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须有诗情画意

合集下载

语文,让生命流淌诗意

语文,让生命流淌诗意

语文,让生命流淌诗意全国语文特级教师、教育专家余映潮老师说:“语文教学过程要比较生动美好,比较有文气和比较雅致;要诗意策划,即充分地考虑与设计阅读教学过程中层次的美、活动的美和细节的美,就是教师在阅读教学的某一细节、某一步骤方面所酝酿的具有文趣、具有情味、具有美感、具有诗意的教学情境”。

是的,语文是充满人文性的,语文应该是学生心灵的栖息地,是精神的家园。

语文教学应当在诗意光辉的照耀下,给人以美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流淌着浓浓诗意的语文课堂可以让学生体味无穷的情趣,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蕴,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唤起美好的情感。

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探求人生的真谛。

那么,如何才能营造教学中的诗意,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流淌诗意呢?一、在阅读文学作品中感受诗意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荟萃古今中外名家名篇,有纯真质朴的《诗经》,隽永精致的诸子散文,磅礴率直的汉乐府,有灿烂多彩的唐诗宋词,当然还有大量文质兼美、启人心智的精选时文,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中外小说戏剧。

所有这些,都是作家在喧嚣尘世中为我们保留的一块洁净的精神家园。

这些教材无不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无不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着精神贯注和文化熏陶。

教师的职责就是传承这份生命遗产,让学生接受人文洗礼,感受文学作品中如山花般灿烂的诗意美。

同时以自己高尚的人文情怀引领学生感知文本、品味语言,体会生命中的真善美,以自我的生活积淀引领学生体味人类的精神追求和精神实质。

在阅读《安塞腰鼓》时,我们可引领学生去感受黄土人博大的胸襟和强盛的生命力;在阅读《斑羚飞渡》时,我们可让学生学会敬畏生命;在阅读《伟大的悲剧》时,我们可引领学生去感受悲剧的强大震撼力;在阅读《桃花源记》时,引领学生读懂一种达观,读出一种人生境界。

花木兰孝顺美丽智勇双全,诸葛亮足智多谋忠心耿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领救济粮”的骨气,所有这些,无不让人感受人格美巨大的力量、情感美动人的光芒。

语文教学需要“诗情画意”

语文教学需要“诗情画意”

语文教学需要“诗情画意”语文教学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汉语语言表达的能力,理解文字的内涵,感知文学的魅力。

要实现这一目标,语文教学需要“诗情画意”。

“诗情”指的是文学感受和文化情感,它是语文课堂的灵魂。

语文课堂中的阅读、写作、朗读、演讲以及其他教学环节都需要诗情的渲染。

比如,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需要通过描绘文字中的意境来产生联想,激发我们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欣赏中对作品产生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语言和文字上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应该引导学生使用更多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来丰富表达方式,这样才能从内心深处与学生产生共鸣,让他们更好地沉浸在文学的海洋中。

“画意”则指的是教师将语文文化转换为视觉、图像、动画等方式,让学生形象生动地感受语文的乐趣,这是语文教学中最具吸引力的部分。

想象一下,当教师讲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一幅精美的插图会给孩子们带来一定的冲击力和视觉刺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除了使用图画备课及互动式课程来让学生轻松感受,教师还可以采用戏剧教学、实物展示等手段,让学生亲身感受语文的美妙之处。

比如,在学习唐诗时,通过模仿唐诗人物的表演方式,学生的语言发展和表述能力不仅得到了提高,还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产生了独特的感受。

总之,要使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激发想象力、尊重人性情感、弘扬民族文化的过程,就需要诗情画意的融会贯通。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进行提高,而且可以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激发对语文文化的兴趣和感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和自信。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造诗情画意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语文的乐趣与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懂得用语言的魅力和力量来表达自己,为将来的自己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怎样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

浅谈怎样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
做些 什 么 呢? 关 注学 生 个 体 。 学 理念 渗 透 诗 意 精神 教


诗 意 的语 文课 堂 , 着力 营造 着一 种情 的场 、 种 感动 应 一 自己也 感 动别 人 的场 、一 种沐 浴 在 真 实 的人 性 光 辉 之 中 的
充 满 诗 意 的语 文 课 堂 , 该 是 文 道 合一 、 景 交 融 , 应 情 是 场 . 其 如 此 , 能 真 正地 走 进 诗 意 语 文 、 意 课 堂 、 意人 惟 才 诗 诗 师 生生 命 一 起 诗 意成 长 的境 界 ,是 和 学 生 一 起 徜 徉 在 优 美 生 . 命 才 能悄 悄 地 在 语 文 的 家 园 里诗 意栖 居 。 生 的 文字 中间 . 过 人 情 事 理去 解 读 这 个世 界 的 意义 . 受 到 通 感 四 、 师 要 有 尽 情 拥抱 诗 意 的 情 怀 教 拥 抱 诗 意 的情 怀 , 求 教 师 必 须 永 葆 ~ 颗 “ 心 ” 画家 要 童 。 生 活 的 酸甜 苦 辣 、人 生 的喜 怒哀 乐 ,感 受 到 不 同人 格 的魅
个 有 诗 意的 语 文 教师 应 该 具 备 高 超 的 教 学 艺 术 。 这 种艺 术 是 技 能 与智 慧 的完 美结 合 。所 谓 艺 术 突 出 的 是 个 性

五 、 诗 意 传 承 民族 文 化 这 是 语 文 教师 的使 命 用
中 国 自古 就 是 一 个 诗 的 国度 。一 个 诗 教最 为发 达 的文
生 活 到 创 造 生 活 的 至 高 境 界 . 而 追 寻 到 生 命 和灵 魂 栖 居 激 情 ,学生 会 从 中感 悟 到 宇 宙 的苍 茫 浩 渺 .人 生 的 悲欢 离 进 的桃园 。 合 , 教 于潜 移 默 化 之 中 , 益 于 身 心 愉 悦 之 时 , 生 也 才 受 得 师 二 、 意语 文 课 堂 需要 教 师 灵 动鲜 明 的教 学 个 性 诗 能 享受 到语 文 学 习 的快 乐 和幸 福 。

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

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

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而如何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则成为了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诗情画意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培养他们的情感、想象和创造力。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如何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营造“诗情”。

要想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教师首先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这个氛围要温馨、舒适,充满美好的感觉。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轻柔、悦耳的音乐,或者熏香、放花等,以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

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情感会得到释放,学习的动力也会进一步激发。

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一些优美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诗情的美好。

通过朗诵、鉴赏等形式,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增强他们的审美情感。

除了“诗情”之外,“画意”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加入丰富的图像、色彩等元素,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

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课文中的情境和场景。

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象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和方法。

在美术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创作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形象,丰富学生的审美视野。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进行一定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亲手制作出属于自己的“画意”,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

不仅仅是营造“诗情”和“画意”的氛围,教师还应该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情感、想象和创造力。

这需要教师巧妙地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在提问学生的时候,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启迪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

在课堂作业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自由的表达方式展现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

在课堂的设计中,教师还可以采用一些具有启迪性的教学活动。

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诗意论文

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诗意论文

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诗意【摘要】语文课堂应该充满浓浓的诗意——涌动着诗的灵性,漾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芳香,勃发着诗的激情,流淌着诗的旋律,演绎着诗的精彩。

诗意的语文课堂是迸发智慧、传递真理、彰显人性的课堂。

学生在诗意的课堂里浸润,收获的是人格修养的熏陶、语文素养的发展、丰厚语感的提升、人生智慧的开发,更获得了生命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语言诗意;导入诗意;氛围诗意语文是一门人文的学科,是充满情感的学科,一篇篇文章流淌着浓厚情感的汁液。

语文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伴随着情感解读文本,切不可以一种超然的心态带领着学生冷眼旁观地肢解文本。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家园,而语文课堂更是让生命充满灵气、智慧、活力、激情的地方。

正如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所指出的那样,“语文课应是一种精神的漫游,应该是好玩的、有趣的”。

在大语文观的背景下,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课堂行为等,更应该以一种诗意的方式来演绎。

一、语言的诗意语文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对教师语言修养要求的严格。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于漪老师说:“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教育性,用艺术化的优美形式和方法诉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脑入心灵,既准确、明晰、自信、沉着、雄辩,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又风趣、生动、形象、亲切、自然,充满诗情画意,令人赏心悦目。

”语言的诗意包括导入语、对文本的解读、语言的连贯得体等方面。

1、导入语导入的方法很多,但用平淡无奇的导入语言很难让学生一下子进入教学状态。

因此,激情而富有诗意的导入语,既能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又能充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我在一年夏天上《故都的秋》公开课时,曾这样导入:“随着气温的一天天升高,夏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

在这个容易让人烦躁的季节里,我们特别怀念秋天的凉爽。

不同的人对秋天有不同的感受。

对劳动者来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语文教学需要“诗情画意”

语文教学需要“诗情画意”
作 为 一 种 饱 含 想 像 力 和丰 富 意 象 的学 科 一 语 文 本 是一 门 充 满 感 性 和 人 文 色 彩 的学 科 。 它是播撤关爱、 书写 心灵 、 调 节 情 志、 放 飞梦 想 、 施 展 才 华 的精 神 驿 站 和 心灵 小 屋 。 那 一 篇 篇饱 含 深 情 的作 品 . 引领 我们进 入到庄严 、 尊严 、 高贵、 高 傲 的 精 神 殿 堂, 和无数 伟人 、 大师 进行无 声对话 , 得 到 心 旌 摇 荡 的青 春 冲 刺。 得 到善 美 优 雅 的 精神 熏染 。 语文 老 师 , 就 是 开启 这 扇 门 的领 路人 ; 课堂 , 就 是最 好 的展 示 舞 台 。正 因为 这 样 , 现 代 中 国语 文 教 育 才 越来 越 强 调 学 生 的 阅读 量 , 让 学 生对 语 文 和 文 学 审 美 形
成一种敬仰感 、 膜拜感 和神奇感 , 充满饱满 的探索 意识 、 创造意 识、 表 达 意 识 和 写 作 意 识 。 语 文 教 育 的 最大 魅 力 就 在 于 她 的情
和美。 营 造 情感 氛 围 和 审 美 空 间 , 调 动 学 生 的 阅读 情 感 , 使 学 生 置 身 于一 个 有 血 有 肉 的 精 神 境 界 之 中 。领 略 作 品 的艺 术情 感 . 提 高 语文 索 养 和生 命 品 味 , 这 才 是 诗意 语 文 的终 极 关 怀 。诗 情 画意存在于生活 中 . 蕴藏 于文本中 , 语 文教师就 应当做一 个采 矿工 。 将 散 落 于 文 本 中 的诗 情 画 意 “ 因子 ” 拾收, 并 串 连 成 精 美 的 项链 ,涌 现 于 学 生 面 前 .从 而 激 发 生 学 探 究 的 兴 趣 和热 情 。 《 岳 阳楼记》 中“ 先 天下 之忧 , 后天下之 乐” 的博 大胸襟 , 《 爱 莲

让学生领略语文教学中的“诗情画意”

让学生领略语文教学中的“诗情画意”

和这个季 节发 生的事情 , 然后让 其他小 组根据扮 演 , 看 情景写作 。学生们 的表演生动活 泼 , 写 出的文章有 的诙 谐幽默 , 充满童趣 ; 有 的大气深刻 , 充满智慧 。 语 文是充满诗情画意 的, 让学 生领略语文 教学 中的 诗情画意 , 不 但有 利 于调 动学 习积 极性 和 提高 教 学 质
学潜移默化的发挥作用 。
4 . 悟 意 之 远
教学不单单是对知识的识记 , 更 多的是学生 的一种 情感体验 、 探究 和 感 悟 。当学 生 能沉 浸在 美 的情 境 中 时, 就会 敞开 心扉去 感知美 丽背后 的意义 , 会调动 起积 极性 , 让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 从而学有所用 。 二、 让学生领略语文教学 中“ 诗情 画意” 的方法 1 . 带情颂 读, 营造诗情画意

篇篇优美 的课文 , 都是 文化 中 的盛宴 , 都值 得学 生用心灵去解读 , 去体悟 。通过反 复诵读可让 学生 随着 那优美 的语言 、 和谐 的韵律 , 走进 精彩纷呈 、 如诗如 画的

课文 时 , 我采 用多媒体 教学 , 先 是用一 段动 画视频显 示 出了课文 的内容 。然后 , 随着 悠扬 的民族 音乐 和学生们 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激发 了学 生的情感 。在 整个教
量, 还 可以陶冶 学生 的心灵 , 使我 们 的语 文教学 充满着 令学生 回味无穷 的韵 味。
参考文献
[ F 1 杨阳. 浅谈 语 文教 学 中学生主体 性 的培养 [ J J .
教育教 学论坛 , 2 0 1 1 ( 1 9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俗话说 : “ 书读 百遍 其义 自见 。 ” 诵 读 是语 文教 学 的 关键 。不论是现代文阅读还是古诗 词背诵 , 语文 的学 习

“点击”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

“点击”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

“点击”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调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信息技术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而且能够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还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

达到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的目的,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

一、海纳百川。

生动实现特色教学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作为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有效的认知工具,它为教学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丰富的教学素材,教师按自己的个性特征、教学习惯、教学特点灵活选择,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它们呈现出来,实现特色教学。

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览黄山之后曾经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慨。

在教学《黄山奇松》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黄山松“奇”在何处,我播放了一段赵忠祥解说的视频资料,随着舒缓动人的音乐,游人拾级而上,各种姿态的松树一一展现于屏幕之上,生动的解说让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奇”,欣赏到了“美”,学生就变得有话可说,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

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了“声、色、画、乐”于一体的多重功效,把丰富的教学资源浓缩于方寸之间,色彩艳丽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为学生提供了视觉和听觉享受,特定意境的创设,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二、润物无声。

轻松解决教学难点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着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直观、生动和便捷地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

教师通过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在“超文本”状态下,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让学生一边欣赏精美的教学图片,一边聆听教师的生动讲解或多媒体播出的声音。

这样动静结合,轻松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学生不仅容易掌握其内在规律,而且轻松地完成了知识的构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须有诗情画意
夏县埝掌镇中学张典明语文应该是诗意的语文,诗意的语文课,如细雨微风,滋润学生。

一个语文教师也应该是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幽默风趣,点燃课堂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积累,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我们在教学中要真正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努力让课堂成为创造美、欣赏美、感受美的舞台,让课堂焕发出充满思想、充满智慧、充满诗情画意的活力。

”诗情画意的课堂是追求唯美的课堂,也是追求智慧、传递真理、彰显人性的课堂。

让我们构建充满诗情画意的课堂,让我们的学生享受充满诗情画意的人生!
一、诗意地导入,让学生受熏陶
新课标强调了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等。

诗文名句是浓缩的精华,它们的内在的美是令人咀嚼不尽的。

设计导语时,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诗文、名句,不但能够很快地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的审美情境,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体现出鲜明的抒情格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

这种熏陶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本身,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育。

如《苏州园林》这类说明文,我们可以从文学角度和说明对象的特点两方面来导课,让苏州固有的人文景观与说明文的写作特点紧紧
结合在一起,从而使课文变得充满诗情画意。

学生就仿佛走进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文学氛围的园林,一边欣赏着园林的美景,一边陶醉在唐诗宋词的意境中。

苏州园林,独具匠心地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致,或庭院深深深几许,或柳暗花明又一村,或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步移景易、变幻无穷。

至于那些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迁伸不尽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

在诗情画意中,了解到了说明文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如何合理安排好说明顺序,并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要说明的事物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二、诗意地体验,让学生有感受
情感是教材的生命力,也是课堂的生命力。

语文教材的每篇文章,都是筛选的名家名篇,文质兼美,内容丰富。

教材中有描写绚丽多姿的大自然,不论是生机勃勃的春色,花木繁茂的盛夏,还是果实累累的金秋,白雪皑皑的严冬,都给人以美的感受;有反映社会生活的,它们或表现真挚的友谊,或表现强烈的爱国情感,或表现高涨的工作热情,或表现崇高的奉献精神……这些耐人寻味的文章,无不以它独特的美震憾我们的心灵;还有文本本身所体现的语言结构、艺术手法、风格等,这些丰富、隽永的艺术美更给人以诗的意味,美的享受。

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蕴藏于文本中的“诗意”,做一个采矿工,将散落于文本中的诗意“因子”拾起来,并串连成精美的项链,呈现于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如《草》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勇敢精神,《和时间赛跑中》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
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意味深长的哲理,《永生的眼睛》中的父亲那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一篇篇优美的诗文,都是丰盛的文化大餐,都值得用心灵去解读,去体悟。

教师应充分引导、启发学生渠领悟,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品味人类文化的经典,夯实学生文化素养的大厦根基,使语文学习走出单纯的知识传授,进入一个充满诗意的、散发着文化馨香的意境。

三、诗意地终结,让学生有回味
课之结尾,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

课之结尾可以概括总结,浓缩精华,提纲挈领,构建知识系统;可以利用一节课所有的积淀,蓄势成新的高潮,给学生强烈的冲击,强化成深刻的记忆,形成绕梁余音;但我们更可以增添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诗情画意的效果。

例如:我们学习《桃花源记》这篇古文收尾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在配乐朗诵中想象画面的教学环节。

在音乐的激发下,大家兴致高昂,每个人都写出了自己心目中的桃林美景。

这就让我们的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感悟到了语文的美,并且还把这种美用如此感性的语言表达了出来,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想象一下你最喜欢的画面。

这样我们的课堂就更增添了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诗情画意的效果。

在诗情画意中畅游,让我们的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语文的美,语文课的诗情画意。

如果说“教育是一首诗”,那么语文教学就更是一首优美的诗。

愿我们的语文课堂诗意盎然,勃发生命的活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
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

”语文是充满诗意的,语文教师是洋溢着诗意的。

总之,若语文教师通过充分挖掘文本情愫,以情感人,教学中与学生平等、民主地进行交流探讨,并灵活地驾驭课堂教学,还学生以主体地位,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和滋养,我们的语文课堂必将日益会变得绿意葱笼、鲜花盛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