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生态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冀东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研究

冀东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研究

冀东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研究冀东是指河北省东部地区,这里是中国的传统农村地区,也是中华文化中丰富的民居类型地区之一。

冀东传统民居的特色在于其简朴、实用、大气的特质,以及传统的明清建筑风格和精致的木雕工艺。

传统民居的院落空间是体现传统建筑文化精髓、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一环。

传统民居的院落空间是指在住宅群中的独立、封闭式空间,是居民日常生活、社交交往的场所和活动中心。

因此,院落空间的功能和形态必须符合农村居民的日常所需和文化传统。

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可以放松心情、享受生活、避暑避寒、团聚亲友和参与集体活动。

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建筑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封闭性传统民居院落以封闭性为主要特征。

与城市居住环境不同,农村居住环境特点主要在于自然环境的质朴而又优美。

民居院落通过周边的墙、院门、户门、窗户等构筑物封闭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空间。

这样能够起到保护居民安全,隐私,以及阻隔外界噪音和人口流动的效果。

2. 集约性由于农村空间宝贵有限,院落通常采用“合院式”布局,即以一组合在一起的房屋,围合起来形成中央庭院的空间形态。

这样的布局可以使建筑物集中,但又能不影响个家庭的独立性。

同时,还能因此形成小巧玲珑的庭院和观赏景致,也显得更具有文化和艺术性。

3. 对称性因受到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规划需要体现对称性和协调性,尤其是对于大院采用规整对称式布局学思想。

大红门、靠山门以及分类的后廊房等都是为营造对称多样、协调和谐的环境而采用的。

同时,一些富有文化内涵的雕刻、花窗、廊柱等结构也是为了强调整体的美感和协调性。

4. 明亮传统民居院落强调采光和通风。

中央庭院内常设有屋顶的小开口、小天花、采光井等建筑细节,使阳光透进室内,自然地将农村传统的采光和通风的优良环境氛围营造出来。

综上所述,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建筑特点,以封闭、集约、对称和明亮为主要特色。

这种空间特点有助于营造居住环境的舒适度,还能满足农村居民文化和生活习惯。

“生态策略”在徽州传统民居庭院中的体现

“生态策略”在徽州传统民居庭院中的体现

第26卷第5期2017年9月蚵為城建学晚学板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Vol . 26 No . 5Sep . 2017文章编号=1674 -7046(2017)05 -0064 -04DOI :10. 14140/j. cnki. hncjxb. 2017.05.012“生态策略”在徽州传统民居庭院中的体现摘要:徽州传统民居庭院蕴含着大量的、朴素的“生态策略”,其空间布局看似简单,却功能齐全、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本文将基于对徽州地区传统民居庭院的调研和实测,从开口朝向及庭院形态、空间布局、理水、植物选择等方面剖析其独特的生态设计理念,供现代庭院设计参考。

关键词:生态策略;徽州传统民居;庭院朝向;空间布局;理水;植物选择中图分类号:TU457 文献标识码:AEcological strategy in Huizhou traditional (1. School of A 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Huangshan University, Anhui 245041, China ;2. School of A 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 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QQQ92,China )Abstract : The courtyard of Huizhou traditional residence contains a great quantity of plain ecological strategy, whose spatial distribution looks simple, but with full featured and concern for harmonious of people and na­ture. Base on survey and experiment,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overall features such as opening and orientation, courtyard form, spatial distribution, water - design, plant selection to analyze the particular ideas of ecological design of the courtyard of Huizhou traditional residence and give reference for the modern courtyard design.Key words :Ecological strategy; Huizhou traditional residence; orientation of courtyard; spatial distribution ; water - design ; plant selection 近年来,随着各地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创造一个社 会、自然、经济协调发展,生态持续和谐的集约型人类聚居地。

传统建筑院落的微环境设计分析和概念应用策略

传统建筑院落的微环境设计分析和概念应用策略

传统建筑院落的微环境设计分析和概念应用策略摘要:中国传统建筑院落的营造,蕴含着地域文化和民族智慧,通过空间的外化形式,传递着生活经验、处世哲学和精神需求。

国内有很多研究,包括文化内涵、空间尺度、功能构成、形制材料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设计借鉴融合的方法。

而在现代媒体的传播中,侧重于典型场景映托文化意境的效果表达,这也引导了价值评价乃至设计迎合,就是偏重于典型场景塑造和唯美展示。

随着国内建筑行业对生态环境和节能低碳的发展要求,传统建筑中朴素的基本技术理念再次被重新审视,内容催生形式,本文对传统建筑院落的微环境进行类型化研究,通过案例的技术分析,期望提供一个角度,在现代院落式建筑和城市更新改造等项目中,更加注重概念的技术应用策略。

关键词:传统建筑院落;微环境;设计分析;概念应用策略院落式组合是中国传统建筑平面布局的精髓特征,传统的院落空间是低层建筑、廊、围墙、照壁等的围合和组合形式,木构体系和对于多样化的空间、功能组合的需求,形成了不同于西方建筑的布局形态,巧妙地实现了内外空间的过渡与转换,在不同的人文和地理环境下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一直面对着内部与外部空间的辩证关系,在儒道、风水堪舆和民俗文化的思想影响下,建筑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箱子,与外部产生积极的联系,内院处于内部区域空间的核心,却又产生了外部空间的效果,将外部环境自然地引入室内,同时可变余地非常之大,根据场所空间的大小、自然环境的不同,进行组合、叠加、变换,塑造各种应用场域。

对于现代建筑设计,院落式布局不仅对于内外空间的过渡转换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其对微环境的营造也表达着因势利导的自然生态理念。

1建筑院落的微环境:1.1院落的空间组织院落空间由系列的封闭、半封闭围合构成,标定了内外领域的不同。

庭院是平面构图布局的中心,也是整个组群的功能枢纽,分划和联系着周边的不同建筑,衔接和串联着组群的各条功能流线。

对外相对封闭,对内互融开放,周边的房屋以各种方式设置门窗等通行及视觉廊道,从而达到内外各个空间的沟通,通过檐廊等形成用过渡空间组织内外的序列,形成内外渐变的院落特征。

巴蜀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特色研究

巴蜀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特色研究

巴蜀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特色研究巴蜀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特色研究引言:巴蜀地区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发源地之一,这里的传统民居院落以其独特的空间特色而闻名。

本文旨在通过对巴蜀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特色进行研究,探讨其形成原因、结构特点和文化内涵,以期对保护和传承巴蜀传统民居文化有所启示。

一、巴蜀传统民居院落的形成原因1. 地理环境:巴蜀地区地势复杂,河川纵横交错,山势起伏,气候多变。

传统民居院落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形成,既是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也是对自然灾害的防范。

2. 社会经济:巴蜀地区是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因此传统民居院落在设计上通常注重利用土地,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形态与布局。

3. 文化传承:巴蜀地区自古以来就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民居院落的形成与发展也与当地文化传承息息相关。

巴蜀人民崇尚自然、尊重祖先,这些文化观念在传统民居院落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巴蜀传统民居院落的结构特点1. 建筑形态:巴蜀传统民居院落通常采用椭圆或长方形的建筑形态,建筑体量庞大,多为砖木结构。

房屋建造多为单院多房,院与院之间通过廊道相连接,形成了独特的空间格局。

2. 园林景观:传统民居院落注重园林景观的塑造,常配有各种假山、花木和水池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山水园林景观。

院落中的花卉植物种类繁多,四季花香弥漫,为居住者提供了宜人的居住环境。

3. 内部布局:院落的内部布局通常分为三进院落,前进为客厅和庭院,中进为四合院建筑,后进为生活区域。

这种布局使得院落的居住者能够享受到私密的生活空间,同时也保持了与外界社交的便利性。

三、巴蜀传统民居院落的文化内涵1. 家庭观念:巴蜀传统民居院落是家庭的象征,它不仅是居住的场所,更是一种家族观念的体现。

巴蜀人民非常注重家庭的团结和传承,院落中常设有宗祠或祖庙,以供祖先祭祀,体现了尊重家族传统的文化内涵。

2. 社交交流:巴蜀传统民居院落的布局考虑到社交活动的需求,院与院之间通过廊道相连,方便邻里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新疆阿图什传统民居营造特征与生态智慧研究

新疆阿图什传统民居营造特征与生态智慧研究

起适应当地气候特征、地理条件、自然资源和地域文化的特有内在逻辑关系,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宜居舒适的生活环境[1]。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居民现代生活追求与传统生活生产方式转型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另外虽然传统民居朴素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但是在建筑安全、舒适方面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居民按照自己现有的条件和需求进行改造或新建,使传统民居的乡土风貌遭到破坏。

1 传统民居营造智慧阿图什传统民居是新疆地域传统民居中的类型之一。

由于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地形地貌和地域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与新疆其他地区传统民居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区别。

1.1 整体布局从悠久的历史角度来看,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气候的制约性使阿图什传统民居保持着封闭内向的居住形态,考虑到充分获得天然采光和避免冬季风(西北风)的侵袭,在没有受到地块形状或者长宽比例限制的前提下,所有民居基本上采取南向或者东南向布局的方式。

为了应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重视建筑及其周围环境的绿化并且与水资源紧邻相依。

随着新农村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新疆南部地区逐步科学规划乡村,提升村庄风貌、完善基础服务设施,调整产业结构等。

原先自由、分散的居住模式,逐渐被向村中心集中,并沿着道路两侧或者一侧布局的方式所代替,逐步形成了比较规整的乡村空间格局与适应生态环境的院落式民居空间特征(见图1)。

1.2 民居空间民居空间是由住宅、庭院和围墙等围合而成,主要以“U”字形和“L”字形平面形式居多,布局紧凑而封闭内向(见图2),讲究庭院绿化,其中朝南布置的,供住户提供纳凉、休息、就餐、娱乐的辟希阿以旺和通风、遮阳条件较好的夏季厨房等功能空间,在文化传承与气候适应摘要 基于新疆南部特殊的气候、资源和人文环境背景,对阿图什传统民居进行文献收集、实地调研、居民访谈和总结分析,并对传统民居的营造特征与成因进行梳理,挖掘其中所蕴含的生态基因与智慧,在传承传统营造经验和地域特色的基础上,针对民居的自然采光、通风、空间布局与建构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有效的优化提升策略,为该地区传统民居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论传统村落街巷空间的保护研究(一篇)

论传统村落街巷空间的保护研究(一篇)

论传统村落街巷空间的保护研究(一篇)论传统村落街巷空间的保护研究 1街巷作为村落基础设施要素,主要作用是联系村落内各要素点为有机整体,并有效组织交通;作为村落主要外部空间形式,它承载着村民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

__来,经济快速发展改变了村民生活方式,这对传统村落的格局和空间形态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中与现代需求的矛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沿街建筑街巷空间是体现村落传统风貌的重要因素,沿街建筑地方性的材质、做法、轮廓线赋予街巷鲜明的地方特色,但这些宝贵的遗产正面临着__人为的破坏性建设或材料老化破损造成的自然损坏。

2.道路交通由于现代交通工具的普遍采用,传统尺度上的街巷空间正面临着交通方式改变的冲击。

首先,新的交通工具对道路的宽度、线型、拐角、坡度、路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次,传统街巷以步行者为主,丰富多变的空间序列在步行中慢慢展开,步移景异,这是传统街巷空间的美。

最后,现代交通工具的入侵打破了原本平静的街巷,村民的外部空间形态变了样,这些颠覆了传统街空间在功能和景观。

3.基础设施目前传统街巷的暗渠、明沟、坎井、水塘多数仍在利用。

但现代生活必需的市政设施由于传统街巷狭窄、曲折、不利于管道敷设等无法实施。

再者,现代基础生活设施多难以融入街巷景观,加之传统街巷基础设施薄弱,缺少街巷绿地系统,造成居住环境恶化。

桐庐深澳村街巷空间的保护“桐庐历史上曾归严州府,故称之为严州大昆。

由于边际效应等原因,严州传统大有杭州、浙西、浙中、徽州大的因子,其中以小天井,恢宏的大木装饰和结构简洁,不施油漆为特色。

”深澳保存有百余幢传统建筑,是徽派建筑与浙西山地民居建筑的结合,现存的古建筑大多建于清中、晚期以及__时期,以三合屋和四合屋居多,这些不同时期的古建筑时代特征演变清晰,所有这些特点反应了深澳不同时期的人文社会特点,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1.规划原则深澳规划采取“整体控制、分级保护、局部修整”原则。

控制整体的空间格局、风貌、肌理,以及外围景观。

豫西地区乡村传统合院式民居院落景观优化研究

豫西地区乡村传统合院式民居院落景观优化研究

豫西地区乡村传统合院式民居院落景观优化研究豫西地区乡村传统合院式民居院落景观优化研究一、引言豫西地区是中国传统农村建筑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而合院式民居院落则是该地区农村建筑的主要形式之一。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经济的发展,许多合院式民居院落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和价值,出现了景观破败、居民居住环境恶化等问题。

因此,对合院式民居院落的景观进行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豫西地区乡村传统合院式民居院落的特点1. 基本结构合院式民居院落是由一组相对独立的住宅围合成一个封闭、互相连接的空间。

院落由大门户、过厅、正厅和厢房等组成。

2. 传统建筑风格豫西地区的合院式民居院落常采用围合的方式,保护住户的隐私和安全。

房屋通常以土坯或青砖砌筑,考究木构造和彩画装饰,具有浓郁的传统风格。

3. 功能分区明确合院式民居院落中,根据不同功能和使用者的不同身份地位,将院落划分为内外两个区域。

外区常为门厅、过厅等公共场所,内区包括主卧、厨房、花园等私密空间。

三、合院式民居院落景观的优化策略1. 保护传统建筑特色通过加强传统建筑的保护,修复已损坏的房屋和装饰物,维持合院式民居院落的原有风貌。

同时,注重传统建筑技术的传承和推广,保证土坯和青砖等传统材料的使用。

2. 增加绿化覆盖合院式民居院落可通过增加绿化覆盖来改善景观。

在院落的空地中种植花草树木,打造小型花园,既美化了院落景观,又提供了更多的生态环境和氧气供应。

3. 优化功能设置合院式民居院落的功能设置应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进行优化。

例如,将外区的门厅和过厅改造为休闲区,增设休闲家具和绿植,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将内区的空地改造为交流和活动场所,提供居民间互动的空间。

4. 促进文化传承合院式民居院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需要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和活动来促进文化传承。

组织文化活动,举办传统节日庆典,让合院式民居院落成为居民交流和传统文化体验的重要场所。

四、实践案例分析以豫西地区某乡村为例,对合院式民居院落的景观优化进行实践。

浅析中国传统民居院落空间

浅析中国传统民居院落空间
1.1传统院落空间概述
1.1.1院落空间的定义
《辞源》:院落:庭院。 《玉海》:堂下至门,谓之庭。 《玉篇》:庭,堂阶前也。 《增韵》:有垣墙者曰院。 《辞源》:院者,周垣也。
整体概念上院落空间是
建筑、界面、庭院空间的一种组织体系 一种空间形态和组织关系 多种要素的统一
2.1传统院落空间概述
2.1.2院落空间的起源与发展
3.2.1北京四合院院落空间的生态特性 1 布局上争取正南朝向
调整方位与 入院路径
3.2典型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生态特性分析
3.2.1北京四合院院落空间的生态特性
2 调整尺度,争取日照
厢 房 避 让
3.3 传统院落空间的生态技术策略分析
3.1.1 院落比例尺度的控制
4.3 传统院落空间的生态技术策略分析
陕西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
院落雏形
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末商初宫殿遗址
最早的廊院式建筑
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宫殿遗址
最早的四合院建筑
秦、汉、隋、唐
院落组织布局进一步成熟、发展
明清时期
空前发展、成熟定型
2.2传统院落空间的构成分析
2.2.1围合要素 1、主体建筑 2、围墙 3、回廊 4、影壁
2.3 传统院落空间的特点
3 建筑美包括空间美和实体美,而中国建筑突出地 强调空间美。
2.6 多层次的复合空间
室内外的复合空间,在构成方式上主要体现在空间围合面的 调节。其内化程度主要取决于以下三点:
1 围合界面的作用力:空间大小和尺度比 2 围合立面的内向性:建筑的内立面 3 围合空间的渗透度:庭院空间与室内空间的贯通
3.1 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地域性特点和差异
3.1.1 建筑与气候、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1研究的对象与内容的限定
研究对象
传统民居建筑中的院落空间



1.4.2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绪 论
社会
地理
文献
实地
人文
气候
研究
调研
生态学 建筑学
理论 解析
比对 分析
1.5论文的框架
第一章 • 研究选题的缘起、意义 研究的思路方法

第二章 • 院落空间的起源 、发展 、构成、地域性差异
统 院 落 的 空
温和地区 • 云南一颗印



3.1生态建筑学的概念与内涵
3.1.1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1886年德国动物学家赫克尔(E.Haeckel)首次提出了

“生态学”(ecology)的概念,标志着生态学的诞生。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 互关系的科学。
传 统

降水
温度
的 空



湿度

2.3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地域性特点和差异
2.3.3中国不同地域的气候差异与设计要求


严寒地区
• 充分考虑冬季保温要求,一般 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寒冷地区
• 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 区兼顾夏季防热
传 统

夏热冬冷地区
• 必须满足夏季放热要求,适当 兼顾冬季保温
落 的
夏热冬暖地区





2、山泉水石—院落的灵气与品位





2.3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地域性特点和差异
2.3.1建筑与气候、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


如果我们想把房子正确设计建造好,就得从观察建造地点的 特点和气候开始,……很显然不同房子的设计应该适合各种不

同的气候。——维特鲁威



阳光

2.3.2结合气候设计的要素
3.1.1生态建筑学及生态建筑学概述

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 提出生态建筑学“Arcology”
文 化 的
生态建筑学: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 筑学和其他科学技术建造的建筑;它与周围环境成为有机整 体,实现自然、建筑与人的和谐统一,符合可持续发展需要
生 态 观
3.2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
3.2.1儒家思想中的生态观

敬天畏天,遵循自然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中庸适度,合理节俭

“谷不可胜用也,鱼鳖不可胜食”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


积极进取,顺天而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3.2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


慈悲为怀,不杀鸟兽,不折草木


遵从自然,不可强而行之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

居其一焉。”


节制欲望,适度为之


节俭、朴素、自律、除欲念


3.2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
3.2.4风水堪舆中的生态观













■顺应自然 ■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

■重视环境 ■适度改造
3.2.2道家思想中的生态观

以自然规律为最高法则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遵从自然,不可强而行之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

居其一焉。”


节制欲望,适度为之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3.2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
3.2.3佛教思想中的生态观

慈悲为怀,尊重自然与生命
• 必须满足夏季放热要求,一般 可不考虑冬季保温
空 间
温和地区
• 部分地区考虑冬季保温,一般 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解 析
2.3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地域性特点和差异
2.3.4传统民居院落空间对气候地理的响应


严寒地区 • 东北大院

寒冷地区 • 北京四合院

夏热冬冷 地区
夏热冬暖 地区
• 皖南天井院 • 客家围屋


第三章 • 生态建筑学及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
第四章 • 传统民居院落例证及其生态策略的研究解析
绪 论
第五章 • 当代建筑案例研究 及 对当代建筑创作的启示
• 结语
第六章
2.1传统院落空间概述
2.1.1院落空间的定义


《辞源》:院落:庭院。
开敞

《玉海》:堂下至门,谓之庭。
《玉篇》:庭,堂阶前也。 《增韵》:有垣墙者曰院。
1.1选题的缘起和背景
1.1.1现代化进程伴生的负面影响

A--能源短缺、环境破坏、气候改变


B—多元文化受到冲击与消融

需解决的问题

1.1.2环境资源压力 与 建筑高能耗 1.1.3地域性建筑文化的困境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解析传统民居院落空间所体现的生态策略


研究、归纳、提炼

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宫殿遗址
最早的四合院建筑

秦、汉、隋、唐
院落组织布局进一步成熟、发展

明清时期
空前发展、成熟定型






2.2传统院落空间的构成分析
2.2.1围合要素


1、主体建筑

2、围墙

3、回廊
统 院
4、影壁






2.2传统院落空间的构成分析
2.2.2情景要素


1、花木—院落的生机与性格
的 生


4.1典型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生态特性分析
4.1.1北京四合院院落空间的生态特性 4.1.1.1布局上争取正南朝向
调整方位与 入院路径
第 四 章 与传 分统 析民 居 院 落 空 间 的 生 态 策 略
《辞源》:院者,周垣也。
围合 界面
院落
院落 空间
情景 元素
传 统 院
整体概念上院落空间

周边

建筑、界面、庭院空间的一种组织体系
建筑

一种空间形态和组织关系

多种要素的统一


2.1传统院落空间概述
2.1.2院落空间的起源与发展
陕西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


院落雏形

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末商初宫殿遗址
最早的廊院式建筑
1.3国内外研究水平综述
1.3.2国外研究动态
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

生态学(Ecology)+ 建筑学(Architect)= Arcology

1963年美国建筑师维克多·奥戈雅

《设计结合气候:建筑地方主义的生物气候研究》

印度建筑师 查尔斯.柯里亚
“形式追随气候”

埃及建筑师 哈桑·法赛 探索传统阿拉伯建筑生态策略

生态策略


借鉴、应用
1.2.2借鉴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生态策略进行建筑实践
1.3国内外研究水平综述
1.3.1国内研究动态
刘敦桢先生:《中国住宅概况》

陆元鼎先生:《中国民居》
一 章
《广东民居系列研究》
荆其敏先பைடு நூலகம்:《中国传统民居》

《世界传统民居:生态家屋》

李 学:《江南民居的生态观和适应性生态技术初探》 赵雪亮:《生态视野:西北干热气候区生土聚落发展研究》 毛 刚: 《生态视野.西南高海拔山区聚落与建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