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1)汇编

合集下载

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

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

课题: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课时:一节课课程类型:新课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认知与技能:知道公车上书的基本史事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回忆,引导并启发学生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讨论维新变法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到戊戌变法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爱国进步的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戊戌变法对社会的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以合作学习法为主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在上新课之前,请同学们先关上课本,我们回顾第三节课(甲午中日战争)所学的内容。

生:回顾中师:1894年7月至1895年4月爆发了什么战争,交战双方是哪两个国家及其战争结局怎样?生:爆发了甲午中日战争;交战双方分别是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战争结果是中国战败了并签署了《马关条约》。

师:那么《马关条约》的签订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哪样影响?生: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并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一、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师:前面我们学习了19世纪末农民阶级爆发的义和团爱国运动以及封建地主阶级为了挽救统治危机进行了洋务运动,现在我们一起学习下作为当时爱国的知识分子他们是怎么做的——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

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个问题,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作为爱国青年的你们会怎样做?生:自由发挥中师:同学的回答都有各自的道理,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35页,看看当时的有识之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怎样的探索?我给同学们五分钟的时间,大家快速浏览下该课内容。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天演论与严复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天演论与严复

天演论与严复《天演论》震动了中国严复1895年在天津大狮子胡同1号居所翻译完成《天演论》,并于1898年正式刊刻出版,极大地震动了当时的思想界,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书写了辉煌一笔。

留学英国时即留心西学严复作为洋务派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1877年至1879年在英国学习海军期间,就十分留心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广泛涉猎了达尔文、亚当·斯密、卢梭、孟德斯鸠、边沁、赫胥黎等人的著作。

他还结识了洋务派人物、清廷出使英国大臣(相当于今之大使)郭嵩焘,郭嵩焘“见府君(指严复)而异之,引为忘年交。

每值休沐之日,府君辄至使署,与郭公论述中西学术政治之异同”。

可见严复当时对中西学术及政治的研究已颇有心得。

1880年起严复连续居津长达20年。

1885年至1894年间,他曾尝试走传统科举的路子,以实现平生抱负。

为此严复捐了监生,并先后在回福建和赴北京四次参加乡试,结果都落选了。

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使得严复从科场梦想中惊醒过来,他感到不能再走科举这条迂缓的路了,于是转而与爱国志士一道,通过舆论大声疾呼,积极宣传维新变法运动。

1895年3月4日至9日,严复在天津的《直报》上发表《原强》一文,比较全面地提出了他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文中指出:“彼西洋者,无法与法并用而皆有以胜我者也。

自其自由平等观之,则捐忌讳,去烦苛,决壅敝,人人得以行其意,申其言,上下之势不相悬,君不甚尊,民不甚贱,而联若一体者,是无法之胜也。

自其官工商贾章程明备观之,则人知其职,不督而办。

其为学术也,又一一求之实事实理。

推求其故,盖彼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

其于朝,则建民主,开议院,其于野,则合公司,用公举。

练通国之兵以御侮,加什二之赋以足用。

”译《天演论》有政治目的《天演论》原名Evolution and Ethics,即“进化与伦理”,是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著作,最初发表于1893年。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康有为素材 北师大版 精品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康有为素材 北师大版  精品

康有为概况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号更生,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

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

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

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陈千秋、梁启超协助编纂)、《春秋董氏学》、《孔子改制考》、《日本变政考》、《大同书》、《欧洲十一国游记》、《广艺舟双楫》等。

卒年七十。

康有为最早的教师是他的祖父康赞修。

他十九岁时拜南海九江有名的学者朱次琦为师。

康赞修、朱次琦都崇信宋明理学,因此,康有为在宋明理学的影响下,鄙弃所谓汉学家的烦琐考据,企图开辟新的治学道路。

学习一段理学之后,他对理学也不赞成了。

因为理学“仅言孔子修已之学,不明孔子救世之学。

”他二十二岁那年离开朱次琦,一个人到西樵山白云洞读书,读了不少经世致用的书,如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等。

同年他游了一次香港,使他大开眼界。

以后他又阅读《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书,“购地球图,渐收西学之书,为讲西学之基矣”。

这一年是康有为从中学转为西学的重要开端。

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会试,回归时经过上海,进一步接触到了资本主义的事物,并收集了不少介绍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和自然科学的书刊。

经过学习,康有为逐步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比中国的封建制度先进。

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朝的腐败,使年轻的康有为胸中燃起了救国之火;西方的强盛,使他立志要向西方学习,借以挽救正在危亡中的祖国。

1888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

当年9月,他上书光绪帝,痛陈祖国的危亡,批判因循守旧,要求变法维新,提出了“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条纲领性的主张。

1891年,康有为回到广东,开办万木草堂学馆,聚徒讲学,并为变法运动创造理论。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课件 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课件 北师大版

列强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国近代化探索
地主阶级提出--师夷长 技以制夷
洋务运动—封建地主阶级
破产
维 兴起 新 变 发展 法 高潮 运 动 结局
公车上书

警世洪钟 想 《天演论》 启
百日维新 蒙 作
最终失败 用
一 序幕--康有为公车上书
1、背景《:马关条约》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刘光第
杨锐
杨深秀
康广仁
林旭
畅想天地
戊戌变法是一次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和思想解放运动,你认为戊戌变法的失败仅仅是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造成的吗?为什么?
如果戊戌变法是维新派精心培育的一 棵幼苗,在当时的环境下它能不能茁壮成长?
顽固派
光绪帝
破 坏
无实权
麻木
枯萎
老百姓
软 弱
资产阶级
改良道路在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中国行不 通
开始标志
• 1898年6月 光绪帝 “明定国是”诏书
光 绪 帝 像
“明定国是诏”
戊戌变法主要内容
类别
内容
经济方面 发展农工商业
军事方面 训练新式陆海军
政治方面
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 无用的官职
文化教育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 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创办报刊。
顽固封建势力不能容忍
维新运动的发展。有人上书 慈禧太后,要求杀了康有为、 梁启超;甚至宫廷内外传言 将废除光绪,另立皇帝。
死有 得心 其杀 所贼 ,,
去我 留自 肝横 胆刀
快 无 两向
哉力 快回 为变法而牺牲的第 哉 天 一人——谭嗣同 ! ,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讲义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讲义

康有为 (1858— — 1927)清末 ) 资产阶级改 良派领袖, 良派领袖, 后为保皇派 首领。 首领。
康有为(1859 1927),广东南海 1927), 康有为(1859—1927),广东南海 县人。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 县人。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受到 过严格的封建教育。1879年 过严格的封建教育。1879年,康有为开 始接触西方资本主义文化, 始接触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开始向西方 寻求救国的道路。1891年 寻求救国的道路。1891年,在广州设立 万木草堂” 收徒讲学, “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弟子有梁启 陈千秋等人。1895年 超、陈千秋等人。1895年,发起著名的 公车上书” 未果。 “公车上书”,未果。7月,和梁启超 创办《万国公报》 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创办《万国公报》,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1897年 再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 1897年,再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 和梁启超组织保国会, 4月,和梁启超组织保国会,号召救国 图强。 16日 图强。6月16日,光绪帝任命他为总理 衙门章京, 衙门章京,百日维新的措施基本上都是 康梁所策划。变法失败后, 康梁所策划。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亡 日本,设立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 日本,设立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 反对革命。1913年 回国宣传尊孔复辟。 反对革命。1913年,回国宣传尊孔复辟。 1917年伙同张勋复辟失败 1927年病死 年伙同张勋复辟失败。 1917年伙同张勋复辟失败。1927年病死 于青岛。 于青岛。
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
1898年短短三个多月的戊戌变法在历 年短短三个多月的戊戌变法在历 史长河中犹如浪花击石,转瞬即逝了。 史长河中犹如浪花击石,转瞬即逝了。 但这朵浪花激起的却是千层浪, 但这朵浪花激起的却是千层浪,它有利 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维新“ 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维新“虽 时日极短,现效极少, 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新 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 梁启超语) 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梁启超语) 失败会换取教训,一百多年后, 失败会换取教训,一百多年后,回首戊 每一个探索救亡图强的中国人, 戌,每一个探索救亡图强的中国人,都 不会忘记当年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艰难 起步、 起步、用生命唤醒东方睡狮的爱国志士 们!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课件 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课件 北师大版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 运动
维新 变法
辛亥 新文化 革命 运动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 (P35—38)
1. 原因: (1)序幕: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
(2)发展:严复译述《天演论》 2. 经过:
(3)高潮:“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4)结局: 失败 3. 影响:1、思想启蒙,变法图强呼声日益高涨。
P36
书名: 《天演论》
译者:
严复
主要内容: 1、介绍进化论 2、西方器械、制度胜过中国
3、变法中维国新西,学才第能一“。自强保种”
意义:
推动维新运动超
严复
维新派和洋务派的政治主张有何区别?
洋务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工业
维新派:
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材料一:
材料二: “……万国报馆议论沸
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
若箭在弦,省括即 发。……瓜分豆剖,渐 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 死所。……”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 书》1898年初
戊戌变法 8、6月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光绪帝
政治 经济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①开放言论; ②取消多余衙门、无用官职
发展农工商业
文化
①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②废除八 股文;③创办报刊。
顽固派力量强大。
2、光绪帝没有实权,没有发动群众。
3、采取的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国情。
换我



意义:
戊戌变法有什么积 极作用呢?
1、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呼声日益高涨。 2、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性质: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课堂考点探究【易错警示】1.洋务运动是中国经济近代化开端,戊戌变法是中国政治近代化开端。

2.广义上的维新变法运动指的是维新派提倡西学、主张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抨击的思想启蒙运动,从1895年公车上书开始到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为止。

狭义上的维新变法运动指戊戌变法。

【易混辨析】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比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背景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签订性质地主阶级改革资产阶级改革目的维护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阶级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疑难解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观上:①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帝身上;②脱离人民群众;③既想保留封建王朝,又想发展资本主义,实行两种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的改革,本身就有矛盾的一面。

客观上: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

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太强大。

知识点一: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1895年春,在北京联合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的主要人物有()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知识点二:警世洪钟《天演论》2.(2014·江苏盐城)被鲁迅称为“19世纪最敏感的人”的严复在其译著《天演论》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步思想。

这表明他主张()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抵抗外国侵略B.效仿西方政治制度,实行维新变法C.推翻满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D.兴办工厂,实业救国知识点三:短暂的“百日维新”3.(2014·江苏连云港)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

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维新变法运动内容序幕:“”,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背景:1895年《》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代表人物:、主张:变法图强,变法维新①经济方面:②军事方面:③文化方面:创办,开放,开办培养人才等。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力量对比
政治力量 军事力量
维 新 维新派依靠光绪帝 想争取袁世凯保护 光绪帝 你能预见变法的结局如何 派
(无权)
顽 固 派
以慈禧太后为首 (掌握实权)
袁世凯统帅新建陆 军投靠顽固派
3、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1898年9月21日,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光绪帝囚禁,继而大 肆逮捕维新派,废除 变法法令,变法失败。
发展农工商业 训练新式陆海军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 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政治
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 身,它是维新变法期间根据光绪 帝的命令建立的。
京师大学堂
变法措施为什么会在官员中 引起极大的震动?
变法措施极大地触犯了封建顽固势力的 切身利益
(“废除八股取士”会损害一些死读书的 “守旧愚昧之人”,堵住他们的入仕之途; “取消多余的衙门何无用的官职”,将使一 部分旧官僚失去官职,另一部分没定官职 的旧官僚也会产生反应。因此,变法措施 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维新派 “能变则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顽固派: “祖宗之法不可变。”“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维 新 变 法 运 动
兴起
公车上书
发展
警世洪钟
《天演论》
高潮
百日维新
结局
最终失败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D ) 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B、各地学会的建立 C、强学会的成立 D、“公车上书” 2、不属于维新派为变法而做准备的活动是( D ) A.创办报刊 B.组织学会 C.开办学堂 D.创办企业 3、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西学理论基础的是( B ) A.魏源 B.严复 C.康有为 D.梁启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德育渗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思考“维新派与洋务派主要思想的异同”等问题增强阅读和比较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同时加强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的培养,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教学难点:如何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与方法:
【导入新课】:(5分钟)
复习:为了挽救国家统治危机,封建地主阶级倡导了一场什么运动?它是否使中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标志是什么?为什么?(洋务运动;否;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洋务运动这种革新是基于统治阶层内部的,只是统治阶层为了巩固自身地位而采取的,故而是很不
彻底的,很保守的。

因此,它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导入:指导学生阅读导言后,指出:“维新变法”是以救国为宗旨变法运动。

【讲授新课】:(25分钟)
教学过程:
【小结】:(3分钟)
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还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