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抛体运动-教学设计
高中优秀教案高三物理教案:《抛体运动的规律》教学设计

高三物理教案:《抛体运动的规律》教学设计一、预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抛体运动,什么是平抛运动。
2.用运动的分解合成结合牛顿定律讨论抛体运动的特点,知道平抛运动可分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3.能应用平抛运动的规律沟通商量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预习内容1、抛体运动:。
这是一个抱负模型。
2、平抛运动:。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或"非匀变速')("直线'或"曲线')运动。
3、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平抛运动进行分解,则得到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是;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是。
4、将一物体从高度h以速度水平向右抛出,以动身点为坐标原点,沿水平向右为X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正方向,则任一时刻t物体的位置坐标为,;该段时间t内的位移大小为为,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t 时刻物体的速度大小为,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平抛运动的轨迹方程是;速度所在的直线方向与平抛运动轨迹是怎样的几何关系。
5、平抛运动落体时间由打算,水平方向的位移由打算。
三、提出怀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怀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怀疑点怀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抛体运动,什么是平抛运动。
2、用运动的分解合成结合牛顿定律讨论抛体运动的特点,知道平抛运动可分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3、能应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重难点:平抛运动的讨论方法及规律二、学习过程(一)平抛运动的特点探究一: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受力特点和运动特点不计空气的阻力,水平抛出的物体仅受,产生的加速度,所以平抛运动是运动。
探究二:平抛运动的分析方法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0,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
因此可以沿着和方向分解,把平抛运动分解为和。
试验验证:1.平抛竖落仪演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时,A球就向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而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
平抛运动教案 3篇

平抛运动教案3篇一、教学设计思想1、依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建立平抛运动的情景。
以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究。
2、通过复习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结合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学生建构平抛运动的规律。
而学生构建探究平抛的规律,要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
3、通过多手段教学,比如实验、媒体等,呈现多信息,吸引学生投入课堂。
4、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正面、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激发学生潜能。
二、学习任务分析1、建立平抛运动的概念,并且能理解把平抛运动进行分解的研究思想。
2、在分解平抛运动之后,学生依据实验,再结合直线运动的规律,去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在通过自己探究而得到的结果中,必然要加深对平抛运动的理解。
3、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要体验合作、学习合作。
4、在学习完平抛运动之后,布置学生设计验证平抛规律是小实验。
三、学习者分析1、生活经验:全体学生对平抛运动有一定的认识,较多的学生能自己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2、知识基础:矢量的合成平行四边形定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直线运动的规律。
利用这些基础,多数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能建构出平抛运动的规律。
3、探究能力:学生具有初步的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有分析自由落体运动频闪照片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际例子,学生能得出平抛运动的概念,理解其条件和运动性质: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其加速度为g。
2、通过演示实验和探究分析,学生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3、通过规律的应用,学生掌握平抛运动的分解方法,并能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相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学生归纳出平抛运动的特点。
3、通过分析"平抛物体的闪光照片"和"平抛运动录像片",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成功。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抛体运动的规律简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抛体运动的规律简引言抛体运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现象之一。
本文将介绍抛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并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计一份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案。
一、核心素养的选择与解释本教学方案包含以下三种核心素养:1.科学探究:能够进行科学观察和实验,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并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2.信息素养:能够快速获取、整理、处理、分析和利用信息,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3.大气气象与环境保护素养:了解大气气象的基本概念和变化规律,掌握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1.引入(10分钟)首先,老师可以通过介绍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抛体运动。
比如,在打篮球时投篮,球飞出去落地时,有时候会发现球的落点并不在原地,而是前进了一段距离再落地。
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2.讲解与实验(30分钟)接着,老师可介绍抛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公式,以及影响抛体运动的因素等。
然后,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可以选择利用秤表和尺子等简单工具来测量球飞行的时间、高度、距离等。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思考:为什么坠落时间相同的物体坠落的距离不同?高度越高,物体落地时速度越大,为什么?3.学生讨论与总结(15分钟)在完成实验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如下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1)在同等条件下,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物体,落地时用时是否相同?(2)为什么抛出去的物体可以产生曲线运动?(3)如何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同一角度下,抛出的物体质量不同时,达到最远点的位置不同?(4)你对本次实验有哪些新的了解?4.信息挖掘(20分钟)老师可让学生用电脑或手机等设备搜索相关的抛体运动知识,包括物理公式、视频演示、科学实验等等,并将所找到的信息整理成报告或小节。
5.环保实践(15分钟)最后,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设计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抛体运动实验,例如,在不使用化学品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抛体运动将垃圾投到垃圾桶里等。
中班优秀体育活动教案:抛抛乐(精选3篇)

中班优秀体育活动教案:抛抛乐(精选3篇)教案1:抛抛乐游戏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空间感知的能力,提高投掷球的准确性。
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激发幼儿的体育兴趣,增强幼儿的体育技能。
二、教学准备:1.投掷球。
2.示范区域。
3.分组标志物。
4.音乐。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老师带领幼儿们来到室外活动场地,设立一定的投掷目标,例如用彩带搭成的圈圈。
2.示范:老师向幼儿们展示正确的投掷姿势和动作,让幼儿们理解如何正确地抛掷球。
3.活动规则:将幼儿分为小组,每轮一名幼儿抛掷一次,看谁可以将球投进目标圈圈内。
4.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游戏,观察幼儿们的投掷动作,并在合适的时候给予指导和鼓励。
5.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提示,例如调整投掷的力量和角度。
6. 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幼儿们进行总结和评价,表扬他们的投掷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能够锻炼投掷球的准确性和力量掌握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提高技能水平。
教案2:抛抛乐小游戏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体育技能,提高他们的力量和准确性。
2.促进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3.激发幼儿的兴趣,增强他们对运动的热爱。
二、教学准备:1.投掷球。
2.游戏区域。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老师带领幼儿们来到室外活动场地,安排一片空地。
2.示范:老师给幼儿们展示如何正确地抛掷球,强调姿势和动作的重要性。
3.活动规则:将幼儿分为小组,每组站在一定距离的地方,轮流投掷球,看哪个小组能够投出的球最接近目标点。
4.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游戏,观察幼儿们的投掷动作,并在合适的时候给予指导和鼓励。
5. 根据幼儿的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表扬他们的投掷技巧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反思:这个小游戏能够让幼儿们锻炼投掷球的准确性和力量掌握能力,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五章 4 抛体运动的规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

《抛体运动的规律》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抛体运动的基本观点,了解抛体运动的方向、轨迹和分类。
2. 能够掌握抛体运动的规律,包括运动学和动力学公式。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包括实际问题和题目。
4. 培养学生对运动和力的理解,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抛体运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公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学生对抛体运动的理解,尤其是抛体运动中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干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动画和视频,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抛体运动。
2. 准备相关例题和练习题,以帮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
3. 准备模拟抛体运动的实验器械,以便在教室上进行实验演示。
4.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增进学生对抛体运动的理解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抛体运动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抛体运动的观点及特点。
学生积极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进入抛体运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实验演示:应用投掷软木塞、打飞镖等实验,让学生观察抛体运动的轨迹和运动特点。
通过实验演示,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抛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演示,增强学生对抛体运动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抛体运动的规律。
(2)抛体运动规律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抛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初速度、重力、时间等因素对运动轨迹的影响。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对抛体运动有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讨论抛体运动的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小组内讨论,互相交流,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加深学生对抛体运动规律的理解。
3. 教室互动:教师提出一些与抛体运动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最新平抛运动教案 3篇

一、教学设计思想1、依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建立平抛运动的情景。
以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究。
2、通过复习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结合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学生建构平抛运动的规律。
而学生构建探究平抛的规律,要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
3、通过多手段教学,比方实验、媒体等,呈现多信息,吸引学生投入课堂。
4、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正面、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激发学生潜能。
二、学习任务分析1、建立平抛运动的概念,并且能理解把平抛运动进行分解的研究思想。
2、在分解平抛运动之后,学生依据实验,再结合直线运动的规律,去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在通过自己探究而得到的结果中,必然要加深对平抛运动的理解。
3、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要体验合作、学习合作。
4、在学习完平抛运动之后,布置学生设计验证平抛规律是小实验。
三、学习者分析1、生活经验:全体学生对平抛运动有一定的认识,较多的学生能自己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2、知识根底:矢量的合成——平行四边形定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直线运动的规律。
利用这些根底,多数学生在老师的带着下能建构出平抛运动的规律。
3、探究能力:学生具有初步的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有分析自由落体运动频闪照片的根底。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际例子,学生能得出平抛运动的概念,理解其条件和运动性质: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其加速度为g。
2、通过演示实验和探究分析,学生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3、通过规律的应用,学生掌握平抛运动的分解方法,并能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相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学生归纳出平抛运动的特点。
3、通过分析“平抛物体的闪光照片〞和“平抛运动录像片〞,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成功。
4、通过分解平抛运动,学生体验物理学中“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思想。
教学设计1:5.4 抛体运动的规律

5.4抛体运动的规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平抛运动的一般研究方法。
2.掌握平抛运动的位移与速度。
3.了解斜抛运动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3.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会用平抛运动的知识处理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平抛运动的特点,能够运用平抛规律解决有关问题.2.通过例题分析再次体会平抛运动的规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参与实验总结规律的热情,从而能更方便地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实践,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归纳抛体运动的规律。
难点: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归纳抛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排球比赛中,你是否曾为排球下网或者出界而感到惋惜?如果运动员沿水平方向击球,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要使排球既能过网,又不出界,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如何估算球落地时速度大小?二、讲授新课:1、平抛运动的速度【教师提问】上节我们学习了平抛运动,同学们回忆下什么是平抛运动?【学生回答】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只受重力作用的曲线运动叫平抛运动。
【教师提问】做平抛运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学生回答】①初速度沿水平方向②只受重力作用【教师提问】平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学生回答】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教师提问】平抛运动受力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水平方向:不受力;竖直方向:仅受重力。
【教师提问】研究平抛运动用什么方法?【学生回答】【思考讨论】一物体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经过时间t运动到P点,求此时P的速度?以初速度v0的方向为x轴方向,竖直向下的方向为y轴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1)水平方向的速度分析(1)由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竖直向下的,它在x方向的分力是0,根据牛顿运动定律,物体在x方向的加速度是0,所以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于物体在x方向的分速度v x在运动开始的时候是v0,所以它将保持v0不变,与时间t无关,即:v x = v02)竖直方向上的速度(1)在y方向受到的重力等于mg。
抛体运动的规律教学设计

《抛体运动的规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抛体运动,知道抛体运动时匀变速曲线运动,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
2、知道抛体运动的受力特点,会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抛运动。
3、理解平抛运动的规律,知道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4、知道分析一般抛体运动的方法-----运动合成与分解。
5、会确定平抛运动的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通过对生活事例的分析得出平抛运动的定义2、体会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体会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在探究平抛运动规律中的应用.3、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能够用两个简单的直线运动来等效替代.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的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等效代换即“化繁为简”的思想。
4、掌握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自主探究斜抛运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准确地获取知识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3、通过平抛的理论推证和实验证明,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教学重点1.平抛运动、抛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2.用平抛运动、抛体运动规律去解答相关问题.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根据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探究出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的一般规律2.学习和借鉴本节课的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仪器:钢球木棒多媒体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启发式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自制课件演示实验教学活动设计演示实验导入演示实验一:沿多个角度将粉笔抛出、沿多个角度将纸片抛出.粉笔和纸片都是抛体运动吗?抛体运动应如何定义呢?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以一定的初速度将物体抛出,在空气阻力能够忽略的情况下,物体所做的运动叫做抛体运动.演示实验二:用木棒将小球从讲桌击向桌边,小球离开讲桌的运动是什么抛体运动?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物体做平抛运动有两个条件:①有水平初速度;②运动过程中只受重力.请同学们想一想,平时生活中你见过平抛运动吗?举例说明.(播放视频)进而引导学生分析平抛物体的运动情况(从受力——加速度一定——匀变速运动、轨迹是曲线——匀变速曲线运动)平抛运动的性质:匀变速曲线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抛体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抛体运动的定义和性质。
2.知道射高射程及其与抛射角的关系。
3.理解掌握斜抛运动的规律,并能分析一些简单的斜抛运动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能将实际问题中的对象和过程转换成抛体运动。
2.能在熟悉的物理情境中运用抛体运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物理研究是一种对自然现象进行抽象的创造性工作。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斜抛运动的规律,并能分析一些简单的斜抛运动问题。
【教学难点】知道射高射程及其与抛射角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抛体运动【思考】(1)抛出的标枪在最高点的速度为零吗?(2)标枪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提示:(1)最高点速度不为零,但竖直速度为零。
(2)在竖直方向的运动为上抛运动。
教师用现有物体演示几种抛体运动,并对抛体运动进行概括和分类。
1.抛体运动的概念:以一定的初速度将物体抛出,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2.抛体运动的分类:根据物体抛出的初速度的方向,抛体运动可分为平抛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竖直下抛运动、斜抛运动。
(斜抛分斜上抛和斜下抛,我们一般说斜抛默指斜上抛。
)根据之前学习的平抛运动,引导学生思考:斜抛运动可以怎样研究?可以分解成哪几个方向的运动?这几个方向的运动特点是什么?3.斜抛运动的分解:(1)水平方向以初速度v0x做匀速直线运动,v0x=v0cosθ。
(2)竖直方向以初速度v0y做竖直上抛运动,v0y=v0sinθ。
二、射程与射高【思考】教师出示图片,提问:当改变入射方向时,轨迹有什么变化?引出射程与射高的概念。
提示:初速度越大,射程和射高都越大;水流的初速度大小不变时,竖直向上射水时射高最大;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时,射程最大。
1.定义:(1)射高:在斜抛运动中,物体能到达的最大高度。
(2)射程:物体从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
根据斜抛运动的特点推导射程和射高的公式,验证实验现象。
设物体斜抛的初速度为v0,初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经过t达到最大高度,此时竖直方向上的速度为0,则有:t=v0sinθg;则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最大高度)为:ℎ=v0sinθt−12gt2=(v0sinθ)22g;射程为:s=v0cosθ∙2t=2v02sinθcosθ。
g根据数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出射高和射程与初速度和抛射角的关系。
2.射高和射程与初速度和抛射角的关系:(1)射高和射程与初速度的关系:抛射角一定,初速度增大时,射程和射高都增大。
(2)射高和射程与抛射角的关系。
初速度大小一定,当抛射角为45°时,射程最大,当抛射角为90°时,射高最大。
三、抛体运动的特点根据刚才的斜跑运动总结抛体运动的特点:1.受力特点:斜抛运动是忽略了空气阻力的理想化运动,因此物体仅受重力,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2.运动特点:物体具有与水平方向存在夹角的初速度,仅受重力,因此斜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其轨迹为抛物线。
3.速度变化特点:由于斜抛运动的加速度为定值,因此,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大小相等,方向均竖直向下,故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即Δv=gΔt。
4.对称性特点:(1)速度对称:相对于轨道最高点两侧对称的两点速度大小相等或水平方向速度相等,竖直方向速度等大反向。
(如图所示)(2)时间对称:相对于轨道最高点两侧对称的曲线上升时间等于下降时间,这是由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决定的。
(3)轨迹对称:其运动轨迹关于过最高点的竖直线对称。
【思考·讨论】如图所示,烟花可以增添欢乐气氛,当然烟花也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
假设在高空中有四个小球,在同一位置同时以速率v竖直向上、竖直向下、水平向左、水平向右被抛出,不考虑空气的阻力,经过3s后四个小球在空中的位置构成的图形可能什么形状?提示:四个小球所在位置为顶点所构成的图形应该是正方形。
【典例示范】关于抛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抛体运动是一种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运动B.抛体运动是曲线运动,它的速度方向不断改变,不可能是匀变速运动C.任意两段相等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相等D.任意两段相等时间内的速度大小变化相等【解析】选C。
抛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运动,受重力mg,故A错;斜抛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因此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ma,解得a=g;由a=Δv/Δt得Δv=aΔt可知,只要加速度不变就是匀变速运动,因此抛体运动是匀变速运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等,故B错C对;速度的变化量是矢量,满足矢量的合成法则,而速度的大小变化为代数求和,因此不满足此法则,因此相等时间内速度大小变化不相等,故D错。
【误区警示】抛体运动的两点注意:(1)抛体运动是变速运动,也是匀变速运动。
(2)抛体运动的速度时刻在变化,而加速度保持不变。
【素养训练】1.运动会上,铅球从运动员手中被斜向上推出后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铅球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B.铅球的加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改变C.铅球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D.铅球的运动是非匀变速曲线运动【解析】选A。
铅球只受重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保持不变,即铅球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故A正确,B错误;铅球的运动加速度恒定,但加速度与速度方向不共线,故其做匀变速曲线运动,故C、D错误;故选A。
2.斜抛运动可分解为()A.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B.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竖直上抛运动C.水平方向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D.沿初速度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竖直上抛运动【解析】选B。
若将斜抛运动按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正交分解,两分运动分别为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故A、C错误,B正确;若沿初速度方向分解出一匀速直线运动,则另一分运动为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故D错误。
【补偿训练】(多选)关于斜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斜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竖直上抛运动B.斜抛运动中物体经过最高点时的速度为零C.斜抛运动中物体经过最高点时的动能最小D.斜抛运动中物体上升过程中速度逐渐减小【解析】选A、C、D。
斜抛运动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竖直上抛运动的合成,在经过最高点时物体的速度最小,但不为零,故B错误;A、C、D正确。
【总结】1.斜抛运动的规律:(1)速度规律。
水平速度:v x=v0cosθ。
竖直速度:v y=v0sinθ−gt。
t时刻的速度大小为v=√v x2+v y2。
(2)位移规律。
水平位移:x=v x t=v0tcosθ。
gt2。
竖直位移:y=v0tsinθ−12t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为s=√x2+y2,与水平方向成α角,且tanα=y。
x 2.射高和射程:(1)斜抛运动的飞行时间:t =2v 0sinθg 。
(2)射高:ℎ=v 0sinθt −12gt 2=(v 0sinθ)22g 。
(3)射程:s =v 0cosθ∙2t =2v 02sinθcosθg ,对于给定的v 0,当θ=45°时,射程达到最大值,s max =2v 02g 。
【思考·讨论】在某次跳投表演中,篮球以与水平面成45°的倾角落入篮筐,设投球点和篮筐正好在同一水平面上,如图所示。
已知投球点到篮筐距离为10m ,不考虑空气阻力,则篮球投出后的最高点相对篮筐的竖直高度为多少?提示:篮球抛出后做斜上抛运动,根据对称性可知,出手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角,设初速度为v 0,则水平方向x =v 0cos45°∙2t ;而v 0sin45°=gt ,所以t =√22s ,竖直方向设能到达的最大高度为h ,则h=12g(0.5t)2=2.5m 。
【误区警示】斜抛运动的两点注意事项(1)做斜抛运动的物体,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只受重力且有初速度,故做竖直上抛运动。
(2)在斜抛运动的最高点速度不等于零,等于v 0cos θ,加速度也不等于零,而是g 。
【拓展例题】考查内容:斜抛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典例】如图所示,打高尔夫球的人在发球处(该处比球洞所在处低4m )击球,该球初速度为35m/s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7°角。
问:把球打向球洞处时,球在水平方向上前进多远?(忽略空气阻力,g 取10m/s 2)【解析】该球初速度的水平分量和竖直分量分别为:v0x=v0cos37°=35×0.8m/s=28m/sv0y=v0sin37°=35×0.6m/s=21m/sgt2在竖直方向上,y=v0y t−12代入已知量,解得t=0.2s或4s,其中t=0.2s是对应图中B点的解,表示该球自由飞行至B点所需时间。
因此本题中,应选解t=4s。
在此飞行时间内,该球的水平初速度不变,可得水平位移为x=v0x t=28×4m=112m。
答案:112m【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