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同步练习题
《第4课 诗经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

《第4课 诗经两首》同步练习一、语言基础(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村氓.(ménɡ) 渐.车(jiān) 踟.蹰(chí) 汤.汤(shānɡ) B .涉淇.(qí) 愆.期(qiān) 垝.垣(ɡuǐ) 卜筮.(shì) C .偕.老(xié) 城隅.(yú) 咥.笑(xì) 徂.尔(cù) D .蚩.蚩(chī) 奢靡.(mí) 垝垣.(yuán) 象弭.(mǐ) 答案 C解析 C 项,“徂”应读c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愆期 匪夷所思 断壁残垣 小心翼翼B .陨落 咎由自取 既往不究 雨雪霏霏C .荆棘 毫厘不爽 夙兴夜寐 顺心随意D .奢靡 白首偕老 信誓旦旦 众目骙骙答案 A解析 B 项,究—咎;C 项,随—遂;D 项,骙骙—睽睽。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贿:财物 B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将:将来 C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翼翼:形容行列整齐动作熟练的样子 D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即:就 答案 B解析 B 项,将:愿,请。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言.既遂矣,至于暴矣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③信誓旦旦,不思.其反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A .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
B .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相同。
C .①与②意思不相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D .①与②意思不相同,③与④意思也不相同。
答案 A解析 ①②言:助词,无实义;③④思:考虑。
5.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B.⎩⎨⎧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②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C.⎩⎨⎧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D.⎩⎨⎧①我心伤悲,莫.知我哀②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答案 B解析 A 项,“以”,①把,②来;B 项,“其”,①②都代“他”;C 项,“至于”,①到达,②就;D 项,“莫”,①没有人,②同“暮”。
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

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与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雾霭.()缄.默()迁徙.()沼.泽()狩.猎()环颈雉.()香蒲.()枯燥.()沙锥.鸟()凋.零()弥.漫()半蹼鹬..()()腐蚀.()山麓.()龟.裂()沟壑.()掸.去()浑.浊()琥.珀()楔.形()湖泊.()2.古诗词默写(1),在河之洲。
(2),君子好逑。
(3)蒹葭萋萋,。
(4),在城阙兮。
(5)微君之故,。
(6),风烟望五津。
(7)欲济无舟楫,。
3.文学常识填空。
(1)《_____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__________篇。
这些诗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
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她既有天生的谦恭有礼的举止,又有坚定不移....的信念。
B.十九大的号角已经吹响,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C.他们一声不响....地站在门口,静静地等着老师醒来。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采薇)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士也罔.极(wú)渐.车帷裳(jiān)夙.兴夜寐(sù) 靡.室劳矣(mǐ)B.咥.其笑矣(xì) 隰则有泮.(pàn)岁亦莫.止(mù) 淇水汤.汤(shānɡ)C.载.饥载渴(zǎi) 体无咎.言(jiù)自我徂.尔(cú) 信誓旦.旦(dàn)D.匪我愆.期(qiān) 乘彼垝.垣(ɡuǐ)象弭.鱼服(mí) 雨.雪霏霏(yù)项,“罔”应读“wǎnɡ”;C项,“载”应读“zài”;D项,“弭”应读“mǐ”。
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躬:自身B.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斯:语气词,无实义C.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即:就D.我戍未定,靡使.归聘使:使者项,使:指使、委托。
3.下列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D.岂不日戒,狁孔棘项,“二三”,数词用作动词;B项,“雨”,名词用作动词;D项,“日”,名词作状语。
4.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
B.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
C.两个“尔”相同,两个“彼”不同。
D.两个“尔”不同,两个“彼”不同。
“尔”都是代词,代指“你”。
第一个“彼”,代词,指“那”;第二个“彼”,代词,指“对方、他们”。
5.比较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
B.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同。
C.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D.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也不同。
句的“言”是动词,说;②句的“言”是名词,预兆。
③④两句的“靡”意思都是“无,没有”。
二、延伸阅读6.补写出下列诗句的空缺部分。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第12课《诗经》二首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窈窕..(jiānjiā)..(yáotiǎo)蒹葭B.荇.菜(xìng)关雎.(jū)C.溯洄..(wǔmèi)..(sùhuí)寤寐D.萋.萋(xī)琴瑟.(sè)2. 下列对《蒹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每章以秋景起兴,渲染了萧索凄迷的氛围,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是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C.“伊人”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恍惚迷离,咫尺天涯,主人公难免有丝丝失落。
D.这首诗意境含蓄,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
B诗中第二章中重叠“悠哉”,形容小伙子心情舒畅,洋洋得意。
C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
D“琴瑟”和“钟鼓”并非写实,是想像之词。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大部分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
“雅”分为“大雅”“小雅”,大部分为周代宫廷乐歌。
“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选自《诗经·秦风》,诗经里的民歌属于“风”。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诗经两首同步练习题

诗经两首同步练习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愆期(qiān)垝垣(huán)孔疚(jiù)尔卜尔筮(shì)熏陶渐染(jiān)B、涉淇(qí)夙兴夜寐(sù)咎言(jiū)自我徂尔(cù)匪夷所思(fěi)C、不遑(huánɡ)象弭(mǐ)归聘(pìn)雨雪霏霏(yù)风靡一时(mí)D、桑葚(shèn)棠棣(dì)嗟叹(jiē)咥其笑矣(diē)载歌载舞(zài)2.下面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②不见复关,泣涕涟涟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④彼尔维何,维常之华⑤匪来贸丝,来即我谋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⑦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⑧女之耽兮,不可说也A.①⑤B.②⑥C.③⑧D.④⑦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4.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A.何以知之 B.何陋之有C.彼路斯何?君子之车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内心痛苦的样子B.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斯:语气词,无实义C.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即:就D.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过错6.下列句子中无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D.岂不日戒,犭严狁孔棘7.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竭我盈,故克之A.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B.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C.两个“尔”相同,两个“彼”不同D.两个“尔”不同,两个“彼”不同8.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②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③三岁为妇,靡室劳矣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
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含答案)12 《诗经》二首1.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雎鸠(jū)窈窕(yǎo)好逑(hào)水中沚(zhǐ)B. 荇菜(xìng)寤寐(wù)参差(cī)水之涘(sì)C. 琴瑟(sè)芼之(mào)溯洄(sù)水中坻(dǐ)D. 乐之(lè)未晞(xī)且跻(jì)水之湄(méi)2. 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在水之湄B. 求之不得C. 左右采之D. 溯洄从之3. 下列句子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 “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B. “琴瑟友之”的“友”是“友爱”的意思。
C. “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D. “钟鼓乐之”的“乐”是“使……快乐”的意思。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 《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
“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
“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
C. 《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D. 《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5. 下面对《诗经·关雎》和《诗经·蒹葭》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运用了“兴”的手法,表现出了小伙子对心上人念念不忘、执着追求的感情。
B.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此句是实写,描写了男子与追求的淑女结婚时的热闹情景,表达了他的美好愿望。
C.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几句采用的是“兴”的笔法,描写了秋天水边的景色,营造出充满朦胧的艺术境界。
12《诗经》二首 同步精练(含解析)

12《诗经》二首一、单选题1.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蒹葭..(jiān jiā)窈窕..(yǎo tiǎo)B.好逑(hǎo qiú)寤寐..(wù mèi)C.雎鸠..(jū jiū)伊.人(yī)D.溯洄..(sù huí)荇.菜(xīng)赏析《关雎》这首诗,回答问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下列对于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赞美一个文静、美丽、热爱劳动的姑娘,歌颂一个贞洁、有德行的姑娘。
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青年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是他想象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D.全诗情感率真、淳朴,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4.下列对《蒹葭》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的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C.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译文:姑娘美丽又善良,日日夜夜追求她。
B.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顺流而下去找她,(她)好像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C.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译文:河中芦苇茂盛,露水珠儿有点稀。
D.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译文:思念之情绵绵不尽,翻来覆去,不能安睡。
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

《〈诗经〉二首》同步练习基础锤炼1.给加点字注音。
雎.鸠()窈.窕()好逑.()荇.菜()寤.寐()芼.之()蒹葭.()辗.转()未晞.()水中坻.()水中沚.()在水之湄.()道阻且跻.()在水之涘.()2.下列画线句子有病句的一项是()A.26日晚,处于闭环管理的瑞金医院门诊大厅内响起浪漫的钢琴声。
B.新华社报道后,瑞金医院也找到了这位弹琴者,他是瑞金医院超声科周建桥主任的研究生张宇宁。
C.张宇宁表示,他想用琴声传递医务人员战胜疫情的信心。
D.“无论是对于患者救治,而是对医院秩序的管理,医者永远要保持乐观的心态。
”3.右图是《诗经》中的作品,根据《诗经》的特点,请写出右图的第一章或者第二章,并加上标点符号。
4.根据要求填写诗句。
(1)《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关雎》中开头“,”两句就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2)《关雎》中“,”已成为人们追求爱情的口头语。
(3)表现主人公苦苦思慕采荇菜之女,而又不可得的那种忧伤苦闷的句子是“,”。
(4)《蒹葭》中描写露浓霜重的秋景的句子是“,”。
(5)《蒹葭》中常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句子是“,”。
5.文学常识填空。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这些诗歌分为、、三个部分。
课内精读(一)阅读《关雎》,回答问题。
6.将《关雎》的第二章翻译为白话诗。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流”即求取,“采”即采摘,“芼”即挑选,几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女子的勤劳。
B.“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实写青年与意中人热恋的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
C.本诗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热烈浓郁。
D.本诗运用双声词、叠韵词,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节奏感。
8.本诗开头为什么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9.“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两首同步练习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愆.期(qiān)垝垣.(huán) 孔疚.(jiù) 尔卜尔筮.(shì) 熏陶渐.染(jiān)
B、涉淇.(qí) 夙.兴夜寐(sù) 咎.言(jiū) 自我徂.尔(cù) 匪.夷所思(fěi)
C、不遑.(huánɡ) 象弭.(mǐ) 归聘.(pìn) 雨.雪霏霏(yù) 风靡.一时(mí)
D、桑葚.(shèn) 棠棣.(dì) 嗟.叹(jiē) 咥.其笑矣(diē) 载.歌载舞(zài)
【解析】A项“垣”应读yuán;B项“咎”应读jiù,“徂”应读cú;D项“咥”应读xì。
【答案】 C 2.下面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②不见复关,泣涕涟涟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④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⑤匪来贸丝,来即我谋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⑦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⑧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A.①⑤B.②⑥C.③⑧D.④⑦
【解析】①“莫”通“暮”;③“泮”通“畔”;④“尔”通“”;⑤“匪”通“非”;⑦“于”通“吁”;⑧“说”通“脱”。
【答案】 B
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解析】A项古义:到,到达。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引出另一个话题。
C项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D项今义:名词,雨和雪。
古义:下雪,“雨”为动词。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A.何以知之B.何陋之有C.彼路斯何?君子之车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解析】C句属于正常语序,无宾语前置现象。
【答案】 C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内心痛苦的样子B.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斯:语气词,无实义C.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即:就D.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过错
【解析】“孔”意为“很”。
【答案】 A
6.下列句子中无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D.岂不日戒,犭严狁孔棘
【解析】A项“二三”数词活用为动词;B项“雨”名词活用为动词;D项“日”名词作状语。
【答案】 C 7.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竭我盈,故克之
A.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B.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
C.两个“尔”相同,两个“彼”不同D.两个“尔”不同,两个“彼”不同
【解析】两个“尔”都是代词,代指“你”。
第一个“彼”,代词,指“那”;第二个“彼”,代词,指“对方、他们”。
【答案】 C
8.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②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③三岁为妇,靡室劳矣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
B.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同。
C.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D.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也不同。
【解析】①句的“三”是虚指,“三岁”是多年;②句的“三”是实指,“二三”意为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③④两句的“靡”意思都是“无,没有”。
【答案】 C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解析】《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答案】 D
10.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的球队就要获胜了,大批的球迷在周围高声呐喊,信誓旦旦
....。
B.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
C.多年来,他夙兴夜寐
....,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
D.在课堂上,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发言者各抒己见,二三其德
....。
【解析】A项信誓旦旦:指誓言说得极为真诚可信,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B项不绝如缕:比喻声音细微或形势危急,这与句中写熙熙攘攘的游玩、购物的人不一致。
D项二三其德:指三心二意。
【答案】 C
3.对《氓》中语句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A.“蚩蚩”二字,表现那个年轻人忠厚的神态;从他“抱布贸丝”的举动,则透射出小伙子忠厚中还带有狡黠的性格特征。
B.“送子涉淇”“将子无怒”,表现出“氓”所追求的女性是位关心人、体谅人、有情意的姑娘。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通过对“我”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姑娘的纯情、热情、痴情。
D.“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写出婚礼的隆盛,透露出女主人公新婚的欢乐和幸福。
3.解析:本题涉及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和表现手法的分析,C项对表现手法分析有误,应是神态描写。
答案:C。
5.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
A.当年应征服役,“杨柳依依”正值春天。
现在解甲归来,“雨雪霏霏”,当值冬天。
B.“昔我往矣”,当时悲痛别离,却是春意盎然,杨柳依依,这是乐景写哀更其哀。
“今日来思”,心花怒放,却是朔风呼啸,雨雪霏霏,这是哀景写乐,倍增其乐。
C.“昔我往矣”,离家出征,心里悲伤,却是杨柳春风,明媚春光,这是反衬;“今日来思”,目睹凄凉,百感交集,“雨雪霏霏”是正衬。
D.“杨柳依依”,春风轻吹,柳枝飘拂;“雨雪霏霏”,寒冬腊月,雪花飘飘,抒情主人公的感情蕴涵这两个典型画面中,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5.解析:这里涉及对诗中人物心情的准确把握,对诗歌表现手法的正解理解。
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这样评价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也就是说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这样的明媚春光来反衬;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这样的严寒景象来反衬。
王夫之认为走在回乡路上的士卒心里是“乐”的,这种理解未必正确。
这位士卒一直非常牵挂家里,心里非常痛苦,当他终于能够结束服役回家的时候,他的心里不只是单纯的高兴,而是百感交集。
他希望马上能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而同时又因为自己离开家已经很久了,会不由自主地担心家里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自然会“近乡情更怯”。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对比给他一种不胜今昔之感,表现了诗中主人公此时的复杂感情。
11、默写:
(1). ,子无良媒。
,体无咎言。
不见复关,。
(《诗经•卫风•氓》)
(2).《卫风•氓》中描写女主人公热恋时见到氓的高兴心理的诗句 , 。
(3).《卫风•氓》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的诗句。
比喻女子的容颜亮
丽; , 。
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