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诊断与治疗
小儿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护理PPT课件

为什么需要护理?
为什么需要护理? 预防感染
由于皮肤损伤,患者易感染,护理人员需定 期检查和换药。
保持清洁和干燥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为什么需要护理? 缓解疼痛
护理人员应通过适当的止痛措施缓解患者的 疼痛和不适。
可使用镇痛药物和冷敷等方法来缓解症状。
为什么需要护理?
小儿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 解症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2. 为什么需要护理? 3. 如何进行日常护理? 4. 谁是主要护理人员? 5.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什么是小儿遗传性
小儿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 性皮肤病,导致皮肤和粘膜层的脆弱和易受损。
专业护理人员
护士和医生提供专业指导,制定个性化护理 计划。
专业护理人员能根据患者情况灵活调整护理 措施。
谁是主要护理人员? 心理辅导员
心理辅导员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应对心理压力 ,提供心理支持。
心理健康对于患者的整体康复至关重要。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感染迹象
如出现发热、红肿、脓液等感染迹象,应立即就 医。
此病通常由基因突变引起,影响皮肤的结构和功 能。
什么是小儿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病因
病因主要为基因突变,影响胶原蛋白或角蛋白的 正常生成,导致皮肤表皮层的脆弱。
常见类型包括表皮松解症、真皮性表皮松解症等 。
什么是小儿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包括皮肤大疱、红斑、疼痛及易感染等 症状。
及时治疗感染有助于防止病情加重。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疼痛加重
如果患者疼痛明显加重,影响日常生活,应寻求 医疗帮助。
大疱性表皮松解怎样治疗?

大疱性表皮松解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大疱性表皮松解的治疗方法,治疗大疱性表皮松解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大疱性表皮松解应该吃什么药。
*大疱性表皮松解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尽管遗传学基础已被阐明,但仍无有效的治疗。
最有效的方法是咨询和预防。
本病的治疗主要针对其继发感染,原则为精心护理,保护局部,避免外伤、摩擦、受热,防止继发感染。
生活在凉快的环境中并避免高温对一些患者是有益的。
因为在出生时或婴儿早期发病,大多由创伤引起,对患儿的护理是困难的,例如避免引起创伤的活动。
可选用维生素E100mg,3次/d和枸橼酸钠2g,3次/d。
严重患者特别足致死型患者,可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新生儿开始剂量为140mg/d,分数次服用。
苯妥英钠是治疗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有希望的药物,该药能抑制皮肤的胶原酶,初用5mg/(kg·d),分数次服,逐渐加量到8mg/(kg·d),半年后减为6mg/(kg·d),1年后改为1天量隔天服。
抗生素可用于预防或控制继发感染。
严重患者特别是致死型,贫血严重者,常需输血或其他支持疗法。
基因治疗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使基因治疗更加困难,因为突变体等位基因的表达必须是隐性的。
目前的方法是通过同源重组技术去除患者的缺陷等位基因。
尽管用患者的活检皮肤做基底角质形成细胞培养是可行的,但同源重组频率极低。
准确地了解致病突变基因和在mRNA、蛋白水平这些突变引起的功能改变是开发用基因治疗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必要前提。
可以相信数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基因治疗的可行性对象,包括RDEB。
然而,由于Ⅶ型胶原的mRNA分子大(大于9.2kb),常规的通过病毒转导把野生型cDNA导入患者的角质形成细胞很不易成功。
因此,已经寻求其他办法,包括通过生物溶解颗粒导弹方法(biolistic particle bombardment)直接把遗传物质导入皮肤细胞;通过口标性转拼使用核酶介导的突变mDNA修复和应用嵌合的RNA/DNA寡核苷酸进行靶基因校正。
一例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护理

一例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护理[摘要]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以皮肤黏膜损伤后出现水泡为特点的遗传性疾病。
作者报道了1例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的护理,提出正确处理创面,做好皮肤、黏膜护理,预防交叉感染,采取积极有效的支持治疗是促进患儿全面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 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新生儿;护理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以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在肢端等摩擦部位出现水疱及大疱为特点的遗传性皮肤病,临床上较少见[1]。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形或显性遗传。
根据皮肤分离的显微结构,可以将其分为单纯型、交界型和营养不良型3种类型。
有记录的子型已经超过23种。
我科于2009年2月14日收治了1例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新生儿,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病例介绍患儿,女性,因“生后发现皮肤多处破损3.5h”入院。
患儿系G2P1,孕39+5周。
因其母“胆汁淤积、前置胎盘”行剖宫产。
出生体重3100g,Apgar评分为10分。
患儿出生后即发现皮肤多处破损,故转入我科。
入院查体:体温35℃,心率147次·min-1,呼吸55次·min-1,血压74/60mmHg(1mmHg=0.133kPa),体重3070g,身长51cm。
患儿神志清,反应可,哭声响,呼吸平稳,未哺喂。
全身皮肤、黏膜稍干燥,弹性差。
全身皮肤可见多处脱皮,双手背、左侧肘部及右侧大腿内侧均可见较大面积的皮肤破损,可见鲜红色创面。
口腔黏膜完整,鼻唇沟较深,口周呈放射状皱褶,似老人貌。
心、肺听诊正常,腹软,肝右肋下4.5cm,脾肋下未及,四肢肌张力好,正常生理反射存在。
2 护理2.1 妥善安置患儿,预防交叉感染由于患儿皮损面积广泛,应用激素后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需采取严格的保护性隔离措施[2]。
将患儿安置于新生儿监护病房的暖箱内,箱温保持在32℃左右,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
暖箱每天用500mg·L-1含氯消毒液擦拭,每周更换;有可见污染时随时更换,进行终末消毒。
新生儿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护理对策

新生儿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护理对策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一组少见的皮肤和粘膜起疱的遗传性疾病[1],至今分类尚不统一,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和遗传特征,可分为非瘢痕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和瘢痕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分类也有多种,按病理上疱疹所在位置可分为四型,即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复发性手足疱疹病、显性遗传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隐性遗传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其特点是皮肤受到轻微摩擦受压后出现松弛水疱、糜烂,表皮坏死、松懈、脱落[2],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护理难度大。
我科新生儿室于2011年1月28日收治一例新生儿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经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将护理对策报告如下:1、护理措施1.1 保持患儿体液平衡。
1.1.1 迅速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避免反复穿刺,按时正确执行医嘱,确保液体的输入通畅,应用输液泵,以保证液体的匀速注入,必要时根据医嘱正确输入血浆、人血白蛋白及丙种球蛋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1.1.2 监测尿量,用一次性婴儿采尿袋收集患儿尿液,以准确测量尿液,但应避免粘贴患儿会阴部皮肤,以免撕扯,增加皮肤的破损。
1.1.3 密切观察患儿神志及末梢循环情况,根据医嘱正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准确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并每日定时测量患儿的体重情况。
1.1.4 及时采集血标本监测血生化及电解质。
1.2 维持患儿正常的心输出量及周围组织灌注量。
1.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持续心电及经皮氧饱和度监测,每小时更换并观察血氧饱和度探头包绕处皮肤有无压红、灼伤等情况。
1.2.2 保持环境安静,患儿哭闹烦躁明显时遵医嘱使用镇静药。
1.2.3 根据患儿心功能情况及尿量,监测血压,严格控制输液总量,使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
1.3 加强皮肤护理,使患儿受损的皮肤尽量恢复到最佳状态。
1.3.1 由于患儿有大片表皮层剥脱,暴露鲜红色真皮层,甚至伴有渗血渗液,所以必须采取暴露疗法,裸体入暖箱,以充分暴露皮肤。
儿童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5例临床分析

2例 营养 不 良性 大疱 性 表皮 松 解 症 。
2 讨 论
[] 2 张学军 , 高兴华 . 皮肤性病 学 [ . 京 : M] 北 中华 医学 电子音像出版
社 ,0 8 1 4 20 . — .
本组病例根据临床表 现和皮肤 活检均确诊 , 男性发 病多 于女性 , 大部分出生后即有全身 散在水疱 、 大疱 , 少部分 伴有
蒋艳玲 ,汤建 萍( 南 儿 医 皮 科湖 长 40 ) 湖 省 童 院 肤 ,南 沙 10 07
中 图分 类号 :R 5 . 9 85 9 文 献 标 识 码 : B d i1 .99 jin 10 - 3 0 2 1 .3 04 o:0 3 6 /.s .0 2 11 .0 00 .2 s
言, 呈显性遗传 的 E S D B和轻度 J B通 常不会影 响到患者 B 、E E
的寿命 。皮肤外病变严重者应根据需 要选择手术治疗 。产前 诊断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 可在 妊娠第 9周取绒毛膜绒 毛作为 标本进行基 因突变检测 。
参考文献 :
[] 1 王侠生 , 廖康煌. 国亮皮 肤病 学 [ , 杨 M] 上海 : 学技术文 献出版 科
又 可 分为 多 种 亚 型 。大 多 数 E S亚 型 系 角 蛋 白 5和 1 因 B 4基
11 一般资料 .
1 5例患儿 中男 1 , 5例 , 中 1 0例 女 其 O例出
生 时即有水疱 、 烂面 、 糜 少数有 血疱 , 4例分别 出生 后第 2天
或第 8天出现皮损 , 1例出生后 6月 出现皮损。3例伴有 皮肤 缺损 , 4例有家族遗传病 史。第一 胎 9例 , 第二胎 5例 , 三 第 胎 1 ; 例 早产儿 2例 , 足月 儿 9例 , 大于 4 0周 4例 。1 其母 例
1例新生儿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护理

1例新生儿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护理摘要】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新生儿期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
本病呈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其临床特征是皮肤受压或摩擦后即可引起大疱[1]。
皮损易发生在受外力影响的部位。
该病多发生在关节伸侧,手指、足趾、踝部、腕部、耳朵等易受外力碰撞摩擦处,皮损散后可不留瘢痕而痊愈,或有栗粒疹形成,或产生不能痊愈的肉芽组织。
由于本病缺乏满意的临床治疗方法,极大地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严重者可导致患儿死亡。
因此在临床上加强护理、预防感染是减少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死亡的关键[2]。
我科于2015年4月收治1例大疱表皮松解症,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关键词】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新生儿;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0-0280-021.病例介绍患儿,女,1小时13分,因出生后发现皮肤破损收住入院。
患儿系G1P1孕40+3周单胎因“胎膜早破48小时”剖宫产,出生后即发现患儿四肢散在大片暗红色色斑,以左下肢及右肘处、双手掌明显,部分表面可见起皱破损表皮,120送至我院,急诊外科看暂无特殊处理,为进一步诊治,急诊拟“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收住入院。
入科查体:左侧眼角周围小片,胸部小片及四肢散在大片暗红色红斑,以左下肢及右肘处、双手掌明显,部分表面可见起皱破损表皮,舌体及舌尖可见散在红斑。
住院期间患儿全身皮肤反复新增较多水泡,可见新鲜蜕皮、渗出。
入科后告病危、特级护理及新生儿监护,禁食补液,Q8H监测血糖,记录24小时尿量,至暖箱暴露,凯福隆、青霉素抗感染,予苯扎氯铵、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外用,避免创面受压,定期予水泡排液,清创换药。
5天后停禁食开奶,吃奶好,奶量逐渐增加。
1月后出院,出院时患儿无明显新发疱疹,破损皮肤明显好转,部分结痂。
2.护理2.1 皮肤护理2.1.1严密观察患儿皮损变化及大疱的发展,出现新的大疱及时处理,每班记求并交接班。
一例新生儿皮肤破损大疱性皮肤松懈症的护理

参考文献: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张伟,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 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尼尔森儿科学,第17版, 郭桂荣,儿科典型案例分析, 2005
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工作完成情况
点击输入替换内容 点击输入替换内容
口腔护理:
由于口腔黏膜破溃,舌面大疱的存在,所以加强了口腔护理,每次喂奶后给予生理盐水清 洁口腔。
加强手卫生 杜绝院内感染
皮肤护理:
标题文本预设
点击输入替换内容 点击输入替换内容
预防感染:
每天由护士用含季铵盐的消毒湿巾擦拭暖箱内外,7d更换暖箱并进行一 次彻底消毒。接触患儿前后严格洗手,换药时戴无菌手套。
点击输入替换内容 点击输入替换内容
点击输入替换内容 点击输入替换内容
点击输入替换内容 点击输入替换内容
THANK YOU
Please click here to modify the text for example The text here you may post texts
请多多指教
JEB
交界性大疱性表皮松懈症
与编码板层素5、XVII型胶原(BPAG2) 等物质的基因突变有关
DEB
营养不良性表皮松懈症
与编码VII型胶原的基因(COL7A1)突 变有关。由于编码表皮和基底膜带结 构蛋白成分的基因突变,使这些蛋白 合成障碍或结构异常,导致不同部位 水疱的产生
EBA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懈症
疼痛护理:
水疱的反复出现、破溃,患儿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表现为皱眉、哭闹。加 用多粘菌素B止痛抗感染。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避免声挂光的刺激,播放 舒缓平和的音乐。哭闹时予以抚触和言语的安慰。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病因治疗与预防大疱性表皮松解(EB)这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表现为皮肤非常脆弱,水泡因日常轻微摩擦而反复发作。
这种疾病没有传染性。
大约5万名新生儿中的一名患者EB。
所有种族都会患EB,男女比例相同。
根据透射电镜下水泡形成的水平,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可分为三类:简单性、营养不良和交界性。
原因如下:真皮-表皮交界处编码蛋白的不同基因突变为不同亚型的临床表现提供了不同的分子基础。
基底细胞层是基底细胞角质蛋白基因KRT5和KRTl4突变的结果。
真皮表皮基底膜的透明带水平发生交界大疱性表皮松解的组织松解。
超微结构显示半桥锚细丝复合体异常,编码锚细丝蛋白·层粘连蛋白5(1aminin)的3个多肽α3、β3和γ2.基因突变。
此外,编码半桥粒成分的基因突变发现在交界大疱性表皮松解的亚型中,包括编码α6β4整合素β4亚单位基因突变和编码18OkDa大疱性天疱疮抗原BPAG2,也称Ⅶ型胶原基因突变。
致密带下锚原纤维水平发生了营养不良大疱性表皮松解的组织松解。
目前只发现Ⅶ型胶原基因(COL7A1)突变。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临床症状包括:各种水泡性表皮松解症的共同特征是皮肤在轻微摩擦或碰撞后出现水泡和血泡,常发生在四肢和四肢关节的伸展侧,严重时可累及身体的任何部位。
皮肤损伤愈合后可形成疤痕或小米丘疹,四肢反复发作的皮肤损伤可导致指甲脱落。
简单型只涉及肢端和肢体关节的伸展侧,而不涉及粘膜。
皮肤损伤最浅,愈合后一般不留疤痕。
营养不良可涉及任何部位(包括粘膜),病情严重,出生后常出现皮肤损伤,位置较深,愈合后留下明显疤痕,肢体反复水泡和疤痕可使指尖之间的皮肤粘连,指骨萎缩形成爪形手;口咽粘膜反复溃疡,痂会导致口腔张开,吞咽困难,愈合不良。
交界式罕见,出生后出现广泛的水泡、水泡和侵蚀表面,预后差,多在2岁内死亡。
后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大多数发生在老年人,手指、脚、肘膝关节侧面的皮肤损伤,容易受伤,皮肤损伤无炎症反应形成水泡、水泡、侵蚀等损伤,愈合后可留下萎缩性疤痕,可见小米丘疹,部分患者伴有头发、甲状腺损伤和粘膜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
• 1.维生素E100mg,3次/d和枸橼酸钠2g,3次/d。严重患
者特别足致死型患者,可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苯妥英钠 是治疗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有希望的药物,该药 能抑制皮肤的胶原酶。
• 抗生素预防或控制继发感染。 • 贫血严重者,常需输血或其他支持疗法。 • 必要时苯巴比妥或水合六氯醛口服。 • 营养支持:应加强营养支持, 必要时给予白蛋白、 血浆、
• 本病的诊断靠基因定位、透视电子显微镜和免疫
荧光检测抗原或抗体。皮肤活检的超微结构分析 可以明确皮肤中裂隙的位置,将单纯型同其他类 型的EB区别开来。也可进一步区别其他水疱性皮 肤病,需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烫伤样综 合征(ssss)相鉴别
12
鉴别:ssss
• 发生于出生1~5周的婴儿,多有发热等感染中毒
合并有气管水疱、狭窄或阻塞,声音嘶哑是早期 婴儿恶化的征兆。显著的生长迟缓和顽固性混合 性贫血使治疗更加困难。患儿常死于败血症、多 器官衰竭和营养不良。
11
诊断
• 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即有皮肤大泡,伴黏膜损伤。
主要见于易受压部位,初为水泡,逐渐扩大、破 溃,容易继发细菌感染,皮损反复发作,可致疤 痕形成。
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特点
•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Epidermolysis bullosa)。 • 是以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出现皮肤损伤,主要见
于易受压部位,初为水泡,逐渐扩大、破溃,护 理不当容易继发细菌感染,皮损反复发作,可致 疤痕形成。
• 遗传性皮肤病,该病为常染色体隐形或显性遗传。 • 根据皮肤分离的显微结构,可以将其分为单纯型、
交界型和营养不良型3种类型。
• 大约5万个新生儿中会有一个患EB。所有的种族
都会患EB,且男女比例相同。 2
临床表现
• 单纯型、营养不良型和交界型。这些类型的区别
在于水疱在皮肤中的深度。
• 单纯型:显性遗传。皮损为大小不等的大疱和水
疱,愈后不留瘢痕,可有暂时性色素沉着。受累 患儿生长发育正常。毛发、甲、齿、粘膜很少受 累。至青春期可获改善。
丙种球蛋白等支持治疗。
护理
• 1.消毒隔离 • 2.皮肤护理: 防止皮肤受压, 摩擦破损,防止抓伤皮
肤,保持温度和湿度,定时更换体位注意腋窝、 腹股沟 、 手指、 脚趾间的暴露且通风; 手指、 脚趾间如有破损 则用无菌油纱块分开, 以防止因渗出造成皮肤与衣服或 皮肤之间的粘连。四肢适当固定, 腋下、 两腿之间用柔 软无菌棉巾隔离。
出院指导
20
水平,目前只发现Ⅶ型胶原基因(COL7A1)突变。
5
6
7
8
9
并发症
• 1.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隐性遗传型,
严重型(ITS-RDEB)最严重的合并症是在慢性糜烂 区域发展为鳞状细胞癌。高于50%的TTS-RDEB患 者在30岁左右时发展为此癌,许多死于癌转移。
• 2.交界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JEB)的Herlitz型,常
症状,起病急骤,初在口周或眼睑四周发生红斑, 严重的急性泛发性剥脱型脓疱病,是在全身泛发 红斑基础上,发生松弛性烫伤样大疱及大片表皮 剥脱为特征。
• 细菌培养:凝固酶阳性的噬菌体Ⅱ组71型金黄色
葡萄球菌所致的一种严重皮肤感染。
13
治疗
无有效的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咨询和预防。
原则为精心护理,保护局部创面,避免外伤、摩 擦、受热,保持合适的温湿度, 严格消毒隔离, 防止继发感染。 以达到减少发病、 促进疮疹愈合、 减轻病情、 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液(或0. 5%聚维硐碘液)清毒, 去除死皮和脓痂, 再涂上百多邦(或京万红药膏), 覆盖凡士林纱布 。同 时可配合红外线烤灯照射, 专人保护防止烫伤发生。
• 4).渗出量多时,也可于消毒后进行氧气吹干疗法,以促
进创面干燥, 氧疗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愈合。
• 5).皮肤干裂和脱皮创面以紫草油和维生素E的混合剂交
• 3.创面用药及处理: • 1).直径小于1c m的水疱让其自行吸收。对张力性直径
大于1c m的水疱, 在严格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尽液 体后涂以莫匹罗星软膏或京万红药膏,敷以无菌纱布保护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创面用药及处理:
• 2).对于散在小疱, 抽出液体后涂上少许碘伏即可。 • 3)对已破溃的创面, 先用生理盐水清洗, 然后用碘伏溶
• 显性发育不良型:损害为松弛的大疱,愈后留下
萎缩性瘢痕,常伴发粟粒疹,有色素障碍。身体 和智力发育正常。毛发、牙齿常不累及。有时有 鱼鳞病、毛周围角化症、多汗或厚甲等。
3
• 隐性发育不良型:损害除松弛的大水疱外,
常有血疱,愈后留下萎缩性瘢痕和色素障 碍,粘膜易受累。随侵犯部位不同,可有 失音、吞咽困难、唇龈挛缩等表现。并有 甲和牙齿发育不良,毛发脱落及侏儒、爪 手、假性并指等畸形。有癌变倾向。
病因与发病机制
• 单纯型表皮松解水平在基底细胞层,是基底细胞
角质蛋白基因KRT5和KRTl4突变的结果。
• 交界型组织松解发生在真皮表皮基底膜的透明带
水平,超微结构显示半桥粒锚细丝复合体异常, 其编码锚细丝蛋白·层粘连蛋白5(1aminin)的3个 多肽α3、β3和γ2的基因发生特异突变。
• 营养不良型的组织松解发生在致密带下锚原纤维
替涂抹, 皮损处结痂脱落后要及时剪除干燥的结痂, 防 止活动不慎弄破皮肤出血。创面干燥结痂脱落后以重组人 表皮生长因子液( 贝复济) 外用喷涂。
黏膜护理
①口腔护理。口腔黏膜溃疡及食管黏膜剥脱均可影响患儿进 食甚至拒食, 喂奶时用仿真软奶嘴, 配置温凉奶液,患儿 吸吮困难或反应差时, 给予鼻饲, 必要时胃肠外营养。口 腔清洁,若有溃疡,则以 思密达涂抹, 若有鹅口疮则以3 %碳酸氢钠液清洗口腔后涂以制霉菌液。 ②眼部护理。及时清除眼部分泌物, 以托百士或红霉素眼膏 涂, 眼睑干裂时并用无菌凡士林纱布覆盖双眼, 暖箱 外罩布罩, 以减少光线刺激。 ③会阴部护理。患儿每次大小便后及时更换,以保持会阴肛 周及臀部皮肤清洁、 干燥, 促进创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