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品管圈在降低护理操作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运用

品管圈在降低护理操作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运用

品管圈在降低护理操作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运用金丽君;林慧英;陈薇薇;周海萍;张海英;陶小平【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护理操作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作用,以提高临床护理操作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方法:通过现状把握、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确认与标准化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运用品管圈前后护理操作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月操作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从953例降至346例,目标达成率为111.1%,进步率为65.7%,5项改进点发生率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期刊名称】《浙江医学教育》【年(卷),期】2013(012)005【总页数】4页(P31-33,36)【关键词】品管圈;不良事件;护理操作【作者】金丽君;林慧英;陈薇薇;周海萍;张海英;陶小平【作者单位】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黄岩,318020;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黄岩,318020;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黄岩,318020;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黄岩,318020;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黄岩,318020;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黄岩,318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323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on reducing the nursing adverse ev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nursing quality and to protect patient safety.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we analyzed causes set goals, developed strategies,put it into effect, confirmed the effect and standardized procedures to carry out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We compared the incidence of using quality control circle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adverse events. [Result] Monthly operating adverse events were reduced from 953 cases to 346 cases. Goal achievement rate was 111.1%. Improvement rate was 65.7% (5 improvement compared the incidence rate) P<0.01,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o carry out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dverse event; nursing护理技术操作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品管圈在降低血透患者早期内瘘启用期穿刺失败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血透患者早期内瘘启用期穿刺失败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血透患者早期内瘘启用期穿刺失败率中的应用崔红霞;李霞;刘盼盼;王金娃;张璐;刘新平;冯雪民;苏全志【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早期内瘘启用期穿刺失败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5例患者138次穿刺为对照组,统计穿刺失败率查找原因,以"降低血液透析患者早期内瘘启用期穿刺失败率"为改善主题,制定对策形成标准化的改善措施.选取15例患者128次穿刺为试验组,进行了10月的品管活动,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施品管圈后血液透析患者早期内瘘启用期穿刺失败率由活动前的17.39%降至4.69%,内瘘知识掌握率52.90%升至91.41%、内瘘评估合格率86.23%升至96.88%,患者对护士穿刺技术满意度由83.33%提高到98.44%,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节约患者医疗费40682.40元,圈员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开展,有效降低了血液透析患者早期内瘘启用期穿刺失败率,节约了患者医疗费,创新了穿刺与宣教方法以及血透患者居家内瘘锻炼监管模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年(卷),期】2018(015)011【总页数】4页(P113-116)【关键词】品管圈;早期内瘘启用期;穿刺失败率;血液透析患者【作者】崔红霞;李霞;刘盼盼;王金娃;张璐;刘新平;冯雪民;苏全志【作者单位】256600 滨州市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256600 滨州市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256600 滨州市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256600 滨州市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256600 滨州市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256600 滨州市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256600 滨州市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256600 滨州市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目前临床上维持性血液透析中最理想、最常用的血管通路,它是通过外科手术吻合患者的外周动脉和浅表静脉而成,使动脉血液流至浅表静脉,达到血液透析所需的血流量要求,从而建立血液透析的体外循环血管通路,常被称为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1]。

pdca循环品管圈案例汇报 降低采血标本不合格率护理课件

pdca循环品管圈案例汇报 降低采血标本不合格率护理课件

总结经验教训,将有效 的改进措施纳入标准化 流程中,并持续监测采 血标本不合格率的变化 情况。同时,针对未解 决的问题,制定下一步 的改进计划。
QCC对护理工作的启示与思考
提高护理质量
通过QCC活动,可以发现护理工作中 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提升护士的综合素质
QCC活动需要护士具备发现问题、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 升护士的综合素质。
检查实施效果,评估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行动(Act)
对检查结果进行处理,总结经验,持续改进。
PDCA循环在护理领域的应用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通过PDCA循环不断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应用PDCA循环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不良 事件发生率。
提高患者满意度
运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04
制定沟通机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确保 采血信息的准确性。
Do阶段:实施策略与监控
01
实施策略
02
按照制定的计划,加强护士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 和采血标本采集意识。
03
实施采血标本质量检查制度,确保采血标本质量。
Do阶段:实施策略与监控
• 建立沟通机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确保采血信息的准确 性。
起源
PDCA循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 W.E.Deming于1950年代提出,最 初应用于工业质量控制。
发展
随着质量管理理念的推广,PDCA循 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 护理管理。
PDCA循环的基本原理
计划(Plan)
明确问题,设定目标,制定计划。
执行(Do)

品管圈在降低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

生定向思维㊂彩色对于视觉的冲击相较于单调的白色更为强烈和醒目,对高强度工作压力下的护理人员起到警示和提醒作用㊂3.6 加强护士长质控:作为交班和培训的项目之一,保证护理安全,降低风险将彩色标识的内容和使用方法作为交接班的重要内容和新入科护士㊁实习生㊁进修生的培训和考核项目之一,提高各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㊂并且将管道标识作为多管道患者护理质控的一项重要内容,护士长不定时抽查标识与患者当前状况的一致性㊁连续性㊁动态性,对使用不规范或未及时使用标识的问题迅速反馈纠正,确保护理安全,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性改进㊂4 参考文献[1] 郑 娟,林艳萍,林 兰.彩色管路标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13,28(8):1710-1711.[2] 李胜强.目视管理365[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4:1-2.[3] 夏秋江,向克兰,王青丽,等.安全标识降低普外科导管护理操作不良事件的效果[J].中华护理教育,2011,8(7): 314-315.[4] 刘传萍,韩 光.彩色防水标识签在导管护理中的应用[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24(2):154. [5] 尤菊萍,张海英,黄华敏.ICU管道安全的管理[J].北方药学,2013,10(11):155.[6] 常 梅.床头警示标志在老年病人护理及预防护理纠纷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6A):1468. [7] 郭月琼,彭 虹.目视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9,24(6):59-60.[收稿日期:2019-04-23 编校:陈 伟/郑英善]品管圈在降低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周小娟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摘 要] 目的:针对本中心血液透析(血透)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的上升趋势,开展品管圈活动,旨在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展开持续质量改进,降低血透导管感染发生率㊂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原因,拟定相应对策并实施,效果分析后制订规范化操作流程㊂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血透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由20.63%降至5.36%㊂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降低导管感染发生率,增加导管使用年限,节约医疗成本,提升护理质量安全㊂[关键词] 品管圈;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 随着血液透析(血透)专业的日趋发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数量持续增长㊂由于透析人群中高龄㊁伴有糖尿病㊁冠心病㊁血管硬化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中心静脉导管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外周血管资源耗竭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可作为最后的生命线挽救患者生命㊂然而反复的透析过程和血透患者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容易造成导管感染,增加血液透析风险和医疗成本㊂因此,减少导管感染,增加导管使用年限至关重要㊂我科于2017年5月开展以 降低血透导管感染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现报告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7年4月在本中心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63例(改善前),其中男33例,女30例,年龄19~78岁,平均59.2岁㊂选取2017年9月~2017年12月在本中心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56例(改善后),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20~81岁,平均61.5岁㊂改善前与改善后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逐例核实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相关病例,对引发感染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㊂1.2 方法1.2.1 主题选定:成立由10名血液净化专科护士构成的品管圈,设圈长1名,辅导员1名为血透室护士长㊂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等,根据日常工作中发现的疑点和难点,列出需要解决的问题,采用评价法确定主题㊂从可行性㊁迫切性㊁圈能力及上级政策等层面进行分析,所有圈员依据评价项目加以评分,得分最高项为活动主题,即 降低血透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㊂1.2.2 活动计划拟定:评估每个步骤的预期进度和圈完成能力高低,拟定各项活动内容㊁活动日程㊁人员分工以及各步骤所需时间并绘制甘特图㊂用以监控实际工作进度,以便如期完成改善活动㊂1.2.3 现状把握:组织圈员搜集并汇总2017年1月~2017年4月血透用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共63例,导管感染13例,导管感染发生率为20.63%㊂根据查检数据表明,其中导管护理不到位8例,占61.54%;患者导管相关知识缺乏3例,占23.08%;导管留置时间长2例,占15.38%㊂根据80/20法则,最主要原因是导管护理不到位和患者导管知识缺乏,两者累计占总导管感染数的比率即累积影响度为84.62%㊂1.2.4 目标设定:根据柏拉图改善重点㊁圈员对圈能力的评价评分进行目标值计算: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20.63%-(20.63%×84.62%×82%)≈6.32%㊂设定目标值为2017年9月~12月血透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6.32%㊂1.2.5 原因分析:从护理人员㊁患者㊁环境㊁导管四个层面运用 鱼骨图”解析本科室血透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高的原因㊂由每个圈员分别选出几个要因;再经过与主题相关的同事(非圈员)共同验证㊂以圈员的圈选结果为主要依据,结合与主题相关同事的提议,选出要因㊂见图1㊂图1 表示由圈员票选所得要因1.2.6 对策拟定:圈员共同参与借助于头脑风暴思考解决对策㊂①制定规范的导管操作流程,加强标准化培训;②提高手卫生依从性,落实消毒隔离制度;③加强患者自我管理,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④强化导管管理制度,缩短导管留置时间㊂1.2.7 对策实施与检讨1.2.7.1 制定规范的导管操作流程,加强标准化培训:①规范导管换药步骤:用洗必泰棉球以置管处为中心顺时针向四周螺旋式消毒,消毒直径8~10cm,重复消毒3遍㊂特别注意导管口皮肤皱褶处及导管延长端上㊁下㊁左㊁右四个面的消毒㊂待干后,如创口干燥无渗出,则使用3M 血透导管专用贴膜覆盖,妥善固定并注明换药时间㊂如有污染㊁潮湿应即时更换;若置管穿刺点有新鲜渗血渗液等感染征兆者,加强换药频率,每日换药一次;②对年轻㊁新入科护士进行导管感染相关知识㊁导管置入与维护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等内容的培训,提高护理专科水平;③根据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护理操作指南制订导管上下机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组织培训,并进行考核,达到全员过关㊂1.2.7.2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落实消毒隔离制度:①护理人员的双手是血液净化中心容易导致交叉感染的途径之一㊂应每月轮流对护理人员进行手消毒效果监测,有组织㊁有计划地进行手卫生知识和感染预防控制知识的培训,定期抽查提问;②加强患者管理,严格接诊就诊制度㊁就诊流程,控制人员出入,按序接诊㊁透析治疗㊂治疗期间限制非医疗人员及患者家属进出,患者尽量由工作人员协助进出治疗区,减少人员走动;③每班患者透析治疗结束后,开窗通风或使用空气净化消毒设备,保证治疗区达到良好的空气质量;④每月定期做空气培养㊁透析用水培养和内毒素监测,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和控制㊂1.2.7.3 加强患者自我管理,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①护理人员使用非医学术语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血透导管重要性及导管感染危害性的宣教,充分发挥家属的配合与监督作用;②指导患者及家属做好居家护理;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维持口鼻腔卫生㊂避免直接用手抓挠置管口,尽量避免淋浴,以擦浴为主㊂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防止感染;③鼓励患者合理饮食,以优质蛋白为主㊂以提升患者营养指标和机体免疫功能,加速穿刺点的愈合;④加强重点患者管理:对高龄㊁抵抗力低下㊁易感染患者给予关注,倾听患者主诉,注意导管护理及健康宣教,实施针对性护理[1]㊂1.2.7.4 强化导管管理制度,缩短导管留置时间:①成立导管通路持续改进小组,不断修订改进操作流程㊂制定血透导管感染动态监测表格,每次使用前后进行导管护理评估,记录感染的迹象并进行适当干预㊂定期报告并进行数据比较分析以持续质量改进;②全程严格无菌操作;护理人员戴手套㊁口罩㊂如置管部位为颈部,患者戴口罩㊁无纺帽,头偏向对侧,避免交谈和肢体活动㊂换药时间:全部患者上机结束后30min,暂停清扫工作㊁限制陪护人员进入,减少人员流动,避免尘埃飞扬;③对于选择血液透析作为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若预计半年内需进入血液透析治疗,建议患者转诊至血管通路医生接受相关评估,首选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2]㊂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中心静脉导管使用,减短临时导管留置时间,降低感染率;④操作时禁止触摸导管螺旋口,打开肝素帽后最大限度缩短导管口与空气接触时间㊂导管口螺纹有血渍时,用消毒棉球或棉片反复摩擦去除干净㊂常规每2天进行导管大换药,要求每周透析次数未满3次患者,需增加换药和更换封管液的频率;⑤若出现导管功能不良,频繁断开动静脉端反接时,应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进行尿激酶溶栓或尽早更换新导管㊂1.2.8 标准化:①指定带教老师,将导管操作纳入新进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并考核,人人掌握人人过关;②将血透导管感染动态监测表格应用于日常的导管护理,定期进行评估㊂1.3 评价指标:统计2017年9月~2017年12月血透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情况,并与品管圈活动前4个月进行对比,根据品管圈进步率计算公式:进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目标达标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100%㊂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展开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检验㊂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2.1 有形成果:经过4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后,2017年9月~2017年12月本中心血透用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共56例,导管感染3例,导管感染发生率为5.36%,低于目标值的6.32%㊂血透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由之前的20.63%降至5.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1㊂品管圈活动后血透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下降进步率74.02%,目标达标率106.71%㊂表1 品管圈前后对血透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影响组别例数感染(例次)未感染改善前6313(20.63)50(79.37)改善后563(5.36)53(94.64) 注:改善前后感染率比较,P <0.052.2 无形成果:经过品管圈活动,全体圈员针对评价项目自我评分,其中最高分5分,中间分3分,最低分1分,总分50分,以改善前后平均分的数据展开对比,进行雷达图的绘制㊂见表2㊁图2㊂表2 品管圈无形成果评价表(分)编号评价项目改善前改善后活动成长1解决问题能力1.64.22.62责任心3.04.41.43沟通协调能力2.03.61.64团队凝聚力2.84.61.85学习积极性2.44.42.06品管手法1.03.02.07个人综合能力2.24.01.88患者满意度2.44.62.2图2 改善前后雷达图3 讨论 血液透析已经成为目前肾脏替代疗法的常规手段,中心静脉导管作为此项治疗方法的主要血管通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透析质量的基本保证㊂为了保证患者的导管时刻处于功能良好状态,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与评估导管的功能,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延长导管使用寿命㊂因此,预防导管感染是关键㊂ 品管圈活动是指在护理岗位为了解决实际临床问题,护理人员自发结合成为一个团队,在自我启发㊁相互启发下,团队成员间分工合作,灵活运用各种质量控制手法及规则,解决临床护理工作的关键性问题,以达到不断地进行维持与改善的目标[3]㊂经过此次品管圈活动,对本中心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患者展开全面分析,针对发现的主要原因展开整改㊂制定血透用中心静脉导管标准操作与维护的相关制度,导管操作由具备血液净化临床经验6个月以上护士操作;着重培养护理人员无菌操作原则,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中心静脉导管断开与连接时,注意导管口尽量不敞开直接暴露于空气中,避免空气中的粉尘进入导管口,减少微生物感染;加强患者宣教,告知患者做好居家个人卫生护理,培养患者自护能力;定期对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评估,关注患者对导管有关的主诉,待长期血管通路成熟后,及时提醒医生拔除导管,缩短导管留置时间㊂本次品管圈活动后血透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由20.63%降至5.36%,充分体现了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对护理质量的提升和医院感染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㊂在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护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可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同时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4]㊂ 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小组成员在为了实现共同目标积极参与的过程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护理团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协作精神,挖掘出圈员的优点和潜力,各圈员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遇到问题时能从多方面进行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㊂护理人员在活动中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和标准操作规程,提升了业务能力和工作积极性,自我价值得以体现,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㊂从而使临床日常护理工作标准化,护理质量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顺应了持续改善护理质量的时代要求㊂4 参考文献[1] 张 衡,李红兵,吴爱纯,等.品管圈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导管感染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8):120.[2] 肖光辉,王玉柱.血液净化通路一体化管理手册[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8:36-37.[3] 吴健谊,彭爱民,杨克举.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应用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4):3347.[4] 张 莉,赵海燕,刘黎明,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透析导管感染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5,36(3):521.[收稿日期:2018-10-25 编校:李晓飞]。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血流感染的效果观察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血流感染的效果观察

中双 腔 导 管 6 5例 , 大部分患者年龄较 大 , 运 动能力下降 , 生活 自 理能力 相对低下 , 机体抵 抗力相 对低下 , 增 加 了感 染 率 。 解 析 原 因, 通过特性要 因图( 鱼骨 图) 从 患者 、 医护人 员 、 家属、 环 境等 4 个 方 面 找 出 导 管血 流感 染 的主 要 原 因 , 并绘制鱼骨图 , 见图 1 。
员, 设定圈名与圈徽 , 选 出圈 长 1 名、 辅 导 员 1名 、 圈 员 8名 。 其 中 护士长 1 名( 担 任 辅导 员 ) , 另 一 护 士 长 为 圈长 , 其余人员为圈员 : 中级 职称 2 名, 初 级 职 称 6名 。 在 圈 会上 确 定 “ 保护 圈 “ 为圈名 。 寓 意 医 务工 作 者 是 血 透 患 者 的 坚 强卫 士 。 保 护 患 者不 受 血 流感 染 之 苦. 并制作圈徽。 1 . 2 . 2 选定主题 拟定 活 动 计 划 。 以“ 降低 血 液 透 析 患 者 导 管 血 1 . 2 . 4 制定对策
工作 岗位 上 为 了解 决 问题 , 自发 结 合 成 一 个 小 团 体 , 团 员 间 分 工 合作 , 应 用 品 管工 具 进 行 分 析 , 解决工作场所的关键性问题 , 以达 到业 绩 改 善 之 目标 【 1 1 , 在 工 作 中获 得 满 足感 与 成 就 感 日 。 小 团体 在
家 属 导 管 与 空 气 接 触
血 透室于 2 0 1 3年 1月成立 Q c c. 确 立了 以“ 降 低血液透 析患者
导管血流感染“ 的 活 动 主题 . 在 血 液 净 化 中开 展 Q C C活 动 4个 月
来 取 得 良好 效 果 , 现报 道 如 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选择 本院 2 0 1 3年 1 ~ 5月 血 液 净 化 中 心 维 持 性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钟智华;王明星;王碧华;曾伟;刘琼【摘要】目的:分析开展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血透用留置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运用QCC手法展开活动,分析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探讨解决对策并实施,查检实施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从22.58%降低为4.76%,超出预期目标.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血液净化临床护理工作,可规范操作规程,增强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5(024)024【总页数】2页(P130-131)【关键词】品管圈;留置导管;感染发生率【作者】钟智华;王明星;王碧华;曾伟;刘琼【作者单位】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血透室,江西兴国 342400;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血透室,江西兴国 342400;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血透室,江西兴国 342400;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血透室,江西兴国 342400;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血透室,江西兴国 342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26.3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全称为品质管理圈,是由同一场所的人员组圈,针对所选定部门内部的问题,以自动自发的精神,结合群众智慧,通过团队力量,运用品管手法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关键性问题,以达到业绩改善之目标[1-2]。

QCC运用到医疗护理服务行业是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更是深化质量管理的关键[3]。

我科于2014年7月成立了品管圈,开展了以“降低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7月在本中心使用临时和长期中心静脉导管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62例为对照组(活动前), 其中糖尿病肾病3例,肾本身病变引起的肾衰竭59例。

品管圈在降低护理操作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运用

品管圈在降低护理操作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运用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i t v e ] T o s t u d y t h e e f e c t o f q u a l i t y c o n l y o l c i r c l e o n r e d u c i n g h t e n u r s i n g a d v e r s e e v e n t s , n i o r d e r t o n i wo v e
c i r c l e a c t i v i i t e s . We c o mp a r e d h t e nc i i d e n c e o f u s n i g q u a l i y t c o n t r o l c i r c l e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n u r s i n g dv a e r s e e v e n s.[ t R e s u l t ]
金 丽君 , 林 慧英 , 陈薇薇 , 周海 萍, 张海英 , 陶小平
( 台州市第一人 民医院 , 浙江 黄岩 3 1 8 0 2 0)

要: 目的 :探讨 品管 圈在降低 护理操作不 良事件发生率 中的作 用 , 以提高临床 护理 操作质量 , 保障 患者安全 。
方法 : 通过现状 把握 、 原 因分析 、 设定 目标 、 制定对策 、 组织 实施 、 效果 确认 与标 准化等程序 , 开展 品管圈活动。比较
运用品管圈前后护理操作不 良 事件发生率。结果: 月操作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从 9 5 3 例降至 3 4 6 例, 目标达成率为
1 1 1 . 1 %, 进 步率为 6 5 . 7 %, 5 项改进点发生率 比较 , P< 0 . 0 1 , 差异 有统计学意 义。结论 : 开展 品管圈活动是 提高护

护理品管圈继续教育题目

护理品管圈继续教育题目

以下是一些护理品管圈继续教育的题目:
1.护理品管圈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应用
2.护理品管圈在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作用
3.护理品管圈在提高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
4.护理品管圈在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中的作用
5.护理品管圈在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中的应用
6.护理品管圈在提高护理安全意识中的作用
7.护理品管圈在提高护士综合素质中的作用
8.护理品管圈在提高医院整体形象中的作用
9.护理品管圈在促进医院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0.护理品管圈在推动医院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这些题目涵盖了护理品管圈在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安全意识、提高护士综合素质、提高医院整体形象、促进医院文化建设以及推动医院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应用。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管圈在降低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08-24T16:08:31.20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4月第8期作者:张爱琴
[导读] 综上所述,血透室护理期间采取品管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值得借鉴。

江苏省常州市横林人民医院 213101
【摘要】目的:探讨血透室护理中采取品管圈对降低不良事件的作用。

方法:选取武进医院血透室2015年8月-2016年8月共计1年的血透资料500例次进行研究,其中前后半年各自250例次,前半年按照常规护理干预,后半年则在护理管理中实施品管圈处理,对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观察记录及统计学分析。

结果:实施品管圈处理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干预期间发生率
(P<0.05)。

结论:血透室护理期间采取品管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值得借鉴。

【关键词】血透室;品管圈;不良事件
血透室属于医院比较重要的科室,血液透析作为医院比较重要的工作之一,有着专业性强、技术性强、责任性强等特点,而血液透析的护理安全管理属于患者比较基础的需求之一,也是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管控的核心要求[1]。

血液透析质量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比如患者本身、操作的材料、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护患之间的配合程度等,这些方面若出现不利因素,都有可能诱发血液透析不良事件。

品管圈(QCC)活动在近几年逐渐开展起来,这种活动模式指的是同一个工作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为了解决问题而自发组织一个小团体,团体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利用活动、工具分析等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解决,实现不断改善绩效目标的效果[2]。

20世纪90年代开始,品管圈逐渐在多个国家开展起来武进医院近几年也有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血透室护理中采取品管圈对降低不良事件中的效果,武进医院实施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武进医院血透室2015年8月-2016年8月共计1年的血透资料500例次进行研究,其中前后半年各自250例次,前半年按照常规护理干预,后半年则在护理管理中实施品管圈处理,各自250例次。

1.2 方法
前半年期间按照常规护理干预,后半年期间则采取品管圈护理干预,措施如下:①成立QCC小组:根据我院QCC活动要求,以“自愿参与,上下结合”为原则成立小组,护理人员自愿参与该活动,小组成员对其学历有基本的要求,必须达到大专及以上,成员包括主管护师、护师及护士等。

在小组成员中设立1名圈长、1名辅导员,召开圈会,征集圈名与圈徽,投票决定圈名并设定圈徽,圈徽的意义在于强化血液透析质量的管理与控制,促使全员同心协力共同进步,尽量减少不良事件。

在护理管理期间要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保护血透室护理管理质量与效果。

②选定主题:全体圈员经头脑风暴的方式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罗列出来,QCC活动小组领导人对备选的主题进行统计与归类,然后实施排序,小组成员从政策性、重要性、圈能力及迫切性等维度测评,确定本次活动的最终主题为“降低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③拟定活动计划:参考相关的文献,结合本院实践经验,按照QCC操作步骤内容,确定最终的步骤个数与时间跨度,要求每个步骤都要有明确的责任人,利用QCC工具拟定出具体的活动计划,明确职责与分工,做到责任到人,并根据计划与实施等情况制定甘特图。

最终本次活动确定跨度从2016年6月开始,12月结束,总共时长半年,在该阶段间隔1-2周开展活动1次,并进行每月一次圈会,进行工作总结与整改。

④把握现状:积极召开圈会,将上半年科室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发现护理不良事件主要有动静脉穿刺渗血、透析器破膜、透析器管路凝血等情况,绘制护理不良事件图表。

⑤设定目标:通过QCC小组讨论,明确重点的内容,拟定需要改善的步骤与目标,设定目标值,目标值按照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比例×圈员能力)计算,目标设定为将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降低80%以上。

⑥解析要因及拟定对策:利用鱼骨图对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并分析其原因,在分析期间圈员按照头脑风暴法实施,对问题全方位剖析,查找原因后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尽快解决问题,达到预期目标。

按照5W2H原则评价项目的可行性与经济性及圈能力,最终确定合理的策略:第一,对于动静脉穿刺渗血,原因可能有反复穿刺,为此要加强护士血管穿刺手法培训,严格按照阶梯式穿刺处理,穿刺前对血管进行评估,争取一次性穿刺成功;皮肤弹性较差,则加强患者血管护理方法培训,通过宣传栏、流程图等方式加强患者的认知程度,并不定期开展实时演练;若胶布固定不牢靠所致,则利用U形固定或交叉固定的模式处理;若因躁动不安所致,则利用约束带进行固定。

第二,机械的参数及其设置错误。

若为查对不严格所致,则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必须严格按照护理流程执行,准确做好查对,发现错误及时上报与更改,尤其是上机之后及时核查参数,确保无错误才能开展下一步操作;若是病历的书写不规范所致,则要求护理人员及时与医师沟通交流,确保数字的笔画清晰,书写规范;若护士责任心不强所致,则不断加强培训,提高责任心,实施有效的奖惩制度。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观察记录及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9.0软件分析本研究数据,其中以百分比%、卡方(χ2)检验处理计数资料,将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实施品管圈处理期间(后半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干预期间(前半年)发生率(P<0.05),详见表1。

表1 上下半年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注:与前半年相较,*P<0.05
3 讨论
血液透析属于一种专业性极强的工作,要求操作人员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术,而且要有极强的责任心,同时血透室护理也是患者生命安全的基础保障,也是提高医院护理质量核心工作之一[3]。

护理期间,护理人员主要内容是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期间会因很多因素影响而诱发护理不良事件,比如操作者技术水平与操作材料不足等[4]。

近几年,品管圈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在一些研究中显示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
发生率。

武进医院血透室2015年8月-2016年8月共计1年的血透资料500例次进行研究,各自250例,前半年采取常规护理,后半年则采取品管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前半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后半年则为0.40%,可见实施品管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品管圈活动中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头脑风暴法选定品管圈活动主题,根据选题内容制订工作计划,定期开展圈会,小组成员在会议上则发表自身的心得与收获[5]。

此外,在本次研究中按照PDCA循环模式处理,加强临床的核查与管理,在核查效果之前实施圈会讨论,做好相关内容培训、说明。

在开展期间,QCC小组负责人全程监管实施过程,按照《血液净化标准规范》对护理操作期间的工作严格评估,每个对策都要有责任人,护理期间要求质控人员及时向护理人员传导整改的策略,并实施全面检查,每天对现场进行巡查与指正,检查结果及时反馈,每月讨论与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6]。

综上所述,血透室护理期间采取品管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蓝月,刘梦滢.品管圈在降低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31):148-149.
[2] 傅小蓉,裴思丽,吴慧晶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透析空气报警率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5):3601-3603.
[3] 罗春红.品管圈活动对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率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6(8):1130-1131.
[4] 金美春,崔顺锦,荣淑英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13(4):534-535.
[5] 李中艳.品管圈活动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感染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32):4087-4089.
[6] 朱国娟.品管圈活动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的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2):16-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