五次机构调整。
在金融改革之前,由于处在高度集中同意的计划体制下,不存在也没有必要存在金融监管管理。
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
实现了中国人民银行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只能分离,打破了中国人民银行集金融监管、货币政策、商业银行等职能为一体的计划经济体制。
1992年,我国的监管体制向分业监管过渡,中国证监会成立。
1998年保监会正式成立,进一步把对保险市场的监管从人民银行的职能中剥离出来。
2003年国务院设立了银监会,实现了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职能的分离,使中国人民银行在三次变革后显得更加纯粹。
二、国外的金融监管体制美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是“双线多头”的监管模式,所谓“双线”是指美国的金融机构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进行双线管辖,在联邦政府注册的由联邦政府监管,在州政府注册的由州政府监管。
主要的监管机构有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司法部、证券、期货交易委员会、货币监管总署、州保险监管属等。
1999年美国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允许金融控股公司通过设立子公司的形式经营多种金融业务。
金融控股公司不同于之前分业经营的各单一组织,其监管也有其在业务上的特殊性,主要实行伞形监管。
美联储被赋予伞形监管者的职能,在伞形监管模式下,金融控股公司的银行类金融分支机构和非银行类金融分支机构仍然保持原有的监管模式,同时,也加强各监管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金融监管原因及体系

–收入不高却妄想住大房子的借贷者? –华尔街贪婪的银行家? –美国监管体系的漏洞? –日渐紧密而自由的全球化市场? –金融创新?金融衍生工具?
“无形之手”的危险性
• 自由资本主义认为市场能够进行自我纠偏 ,认定市场的“无形之手”要远好于政府 的“有形之手”,极力主张社会经济任由 市场进行调节,反对政府干预。 • 但是,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是丛林法则下 的若肉强食,市场垄断出现,经济自然呈 现两极分化,经济分化带来社会分裂与政 治对立,危机经济与社会繁荣。而这恰恰 是与自由资本主义理想社会目标相反的结 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保 监会"。成立于1998年11月18日,是国务院直属正部 级事业单位。 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依照法律、法 规统一监督管理全国保险市场,维护保险业的合法 、稳健运行。
中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 主要问题
1. 缺乏统一的监管评价标准 2. 分离监管体制下的三大金融监管机构协调 性不足 3. 业务交叉融合 4. 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不健全 5. 国外金融机构入驻会增加监管难度 6. 中国人民银行与各金融监管机构缺乏有效 的信息沟通机制
我国的金融监管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发展过程单一 能型体 制独立于中 央银行的 分业监管 体制
中央银行
证券委
证监会
一行三会
证监会
保监会
银监会
中央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的中央银行,执行中央银行业 务,主要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具体含: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统计据、银行卡、 金融规章、反假货币工作、公告栏等。
中国银监会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 根据授权,它统一监督管理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信托投资公司以及其它存款类金融机构,维护银 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自2003年4月28日起正式 履行职责。
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监管体系

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监管体系近年来,我国金融行业发展迅速,金融监管体系也在不断完善。
金融监管是保障金融市场健康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对于金融机构、投资者和整个经济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监管体系展开详细阐述。
一、金融监管的背景与意义金融监管是指国家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进行监督管理的制度安排和操作方式。
金融监管的目的在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保护消费者权益、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金融业务日益复杂化和金融市场的风险增加,金融监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二、金融监管机构及其职责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由多个监管机构组成,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
每个监管机构都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主要负责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维护金融稳定,管理金融市场,以及参与国际金融合作等。
银监会主要负责对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监管,包括监督管理其经营行为、风险控制等。
证监会负责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包括对证券发行、交易和上市公司进行监督管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证券市场的公平、公正、透明。
保监会则主要负责保险市场的监管和管理,包括对保险公司的监督管理、风险评估和保险产品的审批等。
三、金融监管体系的特点与挑战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特点在于:监管机构职责明确、协同配合;监管标准逐步提高、监管手段不断创新;监管体系适应市场需求、适应金融创新。
然而,金融监管体系在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监管难度增加,需要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和能力。
其次,新兴金融业务和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监管要跟上市场变化,避免监管的滞后性。
此外,金融监管的国际化程度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加强与国际监管机构的合作与交流。
四、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为了适应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业务的创新,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我国推行了信息化监管,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和数据监测,提高了监管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金融监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金融监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近年来,全球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金融风险的不断增加,使得金融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各国纷纷致力于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本文将从金融监管的意义、建立监管体系的必要性和措施以及完善监管体系的路径展开论述。
一、金融监管的意义金融监管作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活动的管理与监督,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金融监管有助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金融市场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的不稳定会对整个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通过监管措施,及时识别、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可以有效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其次,金融监管有助于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金融市场涉及大量的投资者,如股民、债券持有人和保险客户等,金融监管可以监督金融机构的合法合规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最后,金融监管有助于促进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
监管可以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建立监管体系的必要性和措施(一)建立监管体系的必要性建立一套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是确保金融市场正常运行的基础。
首先,监管体系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金融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常常导致不稳定和金融危机的爆发,监管机构可以通过信息披露要求和监管措施,缩小信息不对称的范围,减少因此产生的市场失灵。
其次,监管体系可以提供公平竞争环境。
金融市场竞争本质上是为了提供更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但如果竞争缺乏监管,就可能导致市场失真和不公平现象,监管体系可以通过规则制定和执法监管等手段,确保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最后,监管体系可以有效管控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是金融市场不可避免的存在,监管体系可以通过制定风险评估标准、建立风险监测机制等方式,及时识别和防范金融风险,保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二)建立监管体系的措施建立监管体系需要权威的监管机构和切实可行的监管措施。
首先,要设立独立的监管机构,确保监管的公正性和专业性。
监管机构应具备较大的独立性,不受政府干预和金融机构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履行职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银监会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 根据授权,它统一监督管理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信托投资公司以及其它存款类金融机构,维护银 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自2003年4月28日起正式 履行职责。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证监会,是国务院直 属机构,是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主管部门。 按照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依照法律、法 规对全国证券、期货业进行集中统一监管,维护证 券市场秩序,保障其合法运行。
–收入不高却妄想住大房子的借贷者? –华尔街贪婪的银行家? –美国监管体系的漏洞? –日渐紧密而自由的全球化市场? –金融创新?金融衍生工具?
“无形之手”的危险性
• 自由资本主义认为市场能够进行自我纠偏 ,认定市场的“无形之手”要远好于政府 的“有形之手”,极力主张社会经济任由 市场进行调节,反对政府干预。 • 但是,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是丛林法则下 的若肉强食,市场垄断出现,经济自然呈 现两极分化,经济分化带来社会分裂与政 治对立,危机经济与社会繁荣。而这恰恰 是与自由资本主义理想社会目标相反的结 果。
金融监管的主要原因
1、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具有特殊的公共性和全 局性 2、金融业是一个存在诸多风险的特殊行业,关系千 家万户和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 3、金融业的信息不对称, 产生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 险,不仅降低了金融效率,而且增加了金融风险 。
4、金融监管有利于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公平竞争, 提高金融效率,金融监管是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调 控的保障。
我国的金融监管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发展过程
单一全 能型体 制
独立于中 央银行的 分业监管 体制
中央银行
证券委
证监会
一行三会
证监会
保监会
银监会
中央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的中央银行,执行中央银行业 务,主要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具体含: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统计据、银行卡、 金融规章、反假货币工作、公告栏等。
• 但是,目前中、美的金融体制改革内容来 看,他们有一个大的共同点:在尊重市场 规律的条件下加大宏观调控的效率,进行 适度的监管和调控,并且要加大全球范围 内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金融市场和金 融机 • 构的健康全面发展。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面临的挑战
• 我国的金融监管存在重复监管甚至是冲突 。 • 我国金融监管的相关法律并不完善 • 金融控股公司的兴起和发展,使得金融监 管的难度加大。 •பைடு நூலகம்我国的金融监管模式还面临金融创新工具 的监管的挑战。
睿旗队
金融监管的定义: 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 管理的总称。它是指政府通过 特定的机构(如中央银行)对 金融交易行为主体进行的某种 限制或规定。
• 金融的作用和风险日益突出,金融监管也 越来越有必要
为什么要实行对金融业 的监管呢?
谁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
• 遇难者遍布全球,那么,谁才是制造这场 灾难的罪魁祸首?
对策与建议
1. 提高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大金融监 管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化水平 2. 加强三个机构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3. 加强跨国经金融监管的合作 4. 健全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 5. 利用现在的科学技术及社会舆论对金融的 监管 6. 增强信息的透明度
中美金融监管体系比较
• 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是从大一统的中国人 民银行监管到中国人民银行、保监会、证 监会和银监会分业监管的模式转变。 • 美国是开放的市场经济,一直都信奉的是 政府少管,相信市场是有效的,因此政府 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监管是比较少的 ,注重的是市场的效率和公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保 监会"。成立于1998年11月18日,是国务院直属正部 级事业单位。 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依照法律、法 规统一监督管理全国保险市场,维护保险业的合法 、稳健运行。
中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 主要问题
1. 缺乏统一的监管评价标准 2. 分离监管体制下的三大金融监管机构协调 性不足 3. 业务交叉融合 4. 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不健全 5. 国外金融机构入驻会增加监管难度 6. 中国人民银行与各金融监管机构缺乏有效 的信息沟通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