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影响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因素

合集下载

省优获奖导学案 影响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因素及呼吸原理的应用 Word版含答案

省优获奖导学案 影响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因素及呼吸原理的应用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时影响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因素及呼吸原理的应用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乙醇。

2.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检测酵母菌的呼吸情况。

3.影响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因素有氧气和温度等。

4.呼吸作用不仅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而且中间产物还是各种有机物之间转化的枢纽。

1.影响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因素(1)原理:酵母菌在有氧气和无氧气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2)设计实验:将酵母菌平分为两组,一组提供氧气,另一组隔绝氧气,检验两组是否产生CO2。

(3)结果:两组均产生了CO2。

(4)结论:酵母菌在有氧气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没有氧气下进行无氧呼吸,且都有产物CO2。

2.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呼吸作用不仅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而且中间产物还是各种有机物之间转化的枢纽。

(2)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乙醇进行酿酒。

(3)利用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细胞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过程称为发酵。

(4)水稻生长期适时露田或晒田以及对其他农作物的中耕松土都是促进根系的细胞呼吸。

(5)储存粮食需要干燥、低温,水果等保鲜需要低氧和低温都是抑制细胞呼吸的方法。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酵母菌在无氧时一定进行无氧呼吸,有氧时一定进行有氧呼吸(×)(2)发酵时,酵母菌产生乙醇和水(×)(3)细胞呼吸的作用只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4)水稻生产中适时露田和晒田,有利于改善土壤的通气条件,以增强根系的细胞呼吸(√)(5)对粮食储藏和果蔬保鲜,应设法降低细胞的呼吸速率,故保持无氧、低温环境很重要(×)(6)密闭的土窖保存水果,利用了水果自身产生的CO2抑制细胞呼吸的原理(√)2.下列不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的是( )A.乳酸B.CO2C.乙醇解析:选A 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CO2和乙醇。

3.在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的试管中注入一层油脂的目的是( )A.阻止空气中杂菌的进入B.造成无氧环境C.阻止水分蒸发解析:选B 油脂的作用是隔绝空气,造成无氧环境,促进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

高中生物 第4章 第3节 细胞呼吸教案 苏教版必修1-苏教版高一必修1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 第4章 第3节 细胞呼吸教案 苏教版必修1-苏教版高一必修1生物教案

第三节 细胞呼吸学 习 目 标核 心 素 养1.说明生物通过细胞呼吸将储存在有机分子中的能量转化为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

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阐明细胞呼吸过程中贯穿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领悟物质与能量观。

2.通过列表格,画图示的方法比较分析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

3.依据教材方案,实施“影响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因素”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交流。

一、细胞呼吸产生能量和有氧呼吸 1.细胞呼吸(1)概念⎩⎪⎨⎪⎧场所:活细胞反应物: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有机物产物: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2)特点:条件温和,能量逐步释放。

(3)方式⎩⎪⎨⎪⎧有氧呼吸(主要)无氧呼吸(4)本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1)条件:氧气、多种酶。

(2)过程(3)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线粒体。

(4)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C 6H 12O 6+6O 2+6H 2O ――→酶6CO 2+12H 2O +能量。

(5)能量释放:细胞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ATP 中,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

(6)意义:有氧呼吸是大多数生物特别是人和高等动植物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二、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无氧呼吸(1)场所:细胞质基质。

(2)条件:无氧或缺氧、有酶的催化。

(3)反应物:葡萄糖等有机物。

(4)产物:C 2H 5OH(乙醇)和CO 2或C 3H 6O 3(乳酸),同时释放较少能量。

(5)反应式(以葡萄糖为底物)C 6H 12O 6――→酶2C 2H 5OH +2CO 2+能量(少量) C 6H 12O 6――→酶2C 3H 6O 3+能量(少量)(6)意义:在缺氧的环境条件下为生物供能。

2.影响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因素(1)实验目的:说明影响细胞无氧呼吸的因素。

(2)实验原理: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有CO 2,通过CO 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速度来探讨O 2的浓度、温度等因素对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影响。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归纳2021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归纳2021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归纳2021组织细胞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CO2被NaOH溶液吸收,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刻度管内的液滴左移。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归纳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归纳20211.实验原理2.实验步骤(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葡萄糖溶液)。

(2)检测CO2的产生,装置如图所示。

(3)检测酒精的产生:自B、D中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编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振荡并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3.实验现象4.实验结论(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2)在有氧条件下产生CO2多而快,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CO2。

[深度思考](1)为什么选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提示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可通过测定其细胞呼吸产物来确定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2)为什么先将空气通过10%的NaOH溶液后,再进入酵母菌培养液中?提示10%的NaOH溶液用于吸收空气中的CO2,以保证用于检测产物的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导致的。

(3)用于测定无氧呼吸的装置中,为什么将酵母菌培养液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提示酵母菌将锥形瓶中的氧气消耗完毕后再进行检测,以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是由无氧呼吸产生的。

(4)实验设计需遵循对照原则,此实验为何不设置对照组?提示此实验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不设对照组,而是通过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两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得出实验结论。

(5)实验所用的葡萄糖溶液为什么需煮沸?提示煮沸的主要目的是灭菌,排除其他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方法技巧]1.运用液滴移动情况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方法(1)欲确认某生物的呼吸类型,应设置两套呼吸装置,如前面5题中的图所示(以发芽种子为例)。

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产物

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产物

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产物1 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人们最熟悉的酵母菌是面包酵母,它们在面团中进行发酵并促使面包膨胀。

除此之外,酵母菌还可用于酿造啤酒和葡萄酒等饮品。

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产物,是研究酵母菌的重要方面。

因为酵母菌的呼吸作用在不同环境中产生不同的产物。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和产物。

2 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主要分为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两种。

在无氧呼吸中,酵母菌将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两种产物。

无氧呼吸又被称为乳酸或酒精发酵,其代表是酿酒酵母和面包酵母。

这种呼吸方式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它在生物发酵和糖果制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有氧呼吸中,酵母菌将糖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这种呼吸方式需要氧气的参与,因此它是在充足氧气供应的环境下进行的。

这种呼吸方式产生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其能量也被酵母菌利用。

3 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影响不同的呼吸方式会对酵母菌的生长和代谢产生影响。

无氧呼吸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因此这种呼吸方式主要发生在地下和深水环境中。

这种呼吸方式产生的产物酒精和二氧化碳,能为酵母菌提供能量和供氧。

有氧呼吸需要氧气参与,因此只能在充足氧气供应的环境下进行。

这种呼吸方式产生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并且会产生大量的能量。

因此这种呼吸方式可以提高酵母菌的生长速度和代谢效率。

4 酵母菌呼吸方式与食品加工酵母菌在食品加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不同的呼吸方式也影响了食品的品质和味道。

例如,面包酵母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包膨胀并形成松软的口感。

酿造葡萄酒和啤酒的酵母菌则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这种呼吸方式不仅促进了饮品的发酵,也为饮品提供了独特的口感和香味。

5 总结通过对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和产物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种微生物进行食品加工和生物发酵。

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各有优劣,可以选择不同的呼吸方式来达到不同的目的。

细胞呼吸教案

细胞呼吸教案

课件展示:(1)寒冷冬季的一个夜晚,一群人围在一堆篝火旁取暖。

(2)某现代化啤酒生产企业,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大量生产啤酒。

(3)某同学因10 000米长跑以后,觉得筋疲力尽。

(4)一片果园内的果树因遭受水淹而正在慢慢萎蔫,并不断有果树死去。

(5)农民经常要锄田,因为这样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

(6)汽车在飞快地奔驰,同时不断地消耗着汽油,一些尾气正从其排气管中被排出。

师:上述问题的中心问题是什么?能否从中选出与其他不同的资料?并论述你的依据。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思考,列出观点。

生甲:上述问题的中心是能量问题。

生乙:(1)(6)谈的是非生物的能量问题,而其他资料谈论的是生物体内的能量问题。

生丙:(6)谈论的是环境污染问题。

师:我们今天选出一个问题来进行讨论,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生物体内的能量供应问题——细胞呼吸。

师:我们知道,物质的燃烧需要氧气,发现这一现象的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拉瓦锡还曾经把生物的细胞呼吸比作碳和氢的缓慢燃烧过程。

那么,拉瓦锡的这一说法有道理吗?细胞呼吸能够像燃料燃烧那样剧烈吗?生:不能。

师:为什么?师:细胞呼吸不能像燃料燃烧那样剧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1)如同我们生活的环境一样,细胞要生活在常温、常压下;(2)细胞内的酶促反应需要适宜的温度,假如呼吸作用像燃料燃烧那样剧烈的话,会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的能量,而导致温度急剧升高,从而导致酶变性失去活性;(3)同时也会导致大量的能量浪费,因为细胞内的ADP与ATP的量有限,大量的能量在短时间内释放,不能及时转移到ADP内以合成ATP,造成生物体细胞内的能量浪费。

师: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什么?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动物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是什么?植物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是什么?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是什么?生: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动物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是糖元;植物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是淀粉;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是脂肪。

高中生物第四章第三节第2课时影响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因素及呼吸原理的应用课时

高中生物第四章第三节第2课时影响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因素及呼吸原理的应用课时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第2课时影响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因素及呼吸原理的应用一、选择题1.为达到降低呼吸速率以延长苹果储藏期的目的,可采取的措施是( )A.增加氧气浓度B.提高贮藏温度C.降低CO2浓度 D.降低O2浓度解析:选D 水果、蔬菜储藏需要(零上)低温、低氧、湿度适中,这样可以降低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达到长时间储藏、保鲜的效果。

2.大棚种植蔬菜时,如果遇到连续阴雨低温的天气,为了促进植物生长,可采取的适当措施是( )A.加强通风 B.提高温度C.减少光照 D.增加光照解析:选D 光合作用能制造有机物,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若遇到连续阴雨低温的天气,应适当地增加光照,以提高蔬菜的光合速率。

3.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A.包扎伤口时,需要选用透气松软的“创可贴”等敷料B.利用麦芽、葡萄、粮食和酵母菌在持续通气的发酵罐内生产各种酒C.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可以防止剧烈运动后肌肉的酸胀乏力D.一定湿度、(零上)低温、低氧环境有利于苹果的保鲜解析:选B 酵母菌酿酒是利用了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乙醇,所以不能向发酵罐内通气。

4.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棚栽培蔬菜,遇到阴雨天气时,可适当降低温度B.给含有酵母菌的发酵液连续通气,可提高产酒量C.降低温度和氧浓度并保持干燥,有利于果蔬的储藏保鲜D.给稻田定期排水、晒田的主要目的是抑制水稻的生长解析:选A 大棚栽培蔬菜,遇到阴雨天气时,由于光合作用强度较弱,所以适当降低温度可以减弱植物的呼吸作用,降低有机物的消耗。

5.以下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应用于生产实践中的措施及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选用透气的纱布进行包扎,以抑制厌氧菌的无氧呼吸,使其不能大量繁殖,而不是防止组织细胞因进行无氧呼吸而坏死。

6.右图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气浓度下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N点时,该器官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说明其只进行有氧呼吸B.M点是储藏该器官的最适氧气浓度,此时无氧呼吸的强度最低C.该器官细胞呼吸过程中有非糖物质氧化分解D.L点时,该器官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基质解析:选C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N点后,O2的吸收量大于CO2释放量,说明该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不只是氧化分解糖类物质。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及影响因素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及影响因素
分解葡萄糖产生等量的CO2 那么这两种呼吸 作用所消耗葡萄糖的摩尔数之比是
A、1:2 B、1:3
1C6H12O6 ~ 6CO2
C、1:4 D、1:6
1C6H12O6 ~ 2CO2
整理版ppt
16
思考题
2.下列有关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 的相同点,不正确的是
A.都有从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 B.都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C.都有能量释放,并有ATP 的生成 D.分解产物中都有CO2
整理版ppt
17
思考题
3、种子在浸水和不浸水的情况下进行细胞 呼吸都能产生( B )
A.葡萄糖 B.丙酮酸 C.乳酸 D.酒精
提示:种子在浸水时进行无氧呼吸;
不浸水是进行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整理版ppt
18
四、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条件
CO2
的 释
呼吸作用

A

B 有氧呼吸
C 无氧呼吸
C3H6O3、少量能量
C2H5OH、CO2、少量能量 C2H5OH、CO2、少量能量
C3H6O3、少量能量
整理版ppt
12
概念:
一般是指细胞在缺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 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氧 化的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整理版ppt
13
(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项目
呼吸方式
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有氧呼吸 (2)无氧呼吸
整理版ppt
1
(1)有氧呼吸
过程:
C6H12O6
4[H]
第一 阶段
少量能量
6H2O 2C3H4O3 (丙酮酸)
6CO2
第二 阶段

酵母呼吸方式实验报告

酵母呼吸方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呼吸方式,掌握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的检测方法,并验证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属于兼性厌氧菌。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式为: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反应式为:C6H12O6 →2C2H5OH + 2CO2 + 能量。

本实验采用液体培养基,分别设置有氧和无氧条件,观察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检测呼吸产物。

三、实验材料1. 酵母菌菌种2. 液体培养基(葡萄糖溶液)3. 澄清石灰水4.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5. 重铬酸钾溶液6. 酒精7. 试管、锥形瓶、培养皿等四、实验步骤1. 将酵母菌菌种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置于25-35℃环境下培养24小时,使其充分繁殖。

2. 将培养好的酵母菌液体培养基分为两组,分别装入两个锥形瓶中。

3. 第一组锥形瓶敞口,用于模拟有氧条件;第二组锥形瓶密封,用于模拟无氧条件。

4. 将两组锥形瓶放置于25-35℃环境下培养24小时。

5. 分别取两组锥形瓶中的酵母菌液体培养基,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a. 取澄清石灰水适量,加入第一组和第二组锥形瓶中的酵母菌液体培养基中,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b. 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适量,加入第一组和第二组锥形瓶中的酵母菌液体培养基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6. 分别取两组锥形瓶中的酵母菌液体培养基,检测酒精的产生:a. 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加入第一组和第二组锥形瓶中的酵母菌液体培养基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b. 将酒精滴入第一组和第二组锥形瓶中的酵母菌液体培养基中,观察酒精与溶液的反应。

五、实验结果1. 在有氧条件下,第一组锥形瓶中的酵母菌液体培养基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影响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因素
一、课标要求
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教学设计思想
1、突出学习的探究性。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科学探究”这一主线展开: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良好品质。

2、突出学生的自主性。

从实验步骤设计、讨论比较、表达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加深对实验设计原则的理解,加深对影响酵母菌无氧呼吸因素的理解,自始至终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达到对知识的自我构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知识。

(2)使学生了解酵母菌无氧呼吸受酸碱度及温度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学会设计实验,运用语言、文字完善实验步骤,分析和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并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2)通过实验、探究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以及初步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三角锥瓶4个,胶塞2个、气球2个、玻璃弯管、夹子、石灰水等
学生知识准备
1、复习酵母菌异化作用的特点;
2、温度和酸碱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3、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五、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两个对照装置,展示、介绍装置,提出问题:酵母菌无氧呼吸能产生气体吗?怎样鉴定有无CO2产生?(学生回答)
(教师提出探究课题)
(学生分两大组进行探究)
学生根据已有的实验用具,通过小组讨论,先确定实验的总体思路,再逐步细化,写出根据实验用具和方法步骤在内的实验方案。

探究活动一:酸碱度对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影响
设计与实验
(1)试验用具:烧杯1个、试管4支、20%的酵母液、10%蔗糖溶液、配置好的pH分别为6、7、8、9的缓冲液、注射器4个、橡皮胶塞4个、液体石蜡、滴管若干个。

(2)实验过程见下表:
探究活动二:温度对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影响
(1)试验用具:烧杯3个、注射器3支、试管3支、20%的酵母液、10%蔗糖溶液、配置好的pH为7的缓冲液、液体石蜡、橡皮胶塞3个、滴管若干个。

(2)实验过程见下表:
实验过程中提倡“互动式”教学,通过师生互动,提出“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每一组的实验变量是什么?”“怎样控制酵母菌无氧的条件?”“如何比较哪支试管无氧呼吸速度最快?”等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学生可以学到教科书上没有明确阐述的、更深入一层的知识。

实验中教师巡视,既可以了解学生实验的速度、实验过程中出现哪些不可预计的问题,针对不同组的情况,提出一些小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也能使自己很好地驾驭课堂教学,又作为学习者参与讨论过程,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然后,学生分组上台展示交流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讨论:①为什么要迅速向液体的表面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②试管内出现什么现象?拔掉试管的塞子后,会闻到什么气味?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六、教学反思
该实验设计中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应如何改进实验装置或方案,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因为实验步骤中只设计了pH为5~8的实验,如果想得出不同的pH与酵母菌无氧呼吸关系的变化曲线,应该如何设计?由此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目的不同,实验设计的步骤和方案可能有所不同,实验设计需要有针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