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旧城改造更新模式研究
广州市旧城改造更新模式研究

广州市旧城改造更新模式研究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旧城改造更新成为了许多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广州市作为我国南方的重要城市,其旧城改造更新工作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广州市的旧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例如,基础设施老化、房屋破旧、交通拥堵、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在旧城改造更新的过程中,广州市逐渐形成了几种主要的模式。
一种是“拆除重建”模式。
这种模式通常适用于建筑物严重老化、存在安全隐患、土地利用效率极低的区域。
通过将原有建筑拆除,重新规划和建设新的住宅小区、商业中心等,以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和城市功能的提升。
例如,_____地区的改造就是采用了这种模式。
在拆除重建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新建筑的风格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同时也注重配套设施的完善,如增加停车场、学校、医院等。
另一种是“综合整治”模式。
对于一些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或者建筑质量尚可的区域,采取综合整治的方式进行改造。
包括对房屋外观的修缮、道路的拓宽和翻新、水电管网的改造等。
这种模式在保留原有城市风貌和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提升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水平。
像_____街区的改造,就很好地保留了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和街巷格局,同时引入了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
还有一种是“功能置换”模式。
将一些旧的工业厂房、仓库等改造成创意产业园、文化艺术中心等。
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利用闲置的土地和建筑资源,还能够为城市注入新的产业和文化元素。
比如_____的旧厂房,经过改造后成为了一个充满创意和活力的文化产业园区,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和企业入驻。
在广州市旧城改造更新的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拆迁安置问题是一个关键。
在拆除重建的过程中,如何妥善安置原居民,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有些居民可能对拆迁补偿不满意,或者不愿意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这就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做好充分的沟通和协调工作。
关于“三旧”改造模式研究探讨

关于“三旧”改造模式研究探讨摘要:城市更新作为一项动态推动工作,是一个需要长久实践的领域,广东省先试先行,在规划编制、实施管理、政策保障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对我国其他地区的城市更新具有前瞻的影响。
城市更新规划作为引导城市高质量发展,助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城市空间规划体系,弥补原有规划落地性不强的重要抓手与手段,未来,在技术方法、行政管理以及实施保障方面还需要随着城市发展的实践不断创新。
关键词:三旧改造;城市规划;广州市;思路引言:广东三旧改造是指广东省特有的改造模式,分别是“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
“三旧”改造是国土资源部与广东省开展部省合作,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工作的重要措施。
开展“三旧”改造的项目,必须符合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纳入“三旧”改造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已纳入省“三旧”改造监管数据库,需制订改造方案,并且通过市(县)人民政府的批准。
旧城镇主要是指各区、镇(街道)城区内国有土地的旧民居、旧商铺、旧厂房等。
包括因产业调整而搬迁或者停产的工业所留下的旧厂房、旧仓库;上世纪80年代及以前的棚户、简屋、单层砖混结构等建筑结构简陋、外观环境差的危旧居民用房;物业价值低于土地价值的旧商铺等。
改造项目应确定最小面积,以体现整体改造效益,其最小面积应由每个地区因地制宜确定。
如佛山确定为:低层建筑应不小于500平方米,多层建筑不小于1000平方米,中高层、高层居住建筑不小于2000平方米,高层公共建筑不小于2500平方米。
如广州黄埔印象旧街区改造,黄埔印象三旧改造后被评为黄埔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1-2]旧厂房主要指镇(街道)、村和工业园区内的旧厂房以及严重影响城市观瞻的临时建筑。
包括上世纪90年代及以前建设的临时建筑、单层简易结构旧厂房;容积率低于0.6的旧厂房;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性质不符,占用滩涂、农田等生态用地的违章建设厂房;地均产出低于100万元/亩的低效工业工地;国家禁止类和淘汰类产业的旧厂房;废水、二氧化硫、粉尘、烟尘等工业污染物排放未100%达标的旧厂房;能耗和水耗高于国家和省规定的产品能耗、水耗限额标准的旧厂房等。
“三旧改造”背景下的广州城中村改造更新策略研究

“三旧改造”背景下的广州城中村改造更新策略研究【摘要】本文以广州市“三旧改造”为背景,分析目前广州城中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城中村“三旧改造”的原则,空间与政策相配合,照顾村民利益与城市发展,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改造策略进行研究。
城中村的改造与更新将改善居住环境,节约城市建设用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对于城市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三旧改造;城中村;改造更新策略1、“城中村”与“三旧改造”的概念与关联“城中村”从狭义上说,是指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
从广义上说,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区。
“三旧改造”主要是指“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的改造,其中“旧村庄”主要指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内的城中村;大量用地被城市工业区、物流园等产业园区占据的园中村;不再适宜生活居住,村民须逐步迁出或整体搬迁形成的“空心村”等。
“城中村”这一概念由来已久,而“三旧改造”是近几年广东省在城市更新中提出的新口号,是新形势下对城市土地改造赋予的新定义。
广州市“城中村”的改造属于“三旧改造”的范围,借助“三旧改造”政策的推广与实施,“城中村”应进行更为集约、有效的更新。
2、“三旧改造”的背景及政策解读(1)背景“三旧改造”是国土资源部与广东省开展部省合作,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工作的重要措施。
广东省政府下发了相关文件——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府[2009]78号《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粤府办[2009]122号《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三旧”改造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等。
“三旧改造”已上升为广东全省的发展战略。
“三旧改造”重点在于集约用地,通过盘活存量土地来满足发展用地的需求,控制和减少土地新增消耗,解决资源、环境瓶颈问题,对城市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人居环境改善、产业转型升级、拉动经济增长等有着巨大的影响。
广州市“三旧”改造中的城市更新发展研究——猎德村

广州市“三旧”改造中的城市更新发展研究——猎德村改造案例分析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原理指导老师曲少杰建环零八一班罗明艺0816030016摘要:广州市“三旧改造”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对其当中的城市更新发展研究,就以猎德村的改造为例进行分析。
猎德村作为广州市城中村的改造的第一个试点,其发展模式及当中出现的问题,很值得我们一一探讨研究。
关键词:改造容积率猎德村城市规划1、调研概况介绍三旧改造是指“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
“三旧”改造是国土资源部与广东省开展部省合作,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工作的重要措施。
1.1 旧村居主要指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内的城中村;大量用地被城市工业区、物流园等产业园区占据的园中村;不再适宜生活居住,村民须逐步迁出或整体搬迁形成的“空心村”。
具体包括上世纪80年代及以前的砖土结构建筑;不符合国家规范和地方技术标准的各项指标的城中村、园中村;违法违章建筑、单家独户的旧村居;水、电等基础设施,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交通、消防、生态环境等严重滞后的,不适宜居住的空心村、园中村等。
1.2 旧村改造具体进展情况2020年前,基本完成138条“城中村”改造任务,目前,已有15条村完成了改造方案审批工作。
其中猎德村复建安置房已建成投入使用;林和村已清拆完毕,安置房工程已开工建设;杨箕已基本拆平并完成土地公开出让工作;琶洲、文冲、冼村、小新塘村已开始签订拆迁安置补偿协议及部分拆除,花地、西塱裕安围已开始安置房建设。
据悉,今年旧村改造方面,重点推进位于珠江新城、白云新城等十大城市重点功能区以及番禺南站地区等重点区域,影响城市景观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旧村(城中村)全面改造项目;在推进海珠区黄埔古村、荔湾区裕安围村综合整治项目的基础上,启动花都狮前村等几个具有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旧村整治项目。
1.3 主要政策依据⑴《印发广东省建设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明电[2009]16号)⑵《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号)⑶《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三旧”改造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粤府办[2009]122号)⑷《关于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工作的意见》(穗府【2009】56号)⑸《广州市旧城更新改造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⑹“三旧”工作流程(征求意见稿)1.4 全面改造模式的财政支持政策⑴.全面改造项目通过土地公开出让融资的,土地公开出让收入中的改造成本部分,在土地公开出让后先行拨付给村集体经济组织。
当代广州旧城居住区更新模式初探的开题报告

当代广州旧城居住区更新模式初探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中国人口众多,且城市化进程加速,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旧城区的更新成为了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城市更新政策的强调和支持,以及市场需求的推动,国内城市的更新工作日益活跃起来。
广州市,作为中国南方的大城市,其旧城区更新的任务更是艰巨,因此探索有效的更新模式,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初步探索现阶段广州市旧城区更新的情况、问题和前景,探讨更新模式所涉及的政策、技术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并借助广州市的目前的实践情况就现有的广州市旧城区更新项目进行调研,了解旧城区更新专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成效等情况。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选取了广州市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广州市旧城区更新模式。
首先,进行文献综述及案例分析,了解国内外有关城市更新的主要理论、政策、技术与实践等方面的情况,掌握比较全面的现有更新模式,并结合广州市的实践情况,分析广州市旧城区更新所涉及的背景、政策、技术等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其次,通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交叉分析等方法,对广州市旧城区更新专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成效等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包括对旧城区的基础设施、空间规划、居住环境、产业结构等方面的调查和评价,以及深入了解广州市旧城区更新的业主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三、研究预期和创新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全面了解现有广州市旧城区更新模式的特点、问题、前景和建议,为今后更新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还将对广州市旧城区更新模式的政策、技术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反思旧城区更新工作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和难点,提出了创新的策略和建议,对于进一步推动广州市旧城区更新工作的进展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三旧改造”背景下的广州城中村改造更新策略研究(5篇可选)

“三旧改造”背景下的广州城中村改造更新策略研究(5篇可选)第一篇:“三旧改造”背景下的广州城中村改造更新策略研究【摘要】本文以广州市“三旧改造”为背景,分析目前广州城中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城中村“三旧改造”的原则,空间与政策相配合,照顾村民利益与城市发展,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改造策略进行研究。
城中村的改造与更新将改善居住环境,节约城市建设用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对于城市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三旧改造;城中村;改造更新策略1、“城中村”与“三旧改造”的概念与关联“城中村”从狭义上说,是指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
从广义上说,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区。
“三旧改造”主要是指“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的改造,其中“旧村庄”主要指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内的城中村;大量用地被城市工业区、物流园等产业园区占据的园中村;不再适宜生活居住,村民须逐步迁出或整体搬迁形成的“空心村”等。
“城中村”这一概念由来已久,而“三旧改造”是近几年广东省在城市更新中提出的新口号,是新形势下对城市土地改造赋予的新定义。
广州市“城中村”的改造属于“三旧改造”的范围,借助“三旧改造”政策的推广与实施,“城中村”应进行更为集约、有效的更新。
2、“三旧改造”的背景及政策解读(1)背景“三旧改造”是国土资源部与广东省开展部省合作,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工作的重要措施。
广东省政府下发了相关文件——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府[2009]78号《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粤府办[2009]122号《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三旧”改造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等。
“三旧改造”已上升为广东全省的发展战略。
“三旧改造”重点在于集约用地,通过盘活存量土地来满足发展用地的需求,控制和减少土地新增消耗,解决资源、环境瓶颈问题,对城市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人居环境改善、产业转型升级、拉动经济增长等有着巨大的影响。
特大城市旧城更新模式探析——基于广州与国内外城市的实践

22城市建筑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2024.01Kong, etc.,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rom four aspects of land,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path,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Key words urban renewal; old city renewal; Guangzhou城市更新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是一个国家城镇化水平进入一定发展阶段后面临的主要任务[1]。
我国大部分城市已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城市更新已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2021年,“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城市更新上升为国家战略。
2022年,中央多次在高级别会议中提到要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并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广州是国内最早开展城市更新的城市之一,在城市更新方面的创新探索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然而,近年来由于受旧改成本上升、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市场主体融资困难、规划设计条件苛刻等诸多因素制约,广州市旧城更新工作进展受到影响。
通过梳理广州旧城更新的主要历程与政策演变,借鉴国内外特大城市在旧城更新中的经验和成果,笔者结合广州市实际情况,从操作流程、实施路径、工作机制等层面,研究符合广州市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旧城更新改造模式,进一步推进旧城更新改造工作。
1 广州旧城更新的主要历程与政策演变以政府、业主和市场在旧城更新中的互动关系、融资渠道与管制模式为依据,将广州市旧城更新历程划分为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1年),政府出资、政府建设。
政府专设危改资金,用于危房就地翻新或重建,对危房进行“见缝插针”式的改造。
该方式只能解决部分危房问题,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快速的城镇化进程。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已进入中后期阶段。
严控大拆大建背景下,广州市城市更新改造路径研究

严控大拆大建背景下,广州市城市更新改造路径研究摘要:城市更新改造是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
在“严控大拆大建”的背景下,广州市积极推进城市更新,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质。
然而,城市更新过程中仍面临着社会矛盾、历史文化保护和拆迁问题等一系列挑战。
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广州市城市更新现状的深入研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总结经验并提出对策,以期在其他地区推进城市更新工作时具有借鉴意义。
一、引言城市更新是指对城市老旧区域、棚户区和农村城镇进行综合性、系统性改造,以提升城市品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并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居住、工作和休闲需求。
作为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城市更新改造在广州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特别是在“严控大拆大建”的政策背景下,广州市城市更新需要更加注重科学规划、创新机制、社会参与,以实现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广州市城市更新政策背景广州市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文化名城,其城市更新改造任务十分繁重。
近年来,广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政府强调“严控大拆大建”,防止过度拆迁和浪费资源,着力提升土地和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
其次,政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推动公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再次,政府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注重保留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强化城市的文化底蕴。
三、广州市城市更新的现状及面临的突出问题1. 现状概述广州市城市更新在过去几年取得了显著进展,许多老旧区域得到了改造和提升,新的城市空间格局逐渐形成。
政府的政策引导和社会资本的参与促进了城市更新的步伐,一些标志性的城市更新项目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但是,城市更新的不断推进在为城市发展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2. 突出问题2.1 社会矛盾与居民利益受损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大规模的拆迁不可避免,这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居民利益的受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旧城改造更新模式研究
1.拆迁重建模式:该模式通常适用于建筑老化严重、环境条件差的旧
城区。
在该模式下,政府会组织拆迁,并将旧城区的建筑物全部或部分拆除,然后进行重建。
重建后的新建筑物通常具有现代化的建筑设计和设备,以及完善的公共设施。
这种模式能够快速改变旧城区的面貌,提升城市的
整体形象和居住环境。
2.保护利用模式:该模式适用于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旧城区。
在该模式下,政府会保留旧城区的建筑物,并通过修缮和改造来提升
其功能和价值。
同时,政府也会引入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为旧城区
注入新的活力和经济动力。
这种模式能够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升
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并促进旧城区的可持续发展。
3.改造提升模式:该模式适用于旧城区存在一些小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在该模式下,政府会进行相应的改造和提升,以解决问题并
提升旧城区的整体素质。
改造和提升的内容包括道路拓宽、交通信号灯的
设置、公共绿化的增加等。
这种模式能够快速解决旧城区存在的问题,提
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以上是广州市旧城改造的几种更新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其适用的场景
和优势。
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旧城改造涉及到大量的土地征收和拆迁工作,这需要政府具有
强大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以及对居民的合理补偿和安置安排。
否则,容易
引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其次,在进行旧城改造时,需要充分考虑居民的意见和需求。
否则,
可能导致一些旧城区居民被迫搬迁,失去原有的社会关系和生活习惯。
此外,旧城改造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尤其是拆迁重建模式。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因此,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财政
政策和经济评估方法,确保旧城改造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广州市旧城改造的更新模式涉及到不同的场景和问题,针
对不同的情况可以选择适合的更新模式。
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居
民的意见和需求,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确保旧城改造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