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简析

合集下载

传统民居空间特色

传统民居空间特色

传统民居空间特色——庭院、轴线、重复千千万万座中国居民几乎没有一座是完全相同的,但是他们又都包蕴着类似的统一的空间特点与空间精神,表达出一种不同于域外居民的神韵。

它不仅与砖石体系的西欧民居不同,与拱券体系的中东居民不同,就是与中国类似的同样应用木构架体系的日本居民也不相同。

那么,什么是中国传统居民空间特色呢?我个人认为庭院、轴线、重复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经常运用的构图规律,是造成全国从南到北众多民居统一风貌的主要因素,也是中国民居最显著的空间特色。

(一)庭院除了西南地区应用干阑建筑体系的少数民族建筑采用单幢建筑以外,全国各地民居皆是以建筑围合成院落的形态出现。

庭院也是生活使用空间,在庭院里可以安排生产、起居、用餐、休闲、储藏、晾晒等多项用途,与室内空间共同构成统一的生活使用空间。

即使在建筑空间不足、房屋间数少的情况下,也要用围墙界范出院子来,如各地的一合院、两合院等。

假如我们把房屋内部的空间称之为“实体空间”的话,则房屋、围墙围成的无顶院落即可称之为“虚体空间”,虚空间的使用价值并不逊于实空间可直接通天接地,藏风聚气,承接阳光雨露,繁殖植物花木,是更具有生态性的空间环境。

由于围合的情况不同,庭院的形式是多样的(图4-121、4-122)。

最多见的当然是方形或近似方形的合院,每面约有三间面阔大小(图4-123、4-124、4-125、4-126)。

三西、陕西一带喜欢建造狭长的窄院,正房只不过三间,无耳房。

院落瘦长(图4-127、4-128)。

假如厢房超过五间长度,还可在院中加设矮墙、牌楼门或垂花门,形成前后合院(图4-129、4-130、4-131)。

西南地势复杂地区往往分台设屋,院内有凳台的较长踏步及上下台明,这种庭院别有风貌,而南方气候炎热,为避免阳光直射,设计的庭院较小,加之多用楼屋,更显天井狭小,类如井口,可以称这种庭院为井院(图4-132、4-133、4-134)。

四合院的四角耳房部分与厢房山墙间可形成更小的院落,可以称之为角落(或漏角天井)(图4-135)。

中国传统庭院的空间模式

中国传统庭院的空间模式
在自由式序列中,有的庭院融于环境,序列变化的节奏较 缓慢,如帝王陵园和自然风景区中的建筑,也有庭院融于山水 花木,序列变化的节奏较紧促,如人工经营的园林。但不论哪 一种序列,都是由前序、过渡、高潮、结尾几个部分组成,抑 扬顿挫,一气贯通。
Page 17
17
4.2庭院组群发展模式
刘敦祯先生将由单个庭院构成庭院组群的发展模式归纳为 三种。“当一个庭院不能满足需要时,往往采取纵向扩展、横向 扩展、或纵横向双方都扩展的方式,构成各种组群建筑”。 一、纵向串联扩展模式
中国传统庭院的空间模式
目录
1、庭院的定义 2、庭院的源起与特征
3、庭院的经营布局 4、庭院的组合方式
5、传统庭院空间的局限性 6、庭院空间价值和意义
Page 2
1
庭院的定义
院子与房屋相结合的建筑形式,在中国文字中极简练地称 之为——“庭院”。
庭院定义有狭义广义之分。 狭义庭院即居住类型的庭院(四合院民居,三合院天井式 民居,皇家居住庭院等),公共空间类型的庭院(宫殿庭院, 庙宇庭院)以及游赏类型的庭院(园林,家庭式园中园),其 庭院空间都是由围合性的空间原型及其变化组成的; 广义庭院还包括了从传统的园林、花园、庭园、公园到城 市广场、街道、街头绿地、大学以及公司园区,再到中庭这三 类形式。甚至下沉式广场庭院、居住区之间围合的绿地等一系 列新的形式都可称之为庭院性空间。
第三种是将轴线曲折,或没有明显的轴线, 这种组合方式多用于园林空间。
Page 16
规整布局的明清故宫
16
4.2庭院组群空间序列
一、规整 北京故宫是现存规整式序列最杰出的代表。重要的建筑都
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是 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人们从天安门进去, 每通过一道门,进入另一庭院;由庭院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 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变换,给人以深切的感受。 二、自由

中国传统建筑的庭院与院落规划

中国传统建筑的庭院与院落规划

中国传统建筑的庭院与院落规划中国传统建筑一直以来都以庭院与院落规划而著名,这种规划方式在设计中融合了自然环境与人文特色,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审美价值。

庭院与院落的规划不仅影响着建筑的整体布局和空间组织,更是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建筑庭院与院落规划的特点以及其文化意义。

一、庭院与院落规划的特点中国传统建筑的庭院与院落规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重视空间序列:庭院与院落规划强调空间的层次感和序列性。

通常,建筑物的主入口连接着外部的大门,之后是连续的院落与庭院,呈现出由外到内的递进感。

每个院落之间通过门、廊、厅等空间元素进行连接,形成了连续而有序的空间序列。

2. 注重景观的设置:庭院与院落规划充分考虑环境和景观的因素。

建筑围合的庭院通常布置着花草树木、假山水池等自然元素,营造出宜人的氛围。

同时,透过庭院与院落的开窗与门洞,可以将外部的美景融入到室内,使得整个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

3. 遵循人类尺度:庭院与院落规划倡导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庭院与院落的尺度通常适合人类活动和休憩,营造舒适的空间氛围。

此外,科学合理地设置庭院与院落,能够增加自然光线的引入,改善通风环境,提供良好的居住体验。

二、院落规划的文化意义庭院与院落规划不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文化的体现,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审美情趣。

1. 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庭院与院落规划体现了中国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

在院落规划中,人的活动和需求被极大地尊重和重视,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得到平衡,使得人们在庭院与院落中得到身心的放松与愉悦。

2. 集聚亲情、友情的空间:庭院与院落规划提供了一个亲情、友情集聚的场所。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庭院与院落往往是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共聚的地方,是交流互动的场所。

人们可以在院落中品茶谈笑,共度时光,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3. 体现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庭院与院落规划体现了中国古代审美观念中的“隐逸”和“退藏”。

浅析中国传统民居院落空间

浅析中国传统民居院落空间
1.1传统院落空间概述
1.1.1院落空间的定义
《辞源》:院落:庭院。 《玉海》:堂下至门,谓之庭。 《玉篇》:庭,堂阶前也。 《增韵》:有垣墙者曰院。 《辞源》:院者,周垣也。
整体概念上院落空间是
建筑、界面、庭院空间的一种组织体系 一种空间形态和组织关系 多种要素的统一
2.1传统院落空间概述
2.1.2院落空间的起源与发展
3.2.1北京四合院院落空间的生态特性 1 布局上争取正南朝向
调整方位与 入院路径
3.2典型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生态特性分析
3.2.1北京四合院院落空间的生态特性
2 调整尺度,争取日照
厢 房 避 让
3.3 传统院落空间的生态技术策略分析
3.1.1 院落比例尺度的控制
4.3 传统院落空间的生态技术策略分析
陕西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
院落雏形
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末商初宫殿遗址
最早的廊院式建筑
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宫殿遗址
最早的四合院建筑
秦、汉、隋、唐
院落组织布局进一步成熟、发展
明清时期
空前发展、成熟定型
2.2传统院落空间的构成分析
2.2.1围合要素 1、主体建筑 2、围墙 3、回廊 4、影壁
2.3 传统院落空间的特点
3 建筑美包括空间美和实体美,而中国建筑突出地 强调空间美。
2.6 多层次的复合空间
室内外的复合空间,在构成方式上主要体现在空间围合面的 调节。其内化程度主要取决于以下三点:
1 围合界面的作用力:空间大小和尺度比 2 围合立面的内向性:建筑的内立面 3 围合空间的渗透度:庭院空间与室内空间的贯通
3.1 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地域性特点和差异
3.1.1 建筑与气候、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

中国古代民居的主要建筑设计特点是什么?

中国古代民居的主要建筑设计特点是什么?

中国古代民居的主要建筑设计特点是什么?
中国古代民居的主要建筑设计特点
中国古代民居建筑设计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了独特的
特点。

以下是中国古代民居的主要建筑设计特点:
1. 结构严谨:古代民居的结构非常注重平衡和稳定。

房屋主要
由柱子、横梁和屋顶构成,其中横梁和柱子的结构设计使得房屋能
够承受重压,抵御地震等自然灾害。

2. 利用环境:古代民居的设计非常注重结合自然环境。

建筑师
会利用地势、风向和阳光等因素,以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例如,
南方的民居多朝向南方,可以充分利用阳光和自然通风。

3. 象征性设计:中国古代民居的设计经常融入象征性元素。

例如,屋顶的形状和装饰物可以传达家庭的身份和地位,对家族荣耀
的表达。

4. 空间布局:古代民居的空间布局一般以庭院为中心,主要由多个房间围绕而成。

庭院不仅可以提供通风和采光,还是家族活动和社交的场所。

5. 适应气候: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多变,古代民居的设计非常注重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

例如,北方的民居通常采用四合院的布局,庭院可以形成隔离寒冷和提供通风的效果。

总之,中国古代民居的建筑设计特点充分体现了环境适应性、文化传承和功能性的要求。

这些设计特点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居住需求,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魅力。

城市传统院落空间分析

城市传统院落空间分析

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以整体的环境风貌特 色体现着城市的文化与历史内涵, 营造出独特的历 史感与场所感,反映着城市发展的脉络。一座城市 能够延续下来,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中历史物 质空间的遗存, 取决于以历史遗存为代表的城市文 脉的发展与继承。 2 .保护地方特色 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 它是各自城市历史与文 化的积淀,是由市民从感知、认识到认同的过程。 传统院落是一种根植于地域文化的建筑空间形式, 是特定气候、地理条件下,人们运用特有的材料和 技术手段,利用或改造特定的自然地貌的结果,具 有明显的可辨性和可识别性, 同时也体现了独具特 色的民风民俗。在城市面貌逐渐趋同、地域特色逐 渐缺失的今天,一个城市只有保持它固有的特色, 在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中才会具有真正的魅力。 3 .现代商旅需要 城市是一个有生命的机体, 始终处于变化发展 的状态。 传统建筑不会因为代表着过去而退出历史 舞台, 传统院落不但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 值,它的存在还可产生独特的商业价值。现阶段对 传统院落进行保护与再利用, 形成传统文化保护街 区,通过开展有益的民俗活动,发展地方经济,带 动商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以期有效地带动城市的发 展,在实现其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赋予传统院落新 的生命。 这是地域文化与现代商业文化融合的必然 结果,也是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策略。 本文系 2011 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哈尔滨道外‘中华巴洛克’风格建筑与保护对策 研究”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512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10 探析.中州 2.王建,张丽璐. 传统居住空间—“院落空间” 建设,2004.5 3 . 严敏. 对住宅院落空间的人文解读.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4.5 4.刘原平,谢娜.寻中国传统建筑平面布局的源.山西建筑, 2009.3 5.杨海粟.中国传统院落空间在当代语境下的转译.山西建筑, 2009.12 6 . 杜春兰. 地区特色与城市形态研究.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1998.6 7.陶春春.北京传统院落空间的继承与创新.北京规划建设, 2004.2

中国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的分析与继承

中国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的分析与继承

中国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的分析与继承作者:闫国艳尹守军李云生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9期摘要:中国传统民居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其内向性的庭院空间布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体现了中国特有的传统风俗和文化内涵。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中国传统民居庭院空间所蕴含的生态哲理、文化内涵及功能作用,为现代住宅空间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中国传统民居;庭院空间;价值;继承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027-01一、中国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的生态哲理与文化内涵(一)哲学思想我国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的发展历史悠久,其显著特点是采取以庭院为核心的内向围合、对外封闭的空间布局。

这种独特的“庭院文化”首先来源于中国哲学思想即“天人合一”。

它在营造过程中顺法自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非常节约资源,巧妙地综合利用这些资源,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

(二)礼制观念我国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的布置形式也受到儒家“礼制”伦理观念的影响。

如民居中规整的长方形平面表现出一种天然的方向性,主座朝南、强调中轴线、门堂分立等都是在“礼制”上体现出来的严格的组织层次、内外上下秩序,是社会精神的物质外延。

(三)空间布局我国传统民居非常注重“庭院”的空间布局,并形成以庭院为核心的建筑群体组合。

把“庭院”作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精髓与空间核心,是中国特有的时空意识的体现。

各个庭院往往通过门进行连接,庭院之间形成空间的对比与转换(大与小,收与放,开与合,行与止),也形成空间的分隔与引导,空间的扩展与界定。

同时,庭院空间的形态、比例,空间的光影,空间的划分,空间的先藏后露,空间的闭合与通透等变化,使庭院空间的形态更加动人,为空间增添了层次感和丰富感,形成引人人胜的空间境界。

(四)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民居包含着普通大众的情感,即所谓的“情态”,它指民居聚落环境和民居建筑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充满着人情味和有着宜人的尺度,它更多地表现为精神层次的东西,然后依附于实实在在的环境和建筑之中。

四合院的建筑空间与造型

四合院的建筑空间与造型

四合院的建筑空间与造型
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它具有独特的空间布局和美学造型,被誉为东方建筑之美的代表。

四合院的建筑空间是由四面围合而成的,中心庭院是其核心,围合的建筑物则分布在四周。

这种空间布局在功能性和美学性上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四合院的造型也是其独特之处。

四合院外观呈现出方形或长方形的形状,屋顶多采用挑檐或歇山式,线条简洁流畅,富有节奏感。

四合院内部的装饰也非常精美,常常以木雕、砖雕、石雕等形式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四合院的建筑空间和造型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理念,反映了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四合院的建筑形式也开始得到重视和保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民居庭院的布局特点
【摘要】中国传统民居庭院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价值。

本文在对传统民居庭院空间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文化特点、建筑布局、布局功能和影响等方面阐述了传统民居庭院空间所蕴含的重要价值及其在当代环境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民居庭院;继承;发展
中国传统民居以庭院式为主,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庭院空间的形态更加多样。

它融会了我国古代文学、诗词、绘画乃至音乐之精华,把建筑、园林艺术充分地融为一体,紧密围绕着“人与自然”这个永恒的主题,形成了优雅和谐的人居环境。

这种内向围合而成的庭院空间,反映我国特有的空间意识,这种空间意识把建筑和庭院空间视为一体,创造了中国独特的“庭院文化”。

1 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的文化特点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几千年风格的一贯性,即庭院式布局,首先来源于中国哲学思想与空间的渗透。

在山西、河南的下沉式庭院最早形式的四合院,这些庭院富有较强的人文特点。

首先是以尊重自然为前提的,特别是在各地传统的民居建筑中有着鲜明的体现。

传统民居的布局,不仅顺应环境,表明出对自然的土地、水源的尊重及阳光、空气、水、植物等天地万物的容纳,而且还追求精神上与天地之间的和谐统一。

四合院所创造“与世隔绝”的气氛,也体现了“在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

2 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的地域特点
各地区传统建筑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传统民居是地域文化中最明显、影响最为深远的载体。

传统民居作为一种文化类型,具有明显的时代和地域特征。

从设计进程的最早阶段开始,建筑与其地域之间就建立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但是由于各地有着地域、意识形态、伦理道德、审美观念、民俗风情等各方面的差异,有着各自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所以不同的民居既能反映它所建造的时代特征(包括经济、技术以及人们的意识形态),又能反映它所处的地域特征。

因此,不同地区的民居庭院,也就随之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地域特色。

3 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的建筑空间布局
以群体组合为主要特色的中国民居建筑文化,非常注重庭院空间布局的技术与艺术,把“庭院”作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精髓与空间核心,反映了中国特有的时空意识。

纵向深度延伸的空间
中国传统观念历来重视主次、尊卑,而横向联系不适宜体现主要院落的重要地位;一般院落又均为南北向布置,横向联系不能体现北屋的尊贵地位。

可见,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中所谓“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的布局,事实上并未从使用角度出发,更多考虑的是宗族内长幼、尊卑的层次关系。

成组的院落变化也遵循着相同的关系,随之带来的院落尺度、建筑型制的同时变化更是按照同样的秩序在进行,形成了中国传统民居庭院独有的“庭院深深几许”的情景。

中轴对称、正方位的布局
受中庸思想的熏陶,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择中”意识也很强,在组群中往往对“中轴线”和轴线核心位置十分重视,所以传统民居建筑的主题贯穿在中轴线上,空间的秩序感极强。

但是,有时由于民居建筑功能的不完全对称、地形地势的变
化等,均限制了建筑完全对称的布局模式,所以许多传统民居庭院布局或通过直线正交形成均衡构图,或转折、局变、错落布置。

丰富多彩的空间变化
一个庭院就是一个空间层次。

各个庭院的连接部分常常是门。

庭院之间形成空间的对比与转换(大与小,收与放,开与合,行与止),也形成空间的分隔与引导,空间的扩展与界定。

主要表现在庭院空间的形态、比例,空间的光影,空间的划分,空间的先藏后露,空间的闭合与通透等变化,使庭院空间的形态更加动人,为空间增添了层次感和丰富感,形成引人人胜的空间境界。

4 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的功能作用
纵观所有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其选址、设计、采光、通风等都不乏对功能的细致思考,也正是为了满足物质、精神等多方面的功能要求,才出现了众多不同的庭院空间。

改善环境功能
庭院对民居建筑的作用最直接的物质功能体现就是对民居内环境的改善作用,由于庭院围护结构的封闭性,它能有效地阻止室外干扰因素,保持清浙宜人的室内空气质量和安静的环境,同时,也满足了内部空问采光的生活需求。

庭院中种植的草皮、花卉、树木,以及布置的水池等,能改善、调节民居内的小环境,更能使室内空间引入外景,延伸空间,再造自然,符合我国人民“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对风水和小气候环境的重视。

利用民居建筑围护结构的封闭性,室外环境噪声能够被这一外围护结构有效地屏敝,使其达到所要求的标准,也满足了人们生活中的宁静、淡雅、神秘的精神生活需求。

因此,传统民居庭院多采用造山理水,植树栽花的形式,与比例尺度宜人的建筑实体巧妙的融合,使宅居既具有生活气息,幽雅宁静,轻巧亲切,又有浓厚乡土生活和优雅人居环境。

空间处理功能
传统民居的庭院式布局,使庭院成为内外空间的中介与过渡,不仅在组群内部形成了一系列露天的、具有室外空间性质的庭院空间,而且又通过庭院围合面的调节,给这些室外空间以不同程度的内化,使得传统民居建筑既有多样的、引人注目的室内外化的复合空间,又有极具情趣、令人赞叹的室外内化的复合空间,所以说传统民居庭院是多层次、多量度的交织和合成的空间。

景观功能
在庭院空间中和植物、山水和建筑有序的艺术结合,构成一个“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景观空间,以愉悦人们的感情,陶冶人们的情操,如庭院绿化、假山、雕塑、水池、喷泉等。

使人得到自然美、人工美的艺术享受。

一般来说,每个庭院空间,都应该组织视觉中心,在我国传统庭院中常常以山石、池水、盆景、花木(如松、竹、梅等)、引壁题刻等艺术手段作为视觉中心,这些处理手法都为庭院空间增添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色彩。

5 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的继承与发展
至于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的继承与发展,主要是指如何继承、发扬传统民居的特色和经验,把它运用到今天的新建筑中去。

现代意义上的庭院空间与传统民居的庭院空间有了很大的不同、它已经不是一个家庭内部的空间,而是属于一个集合的公共空间。

但是传统民居院落的空间构成特质仍是值得借鉴的。

按照现代环境空间设计理念,“庭院”的利用,不但要适应地域、气候、环境等特征,还要满足功能、时空、环境、人为的需要,与自然环境、乡土文化巧妙地融合,再现自然,
形成富含人情伦理的庭院空间。

因此,从传统民居庭院空间中的整体布局,平面布置,空间技艺,乡土建材,细部设计中吸取民族地方的内涵,结合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与现代科学技术、文化有机地结合,使传统庭院的构成要素继续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传统民居的庭院空间风格和特点得以延续和发展,创造出具有民族风格,地方特点的绿色生态的环境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