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复习课教学的理论反思

高中政治复习课教学的理论反思
高中政治复习课教学的理论反思

高中政治复习课教学的理论反思

复习课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常见课型,大致有三大类型,即随机型复习课、阶段性复习课、总复习课。相对于随机型复习课安排上的临时性、不确定性,单元复习课和总复习课已成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的常态和惯例,几乎占到了总教学时数的1/3以上。

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复习课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整体教学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可小视。

课程教学进入复习环节,与“新授”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教学内容与课堂”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新授课学生面对的是“未学内容”,复习课学生面对的是“已学内容”。这就决定了复习课在教学基点、教学过程、目标任务等方面有别于新授课的阶段性特征和要求。

一、复习课的教学基点要作新调整

教学好比旅行,旅行前必须知道出发点和目的地。复习课教学前必须弄清学生的基本状况,明确学生的原有准备状态,它是进行复习课教学决策,确定教学基点的客观依据。

根据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教学,这是教学要坚持的准备性原则。经历一回新授课教学,学生的准备状态会是怎样呢?一般说来,教师可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鉴别和诊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学”与“不学”不一样。新课内容会不同程度的纳入学生的认知领域,只是不同学生在掌握的数量和质量上有差别。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整体

上会高于新课教学前。就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言,情况要复杂些,受学生头脑固有价值观念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情感悦纳、态度认同和价值追求程度不一定随认知“水涨船高”,有时甚至会出现某种程度的“逆反”。另外,仅凭一回新授课就能将课程教学的所有终极目标全部实现,这也是不现实的。忽视复习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复习课持敷衍态度,只能是教育教学的“浪漫”!

在弄清学生准备状态的基础上,科学把握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的教学基点,还要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复习课的教学基点只有确定在最近发展区的恰当位置,才能在新授课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要作重点转移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总教学目标是一个复杂的目标体系,其达成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其具体的目标任务是不相同的。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的目标任务是什么呢?这首先要看新授课已达成什么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新授课通常的教学过程是按书本编排顺序,逐框逐课向前推进。每堂课都要完成特定数量的未知内容的教学,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在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上,这就意味着,单靠新授课,学生学到的只能是“一个”“一个”的知识,学生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认知倾向,难以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达到对知识的

整体理解。在新授课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理解新知识是教学的主线,必要的“作业”,虽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环节。但也是为巩固“理解”服务的。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有时还需把现实的复杂问题作简单化处理,为了教学进度,“应用”环节也只能是“必要”的,难以多角度深入反映现实全貌;新授课的任务和进度压力,往往容不得学生长时间对所学内容仔细品味、体验感悟。而知识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飞跃需要一个反复反省、反复实践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新授课教学只能完成课程总目标的一小部分,只能为总目标的实现提供一定基础。依据布卢姆等人的观点,课堂教学的认知目标按学生掌握程度可依次分为六级,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根据现实的实践经验,高中政治新授课教学能达成第三等级即“运用”水平,就算满意了。就情感价值领域的目标来说,布卢姆等人依据价值内化程度,由低到高共分五级,依次为:接受(注意)、反应、价值化、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凭实践经验,高中思想政治新授课教学能达成第二等级即“反应”水平就算不错了。通常情况是,在课堂教学的特殊氛围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会有明显触动,而到了课堂之外,学生的思想行为改观不大。上述分析说明了复习课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由以上分析可知,贯穿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有: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支离破碎与学科知识整体性的矛盾;理论浮离生活实际的矛盾;内隐价值观念与马克思主义价值期待的矛盾。由此,

复习课教学过程的目标重点自然就在于:第一,帮助学生整体建构、系统把握书本知识,防止学生对知识孤立片面的理解;第二,帮助和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较复杂的现实问题,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创造新的情境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充分体验感悟,促进学生的价值取向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看齐。

三、复习课的教学过程呈现新要求

第一,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复习课与新授课教学的内容对象是相同的,但内容对象所处的时间、地点、条件发生了变化。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复习课与新授课之间有着长短不等的时间间隔,其间社会现实生活各领域的重大变化和事件与高中生联系密切的部分,必然要求反映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来。为此,有时书本观点要作修改,有时教学内容要作增删。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在处理同一教学内容时要留意是否有这方面的新变化。

第二,内容重点要作新切换。新授课已逐框逐课对各知识点有重点地作了全面教学。复习课是不是无“知识点”可上了呢?不是,复习

课教学的“知识点”在于“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它就是复习课教学的“重点”了。这种“关系”就方向性来说可以是横向的联系、纵向的联系、发散的联系、网络交叉的联系。就性质来说,可以是生

活逻辑的联系、理论逻辑的联系、非逻辑(想像和联想)的联系。如果某些“关系”又链接着学生的易错点、社会生活热点,这也就成了复习课教学“重点的重点”了。

复习课教学就是要引导和启发学生努力寻找和发现“关系”,以整体建构所学内容。使知识网络化、观点系统化,以对知识全面准确的理解去综合运用知识、体验感悟知识。最终实现课程教学的总目标。

第三,教学方法要作新选择。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其教学内容既具有科学真理性,又具有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价值导向性。在新授课中,启发式教学固然是最基础的教学方法,但对于有些价值超前的观点“启而不发”,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常见现象,此时就不能讳言“灌输”了。而到了复习课阶段,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有自己的“发言权”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相对成熟了,可以与老师和同学开展“交往”了;复习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在于上文所言的“知识点与知识点的关系”,“关系”的寻找和发现需要引导、启发,需要自我建构,不宜采用“灌输”的方法了。所以,以交往理念统领复习课教学,“启发与交往交融”,这是复习课教学方法的应然选择原则,具体的教学方法可依此原则灵活安排。

第四,教学节奏要求加快,思维要求提高。复习课教学用时一般要远少于新授课,这自然要求复习课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必须做到“跨度延伸广,节奏轮动快”。否则难以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的这一特征客观上要求学生对教学内

容能做到熟练记忆,并能超越时空、前后联系、综合贯通。这对学生

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等思维品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也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最佳教学期”。实践表明,如果学生课前能作好必要的复习准备,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思维能力就会发展很快,成绩会突飞猛进,反之,成绩滑坡也会很快。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复习课只有准确把握了“复习环节”特殊的教学规律及其要求,才能走上科学规范的轨道。在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复习课的某些传统教学模式亟待科学创新!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政治复习课教学研究

安徽省宁国中学胡敏

【关键词】复习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

【内容提要】复习是温故而知新的教学过程,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系统掌握,全面提高,综合运用。同时,复习又是补缺补差的过程,从教师角度讲,复习可以弥补平时教学的不足,从学生角度讲,可以弥补平时学习中的漏缺环节。在复习环节贯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将知识与实际联系联系起来,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使复习课真正取得实效。

1.上好复习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复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传统的政治课复习方式为:老师总结、学生被动接受,并通过大量的重复的练习强

迫学生记忆所学过的知识,这种复习课的教学方式往往使学生产生枯燥感。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来获取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优化完善认知结构,获得自身发展。在复习环节贯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构建知识体系。这样,才能使复习课真正取得实效。

1.2.复习是温故而知新的教学过程。复习课是对所学知识的集中体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复习课的时间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系统的回顾,在复习中不仅要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应该在复习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这样复习的效果才能达到。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系统掌握,全面提高,综合运用。

1.3.复习又是补缺补差的过程。从教师角度讲,复习可以弥补平时教学的不足,从学生角度讲,可以弥补平时学习中的漏缺环节。复习课首先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其次,要融合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因而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复习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2.建构主义理论在几种类型复习课中的运用

2.1.教材知识复习课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过硬的学科基础知识,任何能力都是纸上谈兵;离开了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即使是高考试题也是“以本为本”的。所以,认真踏实地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

非常必要。在这类复习课教学中,要处理好“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2.1.1.“点”即引导学生全面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分别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理解知识,如:价值规律,我们不但要了解其内容“是什么”,还要能把握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发挥着哪些方面作用(三点——调节作用、刺激作用、优胜劣汰作用),甚至要能结合价值规律内容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些作用,这样,对“点”的理解才算透彻。一般来说,单元结束后的复习课主要是梳理这些知识点。

2.1.2.“线”即引导学生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概括出一知识

点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书本的各知识点看似零散,如果单纯的去硬记,费时费力且易忘,这就需要我们在透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连点成线”。例如,对于《经济常识》,学生可以抓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主线对基础知识进行整理;《哲学常识》,学生可按唯物论、辨证法、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四大版块构建知识体系;《政治常识》应以国家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主线,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高考试题中,不少都是知识的横连竖串:不单独考查某一知识点,而是考查与其他知识点的横连;不孤立地考对概念原理的表述,而考查其与实际结合的竖串。这对我们掌握知识的系统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加强对知识总体的系统复习,教师可借助图表,如单元知识总表、全书知识体系表,还可以提出启发性问题,由学生归纳整理。总结复习是在小结复习的基础上形成的,

它把小结内容各部分贯穿起来,使之相互衔接,相互制约。总结性复习不应简单罗列知识,而要深入揭示事物和现象间的新联系,使知识互相衔接,形成一个整体。

2.1.3.“面”指的是以某一背景材料为载体,引导学生多方面思

考问题。近年来高考加强了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考查,几乎所有的文综主观题都是从多角度设问的,越来越多的试题注重了跨章节甚至跨学科设计问题。因此,尤其是在高三总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分析。训练时,要充分利用一个材料、一个情境变换条件,多角度设问,做到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

在教材知识的复习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如让学生自己动手梳理教材、寻找知识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多角度思考问题等,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做到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做,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网络是否合理、分析问题的思维过程是否正确等方面进行适时点评和矫正。

2.2.热点专题复习课

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往往以时政、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同时也突出了试题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因此,在政治课复习中,要做好热点专题的复习。

2.2.1.组织设计“热点专题”的必要性

有助于提高复习的效率。教师指导学生按教材本身固有的体系框架

复习几个阶段以后,就应该改变一下复习方式,否则,复习会变得僵化。组织设计“热点专题”课,是以时事“热点”为主线,跨越教材、跨越章节,重新组合基础知识。这既立足于基础,又增强了灵活性、综合性,是原有知识的升华。为学生开拓了一种新思路、新思维,易于学生接受。有助于深化、拓展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力度。理论的生命力就在于为实践服务。高考并不回避热点问题,高考正是通过学生对时事材料、具体问题的评价的考核,来测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因此这就需要政治教师“去粗取精”,把握热点,指导学生既会用课本知识分析说明时事热点问题,又要学会运用体现在时事中的党和政府的新理论、新观点去充实、深化已知的对热点问题的认识。“热点专题”的组织设计能使这种拓展走向系统化、规范化

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规范性。对同一热点问题,可分别运用政治、哲学、经济的不同原理去分析说明,这体现出一定的灵活性。但不论运用什么原理去分析,各项具体分析又都有一定的共性,这就是具体的规范性。“热点专题”通过揭示题目间这种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规范性具有其它复习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2.2.2.热点专题复习要注意三点:一是专题不是知识的罗列归类;二是专题要实不能空,要细化,不能贪大;三是专题讲座要以题目带知识,把专题同考题有机结合起来。专题讲座要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知识的运用,重新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突出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思维方法的培养,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知识迁移能力,整

合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热点专题的复习,按照背景材料——知识链接——专题训练的顺序来展开。从专题的筛选、确立,到每一个专题的多角度分析的教学全程中,都要让学生参与。例如,可让学生运用手头资料,选择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理论上有重大突破的、与教材结合点多、离高考近的重大事件,通过讨论确定热点;可将每一专题的各环节具体任务分解到学习小组,进行讨论整合,推选小组代表发言,分别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几个角度作出分析,最后教师总结归纳,还可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让学生体验到生生合作,自主学习的乐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也避免了老师一讲到底、疲惫不堪,学生混昏欲睡、收效甚微的尴尬局面。

2.3.试题讲评课

2.3.1.讲评课在政治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必须明确:试题讲评课绝不等于“对答案课”或“成绩分析课”。一堂高质量的讲评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发现、解决学习阶段存在的知识疑点和盲点,巩固、深化所学知识,还可促进教师改进教学。

2.3.2.讲评课教学的指导原则:①及时性原则。检测之后,在认真批改、分析统计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及时讲评。②普遍性原则。一是指存在问题的普遍性,要求教师在充分分析试卷的前提下,找出试题中普遍存在的缺漏和失误,重点讲评,而不是主次不分、面面俱到。二是指讲评起点要照顾到大多数同学,要求讲评的起点使大多数同学能够受益,既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使多数同学都能有所提高。

③鼓励性原则。应及时肯定表扬那些解题思路清晰、灵活和有创新意识的同学。切忌对学生答卷中的失误埋怨、指责、讽刺、挖苦,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对于失误要具体分析原因,帮助学生树立信心。④针对性原则。对一份试卷的讲评,应把出现的问题归类、排队,同时对出现问题的同学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学生在答卷中普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讲评。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老师不必越俎代庖,要针对出错的原因、解决的方法深入分析,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错误。⑤启发性原则。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不理解的知识,生吞活剥记住了,也会很快忘记。学生在答卷中出现的问题,多数是记得不牢、理解不深或不理解的东西。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评中,以启发为主,而

不是简单地把答案告诉学生。否则,即使把答案记住了,过后不久也就会遗忘。

2.3.3.上好讲评课的基本要求:

讲评课要求做好对试卷的分析和对学生的分析。一份好的试卷分析,从宏观上讲,要包括对题目的分析评价和对学生答题情况的评价;从微观上讲,要对该试卷所考查的知识及能力的层次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哪些出错率较高,哪些出错率较低,进行统计分析,以便在讲评时对症下药。具体而言,应做到:

第一,自我调正。测试过后,将本次考试测验的试卷及答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及时了解个人考试结果、分析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对于一般知识性的错误这样就可得到初步解决。

第二,重点讲评。这是讲评课的关键之所在。主要讲共同存在的问题、考查知识的范围、考查的能力层次,讲理论与知识的欠缺处、答题的思路、解题的方法;评出错的原因、出题者的意图;评一题多问、多题一解。

第三,错误矫正。为使个别存在的问题也能得到解决,需采用不同的矫正方式。如集体矫正、小组矫正、自我矫正等。

第四,巩固练习。在矫正补偿之后,分期或一次性投放矫正练习题目,让学生将所获取的新知识、新方法、新观点运用于解题实践,以巩固矫正教学的效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只能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教师不能包办一切,无论是学科知识,还是学科思想,最终只能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才能消化吸收,才能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这也正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达到的目标。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教师反思)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教师反思)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High school political teaching reflection (teacher reflecti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教师反思) 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而教学理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理念不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方法不转变,理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必须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改革高中教学方式、方法。下面就高中政治教学反思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十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

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以,我认为,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第一,要结合政治教材的内容。 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真实地感受到政治理论离自己的生活并不遥远,从而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二,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 比如,在高一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谈自己在经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从课本中寻找解决的办法。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我们的学生会遇到人民币与外汇的兑换问题,甚至会涉及到外汇的兑换比率的问题,这在高一政治新教材中就能帮助学生找到答案。 第三,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比如,除常规的讲授方法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图画图表演示、幻灯、录音、录像等直观感知的教学法,把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学中去。此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辩论、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与总结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与总 结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与总结 随着新课改的展开和新课程的实施,原先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范围和过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的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实施也必然随之发生改变。通过教学实践和实地调查,现就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实施策略谈一些认识。 第一、问题。 1、初高中历史教育现状和知识的衔接问题。 新课程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而这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 2、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问题。 新课标在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理念有三: (1)新课标要求教学的知识应注重实用性。历史教学主要是为了传授历史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为现实服务(学生个人修养的培养和对历史的借鉴); (2)教学过程中以学为主,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活动中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好学生自主学习。还要注意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不可回避的高考应试教学的关系处理好;(3)讲究把教学延伸到课外。课本的知识容量有限,很多现实有用的知识课本所及甚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教师必须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提供自学所需用资料的介绍。如此这样,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如何才能更好的去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呢确实是个难题。 3、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问题。 因为新课程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所以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和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问题,都很难把握。而知识的系统性不强,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并培养能力就不得不进行必要的补充,课时就显得严重不足。 4、高考方案问题: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新课程一方面主张实行学分制,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要求学生在高考中以成绩论成败,这无异于“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只要有高考压力的存在,探究、创新、自主精神等等不在成绩中明确反映的内容是不会被重视的,实施新课程的理想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 第二、实施策略。 (1)、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创新思维、更新观念是适应新课改的前提 观念的更新是一切创新手段实施的根本。没有新理念、新定位、新角色,只有新课标、新教材、新知识,还是旧课程,没有新成效。为此,应该重点转变三个方面观念:一是转变对新课程的认识,即用新思维、新方法,不能守着旧框框、老套套;二是转变自身角色,由传授者变为启发者、引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3篇)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3篇)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是每一位历史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的指正和批评!以下是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欢迎阅览!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1】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我已走过几年的历史教学,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下面我对初中历史教学作以下反思,与大家共勉。 首先,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教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

活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教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教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知道美国布什再次当选总统和这次“海啸”带来的灾难,知道当今中国“韩流”“肆掠”……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极大的广阔性,善于独立思考。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2】 世界历史已基本教完,在复习之际,回顾世界历史上的五次瓜分,浅析对五次瓜分的理解与总结。 在人类历史上,列强对世界的几次主要的瓜分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5世纪-16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对世界的瓜分。 1494年,葡、西两国签定了“托尔德西里雅斯条约”,规定在佛得角群岛以西370里加处,自北极向南极划一条假想的分界线。此线以东新发现的土地归葡萄牙所有,以西归西班牙占有,此即臭名昭著的“教皇子午线”。1529年,西、葡两国又在萨拉哥萨签订新

声现象复习课评课稿

初三英语复习课评课稿--曹雄 这学期,我们听了两堂初三英语复习课,其中徐秋妍老师上的一堂复习课让我印象深刻。 徐老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提高课堂效益,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等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学 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主动地发言、质疑。在本节课中教师既有讲解,又有思维方法的引导和解题技巧的归纳,既有评学生的解题中的不足,也评学生答题中的闪光点,既有总体性评价也有个性化评价,即有老师的“讲”,也有学生的“讲”,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 体性,教师与学生进行了真实而有效的互动,关注个性差异,体现人文关怀。徐老师的教学设计不仅把语法讲解与语篇练习进行了有机结合,而且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大胆创新。 从徐老师的尽心设计的环节看: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和标题猜测生词的含义;指导指导学 生对全文快速阅读,了解文章的大意,强调了语篇的重要性。有效设计了课堂练习,它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及时运用预先设计的练习题,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进行大容量、快节奏训练,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已有的知识,并鼓励学生巧用关联词,增加书面表达的色彩和观赏性,从而在中考作文中获得高分。 复习是知识的再现、巩固与提高。复习课教学的主要功能是 查漏补缺,巩固提高。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概括,揭示有关规律;帮助掌握一定的的方法和技巧;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力求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在运用中突破,理解中记忆,使每个学生通过复习课的教学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篇二:《声现象》复习说课稿 确定合适的复习目标 一、第一章《声现象》组内决定由我上复习课。接到任务以后: 1首先按自己的思路给出基本复习思路。然而觉得没有什么新意。原因是:声现象内容 简单,学生不太重视,提不起学生的复习的激情。 2于是,请教毛老师,毛老师说:前一年卓老师上这节课,卓老师几乎什么都没讲,学 生都会。是呀,声现象在中考中只占2-3分的题,确实内容非常简单。 (转载于:声现象复习课评课稿) 3上网查阅大量资料(10个课件,12个学案)。没有哪一个资料是我特别看重的。 二、于是我迷惑了,我不知该怎么复习这第一节课了. 1.内容简单,我如何让学生非常有兴趣的复习好这一章呢? 2.作为复习课,我该给学生强调些什么呢? 三、确定合适的复习目标 1.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作为第一轮复习,一定要抓住课本。将课本吃透,才是目的。 2、夯实与声相关的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研究。培养归纳、分析、总结的思维能力。 四、具体操作方法 1.将学案发给学生提前做。学生发现:内容感觉很熟悉,但是好像又忘了。从而告诉学生一定要将课本带来,第一轮复习要紧扣课本,熟练掌握基本的知识点。 2、探究性实验贯穿初中物理的始终,既然声现象内容简单,所以可以将探究性实验能力的的培养作为复习本章的重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内容融入题中,是学生觉得复习有兴趣。 五、上课 组内全体老师听课 六、评课 张校长,黄组长,于组长等老师都做了点评。 七、反思 自我感觉良好,点评也很亲切。 所以确定“合适的复习目标”是“上好复习课的关键”。 声现象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范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1 政治课由于其固有的学科特点,加上初中时有些政治老师在讲课时往往不够重视,照本宣科,让学生把课本划划、背背记记,导致学生从初中起对政治课形成一种偏见,加重了对政治课枯燥无味的认识,形成了心理定势。升入高中后,高二哲学常识,相对高一的经济常识,趣味性更强些,但理解的难度却没有降低!总结前一段的教学工作,发现本人在教学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提问落实不够 政治课记忆性很强,学生如果光理解,仅限于课堂上的听讲,课下不去及时复习记忆就会很快遗忘,在下节课讲新课时,出现知识衔接不上的情况,并且理科班在明年5月中旬要会考,明年3月份要把高中所有的政治教材讲结束。所以时间紧,任务重。但理科班的政治课一周有2节,平时几乎不去抽时间背记政治的。所以政治课的记忆落实很重要。为此,本人将采取以下措施:1、在备课讲课上再下功夫,争取把课本简介明了地讲给学生。这样在课堂上可以节省,以便

给学生在课堂上留下时间去趁热打铁,背记刚刚学过的内容。我想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些。2、抓好课前提问。每个班的政治课两节间的间隔2天左右,所以每堂课前的回顾复习很重要,所以每节课前我精心准备复习问题,把它列到黑板上或用投影仪打出来,让同学们照着复习。五分钟的复习记忆时间后,注意多提问那些程度不好的同学。 二、课堂不够生动 理科班的政治课难上,因为学生普遍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本人也有一些设想:比如在课堂语言幽默性上下功夫或在课堂活动上下功夫。所以还应把理科生和文科生区别对待,理科坚持只讲重要的,会考必考的,有些不改讲的就不讲,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总之,本人在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暴露了不少,还应进一步加强修炼,总结教学活动,形成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2 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而教学理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新课程改革中,在丘广辉主持人的领导下,教研组秉承“立足教研,服务教研”的理念,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为一线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教学实践提供了示范、交流、研究的平台,同时也让我们青年教师树立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改革高中教学方式、方法。下面我就对高中政治教学反思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十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2000字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2000字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怎么写?下面为大家推荐2篇优秀的高二历史教学反思2000字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针对高一三历史的教学特点及第一次怀化市统一命题考试成绩,认真研究如何上好复 习课,力争通过复习课让学生的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2000字一 兴趣是人对一定事物和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倾向性。孔子说过:“知之者不 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最主 动的因素,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 具有追求探索性。 统计数据显示,中学历史学科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被视为“枯燥、没意思的课”。我个人认为这除了教材过于庞杂、概括、枯燥之外,教师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 史的兴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高中历史教学成功开 展的前提和基础,它使学生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为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提供保证。 刚刚进入高中的新生,对高中历史课程的学法还不了解,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初就必须 着力于“活化”历史教材,在一开始就能让历史带给他们一种轻松和快乐。培养学生学习 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除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展示物品、图片,或者影视片段,讲述历史典 故外,还可以运用诙谐的语言来讲述历史,把死气沉沉的历史课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 快乐中学习,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实践证明,在一开始就历史科给学生带来愉悦,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 趣中进步”。相反,如果一开始就把学科知识拔高,不仅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更会使 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失去信心。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 一、“学为人师,行为规范”——以身作则是有效开展教学的保证 进入高三下学期,学校教学工作也以高三迎考为核心了。对于整体的安排是必要的。 比如进行市统一举行的适应性考试。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及时地检验并训练学生所学,也会 给教师在教学进度上带来一些影响。除需要细致研究适应性考试试题,明确高考方向外, 还应对预先计划进行适当调整。但总的调整原则是既要完成学科规定的教学任务,也要在 调整过程中充分体现高考的方向。比如在二模后,学校加大了对学生高考模拟考试的训练,在选题中就要切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依据大纲要求及考试方向来进行。 “学为人师,行为规范”,这是北师大的校训,它告诉教育工作者,学识丰富是教书 育人的基础,而品行端正、为人师表则是赢得学生尊敬、有效开展教学的有力保证。很多 事情教师喊破嗓子,却不如自己先做出样子。事实证明,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既少不 了言传,更少不了身教。

历史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反思 据调查,高中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学生不喜欢历史课既有教材的原因,也有教师教学的因素。反思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不得不思考高中历史究竟该怎么上?优秀的高中历史课应当具有情感性、人文性、历史性、文化性。对照上述历史课“四性”,反思目前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还存在诸多薄弱之处。如何让学生喜欢历史课,提高高中历 史教学质量,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加强史实教学 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中写到“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感知历史阶段主要向学生呈现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制度、现象等具体史实。感知历史阶段,学生不仅是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能力,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忽视、削弱感知史实阶段是存在的,自觉不自觉地抹煞了感知史实阶段的内容和意义,影响历史教学效果。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加强史实教学呢?首先教师要认识史实教学在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的使用,使史实能生动地再现历史形象。再次是补充丰富、具体的史实,历史细节越清楚学习印象越深刻,甚至终身难忘。历史教师要在史海中筛选典型、鲜活、有穿透力的历史细节。例如,我在讲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时,给学生讲了胡适印章的故事。有一次,胡适得到一块上好的鸡血石图章料,决定用它刻一枚私章。他交待篆刻师傅,刻“胡适之印”即可。篆刻师傅认为胡适是白话文的提倡者,是用白话写文章的大家,影响这么大,怎么刻图章还用“之乎者也”一类的字,于是自作主张地把“胡适之印”改刻成“胡适的印”。三天之后,胡适收到印章,发现上面刻的是“胡适的印”时,哭笑不得。通过这个事故学生对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重大 影响印象非常深刻。 二.培养学生质疑意识与方法 历史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教师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把教材知识视为真理,奉为神圣,要求学生死背史实和结论,质疑意识缺失。 基本史实和历史结论构成历史的陈述性知识。历史知识具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即二重性。客观性指史实的客观性,主观性是指结论的主观性。历史结论是教材编写者对史实的解读,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史实是虽然具有客观性,但也不能说就是绝对的历史真实,可能个别史实也是谬误。历史结论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我们更需质疑。例如,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腐朽的资本主义,而今帝国主义是垂而不死,很多方面我们还要学习借鉴。再如,经济危机在旧教材中认为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造成的。而今年从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全球化的当今时代,哪个国家能逃脱经济危机的厄运?还有,在旧教材中对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评价是否客观、公

高三政治复习课教学反思

高三政治复习课教学反思 高三政治复习教学反思 近日,我上了一节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公开,后,同事们对堂进行了中肯的点评,于我而言颇有收获,感触甚多。期间,大家讨论得最热烈的一个话题便是,高三复习到底该怎么上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堂复习效率,以更好地达到复习目标呢?很多跟学生一同备战在高考一线老师都有这样的体验,那就是高三的一年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痛苦。于是如何让复习堂更加有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堂时间里尽可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吸收最多的知识,减轻学生复习过程中的麻木和疲惫感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并非每个教师(包括我自己在内)都对此进行过深刻的思考,更何况,如何提高高三复习的效率问题本就是一个与时代同行的话题,这就更需要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思考,适时摒弃一些传统过时的复习模式,更多关注学生,关注堂。 经过多番的交流、学习与思考,并结合本校高三学生的特征与教学实际,关于如何提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的堂效率,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以往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在我

的堂上或多或少也存在) 1、堂满堂灌输,忽视学生。教师自己既要梳理知识,又要对知识进行查缺补漏,还要联系时政热点,整堂信息量很大,几乎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很被动地接受,堂上没有安排学生消化的时间,更没有安排相关知识解题能力的训练,把知识消化都留在外,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堂上感到疲惫,后苦不堪言,复习负担很重。 2、教学重点不突出、效率低下。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不熟悉,不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欠缺什么、有哪些薄弱环节,一味按照自己的思路和设计进行教学,对学生缺少关注;甚至有些堂知识重点不突出,复习内容干瘪,不生动,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缺乏政治学科学习的兴趣,使得教学效率低下。 3、缺乏能力培养。在一轮复习中侧重于讲知识点,忽视对学生进行各类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更没有注意规范学生答题,这样即便学生对知识很熟悉、很理解,但面对题目仍然不会做或不能很好很快的完成。

新课改背景下的政治教学高一政治教学反思

新课改背景下的政治教学 ——高一政治教学反思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透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而教学理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理念不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方法不转变,理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务必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改革高中教学方式、方法。下面就高中政治教学反思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 讲满四十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理解、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务必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务必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以,我认为,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一、把握时代脉搏,使政治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尝试,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能够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齐来。如我在讲述“世界上各大国与中国建立的各种伙伴关系”时,联系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在讲述“联合国的千年首脑会议”时,联系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其联合国的作用;在讲述“朝鲜半岛的和平曙光和印巴之间的核冲突”时,联系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和平问题;在讲述“中美撞机事件”时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和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潜力,简单愉快地构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到达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务必不断地探索并采用贴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用心发挥学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篇一高中历史教学反思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深入扎实的推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反思。 一、重视学情分析,是上好历史课的着眼点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就要教到学生的心上,须在拨动学生心弦上下功夫。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教对于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二、认真详实备课,是上好历史课的关键点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我每天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我仔细研读《历史课程标准》,经常查阅相关学科书籍杂志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等,充分利用的优势,在网上搜索寻找资料,借鉴教法。利用多种形式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摆脱以往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我充分利用我们学校在网络方面的独特优势,大力探索和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如将制作的课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大大活化了课堂教学内容,可谓声色并茂、图文并举。目前我正在积极探索网络型课件制作,使校园网络发挥更大的作用,让网络为课堂教学服务。因此可见,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还是很必要的。此外,学生课堂活动也是我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如历史辩论、历史小短剧等。总之,无论是课件制作还是学生活动,都需要教师甚至是学生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

详实的备课,才能让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三、善于课后反思,是上好历史课的落实点课前备课、书写教案固然重要,但课后教学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这一点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深有体会。在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一课时,说到当时实施的是计划经济,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我让他们展示课前搜集的粮票、布票、钱币等。这项活动一开始备课时并未考虑到,是课后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时才设计的,再次试教后效果非常好。通过课后反思活动,我由此而悟到一点拓展是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如何设计好拓展练习,如何紧扣课文内容,让学生把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行多元的思维训练,是以后的备课中应该值得关注的。可见通过教学反思、及时反馈改进是非常重要的。众所周知,在每一次教学实践中都会有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或突如其来的插曲,有时学生的一个简单提问、课堂的一次突发事件,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有敏锐的思维、丰富的想象,有一定的观察力、思考力,喜欢突发奇想妙想,而且我们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及教学体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很难准确预料判断的。课后的教学反思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你保持可持续性教学效应,并弥补这个遗憾。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让教师及时回顾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对学生的表现和困惑、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就可以对本

思品课的评课稿(共11篇)

篇一:初中思想品德课评课稿 初中思想品德课评课稿 朝阳中学林燕 2011年10月25日上午,朝阳中学到新江中学就行支教活动。我听了一节九年级思想 品德课《中华文化》(田锦蓉老师),听了之后我受益匪浅,觉得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下面我着重谈谈对这节课的看法。 一、评教学目标: 田老师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课中能紧紧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去 选取材料和开展活动。如活动“中华文化的表现形式”、“分析中华传统美德”的设计都体现这 一点。 二、评教学重、难点: 田老师借助新教材提供的平台,根据初中生好奇善动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有条理、轻松 愉快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了重难点,基本达到了课前预期的目的。 三、评教学方法: 田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将讨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 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融为一体,通过观看图例、情景分析等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拓展了知识,扩大了知识容量,使学生在一节课中掌握或接触了更多的知识。 四、评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中,田老师创设情境,通过复习八年级上册《多元的文化地球村》引出主题,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兼顾了复习与新课的关系。 2.田老师在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这方面做的比较好。她 能围绕学习目标,出示了精心设计的六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教材,学生的阅读要图文结合,边读边思,读不懂的地方可以作出标记。 3,田老师能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内基础知识与课外热点相融相通,坚持理论联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真正让学生走向社会,把时事请进课堂。使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展开有效的学习,通过对生活的感受和体悟,激发学生 关注社会现实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很轻松的理解了中华文化的影响。例如用热点“玉树地震”揭示中华传统美德课题,引发起学生的共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田老师因势利导、引入新课的学习,为后面的活动做好了铺垫。 以上是我认为田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所呈现给我们的闪光点,更是值得我们所有教师学习 的地方。下面就不足之处提几点本人的粗浅认识: 1.个人认为导入新课部分如果能紧凑些就更好了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导读:范文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篇一:高一政治课教学反思】 站在高一年级的尽头回望,在新环境下,我的政治课教学经历了从很不适应到有所适应的过程,使我对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一、学科素质几近空白-----教学须从ABC起始 学生的基础是教学依据之一。初中学生升高中,政治学科不是中考科目,初中的政治课,对基础知识不作要求,政治学科的知识储备,运用政治学科知识分析认识事物的能力,政治学科的思维,学习政治学科的方法,等等无从谈起。进入高中,政治学科知识陡然以艰深难懂而又对学习者素质有较高要求的现实出现在面前时,学生无论如何也不能适应,政治课教学处于艰难境地。 政治课教学只能小步走,低台阶,课时授课内容要少,教学运行进一步退半步,下一节课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变换方式予以再学习,直至掌握。教学从最简单的ABC开始,教给学生听、说、读、写,这就是A。所谓B,就是手把手地教给学生读题,做答案。C就是通过具体知识的学习,引领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

教学中万不可操之过急。要取得学校的支持,多给一些课时,用以缓解教学任务与教学时间的尖锐矛盾,没有时间保证是不能把整体素质这只木桶上的短木块加长的。 二、“两懒”的学习行为-----教学要富有引力 政治课学习,需要积极动脑,勤于动手。可我们的学生对浅显的知识,清澈见底的问题,还愿意学习、思考,知识深一点,问题拐一点弯就“知难而退”,脑懒。学习中学生不愿记笔记,不愿做用文字表达的文字题,只愿做写字母打对号的选择题,手懒。学生这种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与长于看而短于写,乐于浅想而苦于文字表达的“两懒”的学习状态,严重制约政治学科乃至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政治课教学中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政治课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应洋溢着幸福,充满着成功,要让学生懂得这种幸福与成功往往离不开痛苦与失败。政治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引导学生理解幸福、把握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把学生推离失败,引向成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去获取自己能获取的知识,适时让其展示所获成果,并发自内心的给予鼓励,让学生享受到幸福与成功。问题设置要小台阶、多台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沿着思维的台阶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共10篇)

篇一:高中历史教学反思与总结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与总结 随着新课改的展开和新课程的实施,原先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范围和过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的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实施也必然随之发生改变。通过教学实践和实地调查,现就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实施策略谈一些认识。 第一、问题。 1、初高中历史教育现状和知识的衔接问题。 新课程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而这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 2、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问题。 新课标在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理念有三: (1)新课标要求教学的知识应注重实用性。历史教学主要是为了传授历史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为现实服务(学生个人修养的培养和对历史的借鉴); (2)教学过程中以学为主,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活动中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好学生自主学习。还要注意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不可回避的高考应试教学的关系处理好; (3)讲究把教学延伸到课外。课本的知识容量有限,很多现实有用的知识课本所及甚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教师必须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提供自学所需用资料的介绍。如此这样,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如何才能更好的去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呢?确实是个难题。 3、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问题。 因为新课程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所以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和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问题,都很难把握。而知识的系统性不强,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并培养能力就不得不进行必要的补充,课时就显得严重不足。 4、高考方案问题: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新课程一方面主张实行学分制,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要求学生在高考中以成绩论成败,这无异于“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只要有高考压力的存在,探究、创新、自主精神等等不在成绩中明确反映的内容是不会被重视的,实施新课程的理想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 第二、实施策略。 (1)、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创新思维、更新观念是适应新课改的前提 观念的更新是一切创新手段实施的根本。没有新理念、新定位、新角色,只有新课标、新教材、新知识,还是旧课程,没有新成效。为此,应该重点转变三个方面观念:一是转变对新课程的认识,即用新思维、新方法,不能守着旧框框、老套套;二是转变自身角色,由传授者变为启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由师道尊严的“师长”变为与学生平等的“谈话人”,精心营造民主与平等的新型角色关系,促使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参与教学;三是转变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即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历史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能充分发展,把历史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要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理念。 新课程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顾自己唱独角戏,因为:一是学生一直处于听者、被动的地位,没有思考、参与的机会。二是学生一课听到底,即使有兴趣,也未免有疲劳之感,这样在一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欧阳锋 一是对备课的反思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尽管我们对教案、课件都认真修改过多次才拿上讲台,但新课程要求教师备课更多的是备学生,而我们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很多时候都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没有注意到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没有准备好如何将高深的理论知识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传授给学生。这对于仅接触一点经济学知识的学生来说,无形中已经增加了他们接受知识的困难。为此,我得到了一个启示:每个班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都不同,备课,不仅要备好教学内容,还要备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能力和原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特点。认真做好这一点,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二是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教材里面有些要求一节课学习完的内容,真正操作起来是难以完成的,虽然很多时候学生都会积极配合,但这些只是表面现象,真正能把知识掌握好的学生是不多的。这点,在后面的练习和测试中都有所体现。因此,我们悟出了一点道理:只讲速度不讲效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做不仅容易忽略授课的知识点,而且学生也不能真正地把知识扎扎实实地学好,长期下去,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就会有所下降。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就得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落实好,既要把握时间的度又要讲究效率,注意讲练结合,让学生能在练习中掌握知识,并且能够将其运用于现实生活的实践当中。 三是对教学组织的反思。 所谓教学组织能力就是通常所说的驾驭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往往会在学生的表情和学习状态中体现出来,而我们却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在“赶”课,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全部讲完。只要心里想着这个目标,无形中就会忽略学生的学习状态,讲课的语言速度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加快。新课程倡导教师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导演,起着组织、引导的作用,而具体剧情,应该由学生来主演。而我,直到现在才领悟其中的原由。一节不注重学生参与的课不能算是好课,一个自编自演的教师更加不是一位好教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就得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可以最终达到培养人的目的。 四是对教学态度的反思。 有一首歌唱得好,“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相互尊重。其实,这个道理在师生关系中更应该得到体现。也许我们或多或少有这样一种通病,那就是忍耐力和宽容度不足。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我们也必须以尊重、理解和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得要求教师有一定的课堂教学应变机智和对自身角色的正确认识。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体会很深,学到了不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这对我们以后的教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与总结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与总结 随着新课改的展开和新课程的实施,原先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范围和过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的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实施也必然随之发生改变。通过教学实践和实地调查,现就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实施策略谈一些认识。 第一、问题。 1、初高中历史教育现状和知识的衔接问题。 新课程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而这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2、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问题。 新课标在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理念有三: (1)新课标要求教学的知识应注重实用性。历史教学主要是为了传授历史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为现实服务(学生个人修养的培养和对历史的借鉴); (2)教学过程中以学为主,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活动中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好学生自主学习。还要注意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不可回避的高考应试教学的关系处理好; (3)讲究把教学延伸到课外。课本的知识容量有限,很多现实有用的知识课本所及甚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教师必须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提供自学所需用资料的介绍。如此这样,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如何才能更好的去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呢?确实是个难题。 3、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问题。 因为新课程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所以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和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问题,都很难把握。而知识的系统性不强,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并培养能力就不得不进行必要的补充,课时就显得严重不足。 4、高考方案问题: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新课程一方面主张实行学分制,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要求学生在高考中以成绩论成败,这无异于“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只要有高考压力的存在,探究、创新、自主精神等等不在成绩中明确反映的内容是不会被重视的,实施新课程的理想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 第二、实施策略。 (1)、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创新思维、更新观念是适应新课改的前提 观念的更新是一切创新手段实施的根本。没有新理念、新定位、新角色,只有新课标、新教材、新知识,还是旧课程,没有新成效。为此,应该重点转变三个方面观念:一是转变对新课程的认识,即用新思维、新方法,不能守着旧框框、老套套;二是转变自身角色,由传授者变为启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由师道尊严的“师长”变为与学生平等的“谈话人”,精心营造民主与平等的新型角色关系,促使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参与教学;三是转变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即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历史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能充分发展,把历史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 引导语:高中历史老师开展完课堂活动后,怎样写一份教学反思呢?接下来是橙子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一作为历史老师我要教给孩子们什么,怎样教给他们?多年来的教学工作告诉我,要让孩子们学好你所教的学科,就得让他们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而在三中这块教学沃土上,语、数、外几乎站领了孩子大部分时间,他们会对历史感兴趣吗?我该怎么做? 一边教学、一边尝试、一边反思,使我逐渐领悟到,只有爱学生,并懂得怎样去爱,当他们愿意与你交流,喜欢听你讲课时,说明他们已经对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了。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产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较为稳定的学习情感,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作为老师爱学生天经地仪,特别是爱好学生一点不难,但要爱学困生,与你顶撞,又不会尊重同学老师的学生,我们就要有耐心,要下一番功夫了。老师要对不同的学生选好切入口,如:了解他们的家庭,关心他们的学校生活,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尊重他们,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这样他们就会慢慢与老师亲近,愿意与老师交流。

要提高历史成绩,除了让孩子们对历史学科感兴趣外,还应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 前一时期从课堂教学看,我有意强化课堂情景化,趣味化,以调动学生兴趣,注重对基础的分析与讲解,学生有了一定的兴趣,但历史学科注重以考定教,强化知识点的识记及练习,由于识记、巩固复习、督促不到位,导致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加之学生不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历史课余一般不会复习历史,针对此,我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督导,重视落实检查;同时,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向课堂要质量。 历史知识积累,仅限于每周的两节历史课是远远不够的,历史试卷要拿高分,必须要对教材有足够的掌握,要达到烂熟于胸的程度,因此要教会学生合理的安排复习时间,做到多看、多读、多背。如果功夫下不到,多容易的试题也会是"难于上青天"。 针对新课程背景下试题较为灵活这一特点,我在今后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有如下设想: 1、平时抓好培优转差,对学困生应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情况,多鼓励,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点,让他们看到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耐心的教给他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且建立帮扶对象,兵教兵,好带差。80分以上的作为培优对象,严格要求他们掌握好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历史的机会,自己给自己订一个可行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 2、多学习、多钻研。取他人之长,多听课,包括其它学科的,

初中政治评课稿

初中思想品德课评课稿 朝阳中学林燕 2011年10月25日上午,朝阳中学到新江中学就行支教活动。我听了一节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中华文化》(田锦蓉老师),听了之后我受益匪浅,觉得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下面我着重谈谈对这节课的看法。 一、评教学目标: 田老师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课中能紧紧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去选取材料和开展活动。如活动“中华文化的表现形式”、“分析中华传统美德”的设计都体现这一点。 二、评教学重、难点: 田老师借助新教材提供的平台,根据初中生好奇善动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有条理、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了重难点,基本达到了课前预期的目的。 三、评教学方法: 田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将讨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融为一体,通过观看图例、情景分析等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了知识,扩大了知识容量,使学生在一节课中掌握或接触了更多的知识。 四、评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中,田老师创设情境,通过复习八年级上册《多元的文化地球村》引出主题,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兼顾了复习与新课的关系。 2.田老师在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这方面做的比较好。她能围绕学习目标,出示了精心设计的六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教材,学生的阅读要图文结合,边读边思,读不懂的地方可以作出标记。 3,田老师能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内基础知识与课外热点相融相通,坚持理论联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真正让学生走向社会,把时事请进课堂。使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展开有效的学习,通过对生活的感受和体悟,激发学生 关注社会现实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很轻松的理解了中华文化的影响。例如用热点“玉树地震”揭示中华传统美德课题,引发起学生的共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田老师因势利导、引入新课的学习,为后面的活动做好了铺垫。 以上是我认为田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所呈现给我们的闪光点,更是值得我们所有教师学习的地方。下面就不足之处提几点本人的粗浅认识: 1. 个人认为导入新课部分如果能紧凑些就更好了 2. 在学生自学时,田老师进行了自学督查,行间巡视,但我觉得做得还不够,我认为老师应该全身心的融入师生自学合作这一环节。 3. 学生活动面还不够广。在课堂反馈上要多鼓励让学生大胆讲,有疑难的地方可让学生补充讲,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4,教学语言显得略多,一讲到底满堂灌。不给学生自读、讨论、思考交流时间,还留有传统教学的影子。 5.还不能完全与学生实现换位思考,提出适切的问题; 6. 板书设计不够严谨。篇二:初中政治评课基本要领 (一)评教学思想 整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能根据学生学学习的需要,合理运用课外资源,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同时和学生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关系,将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