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咳嗽、哮喘哮喘.肺系疾病的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常见病

其他治疗
1.穴位贴敷法 选肺俞、定喘、风门、膻中、丰隆,用白附子,洋金 花,川椒,樟脑制成粉剂。将药粉少许置穴位上,用胶布贴敷,每3~ 4日更换1次,最佳在三伏天应用。亦可用白芥子、甘遂、细辛、丁香、 苍术、川芎等量研成细粉,加入基质,调成糊状,制成直径1厘米圆饼, 贴在穴位上,用胶布固定,每3天更换1次,合用于内伤咳嗽。
治疗
【治则】风寒证—祛风散寒、宣肺解表,针灸并用, 泻法
风热证—疏散风热、清利肺气
暑湿证—清暑化湿、疏表和里,只针不灸,泻法
【主穴】风池、大椎、列缺、合谷、外关
【方义】风池、大椎、外关—疏风祛邪解表
合谷—祛风清暑、解表清热
列缺—宣肺止咳
配穴
风寒感冒者,加风门、肺俞 风热感冒者,加曲池、尺泽、鱼际 鼻塞者,加迎香 体虚感冒者,加足三里 咽喉疼痛者,加少商、商阳 全身酸楚者,加身柱 暑湿者,加中脘、足三里
病因病机
不论是风火外袭还是胃火炽盛,火邪循经上炎均可引起 牙痛。又因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亦可 引起虚火牙痛。
实——风火外袭——风火牙痛
火(热)
胃火炽盛——胃火牙痛
虚——虚火上炎——虚火牙痛
临床体现
牙痛每因冷、热、酸、甜等刺激而发作或加重。可伴有牙龈红肿、 牙龈出血、齿龈萎缩、牙齿松动、咀嚼困难或有龋齿存在。 1.风火外袭:发作急骤,牙痛剧烈,牙龈红肿,喜凉恶热。兼发烧、 口渴、腮颊肿胀。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2.胃火炽盛:牙痛剧烈,牙龈红肿甚至出血,遇热更甚。伴口臭、尿 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数。 3.虚火上炎:牙齿隐隐作痛,时作时止,午后或夜晚加重,日久不愈 可见齿龈萎缩,甚则牙根松动。伴腰膝酸软、头晕眼花,舌质红嫩、少 苔或无苔,脉细数。
穴位疗法治疗哮喘概况

穴位疗法治疗哮喘概况哮喘是一种突然发作,并以呼吸喘促,喉间痰鸣有声为临床特点的肺系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介导的具有复杂免疫机制的气道慢性炎症疾患,属于常见病多发病。
哮喘病发病率高,常反复发作,极难治愈,故如何防治哮喘一直是国内外医学专家的研究热点,根据哮喘的发作情况和临床表现,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
本文主要综述缓解期哮喘的穴位治疗。
关于哮喘,祖国医学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全面的理论知识,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内经》对哮喘就有了较多论述。
如《灵枢·五阅五使》说:“故肺病者,喘息鼻张。
”《灵枢·本脏》曰:“肺高则上气肩息咳。
”提示哮喘以肺为主病之脏,并以呼吸急促、鼻煽、抬肩为特征。
《灵枢·五邪》指出:“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喘动肩背。
”《素问·举痛论》又说:“劳则喘息汗出。
”指出哮喘病因既有外感,也有内伤,病机亦有虚实之别。
此外,《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
”《素问·经脉别论》云:“有所坠恐,喘出于肝。
”提示喘虽以肺为主,亦涉及它脏。
汉《伤寒论》、《金匮要略》已经认识到许多疾病,如伤寒、肺痿、肺痈、水气、黄疸、虚劳都可导致哮喘,并开始了具体的方药治疗。
金元以后,诸多医家充实了内伤诸因致喘的证治。
如《丹溪心法·喘》说:“六淫七情之所感伤,饱食动作,脏气不和,呼吸之息,不得宣畅而为喘急。
亦有脾肾俱虚体弱之人,皆能发喘。
”认识到六淫、七情、饮食所伤,体质虚弱皆为哮喘的病因。
明代张景岳把哮喘归纳为虚实两证。
《景岳全书,喘促》说:“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
”指出了哮喘的辨证纲领。
现代经过无数中医专家学者的临床研究,对哮喘的病因尤其是缓解期的哮喘有了比较统一的认识:中医认为缓解期哮喘主要表现以虚为主,病位在肺肾二经上,其主要表现为咳嗽气短,动则气促,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而数。
中医肺系疾病的治疗原则

中医肺系疾病的治疗原则引言中医肺系疾病包括多种常见疾病,如感冒、哮喘、肺炎等,对患者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困扰。
为了有效治疗这些疾病,中医学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疗原则,本文将对这些原则进行详细介绍。
中医肺系疾病治疗原则1.根据症状辨证施治中医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具体来说,根据痰的性质(黄色、白色、粘稠等)、咳嗽情况(干咳、咳痰、痰多等)以及其他相关症状(鼻塞、喘息等),中医可以判定疾病所属的证候类型。
根据辨证结果,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2.疏风散寒、燥湿化痰中医认为有些肺系疾病是由于风寒湿痰侵袭所致。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中医常常会运用疏风散寒、燥湿化痰的方法。
例如,对于感冒引起的肺系疾病,中医常使用温中散寒的药物,如草果、苏子、陈皮等。
对于湿痰较重的疾病,中医则会使用干燥化湿的药物,如白术、炒山豆根等。
3.温肺化痰对于咳嗽咳痰较重的疾病,中医重视温肺化痰的治疗方法。
温肺化痰可以促进痰液的代谢和排出,减轻症状。
中医常使用一些温化痰药物,如桔梗、白芥子、半夏等。
4.滋阴润肺对于病情较重,引起肺系疾病的阴液不足的患者,中医会选择滋阴润肺的治疗方法。
滋阴润肺可以改善患者的体质,增强抵抗力。
常见的滋阴润肺药物有沙参、麦冬、黄耆等。
5.辨证施治在实际治疗中,中医强调辨证施治的原则。
不同的患者,即使是相同的病症,也可能有不同的病因和病机,因此治疗手段会有所不同。
中医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望诊、闻诊、切诊等手段,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针对性地给出治疗方案。
6.调理体质中医注重调理体质,通过中药调理患者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具体来说,中医会根据中医辨证结果,选用调理体质的药物,如人参、黄芪、枸杞等。
7.与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肺系疾病的原则是与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在草药配方、穴位治疗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可以与西医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相结合,综合治疗肺系疾病。
中医针灸调理人体呼吸系统的功效

中医针灸调理人体呼吸系统的功效中医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插入细针来调理身体的平衡。
针灸作为中医的一部分,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调理和治疗许多疾病和身体不适,其中包括呼吸系统相关问题。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医针灸调理人体呼吸系统的功效。
一、调理气息平衡中医认为,呼吸是人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交流的重要方式,通过调整气息平衡可以促进健康。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理气息的流动,以达到平衡和调和身体的目的。
例如,在呼吸不畅、气喘等问题中,中医针灸可以通过刺激某些特定穴位,改善气息流通,增加肺功能,从而缓解相关症状。
针灸能够平衡人体的阳气和阴气,达到调理人体呼吸系统问题的效果。
二、缓解呼吸道疾病中医针灸在治疗呼吸道疾病方面也有显著的效果。
例如,感冒、鼻窦炎、喉咙炎等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中医针灸可以通过刺激鼻腔、喉咙等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和气息流通,增强呼吸道的免疫力,从而加速病情的恢复。
此外,针灸还可以缓解咳嗽、痰多等症状,对支气管炎、哮喘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辅助效果。
三、增强肺功能针灸可以促进肺部的血液循环和气息的流通,增强肺的功能。
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具有吸纳清气和排除浊气的作用,因此,保护和增强肺功能对于保持呼吸系统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针灸通过刺激肺经的相关穴位,可以促进气息的流通,增加肺部供氧,改善肺功能,从而提高人体的整体呼吸能力。
四、调节呼吸节律中医针灸还可以调节人体的呼吸节律,使呼吸更加平稳和有节奏感。
呼吸节律的调整对于身体的平衡和健康非常重要。
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中医针灸可以调理呼吸中枢,促进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和调和,从而达到调节呼吸节律的效果。
这对于那些患有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的人来说,具有积极的疗效。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对于调理和改善人体呼吸系统的功能具有显著的功效。
通过调理气息平衡、缓解呼吸道疾病、增强肺功能以及调节呼吸节律,针灸能够有效地改善人体的呼吸系统问题,并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中医内科的执业范围

中医内科的执业范围中医内科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和治疗内科疾病。
其执业范围涵盖了很多常见的内科疾病,包括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等。
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中医内科可以治疗胃炎、胃溃疡、胃痉挛、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
中医内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采用针灸、中药治疗等方法来调理患者的消化系统功能,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呼吸系统疾病方面,中医内科可以治疗感冒、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疾病。
中医内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特点,采用针灸、中药煎剂等治疗方法,调理患者的肺气机能,改善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
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中医内科可以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疾病。
中医内科医生会通过中药调理和针灸等治疗手段,调节患者的血液循环、心脏功能,以达到控制疾病进展和改善症状的效果。
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中医内科可以治疗偏头痛、失眠、抑郁症、焦虑症、癫痫等疾病。
中医内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针灸、推拿、中药调理等方法,调整患者的神经功能,以缓解症状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内分泌系统疾病方面,中医内科可以治疗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
中医内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采用中药调理、针灸等手段,调整患者的内分泌功能,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泌尿系统疾病方面,中医内科可以治疗尿频、尿急、尿痛、尿路感染、肾结石等疾病。
中医内科医生会通过中药调理、针灸等治疗手段,改善患者的尿路功能,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症状。
在血液系统疾病方面,中医内科可以治疗贫血、血栓、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
中医内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中药调理、针灸等治疗手段,调整患者的血液状态,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医内科的执业范围广泛,可以治疗很多内科疾病。
中医内科医生通过综合运用中医的理论和疗法,针对不同疾病和患者的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穴位治百病:手太阴肺经经穴

⽳位治百病:⼿太阴肺经经⽳⽳位治百病:⼿太阴肺经经⽳⼿太阴肺经经⽳⼿太阴肺经主要分布在上肢内侧前缘,与肺、⼤肠、喉咙等器官的联系紧密。
如果把⼈体⽐喻成⼀个家,那么肺经⼀定是个称职的管家。
所有⼊⼝的⾷物,经过胃部的消化之后,哪些有⽤,哪些没⽤;哪些保留,哪些扔掉,都有它来掌握。
不仅如此,⼿太阴肺经还起到帮助肺⽓宜发,调理全⾝⽓⾎的作⽤,呼吸系统疾病都可以找它来帮忙。
⼿太阴肺经调呼疗吸的通脉⼿太阴肺经,主要功能是帮助肺⽓宜发,调理全⾝⽓⾎,是⼈体最为重要的⼀条经脉。
它不仅能够反映肺的疾病,⽽且还能够治疗和保健呼吸系统。
⼿太阴肺经的循⾏肺经主要分布在上肢内侧前缘,左右共计22⽳。
其循⾏路线是从胸⾛⼿,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肠,然后回过来沿着胃上⼝,穿过横膈膜,⼊属于肺脏⽓管,从肺系(指肺与喉咙相联系的脉络)横出腋下,沿着上臂内侧前缘下⾏,进⼊⼨⼝(⼿腕部桡动脉搏动处,即中医把脉处),经过鱼际,沿着其边缘,到达⼤拇指末端。
肺经还有⼀条⽀脉,它从⼿腕⾻处的列缺⽳分出,⼀直沿着掌背⾛向⾷指指端,与⼿阳明⼤肠经相接。
⼿太阴肺经上的疾病肺经与肺、⼤肠、喉咙等器官的联系紧密,只要保证肺经的畅通⽆阻,就可以保证这些器官功能的正常。
⽽当肺经异常不通时,⼈的⾝体会出现以下这些⽑病。
外经病的症状是:沿肺经循⾏路线上,锁⾻上窝、上臂、前臂内侧上缘,有⿇⽊、疼痛、发冷、酸胀等异常感觉。
脏腑病的症状是:当本经经⽓出现异常时,会感到胸闷、咳嗽、⽓喘、⽓短、⼼烦不安;⽽⼜因为肺与⼝腔和⿐⼦相通,所以也会出现感冒、⿐塞、伤风怕冷、流涕等症状。
由于肺经主要联系着肺脏,因此这条经脉上的腧⽳都能够治疗咳喘、上⽓、烦⼼、咽喉痛等肺系疾病。
肺经与⼤肠经互为表⾥,所以如果⽣了肺病,还会影响到⼤肠的相关功能,进⽽发⽣便秘、泄泻等疾病。
由于肺在志主悲,所以肺经经⽓也有调节⼈的情绪的作⽤。
当情绪异常时,可以尝试着做⼀些有强⾝健体作⽤的⽓功和导引术。
经络腧穴各论

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体内: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返循胃口, 上膈属肺。 体表:从胸前壁外上方,沿上肢内侧前 缘下行,止于拇指桡侧端。支脉从腕后到 食指桡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二)主要病候
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
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
和手臂内侧前缘痛、肩背部寒冷、疼
中府Zhongfu Lu1
定位: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 第1肋间隙。锁骨下窝凹陷处(云门)下1寸。 作用:泄胸中热,调理肺气。 主治: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结核, 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 应用:治疗喉痹配合谷,风府。
治疗外感咳嗽配大椎,肺俞。
操作: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 刺,以免伤及内脏,引起气胸。 备考:肺募穴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是迎香。
商阳
Shangyang LI 1
定位:食指桡侧甲角旁约0.1寸。 作用:清热泻火,醒脑开窍。
主治:咽喉肿痛,耳鸣耳聋,中风昏迷,热
病无汗,下齿痛,青盲(青光眼)。
应用:感冒发热,热病无汗配合谷。 耳鸣耳聋配中渚、外关。 齿痛配厉兑、合谷。
青盲配巨髎
中风昏迷、中暑配水沟、劳宫。
腹痛腹泻配上巨虚、天枢。
操作:直刺0.8~1.2寸。
曲池
Quchi
LI11
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 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作用:祛风解表,清热凉血。
主治:遂,手臂肿痛,风疹,高血压
,
瘰疬,癫狂,腹痛吐泻。
应用: 感冒、咽喉肿痛、目赤痛配合谷、外关 。 风疹配风池、血海、足三里。
迎香 Yingxiang LI 20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约0.5寸,当鼻唇 沟中。 作用:活血通络,通窍驱虫。
中医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人体呼吸器官及其功能的各种疾病,如感冒、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
这些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困扰,而中医技术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中医学认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主要与外邪入侵、气滞血瘀、肺气虚弱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医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核心在于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的顺畅运行,增强肺脏的功能。
中医技术中最常见的应用之一是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的生理机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针灸可通过调节患者的气息,舒缓呼吸道痉挛,缓解呼吸困难。
例如,在治疗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时,经过正确的针灸穴位的刺激,可以缓解气喘、咳嗽等症状,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度。
另外,中医技术中的推拿按摩也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方法之一。
推拿按摩通过按压、揉捏、推拿等手法刺激人体的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的循环和排泄,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这种方法在治疗感冒、鼻炎等疾病时具有独特的疗效。
通过按摩鼻部的穴位,可以刺激鼻黏膜的血液循环,增加黏液的分泌,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改善患者的呼吸道功能。
另外,中药疗法也是中医技术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中药疗法通过中药的药理作用和调节作用,调整人体的生理机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症状。
在治疗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时,中药可以通过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等作用,缓解炎症反应,消除病因,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此外,中医技术中的呼吸法也可以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呼吸法通过调整人体的呼吸方式和节律,改善气血的循环和供应,增强肺脏的功能。
例如,在治疗哮喘、胸闷等疾病时,可以通过深呼吸、吐故纳新等呼吸动作,增加肺脏的通气量,调整患者的呼吸节律,缓解呼吸道的痉挛,提高患者的呼吸能力。
总之,中医技术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其以针灸疗法、推拿按摩、中药疗法和呼吸法为主要手段,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气血的循环和供应,增强肺脏的功能,从而缓解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脉滑数,苔黄腻。
哮喘的辨证
2、虚证: 病程长,反复发作或为哮喘间歇期,哮喘
声低气怯,气息短促,体质虚弱,脉象无力。 可分为肺气不足、肺肾两虚两型。
哮喘的辨证
肺气不足:兼见喘促气短,喉中痰鸣,言语 无力,吐痰稀薄,动则汗出,舌质淡,或微 红,脉细数或软而无力。
肺肾气虚:久病气息短促,动则喘甚,汗出 肢冷,舌淡,脉沉细。
(1)穴位:膻中、定喘、肺俞。
(2)方法1:常规消毒后,局部浸润麻 醉,用三角缝合针,将“0”号羊肠线埋 于穴下肌肉层,每10-15天更换一次。
(3)方法2:常规消毒后,于穴位表皮 局麻,用9号腰穿针将羊肠线植入有关穴 位。
哮喘的针灸治疗
穴位割治法: (1)穴位:膻中。 (2)方法:常规消毒后,局部浸润麻
咳嗽的治疗
其他疗法 (1)穴位注射法 选穴:定喘、大杼、风门、肺俞 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2ml,或胎盘
注射液,每次1-2穴,每穴注入药液 0.5ml,选穴由上而下一次轮换。隔日一 次。 适应症:慢性咳嗽
咳嗽的治疗
(2)穴位贴敷法 选穴:肺俞、定喘、风门、膻中、丰隆 用药:白附子(16%)、洋金花
哮喘的针灸治疗
1、基本治疗: (1)实证: 治法:祛邪肃肺,化痰平喘。以手太阴经穴
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主穴:列缺 尺泽 膻中 肺俞 定喘 配穴:风寒外袭—风门; 风热—大椎、曲池; 痰热阻肺—丰隆; 喘甚—天突。
哮喘的针灸治疗
哮喘的针灸治疗
天突:胸骨上窝正中。
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来自侧凹陷处。咳嗽的治疗(2)内伤咳嗽 治法:肃肺理气,止咳化痰。以手、足太
阴经穴为主。 主穴:肺俞 天突 太渊 三阴交 配穴:痰湿侵肺者,配丰隆、阴陵泉;肝
火灼肺者配行间;肺阴亏虚者,配膏肓; 咯血者,配孔最。
咳嗽的治疗
操作:主穴用平补平泻法,或配用灸法 方义:内伤咳嗽,肺阴损耗,肺失清肃,
取肺俞调理肺气,清肃之令自行;天突 为局部选穴,可疏导咽喉部经气,降气 止咳;太渊为肺经原穴,本脏真气所注, 取之肃理肺气;三阴交疏肝健脾,化痰 止咳。
根据感邪的不同、体质强弱不一,症候可分 为风寒、风热两大类,并有夹湿、夹暑的兼 证以及体虚感冒的差别。
概述
外邪有偏寒、偏热的差异,偏寒者则致寒邪 束表,肺气不宣,阳气郁阻,毛窍闭塞;偏 热者则热邪灼肺,腠理疏泄失调,肺气失清 肃。
病情上也有轻重之分,轻者一般称为“伤 风”,重者在一时期内广泛流行,称为“时 行感冒”。
哮喘的针灸治疗
操作:毫针泻法。风寒可合用灸法,定喘穴 刺络拔罐。
方义:列缺—宣通肺气,祛邪外出; 尺泽—肃肺化痰,降逆平喘; 膻中—宽胸理气,舒展气机; 肺俞—宣肺祛痰; 定喘—平喘之效穴。
哮喘的针灸治疗
虚证: 治法:补益肺肾,止哮平喘。以相应背俞穴
及手太阴、足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肺俞 膏肓 肾俞 太渊 太溪 足三里
概述
定义: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指肺失宣 降,肺气上逆为咳,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 系病证,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
病名释义:有声无痰为咳;无声有痰为嗽 范围:上感、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
张、肺炎表现为咳嗽为主症者,可参考本 病进行辨证论治。
咳嗽的病因病机
(一)病因病机:
外感 风寒暑湿燥火 外邪袭肺
“哮”是呼吸急促,喉间有哮鸣音; “喘”是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 现代医学的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
炎;肺炎;肺气肿参照本节论治。
哮喘的病因病机
基本病机: 痰饮内伏。
感受时邪、久病咳嗽 饮食偏嗜、情志内伤
痰饮阻塞气道, 气机升降失常
发作期—实证—气阻痰壅,阻塞气道 缓解期—虚证—肺气耗损,累及脾肾
感冒的治疗
感冒的治疗
风池:后发际正中上1寸,斜方肌上端与胸锁乳突肌 之间凹陷中。
感冒的治疗
感冒的治疗
感冒的治疗
操作: 主穴用毫针泻法。
风寒感冒,大椎行灸法; 风热感冒,大椎行刺络拔罐。 配穴中足三里用补法或平补平泻,少商、委
中用刺络放血,余穴均用泻法。
感冒的治疗
方义:
列缺为肺经络穴,宣通肺气;合谷为手阳 明大肠经原穴,以祛邪解表,同时为原络配穴 法;
辨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普通感冒呈散发性发病,肺卫症状明显,
但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 时行感冒呈流行性发病,传染性强,肺系 症状较轻而全身症状显著,症状较重,且 可以发生传变,入里化热,合并它病。
按语
与温病,尤其是与风温早期鉴别。 温病每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风温初起,
更与风热感冒相似。 感冒发热多不高,或不发热,以解表宣
感冒的病因病机
感冒是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
必虚” 。 “正气之强弱”与“感邪之轻重”在本病发病的
关键。 病因: 以风邪为主(挟六淫) 与时行疫毒。 病机: 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病位:主要在肺卫。 病性:邪实或正虚。
感冒的辩证
定喘 配穴:肺气不足—气海; 肺肾气虚—阴谷、关元; 喘甚— 天突。
哮喘的针灸治疗
操作:定喘用刺络拔罐,余穴用毫针补法。 可用灸法或拔火罐。
方义: 肺俞、膏肓—补益肺气; 肾俞—补肾纳气; 太渊、太溪—充肺肾真原之气; 足三里—调和胃气,资生化之源 定喘— 平喘。
哮喘的针灸治疗
肺系疾病的针灸治疗
徐振华
概述
❖ 肺的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 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 悲,在液为涕。
❖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互络属于肺与 大肠,故肺与大肠互为表里。
❖ 肺在五行属金,在阴阳中属阳中之阴,在人 体气和津液的代谢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脏。
穴位贴敷法: (1)穴位:肺俞、膏肓、膻中、定喘。 (2)方药:白芥子30g 甘遂15g 细辛
15g。 (3)方法:三药共研细末,用生姜汁将其
调成糊状,在肺俞、膏肓、膻中、定喘处涂 药蚕豆大,贴30-60min即可,以局部红晕 微痛为度。若起泡,则挑破后涂以龙胆紫。
哮喘的针灸治疗
穴位埋藏法:
概述
当外邪侵袭肺卫会引起感冒;外邪侵袭或脏 腑功能失调导致肺的宣肃功能失调引起咳嗽、 哮喘。
一、感 冒
概述
感冒是外邪侵袭人体所致的常见外感疾病。 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
寒发热、全身不适为特征。全年均可发病, 尤以春季多见。
概述
感冒的发生主要由于体虚,抗病能力减弱, 当气候剧变时,人体卫外功能不能适应,邪 气乘虚由皮毛、口鼻而入,引起的一系列肺 卫症状。
外感风热:兼见咳嗽,咯痰黏稠、色黄,身 热头痛,汗出恶风,苔薄黄,脉浮数。
咳嗽的辨证
2.内伤咳嗽
主证:咳嗽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可兼脏腑 功能失调症状。
痰湿侵肺: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 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胸脘痞闷,神疲纳 差,便溏,舌苔白腻,脉浮濡滑。
咳嗽的辨证
肝火灼肺:气逆咳嗽,引胁作痛,痰少而 粘,面赤咽干,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 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主证: 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脉浮
风寒感冒: 兼见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无汗,
鼻痒喷嚏,鼻塞声重,咳嗽流涕,痰液清 稀,头痛,肢体酸楚,苔薄白,脉浮紧。
感冒的辩证
风热感冒: 微恶风寒,发热重,有汗,鼻塞涕浊,咳
嗽,痰稠或黄,咽喉肿痛,口渴,头痛昏胀, 苔薄黄,脉浮数。 夹湿:头痛如裹,胸闷纳呆。 夹暑:汗出不解,心烦口渴。
按语
哮喘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心源性哮喘主 要治疗原发病,针刺只作辅助治疗;
发作严重或哮喘持续状态,应配合药物 治疗;
气候转变时应注意保暖; 过敏体质者,注意避免接触致敏源和进
食过敏食物。
致 谢!
Thank you !
按语
按语
按语
天突穴在针刺时要掌握好方法,直刺0.3寸, 然后针尖向下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刺 入0.5-0.8寸,捻转泻法1-3分钟,使咽部 有酸胀感或紧缩感。 针灸缓解咳嗽有一定疗效。平时注意保暖、 慎避风寒,嗜烟酒者应诫绝。
三、哮 喘
概述
哮喘(asthma)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疾 患。临床以呼吸急促、喉间哮鸣,甚则张口 抬肩,不能平卧为主症。
肺阴亏虚:干咳,咳声短促,以午后黄昏 为剧,痰少粘白,或痰中带有血丝,或声 音逐渐嘶哑,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形 体消瘦,神疲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
咳嗽的治疗
1.基本治疗 (1)外感咳嗽 治法:疏风解表,宣肺止咳 以手太阴、
手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列缺、天突、合谷、肺俞 配穴:风寒者配风门;风热者,配大椎;
肺之药即可汗出热退身凉,多不传变。 温病则高热、壮热,多有传变,由卫而
气,入营入血,甚者神昏、谵妄、惊厥 等。各种温病均有明显的季节性,而感 冒则四时可发。
按语
针灸治疗感冒有较好的疗效,在治疗同 时嘱患者多饮热水,多休息,同时在感冒流 行季节或体虚时针灸足三里、风门穴有一定 预防感冒的作用。
二、咳 嗽
感冒的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祛风解表 取手太阴经、手阳明经及督
脉穴为主 主穴:列缺、合谷、大椎、太阳、风池 配穴:
风寒感冒:风门、肺俞; 风热感冒:曲池、尺泽、鱼际;
感冒的治疗
❖ 鼻塞:迎香; ❖ 气虚:足三里; ❖ 咽喉肿痛:少商点刺出血; ❖ 全身酸楚:身柱; ❖ 夹湿:阴陵泉; ❖ 夹暑:委中
感冒的治疗
拔罐 适应症:风寒感冒 选穴:大椎、身柱、大杼、肺俞 操作:拔罐15分钟,或用闪罐法
感冒的治疗
刺络拔罐 适应症:风热感冒 选穴:大椎、身柱、大杼、肺俞 操作: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拔罐于穴位上,
留罐10分钟后起罐,清洁局部并再次消毒 针孔。
感冒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