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新的世界格局中的新闻传播事业【圣才出品】

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新的世界格局中的新闻传播事业【圣才出品】
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新的世界格局中的新闻传播事业【圣才出品】

第六章新的世界格局中的新闻传播事业

6.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俄罗斯新闻业

1.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媒体的发展阶段

(1)1992年初—1994年底:私有化与权力斗争

1992年,叶利钦在全国范围内发布了“私有化”命令。

①固有媒体相继“非国有化”,呈现多元资本持股形态;

②私营媒体大量涌现;

③在媒体商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集团化趋势初见端倪,出现了第一批媒体寡头。

(2)1994年年底—1996年中期:第一次车臣战争和总统大选

①叶利钦强化政府的舆论机构,充分发挥俄联邦政府新闻处和俄罗斯国防部新闻局的作用。这一时期,俄罗斯媒体集中化的趋势继续扩大。

②通过对车臣战事以及总统大选直观而生动的报道,俄电视媒体的优越性充分显示出来,其影响力显然超过印刷媒体,成为主导性的媒体。

(3)1996年中期—1998年中期:寡头瓜分媒体与新闻战

寡头瓜分媒体,并发展私立媒体。在瓜分媒体市场的过程中,各利益集团之间经常发生矛盾、冲突。每当这时,他们最常用的手法,就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媒体互相攻击、谩骂,彼此揭底、拆台,从而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揭丑运动”。与寡头媒体的喧嚣相比,这一时期国家媒体的声音相对微弱。

(4)1998年中期至今:政府、媒体权力回归

这一时期,通过对新闻媒介的整合与控制,政府、媒体权力回归。2000年普京当选总统后,进一步加强了对寡头及其媒体的整治力度。通过整治寡头及其所属媒体,普京加强了政府权威,同时也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5)俄罗斯媒介生态的现状

近年来,绝大多数报刊的订阅率都出现了滑坡。电视仍然是这个国家最普及的大众媒介,互联网发展迅速。

2.俄罗斯新闻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点

(1)媒介产业集中化

伴随着俄罗斯经济私有化的进程,两种新型的资本集团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崛起。一是官僚(政治)资本集团,二是金融工业资本集团。

(2)媒介经营商业化

苏联解体后,尤其是1992年俄政府实行自由价格政策以后,新闻媒体几乎全部被抛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商业化经营带来了种种新的问题。其后果之一是出现了媒介内容的庸俗化倾向。

(3)媒介手段西方化

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媒体普遍模仿西方,特别是美国模式,在编辑理念、方针,节目的形式、内容等方面迅速向西方靠拢。

(4)媒介布局分散化

联盟解体后,过去那种金字塔式的、垂直的管理模式迅速退位,代之而起的是区域性的、分散化的管理模式。

二、东欧国家新闻业

1.波兰

(1)报业

①1989年7月,担任总理的马佐维耶茨基宣布:今后“宣传工具属于我领导的政府”,“新闻媒介隶属政府,因此隶属总理”。

②近几年,波兰新闻业也走上了商业化的发展道路。实行私有化以来,波兰报刊发行情况变化不定。

(2)通讯社

波兰主要通讯社有波兰通讯社、波兰国际新闻社。

(3)广播电视

波兰主要电台和电视台是波兰广播电台和波兰电视台。1990年10月,波兰众议院通过关于允许开办私营电台和电视台的法令。

2.罗马尼亚

(1)报业

罗马尼亚私有化的进程比较缓慢,报业亦然。

(2)通讯社

罗国家通讯社是罗马尼亚新闻社,由罗马尼亚通讯社改名而来。

(3)广播电视

①罗国家广播电台是罗马尼亚广播公司,1994年在罗马尼亚广播电台的基础上组建而成。

②罗国家电视台是罗马尼亚电视公司,1994年由罗马尼亚电视台改组而成。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罗马尼亚私人电视台纷纷建立,目前已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的收视率。

3.匈牙利

(1)报业

匈牙利是东欧国家中采用渐进方式实行经济转轨的国家。“剧变”以来的历届政府都把私有化视为基本国策而大力推行,从而使其私有化进程远比其他国家快。新闻业的情况也是如此。目前,匈牙利办报无须批准,到文教部登记即可。

(2)通讯社

匈牙利通讯社仍为国家通讯社,业务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3)广播电视

①主要广播电台科苏特广播电台和裴多斐广播电台均为国营电台。

②匈牙利电视台为国营电视台,后来创办的多瑙河电视台为私营电视台。

4.南斯拉夫

(1)报业

由于受到战乱和国际制裁的影响,私有化的进程相当缓慢。塞黑(南斯拉夫)新闻业的发展较为缓慢。

(2)通讯社

南斯拉夫通讯社(1943年建立)为国家通讯社。

(3)广播电视

至2001年,塞黑国内共有184家电台,70家电视台。

5.阿尔巴尼亚

(1)报业

阿尔巴尼亚是东欧国家中私有化最滞后的国家,新闻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2)通讯社

阿尔巴尼亚国家通讯社为阿尔巴尼亚通讯社。

(3)广播电视

①地拉那广播电台为国家公共广播电台。

②阿尔巴尼亚电视台为国家公共电视台。

③1996年以来,阿私人电台和电视台发展较快,目前已有30多家电视台。

④阿通讯社和专事广播电视管理的广播电视局独立于各政党,广播电视局直属议会。

6.捷克和斯洛伐克

(1)报业

捷克斯洛伐克曾经是东欧公有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剧变后,它却被认为是实行私有化最成功的国家。新闻传播领域,捷克基本实现了公司化、私有化。

(2)通讯社

捷克通讯社(捷通社)为国家商业性通讯社,在国外有11个分社,与20多个国家的通讯社有业务联系。斯洛伐克通讯社(斯通社)为国家商业性通讯社。

(3)广播电视

①捷克国家广播电台2003年播出时间共计10.5万小时,私人电台播出时间共计41.2万小时。

②捷克电视一、二台(国家电视台),另有私人电视台普里马(PRIMA)台和诺瓦(NOVA)台。

7.保加利亚

(1)报业

国家通讯社、国家电台、电视台等只对议会负责。除了党派机关报之外,独立派报纸大大增加并占据了主要地位。

(2)通讯社

保加利亚通讯社仍为国家通讯社,该社同世界上许多国家通讯社有合作关系和业务联

新闻学概论读书笔记

新闻学概论读书笔记 【篇一:新闻学概论读书笔记】 院系班级:新闻传播和影视艺术学院新闻学新闻1403班 姓名:刘铃 学号:2 新闻,是用心感受的“心闻” 读《看见》有感 读完整本《看见》,我最大的触动就是这不是我平时在电视上面看 到的采访,这是心和心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在这本书里,柴静将她的那些值得铭记的采访和经历展现给了我们,给我们感动,也给我们力量;但最多的,是鞭策着我们去思考。 我曾经以为,记者这一职业就是简简单单的惩恶扬善的职业。作为 记者,就是当重大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将事件报道出来 使公众知晓。记者,就是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和真相,无需夹杂着 我们的私人情感。唯一需要尊奉的,就是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毕竟,事实是新闻的本源,真实是新闻的本质要求。并且我一直认 为倘若日后我从事了新闻传播行业,客观公正将是我报道的准则。 但是,在《看见》里,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新闻报道。柴静在“沉默在 尖叫”一章中这样定义采访的:采访是生命间的往来,认识自己越深,认识他人越深,反之亦然。并且柴静的一句话深切地诠释了这一定义: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在这里,我似乎看到了采访中的人文 关怀。记者这一职业开始在我的心中变得鲜活起来。 作为采访者,倘若不以平等的地位和受访者进行交流的话,恐怕

很难得到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只有我们在采访中倾注了我们的感情,把受访者当成我们的朋友(无论受访者是何种地位何种阶层),我们和受访者才能够进行心和心的交流。就像柴静老师在采访那些 在监狱中的人一样,尽管他们是犯了罪的人,但是在采访中你要得 到他们的真实情感,你就必须平等的看待他们,平等的进行交流。 但是,人文关怀倘若过了度,便会变成感情泛滥。在“真相常流失于 涕泪交加中”柴静老师是这样说的:“泪水和愤怒是人之常情,但我慢 慢觉得公众对记者这个职业的要求是揭示这个世界,不是挥舞着拳 头站在什么东西的对面。”而柴静还写出了一位观众对她的批评: “准确是这一种工种最重要的手艺,而自我感动,感动先行是准确最 大的敌人,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所以,在从事这一职业时, 我们必须得把握好人文关怀这个度的问题,不能硬邦邦的去采访受 访者,也不能让情感冲昏了理智的头脑。 最让我受益非凡的是这样一句话:“作为一个记者,通往人心之路是 如此艰难,你要付出自己的生命,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但又必须 在真相面前放下普通人的情感……在这个职业中,我愿倾尽所有, 但是,作为一个人,我是如此不安。” 作为一个将要从事新闻行业的学子,我不能不为我将要从事的这一 职业付出努力。记者,并不是表面上的光鲜亮丽;你要做一名好的 记者,除了你的职业操守要遵循之外,你还要经受更多艰难的事情。最重要的一点是,你必须付出自己的真心。新闻,不仅仅是靠风里 来雨里去做出来的;新闻,更多的是用心去采访,用心去编辑,用 心去 体味。 既然我已选择了这条道路,我就应当用心去面对这条道路上的所有 挑战和感动。首先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这一路上,我要做的是用心感受。 【篇二: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读书笔记】

公共关系学笔记

第一讲公关基本原理 1、公关定义:公共关系,其实质是社会组织通过信息传播沟通手段处理自身的各类公众关系问题,以达到适应、优化组织社会生态环境目的的管理活动。 对象:组织与公众的关系本质:传播沟通管理 最终目标:建构有利于组织生存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 2、公关三要素及其关系: 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公关活动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是组织而非私人。 公众——公共关系的客体公关活动的实质内容。是组织与其公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沟通。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 传播——公共关系的手段公关传播沟通的对象。公众关系是由个人关系、群体关系、组织关系共同构成。 3、公共关系组织机构:专门执行公关任务、实现公关功能的行为主体 组织内设的公关职能部门、专业的公关公司、独立的公关社团组织(协会) 第二讲公关的历史 1、中国古代与公共关系有关的典故 冯谖焚券买义 一次冯谖受命去孟尝君的封地薛收债,他问孟尝君收了债,要不要为您买点什么回来,孟尝君说,你看我家缺什么,就买点什么回来好了。冯谖到了薛城,把所有债券当众烧毁。冯谖回来交差,对孟尝君说:我为您买来了‘义’。孟尝君虽然心中不悦,也没有责怪他。事情过去不久,齐王听信谗言,让孟尝君交出相印,退隐薛城。孟尝君离京去薛时,百姓出城十里远迎。孟尝君对冯谖说,你

给我买的义,我看到了。——公关投资 第三讲公关基本功能 1、公关的基本功能:守望功能、协调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效益功能 一、守望功能——信息的输入 公关最重要的是善于发现“天边出现的淡淡乌云”并反映给上级,在收集信息、掌握资料上要比别人快。——公关学者卡特利普 1、搜集信息的内容:组织形象信息、产品形象信息、各类公众信息、社会环境信息 2、建立收集信息的制度:建立健全组织的信访制度、建立与有关组织的信息交流制度、建立对大众传媒的监测制度、建立公共关系的调研制度、建立公共关系的预测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公共关系的档案制度 例:伟达公关:北京奥委会的“雷达” 2006年6月,伟达通过全球媒体监测发现印尼《雅加达邮报》报道,中国将在印尼设厂,加工印尼原始森林的木材,并使用到北京奥运会的场馆之中。国际媒体迅速报道并评论此事称,北京奥运会承诺举办一届绿色的奥运会,但其绿色是建立在毁坏印尼原始森林的基础之上的。 伟达在监测到这篇报道之后,立即通知北京奥组委,并建议迅速对所有场馆进行检查,给国际媒体一个清楚的答复。北京奥组委立即协调各在建场馆,核查

自考公共关系学重点笔记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 第一节 一公共关系的定义分为: 1管理论——美国雷克斯.哈罗博士 2 传播论——英国弗兰克.杰夫金斯 3 传播管理论——美国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 4 咨询论——国际公共关系协会1978年发表《墨西哥宣言》 5 社会关系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蔡尔滋教授 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种与这些公众互相信任的关系——格鲁尼格教授 二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1公共关系的形为主体是组织机构 2 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大众 3 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 4 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 5 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第二节 一公共关系的相关概念与范畴 1公共关系状态——表示一种客观的实在 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2 公共关系活动——表示一种实际的操作实务 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的工作 3 公共关系观念——表示一种主观的思想意识 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另还有: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服务观念 二公共关系学中三个最基本的概念:组织、公众、传播※ 1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即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 2 公众——公共关系的对象 3 传播——公共关系的过程和方式 三关系、舆论、形象 1 关系——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公共关系不是泛指“任何”或“所有”的社会关系,而是指与“私人关系”相对应的具有社会公共性质的一种特殊关系 特征: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 特指信息交流的关系 2 舆论——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社会

新闻传播史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一、阅读书籍介绍 1、名称:《打开历史的尘封——民国报纸文艺副刊研究》 2、作者:郭武群 二、读书目的 民国报纸文艺副刊,在新闻史上是一条绵延不断靓丽多彩的风景线。本书选取民国时期的报纸文艺副刊作为研究对象,对此时期的文艺副刊做了深入剖析。阅读此书能够对民国时期的文艺副刊有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分析此时期文艺副刊办报思想的精华。结合现代报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不足和困惑。挖掘那个时代文艺副刊和当代文艺的关联点。借鉴民国时期文艺副刊中的优秀思想,指导现代报业文艺副刊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大众。 三、读书内容 第一章文学与报纸联姻 1、主要内容 这一章向我们介绍了中国近代报纸业发展的历史和民国报纸文艺副刊的起源。 2、读书心得 英国传教士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开启了中国近代报业的端绪。中国报业的兴起是与西方列强的经济入侵和文化渗透同步的。从1874年2月4日第一章国人创办的报纸《循环日报》诞生开始,中国报业跟随着历史的车轮逐渐发展。19世纪末迎来了国人办报的高潮期,中国近代报纸也开始注重本土化。民国报纸文艺副刊就是在国人办报的大环境中孕育产生并蓬勃发展的。 关于民国报纸文艺副刊的缘起,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由于当时新闻来源的不通畅和事实稿件的匮乏,办报人不得不以“诗词杂搞”等填充报纸版面中所留出的空白,以保证报纸如期出版。另一种说法认为,民国时期报职业激烈竞争是导致文艺副刊生成的原因。 总的来说,初期民国报纸文艺副刊上的文字与报纸中其他形式的文字的相通性;中国文学的文化积淀和群众基础以及文学自身的发展都促成了民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发展。可以说,民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出现是报纸成型后寻求发展的一种必然。 第二章精彩纷呈的民国报纸文艺副刊 1、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民国报纸文艺副刊的概况以及此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名报文

公共关系学笔记(全)

公共关系学笔记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与沟通”。对于这一概念,应重点从三个角度认真把握。 1. 公共关系”的性质:公共关系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即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信息交流关系; 2. 公共关系职能”的性质:即运用各种传播、沟通手段去影响公众的观点、态度和行为,争取公众舆论的理解和支持,为组织的生存、发展创造良 好的社会环境。 3. 公共关系学科”的性质: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传播学、组织传播学,是现代传播学在组织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 二、公共关系学的基本内容 重点理解公共关系学基本内容的九个方面: 1 ?公共关系的概念:公共关系是什么,公共关系的三个基本要素,即社会组织、公众、传播与沟通; 2?公共关系的历史:公关的形成、发展概况、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3?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公关由谁来做,有何作用; 4?公共关系的对象:公关对谁做; 5?公共关系的管理过程:完整地理解公关工作的整个过程; 6?公共关系的媒介:学习和掌握公关的基本工具和技术手段; 7?公共关系活动实务:包括调查研究、新闻传播、公关广告、专题活动、处理危机、交际事务等; 8?公共关系的职业道德和法律制约:公关行为基本准则; 9?公共关系在中国应用的国情和特色:公关的中国特色。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研究角度和方法 对公共关系进行研究的学科角度主要有:从管理学角度,从经营学角度, 从传播学角度等。 一、从管理学角度研究的特点: 1 ?将公共关系作为管理过程的一个要素;

2 ?将公共关系本身视作管理的一个过程。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 美国传播学者E.M.罗杰斯说:“任何涉入一条新河流的人都想知道这里的水来自何方,它为什么这样流淌。”1 今天传播学理论对于我来说就像一条崭新的河流,而罗杰斯的《传播学史》则如一叶扁舟,带我领略河流上游的奥秘。 《传播学史》此著作也不似寻常地叙述历史般冗长而乏味。著作通过传记式的编年史工作,在人的基础上来理解传播史,给予了众多如我一般“传播学理论新学者”新奇而意味深长的旅途。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寒,传播学的形成也非凭借着几人的一日之功。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早就有了传播学的身影。传播学成为一门独立而正规的学科是在20世纪初期的美国,但它的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欧洲的三大理论,包括达尔文的进化论、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的批判学派。 查尔斯??达尔文对传播研究的直接影响始于1873年出版的《人与动物的情感》。这部著作创建了非语言传播的领域。他的进化论在系统阐述辩证唯物主义方面,直接影响了马克思。社会达尔文主义所表达的“变异”成为库利和帕克等美国早期社会学家的引路人。 与达尔文相同,对马克思传播研究的影响表现在对整个社会的理解和研究范式上。 卡尔?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出版了《共产党宣言》。至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革命成功后才将《共产党宣言》推举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批判学派是马克思主义和佛洛伊德理论的一种理智结合。2批判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达尔文的进化论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处于社会的宏观层次,而西格蒙德?佛洛伊德的思想是个体性的,是在个体范围内,特别是在个体的儿童经历之中寻求对于行为的解释。3佛罗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间接地了拉斯韦尔的精神分析研究和霍夫兰的人格研究。 1【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引言第1页。 2【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95页。 3【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75页。

媒介读后感

《外国新闻传播史》读后感 在本书中,作者采用通史的方式,以时间为经,以前述的七大剖面为纬,以新闻事业在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展开为主干,移步换形,力求藕断丝连,将西方与世界新闻传播事业史的宏观画面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本书涵括的主要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印度、土耳其、埃及、南非、巴西和墨西哥等。作者通过对这些国这家新闻传播的介绍,包括外国新闻传播史上所有重要的关节点。 在远古时期,人类只是通过发出一些简单的,来源于身体结构的声音、姿势、手势等体语来传递信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传播需求的增大,人们逐渐创造出一套在一定范围内约定俗成的传播方式,如标志、声光图式及一些象形符号和表意符号。真正使人类传播方式发生根本变化的是语言的产生。随着人类的发展,生活内容的丰富,传播活动的频繁,口头传播的局限性日渐显现,于是人类研制出文字及书写材料,传播史上进入了文字传播时代。随着印刷术发明,近代的印刷传播随之发展起来。20世纪初电子传播工具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电子传播时代。20世纪后半期,计算机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得以应用,宣告国际互联网传播时代的到来,了解从各个阶段依次过度到下一个阶段的过程,将理解人类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新闻传播活动以及人类的生存方式变化的必然结果。 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还表明,人类进行传播活动的能力是随着媒介的改良与发明而增强;传播活动的形式,也是随着媒介的发展而改变;每一个新闻传播新时代的到来都以技术的突破为前提,即它对传播技术的进步有依赖性。这就是我们以此作为新闻传播史历史分期的依据和道理。 传播发展的过程不是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过程,每一次技术都使人类的传播能力有了飞跃。这种传播能力在进化过程中一代一代的积累、升华、传递这是人类发展和生存和发展基本的一面。 在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人类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精神发面的需要,不断想法设法革新和发展传播技术。传播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又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外国新闻传播史》这本说在对这个复杂矛盾的现象进行剖释,从中探索新闻传播的发展规律。 世界新闻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初级到高级,从落后到现如今的发达阶段,新闻的传播介质也发生了大的变化。从之前的石头到今天的电子。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总论按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和国际互联网传播五个部分予以论述。

公共关系复习笔记

公共关系复习笔记 《公共关系学》是新闻,广告,行政管理,秘书,市场营销等课程的必修课。这门课主要研究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组织如何与公众进行双向传播与沟通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这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要学好这门课需要具备传播学,管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新闻,广告等学科的知识。 这门课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学生在全面地,系统地,科学地掌握公共关系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要努力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在实践中培养自身的公共关系意识,完善自身的公共关系素质,努力提高实际公共关系能力,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运用到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去。 这门课相比较而言,是比较容易学习,掌握的一门课。知识点虽然较多,但是一般来说,没有什么难度,是比较容易理解。掌握的。 一、全书的脉络 第三部分介绍企业、政府开展公共关系的技术。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念

一、学习建议 这一章是公共关系基础理论部分。理论色彩较浓,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但是难度不大。其中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是重点。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定义及其本质属性 一、识记: 有关公共关系定义的7种类型:管理说,传播说,传播管理说,咨询说,关系说,协调说,形象说。 其中重点掌握美国格鲁尼格教授的传播管理说:“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本教材采用的就是传播管理学说。 二、重点掌握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一)p6,倒数第二行。“传播沟通”是贯穿整个公共关系的一条基线,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精髓,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二)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的三个角度。 1,公共关系“关系”的性质。 组织与社会之间存在各种关系,公共关系只是这许多关系中的一种,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 2,公共关系的“职能”性质。组织的职能有很多,公共关系是组织许多职能中的一种,是“对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传播沟通工作的管理”职能。 3,公共关系的“学科”性质。 公共关系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一门以传播学和管理学为主要依托的传播管理学或组织传播学。

《新闻传播学》书评

《新闻传播学》书评报告 一、基本信息 《新闻传播学》黄旦著,1997年浙江大学出版社 二、作者介绍: 黄旦,男,1954年生。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教育部新闻学科组召集人,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原主任张国良教授调离复旦后,黄旦即接手这一“211”研究中心),深圳大学讲座教授(鹏城特聘教授)。 工作经历:1983-1998:杭州大学新闻系教师,曾任新闻系副主任,杭州大学新闻研究所常务副所长。1999-2001:浙江大学新闻系教师,任新闻系主任,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2001、7-现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师,曾任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 研究领域:新闻理论、传播理论。主要研究方向:中外新闻与传播思想、大众媒介与社会 主要成果:《新闻传播学》、《媒介是谁:对大众传媒社会定位的探寻》、《也论林则徐的新闻观》、《独立战争前后美国报刊思想之演变》、《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五四前后新闻思想的再认识》等论著三十多篇。2005年底,黄旦教授代表性著作《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现正在进行的课题:《中外传播思想史》目前担任课程: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新闻思想史论、世界传播学说史、传播学研究。主持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先后留学美国和澳大利亚,多次参加国际传播学学术研讨会。《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获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黄旦教授,无疑是中国中年学者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学术标竿性人物。 三、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对论题进行了深沉思考的基础上写成的,其精要之处,在于始终清醒地以信息观念来考察新闻,揭示新闻是事实的信息这一特质,并紧紧抓住这一核心问题,从多个方面对新闻传播活动及其各种表现进行科学剖析,提出不少新见解,给人启发。本书积极运用传播学等西方学术思想为自己的研究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马克思主义本是开放性的,这不断以人类优秀的科学成果来丰富

(完整)公共关系学笔记(全)

公共关系学笔记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与沟通”。对于这一概念,应重点从三个角度认真把握。 1.“公共关系”的性质:公共关系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即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信息交流关系; 2.“公共关系职能”的性质:即运用各种传播、沟通手段去影响公众的观点、态度和行为,争取公众舆论的理解和支持,为组织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公共关系学科”的性质: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传播学、组织传播学,是现代传播学在组织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 二、公共关系学的基本内容 重点理解公共关系学基本内容的九个方面: 1.公共关系的概念:公共关系是什么,公共关系的三个基本要素,即社会组织、公众、传播与沟通; 2.公共关系的历史:公关的形成、发展概况、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3.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公关由谁来做,有何作用; 4.公共关系的对象:公关对谁做; 5.公共关系的管理过程:完整地理解公关工作的整个过程; 6.公共关系的媒介:学习和掌握公关的基本工具和技术手段; 7.公共关系活动实务:包括调查研究、新闻传播、公关广告、专题活动、处理危机、交际事务等; 8.公共关系的职业道德和法律制约:公关行为基本准则; 9.公共关系在中国应用的国情和特色:公关的中国特色。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研究角度和方法 对公共关系进行研究的学科角度主要有:从管理学角度,从经营学角度,从传播学角度等。 一、从管理学角度研究的特点: 1.将公共关系作为管理过程的一个要素; 2.将公共关系本身视作管理的一个过程。 二、从经营学角度研究的特点: 1.将公关作为实施推广,影响环境的手段,突出公关的谋略、技巧、艺术的实用研究; 2.更重视信息和形象的商业价值,将信息、形象关系作为重要的经营要素和资源,将公共关系作为经营投入的一部分,并努力使其转化为实际财富,产生出经济效益。 三、从传播学角度研究的特点: 1.按传播的基本模式分析公共关系的三个基本要素; 2.从公众舆论的角度研究、处理组织的公众环境和公众形象问题; 3.研究各种不同的传播方式及其传播效果; 4.直接引入传播学中有关传播媒介与技术的研究,对公共关系各种媒介的特点、功能进行分析。 第三节学习公共关系学的现实意义 一、公共关系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 一方面要不断了解世界,汲取对自身建设和发展有利的各种信息;另一方面要传播自己,增进各国对中国的了解、理解和支持。 二、公共关系适应体制改革的需要 体制改革使公共关系日益成为组织自身的一种行为机制和经营管理方式。 三、公共关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公共关系作为一种形象竞争手段,对增强企业整体竞争能力,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的作用日益突现。 四、公共关系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 在信息时代,组织在日常运转中非常需要运用公共关系了解舆论,影响舆论,改善组织的生存发展环境。 五、公共关系适应社会稳定的需要 稳定离不开沟通。社会、政治、人心稳定需要加强全社会的公共关系工作,形成“天时、地利、人和”的社会发展环境。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概念公共关系的本质一、确认公共关系本质的依据和方法: 1.构成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组织、传播、公众(1)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是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和行为者。组织作为公共关系的主体,需要把自身的公关行为和公关机制通过一定的、可控制的职能系统体现出来,使公共关系按照组织的总体目标和需要发挥作用。公共

自考公关礼仪课堂笔记00644公共关系礼仪重点公共关系礼仪自考必备

第一章礼仪概论 第一节礼仪的含义与性质 礼在中国最初是敬奉神明的 一,我国古代礼的概念有三层基本含义:1,典章制度(周礼)。2,礼节仪式(仪礼)。3,道德规范(礼记)。 二,仪的含义:1,法度准则。2,典范表率。3形式仪式。4,容貌风度。5,礼物。 礼仪:人类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式、礼品器物等。 1,礼貌:是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友好的行为规范。属于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份,侧重内在修养。 礼貌的内容是社会公德核心内容,也是公关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2,礼节:是在交际场合表示尊敬、祝颂、问候等惯用形式。是礼仪的具体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内在美的外化。 3,仪表:是礼仪在个人外在形象方面的体现。可以表现人的精神状态和文明程度。 4,仪式:是交际活动中按礼宾要求用特定的程序方式等表达的礼仪过程。是组织形式出出,较轰动的部分。三,礼仪的性质:1,约定俗成的规范性。2,推陈出新的继承性。3,民族地方的特殊性。4,由表及里的功能性。(礼仪的形式是物质的,含义是精神的。) 四,礼仪的要素:1,礼仪的主体(个人主体、组织主体、临时团体)。2,礼仪的对象(客体). 3,礼仪的媒体(礼仪的媒体也即礼仪的符号)(礼仪媒体是礼仪内容和礼仪形式的统一)(宏观可分为:人体礼仪媒体、物体礼仪媒体、事体礼仪媒体)(语言礼仪媒介是:指运用人类最重要、最普遍的交际工具来传达礼仪信息的媒介)。4,礼仪的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第二节礼仪的形成与历史 一,原始社会的礼仪:1,礼仪在社会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2,礼仪内容广泛,而以各种崇拜尤为突出。 3,礼仪活动具有明确的实用动机。4,礼仪的等级观念是民主、平等的。 二,奴隶社会的礼仪:1,全民意向被尊君观点取代。2,民主平等精神被强制与不平等所取代。 3,妇女地位下降,得不到起码的尊重。 三,封建社会的礼仪:1,尊君观念被演绎为君权神授说。2,对妇女的压迫和禁锢更甚。3,伪善。4,封闭。 第三节公共关系与礼仪 公共关系礼仪:是礼仪在公共关系领域的运用与发展,是社会组织同公众交往时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公关礼仪知识是公关从业人员最基本的知识、最基本能力、最基本素质、公关组织的基础最重要的日常工作。一,公关礼仪对人际关系的促进:1.可增强人际关系的现代意识。2,可增加处理人际关系手段方法。 3,可开拓处理人际关系的视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4,可促进人际关系的国际化进程。企业文化:指企业在建设和发展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企业文化的层次有四个:1,表层的物质文化。2,浅层的行为文化。3,中层的制度文化。4,深层的精神文化。 CIS 5个要素:MIS理念识别系统---心。BIS行为识别系统---手。VIS视觉识别系统---脸。 AIS听觉识别系统---声音。EIS环境识别系统----家。 二,情商:指个人对自已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摩驾驭,以及对人生的乐观程度和承受能力。三,公关礼仪的基本原则:1,遵时守约原则(首要原则)。2,公平对等原则。3,和谐适度原则。 4,遵守公德原则。5,宽容自律的原则。6,系统整体原则。7,尊重公众原则。8,尊重习俗与风俗禁忌原则。 四,礼仪在公共关系职业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1,礼仪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2,礼仪可以安邦治国,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3,礼仪是个人道德水准和教养的重要标志。4,礼仪是搞好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桥梁。 5,礼仪是塑造组织形象的重要工具。6,礼仪运用是优质服务的保证。7,礼仪的运用可提高组织良好的效益。 第二章个人礼仪

居延安公共关系学笔记

居延安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的众多说法: 早期较有代表性的有《韦伯斯特20世纪心词典》的界定:公共关系是“通过宣传与一般公众建立的关系;是公司、组织、军事机构向公众报告它的活动、政策等情况,企图建立有利的公众舆论的职能。” 《公共关系新闻》杂志解说: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职能,他评估公众的态度,检验个人或组织的政策、活动是否与关注的利益相一致,并负责设计与执行皆在争取公众理解与认可的行动计划。 《大英百科全书》的阐释:公共关系是皆在传递关于个人、公司、政府机构或者其它组织的信息,以改善公众对他们的态度的一种政策和活动。 被誉为“现代公共关系之父”的美国博雅公关公司创始人夏博新,基于近40年的丰富经验,提出了自己对公共关系的理解:“到底什么是公共关系?公关是认知管理;公关公司即‘认知管理公司’,公关人士即‘认知管理者’。” 公共关系的工作定义:是一个社会组织或公众人物,在一定职业伦理规范的指引下,为谋取有关公众的理解和合作而从事的一种交流沟通劝说的活动。 公共关系的研究对象:公共关系活动现象及其内在规律 公共关系的内容:如何确定公共关系目标;如何收集和处理信息;如何制定工作程序和工作计划;如何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沟通、劝说活动;如何评价活动结果;如何策划公关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和公共关系机构的建设。 公共关系的学科性质及内容要点: 尽管人们对公共关系学科性质的认识,仍在不断发展和深化之中,但把公共关系学看作一门社会应用学科,已经是一种共识。公共关系学有很强的应用性,一方面体现在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上,另一方面可以从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工作性质得到印证。 更确切地说,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应用学科,它涉及的学科十分广泛,其中社会学、心理学、逻辑学、新闻学、传播学、管理学、舆论学、广告学、市场学和经济学等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 研究公共关系的现实意义: 关系经济---一种用网络、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吧世界包裹起来、把人和组织联结成各种各样关系的、并时时刻刻都依托着这些现实和虚拟关系的经济形态。 1.公共关系学研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同步性 2.“关系经济”为公共发展带来机遇 3.公共关系学研究与时俱进 公共关系为什么在美国兴起? 1.公共关系形成的历史条件 ⑴民主政治取代封建专制政治是公共关系发展的政治前提 ⑵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为公共关系行业提供了必要土壤 ⑶包括互联网在内的现代信息传播技术——也可称“关系技术”——的飞速进步为大规模开展公共关系提供了技术手段 2.公共关系在美国的肇始 ⑴相对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来说,美国的民主政治体制有其自身特点。 ⑵美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国民中具有较强的平等意识与全体观念。 ⑶美国南北战争之后,北方的工业经济与南方的种植园经济置于同一政府有效管理之下,国

公共关系学复习笔记第八章

第八章公共关系的危机管理 、考核知识点 (一)公共关系危机分析 1、识记: (1)公共关系危机的概念(P207) 公共关系危机是指当组织(包括企业、政府等)内部的各种危险因素累积到一定程度,并伴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突然爆发,绝大部分情况是整个组织运作流程发生逻辑错误,甚至是整个组织系统出现问题,它直接威胁到组织的基本目标或优先目标, 需要组织在信息不充分、人财物资源缺乏的情况下作出正确决策和积极、快速地进行处理的事件。 (2)内部危机与外部危机(P211)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类型的危机,但基本上可以分为内部危机与外部危机两大层面。内部危机是指由组织内部或组织本身所引发的危机;外部危机是由国际或本国政治、经济、社会、法令、科技、文化等环境的冲击所 造成的危机。 (3)产品危机(P211) 所谓产品危机是指企业由于在生产质量、功能上的缺陷,服务水平存在的问题,与消费者产生纠纷,甚至给消费者造成重大损失,进而被消费者提出赔偿甚至被政府相关部门责令停产所产生的危机。 (4)企业形象危机(P214)企业形象危机是指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及内部发生丑闻等而使企业形象受到严重损害的危机。例:南京冠生园,大邱庄禹作敏、红塔褚时健被抓。 (5)危机管理的概念(P215) 危机管理又称为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造成的危害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这其中包括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等。

2、领会: (1)理解公共关系危机的定义(P207)公共关系危机包含有以下 5 个要点: 1、在危机的发生绝大多数情况中,组织内部各种危险因素是爆发危机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是危机产生的内因。 2、危机的产生离不开外部环境的作用。 3、危机的爆发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4、危机的发生,不会仅仅是单纯的某一部分出现问题。通常是其他危机的连锁反应。 5、危机爆发具有突发性,如果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将会使危机进一步扩大,直接威胁到组织的基本目标或优先目标。这就要求危机的管理者必须在时间紧迫、信息不充分、人财物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及时、正确地作出决策,处理危机。 (2)危机的特征(P207-210)通常而言,危机的特性主要有以下5 个方面: 1、危机存在具有普遍性。指危机存在于每个组织(企业)及组织(企业)活动的每时每刻。例:世界500 强调查。 2、危机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也就是说危机的爆发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3、危机具有极强的破坏性。轻者降低公众对组织的信任,重者可能使组织(企业)破产或立即倒闭。例:安达信与安然公司倒闭,雀巢公司“碘危机” ,三株集团常德事件,“9?11”对美国航空业的打击。 4、危机的结果具有双重性。危机就是“危险的机遇” 。例:海尔砸76 台冰箱事件。 5、危机具有连锁效应。危机的发生不是孤立的,当一个危机引发另一个危机时,就产生了危机的连锁效应。 3)公共关系危机的类型(P211-214) 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类型的危机,但基本上可以分为内部危机与外部危机两大层面。大致有6 大类型: 1、产品危机。例:“三株”、“冠生园”、“三菱帕杰罗”、“苏丹红事件”、“誉巢碘超标事件”。

公共关系学读书笔记

公共关系学读书笔记 【篇一:公共关系学读书笔记】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与沟通”。对于这 一概念,应重点从三个角度认真把握。 1.“公共关系”的性质:公共关系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即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信息交流关系; 2.“公共关系职能”的性质:即运用各种传播、沟通手段去影响公众 的观点、态度和行为,争取公众舆论的理解和支持,为组织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公共关系学科”的性质: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传播学、组织传播学,是现代传播学在组织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 二、公共关系学的基本内容 重点理解公共关系学基本内容的九个方面: 1.公共关系的概念:公共关系是什么,公共关系的三个基本要素, 即社会组织、公众、传播与沟通; 2.公共关系的历史:公关的形成、发展概况、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3.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公关由谁来做,有何作用; 4.公共关系的对象:公关对谁做; 5.公共关系的管理过程:完整地理解公关工作的整个过程; 6.公共关系的媒介:学习和掌握公关的基本工具和技术手段; 7.公共关系活动实务:包括调查研究、新闻传播、公关广告、专题 活动、处理危机、交际事务等; 8.公共关系的职业道德和法律制约:公关行为基本准则; 9.公共关系在中国应用的国情和特色:公关的中国特色。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研究角度和方法 对公共关系进行研究的学科角度主要有:从管理学角度,从经营学 角度,从传播学角度等。 一、从管理学角度研究的特点: 1.将公共关系作为管理过程的一个要素; 2.将公共关系本身视作管理的一个过程。 二、从经营学角度研究的特点:

笔记--公共关系

【笔记--公共关系】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基本问题 1.公共关系的定义类型: (1)管理职能论:代表:美国莱克斯·哈罗;国际公共关系协会; (2)传播沟通论:英国人弗兰克;美国人约翰、马斯顿;《不列颠百科全书》; (3)社会关系论:美国希尔兹,英国公共关系协会; (4)表征综合论:1978年世界公共关系协会大会上;美国《公共关系季刊》 (5)现象表述论:美国公共关系协会; (6)利益均衡轮:日本学者小林太三郎。 2.组织形象; (1)公共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组织形象; (2)组织形象的概念:所谓组织形象就是公众对于社会组织的总体评价,是社会组织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 (3)评价组织形象的三个基本指标:认知度、美誉度和、和谐度; 3.公共关系的指代: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和公共关系学科+公共关系实务。公共关系状态: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和不良的公共关系状态; 4.公共关系的含义:是指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 5.公共关系与其他概念辨析: (1)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 ①二者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②二者采取的手段不同;③二者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同。(2)公共关系和广告 联系:①公共关系常常借助广告的形式来传播信息; ②公共关系的工作能对广告起指导作用; ③两者都源于传播学,都以传播为主要的工作手段。 区别:①目标和原则的不同,公关的目标是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广告的目标是推销某种产品和服务,在原则上公关要以公众利益为原则讲求真实可信,广 告的主要原则是引人注目,追求与众不同的轰动效应。 ②主体的不同,公关的主体范围大,而广告的主体范围小。 ③传播的手段和周期不同:公关的传播手段种类多,而广告的传播手段种类 少。公关的传播周期较长,广告有明显的季节性、短暂性和阶段性。 ④传播的目的和评价看:广告倾向于短期的、具体的评价,公关倾向于长期 的、整体的评价。 (3)公共关系与宣传 联系:两者都依靠传播媒介; 区别:传播方式不同,公共关系是通过双向沟通说服公众而宣传是通过单向的灌输控制公众。 6.关系 ....三大构成要素分别是社会组织、传播、..的构成要素是主体、媒介、客体;公共关系 公众。 7.公共关系的特征: (1)以事实为依据:真实是公共关系活动的绝对前提,公共关系活动从掌握事实开始,真诚是公共关系人员的信条。 (2)以沟通为手段:认清沟通的公众对象,明确沟通的主要目标,立足于长远的沟通。(3)以互惠为原则:公共关系明确认定利益目标,公共关系的道德是“大家都赢”。

意大利新闻传播史

第九章意大利的新闻传播事业 1.古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同时也是现代新闻事业的发祥地,世界上最早的定期手写新闻《每日纪闻》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2.1566年,在威尼斯开始发行系统的定期的手抄新闻,称为《威尼斯公报》; 3.现存最早的意大利印刷新闻纸是1636年出版的,无报名(当时的报纸均无报名)。1645年,意大利萨丁王国授予教士沙西尼发行周刊的特许权,为期五年,这是意大利最早有关印刷定期报纸的记录。 4.路萨斯.阿萨琳诺在热那亚出版名为《诚实报》的印刷新闻纸,由于他善于采访,交游面广,报纸办得很成功,因而常被称为“意大利第一报人”。 第一节近代报业的产生与发展 一、早期近代报纸 背景: (1)18世纪,意大利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业发展远远落在英法等国的后面;(2)法国思想启蒙运动及其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意大利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并促进其民族意识的形成; (3)法国的拿破仑军队率军入侵,击败了奥地利人,动摇了意大利封建专制制度。 主要报纸: 1.《罗马新闻》于1714年在罗马创刊,是意大利的首份近代报纸,该报是教皇统治区的官方报纸,在意大利新闻界居主导地位长达100年之久。 2.《意大利军事邮报》(后改名为《意大利军队观察法国报》),该报宣传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 二、政党报纸的兴起 1.《米兰报》(1816——1875)奥地利当局在其占领下的北部地区出版的官方报纸; 2.《意大利周报》 1820年至1821年,意大利“烧炭党人”举行了反对封建专制的起义,在这场斗争中诞生了著名的革命报纸《意大利周报》。该报创刊于1820年,是烧炭党的机关报。它主张驱逐外国侵略者,限制专制统治,实行政治改革。虽未违法刊物,但影响很大; 3.《意大利青年报》 1831年,后起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建立了“青年意大利”秘密组织,第一次提出了统一祖国、消灭专制制度、实现共和制的明确目标。《意大利青年报》就是此时创刊的(1831),由资产阶级民主派的领导人朱塞佩.马志尼创办。该报是“青年意大利”的机关报,对意大利青年一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1848年至1849年,第一次独立战争迫使意大利境内最大的萨丁王国开始实行民主政治,并于1848年公布了新宪法。宪法第25条规定:新闻事业应予以自由,但法律应限制自由之滥用。这就从根本上废除了书报检查制度,给民主派报刊的出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报纸是在佛罗伦萨出版的《黎明报》,主编法拉林,恩格斯说:《黎明报》是意大利为数不多的坚决维护民主原则的报纸之一。另一家具有代表性的报纸是罗马的《现代人报》。

自考公共关系学完整笔记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定义及基本质属性 一、公共关系的定义 1.管理说 美国著名公关学者雷克斯.哈罗博士(Rex L.Harlow)所提出的定义:“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 美国学者卡特利普和森特(Scott M .cutlip﹠Ailen H .Center)认为:“公共关系是这样一种管理功能:它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 2.传播说 英国著名公关学者弗兰克.杰夫金斯(Frank Jefkins)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一切向内和向外的传播沟通方式的总和。” 3.传播管理说 当代美国公共关系学术权威,马里兰大学的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James E .Grunig,Ph .D)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4.咨询说 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于1978年8月发表的《墨西哥宣言》:“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它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机构领导人提供意见,履行一系列有计划的行动,以服务于本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利益、” 5.关系说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蔡尔兹(H .L .chils)认为:“公共关系是我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通称,这些活动与关系都是公众性的,并且都有其社会意义。” 6.协调说 “协调说“(或“平衡说”)是“关系说“的深化,认为公共关系主要是协调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社会关系,”维持企业的营利性和社会性平衡就是公共关系。” 7.形象说 强调公共关系的宗旨是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 传播管理说: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二、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论述) 科学的定义应该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公共关系的定义则应该反映公共关系得现象和活动的本质。(一)确定公共关系本质的依据和方法 公关活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组织”、“传播”和“公众” “组织”和“公众”是公共关系“主体”和“客体”;二者之间相互作用方式是“传播” 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特征: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 现代公共关系是组织的一种管理职能,这种管理职能的本质属性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传播沟通” (二)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的三个角度(试述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抓住公共关系得本质属性,就能够将它与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不同属性的东西区别开来。我们可以进一步从三个角度来加以说明。

李彬 《全球新闻传播史》读后感

《全球新闻传播史》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 作者:李彬 1、Page 10 现代史学的一大趋势,是向文学靠拢或回归。历史与文学的联系本就源远流长:中国古典史传往往具有鲜明生动的文学意味,无论正史还是野史都不妨当文学作品看待:如《史记》等。直到十九世纪初期,西方“历史学著作一直有两大占主导地位的传统:一种主要是学究式和股东式的,另一种则本质上是文学式的。” 2、Page 22 前三节小结:英美法三国革命犹如一部主题连贯的奏鸣曲。其革命报业也具有一些共同特征:第一,它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一条生死攸关的战线,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在这里殊死搏斗。第二,在宣传鼓动方面,报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为大革命营造了必不可少的思想基础和舆论氛围,对激发广大民众的斗争热情,促使他们将革命进行到底,也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第三,革命报业都将出版自由、言论自由当成首要任务之一。 3、Page 56 美国的三大便士报线索:煽情主义——客观真实——道德关怀——新闻纯正、议论平和 4、Page 77 法国报刊两大特色:英美报刊比较追求新闻性与商业性,法国报刊比较突出政论性和文艺性。不过法国商业报刊与英美商业报刊在以廉价面目出现这一点是相同的。 5、Page 80 而正是现代印刷媒介的普及与发展,为这种民族国家的想象提供了可能。正是由于报纸、杂志、书籍以及随后的广播、电视等媒介的发达,人们才可能将互不认识大的人想象为声气相通的同胞。按照黑格尔的形象说法,读报就像现代人的晨祷。 读后感: 方汉奇老先生评价这本书时说:“本书针对全球新闻传播的历史演化、社会动因、专业背景、内在逻辑及发展趋势等,展开全面系统而不失深入细致的分析,点面结合,史论结合、历史与逻辑结合,以期勾画一副有机的而非机械、整体的而非割裂的、联系的而非分离的全球新闻传播史。” 这本书通过具体史实,有针对性地总结出各种板块,比如总结一个报人的板报思想,经营理念等等。而且对一些事物的划分不是通过事件和空间等物理维度,而是有自己划分的标准。他就会新科技的发展划分为草根阶段,精英阶段。这种划分形式很新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