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的识读
地形图识读与应用

►行列编号法:行列编号法的横行是指以A、B、C、D、…编排,由上到下排列;纵列以数字1、2、3、…,从左到右排列来编排。编号是“行号-列号”,如图所示,“C-4”为其中3行4列的一辐图幅编号。
1
2
☺独立地区测图的特殊编号
4
等高线种类与特性 A、基本等高线(又称首曲线) B、加粗等高线(又称计曲线) C、半距等高线(又称间曲线) 等高线的特性 A、同一等高线上任何一点高程都相等。 B、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在同一幅图上,等高线平距越大,地面坡度越小;反之,坡度越大;若地面坡度均匀,则等高线平距相等。 C、等高线都是连续、闭合的曲线。 D、不同的等高线一般都不相交、不重叠(悬崖处除外)。 E、等高线在图纸上不能直穿横过河谷堤岸和道路等。 F、等高线与分水线(山脊线)、合水线(山谷线)正交。
1:10万
J-50-A-a
C
4
1
1°
1: 25万
J-50-A
B
4
1
2°
3°
J50
J-50
1
1
4°
6°
1:100万
新偏号
旧编号
本幅数
上幅数
纬差
经差
图幅编号举例
包含的图幅数
图 幅 大 小
比例尺
新编号是由所在1∶100万图幅的编号、比例尺代码和各图幅行号列号共10位码组成。即 H 50 000 新编号比例尺代码
朝一个方向延伸的高地,称为山脊,山脊上最高点的连线叫山脊线或分水线。在两个山脊之间,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洼地称为山谷,山谷中最低点的连线称为山谷线或集水线。山脊线和山谷线合称为地性线。地性线真实地反应了地貌的形态。连接两个山头之间的低凹部分,称为鞍部(俗称垭豁)。
地形图的识读及应用

火车站 东河庄 汽修厂 农 场 西三庄 石板坡
中医院 龙王庙 清风峡
220
3511
0.2
0.8
西三庄 3510.0-220.0
0.4
0.6
密级
221
0.8
3511
0.8
0.2
0.2
3510
220
0.2
测图日期:
坐标系:
行数
列数
图幅数
1
1
1
2
2
4
4
4
16
12
12
144
24
24
576
48
48
2304
96
96
9216
192
192
36864
B
1∶100万 ——
C
1∶5000地形图行列
D E
分幅与编号
F
G
H
我国基本比例尺代码
比例尺 代码
1∶50万 B
1∶25万 C
1∶10万 D
1∶5万 E
1∶2. 5万 F
1∶1万 G
应用时,用卡规在地形图上量取等高线a、b点平距ab,在坡度 尺上比较,即可查得ab的角值约为1°45′。
100 50
137m
0
50 100 150 200
首曲线的平距 b
计曲线的平距
30′1° a 2° 3° 4° 5°
10°
a)
b)
直线图比9·例7 尺直线与比坡例尺度与尺坡度
5)比例尺精度
概念:地形图上所代表的实地距离,用表示。
为便于查找、使用地形图,在每幅地形图的左上 角都附有相应的图幅接图表,用于说明本图幅与 相邻八个方向图幅位置的相邻关系。
地形图的识别及应用与涉密地图的保密管理

二量:就是量测行进路线上各段里程,计 算行进时间,并注记在图上。
三熟记:就是熟记行进线路。熟记时一般 按行进顺序,把各段的里程、两侧的方位 物、地形特征和经过的村庄都熟记在脑子 里。这方向明、路线明,位置明。 方向明:就是再出发点上,必须标定地图,对照地形,明 确前进的道路和方向,防止开脚一步走错,造成以后的全 程大错。
是选定图上和现地都有的三个明显地形点,再将透明纸固定在图板上,并在
适当位置插一细针,以直尺紧靠细针,不动图板,依次向现地各地形点瞄画 方向线,并在方向线的末端注上地形点的名称,然后取下透明纸,蒙在地图
上,移动透明纸,使每条方向线准确的通过相应地形符号的定位点上,此时,
透明纸上针眼位置就是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
2)侧方交会法 若站点位于线状地物(如道路、堤坝、渠道、陡坎等) 上或在过两明显特征点的直线上,这时先按线状地物标定地 形图方向。然后,在该线状地物侧翼找一个图上和实地都能 辨认的明显地物,如图所示,在图上该地物点中心插一大头 针,将直尺紧靠大头针并瞄准该地物点,沿直尺边缘用铅笔 画直线,它与线状符号的交点即为站点在图上的位置。
1.地形图的图外注记
(1)图号、图名和接图表 图号:图的编号。 图名:图的名称。 接图表:该图幅与四邻图幅的相互关系。
(2)比例尺
有数字比例尺或直线比例尺。 (3)图廓、分度带和坐标格网
图廓:图幅四周的范围线。有内图廓和外图廓之分。
内图廓是地形图分幅时的坐标格网或经纬线。内图廓四个角 标注的数字是它的直角坐标值。图内的十字交叉线是坐标格网的
二、地形图的识读
地形图的识读:判断和识别地形图上所有划线、符
号和注记的含义。
地形图的基本要素: ☻数学要素——坐标系、投影方式、比例尺等; ☻自然地理要素——地貌、水系、植被、土壤等; ☻社会经济要素——居民、道路、经济文化、行政标志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陵。
3 .初步学会读、制地形剖面图。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
第二页,共二十一页。
重
难
点
重点: 1.等高线形态与坡度陡缓、地
势高低的关系;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地
(shāndì)的不同部位及识别不同的地形 种类。
难点: 在等高线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
种类。
第三页,共二十一页。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pàn dú)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shèsè)地形图 地形(dìxíng)剖面图
第一页,共二十一页。
教
学 1.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
目
起伏和坡度(pōdù)的陡缓以及绘制等高线图的方 法。
标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谷、山脊;
能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盆地、山地、平原、丘
三、地形(dìxíng)剖面图
第十七页,共二十一页。源自活动(huó dòng):绘制地形剖面图
第十八页,共二十一页。
随堂练习(liànxí)
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_海__平__面_的___垂_直距离,称为____海。拨 2.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____垂距直离,叫做______相__对. 高度 3.把各个地点的__海_拨_标注在地图(dìtú)上,再把海拨高度 相同_(x_iā_n_ɡ 的tón点ɡ) 连接成线,就是_____等_高。线 4.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 ______。 等深线 5.坡陡的地方等高线___ 密_;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____。稀疏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一页。
第十二页,共二十一页。
二、分层设色(shèsè)地形图
第十三页,共二十一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4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点解析

《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点解析例题解析【例1 — 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 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 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约是( )。
A. 8689 米B. 9003 米C. 8999 米D. 9009 米解析:首先确定所求两点的海拔。
然后计算二者海拔之差就是相对 高度。
答案:C(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A, B, C, D, E 。
(2) H 点与G 点的相对高度是 米。
(3)沿B 虚线和C 虚线登山,较容易的是,其原因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
坡陡的地方,表示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表示等高线稀疏。
山体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
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分布特点,如下表:(4)等深线①含义: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
②等深线地形图的判读在等深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判断海底的坡度大小。
坡陡的地方,等深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深线稀疏。
(4)山峰M与A,较高的是。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特点可知,A处等高线封闭,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为山峰;B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C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D 处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为鞍部;E处有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叠相交,为陡崖。
第(2)题,H点所在的等高线是400米,G点处在200米等高线上,二者相对高度是200米。
第(3)题,沿B处虚线的等高线稀疏,说明坡度较缓,易攀登。
第(4)题,根据等高线地形图中数据变化规律,A、M两点海拔高,是山峰,且M峰多了一条等高线,海拔比A峰高。
答案:(1)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2)200(3)B此处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4)M基础知识二、分层设色地形图①定义: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海洋则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这样的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知识梳理:地形图的判读(附视频讲解)

知识梳理:地形图的判读(附视频讲解)一、等高线地形图海拔和相对高度注意:地面高度有两种表示方法,即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两者参照物不同,海拔参照海平面,相对高度起算点可以是任意地点。
1.世界陆地最高点是珠穆拉玛峰海拔8844.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是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
你能求出二者的相对高度吗?2.有关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述正确的是()A.庐山相对高度不同B.庐山绝对高大度C.庐山海拔高度大等高线、等深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各点连接成线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各点连接成线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就是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的特点: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不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同;坡度越陡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缓等高线越稀疏。
山体不同部位名称及判读山脊、山谷的判断方法山谷易于水流汇集,能够形成河流山脊一般成为两条河流的分水岭,不会形成河流二、分层设色地形图三、地形剖面图知识链接:等高线地形图上,经常有工程选址类,下面是一些基本的选址要求和答题语言,仅供同学们参考:疗养院:要求向阳坡一侧、有较高地形部位挡住冷空气,靠近水源地等。
企业:不能选在城市盛行风向路线上,避免污染城市;不能建在河流的上游,避免污染水源地等。
梯田:梯田不适合在太陡的山坡修建,一般选择相对平缓的山坡。
引水工程:一般选择河流上游高于目的地的河段,水可以自行流淌,且上游水质相对好。
城镇选址:地势相对低平、靠近水源和交通线等。
开展户外运动:攀岩活动适宜在等高线重叠的陡崖处开展;漂流活动适宜在河流落差大的河段(即等高线密集的山谷处) 开展;从坡度较小的缓坡(即等高线稀疏处)登山较容易等。
水坝:一般要在建盆地出口的峡谷地带,因为峡谷处工程量小,盆地内蓄水量大。
注意:如果对水坝高度有要求,要注意水坝连线要对应,蓄满水后,水面最大高度就是等高线高度。
如果高于盆地中的聚落,就要考虑搬迁问题。
地形图的读图技巧

地形图的读图技巧地形图是地图的一种,用来展示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森林等。
地形图的读图技巧对于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貌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地形图的读图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形图。
一、地形图的符号解读地形图上使用了各种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地形特征,例如等高线、河流、湖泊等。
在阅读地形图时,首先要学会解读这些符号的含义。
比如,等高线表示地形的高度,等高线间的距离表示高度的变化,密集的等高线表示陡峭的地形,稀疏的等高线表示平缓的地形。
河流和湖泊的符号也有各自的含义,需要仔细辨认。
二、地形图的比例尺应用地形图上通常会标注比例尺,比例尺是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通过比例尺,可以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帮助我们了解地图上各地形特征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距离。
在使用地形图时,要根据比例尺进行距离的测量和计算,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地图上的信息。
三、地形图的方位标识理解地形图上通常会标注方位标识,包括正北方向、东南西北等。
通过方位标识,可以确定地图的朝向和方位,帮助我们准确地定位和导航。
在阅读地形图时,要注意方位标识的位置和方向,以便正确理解地图上的地形特征和地理位置。
四、地形图的图例应用地形图上通常会附带图例,用来解释地图上使用的符号和颜色的含义。
在阅读地形图时,要仔细阅读图例,了解各种符号和颜色的对应关系,以便准确理解地图上的信息。
图例是解读地形图的重要工具,应该充分利用和理解。
五、地形图的高程解读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可以反映地形的高程变化,通过等高线的密集程度和间距,可以判断地形的陡峭程度和高低起伏。
在阅读地形图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分布和走势,结合地形特征进行高程的解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图上的地形和地貌。
六、地形图的地貌特征分析地形图上展示了丰富的地貌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森林等。
通过分析地形图上的地貌特征,可以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貌特点,帮助我们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
在阅读地形图时,要结合地貌特征进行分析和推断,深入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
地形图的识别及应用涉密地图的保密管理

(3)地物注记和说明符号 注记常和符号相配合,说明地图上所 表示的地物的名称、位置、范围、高低、等级、主次等等。
地物识读的目的是了解地物的大小种类、位置和分 布情况。
3.地貌识读
(地1)貌等识高读线的表目示的地貌是的了原解理各种地貌的分布和地面的
4、利用地形图求算面积
主要指不规则图形面积的量 算,常用方法包括透明方格纸法 和平行线法。
(1)透明方格纸法 将方格透明纸(有mm格和cm格)覆 盖在待测图形上,然后计数待测图形 边界内满格个数N和不满格个数n。地 形图上图形的面积
P=(N+n/2)×G 实地的面积 S=P×M2
式中 M--比例尺分母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和1956年黄海高程的关系为: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1956年黄海高程-0.029m。习惯 说法是"新的比旧的低0.029m"。
等高线:地面上各个相同高度点所连成的曲
线,投影在平面上所形成的曲线称为等高线。 等高线是地形图最主要的构成部分。
1)等高线的特征:
① 统一等高线上的高程处处相等。 ② 为封闭曲线,除陡壁以外,不能中断,如在一幅图
于m、n点和f、g点;
3)量da、dm、dc、dg。
则P点坐标为:
xP xd dm M
yP yd dg M
2.求点的高程
1)点位在等高线上:高点的高程就是所在等高线的高程。 2)点位不在等高线上:如右图中P点,可通过P作一条大致 垂直于两相邻等高线的线段mn,在图上量出mn和mp的长度,则P 点的高程为:
① 都是一组闭合 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图纸的尺寸有限,不可能将测 区内的所有地形都绘制在一幅图内, 因此,需要分幅测绘地形图。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规定:1:500~1:2000比例尺地形图一 般采用50×50cm正方形分幅或 40×50cm矩形分幅;根据需要,也 可以采用其它规格的分幅。 1:2000地形图也可以采用经纬度 统一分幅。地形图编号一般采用图 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法,也可 选用流水编号法或行列编号法等。
(3) 等高线的特征 1)同一等高线上各点,其高程必定相等。 2)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因为任何山或山谷都是一个曲面封闭体,与平 面相交后,其交线必定是闭合曲线, 闭合曲线有大有小,大的曲线若 未能在本图幅内闭合,一定会在相邻的两幅或多幅图内闭合。 3)除遇悬崖、峭壁、陡坎等特殊情况外,等高线不能相交、不能 重合、也不能分岔。 4)等高线在通过山脊山谷线时,应与山脊山谷线正交。 5)交遇河流的等高线,不能直跨而过,应终止于河岸线。 6)等高线越密,表示地面坡度越陡,反之,越稀表示坡度越缓。
式中M 为比例尺分母 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因此,等高线平距d的大小与地面坡 度有关。等高线平距越小,地面坡度越大;平距越大,坡度越小。因此, 可根据地形图上等高线的疏与密来判定地面坡度的缓与陡。
(三)等高线的种类 等高线一般分为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和助曲线四种。
1、首曲线 首曲线也叫基本等高线,是指按基本等高距绘成的等高线,一般用细实线描绘。 2、计曲线 为便于读图,自高程起算面开始,每隔四条首曲线加粗描绘的等高线叫计曲线, 计曲线也叫加粗等高线,一般用粗实线描绘,并在适当位置断开注记高程,字头指向 高处 3、间曲线 当首曲线不能显示某些局部地貌时,按二分之一基本等高距绘成的等高线叫间曲线, 间曲线也叫半距等高线,一般用长虚线表示,仅在局部地区使用,可不闭合,但应对 称。 4、助曲线 当用间曲线仍不能表示局部地貌时,用四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叫助曲线, 助曲线也叫辅助等高线,一般用短虚线表示。
(四)几种典型地貌等高线的特征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千变万化,但经过仔细研究分析就会发 现它们都是由几种典型的地貌综合而成的。了解和熟悉典型地貌的等 高线,有助于正确地识读、应用和测绘地形图。典型地貌主要有:山 头和洼地、山脊和山谷、鞍部、陡崖和悬崖等。
1、山头与洼地
2、 山脊和山谷 山坡的坡度和走向发生改变时,在转折处就会 出现山脊或山谷地貌。 山脊的等高线均向下坡方向凸出,两侧基本对称。山脊线是山体延伸的最高棱线, 也称分水线。 山谷的等高线均凸向高处,两侧也基本对称。山谷线是谷底点的连线,也称集水线。 3、 鞍部 相邻两个山头之间呈马鞍形的低凹部分称为鞍部。鞍部左右两侧的等高线是近似对称的 两组山脊线和两组山谷线。
(一)比例符号
根据实际地物的大小,按比例尺缩绘于图上。
(二)非比例符号 (三)线性符号
对于一些带状延伸的地物,其横向宽度不能按比例显示,可用一条与实际走 向一致的线条表示,如道路、小河、通信线及管道等。
尺寸太小的地物,不能用比例符号表示,而用一种形象符号表示,如三角点、 水准点、独立树、里程碑、钻孔、水井等,仅表示其位置。
矩形分幅
比例尺 图幅大小(cm×cm) 实地面积(km2) 图幅大小(cm×cm) 实地面积(km2)
正方形分幅
1:5 000 1:2 000 1:1 000 1:500
50×40 50×40 50×40 50×40Βιβλιοθήκη 5 0.8 0.2 0.05
40×40 50×50 50×50 50×50
4 1 0.25 0.0625
4、 陡崖和悬崖
陡崖是坡度在70°以上的陡峭崖壁,有石质和土质之分。如果用等高线表示, 将是非常密集或重合为一条线,因此采用陡崖符号表示,如图a、b所示。 悬崖是上部突出、下部凹进的陡崖。悬崖上部的等高线投影到水平面时,与 下部的等高线相交,下部凹进的等高线部分用虚线表示,如图c所示。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四)注记符号
有些地物除用一定的符号表示外,还需要说明和注记,如河流和湖泊的水位, 村、镇、工厂、铁路、公路的名称。 常见的1:500及1:1000地形图图式示例如表8-2
地貌的识读
地貌形态多种多样,对于一个地区可按其起伏的变化分为以下四种地形类型:
1、地势起伏小,地面倾斜角在3°以下,比高不超过20m的,称为平坦地; 2、地面高低变化大,倾斜角在3°~10°,比高不超过150m的,称为丘陵地; 3、高低变化悬殊,倾斜角为10°~25°,比高在150m以上的,称为山地; 4、绝大多数倾斜角超过25°的,称为高山地。 地形图上表示地貌的主要方法是等高线。 (一) 等高线
1、 等高线的定义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 点所连的闭合曲线。
如右下图所示,设想有一座高出水面的小岛, 与某一静止的水面相交形成的水涯线为一闭合曲 线,曲线的形状随小岛与水面相交的位置而定,曲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 例如,当水面高为70m时,曲线上任一点的高程均为70m;若水位继续升高至80m、 90m,则水涯线的高程分别为80m、90m。将这些水涯线垂直投影到水平面上,并 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在图纸上,这就 将小岛用等高线表示在地形图上了。 这些等高线的形状和高程,客观地显
比例尺精度: 人们用肉眼能分辨图上的最小距离,通常为0.1mm,所以就把 相当于图上0.1mm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
地形图的识读 1.图名、接图表 2.比例尺 3.图廓外信息
xx镇
1:500
地物的识读
地物投影缩绘到图上,按其特性和大小分别用比例符号、非比例 符号、线性符号及注记符号表示。
子情境1-1 水利工程施工图的识读
第一节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识读
一、地形图的基本概念 1.概念 地形图、地物、地貌、地形 2.分类 大、中、小 二、地形图的比例尺 图上长度与实地长度之比,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精度: 人们用肉眼能分辨图上的最小距离,通常为0.1mm,所以 就把相当于图上0.1mm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
采用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法时 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1:500地形图 取至0.01km(如10.40-21.75),1:1000、1:2000地形图取至0.1km(如10.0-21.0)。 带状测区或小面积测区,可按测区统一顺序进行编号,一般从左到右,从上 到下用数字1、2、3、4、……编定,如图 (a)所示的“杜阮-7”,其中“杜阮” 为测区地名。 行列编号法一般以代号 (如A、B、C、D……)为横行,由上到下排列,以数 字1、2、3、……为代号的纵列,从左到右排列来编定,先行后列,如图 (b) 中的A-4。 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时,图廓间的公里数根据需要加注带号和百公里数,如 X:4327.8,Y:37457.0。
示了小岛的空间形态。
2、 等高距与等高线平距 相邻等高线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用h 表示。 同一幅地形图的等高距是相同的。 大比例尺地形图常用的基本等高距为0.5m、1m、2m、5m等。 等高距越小,用等高线表示的地貌细部就越详尽;等高距越大, 地貌细部表示的越粗略。
h 在图上两相邻等高线之间水平距离称为 等高线平距,简称平距,常用符号 i d 表示。则地面坡度i为:d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