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文言文翻译的复习教案

文言文翻译的复习教案

文言文翻译的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教学难点:一词多义、句式结构、古今异义等翻译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文言文翻译的相关资料、实例文章。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文言文篇目,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性。

2. 讲解翻译技巧:介绍一词多义、句式结构、古今异义等翻译技巧。

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文言文句子,指导学生运用翻译技巧进行翻译。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翻译心得和遇到的困难。

5.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学生翻译成果,指出常见错误,强调翻译注意事项。

五、课后作业1. 翻译练习:布置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句子,要求学生独立翻译。

2.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文言文篇目,让学生课后自主阅读。

3. 反馈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同学交流翻译心得,互相学习进步。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文言文翻译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翻译能力的提升。

2. 评价方法: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的积极性。

翻译练习:评估学生的翻译准确性、流畅性和理解力。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翻译完成情况和拓展阅读的反馈。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和贡献。

七、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思考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翻译技巧。

学生反馈: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学生。

教学进度:检视是否需要在后续课程中调整教学计划和进度。

教学资源:评估所使用的教学资源是否充分且适合教学目标。

八、拓展活动1. 举办“文言文翻译大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翻译技巧,翻译给定的文言文段落,比赛翻译的准确性和文采。

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2. 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技巧,提高翻译准确性和流畅性。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2. 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3. 文言文翻译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翻译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性和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3. 案例分析:分析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 翻译练习: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5. 总结: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课后复习和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翻译练习,检查学生的翻译能力和掌握程度;2.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3. 期中期末考试:设置文言文翻译题目,评估学生的翻译水平和进步情况。

教学资源:1. 文言文阅读材料;2. 文言文翻译练习题;3. 教学PPT或教案手册。

教学时间安排:1. 章节一:文言文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讲解(2课时);2. 章节二: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2课时);3. 章节三:文言文翻译技巧讲解(2课时);4. 章节四:翻译练习和解答(2课时);5. 章节五:总结和复习(1课时)。

六、教学内容:1. 文言文翻译常见问题分析;2. 针对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型的专项训练;3. 提高文言文翻译准确性的策略。

七、教学方法:1. 采用对比分析法,分析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常见的问题;2. 采用模拟测试法,进行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型的专项训练;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享提高翻译准确性的策略。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复习学案 苏教版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复习学案 苏教版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复习学案苏教版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复习学案苏教版江苏省灌南高中高三语文《文言翻译》复习学习计划苏教版学习目标:1.通过自己的句子翻译,总结句子翻译的规则和技巧。

2.通过培训,实施并掌握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学习过程:一、考点解读2021年江苏《考试说明》对文言文翻译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

并且要求古文翻译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

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这一考点要求考生具备两项能力:第一能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的能力;第二,能准确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能力。

二、高考例题例1:(2021年高考江苏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学科网(1)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2)你可以和县长一起做。

这远远不是一个好官员!网络(3)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例2。

(江苏2022高考卷)将文言读物中的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收集结婚用的衣服太多了。

我很穷。

(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在做文言文翻译问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两个原则:(1)不脱离语境的原则文言文翻译时一定要把句子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理解它的真正意思,即通常说的“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有些词多义,但放在具体句子中它的义项就确定了;代词指代的内容,只能根据上下文去推断;虚词用法灵活,但在语境中的用法也是固定的。

三、法律概要a组:1、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2.古人对天地、山川、植被、昆虫、鱼类、鸟类和动物的看法经常得到认可。

3、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B组:1。

老师的方式已经很久没有传播了。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3、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C组:1。

我和儿子于桥一起住在河岸上,有鱼、虾和麋鹿2、今王田猎于此。

3.假船和船不能浇水,但决不能浇水。

d组:1、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二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学案

二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学案
失分主要原因:
3、而峤得还都,乃具奏敦之逆谋,请先为之备。
误译: 然而温峤知道后返回京都,于是启奏王敦的反叛之心,请皇上事先做好应对的准备
正译:
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
误译: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
正译:
失分主要原因:
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二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学案
一、探究翻译失分的一般原因
反例警示:
1、 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
误译: 人身体的美丑,本来就没有什么奇妙的地方。
正译:
失分主要原因:
2、已谒见,陈天下所以成败事,帝悦,欲授以官。
误译:李泌已经拜见皇帝,陈列天下间的成败之事,皇帝很高兴,想授予他官职。 正译:
误译: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有两个儿子,他们后来都占有天下。 正译:
失分主要原因:
二、巩固文言翻译方法
启示一:
例: (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
翻译:
启示二:
例: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
翻译:
启示二: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人教版高三)教案教学设计

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人教版高三)教案教学设计

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以翻译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以翻译为切入口,落实第五册文言文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设想】1.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作为高考的第一轮复习,要遵循由“已知”推出“未知”的认知规律,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2.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三字翻译目标和“六字翻译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3.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角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教学时数】6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掌握翻译的一般目标及翻译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2、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在翻译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一、复习巩固(请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言文句子的基本翻译方法和技巧。

2. 能够准确翻译给定的文言文句子。

3.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方法:直译、意译、对译等。

2. 文言文句子的特殊结构: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3. 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翻译。

4. 实例分析:翻译经典文言文句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2. 讲解:讲解文言文句子的特殊结构和常见虚词的用法。

3. 练习:学生自主翻译给定的文言文句子。

4. 讨论: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翻译心得和困惑。

5. 总结:总结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学生翻译给定的文言文句子,教师进行评价。

2.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文言文句子的翻译练习,教师进行评价。

3. 小组讨论: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教师观察并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文言文句子翻译方法PPT。

2. 文言文句子特殊结构和常见虚词的资料。

3. 经典文言文句子案例。

4. 翻译练习题库。

教学反思: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通过讲解文言文句子的特殊结构和常见虚词的用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句子的含义。

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困惑,并进行评估和反馈。

六、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几个典型的文言文句子,让学生运用之前学到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进行翻译。

2.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共同翻译一段文言文,并讨论翻译中的困难和问题。

3. 分享与讨论:每个小组选出一句翻译困难的文言文句子,与其他小组分享,并共同讨论解决翻译问题。

七、教学策略1. 引导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句子中的特殊结构和虚词的用法,帮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2. 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问和回答关于文言文句子翻译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理解。

文言文翻译复习学案

文言文翻译复习学案

文言文翻译复习学案命题人:冀常海2009年3月9日复习目标:1、重视文言文翻译,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几种方法:增、删、补、环、调等。

3、巩固课内文言语句的翻译,强化翻译基本功。

复习策略:以课内文言语句为例,介绍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同时兼顾复习文言文。

复习课时:一课时复习过程:学古文,老师常常让同学作翻译练习,翻译文言文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翻译,既能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又能提高书面表达。

热身训练:翻译下列课内文言语句。

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为足与议也。

——《训俭示康》译:2、《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石钟山记》译:(《水经》我国第一部技术河道水系的地理书。

北魏郦道元为它作注,称《水经注》。

彭蠡,即江西鄱阳湖)3、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轩志》译文: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译文: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译文:一、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三、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留、换、删、补、调等。

1.保留法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例: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理解文言文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以及如何在实际翻译中运用所学技巧。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文言文翻译技巧,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知识讲解:讲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留、删、换、调、补等,并通过具体例句进行演示。

3. 课堂练习:布置一组文言文翻译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练习题,共同探讨翻译方法和技巧,教师巡回指导。

5. 答案解析:学生展示各自的翻译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文言文翻译技巧,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翻译技巧。

2. 选取一篇自己喜欢的文言文进行翻译练习,体会翻译的乐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翻译练习的正确率。

2. 学生对文言文翻译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4. 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的文言文翻译案例,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翻译技巧。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提高课堂参与度。

3. 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4. 文化渗透:在翻译教学中,穿插介绍文言文背后的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七、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含有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的PPT,方便学生直观地了解所学内容。

2. 教学案例:准备一批典型的文言文翻译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复习学案编写人:夏舟舟【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2、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教学过程】直译:方法一:保留法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器物、书名、度量衡的词,皆保留不动。

1、用横线划出应保留的词: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②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③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④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2、翻译:1、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

(贾谊《过秦论》)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这些人沟通他们的意见。

2、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

(08安徽高考)罪轻的人尚且不被宽容,罪重的人竟然放过而不过问,如果陛下不放逐伯献,我就不能接受诏令。

方法二:替换法古代表年岁、风俗的词要换,词类活用词的词要换,古今异意的词要换,通假字要换。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垂髫”古代年岁,三四岁至八九岁儿童)老人和小孩,都十分悠闲,各得其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朝廷;乡野)处在朝廷的高位上就为他的百姓担忧;处在边远的乡野之间,就为他的君主担忧。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一月;一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边疆)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污浊的官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做官的人)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言语)沛公不胜杯杓(酒力)弱冠——男子二十及笄——女子十五耄耋——八九十期颐——一百岁萧墙——内部黔首——百姓阡陌——田间小路七庙—帝王的宗庙万乘——帝王、帝位神器—帝王的印玺、帝位、国家权力垂拱——毫不费力交通——纵横交错。

下车——刚到任乞骸骨——请求告老还乡除、拜、迁——授官视事——到职工作致仕——辞官或退休解释画线词:召有司案图。

有司:主管官吏。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有司:主管部门。

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疏远、信任(单换双)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嫉妒(古今异义)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如同云一样(名作状)4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为--哭泣(为动)解释句: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安徽卷)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彬左手持干戈,右手取俎豆,斯须取一印。

彬左手拿刀枪之类的玩具,右手拿俎、豆之类的食器,一会儿拿了一枚印章。

未几夫齁声起。

一会儿,丈夫打鼾的声音响起。

某曩日误认公孙瓒为英雄;今观所为,亦袁绍等辈耳!无何他二人就言归于好。

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方法三:删削法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虚词删去。

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句中停顿词、倒装句子的标志词、偏义复词的虚指成分。

夫战,勇气也。

翻译时去掉夫也。

陈胜者,阳城人也。

翻译时去掉__者___、____也_____。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翻译时去掉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翻译时去掉之也。

停顿助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翻译时去掉也。

结构助词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翻译时去掉出。

偏义副词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孔雀东南飞》)翻译时去掉公。

(“公姥”偏指“姥”:婆婆)就可以告诉婆婆,及时把我遣送回娘家。

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翻译时去掉浅。

翻译句: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

(《山海经·北山经》)——再朝北二百里,是发鸠山。

“发鸠”属地名,保留;“之”是音节助词,又无相应词语可对译,删除不译。

方法四:增补法1、单音节变成双音节因为长句。

于是就创作了这篇长句既复用,又皆幼君。

仕情顿而索寞。

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2、省略句中的主、谓、宾成分,介词,数词后面的量词。

沛公谓张良曰:“(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竖子,不足与(之)谋。

今以钟磬置(于)水中。

3、数词后增加量词、分数词加量词: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韩愈《马说》)“一食”中的“一”是一顿之义,量词“顿”省略。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一”指一粒,量词“粒”省略。

概数: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卫风"氓》)“三”指多年。

序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一”指第一次,“三”指第三次。

两数相加乘: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归有光《项脊轩志》)“三五”是指阴历十五。

急走趋之,乃二八姝丽。

(蒲松龄《画皮》)“二八”即十六岁。

分数: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司马迁《陈涉世家》)“十六七”就是十分之六七。

曩与吾祖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十无一”即十分之一,“十无二三”即十分之二三。

“一”的特殊用法“一”在文言文中十分活跃且具有多种意义,用法灵活,常用义项有“相同”“一样”“统一”“满”“全”“都”“整体”“一体”“专一”“竟、乃”等。

例如: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归有光《项脊轩志》)“一”是一体、整体之义。

②而或长烟一空。

(范仲淹《岳阳楼记》)“一”义为全。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荀子《劝学》)“一”指专一。

④六王毕,四海一。

(杜牧《阿房宫赋》)“一”即统一。

⑤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范仲淹《岳阳楼记》)“一”即满、全。

⑥一至此乎。

(《史记""滑稽列传》)“一”即竟、乃。

古代有些表示长度、重量的数词,常与量词融为一体,相当一个数量词。

常见的有:咫(八寸)、仞(八尺或七尺)、寻(八尺)、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跬(半步,跨出一只脚)、常(两寻,十六尺)、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一亭(十里)、舍(三十里)、锱(六铢,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六斛四斗)。

方法五:移位法。

调换为正常语序: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主谓倒装)后秦击赵者再。

(定语后置)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惟你是问。

(宾语前置)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宾语前置)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定语后置)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翻译: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

(07年辽宁卷)译文:“我从前克制忍耐不杀它(的原因),是因为它在意外、紧急的时候可能有用。

”从衣文之媵七十人。

(07年湖南卷)译文:使七十个穿着华丽衣服的陪嫁侍妾跟随。

意译:指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格比喻、借代、引用、用典、委婉等等意义及夸张的说法、委婉的说法、互文的说法等,直译时会不明确。

1、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连最细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2、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也不厌也。

(2006年四川卷)译文:不合礼义的俸禄,即使非常优厚我也不接受;如能实现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饮食也不厌弃。

“万钟”的“钟”是古代的容量单位,“万钟”即一万钟的俸禄,代指优厚的俸禄,是借代的修辞格;“箪食”的“箪”是竹制的用以盛食物的器具,因此用“箪食”指代粗陋的饮食。

3、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句中“缙绅”是借代。

“缙”是“插”的意思,绅是“大带子”。

古代做官的人,把做官用的笏板插住腰带里。

在这里,“缙绅”是用做官的人的特征来代替做官的人。

翻译时要把“缙绅”所替代的内容“做官的人”翻译出来。

4、峰极危者,必跃而居其颠;洞极遂者,必猿挂蛇行,穷其旁出之窦。

(2002年上海卷)“猿挂蛇行”是比喻的修辞方式,应译为“像猿一样悬挂,像蛇一样爬行”。

如果不了解此修辞就很容易翻译错误。

5、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李密《陈情表》)该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

此句中的“日薄西山”就是比喻祖母刘氏寿命将尽。

在翻译时可采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其译为:只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就像太阳将要落到西山一样,奄奄一息,生命垂危。

6、太后曰:“敬诺。

年几何矣?”对曰:“十而岁矣。

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触龙说赵太后》)“填沟壑”就是死后没人埋葬,把尸体扔在山沟里,这里是表示谦恭,对自己的死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翻泽时把它的意思说出来就可以了。

原句的意思是:“年龄虽小,但希望在我死之前把他托给太后。

”7、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季氏将要讨伐颛臾8、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