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完美主义双重过程模型的验证_张斌

大学生完美主义双重过程模型的验证_张斌
大学生完美主义双重过程模型的验证_张斌

理心研究心理研究Psychological

Research 2014,7(5):24-28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青年专项(12B095)、福建教育科学规划项目(KJJKCG13-191)、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通讯作者:张斌,男,副教授,博士。Email :zb303@https://www.360docs.net/doc/376002130.html,

大学生完美主义双重过程模型的验证

斌1,2

蔡太生2

(1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应用心理学系,长沙410208;

2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学研究所,长沙410011)

要:本研究采用Frost 多维完美主义量表、Hewitt 多维完美主义量表、Slaney 近乎完美主义量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对292名大

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不同完美主义结构与正性、负性情绪之间的关系,验证完美主义的双重过程理论模型。结果显示,适应不良完美主义显著正向预测负性情绪,显著负向预测正性情绪;适应完美主义能显著正向预测正性情绪;完美主义的双重过程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结果较好。结构方程的群组分析验证了完美主义的双重过程模型具有跨性别的测量一致性。关键词:完美主义;双重过程模型;结构方程模型;测量等值性

1引言

在过去二十几年的研究中,有关完美主义的文献

过于强调完美主义的适应不良方面,而忽视了完美主义的适应方面。近年来,随着完美主义人格结构理论和研究的迅速发展,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完美主义可以分成“适应不良完美主义”(或称“神经质的完美主义”、“消极完美主义”)和“适应完美主义”(或称“正常完美主义”、“积极完美主义”)[1,2]。相应地,对于适应不良完美主义和适应完美主义的本质和特征的研究探讨也随之出现[3]。Slade 和Owens 提出了完美主义的双重过程(dual process )模型,该模型认为适应完美主义(积极完美主义)和适应不良完美主义(消极完美主义)在行为倾向、情绪状态和认知过程上不同[4]。

Slade 和Owens 认为适应和适应不良完美主义者的行

为有着内在的差异,这些差异反应了斯金纳提出的积极和消极强化之间的差异。在这个模型中,适应完美主义者受到积极强化,强调追求卓越成功的需要;适应不良完美主义者受到消极强化,强调努力达到高目标,以避免失败。积极完美主义者经常获得赞扬,取得很好的个人成就,有着高自尊,他们设立现实的标准;而消极完美主义者寻求避免平庸或个人失败,倾向于设立不切实际的高标准。适应完美主义者强调追求成功,对未来的成功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因而在失败时他们也能够保持安全感,相信总有一天会成功。适应不良完美主义者强调避免失败,对未来很担忧,他们坚信失败就围绕在他们周围。Bieling 等研究发现,与适应不良完美主义者相比,适应完美主义者在评价

性的情境中,有更少的自我挫败行为,有较多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思维方式,有更少的负性情绪困扰[5]。

Bieling 等利用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发现,适应不良完

美主义对焦虑、抑郁、应激等心理病理学变量有显著的正向预测力,而适应完美主义对心理病理学变量没有显著预测力[5]。Bergman 等研究认为,消极完美主义者和情绪压抑、认知功能障碍、抑郁和后悔相关[6];而积极完美主义则与生活满意度相关,但与认知功能障碍、抑郁和后悔不相关。Mobley 等认为以前的完美主义研究的样本大都来自美国大学生,有必要在不同的种族、不同文化背景下开展完美主义研究,这样有利于丰富完美主义研究的成果[7]。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考察中国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正性、负性情绪之间的关系,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完美主义的双重过程模型进行验证。

2研究方法2.1

被试

整群抽取湖南某高校心理学公共课的大学

生,共发放问卷303份,回收有效问卷292份,回收率96.37%,其中男生137名,女生155名,经检验男女人数无显著差别(χ2(1)=1.11,p =0.29)。被试年龄最大者为23岁,最小者为17岁,平均年龄为

20.04±1.39岁。2.2工具

2.2.1Frost 多维完美主义量表

中文版的Frost 多维完美主义量表由訾非等[8]修订,共27个条目,包括关注错误、组织性、父母期望、

24

个人标准和行动疑虑5个维度。采用1“非常不符合”~5“非常符合”级评分,分数越高被试越具有完美主义倾向。中文版FMPS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64~0.81,重测信度为0.63~0.82。2.2.2Hewit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

Zhang和Cai在反复验证和检验的基础上修订了该量表,共33个条目,包括自我定向完美主义、他人定向完美主义和社会决定完美主义3个维度[9]。采用1“极不符合”~7“极为符合”级评分,分数越高被试越具有完美主义倾向。中文版HMPS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6、0.85、0.68,重测信度分别为0.80、0.69、0.76。

2.2.3Slaney近乎完美主义量表(APS-R)

杨丽等在访谈研究的基础上修订了该量表,共22个条目,包括高标准、秩序和差异性3个维度[10]。采用1“极不符合”~7“极为符合”级评分,分数越高越具有完美主义倾向。中文版APS-R的维度结构与其英文原量表相似,且具有良好的信效度,3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6、0.67、0.85,重测信度分别为0.72、0.68、0.71[11]。

2.3结果处理

运用SPSS13.0和Amos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3结果

3.1完美主义与正性、负性情绪的偏相关分析Zhang和Cai对三个完美主义量表采取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二阶因子包括:父母期望、行动疑虑、关注错误、社会决定完美主义和差异性,适应完美主义二阶因子包括:自我定向完美主义、个人标准、高标准[12]。完美主义与正性、负性情绪的偏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在完美主义与正性、负性情绪的皮尔逊相关分析中,适应完美主义与正性、负性情绪均呈现显著正相关;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与正性情绪呈显著负相关,与负性情绪呈显著正相关。考虑到适应完美主义与适应不良完美主义呈中等程度正相关(r=0.39,p<0.001),我们对完美主义与正、负性情绪进行了偏相关分析。在控制了适应不良完美主义的效应后,适应完美主义与正性情绪的关系由弱相关变为中等程度相关,适应完美主义与负性情绪的关系由弱相关变为相关不显著。在控制了适应完美主义的效应后,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与正性情绪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增大,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与负性情绪的关系仍然保持中等程度正相关。

表1完美主义与正性、负性情绪的偏相关分析

完美主义正性情绪负性情绪适应完美主义(r)0.23***0.12*控制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作用(pr)0.33***-0.06适应不良完美主义(r)-0.18**0.43***控制适应完美主义作用(pr)-0.30***0.42***注:r代表皮尔逊相关,pr代表偏相关。

3.2完美主义双重过程模型的验证

为了验证完美主义双重过程的假设结构模型(图1),模型中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仅有指向负性情绪的路径,适应完美主义仅有指向正性情绪的路径。利用Amos5.0软件,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模型估计。模型1的各项指标拟合的结果见表2。RMSEA 大于0.1,CFI、NFI、TLI小于0.9,拟合指数不是很理想。然而,根据相关矩阵和修正指数的结果表明,还有其它路径存在。采用两个备择模型对数据重新估计。模型2假设为,在模型1的基础上,添加一条从适应不良完美主义到正性情绪的路径(MI值最大,MI=20.95);模型3假设为在模型2的基础上,再添加一条从适应完美主义到负性情绪的路径。对3个嵌套模型的χ2差异检验的结果显示,模型2的拟合结果优于模型1(△χ2(1)=34.39,p<0.001),模型3的拟合结果与模型2无差异(△χ2(1)=3.8,p>0.05)。模型3在模型2基础上增加的从适应完美主义到负性情绪的路径,经检验该路径系数并不显著(β=-0.14,p=0.054),再根据Holy和Panter推荐的模型选择的最简化原则[13],我们最终选择模型2为最优模型,见图2。模型2的各项拟合指标基本满意,各因子负荷均达到显著水平。

张斌等:大学生完美主义双重过程模型的验证25

理心研究

3.3完美主义双重过程模型的性别差异群组分析为了检验完美主义双重过程模型的测量系数、结

构模型路径是否具有跨性别的一致性,我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中的群组分析方法(Multi-group analysis )。

根据结构模型的群组分析方法,我们设定三组模型,模型1为未设限模型(Unconstrained model ),允许不同性别的两种模型的任何参数进行自由估计;模型2为设定群组测量系数相等(Measurement weights );模

表2

各模型的拟合指数

模型χ2df GFI CFI NFI TLI RMSEA 模型1159.29330.910.890.860.850.115模型2124.90320.920.920.900.900.100模型3

121.1031

0.92

0.92

0.90

0.90

0.100

图1

完美主义双重过程的假设结构模型(模型1)

注:DISC :差异性;SPP :社会决定完美主义;CM :关注错误;DA :行动疑虑;PE :父母期望;HS :高标准;SOP :自我定向完美主义;PS :个人标准。下同。

图2

完美主义双重过程的最终结构模型(模型2)

e5e4e3e2e1

DISC SPP CM DA PE

.60.48.44.41.42

.78.69.67.65

.64

适应不良完美主义

负性情绪

e9

适应完美主义

正性情绪

e10

e8e7e6

HS SOP PS

.49

.24

.03

.49

.24

.06

.87.54.66

.93.73

.81

e5e4e3e2e1

DISC SPP CM DA PE

.63.47.44.39.41

.79.69.67.64

.63

适应不良完美主义

负性情绪

e9

适应完美主义

正性情绪

e10

e8e7e6

HS SOP PS

.48

.23

.10

.52

.49

.21

.85.53.68

.92.73

-.45

.82

26

型3为设定群组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的系数相等(Structural weights)。用这三个模型来检验完美主义双重过程模型的跨性别的测量和结构参数的不变性(invariant)。群组分析的各个模型的拟合指标见表3。

三个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标基本达到测量学要求,这表示三个模型是合适的。从AIC指标值和BIC 指标值来看,三个模型的多群组测量恒等性虽然都是适配的,但相比之下,结构系数模型的AIC和BIC 值最小,因此,其界定方式的模型最佳。从ECVI指标值和MECVI指标值来看,三个模型的多群组测量恒等性虽然都是适合的,但相比之下,以结构系数模型(Structural weights)界定方式的模型最佳,因为ECVI、MECVI值最小,表示模型适合度的波动性最小。以测量系数为基准模型为例子,假设测量系数模型为正确模型的情况下,来检查结构系数模型。结构系数相等模型和测量系数相等模型两个嵌套模型比较结果,△df=3,△χ2=1.13,p=0.623>0.5,表示男女两组在结构模型系数上无显著差异。

表3完美主义双重过程模型的性别群组分析的拟合指数

模型χ2df GFI CFI NFI TLI RMSEA AIC BCC ECVI MECVI 未设限模型154.32640.910.920.870.890.070246.32263.290.850.91测量系数模型165.88730.900.920.860.900.066239.88253.530.830.88结构系数模型167.01760.900.920.860.900.064235.01247.550.810.86

4讨论及建议

完美主义与正性、负性情绪的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与负性情绪正相关,适应完美主义与正性情绪正相关。尽管在皮尔逊相关分析中,适应完美主义与负性情绪呈弱的正相关,但在控制适应不良完美主义效应后,适应完美主义只与正性情绪呈正相关。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不仅与负性情绪呈正相关,还与正性情绪呈负相关。这个结果与DiBartolo等的研究结论一致[14]。完美主义与正、负性情绪的结构模型验证了完美主义的双重过程理论。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不仅能显著正向预测负性情绪,而且能显著负向预测正性情绪,适应完美主义能显著正向预测正性情绪。适应完美主义与适应不良完美主义存在正相关,这与Flett和Hewitt的研究结果一致,他们认为适应完美主义与适应不良完美主义并不是完全相排斥的,两者存在一定的关系。完美主义的双重过程模型的群组分析研究表明,男、女在完美主义的双重过程模型的测量系数和结构系数具有一致性,进一步说明了完美主义的双重过程模型具有跨性别的测量恒等性(Measurement invariance)。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支持了完美主义的双重过程模型,认为完美主义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适应(积极)完美主义与适应不良(消极)完美主义性质不同。Molnar等认为适应不良完美主义者常设定不切实际的目标,害怕失败,与心理病理学关系密切,而适应完美主义者设定实际的目标和能体验到成功带来的满意感,与积极的心理结果关系密切[15]。Bergman等[16],Davis和Wosinski[17]的研究均发现,消极完美主义与认知失调、负性自动化思维正相关,而积极完美主义与认知失调不相关,证实了积极完美主义与消极完美主义潜在的认知过程不相同。

完美主义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倾向,与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结果提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临床工作者在接待有完美主义倾向的来访者时,应有效地测量完美主义水平,区分适应完美主义和适应不良完美主义。在对完美主义者进行心理干预的过程中,临床工作者不仅要降低适应不良完美主义所带来的消极心理效应,还要努力促进适应完美主义所带来的积极心理效应。同时对完美主义的适应和适应不良两方面进行研究,有利于改善完美主义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适应完美主义的积极功能。

参考文献

1Chang E C.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adaptive and maladaptive aspects of performance per-

fectionism:R elations to personality,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and academic achievement.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2006,30(6):677-697

2张斌,蔡太生,罗兴伟,等.大学生完美主义对抑郁症状的预测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1):101-105

3Flett G L,Hewitt P L.Positive versus negative perfec-tionism in psychopathology:A comment on Slade and

张斌等:大学生完美主义双重过程模型的验证27

理心研究

Validation of the Dual Process Model of Perfectionism

Zhang Bin 1,2,Cai Tai s heng 2

(1Department of Applied Psychology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410208;

2Medic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Second Xiangya Hospital ,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11)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 among different perfectionism dimensions ,positive affect and negative affect ,testify the dual process model of perfectionism ,a sample of 292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com-pleted measures of the Frost Multidimensional Perfectionism Scale ,Hewitt Multidimensional Perfectionism Scale ,Slaney Almost Perfect Scale-Revised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aladaptive perfectionism predicted negative affect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and predicted positive affect significantly and negatively ,while adaptive perfectionism predicted positive affect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A dual-process structural model of perfectionism was fitted to the data well.A multi-group analysis in SEM was performed to confirm that the model was measurement invaria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Key words :perfectionism ;dual process model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measurement invariance

Owen ’s dual process model.Behavior Modification ,2006,30(4):472-4954

Slade P D ,Owens R G.A dual process model of perfectionism based on reinforcement theory.Behavior Modification ,1998,22(3):372-3905

Bieling P J ,Israeli A L ,Antony M M.Is perfection-ism good ,bad ,or both ?

Examining models of the

perfectionism construct.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4,36(6):1373-13856

Bergman A J ,Nyland J E ,Burns L R.Correlates with perfectionism and the utility of a dual process model.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7,43(2):389-3997

Mobley M ,Slaney R B ,Rice K G.Cultural validity of the Almost Perfect Scale-Revised for African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2005,52(4):629-6398訾非,周旭.中文Frost 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的信效度检验.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6):560-563

9

Zhang B ,Cai T S.Using SEM to examine the dimen-sions of perfectionism and investigate the mediating role of self-esteem between perfectionism and depres-sion in China.Australian Journal of Guidance and Counselling ,2012,22(1):44-57

10杨丽,梁宝勇,张秀阁,等.近乎完美量表修订版(APS-R )的中文修订.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5(2):

139-144

11黄丽,杨廷忠,季忠民.正性负性情绪量表的中国人群适用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

54-5612

Zhang B ,Cai T S.Coping styles and self-esteem as mediators between perfectionism and depression among Chinese undergraduates :A structural equations analysis.Social B ehavior and P ersonality ,2012,40(1):156-16813

Hoyle R H ,Panter A T.Writing about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In R.H.Hoyle (Ed.),Structural e-

quation modeling.Thousand Oaks ,CA :Sage ,1995:

158-17614

DiBartolo P M ,Li C Y ,Frost R O.How do the di-mensions of perfectionism relate to psychopathology ?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 ,2008,32(3):401-41715

Molnar D S ,Reker D L ,Culp N A ,et al.A medi-ated model of perfectionism ,affect ,and physical health.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2006,40

(5):482-500

16Bergman A J ,Nyland J E ,Burns L R.Correlates with perfectionism and the utility of a dual process model.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7,43(2):389-399

17Davis M C ,Wosinski N L.Cognitive errors as predic-tors of adaptive and maladaptive perfectionism in chil-dren.Journal R ational -emotive C ognitive

B ehavior

T herapy ,2012,30(2):105-117

28

张斌话规则——抢跑

张斌话规则——抢跑 内容拍摄场景及要求 实拍 一、我们常把田径场上的短跑比赛称为飞人大赛。场上风驰电掣的竞技,让我们欢欣鼓舞、激动异常,因为我们看到人类突 破极限的努力,在赛场上淋漓尽致的展现。 在展现人类速度极限的飞人大战中,运动员冲过终点线的时间,常常以0.1秒,甚至0.01秒来计算。如果没有这些小 数点后的数字,人们很难说清楚谁是第一,谁是第二,他们的差距太小了,小到他们冲过终点的时候,肉眼已经无法分辨出 来。 素材 二、小片:1976年,在蒙特利尔举办的第21届奥运会上,男子110米栏的决赛吸引了全场观众的目光,随着发令枪响, 运动员们如离弦之箭,飞奔而出,跑在前面的四名运动员几乎同时冲过终点。 比赛刚一结束,在看台上的终点摄影技术人员立刻取下胶片,在显影液里浸泡一下,然后送到裁判席,运动员冲过终 点线的瞬间被清晰地定格在电脑屏幕上,裁判根据这个影像,才最终确定运动员的名次。在接近1分钟的等待后,大家终于 知道了冠军的名字,他就是法国运动员德律。 实拍 三、在那场比赛中,法国人德律以13.30秒获得冠军,他比亚军仅仅快了0.03秒,眨一下眼睛的时间都不到。我们知道, 人的极速反应时间是0.1秒,如果不是科技手段的帮助,谁能分清哪个是第一,哪个是第二呢? 短跑比赛选手之间的差距如此之小,场上任何一个失误,哪怕是一点点的心理波动,都会影响到比赛的结果。为了取 得好成绩,抢跑战术成为短跑选手在场上斗法的重要手段。早在1912年的第五届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克雷格就连续8次抢跑, 把对手搞得精神紧张,筋疲力尽。抢跑战术的普遍运用,常常使飞人大战变成疲劳心理战。不使用抢跑战术的运动员,承担 着强大的心理压力,因为他不知道哪一个人会使用抢跑战术,哪一枪才需要拼尽全力,比赛节奏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完全 处在被动的状态。 - 1 -

安全模型Read

Windows 安全模型:每个驱动程序作者都需要了解的内容 Updated: July 7, 2004 On This Page 简介 W indows 安全模型 安全场景:创建一个文件 驱动程序安全责任 行动指南和资源 本文提供关于为 Microsoft Windows 家族操作系统编写安全的内核模式驱动程序的信息。其中描述了如何将 Windows 安全模型应用于驱动程序,并解释驱动程序作者必须采取哪些措施来确保其设备的安全性。 简介 Windows 安全模型基于安全对象。操作系统的每个组件都必须确保其负责的对象的安全性。因此,驱动程序必须保证其设备和设备对象的安全性。 本文总结了如何将 Windows 安全模型应用于内核模式驱动程序,以及驱动程序编写人员必须采取哪些措施来确保其设备的安全性。一些类型的设备适用于附加的设备特定要求。请参阅 Microsoft Windows Driver Development Kit (DDK) 中的设备特定的文档,以了解详细信息。 注意:关于本文中讨论的例程和问题的当前文档,请参见 Windows DDK 最新版本。关于如何获取当前的 DDK 的信息,请参见 https://www.360docs.net/doc/376002130.html,/whdc/devtools/ddk/default.mspx. Top of page Windows 安全模型 Windows 安全模型主要基于每个对象的权限,以及少量的系统级特权。安全对象包括(但不限于)进程、线程、事件和其它同步对象,以及文件、目录和设备。

对于每种类型的对象,一般的读、写和执行权限都映射到详细的对象特定权限中。例如,对于文件和目录,可能的权限包括读或写文件或目录的权限、读或写扩展的文件属性的权限、遍历目录的权限,以及写对象的安全描述符的权限。更多信息(包括完整的权限列表)请参见 MSDN 库的“安全性”节中的“安全性(常规)”,该库位于https://www.360docs.net/doc/376002130.html,. 安全模型涉及以下概念: ?安全标识符 (SID) ?存取令牌 ?安全描述符 ?访问控制列表 (ACL) ?特权 安全标识符 (SID) 安全标识符(SID,也称为安全主体)标识一个用户、组或登录会话。每个用户都有一个唯一的 SID,在登录时由操作系统检索。 SID 由一个权威机构(如操作系统或域服务器)分发。一些 SID 是众所周知的,并且具有名称和标识符。例如,SID S-1-1-0 标识所有人(或全世界)。 存取令牌 每个进程都有一个存取令牌。存取令牌描述进程的完整的安全上下文。它包含用户的 SID、用户所属组的 SID、登录会话的 SID,以及授予用户的系统级特权列表。 默认情况下,当进程的线程与安全对象交互时,系统使用进程的主存取令牌。但是,一个线程可以模拟一个客户端帐户。当一个线程模拟客户端帐户时,它除了拥有自己的主令牌之外还有一个模拟令牌。模拟令牌描述线程正在模拟的用户帐户的安全上下文。模拟在远程过程调用 (Remote Procedure Call, RPC) 处理中尤其常见。 描述线程或进程的受限制的安全上下文的存取令牌被称为受限令牌。受限令牌中的 SID 只能设置为拒绝访问安全对象,而不能设置为允许访问安全对象。此外,令牌可以描述一组有限的系统级特权。用户的 SID 和标识保持不变,但是在进程使用受限令牌时,用户的访问权限是有限的。CreateRestrictedToken函数创建一个受限令牌。 受限令牌对于运行不可信代码(例如电子邮件附件)很有用。当您右键单击可执行文件,选择“运行方式”并选择“保护我的计算机和数据不受未授权程序的活动影响”时,Microsoft Windows XP 就会使用受限令牌。

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分析_范宏博

39 2014年第22期 主持人:刘宏振 张晓哲 为对发达国家信用风险管理和银行监管技术的总结,巴塞尔新资 本协议提出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在我国无疑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对商业银行而言,实施内部评级法有助于其提升风险计量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改善风险管理框架和流程;对监管机构而言,内部评级法的推广将提高资本监管的风险敏感度和灵活性,推动监管技术进步。然而,内部评级法毕竟是在发达国家信用风险管理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其假设条件、银行内外部环境与我国商业银行均存在较大差异,需要监管部门予以注意,并在第二支柱下的检查评估过程中加以弥补。 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外部因素 一是假设条件设定影响内部评级法的适用性。出于跨国别银行公平竞争的考虑,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银行资本要求统一设定为违约率、违约损失率、风险暴露和期限的函数,使用内部评级法的银行机构可以自行估计参数的取值。但在对参数的估计过程中,内部评级法隐含了大量理想化的假设条件。例如,在信用风险资产价值服从正态分布的假设下将长期平均违约概率转化为经济衰退情况下的违约概率,银行可以直接估计经济衰退期的违约损失率,零售与小微客户的分散性较好以致与宏观经济的相关性较低等。鉴于这些假设条件均是对成熟市场环境进行简化得出的,与我国商业银行外部经营环境存在较大的不同,这必然会限制内部评级法在中国市 场上的适用性。 二是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失真降低了内部评级法的稳定性。对于大中型企业,商业银行可以分配固定的分析人员进行评级,但对于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银行需要借助定量的方法进行评级。但我 国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可信度普遍不高,现金流量表经常缺失,企业真实报表、向税务部门提供的报表、向银行提供的报表不一致的现象经常发生。由于数据质量在源头上存在缺陷,加之数据录入、复核人员多属于兼职,导致数据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在实施内部评级法的过程中,我国部分银行机构因数据问题被迫减少了内部评级模型的数量,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一问题的影响。 三是外部金融市场环境制约了内部评级体系的完善。在西方发达国家,外部评级机构历史悠久,已经发展出一套较为成熟的评级方法,商业银行通过借鉴学习评级机构的做法,使其内部评级体系在较短时间内得以完善。但在我国,评级机构相对弱小,业务多局限在企业 发债时提供评级,其经验及专业性与商业银行相比仍有不足,难以提供相应的支持。此外,受利率管制以及债券市场发展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借助债券市场计算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的数量化方法难以应用,也对内部评级体系的自我完善造成了影响。 四是学术研究尚不能为银行内部评级提供充分支持。国外学术界对企业违约特点、评级有效性等方面的研究已经相当普遍,但在我国,由于公开违约事件极少、商业银行内部违约数据难以获得等原因,这方面的学术研究一直没有太大的进展。由于我国经济结构的特殊性,企业类型、行业、地域等方面的因素在信贷实践中被认为对企业违约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学术研究对这方面的验证工作却存在不足。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存在的自身问题 一是商业银行现行拨备方式与内部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分析 范宏博 吕 晓 作

QSY 1134-2008 产品驻厂监造规范

1.1.1.1.1.2 Q/C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1134-2008 产品驻厂监造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Surveillance at the Supplier 2007-××××-××××发布2007-××××-××××实施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Y 1134-2008 目次 前言 (1) 1 范围 (1) 2 术语和定义 (1) 3 缩略语 (2) 4 各方责任 (2) 4.1买方责任 (2) 4.2监造方的责任 (3) 4.3供方责任 (3) 5 监造工作的等级 (3) 5.1 A级 (3) 5.2 B级 (3) 5.3 C级 (4) 6 通用要求 (4) 6.1监造方的资质 (4) 6.2监造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4) 6.3监造工作的基本要求 (5) 6.4检测仪器设备 (7) 6.5监造的档案文件 (8) 6.6安全 (8)

Q/SY 1134-2008 前言 本规范的目的旨在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产品驻厂监造提供指南。本规范建立了一套通用指南,涉及买方、供方和监造方三者之间用于产品驻厂监造的要求。各方的作用和责任应在买方和供方,以及买方(此时称为委托方)和监造方的合同中予以约定。 本规范依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产品驻厂监造管理规定》制定,并参考采用API RP 5SI的相关内容。 本规范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质量管理与节能部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北京康布尔石油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石油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北京隆盛泰科石油管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石油工业井控装置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吉林工程建设监理公司、石油工业防腐保温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抚顺石化检测监理研究中心。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刘瑞华、王欣、马秋荣、王渤、贾延彪、张斌、赫连建峰、苗一。

安全防护用具的检验方法

安全防护用具的检验方法 姓名:XXX 部门:XXX 日期:XXX

安全防护用具的检验方法 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常用的安全护具安全鞋,劳保鞋,防静电鞋,绝缘鞋,防护服等等必须认真进行检查、试验。安全网是否有杂物,是否被坠物损坏或被吊装物撞坏。安全帽被物体击打后,是否有裂纹等。经常对安全护具的检查按要求进行 一安全帽:检验周期为每年一次。3kg重的钢球,从5m高处垂直自由坠落冲击下不被破坏,试验时应用木头做一个半圆人头模型,将试验的安全帽内缓冲弹性带系好放在模型上。各种材料制成的安全帽试验都可用此方法。 二安全带:安全带的检验周期为:每次使用安全带之前,必须进行认真的检查。对新安全带使用两年后进行抽查试验,旧安全带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抽检。 国家规定,出厂试验是取荷重120kg的物体,从2~2.8m高架上冲击安全带,各部件无损伤即为合格。一些施工单位经常使用的方法是:采用麻袋,由装木屑刨花等作填充物,再加铁块,以达到试验负荷的重的标准。用专作实验的架子,进行动、静荷重试验。施工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满足试验负荷重标准情况下,因地制宜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锦纶安全带配件极限拉力指标为:腰带1200~1500kg,背带700~1000kg,安全绳1500kg,挂钩圆环1200kg,固定卡子60kg,腿带700kg。安全带的负荷试验要求是:施工单位对安全带应定期进行静负荷试验。试验荷重为225kg,吊挂5min,检查是否变形、破裂等情况,并做好记录。 需要注意的是,凡是做过试验的安全护具,不准再用。 第 2 页共 4 页

三个人防护用品的检查还必须注意: 1产品是否有生产许可证单位生产的产品; 2产品是否有产品合格证书; 3产品是否满足该产品的有关质量要求; 4产品的规格及技术性能是否与作业的防护要求吻合。 第 3 页共 4 页

商业银行内部评级模型验证

金融天地 风险计量模型的应用为银行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但是,由于模型的复杂性、数据清洗和样本筛选不当、变量分布特征的误判、风险驱动因素考虑不够全面、模型环境发生变化等方面的原因,可能会导致模型风险,对银行经营活动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应该通过制定相应的模型验证制度来监控模型表现能力,控制模型风险。 一、模型验证的内容与标准 广义的模型验证范围包括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比如部门分工、模型开发应用流程、IT系统环境等。对于单个模型而言,验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理论基础审查和数据审查。统计理论和经济理论是建模的逻辑基础。在理论选择的过程中,可能发生一些概念或逻辑错误。银行必须对这些理论进行审查,或者通过行外专家的认可。数据是建模的基础,如果数据存在着错误,即使其他建模过程都是正确的,得到的模型质量也无法保证,因此必须对建模数据进行独立审查。 2.模型假设审查。建模经常会使用各种假设。这些假设可能来自各种金融理论,也可能来自银行的内部研究。但无论如何,银行应该将这些假设和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并随着外界形势的变化,对相关假设进行调整。 3.程序审查和结果审查。为了保证运算程序的正确,银行最好选择经验丰富的编码专家逐行进行检查,并与其他的模型结果进行对比,保证输出结果准确、易于理解。 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有三个重要判断标准:①准确性。这是指模型输出和实际情况的偏差要小,这是对模型最根本的要求。②一致性。是指模型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间的一致性。例如,具有相同信用等级的制造业客户和金融业客户应该具有相同的违约概率。③稳定性。即模型表现在不同时间段内尽可能一致,以便保持业务连续性。 二、模型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是对模型开发理念、适用条件、变量逻辑关系、参数设定等方面的考察。模型架构与计量对象的一致性、业务定义的合理性、风险因素的全面性、参数估计的合理性、模型的可操作性等,都是定性评价的重要内容。由于模型的构建往往是建立在数据分析上的,开发人员往往会犯两类错误:一是尽力将所有可能的风险因素都包含在模型当中,导致参数个数超过由样本规模与所用结构决定的上限,引起过度拟合问题。二是过多的重视量化关系,忽视实际业务含义。实践中,在定性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充分发挥业务专家的作用。三、模型定量验证 根据验证依据的不同,模型验证一般包含返回检验和基准测试。 1.返回检验 返回检验是通过统计工具比较实际值与模型输出之间的差异来评价模型效果的一类方法。由于以实际生产数据为基础,返回检验能够比较准确的评估模型性能。但是,返回检验的应用条件比较高,其结论的准确性不仅依赖于验证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也依赖于数据质量的高低。如果可以获得足够的历史违约债务人/债项样本数据并能够保证一定的数据质量要求,就可以对模型进行返回检验。 2.基准测试 基准测试是以设定标准为依据来评估模型性能的。常用的基准有:(1)使用第三方估值模型,例如标普或穆迪有关模型,或其他商业银行使用的模型等,比较所用模型与外部模型的估计结果;(2)比较专家经验判断与模型估值来评价模型;(3)将模型输出与市场中能够反应信用质量的指标进行比较,如股票价格,债券点差,或信用衍生品的风险溢价等。 四、定量验证方法 1.CAP曲线和AR值 CAP曲线(Cumulative Accuracy Profile)是常用的衡量风险模型的验证方法之一,它描绘了各个评分(或评级)结果下,累积违约客户比例和累积客户比例之间的关系。 为了画出CAP曲线,需先根据模型的结果,自高风险(差评级别)至低风险(好评级别)对评级客户进行排列,对于横坐标客户总数中特定的比例。纵坐标描画风险评级分数小于或等于横坐标x中的违约个数百分比。一个有效的模型应在样本客户同一排除率的情况下,排除 更高百分比的坏客户。图1为CAP曲线示意图: 图1 CAP曲线示意图 在完美的模型下,CAP曲线会是一条斜率为(1/违约率)并且停留在1的水平线。这时,所有表现差的客户都排在左边,表现好的客户都排在右面。图中最佳曲线就是这种情况。如果模型完全没有区分能力,CAP曲线会是一条45度的直线(图中随机曲线)。此时,模型无法区分客户的好坏,违约案例随机分布在所有客户中。 具有合理预测能力的模型通常介于最佳曲线和随机曲线之间,如图中待验证评级模型曲线。这表示该模型会给多数表现差的客户较低的评分,而给多数表现好的客户较高的评分。在少数情况下,也会给表现差的客户较好的评分,而给表现好的客户较低的评分。CAP曲线越接近左上角,模型预测能力越好。 为了度量模型区分能力,人们通常使用AR值这一指标。AR值被定义为模型的CAP曲线和45度线间的区域与完美曲线和45度线的区域 商业银行内部评级模型验证研究 邱作文 国家开发银行 摘要:风险计量模型在现代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模型输出可能与业务实际存在差异,进而给银行运营带来负面影响。为了控制和消除这种差异,保持模型的有效性,商业银行有必要建立系统的模型验证制度来监控模型表现能力。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评级;评级模型;模型验证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321-02 321

张斌话规则-古典式摔跤跪撑规则0520下午定稿

张斌话规则——古典式摔跤跪撑规则 No. 内容要求 实拍1 摔跤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竞技体育运动,希腊、埃及、中国以及日本等国家的古代文明中都有摔跤的文字记载。 古希腊人非常崇尚摔跤运动,传说神话中的英雄捷谢伊,也就是雅典民主奠基人,从雅典女神那里学来了摔跤规则,从而发展了摔跤运动。当时有人这样说:“摔跤是最完善、最全面、最协调的一项运动,它是全部体育运动的结晶。”古希腊有许多著名的哲学家、诗人和军事将领都是摔跤手,古希腊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就是当时的摔跤名将。 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帝国出兵侵略希腊。占领者在征服希腊之后,将自己国家原有的摔跤和希腊式摔跤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与创新,产生了希腊罗马式摔跤。当时,正是历史上的希腊的古典时期,这种摔跤也就被称为古典式摔跤,沿用至今。 素材2小片:从1896年开始,古典式摔跤就出现在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经过100多年的演变,古典式摔跤的规则经历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古典式摔跤运动中,规定是很严格的。在比赛中,不允许采用窒息、致痛、反关节等伤害性动作,不允许抓手指, 不允许用腿进攻,也不允许进攻对手下肢,还不允许抓对方衣服。只能用手、手臂去抓握或搂抱对手的头、颈、躯干和上肢。 实拍3在如此严格的规则下,自然造成了古典式摔跤易守难攻的特点。最初的摔跤,取胜规则只有一个,只要把对手摔倒,双肩着地,失去抵抗能力,就算胜利,没有时间限制。所以,实力相当的时候,往往采用消耗战,当体力消耗差不多的时候,奋力一搏。 没有时间观念的古典式摔跤运动,显然不能适应现代人的节奏,需要改变规则,把每场比赛限定在6分钟。有效的时间管理,让古典式摔跤向现代体育运动跨出了一大步,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最大的问题,就是选手的消极防守越来越多。在易守难攻的古典式摔跤比赛中,防守的难度小很多,只要坚持到比赛结束,至少可以不输给对手。这对于实力稍差的选手来说,应该是一个理智的选择。就是实力相当的选手,这也是比较保险的打法。所以,赛场上经常是防守多于进攻,两个人就像太极拳表演一样,比赛乏味。 为了限制消极防守,让双方能够近身角斗,激烈较量,古典式摔跤比赛规则做了多次修改,其中就包括消极跪撑规则的引入。

安全防护用具检验方法范本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安全防护用具检验方法(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13627安全防护用具检验方法 Inspection method of safety protective equipment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常用的安全护具安全鞋,劳保鞋,防静电鞋,绝缘鞋,防护服等等必须认真进行检查、试验。安全网是否有杂物,是否被坠物损坏或被吊装物撞坏。安全帽被物体击打后,是否有裂纹等。经常对安全护具的检查按要求进行 一安全帽:检验周期为每年一次。3kg重的钢球,从5m 高处垂直自由坠落冲击下不被破坏,试验时应用木头做一个半圆人头模型,将试验的安全帽内缓冲弹性带系好放在模型上。各种材料制成的安全帽试验都可用此方法。 二安全带:安全带的检验周期为:每次使用安全带之前,必须进行认真的检查。对新安全带使用两年后进行抽查试验,旧安全带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抽检。 国家规定,出厂试验是取荷重120kg的物体,从2~2.8m

高架上冲击安全带,各部件无损伤即为合格。一些施工单位经常使用的方法是:采用麻袋,由装木屑刨花等作填充物,再加铁块,以达到试验负荷的重的标准。用专作实验的架子,进行动、静荷重试验。施工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满足试验负荷重标准情况下,因地制宜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锦纶安全带配件极限拉力指标为:腰带1200~1500kg,背带700~1000kg,安全绳1500kg,挂钩圆环1200kg,固定卡子60kg,腿带700kg。安全带的负荷试验要求是:施工单位对安全带应定期进行静负荷试验。试验荷重为225kg,吊挂5min,检查是否变形、破裂等情况,并做好记录。 需要注意的是,凡是做过试验的安全护具,不准再用。 三个人防护用品的检查还必须注意: 1产品是否有“生产许可证”单位生产的产品; 2产品是否有“产品合格证书”; 3产品是否满足该产品的有关质量要求; 4产品的规格及技术性能是否与作业的防护要求吻合。 请输入您公司的名字 Foonshion Design Co., Ltd

《地下管线周边土体病害防治规范》市地方标准.pdf

《地下管线周边土体病害防治规范》北京市地方标准 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起草单位,协作单位,主要起草人 任务来源:2015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由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提出和归口管理, 项目编号为20151090。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起草单位:北京建业通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城市排水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大兴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朝阳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海淀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主要起草人:曾新霞、吴宝玲、李东勇、康凯、李伟、颜培岩、刘新娜、陈松洲、王金川、魏然、 董杰、陈昌彦、苏兆峰、张斌源、李国良、李雪华、王卫军、宗海霞、马则忠、罗铮、王炬炜、钟 鎛、颜丹平。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必要性 为规范地下管线周边土体病害检测工作,提高管理水平,2013年6月,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在总结 近年来北京市开展地下管线周边土体病害检测工作的基础上,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研究,在国内率先编制印发了《北京市地下管线周边土体病害检测项目管理指南(试行)》。该指南在市、区相关项目的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初步规范了地下管线周边土体病害检测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但随着近年来检测项目管理的不断深入实践,有关内容仍需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因此有必要将该指南转化为地方标准,进一步将地下管线周边土体病害检测评估的管理规范化。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物质、信息和公共服务,是现代化城市运行的基本保证,被称为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北京市地下管线历史悠久,种类齐全,覆盖面广,形成了庞大的地下管网系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市各类地下管线总长度约15.5万公里。随着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体制市场化改革,形成了众多的地下管 线权属单位。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 据近些年地下管线事故原因分析,由于大量地下暗挖工程施工扰动等原因,易引发地下管线周边形成空洞、土体疏松、富水异常等土体病害,使地下管线周边土体失稳和管线断裂,造成地下管线事 故和道路塌陷事故,给城市运行和公共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据统计,2013年全年,本市因土体病害引发的地下管线事故共1237起,约占地下管线事故总数28%。例如:2013年12月17日北京东四环外环方向大郊亭桥南辅路发生路面塌陷,塌陷面积约百平米,深四米,分析其塌陷原因主要是给水管道破损跑水,造成管线周边水土流失形成大面积空洞。因此,树立预防为主的管理思想, 开展地下管线周边土体病害检测评估,及时发现土体病害影响地下管线运行的安全隐患,采取措施,预防地下管线事故和道路事故发生,对保障城市运行安全具有积极意义。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2008年,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在国内率先对北京市重点地区路段开展了地下管线周边土体 病害检测工作,连续每年组织对重点路段开展检测工作。近年来,大兴、西城、朝阳等区市政市容 委也相继开展地下管线周边土体病害检测评估工作。同时,北京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快轨公司、北京市燃气集团、北京市电力公司、北京市热力集团、北京市排水集团等地下工程建 设单位,在进行地下结构施工前、施工中和地下结构完工后对施工影响范围内的道路及管线周边土 体病害进行检测,为保障城市地下管线和道路交通运行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 目前,北京市各部门、区县和单位陆续计划组织开展地下管线周边土体病害检测项目。在各单位组织实施地下管线周边土体病害检测工作过程中,由于缺乏此类项目的规范性文件,项目委托单位、 检测单位和监理单位在项目的实施、监管、考核和验收等阶段缺乏明确可控的依据,各检测单位的现场检测作业、成果表述方式等不统一,影响了检测质量和检测成果的应用。2013年6月,北京

几种信息安全评估模型知识讲解

1基于安全相似域的风险评估模型 本文从评估实体安全属性的相似性出发,提出安全相似域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种网络风险评估模型SSD-REM 风险评估模型主要分为评估操作模型和风险分析模型。评估操作模型着重为评估过程建立模型,以指导评估的操作规程,安全评估机构通常都有自己的操作模型以增强评估的可实施性和一致性。风险分析模型可概括为两大类:面向入侵的模型和面向对象的模型。 面向入侵的风险分析模型受技术和规模方面的影响较大,不易规范,但操作性强。面向对象的分析模型规范性强,有利于持续评估的执行,但文档管理工作较多,不便于中小企业的执行。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主机安全特征的相似性及网络主体安全的相关性视角出发,提出基于安全相似域的网络风险评估模型SSD-REM(security-similar-domain based riskevaluation model)。该模型将粗粒度与细粒度评估相结合,既注重宏观上的把握,又不失对网络实体安全状况的个别考察,有助于安全管理员发现保护的重点,提高安全保护策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SSD-REM模型 SSD-REM模型将静态评估与动态评估相结合,考虑到影响系统安全的三个主要因素,较全面地考察了系统的安全。 定义1评估对象。从风险评估的视角出发, 评估对象是信息系统中信息载体的集合。根据抽象层次的不同,评估对象可分为评估实体、安全相似域和评估网络。 定义2独立风险值。独立风险值是在不考虑评估对象之间相互影响的情形下,对某对象进行评定所得出的风险,记为RS。 定义3综合风险值。综合风险值是在考虑同其发生关联的对象对其安全影响的情况下,对某对象进行评定所得出的风险,记为RI。 独立域风险是在不考虑各评估实体安全关联的情况下,所得相似域的风险。独立网络风险是在不考虑外界威胁及各相似域之间安全关联的情况下,所得的网络风险 评估实体是评估网络的基本组成元素,通常立的主机、服务器等。我们以下面的向量来描述{ID,Ai,RS,RI,P,μ} 式中ID是评估实体标识;Ai为安全相似识;RS为该实体的独立风险值;RI为该实体合风险值;P为该实体的信息保护等级,即信产的重要性度量;属性μ为该实体对其所属的域的隶属

银行内部评级体系验证办法(试行)模版

x银行内部评级体系验证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x银行内部评级体系验证工作,提高内部评级体系的准确性与稳健性,根据我国银监会监管要求和x银行有关规定,参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对商业银行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验证是指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方法,对内部评级体系进行持续检验和评价的过程。按照内容的不同,验证分为内部评级数据验证、评级模型验证、信息系统验证、政策流程验证、评级治理结构验证及评级应用验证等六个方面。按照开展时间的不同,验证分为投产前验证、定期持续监控和投产后验证等三个阶段。 第三条验证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一)评估内部评级体系的准确性、稳健性和可靠性。 (二)建立纠正机制,促进内部评级方法和体系的持续改进。 第四条验证是内部评级体系持续、稳健运行的前提和保障。验证结果应作为运用内部评级体系进行实际业务管理的重要依据。 第五条验证遵循以下原则: (一)独立性原则。验证团队应在职能上独立于模型开发、应用团队,利益不受模型表现好坏的影响;验证工作的开展应不受外界因素的约束、影响和干扰,以确保验证结论的独立、客观、真实。 (二)统一性原则。验证工作应基于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并采用统一的验证方法和流程,确保模型验证结果的客观、一致。 (三)持续性原则。验证应作为模型管理的一项日常性工作,贯穿于内部评级体系投产、运行、优化的全过程,需根据外部环境和自身经营的变化,及时发起验证工作。 (四)审慎性原则。验证工作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流程,结合可靠的数据和专家经验进行,既不高估模型预测能力,也不低估

模型风险。 第六条本办法适用于x银行非零售风险暴露内部评级初级法体系和零售风险暴露内部评级体系的验证。非零售、零售风险暴露是指《x银行银行账户信用风险暴露分类办法(试行)》规定的内部评级法下金融机构、公司及零售风险暴露。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七条验证在高级管理层的统一领导下,由风险管理、信贷管理、科技部门以及各客户部门分工负责,共同实施。 第八条高级管理层是x银行验证的最高决策机构,主要职责包括: (一)审批验证相关政策,配备足够的人力和信息科技资源,确保验证工作的独立性。 (二)定期听取验证报告,并根据验证结果就内部评级体系重大修改或重新开发进行决策,推动内部评级模型的优化。 第九条风险管理部门是验证的主管部门,主要职责包括: (一)制定并修订验证相关政策,统一验证工作的框架和理论方法,规范验证工作流程。 (二)明确各阶段的验证主体,组织开展全行的验证工作。 (三)定期撰写验证报告并向高级管理层汇报,向评级体系的开发和使用部门反馈验证信息,并根据验证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第十条客户部门、信贷管理部门是验证的主要参与部门,主要职责包括: (一)观测内部评级体系在业务领域的应用情况和结果表现,并进行文档记录。 (二)向验证团队反映内部评级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三章-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第三章语音和音系 第三章的学习目标: 1、语音学、音系学 2、国际音标 2、语音的最小单位:音素、音位 3、语音的属性、音质的声学分析 4、发音器官、元音和辅音 5、音位和音位的聚合 6、语流音变 第一节语音和音系的区别和联系 一、语音学和音系学 1、什么是语音? 《简明现代汉语》(张斌主编:15页)“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相互沟通思想感情主要依靠语言,而语言又是通过语音来实现的。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它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 2、什么是语音学(phonetics)? 戴维?克里斯特尔编写的《现代语言学词典》(267页):“研究人类发音特点,特别是语音发音特点,并提出各种语音描写、分类和转写方法的科学。” 第一节语音和音系的区别和联系 一、语音学和音系学 1、什么是语音? 《简明现代汉语》(张斌主编:15页)“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相互沟通思想感情主要依靠语言,而语言又是通过语音来实现的。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它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 2、什么是语音学(phonetics)? 戴维?克里斯特尔编写的《现代语言学词典》(267页):“研究人类发音特点,特别是语音发音特点,并提出各种语音描写、分类和转写方法的科学。” 语音学一般有三个分支:a、发音语音学(articulatory phonetics),研究发音器官如何产生语音;b、声学语音学(acoustic phonetics),研究口耳之间传递语音的物理属性;c、听觉语音学(auditory phonetics),研究人通过耳、听觉神经和大脑对语音的知觉反应(同上:267页)。 仪器语音学(instrumental phonetics)是用各种物理设备,如测量气流或分析声波的仪器,来研究上述三个方面的任一方面,这三个方面也就是语音自然属性的三个环节:发音—传递—感知,分别对应于生理—物理—心理。 语音学一般有三个分支:a、发音语音学(articulatory phonetics),研究发音器官如何产生语音;b、声学语音学(acoustic phonetics),研究口耳之间传递语音的物理属性;c、听觉语音学(auditory phonetics),研究人通过耳、听觉神经和大脑对语音的知觉反应(同上:267页)。 仪器语音学(instrumental phonetics)是用各种物理设备,如测量气流或分析声波的仪器,来研究上述三个方面的任一方面,这三个方面也就是语音自然属性的三个环节:发音—传递—感知,分别对应于生理—物理—心理。 1 2 3 4 5 6

模型检验(闵应骅)

模型检验(1)(091230) 大家承认,计算机领域的ACM图灵奖相当于自然科学的诺贝尔奖。2007年图灵奖授予Edmund M. Clarke,E. Allen Emerson,和Joseph Sifakis。他们创立了模型检验---一种验证技术,用算法的方式确定一个硬件或软件设计是否满足用时态逻辑表述的形式规范。如果不能满足,则提供反例。他们在1981年提出这个方法,经过28年的发展,已经在VLSI电路、通信协议、软件设备驱动器、实时嵌入式系统和安全算法的验证方面得到了实际应用。相应的商业工具也已出现,估计今后将对未来的硬件和软件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2009年11月CACM发表了三位对模型检验的新的诠释。本人将用几次对他们的诠释做一个通俗的介绍,对我自己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Edmund M. Clarke现在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MU)计算机科学系教授。E. Allen Emerson 是在美国奥斯汀的德州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Joseph Sifakis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Verimag实验室的创立者。 模型检验(2)(091231) 程序正确性的形式验证依靠数学逻辑的使用。程序是一个很好定义了的、可能很复杂、直观上不好理解的行为。而数学逻辑能精确地描述这些行为。过去,人们倾向于正确性的形式证明。而模型检验回避了这种证明。在上世纪60年代,流行的是佛洛伊德-霍尔式的演绎验证。这种办法像手动证明一样,使用公理和推论规则,比较困难,而且要求人的独创性。一个很短的程序也许需要很长的一个证明。 不搞程序正确性证明,可以使用时态逻辑,一种按时间描述逻辑值变化的形式化。如果一个程序可以用时态逻辑来指定,那它就可以用有限自动机来实现。模型检验就是去检验一个有限状态图是否是一个时态逻辑规范的一个模型。 对于正在运行的并发程序,它们一般是非确定性的,像硬件电路、微处理器、操作系统、银行网络、通信协议、汽车电子及近代医学设备。时态逻辑所用的基本算子是F(有时),G(总是),X(下一次),U(直到)。现在叫线性时间逻辑(LTL)。

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模型监控体系

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模型监控体系 本文系统性梳理了信用风险内部评级监控体系的整体框架,具体阐述了监测体系的建设目标、监测内容和方法、监测结果的应用等内容,提出了银行内部评级模型监控体系下一步重点关注领域和解决思路。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银行业务复杂程度的提高,国际银行业采用了越来越多的风险计量模型来评估客户、产品、交易的风险。近10年来,银行风险管理的技术方法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已普遍建立内部评级体系,对客户交易等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和计算。本文系统性梳理了信用风险内部评级监控体系的整体框架,具体阐述了监测体系的建设目标、监测内容和方法、监测结果的应用等内容,提出了银行内部评级模型监控体系下一步重点关注领域和解决思路。 一、开展内部评级体系监测的目的 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是独立于外部评级的,基于本行内部信息对客户、交易等做出风险判断的过程。内部评级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代化过程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把对客户、债项风险的判断从完全依赖专家判断的传统模式,转变成为基于大数据和专家经验的现代化工具方式,极大地提高了风险识别和计量的效率。经过近些年的推广和深入应用,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结果不仅应用于监管资本的计量,更广泛应用于银行内部的贷款审批、授信额度调整、经济资本计算与考核、行业限额制定、信贷政策制定等领

域,成为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工具之一。但是,先进工具的使用也带来了潜在的模型风险,模型一旦设计、使用不当,将可能导致对客户风险判断的实质性偏离,并带来信贷风险。因此,建立一套针对内部评级模型的全面、及时、准确的监测体系,及时发现模型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并建立问题诊断体系,已经成为银行业风险计量和风险管理领域的核心工作之一。 二、内部评级监测体系的设计目标 商业银行建设内部评级监测体系的目标是,实现自动、及时、全面、自诊断地监测内部评级体系运行情况,包括监测内部评级体系中模型、模型支持体系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诊断内部评级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实施改进措施如深入验证、模型优化、应用流程修正等提供依据和支持。 监测体系应当实现监测活动的自动化。内部评级模型监测体系要以n系统和数据集市为核心载体,以人工监测和判断为辅助手段,大幅度减少监测过程中的大量的人工投入和重复性工作,实现内部评级体系的批量化、自动化监测,同时实现监测的及时性。 内部评级监测体系应当是一个覆盖多维度、全流程、分段负责的完整体系。该体系不仅要监测模型本身的表现,还要监测影响到内部评级模型运行的多种因素,如前端基础源数据的质量、模型变量波动情况、变量,后端模型支持体系中的模型使用情况等,使监控体系能准确发现、定位模型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环节,并采取相应的管理行动。

常用安全护具的检验方法

常用安全护具的检验方法 常用的安全护具必须认真进行检查、试验。 安全网是否有杂物,是否被坠物损坏或被吊装物撞坏。 安全帽被物体击打后,是否有裂纹等。经常对安全护具的检查按要求进行。 (1)安全帽:3kg重的钢球,从5m高处垂直自由坠落冲击下不被破坏,试验时应用木头做一个半圆人头模型,将试验的安全帽内缓冲弹性带系好放在模型上。各种材料制成的安全帽试验都可用此方法。检验周期为每年一次。 (2)安全带:国家规定,出厂试验是取荷重120kg的物体,从2~2.8m高架上冲击安全带,各部件无损伤即为合格。施工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满足试验负荷重标准情况下,因地制宜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一些施工单位经常使用的方法是:采用麻袋,由装木屑刨花等作填充物,再加铁块,以达到试验负荷的重的标准。用专作实验的架子,进行动、静荷重试验。锦纶安全带配件极限拉力指标为:腰带1200~1500kg,背带700~1000kg,安全绳1500kg,挂钩圆环1200kg,固定卡子60kg,腿带700kg.安全带的负荷试验要求是:施工单位对安全带应定期进行静负荷试验。试验荷重为225kg,吊挂 5min,检查是否变形、破裂等情况,并做好记录。安全带的检验周期为:每次使用安全带之前,必须进行认真的检查。对新安全带使用两

年后进行抽查试验,旧安全带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抽检。需要注意的是,凡是做过试验的安全护具,不准再用。 (3)个人防护用品的检查还必须注意: 1)产品是否有“生产许可证”单位生产的产品; 2)产品是否有“产品合格证书”; 3)产品是否满足该产品的有关质量要求; 4)产品的规格及技术性能是否与作业的防护要求吻合。

从贿赂门到潜规则

从贿赂门到潜规则 2009年09月27日08:57 来源:《第一财经周刊》【字体:大中小】网友评论(0) 如果商业环境没有重大改变,公司与公司之间、公司与销售员之间的灰色默契就不会解除。现在披露的“贿赂门”依然只与监管力度有关。 文|CBN记者王林 参与调查|CBN记者郭颖哲杭晓琳王林金晶王娜徐涛昝慧昉王泓超商勤硕制图|陈杨 看来跨国公司在中国“流年不利”—又一家明星公司在中国陷入贿赂丑闻,这已经是10个月以来的第四次了。 这次的“倒霉蛋”是可口可乐。与前几次大公司向官员行贿的老套故事略有不同,这次可口可乐公司的有关人员扮演了“甲方”—受贿者的角色,行贿方则同属商业公司。 9月14日,可口可乐公司亚洲最大瓶装厂—上海申美饮料食品有限公司数名负责广告投放的员工涉嫌受贿被警方调查,随后涉案人员被移交上海浦东新区检察院。行贿方据称是与申美合作的广告公司。为获得广告投放,他们被指向可口可乐的这个瓶装厂有关人员行贿可能高达1000万元(具体数据尚未披露)。《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可口可乐亚太区公关部门负责人Kenth Kaerhoeg承认,公司两名前雇员因涉嫌向供应商索取回扣现已被拘留,但Kaerhoeg否认了此前有关这两名员工涉及对政府官员行贿的报导。 “目前此案仍在警方调查过程中,我们正积极配合警方的调查工作。其它具体信息,我们现在无法披露。敬请谅解。”这是9月21日,申美公司对《第一财经周刊》采访要求的回复全文。 一家著名4A广告公司国际饮料公司项目组的策划主管对《第一财经周刊》描述了申美员工可能的受贿路径—一般总公司(比如可口可乐)会指定几家广告公关公司作为它们宣传活动的代理,随后在地方活动上,有可能会要求申美这样的合资公司继续与这些全国性广告公司合作,但申美也可以向总公司建议选择地方上的广告代理公司或者是分一部分业务给地方代理公司。 “这里面就是地方代理公司的活动空间了,它们通常并不规范,很愿意使用回扣或者是赠送股份的方式,让类似申美这样的分公司有关负责人同意分出地方活动业务给它们。”这名主管称。 “事不过三”的底线已经被突破,显示中国政府针对商业领域的监管力度正在不断加强。10个月之前,德国西门子被指控向10个国家(包括中国)的官员行贿,以获得各种合同,其中包括身份证和医疗设备等项目;今年7月生产石油和核电厂专用设备的美国加州公司

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知识讲解

5.2 冲压压机系统风险评价方法的构建 基于目前安全评价存在的局限性,本章将根据长安福特马自达公司的实际情况,建立一种简单易行,评价人员很容易掌握的评价方法,在具有潜在的危险环境中评价作业的危险性,它以被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的环境之对比为基础,采取打分的办法制定各种自变量为分数,最后根据总的危险分数来评价其危险程度,同时,企业可根据危险程度的大小,优先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控制风险防止事故发生的目的。 5.2.1 风险评价诺模图评价方法基本理论 ①创建的原则 创建的原则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和事故严重度(即事故一旦发生时可能产生的后果),可用下式来表达危险性: Risk=How bad (severity units: days lost per incident) ×Probability of the event on each exposure×Exposures (Time units per year) 即:风险性=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X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X严重度 ②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与它们实际发生的数学概率相关联的。当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概率为1。在考虑系统的危险性时,根本不能认为发生事故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就不存在概率为1的情况。只能说某种环境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小,其概率趋近于0。 然而,实际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安全工作中并没有多少意义。在生产环境中,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是十分广泛的。完全出乎意料,不可预测的事件,直到预料某个时候会发生的事件,人为的规定前面一种情况的概率为1/1,000,000,而制定后者的可能性为1/10,对于处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了中间值。例如 把“熟练工出错率”定为1/1000,而“很可能发生”的概率定为1/100 ③暴露率 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事件越多,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应的危险应就越大,为便于评估这更好的掌握评估工具,根据企业工作一般规律,每年上班时间约为11个月,48周,240天左右。 如果员工每个月暴露于危险场所1次,那么每年的暴露率为“11”; 如果员工每个星期暴露于危险场所1次,那么每年的暴露率为“48”; 以此类推: 如果员工每1分钟暴露于危险场所1次,那么每年的暴露率为“120,000”。 ④严重度 事故或危险事件造成人身伤害或物质损失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化,对于伤害事故来说,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