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第4章题库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章节题库(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圣才出品】

一、选择题1.原子吸收分析中,发射线的宽度()。
A.比吸收线的宽B.比吸收线的窄C.与吸收线一样宽窄【答案】B【解析】这是实现峰值吸收的基本条件之一。
2.在原子吸收光谱中,火焰的作用是()。
A.提供能量使试样蒸发并离解成基态原子B.发射待测原子的特征谱线C.提供能量使试样蒸发,离解并进一步使被测原子激发D.提供连续光源【答案】A3.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测量的是()。
A.峰值吸收B.积分吸收C.分子吸收D.连续光谱4.原子吸收分析中,与火焰原子化法相比,无火焰原子化法的()。
A.原子化效率高,灵敏度高B.原子化效率低,灵敏度高C.原子化效率高,灵敏度低D.原子化效率低,灵敏度低【答案】A5.由于原子无规则的热运动所引起的变宽是()。
A.多普勒变宽B.劳伦兹变宽C.赫鲁茨马克变宽D.自然变宽【答案】B【解析】劳伦兹和赫鲁茨马克变宽是压力变宽,自然变宽是在无外界影响的情况下,谱带的自然宽度。
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常在试液中加入KCl,是作为()。
A.释放剂B.缓冲剂C.保护剂D.消电离剂【答案】D【解析】由于原子的电离而引起的干扰为电离干扰,常加入易电离元素作为消电离剂。
7.若a和b两组分的吸收光谱互相重叠,干扰组分b的吸收光谱仅有一个吸收峰。
测定a时,用()。
A.解线性方程组法B.等吸收双波长消去法C.系数倍率法D.以上全部方法都可使用【答案】D【解析】解线性方程组法适合于光谱相互重叠的各种情况;因为干扰组分b的吸收光谱有一个吸收峰,可以找到等吸收的双波长,所以可以选用等吸收双波长消去法;干扰组分无论是否存在等吸收,都可以用系数倍率法消除干扰组分的干扰。
8.关于荧光,正确的叙述是()。
A.受激分子从激发的各个振动能级返回至基态时所发射出的光为荧光B.荧光波长大于激发光波长C.磷光波长小于荧光波长D.温度升高,溶液中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增强【答案】B【解析】A项,受激分子从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至基态时所发出的光为荧光。
第4章 习题及参考解答

(2)用跳转表实现。
MOV BL,NUMB
MOV CHARS[BX],'$'
MOV DX,OFFSET CHARS
MOV AH,9
INT21H
MOV AH,4CH
INT21H
CODEENDS
ENDSTART
13.某软件共可接收10个键盘命令(分别为A,B,C,…,J),完成这10个命令的程序分别为过程P0,P1,…,P9。编一程序从键盘接收命令,并转到相应的过程去执行。要求用两种方法:
(5)MOV[BX],1000错。两操作数类型不匹配,[BX]只定义了一字节单元,而1000是16位数据。
11.8086汇编语言程序中段的类型有几种?各段如何定义?段定义语句中,定位类型、组合类型、类别各起什么作用?各有什么含义?
解8086汇编语言中,段的类型有三种,即代码段、堆栈段、数据段(附加数据段可归属于数据段)。各段可用段定义语句(SEGMENT与ENDS)和段名赋给段寄存器语句(ASSUME)来定义。段定义语句中,定位类型表示此段的起始边界要求,可允许4种段的起始边界,即PAGE、PARA、WORD或BYTE。它们分别表示段的起始值为以页、节、字、字节为边界,若此项省略,则默认值为PARA。组合类型用来告诉连接程序本段与其他段的关系,分别为NONE、PUBLIC、COMMON、AT表达式、STACK或MEMORY。每一种的含义请参看主教材。类别是连接程序(LINK)需要的。它可以是任何合法的名称,必须用单引号括起来,连接程序只使同类别的段发生关联。典型类别如‘CODE’、'STACK'。
DATASEGMENT
ORG 100H
BUF1DB 00H,01H.02H,…,0FEH,0FFH;共256个数据
2019年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第4章电与电路3电流、电压练习题三十..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第4章电与电路3电流、电压练习题三十四>第1题【单选题】分析复杂电路时,为了将电路简化,通常先把电路中的电流表和电压表进行简化处理。
下列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A、把电流表看成是断路的B、把电流表看成是一个大电阻C、把电压表看成是断路的D、把电压表看成是一根导线【答案】:C【解析】:【分析】电流表内阻很1',电压表内阻很大.当电流表与灯串联时,*丁正常发光;并联时,灯泡短路,所以电流表相当千-根导线.当电压表与灯并联时,灯正常发光;串联时,灯不发光,所以电压表相当于断路.[解答]电流表内阻很4',电阻和导线差不多;电压表内阻很大,如果和灯串联,则会造成电流过小,灯不发光,相当于断路,A、B、D不正确,C正确.sm案为:C>第2题【单选题】一只完好的电流表接入电路后,指针始终停在“0”刻度,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可能是()A、两接线柱相碰,电流表被短路B、电路中某处断开了C、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D、电流表的量程远远大于被测电流,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答案】:C【解析】:[分析]一只完好的电流表接入电路后,指针始终停在“0"刻度,说明无电流通过电流表或有非常小的电流通过电流表。
[略]A、两碰,电袂,无电电彩,电为零;故合弱;B、电路中某处断开了,说明闭合回路中无电流,电流表的示数为零;故B不符合题意;C、电耘正、了,闭筋关电质瘴十向左瞄;故C符合砂;D、电流表的量程远远大于被测电流,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第3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电流的说法中正确的()A、只有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B、电路中只要有电源就一定有电流C、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流向负极D、只要有电荷的定向移动就能形成电流【答案】:D【解析】:[分析】⑴电路中有电流的条件是:电路闭合,且电路中有电源;⑵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濡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是电流的方向;(3)在电源外部,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
第4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4章练习题参考答案第4章练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4-1】已知某轴心受拉杆的截面尺寸300400b h mm mm=?,配有820φ钢筋,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指标为:22.0/tf N mm =,42.110cE =?2/N mm ,2270/yfN mm =,522.110/s E N mm =?。
试问此构件开裂时和破坏时的轴向拉力分别为多少?【解】配820φ钢筋,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附录A ,表A.0.1得22513sA mm =。
25132.09%3.0%300400s A bh ρ===300400120000A bh mm ==?=,542.110102.110s E c E E α?===?(1)由式(4-5),开裂荷载为 0(1)(1)tcrcEt tEN E A f A αρεαρ=+=+2.0120000(1100.0209)=??+?290160N= 209.16kN =(2)由式(4-7),构件的抗拉极限承载力为2702513678510678.51tuysN f A N kN ==?==【4-2】已知某钢筋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截面尺寸为200300b h mm mm ?=?,构件的长度2000l mm =,混凝土抗拉强度22.95/tfN mm =,弹性模量422.5510/cEN mm =?,纵向钢筋的截面积2615sAmm =,屈服强度2270/yfN mm =,弹性模量522.110/sEN mm =?,求(1)若构件伸长0.2mm ,外荷载是多少?混凝土和钢筋各承担多少外力?(2)若构件伸长0.5mm ,外荷载是多少?混凝土和钢筋各承担多少外力?(3)构件开裂荷载是多少?即将开裂时构件的变形是多少?(4)构件的极限承载力是多少?【解】615 1.025% 3.0%200300s A bh ρ===220030060000A bh mm ==?=542.1108.2352.5510s E c E E α?===?,442.95 1.157102.5510t t c f E ε-===??(1)○1由0.2l mm ?=可知,构件的应变为 440.2 1.010 1.157102000t l l εε--?===?<=? 构件未开裂,处于弹性工作状态,csεεε==,构件所受的拉力为44(1) 2.551060000(18.235 1.025%) 1.010t c E N E A αρε-=+=+3165.9110N=?165.91kN=○2此时混凝土承担的外力 4432.5510 1.010********.010153.0ts c N E A N kNε-===?=○3钢筋承担的外力165.91153.012.91ts t tc N N N kN=-=-=(2)○1由0.5l mm ?=可知,构件的应变为4400.52.510 1.157102000t l l εε--?===?>=?,且35270 1.286102.110y y sf E εε-<===??构件开裂,钢筋未屈服,sεε=,构件所受的拉力为542.110 2.51061532287.532.29t s s N E A N kNε-====○2此时,混凝土开裂,在开裂处混凝土应力0c σ= ○3钢筋的应力5422.110 2.51052.5/s s E N mm σε-=== (3)○1开裂荷载为 0(1)tcrcEt N E A αρε=+442.551060000(18.235 1.025%) 1.15710-=+191.96kN=○2即将开裂时构件的变形 41.1571020000.23t l l mm ε-?=?=??=(4)构件的极限承载力为 270615166050166.05tuysN f A N kN ==?==【4-3】某钢筋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的截面尺寸为300300b h mm mm ?=?,配有822的纵向受力钢筋,已知22.3/t f N mm =,422.410/c E N mm =?,2345/y f N mm =,521.9610/s E N mm =?。
毛概第4章练习题

第四章练习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中国进入()A.新民主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社会C.共产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中,完全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是()A.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C.个体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A.独立的社会形态B.固定不变的社会形态C.过渡性质的社会D.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之一4.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A.新民主主义时期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5.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
A.照搬马克思主义的结论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C.与马克思主义无关D.背离了马克思主义6.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国营经济主要是()建立起来的。
A.通过没收官僚资本B.通过原来解放区的公有经济C.通过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D.通过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7.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政治条件是()BA.全国大陆解放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的建立C.土改运动D.“三反”“五反”运动8.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由低级到高级的过渡形式是()。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B.高级社、低级社、互助组C.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D.互助组、初级组、高级组9.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上实行()。
A.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专政B.工农联合专政C.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D.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联合专政10.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是()A.个体经济B.公有制经济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11.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2.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1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1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15.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D.新民主主义性质16.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A.定息B.国家资本主义C.公私合营D.“四马分肥”17.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是从()年开始的。
化工原理第四章题库与解答

(一) 选择题:1、关于传热系数K 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传热过程中总传热系数K 实际是个平均值; B 、总传热系数K 随着所取的传热面不同而异;C 、总传热系数K 可用来表示传热过程的强弱,与冷、热流体的物性无关;D 、要提高K 值,应从降低最大热阻着手; 答案:C2、揭示了物体辐射能力与吸效率之间关系的定律是( )。
A 、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C 、折射; B 、克希霍夫; D 、普郎克; 答案:B3、在确定换热介质的流程时,通常走管程的有( ),走壳程的有( )。
A、高压流体; B、蒸汽; C、易结垢的流体;D、腐蚀性流体; E、粘度大的流体; F、被冷却的流体; 答案:A、C、D;B、E、F 4、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有( )。
A 、产生对流的原因; B 、流体的流动状况; C 、流体的物性; D 、流体有无相变; E 、壁面的几何因素; 答案:A 、B 、C 、D 、E5、某套管换热器,管间用饱和水蒸气将湍流流动的空气加热至指定温度,若需进一步提高空气出口温度,拟将加热管管径增加一倍(管长、流动状态及其他条件均不变),你认为此措施是:A 、不可行的;B 、可行的;C 、可能行,也可能不行;D 、视具体情况而定; 答案:A解:原因是:流量不变 2d u =常数当管径增大时,a. 2/u l d ∝,0.80.2 1.8/1/u d d α∝=b. d 增大时,α增大,d α∝综合以上结果, 1.81/A d α∝,管径增加,A α下降根据()21p mc t t KA -=m Δt对于该系统K α≈∴2112lnm t t KA t AT t T t α-∆≈--即121lnp mc AT t T t α=-- ∵A α↓ 则12ln T t T t -↓-∴2t ↓⇒ 本题在于灵活应用管内强制湍流表面传热系数经验关联式:0.80.023Re Pr nu N =,即物性一定时,0.80.2/u d α∝。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植物与土壤》测试题(含答案)

第4章自测题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控制蒸腾作用强弱的结构是(A)A. 保卫细胞B. 气孔C. 叶片D. 根毛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A.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B. 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和气体两大类C. 土壤中不存在微生物D. 土壤中腐殖质占固体局部的95%3.如下图,能更好地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的实验是(D)4.小明为观察叶细胞吸收水分后的变化,在一株植物上取相同的两片叶子,把甲叶片放在阳光中曝晒10分钟,乙叶片放在清水中浸泡10分钟。
然后分别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其中细胞内变化最大的结构是(C)A. 细胞核B. 细胞壁C. 液泡D. 叶绿体5.学习了根的相关知识后,你认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C)A. 根尖的根毛区能吸收水和无机盐B. 根尖的分生区细胞能分裂C. 根的导管能运输有机物D. 移栽植物要注意保护幼根和根毛6.无土栽培成功的原因是培养液中有(A)A.无机盐 B.水C.维生素 D.有机物7.水分进出植物的主要途径依次是(A)A. 根毛、导管、气孔B. 气孔、筛管、根毛C. 根毛、筛管、气孔D. 气孔、导管、根毛8.以下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C)A. 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B. 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与大豆的间作套种C. 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大量施用化肥D. 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的措施9.不同作物缺少无机盐种类不同,表现出不同病症:大白菜矮小瘦弱,叶色发黄;向日葵秆细茎弱,易倒伏;玉米苗长得特别矮小,叶暗绿色,叶片出现紫红色。
上述作物分别缺少的无机盐是(D) A.氮、磷、钾 B.钾、磷、氮C.磷、氮、钾 D.氮、钾、磷10.旱地作物如玉米等适宜在较枯燥的旱地上生长,假设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那么会因水分比例过大,导致植物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俗称“烂根〞。
以下土壤中,最适宜玉米生长的是(C)【解析】玉米适宜在枯燥的旱地上生长,那么排除B,而A水分太少,不适宜。
第4章——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习题)

第四章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1. 下列关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陈述不正确的是()。
A、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战略管理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共同发展的结果B、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对培训、选拔、绩效管理、薪酬设计的单个功能组成的人事管理分析体系C、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为保持组织持久竞争力而进行的一种开发“活的资源”的管理体系D、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满足企业优势资源的条件2. 下列关于战略管理陈述不正确的是()。
A、战略管理是指将组织的主要目标、政策和行为顺序整合为一个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整体的模式或规划B、战略管理理论的产业组织论说,核心是将企业的竞争能力由外部环境来源转向企业内部资源决定C、战略管理理论是追求预测、解释组织的成功与失败的科学D、战略管理理论最大目的是明确企业能够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原因、优势来源、增强优势的途径或规律3. 巴尼认为竞争优势企业资需要具备的特点是( )。
A、价值B、稀缺性C、不可模仿性D、持续性E、不可替代性4. 企业通过历史变迁形成的独特的规范和组织文化和同时产生的企业日常行为规则,具有竞争优势企业资需要具备的( )特点。
A、价值B、稀缺性C、不可模仿性D、不可替代性5. ( )为人力资源管理从微观到宏观发展提供了的支持,架起了战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两个领域之间的桥梁。
A、产业组织论B、资源观C、人力资本概念D、人事管理分析6. 具有竞争优势企业资需要具备的,内涵不可从市场上获取的不可替代性特点,包括下列的( )。
A、人力资源价值随着人的经验、阅历的增加才能不断加大,B、人力资源具有专用性C、人力资源具有边际报酬递增性质,D、人力资源可以为企业做出决策或提出创造性设想E、组织的具有认识能力高能力的劳动者只是少数7. 下列关于陈述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实践中的价值与地位不正确的是()。
A、即使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也很少有实证材料证明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价值B、人力资源本质上是一种无形资产,因此它所产生的绩效影响也是能夠测量与评估的C、战略管理理论认为,只有当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的战略实施系统配合得天衣无缝时,人力资源才能显示出其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章一、填空题(一)易(基础题)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实质可以理解为:在孤立系统内部所发生的不可逆过程,总是沿着熵 的方向进行。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和克劳修斯表述是等价的,表明在自然界中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开尔文表述指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是不可逆的,而克劳修斯表述指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是不可逆的.3.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某个热力学过程中,外界对系统做功240J ,气体向外界放热620J ,则气体的内能 (填增加或减少),E 2—E 1= J 。
4.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在等温膨胀过程中,内能 ,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 。
5.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某个热力学过程中,对外做功120J ,气体的内能增量为280J ,则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为 J 。
6、在孤立系统内部所发生的过程,总是由热力学概率 的宏观状态向热力学概率 的宏观状态进行。
7、一定量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在等温过程中,外界对它作功为200J.则该过程中需吸热________J.8、要使一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增加,可以通过 或 两种方式,或者两种方式兼用来完成。
9、一定量的气体由热源吸收热量526610J ⋅⨯,内能增加541810J ⋅⨯,则气体对外作 功______J.10、工作在7℃和27℃之间的卡诺致冷机的致冷系数为 ,工作 在7℃和27℃之间的卡诺热机的循环效率为 。
(二)中(一般综合题)1、2mol 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经一等容过程后,温度从200K 上升到500K,则气体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J.2、气体经历如图2所示的一个循环过程,在这个循环中,外界传给气体的净热量是 。
3、一热机由温度为727℃的高温热源吸热,向温度为527℃的低温热源放热。
若热机可看作卡诺热机,且每一循环吸热2000J,则此热机每一循环作功 J 。
4、1mol 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在1atm 的恒定压强下,从0℃加热到100℃,则气体的内能改变了 J 。
(摩尔气体常量R=8.31J·mol -1·K -1)5、一系统由图6中的a 态沿abc 到达a 态时,吸收了911J 的热量.同时对外作478J 的功.如果由a 态沿adc 到达c 态,则系统作功121J,吸热____J.当系统由c 态沿曲线ca 返回a 态时,如果外界对系统作功268J,则系统吸热____J.(三)难(综合题)1、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作等压膨胀.若气体膨胀过程从热源吸收热量700J,则该气体对外做功________J.2、如图2所示,一定量的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沿12341变化。
12过程系统内能增加了300J 。
23过程系统放热为400J ,34为等温过程,41为绝热过程,由此,12过程系统吸热________J ,41过程系统作功________J 。
3、3mol 的理想气体开始时处在压强51610p Pa =⨯、温度1500T K =的平衡态,经过一个等温过程,压强变为52310p Pa =⨯.该气体在此等温过程中吸收的热量Q= ________J.二、选择题(一)易(基础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孤立系统中的可逆过程,其熵不变;孤立系统中的不可逆过程,其熵要增加;(B )一切系统状态的改变,系统的熵都要增加;(C )一切系统状态的改变,系统的熵减少;(D )孤立系统处于平衡态时,系统的熵趋于最大值,系统的无序度最低。
2、一摩尔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在一个大气压的恒压下,从0ºC 被加热到100ºC,此时气体增加的内能约为 [ ](A )3.2J; (B) 46J; (C) 120J; (D)1250J.3、5R 2是 [ ] (A )理想气体定体摩尔热容; (B )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定体摩尔热容;(C )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定体摩尔热容; (D )气体定体摩尔热容。
4、1mol 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当温度为T 时,其内能为 [ ](A )RT 23; (B )kT 23; (C )RT 25; (D )kT 25。
5、在温度分别为327℃和27℃的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之间工作的热机,理论上的最大效率为 [ ](A )25% (B )50% (C )100% (D )75%6、对于室温下定体摩尔热容.V m C 为2.5R 的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的情况下,系统对外所作的功与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之比/W Q 等于 [ ](A )1/3 (B )1/4 (C )2/5 (D) 2/7,7、对于理想气体系统来说,在下列过程中,哪个过程系统所吸收的热量、内能的增量和对外作的功三者均为负值的过程 [ ](A )等容降压过程; ( B)等温膨胀过程; (C)等压压缩过程; (D)绝热膨胀过程。
8、根据热力第二定律可知 [ ](A )功可以全部换为热,但热不能全都转换为功;(B)热可以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C)不可逆过程就是不能向相反方向进行的过程;(D )一切自发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9、“理想气体和单一热源接触作等温膨胀时,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对外作功”,对此说法,有以下几种评论。
正确的是 [ ](A )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但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B)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但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C)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也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D )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也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10、设热源的绝对温度是冷源的绝对温度的n 倍,则在一个卡诺过程中,气体将把从热源得到的热量1Q 中的多少传递给冷源? [ ](A) 1nQ ; (B) 1(n 1)Q -; (C)1Q n ; (D) 1Q n 1-。
(二)中(一般综合题)1、给定理想气体,从标准状态(000,,P V T )开始作绝热膨胀,体积增大到3倍。
膨胀后温度T 、压强P 与标准状态时0T 、0p 之关系为(g 为比热容比)。
[ ](A )0(1/3)r T T = ; (B )10(1/3)r p p -= ;(C )0(1/3)r T T -= ; (D )10(1/3)r p p -= 。
2、设有下列过程:(1)用活塞缓慢地压缩绝热容器中的理想气(设活塞与器壁无摩擦);(2)用缓慢地旋转的叶落归根使绝热容器中的水温上;(3)冰溶解为水;(4)一个不受空气阻力及其他摩擦力作用的单摆的摆动。
其中是可逆过程的为 [ ](A) (1)、(2)、(4); (B) (1)、(2)、(3);(C) (1)、(3).(4); (D ) (1)、(4)。
3、一绝热容器被隔板分成两半,一半是真空,另一半盛理想气体,若把隔板抽出,气体将进行自由膨胀,达到平衡后: [ ](A )温度不变,熵增加;(B)温度升高,熵增加;(C)温度降低,熵增加;(D)温度不变,熵不变,4、一理想气体初始温度为T,体积为V,此气体由初始状态经绝热膨胀到体积为2V;又经等容升温到温度为T,最后经等温压缩恢复到体积V.则此过程中 [ ] (A) 气体向外界放热; (B)气体对外界做功; (C) 气体内能增加; (D)气体内能减少。
5、如图5所示,1mol 理想气体从状态A 沿直线到达B,21212,2p p V V ==,则此过程系统的功和内能的变化为 [ ](A )A>0,ΔE>0 (B) A<0,ΔΕ<0(C) A>0,ΔE =0 (D )A<0,>06、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某过程后,它的温度升高了。
则根据热力学定律可以断定 [ ](1)该理想气体系统在此过程中吸了热;(2)在此过程中外界对该理想气体系统作了正功;(3) 该理想气体系统的内能增加了;(4)在此过程中理想气体系统既从外界吸了热,又对外作了正功。
以上正确的断言是:(A )(3);(B )(1)(3);(C)(2)(3); (D)(3)(4);(E )(4)7、有人设计一台卡诺热机(可逆的),每循环一次可从400K 的高温热源吸热1800J ,向300 K 的低温热源放热800 J 。
同时对外做功1 000 J ,这样的设计是 [ ](A)可以的,符合热力学第一定律;(B)可以的,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 :(C )不行的,这个热机的效率超过理论值;(D)不行的,卡诺循环所作的功不能大于向低温热源放出的热量。
(三)难(综合题)1、一定量理想气体,从a 经b 到c 的过程,如图2所示,则 [ ] (A )<0,A>0,Q=0; (B) <0,A<0,Q<0; (C ) >0, A<0, Q>0; (D) <0, A>0 ,Q<0.2、一定量的理想气体,起始温度为T ,体积为0V 。
后经历绝热过程,体积变为02V 。
再经过等压过程,温度回升到起始温度。
最后再经过等温过程,回到起始状态。
则在此循环过程中 [ ](A)气体从外界净吸出热量为负值; (B)气体对外界净作的功为正值;(C )气体从外界净吸热量为正值; (D )气体内能减少。
3、假设某一循环由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组成(即等温线和绝热线交于两点组成循环),可以认为 [ ](A)此循环过程仅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B)此循环过程仅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C)它既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也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D)它既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也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4、关于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有以下几种说法:(1)可逆过程一定是平衡过程。
(2)平衡过程一定是可逆过程。
(3)不可逆过程一定找不到另一过程使系统和外界同时复原。
(4)非平衡过程一定是不可逆过程。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 )(1)、(2)、(3); (B )(2)、(3)、(4);(C )(1)、(3)、(4); (D )(1)、(2)、(3)、(4)。
三、判断题(一)易(基础题)1、第二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
( )2、内能的增量21V,m 21ME E C (T T )μ-=-只适用于理想气体准静态过程。
( )3、平衡过程一定是可逆过程。
( )4、第一永动机是可能实现的。
( )5、系统经历一个循环过程后,它的内能为零。
( )6、孤立系统的一切自发过程都是向着熵增大的方向进行。
( )7、功2V 1V A pdv =⎰的适用范围是理想气体准静态过程。
( )8、一切自然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
( )9、在等体过程中系统所做的功为零。
( )10、5R 2是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定体摩尔热容 [ ](二)中(一般综合题)(三)难(综合题)四、解答题(一)易(基础题)1、如图(1)表示一氮气循环过程,求一次循环过程气体对外做的功和循环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