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护理

合集下载

先天性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例护理体会

先天性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例护理体会
日确 诊 为 “ 纯 性 大 疱 性 表 皮 松 解 症 ” 单 。在 反 复 发 病 时 , 者 笔
毒; 在病情严重时 , 加服用皮质激素类药 物。( : 的松) 具 如 强 , 体用量根据患儿体重决定 ,. ~10mg/ k / , 0 5 . gd 一般疗程为
1  ̄2 , 5 0d 用后若创 面干燥 、 不再 有新 发水疱 视 为有 效 , 再 则
患儿发生 口内粘膜大疱 2 , 次 给常规 口腔护理 , 部给溃疡贴 局 或龙胆紫涂搽后治愈 。 2 3 日常生活护理 . 选择宽松、 透气性好 的 白色及淡色棉质
衣服 , 以免刺激皮肤。尽 量避 免摩 擦、 外伤 。采用分 开腿再抱 的抱姿 , 减少腿 、 足摩擦 。耐 心细致 喂养 , 针对该 患儿 的营养
需要 , 口腔疱疹发病 期给营养 丰富 的流质半 流质温 度稍低 在 饮食 , 少吃多餐保证营养供给。
任心认真细致地治疗 护理患 儿 , 使该 患儿 的治疗 获得成 功并
健康成长 。
( 稿 日期 :0 0 O —2 ) 收 2 1 一 2 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用1 周后逐渐减 量至 停。( 激素 副作用 大 , 量应缓 慢 、 不 减 且
能长期使用 , 以防不 良反应 ) 。该 患儿服用皮质激 素类 药物时 间短 , 未出现明显副作用。本例服 用复方甘草酸苷片 ( 每次半 片、 日 3次) 服药期 间, 发现 明显 副作用 。 每 , 未 2 6 心 理护 理 . 给患 儿安排 相对 安静 的环境 , 少儿 童躁 减
8 2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21 年第 3 卷第6 00 1 期
先天性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1 例护理体会
段 培金 ,李 荣

新生儿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护理对策

新生儿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护理对策

新生儿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护理对策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一组少见的皮肤和粘膜起疱的遗传性疾病[1],至今分类尚不统一,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和遗传特征,可分为非瘢痕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和瘢痕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分类也有多种,按病理上疱疹所在位置可分为四型,即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复发性手足疱疹病、显性遗传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隐性遗传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其特点是皮肤受到轻微摩擦受压后出现松弛水疱、糜烂,表皮坏死、松懈、脱落[2],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护理难度大。

我科新生儿室于2011年1月28日收治一例新生儿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经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将护理对策报告如下:1、护理措施1.1 保持患儿体液平衡。

1.1.1 迅速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避免反复穿刺,按时正确执行医嘱,确保液体的输入通畅,应用输液泵,以保证液体的匀速注入,必要时根据医嘱正确输入血浆、人血白蛋白及丙种球蛋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1.1.2 监测尿量,用一次性婴儿采尿袋收集患儿尿液,以准确测量尿液,但应避免粘贴患儿会阴部皮肤,以免撕扯,增加皮肤的破损。

1.1.3 密切观察患儿神志及末梢循环情况,根据医嘱正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准确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并每日定时测量患儿的体重情况。

1.1.4 及时采集血标本监测血生化及电解质。

1.2 维持患儿正常的心输出量及周围组织灌注量。

1.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持续心电及经皮氧饱和度监测,每小时更换并观察血氧饱和度探头包绕处皮肤有无压红、灼伤等情况。

1.2.2 保持环境安静,患儿哭闹烦躁明显时遵医嘱使用镇静药。

1.2.3 根据患儿心功能情况及尿量,监测血压,严格控制输液总量,使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

1.3 加强皮肤护理,使患儿受损的皮肤尽量恢复到最佳状态。

1.3.1 由于患儿有大片表皮层剥脱,暴露鲜红色真皮层,甚至伴有渗血渗液,所以必须采取暴露疗法,裸体入暖箱,以充分暴露皮肤。

1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的护理

1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的护理

1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的护理江珠珠关键词: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坏死型;护理中图分类号:R 47 文献标识码:C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44748.2014.04.064 文章编号:16744748(2014)04038201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 p i d e r m o l y s i sb u l l o s a ,E B )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表现为皮肤非常脆弱,因日常的轻微摩擦而反复发作水疱[1]㊂这种病不传染㊂大约5万个新生儿中会有一个患E B ㊂所有的种族都会患E B ,且男女比例相同㊂得此病的孩子患皮肤癌的风险非常高,并且没有任何已知的有效治疗方法㊂2013年2月我院收治1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病人,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治愈出院㊂现将护理总结如下㊂1 病例介绍患儿,男,14岁7个月,因全身皮肤糜烂5个月,纳差10d 入院㊂患儿5个月前因 疥疮 抓挠皮肤后出现全身溃烂,逐渐加重㊂2013年2月15日至其他医院住院治疗11d (具体治疗不详),住院期间曾有发热,最高体温高达41ħ,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但患儿皮肤症状未见明显好转,自动出院在家护理,自行口服阿奇霉素㊁头孢(具体不详)等治疗,无腹痛㊁腹泻㊂既往有反复皮肤破溃糜烂,7岁时在当地医院确诊为 大疱性表皮松懈症 ,其哥哥有类似病史,已故㊂入院查体;体温35ħ,脉搏130/m i n ,血压97/41mmH g (1mmH g =0.133k P a ),意识清㊁精神欠佳㊁面色苍白㊁营养不良貌㊁全身皮肤糜烂㊁局部有渗血渗液(颜面部皮肤表现为轻)㊂颈软㊁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心律尚齐,心音中,未及杂音,双肺呼吸音粗,未及明显啰音,腹软,肝脾未及肿大,双下肢红肿,触痛,以双足明显,四肢屈曲,关节挛缩,双手指及双足趾部分残缺,肌力及肌张力检查不合作㊂辅助检查:本院急诊快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 P T )20U /L ,肌酐<44.1μm o l /L ,尿素8.55mm o l /L ㊂血气电解质:钾离子3.4mm o l /L ,钠离子130mm o l /L ㊂诊断:大疱性表皮松懈症㊁皮肤感染㊁营养不良㊁贫血㊂给予维持有效血容量,抗休克治疗;根据皮肤松脱面积及创面渗出情况,按烧伤补液原则补充血容量;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利尿剂利尿,以促进体内致敏原的排出;加强创面处理,采用包扎疗法以利保护创面;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加强支持疗法㊂通过治疗及护理,该患儿病情平稳,意识清,精神好㊂大气吸入下氧饱和度正常,呼吸平稳,无咳嗽及抽搐㊂腹软,胃纳可,自行排尿畅,色清㊂24h 出入量平衡㊂全身皮肤渗血渗液较前好转,部分结痂㊁脱落,皮肤转红润㊂目前生命体征平稳,皮肤未痊愈,会诊后转往康复医院继续治疗㊂2个月后随访,患儿出院回家休养,病情稳定,皮肤好转㊂2 护理2.1 保护性隔离 将病人置单间病房,病房内每日2次用紫外线照射,每次1h ,要注意保护好病人的眼睛㊂另外,用 84 消毒液拖地2次,控制探视㊂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温度20ħ~22ħ,相对湿度50%~60%㊂严格保护性隔离,减少进出病房的次数㊂2.2 皮肤护理 该患儿95%均有皮肤破损伴有渗液,采取暴露疗法㊂并用烧伤科的支架给予保持凌空㊂注意病人个人卫生,及时修剪指甲,禁止搔抓皮肤㊂保持创面清洁干燥,禁用肥皂擦洗㊂对背部脱皮处渗液较多的可用生理盐水纱布和大量凡士林纱布湿敷,减轻疼痛㊂敷料每日更换,以利局部创面干燥㊂在渗液较少的位置采用伤科灵喷剂,每天3次㊂保持床单清洁㊁干燥㊁无渣屑㊂采用每班更换1次床单被褥㊂送出清洗并高压灭菌消毒㊂治疗和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动作要轻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㊂穿刺时尽量避开水疱处㊂止血带消毒专用,避免长时间过紧使用,做到轻㊁稳㊁准㊂每次交接班都要皮肤检查,观察皮肤的变化及有无皮肤感染㊂2.3 饮食护理 患儿每日都有大量的渗血㊁渗液流失,造成大量蛋白质的丢失,而患儿因口腔溃烂㊁疼痛㊁进食困难,成为营养流失,体力不支㊂前期采取静脉高营养的液体,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营养,额外给予红细胞㊁血浆㊁蛋白支持治疗㊂在积极治疗口腔黏膜溃烂的同时,还积极鼓励患儿少量多餐进食,给予高维生素㊁高蛋白质㊁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适当给予水果,以满足病人的机体需要㊂因病人为高敏状态,嘱其勿食鱼㊁虾类及辛辣食物㊂2.4 口腔护理 患儿因口腔溃烂,更要做好口腔护理,防止感染进一步加重㊂用3%苏打水洗口腔㊂洗口腔时用纱布压舌板抡松撵开,并加用金口健喷涂口腔,口唇和口角用维生素E外涂㊂2.5 眼睛护理 注意眼睛的护理㊂6h 用氧氟沙星眼药水点双眼1次,及时清除眼睛的分泌物,保持眼睛的清洁,每晚用金霉素眼膏涂眼,防止睑球粘连㊂行紫外线照射房间时须将患儿双眼用无菌纱布覆盖,保护双眼㊂2.6 睡眠护理 患儿由于全身表皮松解,有紧张感及疼痛感,严重影响睡眠质量,致病人烦躁不安㊂因此要保证好病人睡眠,以提高病人的机体抵抗力㊂首先床单位的干净,整洁;大,小便及时更换㊂其次给患儿适当的安眠药物口服或者镇静㊁镇痛药物应用,保持环境的安静,尽量避免夜间的护理和治疗及大声喧闹㊂2.7 高热护理 患儿处于高敏状态,发热时应慎用解热镇痛药,一般给予激素类药物,必要时给予物理降温,用无菌纱布包裹冰袋置于腋下㊁腹股沟等处㊂2.8 心理护理 应根据患儿的年龄㊁心理特点及过敏的不同时期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㊂如在过敏高峰期,患儿会因平素躯体大都健康,突然看见每日有大量的鳞屑脱落,担心自己得了不治之症,而产生恐惧心理㊂由于皮肤的痒痛感,影响夜间的睡眠,而产生烦躁不安心理㊂因此,针对患儿的心理特点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㊂同时积极取得患儿家属的配合,以鼓励㊁帮助患儿,共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㊂参考文献:[1] 杨丽华,赵秀峰.13例大泡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的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0):911912.作者简介 江珠珠,护师,本科,单位:310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㊂(收稿日期:20130820)(本文编辑王钊林)283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F e b r u a r y 2014V o l .12N o .4。

1例交界型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护理

1例交界型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护理

1例交界型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护理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交界性)发病率较低,预后差。

本文报告1例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的护理,主要包括:采取保护性措施预防交叉感染;对不同的皮肤损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维持稳定的中性温度;积极实施全身支持疗法,加强患儿自身功能锻炼,保证充足的营养物质供给;做好家长的健康宣教,为家庭护理提供指导,提高患儿生存期间的生活质量。

标签: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护理遗传性大疱表皮松解症是一组以皮肤黏膜轻度外伤后,出现水疱、大疱和糜烂为特征的遗传性皮肤病,临床上较少见。

一般在出生后2年内发生,多呈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

皮损好发于手、肘、膝、臀等摩擦部位,也可全身泛发,有的伴瘢痕、萎缩、甲营养不良或皮肤外表现。

临床上根据皮肤松解发生的位置将其分成三型:单纯性、交界性、营养不良性。

其中交界性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发病率不到1/30万人,病情极重,呈广泛的皮肤脆性,严重贫血及发育迟缓,患儿多在2岁前死亡[1]。

曾见药物所致大疱表皮松解症的报道[2,3],而遗传性大疱表皮松解症的报道较少,现将我院收治的患该病女婴的护理方法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女婴,年龄2个月。

患儿于生后7 d开始无诱因出现疱疹,始于臀部,绿豆大小,疱内积液清亮透明,水疱逐渐增大至指甲盖大小时自行破溃,液体微黄,流出后更多疱疹随渗液流于其他部位生长,渐波及整个臀部、躯干、背部、前胸、四肢,达指趾远端。

疱疹逐渐发展,过程均为生长→长大→破溃→渗液→其他部位生长,原破溃处遗留红色糜烂面并大面积融合。

入院前7 d出现腹泻,排黄色稀水便含奶瓣,6~7次/d。

父母非近亲结婚,其母38岁,孕2产2,孕37周自然分娩,孕前患有类风湿及滴虫性阴道炎,怀孕时仍存在并治疗。

其父40岁,姐12岁,均体健,否认家族遗传、代谢、内分泌病史。

患儿入院時躯干、双肩、背部、腹两侧、双大腿、臀部大面积皮肤溃烂、剥脱,基底红色有渗出,并大面积融合,背部可见新生水疱,黄豆大小,表皮略皱无破溃,内部渗液透亮,颜面散在红色粟粒疹,耳廓见皮肤破溃面,口腔黏膜散在疱疹,指趾甲脱落呈溃烂创面,生长发育差于同龄儿。

新生儿先天性大疱表皮松解症患儿1例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先天性大疱表皮松解症患儿1例的护理体会
性 护理垫 ,在 其上 方铺3 ~ 4 层 高压 灭菌 消毒尿 片,大便后 及时清理 ,
患儿女性 ,1 天l 9 小 时 ,系G l P ,3 8 周孕 ,因 “ 发 现皮肤疱 疹半
天”人院。胎膜早破1 天, 剖宫产娩出,产时无窒息。生后家属即刻发 现右眼角外有一结痂 ,半天后右手食指指端及左手 中指背侧出现疱疹 ,
测生命体征 。并做好记录 ,详 细进 行交接班。
养,均无细菌生长,肝肾功正常, 疱疹表皮 ( 下肢表皮组织)病检:系
松解表皮组织 ,角化过度 ,棘层增厚 ,灶区呈乳头状增生,未见真皮及 皮下组织 ,目前表皮形态改变 ,符合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故诊断为 “ 新 生 儿先天性大疱表皮松解症”。人院后给予 :单间保护性隔离 ,专人护 理 ,人暖箱 ,监护,抗感染 ,醋酸泼尼松抑制免疫反应,补液 ,营养支 持 ,对症治疗 ,P I C C 置管 。患儿住 院期间有新增大小不等 的水疱 ,疱 疹破溃 ,渗出 ,结痂,大 的水疱予抽 吸疱液 ,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破溃 处 给予 消毒 ,N S 清洗 ,水胶 体敷料 覆盖 ,涂抹安尔舒创面修 复生物胶
2 4 4 ・临 床 护 理 ・
J u l y 2 0 1 5 , V o 1 . 1 3 , N o . 2 0
新 生儿先天性大疱表皮松 解症患J L l f ]  ̄ 的护理体会
潘春 燕

( 1  ̄) 1 1 省绵阳市 中心医院儿科 ,四川 绵阳 6 2 1 0 0 0 )
【 关 键词 】 新生 儿;先天性 大疤 表 皮松 解 症 ;护 理
中图分 类号 :R 4 7 3 . 7 2
文 献标识 码 :B
文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5 )2 0 — 0 2 4 4 — 0 1

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口腔治疗护理

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口腔治疗护理

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口腔治疗护理摘要:从口腔黏膜护理、皮肤护理、高效配合、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平安管理、健康宣教方面总结3例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口腔治疗护理办法,以期为该类患儿的护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口腔治疗;皮肤护理;平安管理;健康宣教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bullosa,EB〕是一组以皮肤脆性增加、轻微摩擦或外伤即可导致皮肤或黏膜水疱、糜烂为共同特点的遗传性皮肤病。

该病发病率较低【1】。

由于口腔治疗相对于其他临床操作治疗时间较长,加之此类患儿皮肤、黏膜特性增加了口腔治疗和护理工作难度。

我科于2008年11月—2008年11月共接诊3例EB患儿,经过医护人员精心的口腔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无新大疱产生。

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2008年11月—2008年11月我科共接诊3例EB患儿。

患儿1,男,11岁,四肢及躯干部位有大片表皮缺损伴大疱生成,手指间皮肤粘连呈疱性特征手,足趾畸形,轮椅辅助;患儿2、患儿3为兄弟,分别为12岁和18岁,四肢及头颈部有大疱生成,病症相对较轻,四肢可活动。

3例患儿均因牙齿疼痛反复发作来院就诊,行口腔X线影像学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诊断为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

患儿口腔情况检查显示:牙体组织不同程度缺损,颊侧软组织可见瘘管口及口腔黏膜瘢痕挛缩。

3例患儿口腔主要治疗内容包括牙髓摘除术、复合树脂粘接修复术。

2护理2.1口腔黏膜护理2.1.1减少吸引装置刺激患儿口腔黏膜存在瘢痕挛缩,口腔治疗过程中需要吸引装置辅助牵拉口角扩大术野范围,然而使用吸引装置会增加吸引器与面部皮肤及口腔黏膜摩擦,增加大疱产生风险。

根据患儿特殊情况,口腔治疗过程当选择弱吸唾器,防止使用强力吸引器,同时为降低吸唾器前端外表摩擦力,可用薄棉花包裹吸唾器前端的接触位置,注意在中央穿出多个孔隙,防止棉花影响吸唾能力。

吸唾动作轻柔,防止过度牵拉口角组织,减少患儿皮肤受损风险。

一例新生儿皮肤破损大疱性皮肤松懈症的护理

一例新生儿皮肤破损大疱性皮肤松懈症的护理

参考文献: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张伟,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 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尼尔森儿科学,第17版, 郭桂荣,儿科典型案例分析, 2005
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工作完成情况
点击输入替换内容 点击输入替换内容
口腔护理:
由于口腔黏膜破溃,舌面大疱的存在,所以加强了口腔护理,每次喂奶后给予生理盐水清 洁口腔。
加强手卫生 杜绝院内感染
皮肤护理:
标题文本预设
点击输入替换内容 点击输入替换内容
预防感染:
每天由护士用含季铵盐的消毒湿巾擦拭暖箱内外,7d更换暖箱并进行一 次彻底消毒。接触患儿前后严格洗手,换药时戴无菌手套。
点击输入替换内容 点击输入替换内容
点击输入替换内容 点击输入替换内容
点击输入替换内容 点击输入替换内容
THANK YOU
Please click here to modify the text for example The text here you may post texts
请多多指教
JEB
交界性大疱性表皮松懈症
与编码板层素5、XVII型胶原(BPAG2) 等物质的基因突变有关
DEB
营养不良性表皮松懈症
与编码VII型胶原的基因(COL7A1)突 变有关。由于编码表皮和基底膜带结 构蛋白成分的基因突变,使这些蛋白 合成障碍或结构异常,导致不同部位 水疱的产生
EBA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懈症
疼痛护理:
水疱的反复出现、破溃,患儿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表现为皱眉、哭闹。加 用多粘菌素B止痛抗感染。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避免声挂光的刺激,播放 舒缓平和的音乐。哭闹时予以抚触和言语的安慰。

小儿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护理PPT课件

小儿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护理PPT课件

EB护理方法
EB护理方法
皮肤护理: 使用温和的洗涤剂和清水清 洁患处,避免过度揉搓。患处周围的皮 肤应保持干燥和清洁,避免过度潮湿和 摩擦。
包扎和固定: 在有水疱或糜烂的区域, 使用无纺布或非粘性敷料进行包扎,以 防止摩擦和感染。
EB护理方法
饮食: 提供高蛋白质和高热量 的饮食,以帮助促进伤口愈合 和维持营养平衡。
基本知识
EB基本知识
定义: 小儿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 一种皮肤疾病,由于遗传基因突变导致 皮肤组织的脆弱性,易于出现水疱和表 皮松解。
分类: EB可分为简单型、结合型和致命 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变范围,可 进一步细分为不同亚型。
EB基本知识
症状: EB的症状包括皮肤水泡 、溃疡、糜烂和色素改变。疼 痛和感染也是常见的问题。
疼痛管理: 针对疼痛症状采取 合适的药物和非药物方法进行 治疗,如止痛药和冷敷。
EB护理方法
预防感染: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并遵循医生的建议,预防和控制感染的 发生。
护理技巧
护理技巧
穿着: 穿宽松、柔软和无刺激 性的衣物,避免使用粘着性或 粗糙的面料。
睡眠: 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 使用柔软的床垫和薄软的床单 ,定期翻身以避免长时间压迫 皮肤。
护理技巧
应对心理压力: 给予患者和家属情感支 持,鼓励积极应对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小儿遗传性大 疱性表皮松解 症护理PPT课件
目录 介绍 EB基本知识 EB护理方法 护理技巧
介绍
介绍
简介: 本课件提供关于小儿遗 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 的护理知识和方法。EB是一种 罕见的遗传性皮肤疾病,表现 为易起泡、易破裂和难以愈合 的皮肤病变。了解护理方法对 于患有EB的儿童的日常护理和 治疗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护理
[摘要]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以皮肤黏膜损伤后出现水泡为特点的遗传性疾病。

作者报道了1例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的护理,提出正确处理创面,做好皮肤、黏膜护理,预防交叉感染,采取积极有效的支持治疗是促进患儿全面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 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新生儿;护理
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以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在肢端等摩擦部位出现水疱及大疱为特点的遗传性皮肤病,临床上较少见[1]。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形或显性遗传。

根据皮肤分离的显微结构,可以将其分为单纯型、交界型和营养不良型3种类型。

有记录的子型已经超过23种。

我科于2009年2月14日收治了1例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新生儿,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儿,女性,因“生后发现皮肤多处破损3.5h”入院。

患儿系G2P1,孕39+5周。

因其母“胆汁淤积、前置胎盘”行剖宫产。

出生体重3100g,Apgar评分为10分。

患儿出生后即发现皮肤多处破损,故转入我科。

入院查体:体温35℃,心率147次·min-1,呼吸55次·min-1,血压74/60mmHg(1mmHg=0.133kPa),体重3070g,身长51cm。

患儿神志清,反应可,哭声响,呼吸平稳,未哺喂。

全身皮肤、黏膜稍干燥,弹性差。

全身皮肤可见多处脱皮,双手背、左侧肘部及右侧大腿内侧均可见较大面积的皮肤破损,可见鲜红色创面。

口腔黏膜完整,鼻唇沟较深,口周呈放射状皱褶,似老人貌。

心、肺听诊正常,腹软,肝右肋下4.5cm,脾肋下未及,四肢肌张力好,正常生理反射存在。

2 护理
2.1 妥善安置患儿,预防交叉感染
由于患儿皮损面积广泛,应用激素后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需采取严格的保护性隔离措施[2]。

将患儿安置于新生儿监护病房的暖箱内,箱温保持在32℃左右,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

暖箱每天用500mg·L-1含氯消毒液擦拭,每周更换;有可见污染时随时更换,进行终末消毒。

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固定专用,并每日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2次。

测量血压时,如局部皮肤破损在袖带下垫微湿的生理盐水纱布以保护创面。

患儿所用被服、尿布、奶巾均经灭菌处理,每天于换药后或污染后及时更换。

室内每日用动态空气杀菌机消毒2次,每次2h;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室内所有物品和地面采用含氯消毒液湿式清洁、打扫。

严格限制探视人员,医务人员进入监护病房前更换隔离衣、换鞋,戴口罩帽子,接触创面时戴无菌手套。

治疗、护理患儿前均需认真洗手,彻底冲洗是预防医院性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专人护理。

2.2 皮肤护理
2.2.1 基础护理将患儿指甲剪短,防止抓伤及继续损伤皮肤;及时更换湿污的床单、尿布,保持床单的清洁、平整,防止因异物摩擦而造成皮肤破损。

2.2.2 创面暴露为促进创面愈合,便于病情的观察,患儿采用暴露疗法。

将其裸露于无菌床单上,并予“鸟巢式”卧位,头部抬高15°~30°,定时更换体位,注意腋窝、腹股沟、手指脚趾间的暴露及通风。

手指脚趾间如有破损则用棉签或纱块分开,以防止因渗出造成的皮肤与衣服或皮肤之间的粘连;同时也可保护皮肤,减少受压与摩擦,防止新水疱的发生。

2.3 创面处理
创面处理时,先清除皮损处的污垢、药痂以及坏死的痂皮,防止出现痂下感染,对不易脱离的痂皮不可强行撕扯,可用剪刀剪掉。

在给创面清洁、消毒、敷药时动作轻柔,避免用力涂擦造成新的皮损。

对直径>1cm的大水疱,为有效避免因水疱内液体聚集、压力增大导致水疱扩大,可用0.5%的碘伏消毒表皮后用1ml注射器从水疱基底部进针抽尽疱液,但不去除松解的疱皮。

同时取疱液做细菌培养,以指导临床用药。

对直径<1cm的水疱可让其自行吸收。

对干燥的或结痂的伤口予经常加湿,并使用温和的去角质剂软化痂皮。

2.4 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
由于患儿全身表皮60%以上剥脱,合并出血和渗出,给静脉穿刺、消毒及固定带来很大困难。

应尽可能为患儿剃去毛发,选择皮肤完好处建立静脉通路,有条件者可行脐静脉置管、PICC置管,安排技术好的护士负责静脉穿刺。

扎止血带时,避免把止血带拉的太紧,可以在止血带下面垫一层薄纱布,以分散止血带边缘的压力;无法扎止血带时用无菌纱布轻压。

尽量选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减轻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确保血液、药液及时输入。

固定针头时,可用软的卷纱布固定,不要用胶带粘贴。

2.5 黏膜护理
2.5.1 口腔护理口腔黏膜溃疡导致的疼痛及食管黏膜剥脱均可影响患儿进食,甚至导致拒食。

喂奶时用软奶嘴,配置温凉的奶液,以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4];当患儿吸吮困难或反应差时给予鼻饲泵奶或用滴管滴奶喂哺,严重者给予全胃肠外营养;当患儿过于烦躁,可予水合氯醛口服,使患儿镇静。

进食前后保持患儿口腔清洁,每天早晚用银离子漱口液进行口腔护理。

2.5.2 眼部护理患儿眼睛每天予生理盐水棉签清洗,及时清除眼部分泌物,氯霉素眼药水滴眼3次·d-1,睡前用红霉素眼膏并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双眼,暖箱外罩布罩,以减少光线刺激。

2.5.3 会阴部护理患儿每次大小便后要及时更换尿布,用0.1%洗必泰液清洁
会阴部。

会阴及臀部皮损严重时留置导尿管,以保持会阴、肛周的皮肤清洁、干燥,促进创面愈合。

2.6 营养供给
采用配方奶,每3h 1次,保证热卡供给130~150Cal·kg-1·d-1。

营养需要总量可以根据生长发育需求、水疱面积和感染程度计算。

遵医嘱给予白蛋白或血浆输入,以补充因全身皮肤反复交替出现大疱导致的血浆蛋白丢失,并维持有效血容量[5];输入人体丙种球蛋白,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根据液体出入量及水电解质情况,有计划地予补液,24h匀速泵入,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7 密切观察病情
由于患者全身大面积的水疱、糜烂、渗液,导致体液大量丢失,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和循环衰竭。

每4h观察患儿生命体征1次,并根据患儿体温调节箱温;每日观察皮损分泌物的气味、量以及颜色的变化,判断是否有感染;观察是否有新的皮损出现、糜烂面的渗出及大小的变化,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判断病情是否得到控制;严密观察患儿的神志及精神状态、有无消化道出血症状;准确记录出入量,做好交接班;观察患儿进食、排便情况,隔日测量体重1次,以了解营养及发育情况。

2.8 出院时指导
患儿出院时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护理以保持患儿皮肤清洁,选用温和的婴儿沐浴用品,穿宽松的棉质内衣,以免刺激和摩擦皮肤;加强喂养,注意配置奶液的温度勿过热;继续补充维生素E、C(如:小施尔康);完善各项筛查,按时复诊;如有不适或新发皮疹,及时就诊。

3 结果
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患儿自入院第19天开始无新生水疱出现,第22天开始无渗出,创面干燥,第24天所有创面已结痂,部分长出新鲜皮肤,于第27天好转出院。

患儿住院期间未出现继发感染、压疮、窒息等并发症。

出院时吃奶量每3h 80ml。

出院后1周电话回访,患儿每次吃奶量100ml,所有创面痂皮均已脱落,新生皮肤完好,未再出现新生水疱。

[参考文献]
[1]朱学骏,王家璧,朱铁启,等.皮肤病学与性病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179-180.
[2]吴秀梅,刘新梅,岳东春.一例奋乃静剥脱性皮炎精神病患者的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6):91.
[3]唐月璐.4例恶性肿瘤合并HIV感染患者化疗的护理[J].护理学杂
志,2008,23(13):70-71.[4]徐玉梅.一例新生儿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6,5(5):49.[5]杨丽华,赵秀峰,陈晓华.13例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0):911-9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