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探索勾股定理(1)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 勾股定理1 探索勾股定理

式中,涉及三个量,可“知二求一”.如果在直角
三角形中,已知两边的比值和另一边时,通常引入
一个辅助量,建立方程来求未知的边 .
2.运用勾股定理时,若分不清哪条边是斜边,则要分
类讨论,写出所有可能情况,以免漏解或错解 .
知1-练
例1 [母题 教材P4习题T1]在Rt△ABC中, ∠A,∠B,∠C 的对边分别为a,b,c,∠C=90° . (1)已知a=3,b=4,求c; (2)已知c=13,a=5,求b.
a2=c2-b2; b2=c2-a2
知1-讲
图示
感悟新知
知1-讲
勾股定理把“形”与 “数”有机地结合
基本思想
起来,即把直角三角形这个“形”与三 边关系这一“数”结合起来,它是数形
结合思想的典范
感悟新知
特别提醒
知1-讲
1. 在 Rt △ ABC 中,∠ C=90°,∠ A,∠ B,∠C的
对边分别为a,b,c,则有关系式a2+b2=c2. 在此关系
特别提醒
知2-讲
通过拼图验证定理的思路:
1. 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就不
会改变;
2. 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列出等式;
3. 利用等式性质变换验证结论成立.
即拼出图形→写出图形面积的表达式→找出等量关系→恒等变
形→推导结论.
续表 方法
伽菲尔德 总统拼图
图形
知2-讲
知1-练
感悟新知
1-1.在 Rt △ ABC 中,∠ C=90 °,∠ A,∠ B,∠ C知1-练 的对边分别为 a,b, c. 若 a ∶ b=3 ∶ 4,c=75, 求 a, b. 解:设a=3x(x>0),则b=4x. 由勾股定理得a2+b2=c2, 则(3x)2+(4x)2=752,解得x=15(负值已舍去). 所以a=3×15=45,b=4×15=60.
1.1.1探索勾股定理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21.52 + 68.52 ≈ 139.72
售货员没有搞错.
课堂小结
内容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勾
股
定
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
字母表示
那么 a2 b2 c2
第一章 勾股定理
课程结束
北师大版八年级(初中)数学上册 授课老师:孙老师
C A
B
C Aa c
b B
(3)如果直角 三角形的两直角边 分别为 1.6 个单位 长度和 2.4 个单位 长度,上面所猜想 的数量关系还成立 吗?说明你的理由.
(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为单位 1)
1.6 2.4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
方,这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
如果用a,b和c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 探索勾股定理(1)
北师大版八年级(初中)数学上册 授课老师:孙老师
复习回顾 三角形
定义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 相接组成的平面图形.
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边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直角 三角形
定义 有一个角是 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角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两个锐角互余 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边?
新课导入 我们知道,任意三角形的三条边必须满足定理:三角形 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对于一些特殊的三角形,是否还存在其他特殊的关 系?
新知探究
(1)在纸上画若干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测量 它们的三条边,看看三边长的平方之间有怎样的 关系. 与同伴进行交流.
B
左图
1-1探索勾股定理(1)

2
46
58
74 5476 ∵ 58 46 5480 荧屏对角线大约为74厘米 ∴售货员没搞错
1、一个圆桶,底面直径为24厘米,高为32厘米,则 桶内所能容下的最长木棒是( 40厘米 ) 2、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25,底为48,则它的 面积是( 168 ). 3、甲轮船以每小时16海里的速 度离开港口向东南方向航行,乙 O 轮船在同时同地向西南方向航行, 已知 他们离开港口一个半小时后 相距30海里,问乙轮船每小时航 B 行多少海里? 12海里 A 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 边长分别为 . 6、8、10
2.一天,小明买了一张底面是边长为260cm正 方形,厚30cm的床垫回家。到了家门口, 才发现门口只有242cm高,宽100cm。你认 为小明能拿进屋吗,为什么?
242
30
260
100
小结
由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总结:
1. 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在探索问题过程中遇到挫折,你会怎么办? 3.对于本节课你还有疑问的地方吗?
八年级数学(上册)
探索勾股定理
大望学校 钟锋声
探索勾股定理
如图所示,一棵大树在一次强烈台风中于 离地面9米处折断倒下,树顶落在离树根 12米处. 大树在折断之前高多少米?
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确定了,另 外一条边也就随之确定,三边之间存在 着一个特定的数量关系。让我们一起去 探索吧。
(1)观察图1-1
A
C
B
图1-3
C
A
B
图1-4
SA+SB=SC
即:两条直角边上的正方形面积之和等于 斜边上的正方形的面积
幻灯片 7
议一议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1 第1课时 勾股定理的认识 课件(共23张PPT)

探究新知
1.在纸上画若干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测量它们的
三条边,看看三边长的平方之间有怎么样的关系?
c
a
b
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
著名的“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a、b,斜边为c,那么有
a2+b2=c2.
数学小知识
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为勾,较长的直角
求 的长.
解:因为 ⊥ ,
所以 ∠ = ∠ = 90∘ .
在 Rt △ 中, 2 = 2 − 2 = 102 − 82 = 36 ,
所以 = 6 .
设 = = ,则 = − 6 .
在 Rt △ 中, 2 = 2 + 2 ,
所以 △ =
1
2
1
2
⋅ = × 25 × 12 = 150 .
6. 如图,直线 上有三个正方形 , , .若 , 的面积分别
为 5 和 11 ,则 的面积为( C )
A. 4
B. 6
C. 16
D. 55
7. 如图,在 △ 中, = , = 10 , ⊥ ,垂足为 , = 8 .
(2) 已知 = 12 , = 16 ,求 .
【解】在 Rt △ 中, ∠ = 90∘ , = 12 , = 16 ,
所以 2 = 2 + 2 = 122 + 162 = 400 .
所以 = 20 .
例2 如图,在 △ 中, ⊥ 于点 ,且 + = 32 ,
因为 ∠ = 90∘ ,所以 2 + 2 = 2 .
1.1 探索勾股定理(第1课时) 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一个单位面积)
探究新知
思考2 怎样求出C的面积?
C A
B
图1
分割成若干个直角边为整数的三角形 S正方形C = 4×12×3×3 =18(单位面积)
(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一个单位面积)
探究新知
练一练 通过对图1的学习,
求出图2正方形A,B,C中面积
各是多少?
C A
解:正方形A的面积是4个 单位面积,正方形B的面积 是4个单位面积,正方形C 的面积是8个单位面积.
探究新知
素养考点 1 利用勾股定理求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例1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BC=5厘米,AC=12厘米,
求斜边AB的长度.
A
解: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 AC²+BC²=AB², AC=12,BC=5
b
c
所以12²+5²=AB²,
C aB
所以AB²=12²+5²=169, 所以AB=13厘米. 答:斜边AB的长度为13厘米.
勾股树
A
B
素养目标
3.学生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的 应用. 2.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想-归纳” 的教学过程,将形与数密切联系起来. 1.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探索勾股定理;学生理解勾股定 理反映的是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探究新知
知识点 勾股定理的探索
做一做
在纸上画若干个直角边为整数的直角三角形, 分别测量它们的三条边长,并填入下表.看看三边长 的平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
_2_4___,斜边为上的高为__4_._8__.
A D
C
B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1.1探索勾股定理(1)课件

△ABC面积为2__4___,斜边为上的高为4_._8____.
A D
C
B
4.在△ABC中,∠C=90º, (1) 若a=5,b=12,则c=___1_3____; (2) 若a=15,c=25,则b=__2_0_____; (3) 若c=61,b=60,则a=___11_____; (4) 若a:b=3:4,c=10,则a=__6______,b=__8______; (5) 若a:c=3:5 ,b=8,则a=___6_____;
勾股定理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勾三,股四,弦五” 结论可以上溯到大禹治水时代(大约公元前21世纪),一般 勾股定理最晚到公元前6至7世纪己经明确并得到广泛的 应用.
勾股定理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定理之一,20世纪80 代,科学界曾征集有史以来科学上的十大发现,结果数学只 有唯一的一条入选,它就是勾股定理.
5. 一高为2.5米的木梯,架在高为2.4米的墙 上(如图),这时梯脚与墙的距离是多少?
A
解:在Rt△ABC中,根据勾
股定理,得 BC2+AC2=AB2
即 BC2+2.42 = 2.52
∴ BC=0.7.
C
B
6.在等腰三角形ABC中, AC=BC=5cm,AB=6cm,
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重要的 思想方 法及数 学思想
格?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4,4,8
C
A
(3)你能发现两图中三个
B
C 图1-1 A
正方形A,B,C的面积之 间有什么关系吗?
9,9,18; 4,4,8
B
图1-2
SA+SB=SC
(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一个单位面积)
2.阅读课本P3做一做
1.1探索勾股定理第1课时认识勾股定理(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数学北师大版(安徽)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勾股定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勾股定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勾股定理的表达式和证明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构造图形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勾股定理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实际测量合作意识和表达交流素养,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勾股定理的概念及其表达形式:即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师需通过直观的图形演示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深刻理解这一数学规律。
-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通过不同的证明方法(如构造法、割补法、代数法等),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严谨性和多样性,加强对定理的理解。
-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可能会出现对定理运用不灵活的情况,例如,无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计算问题。
-掌握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学生需要明确勾股定理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非直角三角形不适用。
举例:针对证明过程的难点,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a.通过割补法证明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剪纸、拼接等实际操作,直观地感受证明过程,降低理解难度。
-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将勾股定理应用于解决直角三角形边长计算等问题,使学生掌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1.1 勾股定理学案

1.1 探索勾股定理(1)一、课前预习1、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边长为5时,面积为多少?2、三角形两边分别是2,5第三边是c ,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3、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3、4求则第三边斜边的取值范围,斜边与这两条直角边的长度之间还有什么关系?二、新课学习 1、观察下面两幅图:2、填表:A 的面积(单位面积) B 的面积(单位面积) C 的面积(单位面积)左图 右图(3)你是怎样得到正方形C 的面积的? 【小结】求面积常用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能发现各图中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何关系吗?【结论】:以_______三角形两_______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______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AB CC BA思考:(1)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则你能用直角三角形的边长a 、b 、c 来表示上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吗?(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吗?★【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_________________ 即_______三角形两_____边的______和等于斜边的_______. 几何语言:∵在△ABC 中,∠____=900∴____2+____2=____2三、典型例题及练习:例1、如图所示,一棵大树在一次强烈台风中于离地面9m 处折断倒下,树顶落在离树根12m 处. 大树在折断之前高多少? 解:∵在△ABC 中,∠____ =900 ∴____2+____2=____2 即92 +122=AB 2∴AB 2=____ ∴AB =____∴大树在折断之前高 。
【跟踪练习】:1、如下图,今年的冰雪灾害中,一棵大树在离地面3米处折断,树的顶端落在离树杆底部4米处,那么这棵树折断之前的高度是 米.弦股勾ACBabc2、求图形中未知正方形的面积:3、若△ABC 中,∠C =90°,(1)若a =5,b =12,则c =________;(2)若a =6,c =10,则b =________;(3)若a ∶b =3∶4,c =10,则a =________,b =________.4.如图,阴影部分是一个半圆,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多少?5.底边长6cm ,底边上的高为4cm 的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多少?6.如图所示的图形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7cm ,则正方形A ,B ,C ,D 的面积的和是_________cm 2.1.1 探索勾股定理(2)一、课前复习: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几何语言:在△ABC 中,∵∠____ =900∴____2+____2=____22、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 ∠C =900,BC =12,CA =5,AB = ______.3、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为40,斜边长为41,那么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为______.?2251002572577cmDACB二、典型例题:例1、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到一个男孩子头顶上方4000米处,过了20秒,飞机距离这个男孩子头顶5000米,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例2、受台风麦莎影响,一棵高18m 的大树断裂,树的顶部落在离树根底部6米处,这棵树折断后有多高?(提示:方程思想)三、课堂练习:1.某农舍的大门是一个木制的矩形栅栏,它的高为2m ,宽为1.5m ,现需要在相对的顶点间用一块木棒加固,木板的长为多少?2.我方侦查员小王在距离东西向公路400米处侦察,发现一辆敌方汽车在公路上疾驶,他赶紧拿出红外测距仪,测得汽车与他相距400米,10秒后,汽车与他相距500米,你能帮小王计算敌方汽车的速度吗?6米5000m4000mC B A500m400m C B A“路”4m3m3、一棵9m 高的树被风折断,树顶落在离树根3m 之处,若要查看断痕,要从树底开始爬多高?4.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3cm ,底边长为10cm ,则面积为( ). A .30cm 2 B .130cm 2 C .120cm 2 D .60cm 25、轮船从海中岛A 出发,先向北航行9km ,又往西航行9km ,由于遇到冰山,只好又向南航行4km ,再向西航行6km ,再折向北航行2km ,最后又向西航行9km ,到达目的地B ,求AB 两地间的距离.6、如图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铺,有极少数人为了避开 拐角走“捷径”,在花铺内走出了一条“路”.他们仅仅 少走了 步路(假设2步为1米),却踩伤了花 草.7、一个25m 长的梯子AB ,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 上,这时的AO 距离为24m ,如果梯子的顶端A 沿墙下滑4m ,那么梯子底端B 也外移4m 吗?A BOCD3米9km AB9km 4km6km9km 2km8、△ABC中,∠C=900,AC=6,BC=8,沿AD折叠,使C点与AB边上的E点重合,求CD的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数学 探索勾股定理(1)
〖温故知新〗
1、指出右图直角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并用符号表示这个直角三角形。
2、边长是a 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
〖学习目标〗
1、用数格子的办法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2、理解勾股定理,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一、自学指导 }
1、观察课本第2页图1—
2、图1—3,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平方分别是多少,完成下表(时间3分钟)与同伴交流(时间3分钟)。
A 的面积
B 的面积
C 的面积 可能的关系 …
:
}
:
总结: 勾股定理: _______三角形____________的_________等于__________。
如果用a ,b 和c 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关系可表示为: 。
~
符号语言:
二、自学检测
A 1、已知在Rt △ABC 中,∠C=90°若a=3 b=4,则c=________。
, B2、求下图中字母所代表正方形的面积和对应三角形的边长 |
b
a
c
C
A
B b
a
c
C
A
B A
B
125
169
100
、
7cm D
A
C B
7cm
D
A
C B
—
反思总结:
勾股定理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新知运用
如图,从电线杆离地面8m处向地面拉一条钢索,如果这条钢索在地面的固定点距离电线杆底部6m,那么需要多长的钢索
·
巩固练习:
A1、如图,求等腰三角形ABC的边AB上的高。
!
变式训练:B2、三角形ADC的面积是多少你能求出AC边上的高吗
}
反思总结:
1、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格式:
四、中考链接
1、如图所示的图形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A、
B、C、D表示对应正方形的面积,A=9,B=16,C=36,D=64,则E=______;F=-________;G=________。
.
2、如图所示的图形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7 cm,则正方形A,B,C,D的面
积的和是cm2.
【
反思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