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神奇的水教案(供参考)
三年级上科学教学设计-神奇的水_苏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神奇的水?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2.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局部。
科学知识1.知道水有毛细现象,水的外表有张力。
2.了解毛细现象、外表张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引起兴趣:1.以班德瑞的乐曲?马可波罗?为背景播放水滴、露珠等相关图片,师生共同欣赏。
2.谈话:刚刚我们从片中看到了水滴、露珠,你们感受到它们的美丽与奇特了吗?你们想研究它们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水。
相信在今天的研究中大家一定会有所收获。
3.教师边演示边谈话:〔1〕老师这里有一杯水,你们认为这杯水满了吗?解决这个问题,试一试,就有结果〔2〕老师现在给杯子里加水,请大家仔细观察。
〔教师加水,直至有水溢出,老师用纸巾把杯子边缘溢出的水擦净。
〕〔3〕我们说现在这是满满的一杯水,假设我放入一枚回形针,水会溢出来吗?我们还是试一试。
〔4〕在老师放之前你们有什么要提醒我的吗?〔学生会提醒小心翼翼。
教师操作,学生观察。
〕〔5〕这满满的一杯水里究竟能放多少枚回形针呢?〔6〕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二、发现水的外表张力〔一〕发现水的外表张力1.明确要求,合作实验谈话:在大家开始之前,老师有几点小小的建议:课件显示:附表格一:问题我们的猜测实验结果1、满满的一杯水里能〔〕枚。
〔〕枚。
放多少枚回形针?2、在水溢〔yī〕出前。
水的外表呈什么形状?〔可用文字或者图画来表示〕2用实物投影交流各组表格。
明确实验结果与实验方法有关。
3、就学生的图画,引出水的张力。
师生合作游戏,理解“互相拉着〞。
师:水的外表也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科学上把这种力叫做水的外表张力。
〔二〕生活中的水的外表张力学生讨论:你在生活中见到过水的外表张力吗?三、发现水的毛细现象〔一〕自主发现1.学生观察材料谈话:我们刚刚只用了一杯水和回形针,就发现了水有外表张力。
苏教版科学三上《神奇的水》优秀教案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获得对水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水的特征为生活服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是以学生动手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辨识水的特征,了解水的毛细现象与表面张力现象。
难点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实验,从实践中引出真理。
三、教学准备:1.实验用品细纸条、有颜色的水等。
2.学生分组实验用品。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水的观察,发现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初步认识了它的基本特征,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让我们通过动手来认识它的神奇。
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奇的水》。
(一)会“爬”的水。
师:水会运动吗?水怎样运动?下面请大家看几个小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1)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
大家看到了什么?(2)剪开花的花茎,一半插在红色水中,一半插在蓝色水中。
你看到了什么?(3)滴一滴墨水在面板上,用粉笔把它吸干,你又发现了什么?讨论: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你在生活在还在哪里看到这些现象?小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二)会“团结”的水。
师: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团结友爱,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生活过得很快乐。
那么水和水之间会不会团结呢?(1)猜一猜:一元的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先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再亲自动手做一做。
学生分小组实验。
将一枚一元的硬币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吸管往硬币上滴水,看看一元的硬币究竟能装几滴水。
滴完后观察:现在的水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水面鼓得像个小馒头一样?(2)把曲别针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预测放多少枚曲别针水会溢出来。
再试一试,看看预测得对不对。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记录。
为什么杯子里的水已经满了,还能再装下几枚曲别针,装入曲别针后,杯面上的水为什么会鼓出来但是又不会流下来?师小结:水具有使其表面尽量缩小的力,这就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三年级上科学教案神奇的水_苏教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奇异的水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的内容。
这一课次要是让先生从普通地认识水到了解水的许多特殊性质。
由教师带领先生研讨水的毛细景象及表面张力等奇异景象。
并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中的运用,使先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残缺的认识。
【教学目标】1、使先生知道水能产生毛细景象,了解毛细景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2、使先生了解水的表面张力,了解表面张力景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3、使先生在探求过程中,能够仔细观察,尊重现实,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水的毛细景象、表面张力景象。
难点: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课前预备】将先生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分别有操作员、记录员、整理员、纪律员、汇报员。
五、教具预备:硬币、烧杯、滴管、红墨水、大的塑胶盘子、曲别针、纸巾;【教学过程】一、设谜导入。
1、今天要上的这节课,你们的小手将要派上很大的用处。
由于这节课我们要经过观察及动手做实验,了解一种物体的一些性质。
在做实验时,大家来比比看,看谁的小手最灵活。
今天我们要研讨的是哪种物体呢?在这呀,老师设一个谜语给大家猜猜,只需你们把谜底猜出来,就能知道这节课我们要研讨的是甚么物体。
”猜谜:一种好东西,无色又无味,用手抓不住,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谜底:(水)二、探求新知。
师:世界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与水接触。
如吃饭、洗澡等等。
可大家对水的了解有多少呢?有谁来说一说本人所认识的水是甚么样的?先生自在发言。
先生1:水是没有颜色的,透明的。
先生2:水是没有滋味的。
导入: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水的一些基本性质。
其实呀,水除了这些性质外,还有其他的性质,今天我们就经过观察及做实验,认识水的其他性质。
1、认识毛细景象。
师: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如今,我们做个实验,看看水往哪里流?实验预备:预备好小组用的红色水及纸巾,每个小组桌上放一杯红色水、一张条形纸巾。
三年级上科学教案-神奇的水苏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神奇的水》教学内容:神奇的水p31——34教学目标:科学探究方面的目标:1、会用多种感官和身边的物品认识水。
2、会用语言和文字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与结果。
科学知识方面的目标:1、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会进行猜测并通过做实验验证。
2、知道水能产生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细心观察、比较实验现象,发现水面形状的变化,了解水的表面张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1、在探究过程中能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愿与同学交流看法。
2、知道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中能大胆猜测,科学验证。
教学过程:毛细现象1、导入实验:毛巾吸水往上爬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命离不开水,也观察了水。
不仅水的作用很重要,它还有许多神奇的地方。
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水的神奇之处。
师: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如果我把这块毛巾浸在红墨水里,水往哪个方向走,会有什么神奇的现象发生??老师让同学们预测会发生的结果,并回答出来教师做实验毛巾吸水往上爬实验,学生观察师:你发现了什么?生:水往毛巾的上面爬了师:水为什么能爬上去呢?水还能沿着其他材料爬上去吗?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寻找答案[设计意图]:引入问题。
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向学生提出问题:干毛巾,下端浸在水里,过一会儿,有什么现象发生?这是怎么回事?学生经过思考后会产生不同的答案,为了找出正确答案,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为了便于学生的观察,特意选用白毛巾,并用黑线缝一条对照线,对照线以下浸如红墨水中。
2、学生实验实验2想一想:水能上爬的材料有什么特点?师:水为什么能沿着某些材料往上爬,而有些材料不行?我们来比较刚才的几种材料,看看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师:学生观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小组汇报学生得出结论,如:餐巾纸上有孔/洞揭示:水沿有小孔的材料往上爬(板书)师:水能沿着有小孔的材料往上爬,那其它结构的材料行不行呢?[设计意图]:通过几种不同的材料做对比实验,让学生充分了解水能沿着有什么样结构的材料往上爬。
三年级上科学教案-神奇的水_苏教版

神奇的水教学目标:1、知道水能沿着物体的孔隙上升,水有外表张力。
2、学会做水的毛细现象和外表张力的实验。
3、能用文字图画或者语言描述观察结果。
4、在探究过程中,能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5、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现象,愿意与同学交流。
外表张力材料:一元硬币、滴管。
其他材料:托盘、装有红色水的烧杯;装有水的杯子、放硬币的杯子、滴水实验记录纸;大信封;相关课件教学过程:一、观察变色纸花,提出问题1、讲述: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什么?〔两朵白色纸花〕这里还有两杯水,一杯是红色的,另一杯是蓝色的。
如果把这两朵纸花插入红色和蓝色水中,你们猜猜看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呢?2、教师演示实验。
〔要求:大家仔细看〕3、提问:你发现了什么?4、学生答复:白色纸花变色了。
师追问:还有什么?杯中的水呢?〔在往上“爬〞〕沿着什么往上“爬〞?〔纸花〕5、谈话引导:同学们,水为什么能沿着纸花往上“爬〞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想〕那我们可以怎么研究呢?〔做实验〕下面我们就来做一做水往上“爬〞的实验,好不好?6、讲述: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就放在桌上的信封里。
下面请组长把材料拿出来,看看是哪些材料?〔纸巾、棉布、木片、粉笔、塑料纸和铁片〕7、提出要求:水会不会沿着这些材料往上“爬〞呢?8、交流明确实验方法,提出实验时的注意点:你们组打算怎么做呢?学生可能会说:把材料的一端插入水中,另一端呢?〔拿在手里〕粉笔可以这样做。
其它材料可以用夹子把另一端夹起来,这样观察起来比较方便。
实验之前,老师还要提一个要求:把材料先用夹子夹好,看看它的底部是不是在托盘里。
实验时,由组长把烧杯中的红墨水倒入托盘中,让这几种材料的底部同时浸入水中,然后仔细观察一段时间,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明白了吗?下面开始。
情况一:如果学生说到材料的话,教师可说是吗?这些材料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观察研究一下。
你们打算怎么观察呢?情况二:如果学生说到毛糙有小孔等情况,教师可以说他认为是跟材料的结构有关,那这些材料结构上有没有这样的区别呢?下面我们就来观察研究一下。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神奇的水》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神奇的水》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此课程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神奇的水》的教学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探究科学问题和方法的能力,认识和欣赏科学成果的入门阶段。
本节课程是关于水的介绍,涉及到许多简单的化学知识,非常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
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描绘水存在的状态的词语,了解水的三种存在形态,进一步形成原始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水的三种存在形态:液体、固体和气体。
•掌握描绘水存在的状态的词语,如:沸腾、凝固、蒸发、溶解。
•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对地球的重要性。
2. 技能目标•能够观察并描述水的不同状态,并解释现象背后的原因。
•能够操作简单的物品,如试管、滴管等。
•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1. 教学重点•液体、固体和气体的本质特征及其变化过程。
•描绘水存在的状态的词语,如沸腾、凝固、蒸发、溶解。
•探究水的三种存在形态背后的原理。
2. 教学难点•理解液体、固体和气体的本质特征及其变化过程。
•描绘水存在的状态的词语,如沸腾、凝固、蒸发、溶解。
•理解水的三种存在形态背后的原理。
3.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通过PPT等形式,展示内容并讲解涉及的科学知识。
•操作实验: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液体、固体和气体的本质特征及其变化过程。
•小组探究: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课堂讨论:借助学生的发言,深入探究涉及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思维导图:将课堂讨论的结果整理成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4.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一些引人入胜的图片或视频,引入课堂内容,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知识讲解和实验操作首先,教师讲解液体、固体和气体的本质特征及其变化过程,并分别进行展示。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3课【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第3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方面的目标:1、会用多种感官和身边的物品认识水。
2、会用语言和文字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与结果。
科学知识方面的目标:1、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会进行猜测并通过做实验验证。
2、知道水能产生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细心观察、比较实验现象,发现水面形状的变化,了解水的表面张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1、在探究过程中能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愿与同学交流看法。
2、知道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中能大胆猜测,科学验证。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探究感知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
难点:认识表面张力。
会进行恰如其分的猜测,并实验验证。
【教法与学法】教师引导学生,学生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经历预测、实验、观察、汇报交流的探究过程。
【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分好实验器材和实验记录单。
2、教师用品准备:自动饮水鸟;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学习科学一个多月了,你有没有利用学到的知识制作一件小玩具、小发明呀?做过什么?利用了什么科学知识?师:你看老师制作了两只什么?出示饮水鸟。
你有什么想问的?师:你观察一下它能低头、抬头主要是什么物质在起作用吗?对了,是水。
水的什么特团。
(板书课题:神奇的水。
)二、实验探究:(一)认识毛细现象1、实验探究师:你知道水有哪些特点?对于水,你还想研究什么?你认为水会不会向高处走?你想不想验证一下?认识实验材料:纸巾、毛巾条、玻璃、玻璃管、塑料棒、铁丝。
你猜测一下,水会沿着哪些材料向上爬?师:你打算怎样做实验来验证水会不会向上爬?提示:1、小心玻璃两端,不要划伤手,轻拿轻放。
2、组长分好工,有操作的,有记录的。
3、水能向上爬的材料有什么共同特点?把观察结论写在小组记录纸上。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科学《神奇的水》教案

神奇的水新城学校赖小艳教学内容:《神奇的水》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 3 课,本课与《观察水》共同组成对水的认识。
在《观察水》一课,学生已对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等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老师要带领学生研究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两种神奇现象,并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更多的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水能够产生毛细现象、表面张力现象。
2.了解毛细现象、表面张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水的其他性质。
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如语言、文字、图画)描述水的其他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教学重点:水能够产生表面张力、毛细现象的性质。
教学难点:注意观察与操作的细致;尊重实验过程数据的真实性。
教学准备:1.记录单两份、实验用品硬币、墨水、滴管、烧杯、培养皿、载玻片(玻璃板)、粉笔、回行针、海绵一块。
教学过程:一、认识“团结”的水——水的表面张力现象1.实验演示,揭示探究问题谈话导入:同学们平时你看到的水是什么样的呀?(1)猜一猜:回形针呢?(出示幻灯片回形针)你猜猜它能浮在水面上吗?(生回答不可以)(2)动手放一放:把发给同学们的的别针分别放入水里试一试(发现都沉在水底)(3)教师演示:老师可以让这个回形针浮在水面上呢,请看,教师边解说边做实验:弯折其中一枚会形成成90°直角,把另一枚完好的回形针放在上面轻轻的把回形针放入水中然后轻轻(强调轻轻)的移开弯折过的回形针,看,它浮在水面上了,用另一种回形针也做一做。
(4)请几位学生们演示。
(5)哇,原本沉在水底的回形针竟然可以浮在水面上,多么神奇啊!(板书课题:神奇的水)2.说一说: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原本沉下去的回形针浮在水的表面呢?其实呀,是“水的表面张力”(板书)同学们想不想来研究研究到底什么是“水的表面张力呢”?3.动手实验:硬币装水(1)教师出示一枚硬币,和一个瓶盖,请问这两个哪一个能装水呢?今天我就用硬币来装水,你们说能不能?(2)演示用滴管给硬币滴水:胶头滴管的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奇的水
新城学校赖小艳
教学内容:
《神奇的水》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 3 课,本课与《观察水》共同组成对水的认识。
在《观察水》一课,学生已对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等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老师要带领学生研究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两种神奇现象,并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更多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水能够产生毛细现象、表面张力现象。
2.了解毛细现象、表面张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水的其他性质。
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如语言、文字、图画)描述水的其他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教学重点:水能够产生表面张力、毛细现象的性质。
教学难点:注意观察与操作的细致;尊重实验过程数据的真实性。
教学准备:
1.记录单两份、实验用品硬币、墨水、滴管、烧杯、培养皿、载玻片(玻璃板)、粉笔、回行针、海绵一块。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团结”的水——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1.实验演示,揭示探究问题
谈话导入:同学们平时你看到的水是什么样的呀?
(1)猜一猜:回形针呢?(出示幻灯片回形针)你猜猜它能浮在水面上吗?(生回答不可以)
(2)动手放一放:把发给同学们的的别针分别放入水里试一试(发现都沉在水底)
(3)教师演示:老师可以让这个回形针浮在水面上呢,请看,教师边解说边做实验:弯折其中一枚会形成成90°直角,把另一枚完好的回形针放在上面轻轻的把回形针放入水中然后轻轻(强调轻轻)的移开弯折过的回形针,看,它浮在水面上了,用另一种回形针也做一做。
(4)请几位学生们演示。
(5)哇,原本沉在水底的回形针竟然可以浮在水面上,多么神奇啊!(板书课题:神奇的水)
2.说一说: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原本沉下去的回形针浮在水的表面呢?其实呀,是“水的表面张力”(板书)同学们想不想来研究研究到底什么是“水的表面张力呢”?
3.动手实验:硬币装水
(1)教师出示一枚硬币,和一个瓶盖,请问这两个哪一个能装水呢?今天我就用硬币来装水,你们说能不能?
(2)演示用滴管给硬币滴水:胶头滴管的使用。
为了使硬币能装水,我们需要认识一种实验器具——滴管(出示图)。
特别注意:使用完的胶头滴管一定要归位。
(3)如果我在硬币上滴水,你们猜滴多少滴,水不会溢出来?大家猜测的都不同,那就让我们动手来做一做,不过首先我们得来学习一下滴管的使用方法。
(学生借助铅笔先练习滴管取水和吸水)(4)指名读实验注意事项,师强调:小组内的同学要分工合作,一位同学负责滴水,其他同学分别数数、记录及观察侧面水的形状。
(5)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巡视。
(6)学生交流各自的发现。
师引导学生总结预测的结果与动手操作的结果往往相差很大,表明实际验证的重要性。
①实验器具放回托盘里。
②比较各组的实验结果,分析原因。
德育融入:因为水能积小滴成大滴(积少成多),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节约用水。
③观察ppt图片:现在的每一小滴水会连成什么形状?为什么水面鼓得像个小馒头一样?旁边的水滴眼看就要掉下来了,可是仍然没有掉下来,说明什么?(会团结的水)
(7)教师和学生亲情互动,让学生站得很边缘,眼看就要掉下来了,但是老师紧紧的抓住孩子的手,不让它掉下去,实际上这每一滴水都像老师一样相互紧紧的抓住小伙伴。
看来呀“小水滴们还真团结”(板书团结的水)
小结: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这里可以问:你知道为什么刚才我们直接放回形针回形针沉下去,借助经过弯折后的回形针下水就可以浮起来呢?答:直接放下去相当于有一个比较大的外力破坏了表面的张力。
)
4. 你见过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吗?请你来给同学们说一说。
时间充足的话给看《水黾在水上游的视频》
二、认识水会往高处“爬”的现象。
1.问题:水的神奇之处还不止于“水的表面张力”,以前我们知道烟往上飘,水往低处流,你们见过水自己往上爬吗?想不想看看?
(1)展示:剪开花的花茎,一半插在红色水中,一半插在蓝色水中。
2.交流。
(水会向下流动)
3.下面请大家看几个小实验。
(1)实验四:玻璃板、纱布、锡纸、粉笔。
观察玻璃与纱布、粉笔与锡纸表面的不同,把它们一端浸润到水中你发现了什么?(有小孔与无孔)(时间充分的话,让学生实验,每一种材料10秒钟)
(2)实验五——水的扩散在平铺的纸巾上滴一滴墨水,你发现什么?(水能向四周扩散)
小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3)理解应用:把“材料”改成具体的东西,例如,水可以沿着有孔隙的纸巾往上爬或者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①对比试验:看来,正是因为材料上有孔或缝隙,才产生了水往上爬的现象;老师现在想让大家来挑战一下,再拿出俩个载玻片,和一枚回形针你们能否利用两片玻璃板使水往上爬?(让孩子提出方案,然后再发给孩子材料)
②引导孩子发现有回形针的一边缝隙大,另一边缝隙小。
(两片玻璃板合并,中间有了缝隙,水就是沿着这条缝隙往上爬的)然后进行试验。
结论:谁可以沿着缝隙往上爬,缝隙越小爬的越高。
4.生活中“水的毛细现象”还有哪些作用?
三、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通过实验和观察,又认识了水的一些神奇特性。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知识拓展
1、课后作业
附板书设计:
神奇的水
会团结的水——水的表面张力
会爬的水——水的毛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