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传统合院民居院落空间的再认识

合集下载

关中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分析及其现代化传承

关中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分析及其现代化传承
3 . 2集聚 空 间
2 、 公 共空 间概 念
公共 空 间 , 狭 义是指 那些 供城 市 居民 日常 生活 和 社会 生 活公 共使 用 的室 外空 间 。 它 包 括街 道 、 广场、 居住 区 户外 场地 、 公园 、 体 育场 地 等。广 义是 指公 共 空间 不仅 仅 只是 个地 理 的概 念 , 更重 要 的 是进 入 空 间 的人 们 , 以及 展 现在 空 间之上 的 广泛 参与 、 交 流 与互 动 。这些 活动 大致 包 括公 众 自发 的 日常 文化 休 闲活动 , 和 自上 而下 的宏 大政 治集 会 。 具体 到 本 文 , 由于村 落 的个 性 化 和研 究 的方 便 性 , 将公 共 空 间分 为 街 巷 空 间和集 聚 空 间两个 方 面。
有 变化 , 建 筑 的重点 处 理也增 强 了街 段 的可识 别性 。
( 2 ) 开 敞空 间
3 、 关 中传统 民居 村落 的公共 生活 空间分 析
3 1 街巷空间
这 类集 聚空 间 的形成 大 多利用 自然景 观或 村 落 内的 重要 公 共建 筑 例如 : 井房 、 戏楼 、 塔 等作 为“ 收点 ” , 增 强 了空 间 的可识 别性 和趣 味性 。 井 是 每个 关 中房 居村 落 必 备 的公 共 服 务设 施 ,一 般 房 居村 落 中 均设 井 房, 这 样 既能保 护水 井 , 同时也 为居 民的交 流提 供场 所 。 戏 楼则 大多 设在 村落 临 近村子 对 外 出入 口的 主要 道路 交 叉 口节 点 , 这 样
路 。这 类通 向宅院 较 为专用 的人  ̄ - i - &巷, 有 的宽 不 足2 米, 仅 能容 一般 架 子车 通行 , 具 有 明确 的 内向性 。 它们 与主 要街 道形 成树 枝状 路 网结 构 , 避 免 了公共 交通 穿行 , 保 持 了居住 地 段 的安 宁。 这种 情况 与 村落 的 防御性 和封 闭性 有 关 , 有利 于村 落 的安全 防 护 。

陕西关中民居建筑艺术

陕西关中民居建筑艺术

陕西关中民居建筑艺术陕西关中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现今仍然保留着许多传统民居建筑。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

陕西关中民居建筑以木材和砖石结合的方式搭建,主要包括四合院、庭院式民居和天井式民居。

在这些民居建筑中,四合院是最为典型的建筑形式,多以四合对称布局,有前、后、左、右四个进口。

四合院建筑的最大特点是空间利用率高,同时结构牢固、通风采光好。

同时,四合院在建筑设计上非常考究,主人公寓通常朝南,客厅朝北,这样可以充分利用阳光和防止北风的影响;而且房屋一般各自相对独立,以便于私密性和生活空间的分隔。

庭院式民居和天井式民居与四合院有不同之处,建筑不再是四合对称,而是以一个庭院或天井为中心分布,房屋则分布在庭院或天井的周围。

这种布局方式使得房屋与自然的融合更加紧密,同时也适合于透风透光等自然条件的利用。

陕西关中的民居建筑不仅在布局上有其独到之处,在彩绘艺术上也属于独树一帜。

陕西关中的传统民居彩绘艺术源自唐代,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

在建筑彩绘艺术中,主要表现了民间信仰和社会习俗,以及风景、鸟兽、花卉和书画等内容。

陕西关中的民居建筑彩绘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因为它的美丽和精致,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体现了当地人文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陕西关中的民居建筑还体现了当地的节俗文化和民间艺术。

传统的陕西关中民居建筑常常装饰着各种各样的木雕、石雕、铁艺和窗棂等装饰,这些装饰不仅美观大方,更让人感觉到它们自身的特点和历史文化。

此外,陕西关中的传统民居建筑还具有很高的建筑技术水平和工艺精湛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一个缩影。

总之,陕西关中的传统民居建筑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价值,它们反映了某个时代的建筑技术、文化观念和社会习俗,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建筑传统。

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应得到认真的保护和传承。

传统合院民居院落的空间之我见

传统合院民居院落的空间之我见

传统合院民居院落的空间之我见引言:传统院落式民居是我国最古老的居住空间形态,在我国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传统合院民居院落承载着老一辈人的回忆。

当人们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中定居,生活中便会不禁回想起过去儿时曾经住过的老房子,宽敞的院落以及儿时愉快的回忆。

现代建筑的居住状态缺少了邻里间的交往和对人的关怀,所以容易使人孤单和寂寞,让人缺少归属感。

传统合院民居院落的产生原因是建造技术限制;用地宽裕;家族生活需要。

传统院落式民居不论在我国古代,不论是大城市,还是农村都普遍出现,传统院落式民居十分适合当时社会人们的居住需求和生活习惯。

一、传统院落式民居的发展传统合院式民居是我国由南至北最为普遍的民居类型,可以说传统合院式民居是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民居形态,是传统民居中材料使用和结构技术先进、构成因素丰富、层次复杂、装修装饰多样的民居形态。

传统合院式民居受到了传统文化和民族的深刻影响是我国古代农耕社会中最先进的一种民居模式。

传统合院式民居几乎分布在我国大江南北各个角落,华北、中原、山东半岛、华南平易、沿海地区几乎有汉族聚集的地域都能够看到传统合院式民居,甚至一些和汉族交流密切的少数民族也都普遍采用传统合院式民居。

不难看出传统合院式民居在我国传统建筑中的地位。

传统合院式民居满足了劳动人们心理需求和生活需求,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传统合院式民居在人类漫长的完善居住环境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传统合院民居院落院落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特色之一,是传统合院式民居的象征。

实际院落空间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起初人们在民居周围的空地上种植植物,后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人们开始有意识的在民居周围围出空地,久而久之形成了院落。

这种民居形式逐渐开始被推广,合院式民居开始普遍被人们应用在民居建设中。

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经济条件、文化差异的不同,各个地域的院落形式也有著很大区别,造就了丰富的民居类型,例如北方的“四合院”,南方的“天井院”等等。

关中民居

关中民居

关中民居1,摘要:关中民居顺应自然气候,根植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由礼教而中正,因黄土而厚重。

尝试着从一个建筑学专业的角度去对三秦大地上这种特有的民居形式进行解析。

从外在形式到内在空间再到更深层次的形成规律与礼教文化。

2·1外观特征2·1·1组织方式关中地区地势平坦,村落巷道较为笔直、宽阔,主、次街巷形成的路网通往每家宅院,户户毗连、密密匝匝、夹道布置、成片而居,形成居住群落、聚落,主要形态为集村。

2·1·2外观风貌从外观造型上看,关中民居的最大特点是单坡屋顶,院落构成有三合院、四合院等,院墙高大,封闭、厚重。

黄土和青砖、青瓦让院落甚至整个村落外观齐整,浑然一体。

虽然外观以实体墙面为主,但不同房屋组合成高低错落的轮廓线,简练而韵味十足。

2·1·3庭院围合临街封闭、院内通透。

倒座临街或两厢临街,沿街多不开窗或开小高窗,各房间向院内开门窗。

厅房、门房和厦房围合出工字形庭院。

庭院内很少种植桑槐,有的在院中点缀花木。

内院四周的房屋设檐廊称之为“歇阳”,形成回廊,方便交通,挡雨遮阳,丰富空间层次。

墙门出挑形成抱厦,可以划分内院、分隔空间。

这些构造方法打破了狭长空间,起到活跃居住氛围的作用。

2.2平面布局与空间尺度2·2·1平面布局平面布局严谨、规整、对称;纵轴贯通,庭院狭窄,简洁明了,经济适用。

东西向的厦房是主要居住空间,根据家庭人口的多寡设置厦房数目, 4~6间不等。

庭院与房屋的围合方式多样,有前院、内院和后院的分别,内院为主,但设置没有一定之规。

内院形态呈“亚”字形,暗含居中、择中的文化寓意。

2·2. 2空间尺度受窄长院落局限,室内空间狭小。

每户用地面宽9~10 m,南北长达20 m左右。

正房和门房开间多为3 m,居中一间也有扩大开间的做法,进深一般5~7 m。

厦房的开间和进深随地形变化而不同,但开间、进深多为3 m,空间更为狭小,往往火炕就占据大半间房。

关中传统村落类型及特色综述

关中传统村落类型及特色综述

关中传统村落类型及特色综述摘要:关中地区传统村落形式较多,按照民居形式来分,可以分为“窑居”村落和“房居”村落。

本文就关中传统村落的类型和各村落的空间环境特色进行了梳理、分析和对比。

整理发现目前的研究更多的是深入到民居院落内部,对村落的整体结构、肌理研究不足。

关键词:关中地区;“窑居”村落;“房居”村落1.关中传统村落类型关中地区传统村落形式较多,按照民居形式来分,可以分为“窑居”村落和“房居”村落,“窑居”村落就是村落中建筑以窑洞为主,而“房居”村落则是建筑以“非窑洞”为主。

地域分布上大体以渭河为界,渭河以北的渭北地区以“窑居”村落为主,渭河以南的关中地区则以“房居”村落为主。

1.1.窑居村落关中窑洞民居主要分布在渭北台源,处于中国窑洞区划的陇东窑洞区,包括渭南市域北部、铜川市、咸阳市域北部、宝鸡市域西北部及甘肃省部分地区。

渭北台源的窑居类型,囊括了窑居的三种主要类型,即下沉式窑洞,靠崖窑洞及独立式窑洞。

从历史上看,该地区主要以下沉式窑洞最多(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其次是靠崖窑洞(主要分布在所有沟壑区及源区小型冲沟中),独立式窑洞略少。

1.1.1.下沉式窑洞村落在渭北旱原无土坡可依的平地型地貌,民居形式以下沉式窑洞为主,即在平地上挖方坑,再在壁面上挖窑,坑底即为院落,而院中砌水池,以储雨水。

这种窑洞的出现是由于所处地势平坦,无山可靠、无水可依,因此居民按照传统风水的思想在有限的自然条件里创造了理想住居的条件。

这种窑洞由于造价低廉且离生产区很近,曾在渭北住居历史上广泛应用,是渭北具有代表性的住居形式,其中以淳化县的最为人所知。

一般下沉式窑洞村落在选址上来说基本可以归类为平地村落类型。

1.1.2.靠崖窑洞村落这种窑洞是由于渭北旱原因其黄土厚度分布不均匀,从十几米至几百米不等,在平原与台原的接壤地带存在着土崖这种地貌,由于黄土的垂直节理韧性强、土质坚硬,造就了这种土崖源壁几成90度角而不塌,因此在这里还依旧存在很多“靠崖窑”村落。

关中民居建筑方案

关中民居建筑方案

关中民居建筑方案关中民居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具有独特的特点。

关中地区位于中国中原的西北部,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关中民居建筑方案在设计上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融合了地域文化和当地气候环境的特点。

关中民居建筑主要利用红砖、木材和土坯等材料进行建造,建筑形式多样,包括四合院、坊院、典型的四合院建筑是一个庭院式的建筑,分为前后两院,中间为厅堂。

前院通常是大门、花园、偏房等,后院则是主人居住的地方。

四合院建筑的布局合理,通风和采光良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居住舒适性的理念。

关中民居建筑的屋顶多采用重檐式,具有明显的中国传统风格。

屋顶瓦片常采用灰色的陶瓦或红色的琉璃瓦,给人一种朴素而古老的感觉。

屋顶上往往还有独特的装饰,如龙凤、花纹等,凸显了建筑的华贵和艺术性。

关中民居建筑的内部空间布局合理,注重居住功能的实现。

主要由厅堂、卧室、客厅、厨房等组成,其中厅堂一般是空间最大、讲究最为豪华的地方,常用作接待客人和家族聚会等。

卧室通常在主屋后院,为主人提供私密空间。

厨房往往在院子的一角,利用烟囱排放烟雾,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

关中民居建筑在装饰上也非常注重细节和色彩的搭配。

建筑外部的墙面常挂有红灯笼、彩带等装饰物,增添节日气氛。

室内的装饰包括壁画、家具、摆设等,常以优雅、简洁的风格为主。

红色常被运用于家具和装饰物中,代表着吉祥和喜庆。

而古老的木质家具则给人一种古老、典雅的感觉。

关中民居建筑方案还要考虑当地气候环境。

关中地区四季分明,冬寒夏热。

因此,在建筑方案中往往采用了温度调节的设计,如屋檐的深度、房屋的朝向等,以保护人们免受酷暑和寒冷的困扰。

总的来说,关中民居建筑方案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还传承了中国的文化传统。

关中民居建筑方案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其设计中融入了地域特色和人文情怀。

它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陕西关中地区民居形制的建筑特征与文化浅析

陕西关中地区民居形制的建筑特征与文化浅析

陕西关中地区民居形制的建筑特征与文化浅析摘要:关中地区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心地区之一,其蕴含传统文化的民居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

通过分析关中地区民居形制,对其布局、建筑特征、空间形态及与自然环境的结合进行研究和探讨,目的在于研究其民居建筑特征及其与传统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

Abstrat: Guanzhong area is one of the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areas. Its residence contain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 precious wealth of Chin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hape、the layout、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form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teraction and mutual relations with traditional cultural.关键词:关中地区、民居、建筑特征、文化Keywords:guanzhong area、residence、architectural features、culture关中地区位于中国西北部、陕西中部,因居东函谷关、西大散关、北萧关、南武关,四关之中而得名。

渭河东西横贯,史称“八百里秦川”。

连续广阔的黄土覆盖层连绵起伏,构成了关中的地表层。

在这种特定的自然地理、地貌环境条件下,关中民居形成了构架民居和窑洞民居两种主要类型。

据记载,古人靠近陵阜掘穴为“窑”,可以避风寒,但不防潮,于是人们便创造了“宫室”。

此外,还有地上房屋,即构架民居,其地处高地势可以防潮,周围密实可以挡风,上有屋顶可以避雨。

关中传统民居空间形态解析

关中传统民居空间形态解析

关中传统民居空间形态解析作者:郑鑫邸芃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0年第07期【摘要】关中传统民居属于中国北方传统民居的范畴,其空间布局仍是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布局模式。

由于受到地理位置、文化、宗教、生活习俗等因素影响,关中传统民居表现出“深宅,窄院,封闭”的空间形态。

具有安全性、亲切性、生态性的特点。

其存在的精神文化价值已远高于它原本的使用价值,为当今的居住形态增加了一种可以借鉴的模式。

【关键词】关中;传统民居;深宅;空间形态关中位于陕西中部,东起潼关,西至宝鸡峡;因居四关之中而得名(东函谷关、西大散关、北萧关、南武关),渭河东西横贯,土地肥沃,农业条件优越,史称“八百里秦川”。

关中民居历史悠久,在陕西境内还保存有不少明清年代的民居。

其中西安、三原和韩城等地的民居最具代表性。

关中传统民居属于中国北方传统民居的范畴,其布局仍是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布局模式。

中国各地的传统民居因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受气候、文化、宗教、生活习俗等因素影响,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和特点。

关中地区冬季冷,夏季炎热,且有伏旱,属于北方气候带中较闷热的地区,夏季日照强烈且降雨量少,防晒成为居住建筑的首要需求。

另外自古以来关中地区地少人多,人均耕地不足,农业用地少与居住人口多的矛盾突出,所以造成民居建造用地紧缺,宅院布置密集。

一、关中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方式关中民居平面布局方式与传统院落式相似,同时具有自己的地方风格和特点。

独院式平面这种布局形式多沿用地四周布置房间,由前向后,依次是门房、庭院、正房和后院。

为了多争取使用空间,在庭院两侧布置两栋单坡顶的厦房,组成四合院。

这种独院式的用地面宽多为8至10米,进深约20米,比较窄长,其特点是占地少、面积利用比较充分。

关中传统合院庭院的宽度,大都由正房中间的开间尺寸所决定,开间通常为3米左右;庭院的纵深长度,取决于两侧的厢房房间数,庭院的长宽比,多为3∶1到4∶1,形成狭长的庭院。

门房和正房的开间多为3米左右,个别的也有加大,平面布置显得整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中传统合院民居院落空间的再认识
作者:刘瑛, 李军环
作者单位:刘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西安,710055), 李军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西安,710055)
1.虞志淳.刘加平.YU Zhi-chun.LIU Jia-ping关中民居解析[期刊论文]-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5)
2.和红星.He Hongxing现代建筑的文艺复兴——关中民宅与西安城市设计[期刊论文]-建筑学报2007(5)
3.许晓东.朴浩关中传统民居的建筑特征浅析[期刊论文]-中华民居2010(10)
4.董睿.张倩.李志民.DONG Rui.ZHANG Qian.LI Zhi-min关中民居在现代居住建筑中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8,34(14)
5.蒋巍关中传统民居的建筑型制及形成原因[期刊论文]-新西部(下半月)2010(4)
6.张文龙关中民居现代转型模式研究——咸阳大石头村重建项目思考[会议论文]-2009
7.马鑫浅析关中传统民居建筑型制特征的形成[期刊论文]-四川建材2010,36(4)
8.虞志淳.雷振林.YU Zhichun.Lei Zhenlin关中民居生态解析[期刊论文]-建筑学报2009(z1)
9.屈培青走自己的路——西安城市复兴与关中民居文化[会议论文]-2006
10.郑鑫.邸芃关中传统民居空间形态解析[期刊论文]-新西部(下半月)2010(7)
本文链接:/Conference_6472352.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