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秦朝大一统格局的建立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记诵笔记(中外历史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时空坐标】【思维导图】【知识梳理】知识点一 秦的统一1.条件(1)必然性⎩⎨⎧①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②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2)可能性⎩⎨⎧①秦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②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③商鞅变法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
2.过程(1)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
(3)击退了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修筑了万里长城。
3.巩固(1)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①确立皇帝制度:兼采三皇五帝名号,定名为皇帝,通过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
“朕”“玺”“诏”②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三公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
指丞相(协理政务)、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③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广郡县制。
郡、县行政机构的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
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2)巩固统一⎩⎪⎨⎪⎧①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小篆 圆形方孔半两钱②修建驰道、直道,颁行法律。
③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
4.意义(1)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
(2)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3)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知识点二 秦朝的暴政1.表现 (1)秦始皇⎩⎨⎧①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求仙访药,巡游、封禅,征发繁重;刑法严苛。
②接受李斯的建议,实施“焚书坑儒”。
思想专制的体现(2)秦二世:残忍昏庸,实行严刑峻法,加重人民负担。
第3课 秦朝大一统格局的建立

二 政治方面: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① 始称“皇帝” ② 中央设“三公”
③ 地方置郡县
二
孔虚是秦朝初年齐地 的商人。有一天,他 打算到赵地去贩卖盐 等商品。
想象一下,在 交易过程中,他 会遇到哪些困难 呢?
赵
齐
三
困难:
车途异轨, 律令异法, 衣冠异制, 言语异声, 文字异形。
二
统一车轨
二
统一货币
长平之战(想象画)
人民饱受 战争之苦 渴望统一
一
秦国国势强盛统一策略正确
材料三: 从秦孝公到秦王政,共历六代123年,在此期间,秦 国“远交近攻”,消灭了六国150多万军队,领土从关 中地区扩展到陕南、陕北、甘肃、宁夏、四川、陕西、 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区。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一 秦统一全国的原因
阿 房 宫 想 象 画
秦始皇到处修建离宫别馆,仅首都咸阳四周200里内就有270座宫殿。阿 旁宫直到他去世也未完成修建。
三 秦的暴政
秦始皇的骊山陵墓,不仅工程浩大,而且陵内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 极尽奢华。
三 秦的暴政
辽东
临洮
秦始皇修筑抵御匈奴的城防,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共万余 里长,史称秦长城。
二.谈谈你对秦始皇的看法?(不少于150字)
材料一:
各国交往和融合步伐加快
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南海
则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
东海则有紫紶、鱼盐焉,然而中国得而衣食之。西海则
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
——《荀子·王制篇》
一
材料二: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 梁惠王上》
中职历史 第3课 秦朝大一统格局的建立教学设计

任务2 18 分钟分析图片、自主阅读教材、
讨论回答问题
二、变革制度大一统
(一)政治方面
1、思考:根据材料分析秦始皇面临哪
些治国难题?思考:阅读教材P18找
出让嬴政满意的解决方案?再运用
图片,学生分析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
制度
2、通过历史小剧场(秦国高层会议)
思考:王绾和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
么?秦始皇最后作出了怎样的选
择?再运用图片,学生分析郡县制的
架构
3、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二)经济方面
1、出示文字材料,引出思考:根据
材料分析秦始皇又面临哪些治国难
题?
2、展示图片
(三)文字方面
运用图片,历史剧、
分析教材内容的手
段,层层提问,学生
会理解秦始皇大一
统举措有利于将地
域广大的中国逐渐
融合凝聚为大一统
的社会、经济、文化
共同体
任务3 7 分钟分析图片、自主阅读教材、
讨论回答问题
三、短暂而亡析原因
1、就业班:组织学生讨论,抽学生
回答问题
2、高考班:组织学生讨论,抽学生
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出示相关材料佐
证
知道秦二世而亡的
原因
评价总结
5 分钟讨论回答问题
及时复习。
第3课、秦朝大一统格局的建立

治民,管理财政、 司法、狱讼和兵役
乡 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里 里正 交通要道上十里设一亭
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
分封制
郡县制
以血缘为基础 以地域为划分基础
诸侯的官位、封土 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命、
世袭
派遣
地方容易出现 割据
地方服从中央,中央 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
郡县制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官僚 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左、右丞相 “百官之首”
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
皇帝
作用:
互相牵制,
互相配合,
御史大夫 (副丞相)
太尉 减少决策失误 皇权独揽
律令图籍
军务
监察百官
(位低权重)(虚有其位)
九卿
九卿
奉常 • 三公九卿的关系?
•
郎中令
宗庙礼仪教化
互
卫尉
宫中警卫
相
廷尉
宫门警卫
配
典客 司法 首都警卫
合
宗正
少数民族
互
皇室宗族
治粟内史
族诛 一人有罪,灭绝其宗族。族刑 有时株连到父族、母族、妻族。
绞: 用绳子将犯人勒死 抽胁,可能是指抽筋拔骨
束颈的铁钳
铁桎
秦的暴政
4、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胡亥即秦二世为了巩固帝位,他大杀宗室和先帝故臣,接连株杀 了自己的兄弟姐妹20多人,并下令杀害大将蒙恬等重臣。这种倒行逆 施,使得朝野惊恐,这一时期,徭役、赋税更加繁重,刑罚更为残酷。 秦二世的残暴统治,也离不开赵高的助纣为虐。
6、秦朝灭亡
赵高杀李斯, 逼死秦二世。立 二世之侄子婴为 王,子婴即位后 设计杀死赵高。
公元前206年, 刘邦率领大军攻 入关中,到达霸 上。秦王子婴仅 当了46天的秦王 便素车白马,以 绳系颈,捧着御 玺符节,向刘邦 投降,秦朝自此 灭亡。
3.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分封制 血缘关系 诸侯王位世袭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郡县制 按地域划分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官位概不世袭 官吏只有俸䘵,无封地
比较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
类别 建立基础 传承制度 官吏权力 与中央关系
官员职责范围
历史作用
分封制 血缘关系 诸侯王位世袭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本课小结
布置作业
课时作业本三
郡县制 按地域划分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官位概不世袭 官吏只有俸䘵,无封地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
比较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
类别 建立基础 传承制度 官吏权力 与中央关系
分封制 血缘关系 诸侯王位世袭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官员职责范围 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土地管理权
一、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与速亡
3.速亡 (4)结果:
P15选择题5
天下云集响应,起义迅速蔓延,陈胜起义失败,刘邦攻占咸阳,秦 亡。
二、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形成
1.秦朝从分封制地方实体走向中央集权的原因
经济原因:
➢ 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诞生,需要强大中央集权的保护和协调
官员职责范围
历史作用
分封制 血缘关系
郡县制 按地域划分
比较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
类别 建立基础 传承制度 官吏权力 与中央关系
官员职责范围
历史作用
分封制 血缘关系
诸侯王位世袭
郡县制 按地域划分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官位概不世袭
比较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
类别 建立基础 传承制度 官吏权力 与中央关系
官员职责范围
官员职责范围 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土地管理权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保护其地主土地所有制
社会 根源
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吸取周天子在诸侯割 据局面下式微的教训,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
地理 原因
大河文明以农业生产为主,土地束缚了过多的劳动力, 无法更多地发展商业与手工业,而且疆域面积较大, 需要统一的管理
3.巩固 (1)巩固中央集权: ①措施:
确立 将君主定名为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通过具 皇帝 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_独__尊__地位;皇帝对国家 制度 事务拥有_至__高__无___上__的决定权
中央 设三公九卿。三公指_丞___相__、太尉、御史大夫,为 官制 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
地方 制度
设立__郡__、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 免和考核。县以下设_乡___、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 民众和治安
②意义:秦朝确立的这套政治体制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 用,影响至为深远。
(2)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 度量衡 ,修驰道、直道,颁 行法律。
(3)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 4.意义 (1)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 (2)推动了 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练经典小题]
1.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在黄河附近筑堤自保,甚至还恶意将灾
害引至邻国。战国时,赵国曾将黄河决堤以浸淹齐魏。这说
明
()
A.礼乐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B.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
C.分封制严重阻碍农业发展
D.大一统王朝出现具有合理性
解析:材料讲述诸侯以邻为壑,是诸侯国之间的争端,说明实行 中央集权,有利于生产生活,是历史的趋势,建立大一统王朝具 有合理性,故 D 项正确;其他三项材料均未涉及,排除。 答案:D
中职第3课秦朝大一统格局的建立职业中专历史课件职业高中历史PPT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技工学校1127

束颈的铁钳
秦朝刑具
铁桎(zhì 脚镣)
按照国家规定:先是黑京面(即在脸上刺字,是秦朝的一种侮辱刑),然 后劓(即割鼻子),砍断左右趾(即砍掉左右脚),又腰斩(拦腰斩断) ,最后是醢(hai,即剁成肉酱)….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罪….
(秦朝刑罚严酷,以至)赭[zhě]衣塞路,囹圄[líng yǔ]成市(穿囚 衣的犯人堵塞了道路,监狱多得像市场一样),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天才之利多,是形胜也。
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荀基子础•强雄国厚篇;》
②以制人度事:论商,鞅则变能法用后法家,之秦说尊,奉实法为家其,一
大端。奖盖励惟耕用战法,家国,家故能日一益民强于盛农。战,其
秦岭
兵强而且多。亦惟用法家,故能进法家之
术③,政而治汰:淫数靡代骄秦悍王之励贵族精,图政治事,乃广克纳修贤举
皇位世袭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命为制,
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皇帝独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皇权至上ຫໍສະໝຸດ 以上反映出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请完善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中 央 地 方
二、 大一统举措
李斯的出访
李斯的车队首先进入了以前韩国的地界,韩国修了许 多路障,韩国的道路只能供韩国的两辆车并行,秦国的车
地形地貌导致秦军运输补给供应不上修,建秦灵军渠在岭南地
区苦战三年,仍无建树。
开凿灵渠
灵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 县境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 之一,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 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归纳概括
秦朝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哪些措施?
政治: 经济: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在中央,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下设三公即丞相 、太尉、御史大夫; 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第3课 秦朝大一统格局的建立公开课pp

第3课 秦朝大一统格局的建立
导入新课
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 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 国也。”
一、秦大一统的前提
(一)秦朝建立
嬴 政 平 定 六 国
建 立 秦 朝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咸阳
一、秦大一统的前提
课堂小结
一、秦大一统的前提 二、秦大一统的举措 三、秦大一统的历史意义
思考:嬴政为什么要确立“皇帝”的称号?
二、秦大一统的举措
(一)在政治方面:三公九卿制度 材料2: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并无决策权。 太尉掌武事,秦皇朝建立后,一些重要活动....不见有太尉。从制度上说,秦朝应有 太尉的官位,实际上大概未曾具体选任担当这一职务的官员 御史大父主要职责,一是承转皇帝诏令制...二是监察百官 “三公”之下,则有分掌朝廷和国家各项行政事务的“诸卿”,或习惯地称之为“九卿”, 但其实际名额并不限于九。....
(一)在政治方面
行政系统
丞相
郡守
县令
有秩
监督系统
御史大夫
郡监
县丞
啬夫
军事系统
太尉
郡尉
县尉
游徼
二、秦大一统的举措
(二)在经济、文化方面
孔虚经商
通过观看动画,完成下列表格
面临的问题 解决方案
影响
车轨、车不同 车同轨
量器不同
统一度量衡
促进全国各地的经 济交流、发展
货币不同
统一货币
文字不同
形同文
有利于经济文化的 交流、传播
二、秦大一统的举措
(一)在政治方面:郡县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授课日期第3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资料教材、PPT、板书
课题秦朝大一统格局的建立
教学目标要求
知识
与
技能
通过观察时间轴、结合秦朝疆域图及其历史线索的梳理回顾秦朝的历史格
局;结合秦的统一,能够正确认识秦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
秦末农民起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过程
与
方法
运用相关史料,学会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从中发现问题,对秦统一
的原因、意义及秦朝灭亡的原因作出正确的分析、解释。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结合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的相关史实,认识秦实现大一统的意
义,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
教材分析重点对秦统一的原因、意义及秦朝灭亡的原因作出正确的分析、解释。
难点
正确认识秦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秦末农民起义中认识到人
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认识秦实现大一统的意义,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
板
书
设
计
秦朝大一统格局的建立
课后
小结
在这个基础之上把它们加以修缮和连接,于是连绵起伏的万里长城就修建了。
它的两端分别是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图片:孟姜女哭长城】但是长城的修建也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像我们非常熟悉的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就源于这一背景,也从侧面说明了长城的修建给当时的百姓带来了非常大的负担。
在长城修建之后这一地区的百姓有了一个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在同时秦王嬴政还派大军去征讨南部的越族。
越族是生活在我国东南沿海和华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
【地图:秦朝疆域图】这场战争先后进行了八年,收复了越族之后秦王嬴政在这个地方设置了三个郡加以进行管理,进一步的巩固了边疆地区,而秦朝的疆域也变得更为辽阔了。
【地图:秦朝疆域图】我们来看一下在南征北战之后秦朝的疆域范围,东到东海、南到南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这样的一个疆域范围相比较之前可以说是空前辽阔了,而在这样空前辽阔的范围之内又生活着很多的不同的民族他们不再像之前一样因为战争而不得安生,而是有了一个安定的环境去进行生产和生活。
(二)大一统的举措
【图片:秦始皇】秦王嬴政用十年的时间结束了诸侯争霸的局面,他觉得自己的功劳非常大,此时王这个称号已经配不上他了,应该给自己找另外一个称号,选一个什么样的称号呢?【图片:三皇五帝】在传说中三皇五帝是功劳非常大的人物,于是秦王嬴政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了一个字,给自己取了皇帝这样的称号。
他自己是第一任皇帝称为始皇帝,在他之后他希望还有第二位、第三位,一直这样传到秦万世。
在确立了皇帝这样的称号之后面对着如此广阔的疆域,该如何进行管理呢?秦王嬴政吸取了之前西周的教训,他认为作为统治者最为重要的是应该加强权力。
于是他把全国的最高决策权都集中到了自己手里,但是所有的事不能都由皇帝一个人来做呀,于是他在中央设置了三个机构。
【三公九卿结构示意图】太尉负责管理军事,但是他没有调兵权,调兵权是掌握在皇帝手里的。
除此以外,他还设置了一个机构丞相来帮助他管理全国的大小事务,这么来看这个丞相的权力就太大了,皇帝不放心,他设置了一个机构御史大夫负责帮助他监察包括丞相在内的百官。
中央设置的这三个机构称为三公,在三公之下他还设置了很多的机构,远不止九个,我们称为九卿。
三公九卿机构这样的建立就帮助皇帝处理了很多的事务,但是最后的决策权还是掌握在皇帝手里。
中央确立了制度之后,那该怎么样来管理地方呢?围绕着这一个问题,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对当时的争论做了这样的记载,当时的丞相王绾和大臣李斯,他们针对地方管理问题,进行了一番辩论。
【材料:李斯和王绾的辩论】秦始皇最后听从了李斯的建议。
正如李斯所说,西周实行分封制,后了解皇帝这一称号的由来。
了解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
思考从秦朝始,必然采取郡县制的原因。
来血缘日益疏远,相互攻击,王室衰微。
战争刚结束,如果再实行分封制,那就是在招致祸乱,
那应该怎么样来管理地方呢?在商鞅变法的时候方上曾推行过县制,所以秦始皇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图片:郡县制示意图】他把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郡下边分为大大小小不同的县,郡的长官为郡守,县的长官为县令,他们都是由皇帝来直接任命的,也就是说不再世袭,这个地方官如果做的好的话,皇帝会让你接着再做,那如果你做的不好的话,皇帝随时有权力撤职再任免。
这样一来地方的权力就集中到了中央,我们把这样的制度叫中央集权。
权力集中到中央之后最后的决策权又掌握在皇帝一人手里,我们把这叫君主专制,所以这样的一套制度我们称为君主专制。
这样的一套制度建立之后,秦始皇依然不能高枕无忧,因为在地方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我们结合一段漫画《孔虚经商》来了解一下秦统一后还存在着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漫画:《孔虚经商》】通过观看刚才的动画我们可以了解到秦统一之后地方上的文字、货币、度量衡都是不统一的,这就给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难。
该怎么样解决这些问题呢?统一。
【材料:文字统一前各国文字的对比图】秦始皇命令对文字进行整理,我们可以看到以这个“马”字为例全国各地的写法都是不一样的,他制定出了标准的文体小篆作为全国通用的一种文体,当然主要是用于法令、文书。
我们可以看到小篆的笔画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它的笔画比较多而且写起来不太方便于是到后来在民间又逐渐的演化出了一种新的文体——隶书,隶书相比较小篆,它的笔画没有那么多,书写起来也更为方便,所以它主要是在民间推广使用。
文字需要统一,货币同样的也需要统一。
【图片:各国货币】在统一之前各国使用的货币、换算单位、重量、大小,都是不一样的。
像齐国、燕国它们使用的就是这种刀形货币,这就给各地的经济交流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
秦始皇下令全国统一使用政府所铸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半两钱,这种钱币它一直流通到清朝是有它的原因的。
【图片:秦半两钱】首先我们看它的形制,是符合中国人天圆地方的观念的,圆形方孔代表天圆地方,除此之外它也便于携带,中间有一个孔,如果这个数量比较多的话可以用一条绳子把它串起来,携带也比较方便。
刚才我们说货币不统一,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比这还要混乱的是度量衡。
什么是度量衡呢?【图片:度量衡】度是长度单位,量是体积单位,衡是重量单位,秦始皇下令把商鞅变法时候规定的度量衡推广到全国,为了进一步的方便推广,他把制定的标准统一的印在使用的器具上,这样一来全国各地度量衡也逐渐的标准统一。
了解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等措施的原因、具体举措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