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作业设计
《16猫-郑振铎》作业设计方案-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猫-郑振铎》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猫》一文中郑振铎所描绘的猫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准确运用。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动物及自然界的关注与爱护之情。
4. 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尝试模仿课文的写作风格进行短文创作。
二、作业内容1. 预习课文:学生需提前预习《猫》一文,了解文章大意,标出生字词,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题。
2. 字词练习: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利用字典或课本注释理解其含义,造句练习以加深记忆。
3. 阅读理解:完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用以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4. 文本赏析: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语言特点,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赏析,并简述其妙处。
5. 仿写练习:以“我眼中的XX动物”为题,模仿《猫》一文的写作风格,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喜爱的动物。
6. 情感表达:写一篇关于爱护动物、保护自然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看法。
三、作业要求1. 字词练习要求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每个生字词抄写三遍,并在造句时正确运用。
2. 阅读理解题目需根据课文内容认真作答,答案要准确、完整。
3. 文本赏析要写出自己对选段的理解和感悟,并简述其妙处。
4. 仿写练习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真实地描述动物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5. 情感表达短文要真实、有感情,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6. 所有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按时提交。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分,重点评价字词练习、阅读理解和仿写练习的完成质量。
2. 对学生的文本赏析和情感表达短文进行评价,肯定其亮点,指出可改进之处。
3. 对全班同学的作业进行总结评价,鼓励优秀学生分享经验和方法。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指出其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对于存在的问题,教师需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和方法指导。
3.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作业心得,共同进步。
《16猫-郑振铎》作业设计方案-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猫-郑振铎》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对课文《猫/郑振铎》的深入阅读,理解作者对猫的细致观察和情感表达。
2. 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汇,理解文章结构和主题。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阅读课文《猫/郑振铎》,完成以下问题:(1)作者通过哪几个方面来描述猫的?请简要概括。
(2)作者对猫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3)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4)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完成课后练习题,重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3. 选取生活中的一个动物,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进行描写,字数不少于300字。
要求突出动物的特点和自己的情感表达。
三、作业要求1. 认真阅读课文,确保理解文章结构和主题。
2. 完成作业时,请确保使用正确的语法和词汇,符合中文表达习惯。
3. 对选取的动物进行仔细观察,确保描写真实、生动。
4. 按时提交作业,并接受老师的指导和批改。
四、作业评价1. 老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个别学生的改进意见。
2. 老师将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包括正确率、语言表达、观察力和分析能力等。
3. 优秀作业将展示在班级展示板上,以激励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认真听取老师的批改意见,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及时改进自己的作业。
2. 学生可向老师提问或与同学讨论,共同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3. 鼓励学生积极提交作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有机会深入理解课文《猫/郑振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通过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进行动物描写,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业要求明确,评价公正,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初中语文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
在本次作业中,学生应重点关注课文的结构和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同时,通过模仿课文进行动物描写,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猫》作业设计

《猫》作业设计(一)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nüè()待yuān()枉懒duò()鸟1óng ()biàn()诉sǒng()恿安xiáng()乞gài()zhòu()骂chàng()然叮zhǔ()suān()辛quán()伏chéng()戒屋jǐ()二、阅读15-34段,回答问题:1.简要概括一下选文内容。
2.从第(15)、(16)段中找出形容第三只猫特点的三个词,并说说这样形容的作用。
3.划线句子两次提到了猫对鸟笼凝望,有什么用意?4.“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请说说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5.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为什么“至此,我家永不养猫”?《猫》作业设计(二)一、作者写了3次养猫,各有不同,请分析后填写表格。
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感情变化第一只第二只第三只二、作者主要写哪只猫,为什么?又为何不直接写而一开始写了第1、2只猫?三、作者一家人不喜欢第3只流浪猫。
为什么又要收留它呢?四、文章的开局有什么特点?五、文章的结局又有什么特点?六、体会下面语句的情感,并分析。
1、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3、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七、我为什么会认为是养的第三只猫咬死了鸟?如果是以前第1、2只猫咬了鸟,你认为作者会是什么态度?八、语句“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好象..还在吃着什么。
”中加点的“似乎能不能去掉,为什么?九、你学了文章之后有什么想法?《猫》作业设计二(参考答案)一、作者写了3次养猫,各有不同,请分析后填写表格。
来历特点(外型、性情)猫的归宿对猫的情感变化蕴涵思想第一只要来可爱活泼有趣病死喜欢忧郁酸辛对美好事物的珍惜第二只要来可爱活泼有趣走失更喜欢担心怅然对美好事物的珍惜第三只收留懒惰,不活泼受冤死不喜欢憎恨后悔不能臆断二、第3只猫,揭示文章中心,写第1、2只猫是为了突出第3只猫,与它对比。
《16猫-郑振铎》作业设计方案-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猫-郑振铎》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能够:1. 理解《猫》一文的主题思想和内容;2. 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次作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阅读理解:学生需认真阅读《猫》一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问题应涵盖文章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旨在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词汇积累:学生需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包括生字词、成语、短语等。
要求学生在课文中圈出这些词汇,并尝试在造句中运用。
3. 句型练习:学生需熟悉并运用课文中的句型结构,如比喻句、排比句等。
可布置一些仿写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这些句型进行写作。
4.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学生需写一篇与《猫》有关的短文。
短文应围绕猫的形态、习性、与人的关系等方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作业要求针对上述的作业内容,我们还需要确保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达到以下要求:1. 认真阅读:学生需仔细阅读《猫》一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把握文中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准确回答:对于阅读理解部分的问题,学生需准确理解问题,并从文章中寻找答案,答案要准确、完整、简洁。
3. 积极运用:在词汇积累和句型练习部分,学生需积极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尝试在造句和仿写中运用。
4. 独立思考:写作练习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课文内容,写出与《猫》有关的短文。
5. 字迹工整:在完成所有作业内容时,学生需保持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以体现出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作业评价在完成作业后,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评价应综合考虑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词汇掌握情况、句型运用、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评价标准应明确,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作业反馈在评价完成后,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需要改进的地方,应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16猫-郑振铎》作业设计方案-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猫-郑振铎》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课时的作业设计,使学生能够:1.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并运用;2. 了解郑振铎的文学背景及《猫》一文的创作背景;3.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字词预习作业:学生需自行查阅字典,掌握本课新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并完成相关字词的听写练习。
2. 阅读理解作业:学生需认真阅读《猫》一文,并完成以下任务:(1)梳理文章结构,概括各段落大意;(2)理解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3)找出文中描写猫的精彩语句,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思考作者通过描写猫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
3. 文学背景调查作业:学生需通过网络或书籍等途径,查找郑振铎的生平事迹及《猫》一文的创作背景,并完成相关笔记。
4. 写作练习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与宠物之间的小故事,要求真实感人;(2)就“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这一话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三、作业要求1. 字词预习作业要求准确、工整地完成听写练习;2. 阅读理解作业要求认真阅读、仔细分析、准确概括;3. 文学背景调查作业要求查找资料准确、笔记详细;4. 写作练习作业要求内容真实、结构清晰、表达流畅。
四、作业评价1. 字词预习作业评价标准为听写准确率及书写工整程度;2. 阅读理解作业评价标准为任务完成情况及答案准确性;3. 文学背景调查作业评价标准为资料查找准确性和笔记详细程度;4. 写作练习作业评价标准为内容真实性、结构清晰度及表达流畅度。
五、作业反馈1. 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教师应及时进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2. 对于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3. 对于优秀作业,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表扬,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加深学生对《猫》一文中情感、语言和文学手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和观察力。
16《猫》分层作业设计(含答案)

16《猫》分层作业设计(含答案)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五单元一、单元信息本单元围绕着“生命之趣"选编了三篇描写动物的文章,分别是郑振铎的《猫》、康德拉·劳伦兹的《动物笑谈》和蒲松龄的文言小说《狼》。
这三篇文章体裁各异,内容不同,但都跟动物有关。
《猫》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述了自己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作者以人道主义的情怀,关注身边的小生命,对三只猫得而复失的过程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描写了“我”与家人悲痛、遗憾的心情,尤其是对第三只猫的歉疚之情,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善于自我反省的精神。
《动物笑谈》则是一篇科普文章,作者从一个动物学家的角度,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记述自己观察动物习性和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也刻画出动物们的调皮可爱,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狼》是一篇文言小说,写的是人与动物的争斗,这是人与动物关系的另一面。
故事虽短,但写得矛盾激烈,情节紧凑,引人入胜。
总而言之,这三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记述了人与动物的故事,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体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本单元的语文能力点主要是继续学习默读,进一步培养学生默读和把握文章中心的能力。
本册教材第三、四、五单元的学习重点都是默读,第三单元侧重默读感知的完整性,在保证一定的速度的前提下把握基本内容。
第四单元默读的重点在于勾画重点语句,把握文章思路。
本单元的默读则侧重学会做摘录,边读边思考,勾画出重要语句或段落,学做摘录,并且在把握段落大意和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
如果说前两个单元重在培养学生全神贯注默读的习惯和默读的速度,把握文章的结构,本单元则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默读的技巧,提高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要提醒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将注意力从字句逐渐过渡到句子的主干,再进一步抓住段落的中心句,理解所读文章的深层意蕴。
使用时段作业内容作业设计设计意图使用者预计时长预估难度系数课前基础性作业作业一:独立完成练习册第90-91页自主检测。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猫》教学设计含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猫》教学设计含课后作业设计一. 教材分析《猫》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猫的性格特点和习性。
课文通过生动的描述和细腻的描绘,使学生能够了解到猫的可爱和有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对于一些细节的把握和深层次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成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并通过适当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观察能力,学会从细节中抓住文章的重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引导学生从细节中抓住文章的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阅读兴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内容,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2.生字词卡片:用于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3.相关动物的图片或视频: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引导学生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相关猫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猫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如猫的性格特点、习性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体会课文中猫的可爱和有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并巩固生字词。
《猫-郑振铎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猫-郑振铎》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设计背景与目标在当今教育环境中,作业设计不仅是稳固教室知识的手段,更是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次作业设计以郑振铎的散文《猫》为文本基础,旨在通过深入分析文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写作技巧,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作业设计内容1. 文本解读:要求学生仔细阅读《猫》,并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本解读报告。
报告中需包含对作者情感的分析、对猫这一形象的理解以及对文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探讨。
2. 写作技巧分析:学生需选择文中的一到两个段落,分析作者应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并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分析报告。
3. 创意写作:基于《猫》的主题和风格,学生需创作一篇自己的散文或短篇小说,字数不少于500字。
作品应体现出对原文情感和写作技巧的借鉴,同时展现个人奇特的创意和思考。
4. 批判性讨论:学生需就《猫》中反映的社会现象或人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批判性讨论文章。
文章应包含对问题的分析、个人观点的阐述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三、作业设计步骤1. 预习阶段:教师提供《猫》的文本,并简要介绍作者背景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与分析阶段:学生独立完成文本的深入阅读,并开始撰写文本解读报告和写作技巧分析报告。
3. 创作阶段: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开始构思并撰写自己的创意作品。
4. 讨论与反思阶段:学生完成批判性讨论文章的撰写,并在教室上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创作心得。
四、作业评判标准1. 文本解读报告:评判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深度、情感分析的准确性和对修辞手法的识别能力。
2. 写作技巧分析报告:评判学生对作者写作技巧的分析是否细致、准确,以及对语言特色的把握是否到位。
3. 创意写作:评判学生的创意是否新颖、作品是否具有感染力,以及对原文风格的借鉴是否恰当。
4. 批判性讨论文章:评判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分析的深度以及解决方案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