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作品赏析》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名篇赏析初一语文知识点解析

古代文学名篇赏析初一语文知识点解析

古代文学名篇赏析初一语文知识点解析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们不仅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更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初一学生在学习古代文学名篇时,应该注重对知识点的解析和理解。

本文将通过赏析几篇经典的古代文学名篇,来解析初一语文学科中的相关知识点。

一、《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通过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感情纠葛,展现了封建社会里爱恨情仇、荣辱得失等人性的复杂和痛苦。

初一语文知识点解析:1. 古代小说: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分类。

2. 文学人物: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意图和手法。

3. 情感描写:学习小说中各类情感描写的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等。

4. 清代文学:了解清代文学的时代背景、特点和代表作品。

二、《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

它是一部以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起义为背景的英雄传奇,通过描写108位好汉的生活故事,讴歌了忠义、侠义和抗争不平的精神。

初一语文知识点解析:1. 英雄传奇:了解中国古代英雄传奇的特点,如塑造英雄形象、讴歌英雄事迹等。

2. 修辞手法:分析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理解作者为了增强语言表达效果所使用的技巧。

3. 社会风貌:通过描写梁山好汉的生活故事,了解宋代社会的阶级矛盾、官府腐败等方面的内容。

4. 侠义精神:分析小说中主人公的侠义情怀和行为,理解侠义精神对社会和人文的影响。

三、《论语》《论语》是一部纪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学术著作。

它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被视为儒家文化的重要代表作。

《论语》中记载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诲,以及儒家的核心价值观。

初一语文知识点解析:1. 经典文献:了解中国古代经典文献的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2. 儒家思想:学习孔子的理念和价值观,如仁爱、礼义、孝道等,理解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古代文学名篇赏析初一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名篇赏析初一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名篇赏析初一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古代文学名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初中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古代文学名篇的赏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文学的风采和历史的演变。

下面是对初一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的一些总结。

一、古代文学作品类型古代文学作品主要包括诗、词、曲、散文等几种类型。

诗是古代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其中又以宋词最为广泛流传。

曲是一种具有音乐性的文学形式,它通常结合歌唱和乐器演奏。

散文是一种自由散漫的文学形式,可以写人物、景物、思想等。

二、古代文学名篇赏析1. 《红楼梦》:这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精湛的描写技巧著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2. 《西游记》:这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有趣的人物形象深受读者喜爱。

3. 《水浒传》:这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真实的历史背景和英雄豪杰的形象塑造,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黑暗和英雄的光辉。

4. 《三国演义》:这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宏大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人物形象,成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三、文学常识1.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

修辞手法能够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2. 情感表达: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体验的描写,来表达作者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增加作品的深度和内涵。

3. 古文阅读:古文阅读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通过阅读古代文学名篇,我们可以增加对古代文化的了解,提高自己的古文阅读能力。

四、古代文学名篇的价值古代文学名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通过学习和赏析古代文学名篇,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总结初一语文学习中,古代文学名篇的赏析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通过对古代文学名篇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还能够掌握一些重要的语文知识点。

中国小说欣赏知识点

中国小说欣赏知识点

1.《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2.《水浒传》是英雄传奇的经典之篇3.《三国演义》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书中的“拥刘贬曹”的思想倾向,其中的诸葛亮、曹操、关羽被称为“三绝”。

4.《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其内容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反映当时黑暗的、混乱的主流社会;一个是歌颂敢于追逐自己利益的起义农民。

5.在梁山义军内部,始终存在着反对招安的力量,最突出的代表人物是李逵。

6.《水浒传》的结构很有特点,很多情节有如独立的故事。

如鲁智深拳打镇关西、醉打山门、倒拔垂杨柳、。

林冲的故事误入白虎堂、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武松的故事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

7.中国古代的神鬼小说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型。

一类是以《搜神记》为代表的文言笔记体“志怪小说”;另一类是以《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为代表的白话章回体“神魔小说”。

“志怪小说”发展的第一个创作高峰期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清代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使这种题材的作品达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峰。

8.由蒲松龄创作的《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来源共有三类。

第一类取材于里巷所流传;第二类是根据同人之籍录;第三类是随笔撰次。

9. 明清时期是古典小说创作的高峰时期。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形成了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大传统。

《西游记》开创了神魔小说的空间,《红楼梦》描写凡人的故事。

10.有明一代的“四大奇书”指的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11.“三言”指的是《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喻世明言》,其作者是明朝的冯梦龙。

其作品来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另一类是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

12.可以代表中国古典小说最高成就的《红楼梦》又称《石头记》,作者是曹雪芹。

故事中的主线有以下几条:一是荣国府为中心的“四大家族”的兴衰;二是宝玉与众女儿的聚散。

三是宝玉“情悟”。

13.请你写出《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的名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14.被称作讽刺小说典型的是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

[考试]中国文学鉴赏试卷二十一

[考试]中国文学鉴赏试卷二十一

《中国文学鉴赏》试卷二十一一、(1)简述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大致过程。

(2)为什么说文学革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学革新运动?文学革命的意义是什么?(3)概述“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和文学社团兴起的情况。

(4)如何评价文学革命时期胡适与周作人的文学观念与理论。

二、(1)怎么理解鲁迅的《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2)试分析《呐喊》《彷徨》表现生活的视角与小说的结构模式。

(3)对《阿Q 正传》有哪些不同的解析?试举三种说法,指出其解析的角度和根据,并加以评析。

(4)略评《朝花夕拾》的艺术风格。

(5)就《野草》中某一篇散文诗,写一篇鉴赏短文。

(6)鲁迅杂文(连同鲁迅)历来多遭受否定以致辱骂,从当年的“刀笔吏”(“现代评论派的君子”语)、“睚眦必报”(“创造社的才子”语)、“不满于现状的批评家”(“新月派的绅土”语),到当今“鲁迅好骂人”之类,从未停息。

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结合对鲁迅杂文批判性、异质性的评析,说明你的看法。

(7)试评鲁迅杂文“砭锢弊常取类型”的特征。

(8)试评鲁迅《故事新编》中“古今杂糅”的艺术手法及其审美效果。

三、(1)概述“五四”时期小说创作的主要流脉与开放性状况,并和古典小说比较,简要说明初期现代小说在叙事结构与文体方面的创新。

(2)以冰心的《超人》为例,分析“五四”时期问题小说兴起的原因及其作为一种写作风潮的时代特征。

(3)试评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艺术个性。

(4)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是如何界定乡土文学”的?试结合王鲁彦、台静农或其他作家的创作,来评析20 年代乡土小说的流派特征。

四、(1)以初期白话诗、郭沫若等的自由诗、前期新月派以及早期象征诗派为主要的“点”,大致勾勒新文学第一个十年新诗的流变线索,并简评不同阶段新诗潮流彼此间的承传关系。

(2)简评胡适“作诗如作文”的主张及其文学史意义。

(3)简评新月派新诗格律化的主张与创作实践。

文学名著鉴赏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文学名著鉴赏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文学名著鉴赏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篇:文学名著鉴赏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文学词语文学:作家通过想象虚构,以语言为载体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文学名著:指在文学史上流传久远、广为人知、具有典范性的优秀文学作品.语言艺术:以语言为载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学鉴赏: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被它的艺术形象所吸引,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体验、想象和思索,从而获得美感享受,领会作品思想内容的一种审美活动.诗歌:是一种情感浓烈、想像丰富、结构跳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诗人情感,语言精美、意境空灵、富有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意境:是诗歌所达到的一种诗中有画、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整体诗美的理想状态.文学大师:指文学造诣精深,享有盛誉的文学家.共鸣:作家通过生动完美的艺术形象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在某些方面或某一点上与欣赏者的思想感情相同或相似,激起欣赏者的思想感情的波澜,使欣赏者的思想感情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高低起伏而变化.二、文学理论1、人类为什么需要文学?掌握世界、诗意审美、精神家园2、文学名著的三个必备条件.1流传时间上比较长;○2空间上传播的范围比较广;○3艺术上具有一定的典范性.既有完美的表现形式,又有○深厚的历史内容和思想意蕴,让人回味无穷、百读不厌.3、确认文学名著读者的三个层次.专家型读者、作家型读者、普通型读者4、文学的性质与属性(即文学是什么).文学是人学,文学是语言艺术,文学是自由的精神生产, 学是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5、语言艺术的特点是什么?1艺术形象的间接性和意象性;○2表现社会生活的广阔性和丰富性;○3表现思想感情的便捷性和深刻性.○6、文学艺术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自由境界7、文学的美感魅力.引人入胜的吸引力、牵人情愫的感染力、动人心魄的震撼力8、文学鉴赏的过程.(1)从对艺术形象的感受开始!感受作品中的人物、生活图画和诗的意境;○2感受形象时要将“形似”与“神似”统一起来;○3感受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性格和灵魂;○4感受形象要注意把握其独特之处.○(2)随着能动的再创造而深入。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赏析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赏析

目录一.《狂人日记》赏析二.《阿Q正传》赏析三.《凤凰涅槃》赏析四.《荷塘月色》赏析五.《子夜》赏析六.《家》赏析七.《雷雨》赏析八.《骆驼祥子》赏析九.《断魂枪》赏析十.《再别康桥》赏析十一.《死水》赏析十二.《金锁记》赏析十三.《雨巷》赏析十四.《围城》赏析十五.《边城》赏析十六.《大堰河——我的保姆》赏析十七.《小二黑结婚》赏析十八.《王贵与李香香》赏析一.《狂人日记》赏析《狂人日记》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早年曾留学日本,回国后曾任职教育部,辞职后曾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和《且介亭杂文》等。

《狂人日记》最初发表于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鲁迅语)而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这篇小说受到俄国小说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的影响。

这是一篇白话日记体小说,包括小序和正文两个部分。

小序主要用文言介绍写作的背景和缘起;正文共有13则白话写就的“疯子”的日记。

小说的主人公是日记的“作者”——狂人。

狂人,从作品的叙述来看他确实是个疯子,他有种种疯子的病症:狂人总是时时害怕着,提防着被人活生生地吃掉,作品具体写出了他的狂态:(1)变态的心理。

他把平常人的交往如探视、抚摩都看作是吃人行为的一部分。

如“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

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将别人善意的“笑”理解为暗藏杀机的吃人者的表面文章,完全背离了正常生活的心理轨道。

(2)混乱的逻辑。

狂人在这种变态的心理下,正常的逻辑必然会被打破,这就造成了逻辑的混乱。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赏析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赏析

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
无论彼此距离怎么近,拉
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
得怎么长,终合不拢来成
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自
为一体。
己没有文凭,好象精神上
赤条条的,没有包裹。
5、那记录的女生涨红脸停笔不写,仿佛听了鸿渐最后的一句, 处女的耳朵已经当众丧失了贞操。吕校长在鸿渐背后含有 警告意义的咳嗽。方鸿渐那时候宛如隆冬早晨起床的人, 好容易用最大努力跳出被窝,只有熬着冷穿衣下床,断无 缩回去的道理。
二(四)《家》的艺术特色
1、严谨的结构组织,波澜起伏的情节安排;
2、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A、充分展示各类的心理状态,以及显示这种 心理状态的细枝末叶的变化过程;
B、通过系列形象或形象群内部之间的对比手 法塑造人物;
C、运用情景交融、借景生情的艺术手法,使 人物的内心状态表现得富有诗情画意。
(四) 《家》的艺术特色
3、作品洋溢着火一样的激情,弥漫着浓厚的 抒情色彩。
一、张爱玲生平(1921—1995)创作简介 1、出身特殊的封建家庭 2、病态的家庭环境对于张爱玲的影响 3、大学生活对于她创作的影响; 4、“横空出世”
二、创作的主要主题形态:以近乎执着的两性关系 题材揭示出女性的一种近乎原罪感的自卑和荒 凉意识
3、哲学思考层面。
三、艺术特色:
1、淋漓尽致的讽刺艺术; 2、丰富多彩的新譬妙喻; 3、生动曲折的细节刻画,淋漓尽致的心理描
写;
4、涵盖全局的小说命题,隽永含蓄的象征手 法。
1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 3、那时候苏小姐把自己的爱
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
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
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
便施与。现在呢,宛如做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六年级语文复习古代文学作品赏析

六年级语文复习古代文学作品赏析

六年级语文复习古代文学作品赏析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六年级语文课程中所学的古代文学作品,并对其进行赏析。

通过进行复习,让我们重新认识和欣赏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

一、《木兰诗》《木兰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叙事诗。

诗中讲述了一个女孩木兰代父从军,化身为男子的故事。

她为了家国荣誉,放弃了女性的柔弱身份,勇敢地战斗。

通过描写木兰的英勇行为,诗人表达了对女性坚韧不拔,永不言败的赞美。

二、《孔子家语》《孔子家语》是一部记载了孔子言行的文集。

它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及家人的对话,内容涵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的思想。

这部书以其高尚的道德伦理观念和对社会规范的要求而闻名。

通过对话的形式,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孔子的思想和他对教育的看法。

三、《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作品以贾宝玉为主线,描绘了贾府的兴衰和一系列人物的爱恨情仇。

通过对底层社会和贵族社会的描写,曹雪芹通过细腻入微的笔法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阴暗与腐败。

这部作品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引发了人们对生活、爱情和命运的种种思考。

四、《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名著之一,是由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论和行事记录而成。

这本书集中了孔子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并深入探讨了人际关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重要议题。

通过《论语》,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以及他对社会、道德和伦理的贡献。

五、《红窗梦》《红窗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部代表作,是元代作家冯梦龙所著。

小说以宋代宫廷为背景,通过讲述主人公杨乃武与柳如是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一种理想主义的爱情观。

小说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俗和婚姻制度,同时也传递了对真爱和家庭和谐的渴望。

六、《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又一部巨著,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以孙悟空等主要人物四处历险的故事为主线,通过对每个人物的塑造,展示了虚幻的仙魔世界,也借此探讨了人性、道德和命运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作品赏析》复习资料诗歌部分:(一)文学常识1、古代:白衣卿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鲳鱼抒写羁旅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婉转,在当时流传及其广泛,柳永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1、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2、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3、词的表现方法的改变。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

汉族,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

北宋文学家,北宋词人。

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

秦观在感伤词作的艺术表现方面,展示出独特的审美境界;在掌法结构方面,秦观受到柳永的影响,创作了大量慢词。

但是他能把令词中含蓄缜密的韵味带进慢词长调,从而弥补了柳永以赋法填词所造成的发露有余,浅白单调的不足,显得跌宕有致,包蕴深层;在字法运用方面,秦观词作具有含蓄隐丽的特征,取象设词追求意象的精致幽美,绘景物,多为飞燕、寒鸦、垂杨、芳草、斜阳、残月、远村、烟渚等;摹建筑器物,则是驿亭、孤馆、画屏、银烛之类。

他以柔婉的笔触,对词中的字句多加推敲和修饰,用精美凝练的辞藻,传写出凄迷朦胧的意境。

李商隐:(813年1-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

晚唐诗人。

诗作文学价值很高,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

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占廿二首,数量位列第四。

李商隐通常被视作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其诗风受李贺影响颇深,在句法、章法和结构方面则受到杜甫和韩愈的影响。

许多评论家认为,在唐朝的优秀诗人中,他的重要性仅次于杜甫、李白、王维等人。

其诗构思新颖,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海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以索解。

就诗歌风格的独特性而言,他与其他任何诗人相比都不逊色。

但用典相对较多,有晦涩之嫌。

张若虚:(660年-约720年),唐代诗人。

扬州(今属江苏)人。

官兖州兵曹。

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吴中四士”。

诗以《春江花月夜》著名。

今仅存诗两首,但其中的《春江花月夜》却是唐诗的代表作之一。

该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颇受六朝诗风影响,流露出人生无常之感。

后世包括词、曲在内的多种文学形式都可能受到该诗在音韵、场景描写等方面创意影响,从而也奠定了张若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闻一多称该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追赠少师,谥忠敏。

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

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英雄壮志和豪情,极力使气逞辞,以文为词,大为扩展了词体的题材范围,形成了沉郁豪壮的主体风格,又兼有婉约深曲和清新质朴的格调,可谓熔铸百家,自由挥洒,多姿多彩。

元稹: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

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是拓跋什翼犍第六子拓跋力真的后代。

父元宽,母郑氏。

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

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他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

元诗中最具特色的是艳诗和悼亡诗。

他擅写男女爱情,描述细致生动,不同一般艳诗的泛描。

在诗歌形式上,元稹是“次韵相酬”的创始者。

元稹在散文和传奇方面也有一定成就。

他首创以古文制诰,格高词美,为人效仿。

其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叙述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故事,文笔优美,刻画细致,为唐人传奇中之名篇。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与李白、杜甫并称“李杜白”。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富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 写下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

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

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

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

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作品风格: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政治讽喻。

2、近代、现当代李叔同: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精通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和诗词,为现代中国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中兴佛教南山律宗,为著名的佛教僧侣。

1942年10月13日在福建泉州开元寺圆寂。

他既是才艺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中国话剧的开拓者,又是一代高僧。

他在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等多个领域,颇有造诣,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

李叔同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

在音乐方面,李叔同是作词、作曲的大家,也是国内最早从事乐歌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并有深远影响的人。

李叔同是中国最早介绍西洋画知识的人,也是第一个聘用裸体模特教学的人。

李叔同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为世人所瞩目。

李叔同是中国现代歌史的启蒙先驱。

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

编作的乐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大多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辞依永秀丽,声辙抑扬顿挫有致,意境深远而富于韵味。

加上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选用的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相得益彰,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著作:《悲欣交集》《护生画集》。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福建泉州永春人。

生于江苏南京,故亦自命为江南人。

中国台湾当代著名诗人。

1952年从台湾大学毕业,出版其第一部诗集《舟子的悲歌》。

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硕士学位。

著有诗集《蓝色的羽毛》、《舟子的悲歌》、《钟乳石》、《隔水观音》等,散文集有《听听那冷雨》等。

作品特点:余光中擅长锤炼动词,能以富于动态美感的语言,刻画事物动态之象,从而表现事物的动态之美;密度美指的是在有限的文字中尽力包孕可能的意涵,引发丰富多样的美感。

弹性美指的是语言伸缩自如与变化多方,形成文字的艺术美感。

余光中擅长运用特殊的词法及语法,令诗作翻陈出新,有助于弹性美的获得;音乐美;(结构艺术)余光中以其新古典主义诗学理论奠定了在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海子:(1964年3月24日-1989年3月26日)原名查海生,中国当代诗人。

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的高河镇查湾村。

1979年以15岁之龄进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

他是中国20世纪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其主要作品有:长诗《但是水,水》、长诗《土地》、话剧《弑》及约200首抒情短诗等。

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省山海关卧轨自杀。

年仅25岁。

其被流传最广的诗句是“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在中国当代诗坛,海子常常被评价为“一个诗歌时代的象征”和“我们祖国给世界文学奉献的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诗人”。

作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诗潮的代表人物,海子在中国诗坛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他的诗不但影响了一代人的写作,也彻底改变了一个时代的诗歌概念,成为中国诗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创作的优秀抒情短诗是继“朦胧诗”之后独特而又诗艺出众的作品,兼具抒情性、可诵性和先锋性风格,在当时极为罕见。

海子去世后,其作品和“麦子”意象系统。

很快得到诗坛承认并给予极高评价,有关海子诗歌的深度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热点之一。

(三)思考题1、离别对于柳永的意义“念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也是词人内心的独白。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有如浩瀚长江,一泻千里。

“一切景语皆情语”,词人通过写景设想到离别后的道路遥远而漫长,离心爱的人会越来越远,心也变得越来越苦,愁思也必然地越来越深。

想象着就此一别,对情人的思念将会有如楚地的沉沉烟波,压抑与苦闷将会伴随左右。

全句写景,又全是写情。

全词一咏三叹,“凄、苦、惨、悲、痛、恨、愁”贯穿始终,以“伤离别”为主线,以时间为顺序,写尽离情别绪,体现了极强的艺术特色。

2、如何理解白居易《长恨歌》的“长恨”主题?一般说来,“恨”指怨恨,但又不是仅此一解,尤其在古代诗词作品中更有“惋惜”“痛惜”之意。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

作者本人对《长恨歌》的诗评是“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作为正声之外的感伤之诗、风情之作,诗人将其风情演绎到了极致,其“长恨”二字也在其歌吟中含有多重寓意。

A.“长恨”蕴含着主人公唐玄宗内心的极度痛苦和自责。

B.“长恨”选映着诗人自身情殇的苦闷和惆怅。

C.“长恨”散发着世人对绮情的艳羡和求之不得的遗憾3、如何理解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

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