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接诊病人工作流程
首诊负责制度

首诊负责制度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
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
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报告科主任及医院主管部门及时组织会诊。
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接诊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
五、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一、建立三级医师治疗体系,实行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科主任)、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二、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科主任)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和相关人员参加。
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科主任)查房每周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1次。
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24小时负责制,实行早晚查房。
三、对急危重患者,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科主任)临时检查患者。
四、对新入院患者,住院医师应在入院8小时内再次查看患者,主治医师应在48小时内查看患者并提出处理意见,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科主任)应在72小时内查看患者并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处理提出指导意见。
五、查房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病历、X光片、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要的检查器材等。
查房时,住院医师要报告病历摘要、目前病情、检查化验结果及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内科医疗责任小组制度

内科医疗责任小组制度一、组织架构1. 内科医疗责任小组由内科主任医师担任组长,下设若干名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及护士组成。
2. 各小组应明确分工,确保医疗工作有序进行。
二、职责分配1. 组长负责整体医疗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医疗质量分析会。
2. 主治医师负责具体病例的诊断、治疗和患者管理,指导住院医师工作。
3. 住院医师负责日常的医疗工作,包括患者接诊、病历书写、医嘱执行等。
4. 护士长负责护理工作的组织与协调,确保护理质量。
5. 护士负责患者的护理工作,包括日常护理、药物管理、健康教育等。
三、工作流程1. 患者接诊:住院医师负责初步诊断,必要时请主治医师会诊。
2. 病历管理:住院医师负责病历的书写和更新,主治医师审核。
3. 治疗方案:主治医师制定治疗方案,组长进行审核。
4. 医疗质量监控:组长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监控,提出改进措施。
5. 患者出院:主治医师负责患者出院评估,住院医师办理出院手续。
四、医疗安全1. 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
2. 定期进行医疗安全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
3. 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及时处理医疗纠纷。
五、绩效考核1. 根据医疗质量、工作效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绩效考核。
2. 定期对医护人员的绩效进行评估,作为晋升、奖励的重要依据。
六、持续改进1. 鼓励医护人员提出改进建议,持续优化医疗流程。
2. 定期组织医疗质量改进会议,分析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内科医疗责任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的修改和完善由组长提出,经医院管理层审批后执行。
请注意,以上内容为模板性质,具体实施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急诊制度

1、首诊负责制是指第一位接诊医师 (首诊医师)对其所接诊病人,特殊是对急、危重病人的检查、诊断、治疗、会诊、转诊、转科、转院等工作负责到底的制度。
2、首诊医师按要求进行病史采集、身体检查、化验的详细记录外,对诊断已明确的病人应及时治疗或者收住入院;对诊断尚未明确的病员应边对症治疗,边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或者邀请有关科室医师会诊,诊断明确后即转有关科室治疗。
3、如遇危重病人需抢救时,首诊医师首先抢救并及时报告相关诊疗小组、上级医师,科主任主持抢救工作。
不得以任何理由迟延和推委抢救。
4、诊断明确须住院治疗的急、危、重病人,必须收入住院,如因本院条件所限确需转院者,按转院制度执行。
5、对已接诊的病人,需要会诊及转诊的,首诊医师应写好病历,检查后再转到有关科室会诊及治疗。
6、对不执行首诊负责制发生医疗差错、事故、医疗纠纷造成医院经济损失,对当事人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7、急诊科全面实行 5 分钟应诊制。
1、因病情涉及其他专科范围时,急诊值班医师应及时邀请有关科室会诊,以免失去抢救时机。
遇有疑难危重病人应向会诊医师面陈病情。
2、会诊前应将急诊病历书写完整,做好必要的辅助检查,在急诊病历上写明会诊目的。
被邀去会诊的医师应在 15 分钟之内到达随叫随到。
3、会诊后,被邀医师应将检查结果及诊断意见写在急诊病历上,危重疑难病员应向原接诊医师交待清晰。
4、如会诊后诊断仍不能确定,急诊科应暂时承担主要诊治责任,不得相互推委,并及时请有关上级医师检查,确定诊治方案。
5、如病情需要多个科室会诊的由急诊科向医务科汇报,由医务科召集有关科室会诊,并应按病情明确由某科负主要责任。
6、危重病人的治疗应及时进行,不得因会诊而延误诊治、急诊。
1、各病区经治医师下班前须将当日危重病人在交班本和病历上进行书面交班并签名,特危重病人还应床头或者当面交班。
2、交班内容包括病人姓名、床号、诊断、普通情况及需特殊处理或者注意的相关事项。
接班医师在接班时接受各医师交办的医疗工作,并在交班本上签名。
住院医师岗位职责

住院医师岗位职责一、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根据工作能力、年限,负责一定数量病员的医疗工作。
新毕业的医师实行3年12小时留院制。
担任住院、门诊、急诊值班工作。
二、对病员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开写医嘱并检查其执行情况,同时还要做一些必要的检查和检验工作。
三、书写病历。
新入院病员的病历,一般应于病员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
检查和修改实习医师的病历记录。
并负责病员住院期间的病程记录,及时完成出院病员病案小结。
四、向主治医师及时报告诊断、治疗上的困难以及病员病情的变化,提出需要转科或出院的意见。
五、住院医师对所管病员应全面负责,在下班以前,作好交班工作。
对需要特殊观察的重症病员,用口头方式或书面向值班医师交班。
六、参加科内查房。
对所管病员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1次,上级医师查房时,应详细汇报病员的病情和诊疗意见。
请他科会诊时,应陪同诊视。
七、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亲自操作或指导护士进行各种重要的检查和治疗,严防差错事故。
一旦发生差错事故,除进行应急处理外,要及时向主治医师、科主任回报。
八、认真学习、运用国内外的先进医学科学技术,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参加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九、随时了解病员的思想、生活情况,征求病员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意见,做好病员的思想工作。
工作内容及职责:1、按时查房,充分了解所管患者每日的病情和体征变化。
充分了解患者的医疗、护理记录和实验室检查结果;3、在上级医师查房时负责汇报患者的病史、体征的变化,汇报生命体征(包括体重和进出入量等)、实验室和某线等实验室检查资料;4、协助主诊医生完成剖宫产手术、计划生育手术,参与抢救危重症,应急处理突发事件;5、必须参加所要求的值班任务,值班时需了解重危患者的病情,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或做出相应的处理;6、负责填写化验单、其他实验室检查、会诊单等。
负责填写医嘱单(第一年住院医师需上级医师签字),负责完成病史和体格检查和每日病程录;7、积极参加院内各项继续教育,必须达到规定的参加率;积极参加医院和科室的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
妇产科住院医师岗位职责

妇产科住院医师岗位职责
妇产科住院医师是医院中负责妇产科病人及其家属的医护人员,负责该科的日常医疗工作。
其岗位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门诊接诊:妇产科住院医师负责接待门诊的病人,关注病人
的健康状况,进行初步的体检和初步诊断,然后根据病情及时为病
人安排住院治疗。
2. 住院病人管理:住院画面医师负责全方位的管理病人,包括
病情的跟踪、病情观察、制定治疗方案、介绍病情及治疗方法、协
调不同医疗部门协同工作,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咨询和建议,调节
病人情绪,尽可能缩短住院时间和病人治疗费用。
3. 手术、产科操作:妇产科住院医师在门诊或住院工作中会进
行手术、伴随分娩等操作,负责病人术前准备和手术后的跟踪及治疗,指导病人术后恢复及日常护理,协调医疗团队配合术后复查并
解决病人相关问题。
4. 医学教育:妇产科住院医师在门诊、住院及会诊中会深入负
责并提供有关疾病的解释、治疗方案及防治知识。
此外,通过团队
会诊,召开医疗讲座等方式,加强自身医学知识水平提升,提高治
疗效率和准确性。
5. 护理沟通:妇产科住院医师不仅要负责病人的治疗,还要负
责医疗团队之间不断的沟通,以确保整个医疗床位的高效协同。
此外,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护理沟通、心理支持,了解他们对
医疗过程每个环节的看法,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病人解决问题。
总之,妇产科住院医师是医院中最贴近病人、工作压力最大、最有安慰病人的沟通能力、最需要耐心细心做好工作和提供关基于病情和个体的专业技术服务的医护人员之一。
诊疗规范及程序

诊疗规范及程序1、主管医师在患者入院后应及时查看病历、了解病史、完成体格检查、开医嘱,并在8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同时,应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并请示诊治意见,明确告知患者自己的姓名。
2、按要求及时完成住院病历,病历记录应清楚、整洁、无涂改。
如需更改,应划线、签字并注明改写内容。
病历内容应准确、属实、完整,诊断、手术应按照统一的疾病和手术分类名称填写。
3、公费医疗、合作医疗等医保性质患者,如需特殊检查、治疗及应用贵重药品者,必须事先经上级医师同意后,按医保要求与家属谈话签字并审批表审批后执行。
4、认真及时书写病程记录,必须明确体现三级医师查房,并详细、准确记录。
5、术前各项检查应尽快完善,术前由术者或主管上级医师向病员或家属详细介绍手术及其并发症,并完成手术签字。
还应按医院要求完成委托书、有创检查、某些特殊检查及输血同意单。
6、较大手术者(急诊手术除外)需提交科内进行术前讨论,并请上级医师审核,要求所有手术写“术前小结”。
7、对全科查房及术前讨论,各级医师应做好准备,如:病历、术前讨论记录单、各种检查报告、影像学检查片子、所需检查器材等,并告知患者等待检查。
8、术后主管医师应向主班护士交代手术经过,并尽快完成术后记录的书写,上级医师向家属交待病情。
9、术后患者应合理用药,严格按各科室规定或各专业组规定使用,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操作及一次性用品准确、严格记账,做到不多记、不漏账。
10、患者出院,主管医师应在48小时内完成病历首页的填写及诊断证明,出院带药必须严格按要求开具处方(因报销需要部分资料在患者出院时应立即完成)。
11、全体医师应按时上下班,不得迟到或早退,有病、有事须向科主任请假。
每日上午8:00按时参加早交班,各级医师各尽其责,遵守岗位责任制,完成查房、手术等医疗工作。
12、值班医师坚守岗位,若因会诊、出诊等需离开病房应告知科主任及当班护士;负责会诊患者的会诊工作,完成急诊病历记录。
13、各级医师应认真出好门诊(急诊),执行“首诊负责制”,对于非本科患者亦应该做好会诊、转诊工作,急诊患者应亲自护送到相应科室,不能推诿患者,做到认真负责。
科室住院医师分工管理制度

科室住院医师分工管理制度一、前言科室住院医师分工管理制度是医院科室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而制定的管理规定,旨在合理分配医师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医师个人专长,保障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医师工作效率,确保科室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患者的医疗需求得到满足。
科室住院医师分工管理制度应当符合医院的管理制度和要求,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二、科室住院医师的分工范围1. 门诊工作:负责门诊患者的接诊、初步诊断、开具处方、进行医嘱等工作。
2. 住院工作:对正在住院治疗的患者进行查房、病情评估、制定治疗方案、监测患者病情、合理安排患者的检查和治疗等工作。
3. 急诊工作:对急诊科转入的患者进行快速诊治,协助抢救、制定急救方案、监测患者病情等工作。
4. 手术工作:对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手术术前术中术后的工作。
5. 住院病房管理:对住院病房的医疗工作进行管理、督导和指导。
6. 医学教育:进行住院医师培训、指导、执业医师培训等工作。
以上工作涉及到专科医师、住院医师、规培医生的差异性需求,分工范围应根据不同医师的岗位职责和专业技能来确定。
三、科室住院医师分工管理的原则1. 合理性原则:根据医院的科室设置和规模来确定不同科室的住院医师分工,保证工作任务分配的合理性。
2. 综合性原则:综合考虑医师的专业背景、临床经验、学术水平等方面来确定科室住院医师的分工范围。
3. 差异性原则:根据不同医师的专业技能和岗位职责来确定科室住院医师的不同分工范围。
4. 灵活性原则:充分考虑科室工作的实际情况和患者的需求,保持分工管理制度的灵活性,随时调整分工范围和任务分配。
5. 合作性原则:科室住院医师应当遵循团队协作的原则,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科室的医疗工作任务。
四、科室住院医师分工管理的具体操作1. 制定科室住院医师的分工方案:科室应当根据科室的规模、特点和医师的专业技能来制定住院医师分工方案,明确不同医师在门诊、住院、急诊、手术、病房管理等工作方面的分工范围。
医院业务流程

医院管理业务与流程医院管理业务流程,希翼对工作有匡助。
1.1.医院行政组织结构图1.2.门诊业务1.2.1.挂号1.2.2.就诊1.2.3.收费或者记帐1.2.4.检查化验1.2.5.取药1.2.6.护理治疗1.3.医院住院业务1.3.1.住院诊疗系统的总体流程图1.3.2.医生对病人的诊疗过程(图1中虚线框) 1.3.3.护士的护理过程1.3.4.住院管理的过程1.3.5.总结1.4.药库业务情况1.4.1.业务描述1.4.2.药库业务流程图1.5.医技科室业务1.5.1.放射科:1.5.2.检验科1.5.3.功能检查科室1.6.医疗设备管理1.7.病案管理(图截得不好,见谅哈!)一、门诊业务的特点:1 .接诊病人多,就诊时间短。
一个门诊部每天要给成百上千的病人看病,而每一个病人都强烈要求治上病、治好病。
但就诊的时间又有限,既要使病人看上病,又要使病人得到有效的诊疗,这就产生了门诊数量与门诊质量的矛盾;2 .门诊就诊环节多,而且要在短期内做完。
门诊从挂号开始,经过就诊、检查、处置、取药、注射等,环节不少,这就产生了病人急于治疗与就诊手续、等候时间的矛盾;3 .门诊医生变换频繁,极易影响对病人的系统和连续的观察诊疗,但门诊病人要求迅速确诊治疗;4 .急诊或者夜间就诊的病人,大多数病情危(wei)险,因此,要求医务人员要救死扶伤,迅速准确地判断病情,采取有效抢救措施,加以妥善处理。
二、医院门诊业务的流程如下图:挂号的作用是产生就诊序序,建立必要的记录。
医院挂号普通分为:1.普通号2.急诊号3.专家号4.副主任医师号5.主任医师号6.教授号不同的医院的挂号类别设置各异。
此外,门诊挂号出还负责门诊病历、门诊手册等材料的出售发放。
挂号完成后,由医院导诊人员把病人带到相应的科室就诊。
1.分诊:规模较大的医院在科室设有分诊台,编排病人就诊顺序和指派相应的诊室和医生2.候诊:按挂号的先后顺序或者分诊的顺序罗列,等候医生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