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案例分析:《关注光污染》

合集下载

模块八活动一《关注光污染》案例分析

模块八活动一《关注光污染》案例分析

模块八活动一《关注光污染》案例分析1、学校先给一个“人与自然”的大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自主选题,你是否认同这种做法,为什么?答:我完全赞同学校这种做法。

首先,学校联系实际先给学生提供一个“人与自然”的大主题,然后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自主选题。

自主选题、自己调查、亲身感受,给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能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体现学校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次,这一主题的选取又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主义思想,让学生的学习研究不脱离社会生活,本着为生活服务的目标,真正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体现学习的真谛。

最后,“人与自然”这个课题的选择还符合“可操作性、开放性、一定的综合性、联系实际”的课题选择原则。

2.学校的“亮灯工程”是否必要?你认为学校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支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答:学校的“亮灯工程”很有必要。

它为学生提供了一切便利的条件,一路开绿灯,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为其能顺利完成这次研究性学习课程奠定了基础。

我认为学校还可以从如下方面来支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第一,开一个全校师生动员会,明确活动目的和意义,设立课题领导组,要求相关部门无条件满足活动课题组的合理要求,为活动课题组提供前提保障。

第二,校可以开展主题辩论、专家讲座、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研究性的学习之中,并且给予一定的专业技术支持。

第二,通过合理的途径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资金援助,支持学生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比如可以设立活动基金,根据课题、团队人数、实施状况、课题价值等方面机动的调整资金支持,也能达到激励的目的。

第三,为每个课题组分配一个较专业的指导老师,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与引导,进行全程跟踪,为学生解决实际上的困难。

3、在寒假里“团队之星”小组成员是怎样交流的?他们与专家是怎样交流的?信息化工具为教学交流带来了哪些好处?各有什么优点?答:小组成员建立了一个QQ群,充分利用QQ群的实时聊天、群邮件、群共享等功能传阅资料,在线讨论进行交流;他们与专家是通过电子邮件和登门拜访当面请教的方式交流的;信息化工具为教学交流带来好处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点是:第一,QQ群可以实时聊天、群邮件、群共享等功能传阅资料,在线讨论的便利,操作又简单。

关注光污染案例分析

关注光污染案例分析

《关注光污染》案例分析1. 学校先给一个“人与自然”的大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自主选题,你是否认同这种做法,为什么?答:我认同。

原因如下:⑴课题的选择具有可操作性,考虑到学生的能力、精力等因素和实际客观条件;课题的操作难度适宜,有研究价值,学生经过努力能很好地完成。

⑵课题的选择符合开放性原则,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探究空间,不能仅仅是对学生已知的概念和事物进行探究。

人与自然对于所有的学生来说是一个熟悉的话题,因此在探究这种课题学生有兴趣。

⑶课题选的选择联系实际生活,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案例在选题充分挖掘社会和生活当中的材料,把理论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人与自然是当前世界的一大主题。

⑷课题由学生自主选择,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培养了其创新思维的能力,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⑸保护环境是当今社会都呼吁的话题,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我们要教给孩子们的,让他们自己去调查,亲身感受,不仅能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知道哪些因素对环境有危害以及怎样保护环境,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2. 学校的“亮灯工程”是否必要?你认为学校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支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答:学校的“亮灯工程”有必要。

为了方便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学校考虑到除周末外,每天晚上机房、图书馆、实验室全部对学生开放,为他们提供一切便利的条件,充分体现了学校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

学校还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支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1)、为每个小组指派一名高素质的指导老师,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并且,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学生开展课题研究。

(2)、建立激励机制,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对开展实施好的研究团队进行一定的奖励,刺激他们的研究热情。

(3)、聘请著名专家学者来给学生作专题讲座,普及科学知识,介绍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也在研究方法方面给予指导。

3.在寒假里“团队之星”小组成员是怎样交流的?他们与专家是怎样交流的?信息化工具为教学交流带来了哪些好处?各有什么优点?(1)在寒假里“团队之星”小组成员交流方式:寒假期间,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为了联络方便,“团队之星”通过网上即时交流工具建立了一个群,充分利用群的实时聊天、群邮件、群共享等功能传阅资料,在线讨论。

《关注光污染》案例分析

《关注光污染》案例分析

《关注光污染》案例分析1、学校先给一个“人与自然”的大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自主选题,你是否认同这种做法,为什么?答:我认同学校的这种做法。

理由如下:(1)学校的这种做法体现了自主选题原则,具有可操作性、开放性、综合性、联系了实际,也正是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的具体体现。

(2)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更能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

(3)“人与自然”这一课题比较宽泛,涉及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还可从电视媒体,阅读材料,课本等方面了解人与自然的知识。

2、学校的“亮灯工程”是否必要?你认为学校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支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答:学校的“亮灯工程”非常必要。

它不仅为学生提供第一手资料,让学生方便查阅,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研究氛围更浓。

我认为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专家讲座,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活动,普及科学知识,介绍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为每个小组指派一名高素质的指导老师,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3、在寒假里“团队之星”小组成员是怎样交流的?他们与专家是怎样交流的?信息化工具为教学交流带来了哪些好处?各有什么优点?答:寒假期间,“团队之星”通过网上即时交流工具建立了一个群,充分利用群的实时聊天、群邮件、群共享等功能传阅资料,在线讨论。

很符合时代特征的交流方式。

他们与专家的交流方式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专家们给了他们很多在图书馆和网上找不到的信息。

另外,孩子们还充分利用身边的“专家”,及时登门拜访、求教。

信息化工具具有方便,快捷,不受时空限制,有利于资源共享等优点,为教学交流带来便利。

QQ群可以实时聊天、在线讨论的便利;还可通过群组功能实行多人同时交流;还可利用群邮件、群共享等功能传阅资料。

E-mail可通过因特网以电子的格式(如文本、多媒体文件等)将信息发送到收信人的邮箱中,收信人可随时进行读取,具有使用方便、传递迅速和费用低廉的优点。

4、案例中,“团队之星”小组的研究性学习经过了哪些步骤?答:“团队之星”小组的研究性学习经过了如下步骤:(1)动员和培训阶段:这是研究性学习的准备阶段。

《关注光污染》案例分析

《关注光污染》案例分析

模块八必选案例:《关注光污染》案例分析doc1. 学校先给一个“人与自然”的大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自主选题,你是否认同这种做法,为什么?答:我认同。

因为:⑴选题应具有可操作性,必须考虑学生的能力、精力的限制和实际客观条件,不能一味求创新;课题的操作难度一定要适宜,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完成能力。

⑵选题应该具有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探究空间,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人与自然对于所有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陌生的话题,因此在探究这种课题学生有兴趣。

⑶选题应联系实际,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充分挖掘社会和生活当中的材料,把理论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⑷自主选题,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发现创新思维的理念,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探究他们最感兴趣的世界。

2. 学校的“亮灯工程”是否必要?你认为学校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支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答:我认为学校的“亮灯工程”很有必要。

可以开放学校的机房、图书馆、实验室,那样学生可以更便利的获得资料.学校还可以聘请相关的专家做讲座或是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

3.在寒假里“团队之星”小组成员是怎样交流的?他们与专家是怎样交流的?信息化工具为教学交流带来了哪些好处?各有什么优点?在寒假里“团队之星”小组成员是这样交流的:寒假期间,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为了联络方便,“团队之星”通过网上即时交流工具建立了一个群,充分利用群的实时聊天、群邮件、群共享等功能传阅资料,在线讨论。

他们与专家是这样交流的:⑴组长李全做完开题报告的陈述后,专家们认为他们的研究题目太大了,城市光污染类型很多,不如选取具体的一种类型来研究,比如研究玻璃幕墙。

⑵“团队之星”通过网络查到了一些这方面专家的联系方式,因为专家都比较忙,所以沟通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专家们给了他们很多在图书馆和网上找不到的信息。

李全的父亲是建筑设计师,夏林的母亲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他们也成了“团队之星”经常拜访的专家。

关注光污染案例分析

关注光污染案例分析

1.学校先给一个“人与自然”的大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自主选题,你是否认同这种做法,为什么?答:学校先给一个“人与自然”的大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自主选题的这种做法我表示认同。

首先,学校的这种做法体现了自主选题原则,具有可操作性、开放性、综合性、联系了实际,也正是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的具体体现。

其次,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能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

最后,选题是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家庭背景从生活、社会和自然中自由提取的,从实际出发,对所选问题的社会价值和研究的可能性进行判断论证,可以锻炼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问题。

2.学校的“亮灯工程”是否必要?你认为学校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支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学校的“亮灯工程”非常必要。

为学生提供一切便利的条件是学校应该做的,给学位生提供了一个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的平台,体现学校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

做课题研究毕竟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学校的机房、图书馆、实验室,那是学生最熟悉,最常去的地方,学校提供这样的便利,方便学生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做好了准备,研究氛围更浓。

同时避免学生到营利性网吧缩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后,还方便学生查资料、上网搜索、发送邮件、网上联络和交流等研究性活动,为学生能顺利完成这次研究性学习课程奠定了基础。

学校还可以多开展专家讲座,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活动,引导积极的参与到研究性的学习中来,还可以配备更强的指导老师实施指导和跟踪,使学生的研究活动能胜利进行。

3.在寒假里“团队之星”小组成员是怎样交流的?他们与专家是怎样交流的?信息化工具为教学交流带来了哪些好处?各有什么优点?为了加强联络,便于小组成员交流协作,寒假期间“团队之星”建立了一个QQ群,充分利用QQ 群的实时聊天、群邮件、群共享等功能传阅资料,开展在线讨论等交流活动。

他们通过网络查到了一些这方面专家的联系方式,因为专家都比较忙,所以沟通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专家们给了他们很多在图书馆和网上找不到的信息。

关注光污染案例分析

关注光污染案例分析

一、学校先给一个“人与自然”的大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自主选题,你是否认同这种做法,为什么?答:我十分认同这种做法,提出和选定研究课题是正式开展研究的第一步,课题选择的正确性、合理性都非常重要。

而在案例当中学校所选择的课题恰到好处,这个课题有以下几个优点:1、“人与自然”选题具有可操作性、开放性、综合性,在这个大的主题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客观条件来选择研究主题,而且无论城市或农村,这一研究课题都十分有价值。

2、“人与自然”选题联系实际,这是一个当前世界热议话题,促使学生们充分挖掘社会和生活材料,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最后,这个选题贴切学生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研究的进度会加快。

当然,这个选题也有缺点,比如选题范围较大,虽然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发散,但是在最终评价课题的研究价值的时候较难。

二、学校的“亮灯工程”是否必要?你认为学校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支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答:首先,“亮灯工程”有必要,但需要在有序的监督管理下,学校每天晚上开机房、图书馆、实验室,当然是学生们在搜集资料的最好设备,但是难免有些偷懒的同学在机房玩游戏之类的,所以我认为应该实行“小组轮流制”或在老师的监督下完成“亮灯工程”。

其次,我认为学校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支持研究性课题的开展:1、设置“校园广播栏目”,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

类似的还可以再教室设置“图书角”,在操场上设置“报刊栏”等等,在课外读物中搜集素材。

2、研究性课题,不仅要培养学生,教师也需要不断培养,以更高的专业素质来教授学生更准确的知识。

所以学校可以请专家培养教师,让教师加深在研究性课题方面的相关知识。

3、对研究性课题的成果予以表扬,激励学生们不断进步。

三、在寒假里“团队之星”小组成员是怎样交流的?他们与专家是怎样交流的?信息化工具为教学交流带来了哪些好处?各有什么优点?答:1、“团队之星”小组成员通过QQ群来交流,充分利用QQ 群的实时聊天、群邮件、群共享等功能传阅资料,在线讨论。

关注光污染案例分析

关注光污染案例分析

必选案例:《关注光污染》案例分析1、学校先给一个“人与自然”的大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自主选题,你是否认同这种做法,为什么?答:我认同这种做法,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人与自然”这个问题很宽泛,可以让学生可选的素材很多,让学生自主选题、自己调查、亲身感受,给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能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让学生很好地完成所立的课题“人与自然”这一主题体现了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保护环境。

它符合课题选择的原则,具有可操作性,开放性和综合性,且联系实际。

2、学校的“亮灯工程”是否必要?你认为学校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支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答:我认为,学校的“亮灯工程”非常必要。

它为学生提供一切便利的条件,体现学校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同时能够给师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和自由的学习环境,而且还利于师生、生生间的交流,营造出一个更加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那么就要为学生提供此便利条件。

学生都是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的很好的自有制力和信息技术能力,既然确立了课题,那么肯定就需要查阅很多资料,学校的机房、图书馆、实验室,那是学生最想去,最常去的地方,学校提供这样的便利,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做好了准备,研究氛围更浓。

学校此举不仅为学生提供第一手资料,让学生方便查阅,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他们的阅读、筛选及归纳总结的能力学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范本;多开展专家讲座,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活动,让老师一起参加,做引导,为学生多提供一些社会实践的机会,开展自然科学实验,使学生的研究活动能胜利进行。

还可以建立激励机制,对开展实施好的研究团队进行一定的奖励,刺激他们的研究热情。

第四可以借助家长及社区等力量支持,促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顺利开展。

《关注光污染》案例分析

《关注光污染》案例分析

1、学校先给一个“人与自然”的大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自主选题,你是否认同这种做法,为什么?答:我完全认同学校的这种做法。

学校的这种做法本身就体现了自主选题原则,具有可操作性,开放性和综合性,且联系实际,而且也正是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主体性的具体体现。

因为“人与自然”这一课题比较“大”涉及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家庭背景从生活、社会和自然中自由提取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这更能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

其次,“人与自然”这一主题也体现了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话题——环境保护,让学生自己亲自去调查,亲身感受,不仅能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了解到哪些对环境有危害,懂得今后怎样保护环境,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学校先给出一个宽泛的大题目,让学生自主选题的做法值得肯定。

2、学校的“亮灯工程”是否必要?你认为学校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支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答:我认为学校的“亮灯工程”非常有必要。

它不仅体现学校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而且目的很明确,就是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表示极大的支持。

这不仅表现在学校的“亮灯工程”上,还表现在:学校为了避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课外负担,单周由学生自主开展研究;双周由学校聘请各个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来给学生作专题讲座,普及科学知识,介绍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也在研究方法方面指导学生。

这是多么大的支持啊!我认为学校还可以多开展专家讲座,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活动,这样能打开学生的思路——一通百通,让本没有研究性学习经验的学生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

3、在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是怎样交流的?他们与专家是怎样交流的?信息化工具为教学交流带来了哪些好处?各有什么优点?答:在寒假里“团队之星”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将QQ群的作用充分发挥,充分利用QQ群的实时聊天、群邮件、群共享等功能传阅资料。

与学校聘请的著名专家学者和专家家长大多数情况是当面交谈;网络查到了某方面专家都比较忙,主要的沟通方式是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校先给一个“人与自然”的大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自主选题,你是否认同这种做法,为什么?
答:综合本组同学的意见,我们都认同学校的做法。

因为学校这样做符合“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规律。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提出和选定研究课题是正式开展研究的第一步,课题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家庭背景从生活、社会和自然中自由提取。

“人与自然”这个大问题给学生的研究指明一个大概范围和方向,有指导性,同时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自主选题,又具有开放性,综合性。

⑴选题体现了联系实际的原则“人与自然”确实是一个大问题,因为人与自然朝夕相处,能否和谐共建也就关系到世界的明天会不会更美好,科学、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真正能否实现,所以以“人与自然”为题,让高一的学生从他人生的黄金时期就这个范围内自主选题作研究,必将很好地激发孩子们形成文明的、健康的生活观、自然观、宇宙观,进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为他们人生的辉煌写下精彩的伏笔。

体现出选题联系实际的原则。

⑵选题具有可操作性因为就高一学生的能力、精力和实际客观条件,人与自然关系密切,是大家既陌生而又熟悉的话题,在这个主题下自主选择一个研究课题,只要不是太尖端太苛刻,大家经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其操作性是具备的。

⑶选题具有开放性在“人与自然”这个大问题背景下自主选择课题作为研究对象,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究空间,因为“人与自然”主题下可供探究的东西浩若繁星,人类的未知领域非常广泛,大家根本不愁找不到研究的对象。

⑷选题具有综合性人是改造自然界实践活动的主体,如何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如何更好地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也是当前世界的一大主题。

这些都要求同学们融会贯通,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好点子。

这就体现出这类选题的综合性。

英才中学的做法遵循了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原则,因此我们小组一致认同他们的做法。

2.学校的“亮灯工程”是否必要?你认为学校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支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
答:F组一致认为:英才中学的“亮灯工程”非常必要。

因为,除周末外,每天晚上机房、图书馆、实验室全部对学生开放,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做好准备,在以后开展研究性学习后,还方便学生查资料、发送邮件和交流等研究性活动,为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奠定了基础。

做课题研究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学校的机房、图书馆、实验室,学校提供这样的便利,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做好了准备。

经过小组意见综合,我们认为学校还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支持学生们开展研究性学习:
⑴安排教师对学生的选题、小组分配、实施方案、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等进行适当指导。

⑵根据学生的选题,联系、安排相关专家进行指导、咨询。

⑶帮学生提供社会实际调查的条件,做好社会调查中的协调、安全保卫工作等。

⑷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技术支持…
⑸设立探究学习激励机制。

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兴趣,学校可以设立“创业”奖励基金,对学习研究活动开展好的小组进行一定的奖励。

奖励可以是多方面的:最佳研究成果、最和谐团队、最有创意小组等等,重在精神奖励,旨在刺激研究热情、拓展开放思维,倡导协作精神。

3.在寒假里“团队之星”小组成员是怎样交流的?他们与专家是怎样交流的?信息化工具为教学交流带来了哪些好处?各有什么优点?
答:在寒假里“团队之星”小组成员是这样交流的:为了联络方便,“团队之星”建立了一个QQ 群,充分利用QQ 群的实时聊天、群邮件、群共享等功能传阅资料,在线讨论。

他们与专家是这样交流的:“团队之星”通过网络查到了一些这方面专家的联系方式,因为专家都比较忙,所以沟通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专家们给了他们很多在图书馆和网上找不到的信息。

李全的父亲是建筑设计师,夏林的母亲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他们也成了“团队之星”经常拜访的专家。

从他们那里,“团队之星”得到了建筑材料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的指导。

信息化工具为教学交流带来的好处主要是实现师生之间情感与信息交流。

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有力的工
具,如万维网、电子邮件、BBS、聊天室、视频会议等,都可以为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提供支持。

同一个学科的教师们可以通过邮件列表或等建立一个讨论组,交流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

学生可以在网上建立各种兴趣小组,对共同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共同探索和讨论。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提供指导,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提问题或者交作业。

同时学校和家长之间也可以利用网络实现更好的沟通和合作。

另外,在进行某个领域的学习时,学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该领域的一流专家或者第一线的实践工作者。

比如,学习者可以就遗传问题直接通过电子邮件访问遗传学专家。

4.案例中,“团队之星”小组的研究性学习经过了哪些步骤?
答:案例中,“团队之星”小组的研究性学习经过了以下步骤:提出和选定课题——成立课题组——制定小组研究目标——开题报告和评审——课题实施——撰写调查报告,展示成果
⑴提出和选定课题,通过查找资料,提出课题、讨论,选定课题。

李全最后确定了“光污染”这一课题。

⑵成立课题组,确定了“光污染”主题后,给出开题报告框架、主题、背景说明、目的与意义、研究步骤、研究方法、预期成果。

⑶制定小组实施方案,按照方案进行研究,收集、分析研究过程中的数据和其他信息,跟研究目标进行对比,调整研究的策略等。

⑷开题报告和评审,专家对选题进行指导。

⑸课题实施,发放问卷、搜集资料、整理信息,与专家交流,发放调查问卷、拍照片、访谈行人、观察人流量、车流量等。

⑹撰写研究报告,结题,接受答辩,展示成果,表达交流以及评定成绩、总结、反思。

5.请谈谈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作为老师应在哪些方面给予指导?
答: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的过程。

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肯定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我认为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指导。

①做好选题指导:具体来说教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指导学生拟定科学的研究步骤;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选择问题;预测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确定研究课题;重视思维方法的指导;初步查阅课题文献资料的指导等方面。

②教师在分组上要做好协调和指导工作,研究性学习要发挥团体的力量,教师在分组上应做好对分配小组的协调和指导工作,要改变“好生”和“差生”的传统观念,根据对学生的学习风格的了解,引导、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小组中来进行研究,小组长的产生尽量避免“任命”的方式,而要鼓励民主选举产生。

同时明确课题组成员的职责。

③教师对实施方案和开题报告的指导。

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题实施方案,并用开题报告的形式对实施方案和计划进行评审,对其中
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④教师以对学生研究实施过程进行指导。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监控课题的进展,指导学生选择最佳的研究方法、快捷有效地获取有价值的课题信息,及时了解学生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等。

另外,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对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方法上要避免犯“冷热病”、“走过场”、“唱独角戏”、“知难而退”、“乱劈柴”等问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⑤教师对结题阶段的指导。

在结题阶段,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报告,将他们的研究过程、成果和体会有条理地体现在研究报告和答辩中,另一方面,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尽可能给学生客观公平的评价。

评价要体现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体验及研究成果的表述,抓住小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评语要详细、公正;有利于保护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积极性,切不可嘲笑、讥讽、挖苦、打击,体现鼓励作用。

结语:
首先,我要感谢大家:谢谢大家的支持与合作,让我完成了所选案例的学习任务。

一个多月来,F组7颗火热的心因为“国培”联系在一起,难忘这些个日日夜夜,白天,我们忙完各自的工作,夜晚,大家继续挑灯夜战,为着这个共同的
目标。

再过几天,我们的培训就要结束了,学友的情谊有些不舍得,但同时,我们也庆幸,这道“坎”,我们携手,一起走过来了。

之后,我们又将面对各自新的工作与生活……我会记得并珍惜,陪我走过这些日子的伙伴们。

最后,真诚地道声:合作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