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种子的传播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科学《种子的传播》教案参考

幼儿园大班科学《种子的传播》教案参考

幼儿园大班科学《种子的传播》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了解种子传播的基本方式,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不同植物种子的传播特点。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不同植物种子的传播特点。

三、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植物的种子、图片、视频、种子传播的教具等。

2.场地:室内活动场地、户外活动场地。

3.人员:全班幼儿、配班老师、保育员。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展示各种植物的种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种子是怎么传播的吗?”2.基本概念讲解(1)教师简要介绍种子传播的基本方式:风力传播、动物传播、水力传播等。

(2)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幼儿了解不同植物种子的传播特点。

3.实验观察(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风力传播实验,观察风对种子传播的影响。

(2)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动物传播实验,观察动物如何帮助种子传播。

(3)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水力传播实验,观察水对种子传播的影响。

4.小组讨论(1)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分享实验观察到的现象。

(2)教师讲解如何在家中种植植物,让幼儿了解种植的基本知识。

6.活动延伸(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周围植物的种子传播现象。

(2)教师鼓励幼儿在家中尝试种植植物,记录生长过程。

五、教学反思2.教师针对活动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下次活动做好准备。

3.教师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对积极参与的幼儿给予表扬和鼓励。

六、教学评价1.教师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关注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

2.教师评价幼儿对种子传播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教学效果。

3.教师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七、教学建议1.教师在活动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幼儿主动探究。

2.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大班科学活动植物种子的传播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植物种子的传播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植物种子的传播教案教学目标•让孩子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能够通过互动游戏方式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意识,并提高孩子在集体中的融入感和参与感;•让孩子反思植物的重要性,提高孩子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种子;•土壤;•小盆;•水;•图书或绘本等材料。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准备图书或绘本翻翻到有关植物种子的内容,向孩子们讲述植物种子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植物种子和它们的传播方式。

第二步:实际操作引导孩子们亲自操作,让孩子们观察种子、尝试播种和浇水,同时引导孩子们与他们身边的植物进行亲近交流。

第三步:互动游戏设置参与式游戏,让孩子们分成小组,进行游戏,增强孩子们的团队协作意识。

游戏过程:1.将小组分成两个,一组代表风,一组代表动物。

风的一组站在两侧,模拟风的吹拂;动物的一组站在中间,模拟种子的传播;2.动物的一组手持种子,边走边跳,在风吹的帮助下传播种子;3.风的一组通过吹气帮助种子传播,同时不断改变风向,让传播变得更加有趣。

第四步:总结引导孩子们亲身体验,回顾植物的生存繁衍方式,加深孩子们对植物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的教学活动,孩子们不仅是在播种,同时也在播下了一颗环保意识的种子。

孩子们在互动游戏中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教师可结合图书或绘本介绍生态方面的知识,让孩子们对周围的生态环境有更深的认识。

同时,由于孩子们对植物种子的体验和观察,也可以通过植物的生长变化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思考和补充植物的重要性知识,让孩子们明白“绿色生态、低碳出行、循环重玩”的生活理念,为环保齐跑,共创美好未来播下种子。

大班科学活动发现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

大班科学活动发现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

大班科学活动发现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在大班科学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了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

本文将通过几个实例来介绍这些传播方式,并探讨它们在植物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一、风力传播在科学活动中,孩子们发现了一种植物的种子能够通过风力传播。

他们观察到一种名为“蒲公英”的植物,它有一个白色的冠毛,这些冠毛可以随风飘散。

当小朋友把蒲公英的果实放在手上,轻轻吹气,果实上的冠毛便会随着风向迅速飘散。

通过这个实验,他们了解到蒲公英的种子可以依靠风力传播到远处,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地方。

二、动物传播孩子们还通过观察和讨论,发现了一些植物的种子可以通过动物来传播。

他们在校园里找到了一种名为“钩子草”的植物,这种植物的果实上长满了小小的钩子。

当有动物经过时,这些钩子会附着在它们身上,从而带走了植物的种子。

孩子们在实验中用自己的衣服、书包来模拟动物的身体,果然发现这些钩子草种子会黏附在他们的衣物上。

通过这个实验,他们认识到植物利用动物的力量传播种子,这种方式被称为“动物传播”。

三、自重传播另一个有趣的实验是孩子们发现了一些植物的种子可以通过自身的重量传播。

他们在活动中发现了一种名为“榴莲”的植物,这种植物的果实非常重。

当榴莲果实成熟后,它们会从树上掉落,掉落的瞬间,榴莲果实爆裂开,将种子喷射出去。

孩子们大胆地接住了掉落的榴莲果实,果实瞬间爆裂的声音让他们十分惊奇。

通过这个实验,他们领悟到植物的种子可以通过自身的重量来传播,而这个方式被称为“自重传播”。

通过以上的三个实例,孩子们在大班科学活动中发现了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

他们了解到植物通过风力传播、动物传播和自重传播等方式将种子传送到不同的地方。

这样,植物就能够扩散到更广阔的区域,找到适宜的生长环境。

了解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十分有趣和实用的。

通过这样的科学活动,他们不仅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对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样的科学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探索和了解科学世界。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种子的传播》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种子的传播》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种子的传播》教学目标1.了解种子的概念2.了解种子的种类及其特点3.掌握种子的传播方式4.增强自然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教学准备1.现成的各种种子2.土壤和盆栽3.笔记本和笔4.幻灯片和投影仪5.不同种类的教学玩具、游戏和模型教学步骤一、Warming up1.与学生们打招呼并介绍今天的科学课程。

2.谈论孩子们在自己的菜园里或者附近的公园、路旁种植的植物。

鼓励学生们描述它们的外观和特征,比如花的颜色和形状、树叶的质地等等。

让他们知道它们的认知水平和热情是很重要的。

二、表扬1.说出以前调查的一些种子传播方式,并让学生们展示和介绍如何在高山岩石、落叶堆、水体等场景下发现的种子。

2.展示新的科学教具、游戏和模型,以及相关影像和科学书籍,激发孩子们更多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并向他们表示欢迎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解释。

三、正式讲解1.简要介绍种子的概念和由干果和种子组成。

2.演示不同种类的种子,用干净的笔名和纸塞进行分类,并让学生们分辨它们的不同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征。

3.指出种子的传播方式,包括自风传播、水传播、动物传播和人类传播等方法,并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方式模拟表演和观察。

四、小实验1.分发种子和用于种植的土壤和盆栽,让学生们自行进行种植。

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亲身体验种子的生长过程,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动手能力。

2.播放幻灯片,展示种子在土壤中的生长情况和不同季节里植物的转变。

在课堂上用笔记本和笔记录下来,以便在未来的科学课程中再次使用。

五、总结与答疑1.带着学生们回想今天的课程,确认他们理解了本课的主题和目标,并评论他们的表现和贡献。

2.指出一些值得再次思考和学习的问题,并鼓励学生们在下一节课上提出任何其他疑惑或感兴趣的话题。

3.确认本节课的流程和教学准备,并与同事沟通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便在未来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总结本次教学活动,我们以《种子的传播》为主题,让学生们对种子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增强了他们的自然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种子传播》大班教案,3篇

《种子传播》大班教案,3篇

《种子传播》大班教案,3篇(完整文档)《种子的传播》大班教案1一、设计意图:种子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随着秋天的到来,很多的种子都成熟了、丰收了。

同时针对秋天这个季节幼儿园也会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如:《各种各样的种子》等,幼儿已经接触过很多的种子,但是幼儿所见到的大部分都是农作物的种子,是靠人类来种植的。

在自然界中还有许许多多的野生植物,他们有各种各样奇特的种子,能借助于外界或自身的力量遍布世界。

这对于幼儿来说相对就比较陌生了。

然而正是因为幼儿在这方面经验的欠缺,所以能使幼儿产生更浓厚的探索兴趣。

农村幼儿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可以供他们去探索。

《种子的传播》这一活动,通过让幼儿收集种子实物和关于种子的图片,通过各种途径积累相关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录像资料,让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秘密。

并通过这一活动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植物顽强的生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植物世界的热情。

根据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把这个活动放在大班上学期结合秋天主题进行。

二、活动目标: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对自然现象有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但是他们对于自然现象的变化却不一定有了正确的认识,这次活动,主要让他们通过亲自细致的观察和动手操作,来加深对种子传播的认识,而在操作中,我们需要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在合作中体验活动的乐趣,并且学会更多的动手操作能力,制定有以下3点活动的目标:1.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并根据不同传播方式进行分类。

2.能与同伴共同探究,用适当的方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3.培养幼儿喜爱大自然的感情,产生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本活动的重难点是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了解种子不同的传播方式并进行分类。

因为对于很多幼儿来说并不明白什么是种子的传播,更不知道是如何传播的。

对于他们的生活还是比较的遥远。

而对于这个重难点的突破需要课件的支架构建,帮助幼儿清楚的了解这个过程。

三、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我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搜集关于种子的各种图片和资料带领幼儿到野外实地观察体验,收集种子,丰富幼儿的前期经验。

大班科学活动植物种子的传播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植物种子的传播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植物种子的传播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植物的生长”,详细内容为“植物种子的传播”。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幼儿将了解不同植物种子传播的方式,认识自然界中植物种子的传播奥秘。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掌握常见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植物种子传播方式PPT、实物种子、植物图片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幼儿园内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让幼儿思考:这些种子是如何传播的?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PPT,教师讲解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如:风力传播、动物传播、水传播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成小组,根据观察记录表,讨论并记录不同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5. 创意活动(10分钟)教师发放植物图片和彩泥,让幼儿用彩泥模拟植物种子的传播过程,加深对种子传播方式的理解。

6. 互动游戏(5分钟)教师组织“种子传播接力赛”,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种子的传播2. 内容:风力传播动物传播水传播其他传播方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种子传播方式。

2. 答案示例:桃树:风力传播草莓:动物传播水稻:水传播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幼儿掌握了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但在互动游戏中,部分幼儿对种子传播方式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植物园,实地观察不同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同时,鼓励幼儿在家中种植植物,观察并记录种子传播过程,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种子的传播》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种子的传播》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种子的传播》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探究,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2.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种子的传播技巧;3.培养学生对于种植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从小热爱浸泡在大自然中。

教学准备1.种子展示: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并在教学时进行展示;2.模型展示:准备几个种子传播的模型展示;3.视频播放:准备播放几个种子的传播视频资料,好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教学内容1. 种子传播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并让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不同种类的种子。

在此基础上,播放有关种子传播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

2. 种子的传播技巧展示关于种子传播的模型,《种子的传播方式》和《种子的传播技巧》其中一条观赏,观察展示物,让学生共同讨论其中的秘密和诀窍。

操作以下小实验,掌握种子传播的技巧:实验材料:1.圆方纸片;2.半张白纸;3.铅笔;4.种子(选取大苏打参加实验)。

实验操作:1.将一颗大苏打种子置于圆方纸片中心,将纸片对折(对折方式随意,只要种子不能掉出纸片即可);2.用铅笔沿边缘轻轻磨除植物种壳的硬质,3.将半张白纸放在小手心里,4.将圆方纸片沿折痕处撕开,将种子置于半张白纸中央,5.线性拓展分裂的纸张,并用铅笔轻轻地敲击,6.观察种子的散播。

3. 种植形象教学在结合种子传播的相关小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植物在传播自己的种子的过程中,对于自身种群生存的重要性。

并分发已经种好的芽苗,让学生亲身体验,触摸和感受植物成长的乐趣。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大班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种子传播方式的探究十分积极与热情。

学生们可以很好地挖掘出种子传播的奥秘和技巧。

同时,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更好地掌握了种子传播的技巧,并体验到了植物成长的快乐。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们爱上种植,我们需要许多形式化的科学教育和培养成员,例如园艺展示,科普知识专题讲座,社区种植以及其他的实践活动。

我们的目标是引导学生从小便热爱浸泡在自然世界中,并且认为植物的成长和繁衍是我们、人类的责任和义务。

大班科学教案《种子的传播》

大班科学教案《种子的传播》

大班科学教案《种子的传播》大班科学教案《种子的传播》导言:种子是植物繁衍的重要方式之一。

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境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探究种子的传播方式,让学生了解种子的奇妙之处,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

一、背景介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植物从地里长出来。

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植物是怎样来的呢?答案就是,植物通过种子来繁衍生长的。

但是,植物的种子又是如何传播到各个地方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一下种子的传播方式。

二、观察与思考1. 导入环节:展示不同种类的种子给学生看,并提问学生有关种子的问题,例如:你们知道植物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种子从哪里来的?种子是怎样传播出去的?2. 观察:让学生仔细观察不同种类的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点,并与同学分享观察结果。

3. 思考: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他们思考问题,例如:有了观察的结果,你们能否猜想种子是如何传播到不同的地方的呢?三、实验探究1. 材料准备:准备几种不同的种子、土壤、花盆和水。

2. 实验方法:a.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取一种种子进行实验。

b. 将土壤装入花盆中,加入适量的水湿润土壤。

c. 将种子均匀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轻轻压实。

d. 每组给予不同条件,例如:有光照和水,只有水,只有光照,没有光照和水。

e. 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变化,包括发芽和生长情况。

3. 实验结果讨论:a.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观察哪些条件有利于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b. 学生可以通过结果推测出种子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播的。

四、知识总结根据前面的实验结果讨论,引导学生总结种子的传播方式,并让他们通过口头或绘图的形式展示出来。

可以将种子的传播方式分为以下几类:1. 风传播:种子轻盈,有翅膀或细长的须根,可以被风吹起来,如蒲公英的种子。

2. 水传播:种子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被水流带走,例如水生植物的种子。

3. 动物传播:种子可以附着在动物身上,如鸟类吃下植物果实,然后将未消化的种子随着粪便排泄出来,从而传播到其他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种子的传播
设计意图
种子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幼儿所见到的大部分都是农作物的种子,是靠人类来种植的。

在自然界中还有许
许多多的野生植物,他们有各种各样奇特的种子,能借助于
外界或自身的力量遍布世界。

这对于幼儿来说相对就比较陌
生了。

然而正是因为幼儿在这方面经验的欠缺,所以能使幼
儿产生更浓厚的探索兴趣。

农村幼儿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
可以供他们去探索。

《种子的传播》这一活动,通过让幼儿收集种子实物和关于种子的图片,通过各种途径积累相关的
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录像资料,让幼儿了解种子
传播的秘密。

并通过这一活动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植
物顽强的生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植物世界的热
情。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知道种子的外部形态与其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种子的传播方式对种子进行分类。

3.乐意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收集了许多种子并在自然角中进行了展览。

2.幼儿收集的各种种子的图片、图书或资料,四种传
播方式的字卡,分类展板。

3.录像《种子的传播》( 优酷网下载) ,自编配乐录音《种子的旅行》。

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引发幼儿对种子外部形态及传播方式的
兴趣。

(1) 导入谈话。

教师:你们见过植物的种子吗?今天老师和小朋友带来了一些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

我们一会去看一看,这些种
子是长什么样的,你还能发现哪些关于种子的秘密呢?可以和好朋友讲一讲。

请幼儿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带来的种子或关于种子的资
料。

(2) 观察后谈话。

教师:刚才我们看了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

你看到了
什么种子 ?它是什么样子的?关于种子,你还知道它们的哪些
事情?
教师小结:这些种子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也不同,有的是带毛的,有的是带钩的,还有长刺的呢。

那么.种子
有什么用呢?
教师:种子除了可以食用,还可以用来种植,传播,长
出新的植物来。

那野地里的植物,没有人去种植,它们的种
?
子是怎样来传播的呢。


( 评:收集种子的过程为幼儿做好了课前知识
准备
师让幼
观察法是科学活动中最常见的方法,在第一环节中老
儿从感知中激发兴趣,从而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

幼儿通过


观察了解一些种子的特征,为下一环节中了解种子的外。

)
态与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作好了铺垫
2.观看录像,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1) 教师播放录像,帮助幼儿了解几种种子传播的方式:
①风力传播( 蒲公英) ;②人和动物的传播( 苍耳、野葡萄);
③水力传播( 莲蓬);④弹力传播( 凤仙花)。

观看时教师可以
让幼儿学说一些种子的名称。

(2) 教师通过提问,出示相应的种子图片和传播方式字
卡,并让幼儿学做动作。

开始的风力传播可以跟老师做,水
力、动物和弹力传播可以让幼儿自己创作动作。

教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种子?它是靠什么来传播的?
教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蒲公英种子传播的样子。

风来
啦,小种子快飞起来吧⋯⋯( 其他种子同上。

)
?我们一
师幼小结:植物的种子一共有几种传播方式呢
起来说一说。

(3) 了解种子形态和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 因为
教师: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着风儿去旅行呢
它的种子长得很轻,并且有绒毛,像一把降落伞,可以借助
风力传播。

)
教师:为什么苍耳的种子能靠动物来旅行呢?
教师:为什么莲子的种子能靠水来旅行呢?
教师小结:原来种子的传播方式和它长的样子有很大关
系呢。

( 评:种子的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为了让幼儿更直
观地了解传播的含义,我从网上下载了现成的录像。

幼儿观
看了种子的四种传播方式之后提问,根据幼儿回答,教师逐
一出示传播方式图卡,并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它会用这种方
式来旅行呢?从而初步解决了形态与方式之间的关系问题。

这是本活动的重点难点所在。

在了解种子的四种传播方式
时,教师借助动作帮助幼儿记忆,又起到了动静交替的作
用。

)
3.拓展知识,了解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

(1) 幼儿讨论。

说说生活中见过的传播现象。

教师:除了录像中看到的,生活中你还认识哪些植物的
种子?它们靠什么来传播的?
(2) 拓展介绍。

出示几种典型传播方式的种子图片( 喷瓜、椰子、无花果种子等) 。

教师:你们知道它们的传播方式吗?老师进行适当讲解。

( 评:《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
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老师在此环节中提出发散性的问题来联系生活:你还知道种
子的其他旅行方式吗?让幼儿回忆生活经验,通过讨论交流、
幼幼互动,说出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

为了拓展幼儿知识面,
教师还准备了一些比较奇特的种子传播方式图片,来激发幼
儿对种子传播现象的兴趣。

)
4.根据种子的外形特征进行种子传播方式的分类。

( 老师先让幼儿认识展板上简笔画的传播方式标记图。

)
教师:老师在每一组的桌子上都放了一些图片,请你看
看这些图片上的种子是怎样传播的?可以和好朋友说一说,
然后按照它的传播方式贴到展板上。

你不知道的可以和好朋
友商量商量。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种子的传播方式,将小图片在展板上
按标记图分类粘贴,最后师幼共同进行讲评纠错。

( 评:老师在这一环节运用了操作法,让幼儿与材料互
动,让幼儿拿着图片说一说、分一分、贴一贴,通过动手动
脑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
5.引导幼儿运用身体语言表现种子的传播。

(1) 教师按幼儿的选择,让幼儿自由学学做做。

教师:种子有着不同的本领,你愿意学做哪一类种子的
传播呢?那你就和好朋友一起做做吧。

(2) 轮流上演各种种子的传播方式。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跟着音乐来学学种子的旅行。

当录音机里的阿姨说到哪一种传播方式的时候,喜欢这种种子传
播方式的小朋友就起来表演。

(3) 结束活动。

教师:大自然中的植物真奇妙。

我们把今天大家带来的这些种子种到自然角里,小朋友们来观察、照顾它们,看看
它们有哪些变化,好吗?
教师: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可以回去问问爸爸妈妈,还可以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去大自然中找
一找,好吗?
( 评:教师先让幼儿自由地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传播方式来学学做做,尊重了幼儿的意愿。

接着是分组学学做做,
在悦耳动听的音乐中,让幼儿根据旁白来轮流上演自己喜欢
的种子的传播方式,通过多通道参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在这一环节中,假如有的幼儿四种都喜欢,老师也不强求幼
儿只参演一种传播方式,幼儿可以根据意愿参演多种传播方式。

幼儿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最后的提问:你们知道
种子为什么要去旅行吗?引导幼儿懂得种子的旅行是为了繁殖后代,同时让幼儿知道很多种子是依靠人类来传播的,通
过这个问题和活动延伸自然衔接。

)
活动延伸
1.环境创设:展示“种子的传播”展板。

2.区角活动:进行种子的粘贴活动及自然角种植活动。

3.家园共育:带幼儿了解更多的种子以及它们的传播方式。



附:幼儿表演时的配乐朗诵
种子的旅行
植物的种子有各种传播的本领,等到成熟了,他们就去旅行⋯⋯
1.风力传播

适蒲公英张开降落伞,随着风儿飘不停。

一旦找到合
地方,就在那里生根。

无花果的种子虽然很重,但它的外形像直升机的螺旋桨,在风中旋转,可以飞得很远
2.水力传播
池塘里的睡莲,种子在水面漂行,随着波浪漂呀漂呀,沉下水底发芽,生根。

上椰子树的果实像只小船,它的外壳坚硬,海浪把它冲
海岛,岸边又会长出新的椰树。

3.人和动物传播
有的种子成熟了,蚂蚁会来搬运;有的种子靠鸟传播,鸟粪里常有幼苗诞生。

有的种子长着钩、刺,能挂在人和动物的身上去旅行。

4.弹力传播
凤仙花的种子靠自身弹力传播:当种子荚成熟时,只要你轻轻一碰,种子就崩了出去。

还有种喷瓜更神奇,成熟时种子会像火箭一样从果实里喷撒出去。

植物的种子,有各种传播本领,一代又一代呵,繁衍着它们的生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