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卫生状况(第一版)

社会卫生状况(第一版)
社会卫生状况(第一版)

社会卫生状况

健康状况评价是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是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资料,为研究发展变化趋势、制定卫生政策和措施提供连续性资料。

一、社会卫生状况概述

人群的健康状况是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反映。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往往互为因果,综合地作用于地区人体。在自然条件基本相同的国家或地区比较,人群的健康状况

二、社会卫生状况的评价指标

(1)卫生政策指标(2)社会、经济指标(3)卫生保健指标

(4)卫生资源指标(5)卫生行为指标(6)人群健康状况

三、健康状况评价的意义

(1)评价个体或群体的健康水平;

(2)发现主要的社会卫生问题;

(3)发现重点保护的人群及重点防治的对象;

(4)评价疾病干预措施的效果;

(5)评价最佳疾病防治控制方案。

四、个体健康和群体健康状况评价

(一)个体健康和群体健康

个体健康是群体健康的基础,将个体的健康情况进行统计学、流行病学的汇总、综合,形成的指标,用于群体的健康评价。群体健康水平宏观上受到社会、经济、卫生保健体系和卫生服务提供的影响。

(二)评估个人健康水平的途径

(1)试验健康(视力、听力、认知能力)

(2)观察健康(行动、语言、日常活动和角色)

(3)自报健康(疼痛、睡眠、自理能力)

除此以外,WHO提出测量疾病的四个尺度:

(1)运动性(2)独立性(3)日常工作和活动(4)社会方面的完整性

(三)群体健康状况评价的主要方法

比较研究是社会卫生状况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持续的检测,发现其特征、变化和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另有文献法和调查法。

五、健康状况评价的发展

健康概念的发展,带动了方法的发展,测量的终点发生了变化。传统评价重点关注疾病和死亡,现代社会关注健康,生活质量受到重视,疾病的客观测量扩大到主观测量。

六、社会卫生的资料来源

(一)社会卫生状况的资料来源

(1)世界卫生状况资料(2)WHO《世界卫生报告》

(3)SOWC《世界儿童状况》(4)UN《人口年鉴》

(5)WHO《世界卫生统计年鉴》(6)UNEPA《世界人口状况》

(二)社会卫生状况评价的资料来源

(1)文献资料:包括生命统计资料、人口普查资料、卫生服务常规登记、疾病登记、卫生相关部门资料等

(2)调查资料

(3)监测资料

(三)中国卫生状况资料

(1)《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年鉴》、《中国环境年鉴》、《中国人口数据表》等

(2)有关专题报告

(3)必要时的专项调查

七、社会卫生状况的评价指标

指标(indicator)是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标记或反应,是衡量变化的变数,也是实行既定目标的进度的标志。它有如下特点:

(1)客观性:不同研究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对同一事物进行衡量,所得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

(2)有效性:能够实际反映他们变化的内容;

(3)可信性:具有可重复性;

(4)特异性:仅仅反映某些活动所干预的项目内容;

(5)敏感性:能够反映出事物精细变化情况;

(6)可操作性:具有现实的可衡量或可量化的方法。

(一)卫生政策指标

(1)各级政府及其领导人对人民健康的政治承诺(法律条例等措施)

(2)资源分配(卫生经费比、社会发展经费比、PHC经费比)

(3)健康资源分配的公平、合理程度(人均卫生经费、人均PHC经费、床位、医师数等)

(4)社区参与度

(5)部门协调机制

(二)地区评价指标(PQLI)

PQLI是美国1975年编造,用来衡量国家或地区营养、卫生保健和国民教育的综合指标。它取决于如下内容:

(1)婴儿死亡率指数

婴儿死亡率指数=229-婴儿死亡率/2.22

(2)1岁平均寿命指数

1岁平均寿命指数=(1岁平均寿命-38)/0.39

(3)识字率指数

识字率指数=全国15岁以上人口识字的百分比

而PQLI=(识字率指数+婴儿死亡率指数+1岁平均寿命指数)/3

(三)平均期望寿命评价方法

平均期望寿命是指某一年龄的期望寿命是根据国家或地区的一般死亡率估计出该年龄的人能存活的平均年数。该指标通过寿命表计算,主要依据年龄别死亡率。它是反映国家或地区经济条件和卫生、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

(四)复合型指标

卫生管理职称考试资料-社会医学9

卫生管理职称考试资料-社会医学 第九章社会卫生状况与策略习题 一、填空题 1、社会卫生状况评价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和与人群健康 有关的影响因素评价。 2、卫生政策具有导向、和分配功能 3、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政策基础包括两个方面即 和卫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4、卫生政策常用的分析方法是 5、新时期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是“以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8、DALY是的英文缩写, 主要用于进行全球疾病负担的分析。 二、选择题 1、在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中,哪项是目前最常用的指标() A、平均期望寿命 B、病残调整生存年 C、潜在减寿人年数 D、健康期望寿命 2、反映人群健康状况的生长发育统计指标是() A 婴儿死亡率 B 孕产妇死亡率 C 新生儿低体重百分比

D 患病率 3、下列哪一项不是卫生政策的功能() A、导向功能 B、管理功能 C、分配功能 D、调控功能 5、为实现HFA/21centtuy,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四项行动纲领即卫生策略之一是() A、在所有的环境中促进健康。 B、承认健康是一项基本人权。 C、将健康作为人类发展的中心。 D、消除个人之间和群体之间的不公平现象。 6、关于利益相关集团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 A 利益相关集团是指某些人、团体或者机构,他们能够改变某个政策目标,影响目标实现 B 利益相关集团分析主要分析各个集团的利益以及他们所动用的资源 C 利益相关集团分析时主要分析不同利益相关集团的可见资源,如人力、物力和财力 D 利益相关集团分析是卫生政策分析常用的方法之一 三、名词解释 1、社会卫生状况

社会医学概论

1社会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研究社会因素与人群健康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研究社会卫生状况,制定社会卫生策略,提高人群生活质量的科学。是一门关于人群的社会生理现象,人群的社会病理现象,对人群进行社会医学诊断,开出“社会医学处方”的科学 2社会医学的性质::1社会医学学科的交叉性2社会医学研究方法的综合性3社会医学学科的实战性 3社会医学的主要任务①倡导积极的健康观和医学观②发现社会问题③制定卫生措施政策和策略④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⑤加强社会医学教育和传播 4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1研究人群的健康状况2.分析健康疫病与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及规律 3.探索社会防治措施与策略,提高人群生活质量 5卫生服务的四个扩大:1)由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2)由单纯的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3)由单纯的心理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4)由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 6三次卫生革命::第一次卫生革命是以传染病的寄生虫病为主要防治对象源头:传染性疾病(三大法宝:1预防接种 2杀菌灭虫灭菌 3抗菌药物)第二次卫生革命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不良习惯的行为方式有关第三次卫生革命是促进全人类的健康长寿和提高人们的健康生活质量(第二次、第三次)综合措施:1社会医学措施 2行为医学措施 3环境医学措施 4生物医学措施 7.1848年法国儒勒盖林说社会医学有四个部分组成:1社会生理学 2社会病理学3社会卫生学4社会治疗学8德国诺尔曼和魏尔啸提出社会医学科学的核心是社会医学 9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人们按照唯物论和辨证论的观点与方法观察和处理医学领域的有关问题的基本思想与主要方法,核心是医学观 10历史上经历的主要医学模式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3)机械唯物论医学模式 4)生物医学模式 11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缺陷1)生物医学模式只注重生物体的诊治,忽视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2)生物医学模式用静态的观点考察人体,常常不符合人体实际3)生物医学模式重视疾病,轻视病人 另一种答法:1)每一种疾病都必须并且可以从器官组织细胞甚至分子水平找到测量的形态学或或化学变化都可以确定生物或理化的特定病因,进行特异性治疗(单因单果)2)“只见个体,不见群体”,把人从社会群体中孤立起来 3)“只见疾病,不见病人”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的心理活动及主体意识,无法解释所有的健康问题4)把人看成纯生物的人,忽视了对病人的了解,对人的社会背景的理解,缺乏对病人的尊重忽视了病人的需要 1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特点:1)利用系统论作指导,形成了整体的医学观,强调了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层次性和多元性,全方位探求影响人类疾病和健康的因果关系2)确立了社会心理因素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3)更加准确地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含义和生物医学的价值4)在医学实践中由以疾病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注重关心人,尊重人进行人性化服务 13医学模式的转变规律1)医学模式的转变是医学科学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2)医学模式的转变是从掌握到复杂,从愚昧到科学理性的曲折向上的过程3)医学模式的转变是不断自我完善不断自我发展的过程 13Health: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ly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an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ty 14社会因素是社会的构成要素包括:人口、文明、环境 15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P42:1)单因单果2)单因多果3)多因单果4)多因多果 16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规律:1)非特异性2)恒常性3)积累性4)交互作用 17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机制:1)material pathway 构成要素:purchase power、support power、employment power 2)behavioral pathway构成要素:health 3)psychological pathway构成要素:stimulate、environment、individnal 18经济发展与健康的关系::1)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①经济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能量和营养条件②经济支持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卫生医疗资源③经济发展提供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④好的经济条件是高教育的后盾,能更好的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2)经济发展对健康的负面效应:①环境污染②生活方式的改变③心理健康问题突出④社会负性事件增多⑤社会流动人口增加3)健康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①健康状况影响个人的劳动市场的表现②促进对自然资源的利用③促进教育效益的实现④⑤减小疾病的直接、间接损失,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19增进健康可以从四个方面促进经济增长:①健康状况影响个人的劳动市场的表现②促进对自然资源的利用③促进教育效益的实现④⑤减小疾病的直接、间接损失,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20社会制度与健康::1)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含有三层:①社会形态(social formation)②各种具体的社会管理制度(social system)③各种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social regnlation) 2)社会制度与健康的特征:①双向性②普遍性或稳定性③变异性④强制性compulsive 3)卫生保健制度对健康的影响:①Health care system is component of social system ②different types of Medical payment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medical payment (公费医疗集资医疗社会健康保险自费医疗) 21不同付费方式的比较: 医疗类型公平效率质量公费医疗(社会化医疗付费) +++ + ++ 集资医疗(医疗保险制度) +++ ++ ++ 自费医疗(自费是医疗制度) + +++ +++ 22社会关系网络与健康:1)社会关系网络的三个层次①密切关系②社会交往③社会融合2)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从社会网络所获得的情感、物质和生活上的帮助,包括四个维度:①物质支持②情感支持③信息支持④评价支持 23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为细节而造成的社 会的基本单位。 ①最基本的家庭类型:核心家庭、直系家庭、联合家庭、 不完整家庭 ②家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生育功能、生产功能、消费 功能、赡养功能、娱乐与休息功能 ③家庭关系与健康,家庭关系分为:代际关系和代内关 系 ④四种基本婚姻状况:①未婚②已婚③离婚④丧偶 24文化的类型:①智能文化②规范文化③思想文化 25论述:为什么母亲受教育程度与婴儿健康影响巨大? (1)母亲受教育程度与婴儿的死亡率呈负相关①有 更好的医学知识在怀孕期生子期及儿童照料上 ②有更强烈的与医生协作能力③能更好的区分 危险因素 (2)教育水平与健康的关系成正相关 26行为生活方式(behavior and life style)是在一 定的生产方式基础上产生,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物 质条件下形成,在一定的社会意识以及传统文化习惯影 响下发展的一定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日常生活行为模式。 27慢性病的特点: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 会危害严重等 28慢性病的危险因素:①行为生活方式②环境因素③ 遗传因素④慢性病之间的影响 29在生活方式的这一结构包括以下四项要素:①生活 主体②生活资料③生活时间④生活空间 30行为生活方式在健康角度上的分类:对待生活的态 度:1)自主型 2)享乐型 3)自罚型 对健康产生的后果:①健康生活方式②不良生活方式 (主动不良生活方式、被动不良生活方式、过度竞争型、 过度安逸型、过度纵逸型) 31不良行为生活方式的特点:①自创性②社会性③播 散性④可塑性⑤多样性 九、不良行为方式产生原因:①生活目的、需求和动机 的错位②人格性格缺陷③社会压力和从众心理④无知 者无畏⑤类本能⑥生活失慎⑦学习模仿⑧错误观念⑨ 习惯成自然 32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①认识过程②情感过程③ 意志过程) 2)人格个性(①人格倾向性②人格特征 ③自我意识系统) 33社会心理现象:1)医学心理学侧重于研究心理特 征和活动过程与健康的关系;2)行为医学主要探讨促 进及控制危害健康的行为;3)社会医学不仅要认识心 理活动和行为与健康的关系,而且要明确与健康相关的 心理活动及行为产生,存在及改变的原因。 34心理测量的基本原则:1)标准化原则 2)客观性原 则3)保密原则 35心理应激:有机体在某种环境刺激作用下由于客观 要求和应付能力不平衡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紧张 反应状态及应对方式 应激的三个环节:1)感受刺激2)应激反应3)应对方 式 应激源的分类:1)躯体性应激源2)心理性……3)社 会性……4)文化性…… 心理应激对健康的致病机制:1)神经系统与中介机制 2)内分泌系统与中介机制3)免疫系统与中介机制 36情绪(emotion):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行 为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 动。 情绪特点:1)情绪不是固有的,而是由客观现实的刺 激引起的2)情绪是主观体验3)情绪的产生是以客观 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 情绪致病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作为疾病发作或复发 的诱发因素2)直接作为致病因素或疾病的促发因素 37气质(temperament):是以人的典型,稳定的心理 特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性情脾气;它同人的生物学素 质有关,并使人格带上个人独特的色彩。 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38性格(character):是指人类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 稳定的定型化的态度、意志、以及表现形式。 39生活事件: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各种各样 的问题,能引起机体内的精神心理反应,带来一系列的 生理和病理变化,产生严重损害个人健康的应激源 40社会病:是社会因素起主导作用,与个人的行为方 式密切相关的疾病或社会病理现象 社会病的特点:①广泛性②时代性③复杂性④危害性⑤ 社会性 社会病的致病因素:①经济因素②人口因素③文化…… ④心理……⑤家庭…… 社会病的防治原则及措施:1)社会医学措施(①开展 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建立健 康生活方式②改善社会条件,加强社会预防,高位筛检, 健全社会防治组织,加大社会支持力度③健全卫生法律 法规)2)家庭医学措施(①维护和谐的家庭关系②维 护正常的家庭功能③关注高危家庭)3)行为医学措施 (①建立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不吸烟喝酒合理营养平 衡膳食②增强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③保持积 极的应对方式) 41成瘾(addiction):指个体不可自制的反应渴求从 某种活动或滥用某种药物的行为活动。 成瘾的三个行为特征:①依赖性②戒断症状③危害性 42社会卫生(健康)状况:是指人群健康状况以及影 响人群健康状况的各种因素的状况,主要指社会因素 社会卫生状况的内容或指标:①卫生政策②与卫生有关 的社会经济状况③卫生保健④卫生资源⑤卫生行为⑥ 人群健康状况 社会健康状况评价的程序:①确立社会健康状况的概念 ②确定评价体系或范畴(核心范畴、核心边缘范畴、健 康相关范畴)③建立指标体系④根据指标收集相关资料 ⑤分析指标归纳结果得出评价的结论 指标应具备的四个特征:有效、可靠、灵敏、特异 社会健康状况评价指标:(常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健 康状况的指标是婴儿死亡率和平均期望寿命) 1)个体健康状况评价指标:①生理学指标②心理学指 标③社会学指标 2)人群健康状况评价指标: 1、人口统计指标(①人口数量、人口相对资源②人口 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少年 儿童人口负担系数、总负担系数③出生率④死亡率⑤人 口自然增长率⑥年龄别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五岁以下 儿童死亡率⑦孕产妇死亡率) 2、疾病统计指标(①疾病发生频率的评价指标:发病 率、患病率、感染率、残废率②疾病严重程度评价指标: 病死率、因病休工率③疾病构成与顺位) 3)、身体发育统计指标(①新生儿低体重百分比②年龄 别性别低身高百分比③年龄别性别低体重百分比) 43平均期望寿命:是指同时出生的一代人,在当代的 各年龄的人口的不同死亡率水平之下平均可能存货的 年数 44.21世纪主要面临的健康问题:。1)健康状况存在着 普遍得不公平(国家之间存在着健康不公平、同一国家 内部存在着健康不公平性)2)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改 变3)健康问题的复杂性 44人群健康状况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第一类为发达 型、第二类为发展型、第三类为欠发达型 45生命质量(QOL):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 对于他们的生活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 的生活状态的体验。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是指在病历、意外损伤和 医疗干预的影响下,测定与个人生活事件相关联的健康 状态和主观满意度。 46生命质量评价的特征:①内容的综合性②多采用功 能或行为术语,而非客观检查结果③一般采用自我评价 的方式而非他人评价④通常采用主观指标而非客观指 标⑤具有时效性 47HRQOL评价内容:①身体状态②心理状态③社会功能 状态④主观判断和满意度 48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穿衣、进食、洗澡、上厕 所、室内活动是健康评价最常用的指标 49情绪反应是生命质量测量中最敏感的部分 50社会功能状态:1)社会交往按深度可分为(社会 融合、社会接触、亲密关系)2)社会资源 51生命质量评价量表的应用:①评定一般人群的健康 状况②卫生服务效果评价③评价选择临床治疗方案④ 决策卫生资源的配置和利用⑤健康影响因素与预防重 点的选择 52质量调整生命律年(QALYS):是用生命质量来调整 期望寿命或生存年数而得到的一个指标,通过生命质量 评价把不正常功能状态下或疾病及伤残状态下的生存 年数换算成等同于健康人的生存年数 53Health Service Research(卫生服务研究):is inquiring to produce the knowledge about structure ,processes effects of personal health services 卫生服务研究中关注最多的是:公平)效益)质量) 卫生服务研究的目的:在于合理筹集、组织与利用卫生 资源,以有限的卫生人力、物力财力信息与技术等资源 尽可能的满足居民与人群的卫生服务需要,最大限度的 发挥卫生事业的效益,以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 量,改善社会健康状况。 54卫生服务需求(health service wart ):指居民对 卫生服务的希望,要求和建议,以及对自我健康状况和 疾病的感觉与评价等 卫生服务需要(health service need):指卫生服务 利用者对提供者所提出或可能提出的客观卫生服务需 要 卫生服务需求(health service clemand):指从经济 和价值观念出发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 意且有能力消费的卫生服务量 卫生服务利用(health service wtilization ):指需 求者实际利用卫生服务数量 ★三者关系:1相互制约相互影响。2需要是需求、利 用的基础,但并非所有需求利用都来自需要;也非所有 需要都转化成需求利用,需要转化为需求必须有意愿和 支付能力为基础,而需求通过利用得到满足。3由于受 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的需要并未全部转化为需求,因 而不会去寻求利用卫生服务,则需求就得不到满足;另 一方面,人们去寻求和利用没有需要的需求,出现不合 理或过度的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造成卫生资源浪费。 55卫生服务需要的测量指标:1)疾病发生频率指标(① 两周患病率②慢性病患病率③健康者占总人口百分比) 2)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①两周卧床率②两周活动受 限率③两周休工率④两周患病天数) 56卫生服务利用的测量指标:1)门诊服务利用(①两 周就诊率②两周患者就诊率③两周患者未就诊率)2) 住院服务利用(①住院率②人均住院天数③未住院率) 3)预防保健服务利用 57影响卫生服务需要的主要因素:①人口数量、年龄 性别构成②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经济状况文化教 育水平、居住生活条件③卫生服务质量、预防保健工作 ④行为心理因素⑤气候地理条件⑥婚姻与家庭 59社会卫生策略:根据社会卫生状况针对卫生健康问 题多采取的一系列综合性干预措施 社会卫生策略的特点:1)针对社会问题 2)以消除健 康危险因素为目标 3)强调群体策略 4)卫生领域和卫 生相关领域采取综合性措施 60人群健康状况的三个层次:①健康②亚健康③不健 康 61初级卫生保健(PHC)基本原则:①社会公正②社区 参与③成本效果与成本效益④部门间协同行动 PHC的任务:①健康促进②预防保健③合理治疗④社区 康复 62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 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 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63社区:是指一定地域内,按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 关系组织起来的,具有共同人口的地域生活共同体,是 社会的缩影,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社区的构成要素:①人群②地域③生活服务设施④特有 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和认同意识⑤一定的生活制度和 管理机构 64社区卫生服务(community health service)指在 政府领导下,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 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生为主干,融预防、保 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一体 的基层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CHS)的特征:①第一线服务②综合性 服务③连续性服务④协调性服务⑤可及性服务

第九章社会卫生状况与策略习题

第九章社会卫生状况与策略习题 一、填空题 1、社会卫生状况评价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和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影响因素评价。 2、卫生政策具有导向、和分配功能 3、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政策基础包括两个方面即和卫生系统的可持 续发展。 4、卫生政策常用的分析方法是 5、新时期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是“以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 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8、DALY是的英文缩写,主要用于进行全球疾病负担的分析。 二、选择题 1、在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中,哪项是目前最常用的指标() A、平均期望寿命 B、病残调整生存年 C、潜在减寿人年数 D、健康期望寿命 2、反映人群健康状况的生长发育统计指标是() A 婴儿死亡率B孕产妇死亡率C新生儿低体重百分比D患病率 3、下列哪一项不是卫生政策的功能() A、导向功能 B、管理功能 C、分配功能 D、调控功能 5、为实现HFA/21centtuy,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四项行动纲领即卫生策略之一是() A、在所有的环境中促进健康。 B、承认健康是一项基本人权。 C、将健康作为人类发展的中心。 D、消除个人之间和群体之间的不公平现象。 6、关于利益相关集团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 A利益相关集团是指某些人、团体或者机构,他们能够改变某个政策目标,影响目标实现 B利益相关集团分析主要分析各个集团的利益以及他们所动用的资源 C利益相关集团分析时主要分析不同利益相关集团的可见资源,如人力、物力和财力 D利益相关集团分析是卫生政策分析常用的方法之一 三、名词解释 1、社会卫生状况 2、平均期望寿命 3、卫生政策 4、卫生策略 5、初级卫生保健PHC 6、减寿人年数PYLL 7、无残疾期望寿命LEFD 四、简答题 1、卫生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2、为实现21世纪人人现有保健,世界卫生组织采取了哪些战略行动? 3、21世纪人人健康的三个总体目标是:提高平均期望寿命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在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改善健

13春社会保障学第八章至第九章作业3

《社会保障学》第八章至第九章作业 2013年2月26日一、单选: 1.社会救助的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 B)。 A.最高生活需要 B.最低生活需要 C.基本生活需要 D.一般生活需要 2.最早产生的社会保障形式是( A )。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军人保障 3.社会救助最基本和最直接的功能是( D )。 A.作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工具 B.作为社会稳定的平衡机制 C.弥补市场失灵,缓和社会矛盾 D.缓解贫困问题 4.1999年,国务院颁布( A ),初步确立了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B.《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C.《关于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决定》 D.《关于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决定》 5.( B )是中国农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坚持至今并较为规范化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安排。 A.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B.农村五保制度 C.灾害救助制度 D.慈善制度 6. 2006年1月,国务院发布并实施新的( C ),使五保制度由农村集体福利经农民供养走向了国家福利。 A.《农业四十条》 B.《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 C.《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D.《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通知》7.( D )养老保险是大多数国家选择的养老保险责任承担模式。 A.政府责任型 B.个人负责型 C.混合型 D.责任分担型 8.可以根据养老金支出的需求分阶段地调整费率的养老保险筹资模式是( D )。 A.现收现付式 B.预收预付式 C.完全积累式 D.部分积累式 9.养老保险缴费确定模式的特点是( B )。 A.和现收现付模式相联系 B.和完全积累或部分积累模式相联系 C.以支定收 D.维持短期内的横向平衡 10.强调对所有老年居民都提供养老保险,保险金的标准是统一均等的,一般是保障基本生活水平的养老保险金给付水平确定模式是( A )。

社会医学 期末复习 重点总结 完整版

第一章概论 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4.医学模式的五个阶段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4)生物医学模式5)现代医学模式 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 2)健康需求的提高; 3)医学社会化; 4)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6.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影响人类健康及疾病的主要因素/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拉隆达和德威尔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四大类12小类 1)环境因素:社会、自然、心理; 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职业危险因素、生活危险因素、消费形式; 3)生物遗传因素:成熟老化、遗传、综合内因; 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预防、治疗、康复; 7.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培养医护人员由单纯医疗型向预防保健型转变,要求医护人员加强对病人的同情心、责任感、人际交往、技术训练。医生要认识到,心理、行为、社会因素是当今致病的主因,大力宣传健康行为、预防疾病。) 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 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 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第四章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 1.社会阶层:由财富、权利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主要三因素:受教育程度、工种、收入;其他因素:价值观念,卫生服务的利用,生活习惯,环境 社会阶层影响健康的机制 1)收入差距(相对贫困)而不是绝对贫困可能会直接影响健康。 2)收入差距大的社会化比收入差距小的社会显得更加亲善,有更少的暴力更低的信任度,更多的故意和对社区生活的不关心。 2.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社会保障、环境、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卫生服务等等。 特点: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恒常性和累积性;交互作用 四种因果关系(规律):单因多果,多因单果,多因多果,因果链 论述经济发展与健康的关系 1.衡量经济发展与人群健康的指标 1)衡量经济发展:GNP、GDP、人均GNP、人均GDP、HDI、GPI、GHI。 2)衡量人群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HALE、PYLL、DALY。 2.经济发展对健康的影响1)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加卫生投资,通过教育的影响间接影响人群健康; 2)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社会病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的凸显,负性社会事件的增多,社会人口特征的剧烈变化 3.健康对经经济发展的影响: 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经济有促进作用:1)增加劳动力供给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减少疾病损失 4)促进教育收益实现 5)促进自然资源利用 2.3点为经济发展和健康的双向作用

社会保障学答案

二、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以立法和行政措施确立对遇到疾病、伤残、生育、年老、死亡、失业、灾害或其他风险的社会成员给予相应的经济、物质和服务的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经济福利制度。(P28页小结1) 2、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指国家为实施社会保障事业而规定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管理原则和管理机制的总和。(P51页) 3、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依法筹集并用于保障国民基本生活和增进国民福利的专项资金,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在性质上属于社会公基金。(P112页) 4、现收现付式是养老保险的一种筹资模式,也称为非基金式或纳税式或统筹分摊式。该模式不考虑资金储备,只从当年或近两三年的社会保险收支平衡角度出发,确定一个适当的费率标准向企业与个人征收社会保险费(税)。(P95页) 5、完全积累式是养老保险的一种筹资模式,也称为基金式或总平均保险费式或预提分摊式。该模式是在对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进行宏观上的长期测算后,从追求养老保险收支的长期平衡角度出发,确定适当的费率标准,将养老保险较长时期的支出总和按照比例分摊到整个期间并向企业与个人征收,同时对已筹集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有效运营与管理。(P95页)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保障的特征。(P4页—5页) (1)强制性。所谓强制性,是指社会保险是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社会保障的内容和实施都是通过法律进行的。 (2)普遍性。社会保险要求社会化,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所有企业和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 (3)福利性。所谓福利性,是指社会保险不以盈利为目的,实施社会保险完全是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 (4)社会公平性。社会保险作为一种分配形式具有明显的公平特征。一方面,社会保险中不能存在任何特殊阶层,同等条件下的公民所得到的保障是相同的。另一方面,在形成保险基金的过程中和在使用的过程中,个人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并不严格对价,从而体现出一定程度的社会公平。 (5)基本保障性。社会保险的保障标准是满足保障对象的基本生活需要,因为社会保险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们的收入稳定、生活安定,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6)互济性。社会保险通过法律的形式向全社会有交纳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收取社会保费建立社会保障基金,并在全社会统一用于济助被保障对象,同时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可以从统一基金中相互调节。 2、简述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P29页小结5 ) 答:(1)人权保障原则;(2)公平优先原则;(3)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原则;(4)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5)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6)刚性发展。 3、简述社会保障基金的特点。P112页 强制性、无偿性、储存性、互济性、专用性 4、简述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P112页小结4中) 四、论述题 1.试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经历了2大时期,7个阶段。 1.创建时期 (1)初创时期(1949—1956)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简称《劳保条例》)。建国初期,我国基本上实行了两套社会保障制度:一是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险;二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中实行的社会保险。而且社

社会医学概论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社会医学概论习题 一、填空题: 1.社会医学是研究()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社会医学具有()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交叉学科。 3.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为主要防治对象。 4.第二次卫生革命以()疾病为主攻目标。 5.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人类健康长寿和实现()为目标。 6.1848年法国医师()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的概念。 二、多选题 1. 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 A 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B 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C 研究解决人群健康状况的具体医疗技术措施 D 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的社会性策略与措施 2. 下列不作为社会医学研究任务的是() A 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特征及变动趋势 B 研究高危人群的健康状况、特征 C 找出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及与社会因素的关系 D 研究改善健康、防病、治病的技术措施 3.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医学研究的特点() A 研究内容的单一性 B 研究因素的复杂性 C 研究具有实践性 D 研究具有时代性 4. 社会医学的性质是() A 自然科学 B 社会科学 C 交叉学科 D 基础学科 三、名词解释: 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 四、简答题: 1.社会医学研究的内容? 2.社会医学的教学目的? 3.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 4. 社会医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五、论述题 1.通过社会医学课程的学习,对你今后从事的卫生工作将会起到什么样的理论指导作用?

第一章概论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 社会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交叉学科。 3. 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4. 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 5. 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人类健康长寿和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 标。 6. 1848年法国医师(盖林)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的概念。 二、多选题 1. 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C ) A 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B 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C 研究解决人群健康状况的具体医疗技术措施 D 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的社会性策略与措施 2. 下列不作为社会医学研究任务的是(D ) A 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特征及变动趋势 B 研究高危人群的健康状况、特征 C 找出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及与社会因素的关系 D 研究改善健康、防病、治病的技术措施 3.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医学研究的特点(A ) A 研究内容的单一性 B 研究因素的复杂性 C 研究具有实践性 D 研究具有时代性 4. 社会医学的性质是(C ) A 自然科学 B 社会科学 C 交叉学科 D 基础学科 三、名词解释: 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医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它综合了生物医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成就,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四、简答题: 1. 社会医学研究的内容? 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2)研究影响人群的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2. 社会医学的教学目的? 1)建立社会医学观念和思维模式,树立整体医学和大卫生观念,以现代医学模式指导医学

社会医学

1、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社会卫生状况、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三个层面。 2、社会医学的产生使预防医学从传统的_生物医学_扩大到_社会预防_,学科更有生命力。 3、1848年,_盖林(Guerin)_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 4、不属于社会医学研究内容的是( E ) A.卫生服务状况 B.卫生行为 C.社会卫生政策 D.社会危险因素E.临床诊治方法5、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是( A) A.社会卫生状况及其变动规律 B.社会经济状况及其变动规律 C.卫生政策制定 D.社会发展规律 E.个人卫生状况 6、社会医学研究的主要人群是( B ) A.患者人群 B.全体居民 C.社区中的疾病群体 D.潜在的患者人群 E.传染病人群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任务是_控制烈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_;第二次卫生革命的任务是_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_。 8、健康不再是“没有疾病”,而是_身体_、_心理以及社会适应_、_完满状态_的统一。 9、医学模式的特点是_社会性、普遍性、广泛性、渐进性_。 10、首次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科学家是( C ) A.培根 B.希波克拉底 C.恩格尔 D.魏尔啸 E.笛卡尔 11、现代医学占统治地位的医学模式仍然是( D ) A.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B.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C.机械论医学模式 D.生物医学模式E.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2、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最根本的措施是( D ) A.加强基础科学的研究 B.深化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 C.改善康复治疗条件,防患于未然 D.动员全社会参与,防患于未然 E.加强临床监测技术,引进先进治疗 13、婴儿死亡率是一个敏感、综合的指标,不仅直接反映影响_婴儿健康__的卫生问题,而且也反映_母亲的健康状况_、产前和产后的_保健水平_以及婴儿保健水平和环境卫生状况等。 14、卫生服务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医疗卫生服务的_需要量_、_利用率_和_卫生资源_等方面的内容。

第九章社会卫生状况

第九章社会卫生状况 重点: 1.掌握社会卫生状况的涵义及研究的意义 2.熟悉社会卫生状况的资料来源 3.社会卫生状况评价指标,特别是人群健康状况评价指标 第一节概述 一、社会卫生状况的涵义 人群健康状况是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反映。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在有些情况下是通过自然因素的作用,而自然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通常又受社会因素的左右。在自然因素相同或相似的国家和地区,因其社会因素有较明显差异,人群健康状况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更为重要。 社会卫生状况系指人群健康状况,以及影响人群健康状况的各种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社会卫生状况内容甚广,大体上可分为下列六类:卫生政策;与卫生有关的社会、经济状况;卫生保健;卫生资源;卫生行为;人群健康状况。 二、社会卫生状况研究的意义 社会医学基本任务之一就是研究人群健康状况,研究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只有充分地认识人群健康状况和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找出主要的社会卫生问题,才能科学地制订改善社会卫生的措施,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获取最大的卫生效果,改善与增进人群的健康状况。 社会卫生状况是卫生事业宏观管理的基础资料,也是评价卫生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卫生信息。一些社会卫生状况指标已成为世界各地区和国家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主要评价指标。 研究社会卫生状况多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连续不断地对社会卫生的现状、特征、变化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与评价,明确已取得的成绩和找出存在的社会卫生问题,从而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的有效措施。其主要特征是从社会卫生状况出发,经过研究找出办法,改善社会卫生状况。 三、社会卫生状况的资料来源 (-)世界卫生状况资料 1.《世界卫生报告》(The World Health Report)是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物,主要内容有:政治形势;经济状况;人口状况;教育;环境与住房;食物供应与营养;卫生资源;与人群健康有关的不良行为;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疾病的现状和防治情况。并附有各国社会卫生状况统计指标。 2.《世界儿童状况》(The State Of The World’s Children)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出版物,主要内容有世界各国与儿童状况有关的社会卫生状况统计资料,包括基本指标;营养状况;卫生状况;教育状况;妇女状况;人口统计指标;经济指标;某些统计指标改善情况。除此之外,还有重点关注的儿童卫生问题。 3.《人口年鉴》(Demographic Yearbook)该年鉴为联合国出版物,内容包括:世界人口

社会卫生状况(第一版)

社会卫生状况 健康状况评价是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是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资料,为研究发展变化趋势、制定卫生政策和措施提供连续性资料。 一、社会卫生状况概述 人群的健康状况是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反映。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往往互为因果,综合地作用于地区人体。在自然条件基本相同的国家或地区比较,人群的健康状况 二、社会卫生状况的评价指标 (1)卫生政策指标(2)社会、经济指标(3)卫生保健指标 (4)卫生资源指标(5)卫生行为指标(6)人群健康状况 三、健康状况评价的意义 (1)评价个体或群体的健康水平; (2)发现主要的社会卫生问题; (3)发现重点保护的人群及重点防治的对象; (4)评价疾病干预措施的效果; (5)评价最佳疾病防治控制方案。 四、个体健康和群体健康状况评价 (一)个体健康和群体健康 个体健康是群体健康的基础,将个体的健康情况进行统计学、流行病学的汇总、综合,形成的指标,用于群体的健康评价。群体健康水平宏观上受到社会、经济、卫生保健体系和卫生服务提供的影响。 (二)评估个人健康水平的途径 (1)试验健康(视力、听力、认知能力) (2)观察健康(行动、语言、日常活动和角色) (3)自报健康(疼痛、睡眠、自理能力) 除此以外,WHO提出测量疾病的四个尺度: (1)运动性(2)独立性(3)日常工作和活动(4)社会方面的完整性 (三)群体健康状况评价的主要方法 比较研究是社会卫生状况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持续的检测,发现其特征、变化和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另有文献法和调查法。 五、健康状况评价的发展 健康概念的发展,带动了方法的发展,测量的终点发生了变化。传统评价重点关注疾病和死亡,现代社会关注健康,生活质量受到重视,疾病的客观测量扩大到主观测量。 六、社会卫生的资料来源 (一)社会卫生状况的资料来源 (1)世界卫生状况资料(2)WHO《世界卫生报告》 (3)SOWC《世界儿童状况》(4)UN《人口年鉴》

社会医学-填空题

1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2社会医学具有自然医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交叉学科。 3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4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类健康长寿为目标。 5 1848年法国医师盖林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的概念。 6社会医学的知识基础主要来自医学科学和社会科学。 7社会医学主要研究疾病和健康的社会属性,以分析和解决起源于社会文化的健康和疾病问题为主要的目的。 8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社会卫生状况、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三个层面。 9社会医学的产生使预防医学从传统的生物预防扩大到社会预防,学科更有生命力。 10高危险性主要包括高危人群、高危环境、高危因素。 第二章 1医学模式的发展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五个阶段。 2笛卡尔认为“生物体只不过是机器”,他和法国的拉美特利分别撰写了《动物是机器》,《人是机器》。 3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是医学科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4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包括以下四类,它们是生物遗传、环境、生活方式及行为、医疗卫生服务。 5在生物医学模式指导时期,因为克服了疼痛、感染和失血三大难关,而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6在生物医学模式指导时期,在疾病预防领域,采用了杀菌灭虫、预防接种、抗菌药物三个主要武器,取得了人类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伟大胜利。 7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观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 8消极健康观下的健康被简单地定义为没有症状和体征。 第三章 1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环境、人口和文明程度三个方面。 2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主要包括非特异性、泛影响性、恒常性、积累性和交互作用 3影响社会支持的因素主要有人际关系、社会网络、社会凝聚力。其中社会凝聚力是社会支持发生与否的决定因素。 4家庭的四大功能是生育、生产和消费、赡养、休息和娱乐 5由家庭和未成年子女所组成的家庭类型叫核心家庭 6联合国规定60岁或65岁以上人口为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7%为人口老龄化。 7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历史性、现实性、渗透性、继承性、社会性。 8文化的三个类型是智能文化、规范文化和思想文化。教育和风俗属于规范文化,宗教属于思想文化。 9文化影响健康的特点有历史性、本源性、约束性、稳定性和民族性。

《社会医学》整理

第一章概论 ?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探讨从卫生策略和措施上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一门交叉学科。 ? 1.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掌握) 研究对象:社会因素、人群健康、社会卫生状态、社会卫生措施 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2.社会医学的性质和任务(熟悉) 性质: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健康与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任务: (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 (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3)制定卫生政策与策略,指导区域性的卫生改革与发展,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发展初级卫生保健 (4)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Array? 3.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掌握) (1)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 (3)生物、心理、社会健康观 (4)卫生服务重点是关注高危险性(高危人群、高危环境、高危因素)的观点 (5)疾病发生和防治中社会因素的决定作用 (急性传染病的防治离不开社会措施:UNICEF提出两个突破:技术突破、社会突破) (6)全社会参与的大卫生观 (大卫生观:卫生事业本质上是一种"人人需要、共同受益"的社会公益事业,实现健康不仅仅是医疗卫生部门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各部门、各领域的积极行动和协同推进,即大健康观) 4社会医学基本理论的作用 (1)规范社会医学的方向 (2)知道社会医学的实践 (3)明确社会医学的任务 (4)推动社会医学的发展 第二章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中得出的对健康观和疾病观等重要医学概念的本质概括。 1.医学模式的演变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3)机械论医学模式 (4)生物医学模式(攻破难题:手术的疼痛、感染、失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