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与趋势展望

合集下载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图书馆作为学校的重要文化设施,对于推动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而信息化建设则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对于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一、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现状1. 数字化馆藏建设已初见成效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创新,各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了数字化馆藏建设。

通过数字化处理,已经将大量文献、图书及期刊转化为电子资源,方便用户检索和使用。

数字化馆藏的建设也对馆藏资源的长期保存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信息技术的普及提升了图书馆服务质量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现在的图书馆已经实现了自助借还书、智能检索等功能,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一些高校图书馆还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了图书馆APP,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

3. 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体系逐步完善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体系也在不断完善。

利用信息技术,高校图书馆已经实现了对馆藏资源的数字化管理、读者信息管理以及馆藏数据统计等功能。

也为图书馆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管理手段和决策支持。

二、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1. 加快数字化馆藏建设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校图书馆将会加快数字化馆藏建设的步伐。

未来,数字化馆藏将不仅仅局限于文献、图书和期刊,还将包括音像资料、地方志、古籍善本等特色馆藏资源,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2. 强化馆藏资源共享未来,高校图书馆将会更加强化馆藏资源的共享。

借助于信息技术,各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共享平台将馆藏资源进行共享,同时也可以借助于云技术将馆藏资源与国内外其他高校图书馆进行联动,使得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更加丰富和多样。

3. 推进图书馆智能化建设未来,高校图书馆将会推进智能化建设,实现图书馆的智能化服务。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近年来,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高校信息化建设也愈发引人关注。

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影响着一个国家整个教育体系的改革进程,因此,高校的信息化发展也成为了很多人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1. 教育信息化的进展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高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如课件、录播、网上测试、作业提交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使得学生学习更加便捷。

在管理方面,高校管理系统的建设也相当的完善,使处事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科研方面,科学的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大型通用软件平台和大规模科学计算中心的建设等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2. 高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尽管高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宽广的发展前景相比,它面临的问题,不言而喻。

首先是网络教学缺乏规范,很多学校仅仅是使用了在线教学平台,而且教师纷繁复杂的录制课件,甚至有些了只是将以前的“PPT”根据需要切割组合成课件。

其次是知识产权问题,一些高校的信息化教育中存在版权保护方面的短板,或者是未取得相关教育知识产权,这样更会带来知识产权的争议。

此外,还有安全和保密问题、人员培训不到位等问题。

二、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1. 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深入教育教学是高校教育的核心,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可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满足新时期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未来,高校将加强协调、实现资源整合,对教学平台、课程内容、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 云计算技术的普及应用云计算技术发展迅速,未来高校也将更好地运用云计算技术,把各项优质的教育资源整合到云平台上,提供一站式服务,让师生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

3. 网络人才的培养与选拔随着技术的进步,高校将更加注重网络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未来高校将逐渐意识到,发掘并培养更多的网络人才,代表着未来信息时代的发展,所以高校将以拥有网络人才为基础,积极推进信息化进程。

探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策略

探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策略

探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策略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背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另一方面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提速推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概念,而是实际可操作的技术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教学、备课和交流,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教学资源、进行在线学习和作业。

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评估、资源管理和课程设计。

教育教学改革的提速也对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学生需求的个性化以及教学内容的更新迭代都要求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能够更好地适应和服务。

研究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背景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更能够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1.2 研究意义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是当前教育管理领域的重要热点问题,其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

教学管理信息化可以提高高校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实现教学管理的数字化、自动化和精细化,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教学管理信息化可以促进高校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互联互通,提升教学教育的整体水平。

教学管理信息化可以提升高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使高校更具吸引力,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和优秀的教师,有利于高校的长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研究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意义在于推动高校教学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为高校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策略的探析,深入了解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明确信息化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设和实施建议。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2. 探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的挑战,阐述信息化策略面临的困难和挑战;3. 强调信息化策略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阐释信息化对教学管理效率、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作用;4. 总结建设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关键要素,为高校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提供参考依据;5. 探讨实施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方法和技术,指导高校如何有效地推进信息化建设;6. 展望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为高校未来信息化建设提供战略性建议。

大学生校园信息化工作总结

大学生校园信息化工作总结

大学生校园信息化工作总结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大学校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学生校园信息化工作的发展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也为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提供了更高效的手段。

在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校园信息化工作已经成为了大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大学生校园信息化工作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再受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校园APP查询课表、成绩、图书馆借阅情况等信息,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生活。

另外,校园信息化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互动机会,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地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促进了学术和情感上的交流。

其次,大学生校园信息化工作也为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提供了更高效的手段。

通过信息化系统,学校可以更加方便地管理学生信息、教学资源、财务等方面的工作,提高了学校管理的效率。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在线授课,开展网上作业、考试等教学活动,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然而,大学生校园信息化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信息安全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大学需要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管理和保护,防范各种网络安全威胁。

另外,信息化工作也需要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不断优化和改进校园信息化系统,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总的来说,大学生校园信息化工作在为学生提供更便利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为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提供了更高效的手段。

然而,信息化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学校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不断优化和改进信息化系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好的信息化服务。

希望未来大学生校园信息化工作能够不断发展,为大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对于一个高校而言,其图书馆是一座信息资源汇聚的中心,信息化建设是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创新的重要手段。

本文就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现状分析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在不同大洲、不同国家之间发展程度不同,但总体上都在不断推进中。

在国内,现阶段图书馆集中在建设数字化资源推广平台,大力推进数字化服务建设,实现快速的图书检索、提高借还率、降低管理成本等目标,这些数字化服务不仅有效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而且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发展趋势1. 网络化服务随着网络普及,大量的信息和知识都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和获取,因此高校图书馆也在不断推动自己的服务网站建设,提高网络服务质量,推出各种方便、高效的在线服务模式。

比如图书馆的OPAC系统、在线直播、在线问答等,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 成功的数字化服务数字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之一。

读者可以通过图书馆数字资源库、数字图书馆等数字化平台,随时随地浏览、检索、借阅数万本图书和优秀文献资料。

数字化服务使大量的文献资源得以存储和共享,用卡片形式的读者证即可借阅,不需要到图书馆进行实体借阅,节省了读者的时间,也方便了学生的研究。

3. 扩大服务范围随着“新常态”下高校阶段教育的深入发展,高校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需要满足研究生、本科生、中职生、职业教育生等众多不同群体的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要通过多样化的服务模式,扩大服务范围,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提供保障。

4. 数据库资源共享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化服务方面的另一个趋势是数据库资源共享。

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在数据库开发的过程中也注意到该领域的迅速发展。

对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机构来说,数据库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库,只有高校图书馆和这些机构之间能够实现数字数据库共享,才能更加有效地使用各自资料库的资源。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为师生提供学习资源、支持教学科研、培养信息素养等重要职责。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也在不断转变和发展。

信息化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方向和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电子图书馆、数字资源库、数字化图书馆等信息化建设项目纷纷涌现,为师生提供了更为便捷、快速的阅读和查询服务。

信息化不仅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还为师生提供了更多元化自主学习的机会。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信息化技术更新换代快,维护成本较高,部分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等。

针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1.2 研究意义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教学和科研资源的重要载体和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升高校图书馆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必然趋势。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选择。

研究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在于深入挖掘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领域的应用,探讨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升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能力。

通过研究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趋势,可以为高校图书馆提供科学的发展方向和策略,促进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化、智能化和个性化服务方面不断创新和进步。

研究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也有助于促进高校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推动高校图书馆成为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的重要平台。

深入研究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重大且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有助于推动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化时代的转型与发展。

2. 正文2.1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术场馆和学习资源库,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其发展的重要方向。

高校学生管理数字化转型

高校学生管理数字化转型

高校学生管理数字化转型一、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及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趋势。

数字化转型是指通过应用数字技术,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从而提高管理效率、优化服务质量和提升教育质量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高校需要不断地调整和优化管理模式,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需求。

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为高校学生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高校可以更加便捷地收集、处理和管理学生的信息,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高校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管理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数字化转型成为高校提高管理水平、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手段。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许多高校已经开始积极推进学生管理的数字化转型。

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模式,高校可以实现学生信息的全面电子化、管理流程的自动化和决策支持的智能化,从而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数字化转型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数字化转型的定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建设高速稳定的网络环境、完善便捷的信息化设备和系统,为高校学生管理和服务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数据驱动决策支持:通过收集、整合和分析各类学生信息,为高校领导、教务部门和教师提供精准的学生画像和行为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个性化服务定制: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学生的精准识别和服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期望。

智能化管理与监控:通过引入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行为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开放共享资源整合:通过构建统一的资源管理平台,实现校园内外各类教育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共享,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跨学科素养,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改革与创新,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管理效能、拓宽服务范围。

本文将对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

一、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现状1. 基础设施建设: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持。

目前,大部分高校已建立了校园网和教学网,实现了宽带网络的覆盖。

同时,高校还建设了各类实验室、学习空间等教育信息化的场所。

2. 教学模式创新:信息化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

传统的面授教学模式逐渐与在线教育相结合,形成了多元化、灵活性强的教学模式。

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并与教师进行互动。

3. 学习资源共享: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使得学习资源的共享成为可能。

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构建数字图书馆、开发在线学习平台、推动开放教育资源的共享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到来自不同高校、不同领域的学习资源,提高了学习效果和学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4. 管理与服务改进:高校管理和服务方面的信息化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所有有关学生、教师以及教育资源的管理和服务都通过信息化技术进行了数字化、网络化处理。

这些改进提高了办事效率,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加强了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互动。

二、高校教育信息化的趋势1. 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已经逐渐渗透到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各个环节。

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高校可以进行更加精准的学生评估、个性化的学习推荐、智能化的管理和服务等。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智能化发展。

2. 移动学习的兴起: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网络的高速发展,移动学习成为一种趋势。

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知识获取。

移动学习的普及将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服务模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3. 大数据的应用:高校在日常教学和管理过程中产生大量数据,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和分析,可以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与趋势展望2015-4-22校级信息化管理部门教育信息化规划与管理现状信息中心/计算中心信息化应用系统发展现状网络中心/高性能计算中心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教育技术中心信息化教学及资源建设现状本次调查涉及全国各地共243所高等院校,以问卷的形式了解当前各高等院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整理和分析,揭示各地区、各类高等院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律,为今后校级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发展力度及发展路径提供决策参考。

调查共分为4个问卷面向四个方面,共回收932份问卷:1234参与调研的各高校在各地区分布的情况2011年2014年2011年2014年2011年2014年2011年2014年2011年2014年2011年2014年2011年2014年参与调研的各高校在各地区分布及所属类别占比情况东北地区12%华北地区14%华东地区33%华南地区6%华中地区14%西北地区9%西南地区12%各地区参与调研学校的占比情况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参与的211高校数量25.93%参与的一般本科院校数量, 51.44%参与的高职高专学校数量22.63%参与学校所属类别的占比情况参与的211高校数量参与的一般本科院校数量参与的高职高专学校数量几个值得关注的结论保障机制常态化:信息化战略规划成文率上升;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建制,发挥其在具体实施、监督和管理协调中的重要职能与作用;网络普及并迅速增长:全部高校联网,无线网络发展很快,211高校网络条件最好,但带宽升级的需求也最强烈;信息安全同等重视;几个值得关注的结论应用系统融合趋势明显:三分之一的高校已经在建立跨应用系统的共享方案;一卡通已经普及,教学信息化走向成熟,科研信息化还有很大空间;资源建设国家项目驱动力明显:资源建设深受国家项目的影响,数年没有特别大的起色;移动应用、社交媒体在教学及公共信息服务方面刚刚起步超过80%院校由副校长负责,高职高专达到了85%75%还分管教学信息化机制保障0.00%50.00%100.00%CIO (首席信息官)CITO (首席信息技术官)处长副校长科长其它校长助理学校具体负责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的最高领导头衔0.00%20.00%40.00%60.00%80.00%单列信息化规划散落在学校总体规划中无成文的信息化规划高校信息化规划制定情况一般全日制高校高职高专院校211院校60%的学校都是将信息化的规划单独成文83%院校建立信息化领导小组91%及时准确或基本满足学校领导决策支持60%的211高校,60.8%的普通高校以及50%的高职高专有单列的信息化发展规划部门人员配备还是不足,多数不足20人;211高校信息化部门人均服务教职工和学生人数最多156178130-22-44-66-88-10院校个数人数区间各院校信息化部门人员博士学历分布信息化部门人员情况信息化队伍学历情况1721124030-22-44-66-88-1010-12正高级职称人数0.00%20.00%40.00%60.00%80.00%100.00%5人以下5人6-10人11-15人16人以上高校信息化部门总人数高职高专院校一般全日制高校211院校0.00%10.00%20.00%30.00%40.00%50人以下50-100人100-200人200人以上不清楚信息化部门人均服务教职工人数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500人以下500-1000人1000-2000人2000人以上不清楚信息化部门人均服务学生人数信息化部门组织与实施情况13913410496663822校园卡中心网络中心电教中心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办公室计算中心其他贵校设置了哪些信息化服务机构0.00%20.00%40.00%60.00%80.00%党政联席会信息化专家组教代会发展规划部学生会地方高教处其他未建立指导机构向学校信息化部门提出指导意见的机构高职高专院校一般全日制高校211院校绝大多数学校认为信息化投入较高或很高,认为很少的仅4%相比较而言,211院校的信息化程度投入更高信息化部门投入情况65.87%普通全日制高校和63.46%高职高专院校认为主要问题是资金投入不足超过60%211院校认为部门间缺乏统筹协调及系统整合不够制约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很高33%较高39%一般24%很少4%信息化投入程度高校信息化建设资金来源主要学校下拨的信息化经费和学校信息化常规经费,高职高专的大部分经费都来自于信息化部门之外41.65%34.12%24.22%42.66%25.60%31.74%31.13%12.70%56.17%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学校下拨信息化经费学校信息化常规经费信息化信息部门外经费学校信息化经费来源211院校一般全日制高校高职高专院校16%不知如何查询相关标准信息化资金和设备情况问题和需求397143150156其他项目管理培训协会\机构\单位交…信息化规划培训技术培训所需的外部支持与服务51,75767,031 36,323116,95849,250 64,029 46,499 126,270 学校信息化部门的常规运行经费学校下拨的信息化建设年度经费信息化部门计划外收入合计2012-2013年信息化部门建设投入资金分类统计2013年(万元)2012年(万元)74775864320912643313873671281290472886816827 132572111579服务器大容量存储高性能计算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2012-2013年信息化设备更新情况新增淘汰登记拥有量缺乏顶层设计院校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政策性保障措施缺乏专业人才应用软件跟不上需求信息化未采用国家标准一、高等院校教育信息化机制体制保障1. 校园信息化支持服务8772885A 不提供这类服务B 提供收费服务C 个别院系信息化人员提供这类服务D 免费提供有限服务对师生自用电脑提供维护支持服务(如重装系统、杀毒)增加49%不变46%减少5%提供给学生的公共计算机装备情况和发展预期需求22013254A 、1小时以下B 、1-3小时C 、3-8小时D 、8小时以上公共机房平均每台电脑每天利用时间(小时)1%6%25%39%29%三年内3-4年4年以上没有正式规定不同计算机更换周期不同公共计算机类设施更新频度政策69%由院系提供36%2%5%0%11%30%16%多个数据中心提供冗余签约其他学校做异地备份签约某商业机构签约某政府机构去年做过灾难恢复测试其他无防范措施数据中心灾难恢复防范措施2. 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22%26%38%14%高等院校信息系统的具体应用情况已经完成基本实现正在建设尚在起步已有48%的院校完成了建立开发工作; 38%的院校正在建立;14%的院校也已处在起步阶段; 所有参评院校均已开始进行信息系统的建设。

1075111170-500500-10001000-15001500以上资金金额(万元)2012-2013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投入资金累计488561511156493684851402028441820406080100120140自己编程开发(152所)与供应商合作开发(151所)用外包系统,少量定制(125所)用外包系统,很多定制(123所)购买成套软件产品(137所)高等院校信息系统建设的策略和未来打算未采纳此策略未来三年内做法当前做法多数院校以购买成套软件产品为主,而在未来三年内,则会倾向于外包、合作开发和自行开发。

3. 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具体情况90%建立校园一卡通系统88%覆盖全校校园安全监控系统82%提供带校名后缀的电子邮件系统74%院校建立了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74%建立科研管理数据库63%建立统一的公共数据交换系统65%院校建立了校园信息门户58%在社会化网络上开通官方帐号53%配备可交互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身份管理与认证系统基本已经普及整个校园75%身份认证系统支持跨校区访问25%身份认证系统支持跨学校访问(跨区域的联邦认证)65%身份认证系统支持移动信息平台68%提供一个账号支持两个或多个设备上网42%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使用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40%教室/会议室预约系统39%建立移动信息服务系统26%建立科研项目交流平台20%建立科研知识共享平台125141127396招生重要新闻发布校园文化展示可转载其他社交网络账号提供的内容服务305364271129课程学习资源图书馆数字资源校园新闻资讯问题交流咨询整合加工的网络学习资源其他移动信息服务系统需要继续推进:1. 网络管理情况85%提供无线网络服务15%34%33%18%无线网络建设模式交给运营商学校与运营商共建,学校主导学校自建自维尚未建立全校网络覆盖15%34%33%18%37%11%12%40%交给运营商学校与运营商共建学校自建自维尚未建成或进行无线网络建设和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模式无线网络建设模式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建设模式57%是开放的网络78%无线网络速度流畅71%已经实现统一身份认证49%收费44%有补贴55%7%12%4%22%免费1-10元/月11-30元/月30元以上/月按流量计费无线网络资费标准52341411910-2020-3030-4040-50>50大多数学生的宿舍上网平均费用(元/月)2. 网络建设水平404288335000以下5001-1000010001-3000030001以上全校网络接口(布线的网络接入点)总数(个)2%77%11%3%2%3%2%各档终端用户网络连接点数总计10Mbps 以太网端口100Mbps 以太网端口1Gbps 以太网端口10Gbps 以太网端口802.11a (WiFi )AP 802.11n (Wifi )无线APPOE 端口15544348170-500M500-1000M 1000-1500M1500-2000M 2000M 以上校园网的接入教育网带宽2969466330%以下30%-59%60%-79%80%以上校园网的主干带宽利用率74332485330100M 以下100-499M 500M-999M1G-2G(不含2G)2G-5G(含2G,不含5G )5G 及以上校园网出口带宽6306411230%以下30%-59%60%-79%80%以上校园网出口总带宽平均利用率非常需要33%需要46%说不清楚9%已经够用不需要5%不太需要7%未来两年内是带宽升级需求2. 网络建设水平已部署44%规划中20%考虑中21%考虑,并未支持7%没考虑8%校园网统一部署IPv6情况47%校园网出口使用私有IPv4地址14521870-200200-500500-10001000以上校园网目前拥有IPv4地址数量302351334155管理系统网络教学平台信息门户网站及站群视频服务系统邮件系统其他已经支持IPv6的应用系统40%60%给用户分配公私3. 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51183127202120981196713254351128713179921614812112214801772数字证书身份认证授权访问几个级…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防病毒及软件挑选系统安全加固审计日志重要数据加密电子签章备份容灭恶意邮件处理移动设备加密数字权限保护国家法规落实网上安全支付信息过滤恶意软件清除网络实施监测网络分段科研项目安全协…保密教育培训IT采购安全审查服务器和台式机…信息化安全管理工作5915486152106只能DNS流量管理IDS/IPS上网认证系统网络监控当前校园使用的网络管理产品(产品设备,不包括自配搭建的系统)186128764814597018821098861431619183311112117131620375027外网连接(208所)高度保密服务器或网络(182所)院系机构(155所)个人工作站(139所)其他(54所)对于以下数据区域采用的安全方案1:防火墙2:IPS3:ACL4:UTM5:DLP6:NAC7:没有39%39%20%2%制定并实行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情况已制定并实行正在规划并逐步实现中正在规划中,并没实现暂无这方面的规划1. 教育技术支持服务70303430572260博客Wiki RSS订阅社会网络(SNS)即时信息(IM)标签其他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包括的Web2.0应用20%24%39%3%12%2%课程教学平台现状1621417121761411453711488875441584191317151416111526134945611714151714137348111731485483665522课堂反馈系统游戏类软件模拟/仿真类软件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课程博客课程Wiki论文防剽窃功能课程通知发学生邮箱其他技术,如各种教学形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情况1:已普及2:少量3:规划中4:试点中5:考察中6:没有21127322265160323222667070884086808410912781419192291121129131418123111413781517316211072811868642240742825282323本地教师,远程学生本地学生,远程教师课程资料师生分享空间完全网上学习的课程学生电子学习档案袋电子参考书开放资源推荐混合教学课程交互式课件课堂实录课程各种教学形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情况2. 教育资源建设现状4713659756316管理层对建设意义认识不足教师积极性不高担心侵权缺少奖励缺少学校规划的支持其他*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时所遇到的问题17819736515各级精品课程大班专业基础课程著名老师的课程在录播教室上的所有课程尚未提供这样的共享服务*全课程课堂实录的课程以各级精品课程为主74156371151223对社会开放点播校内开放点播只选课学生点播学校资料保存校际交换对口输出*实录主要用于校内开放点播和资料保存3055393493国家组织的对口支援一定地理区域内的大学之间分布与多个地区的高校之间全社会尚未提供这样的共享服务*多数高校尚未提供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服务低于30万30-60万低于31万100万以上每年用于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费用虽然多数学校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了一定额度的资金奖励、提供资源开发工具、提供资源开发的相关培训和一些技术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